1、一、名词解释1、环境监测: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2、环境优先污染物,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优先污染物。3、环境优先监测: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称为优先监测。4、标准:经公认的权威机构批准的一项特定标准化工作成果,通常以一项文件,并规定一整套必须满足的条件或根本单位来表示。5、环境标准:标准中的一类,为了防止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群健康,对环境保护工作中需要统一的各项技术标准和技术要求所作的规定。6、细菌总数:ImL水样在营养琼脂基上,与37C经24h培养后生长的细菌菌落总数。7、第一类污染物,指能在环境或动植物体内
2、蓄积,对人体健康产生长远不良影响的污染物质,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8、第二类污染物:指长远影响小于第一类污染物的污染物质,在排污单位的排放口采样。9、水体自净:当污染物进入水体后,首先被大量水稀释,随后经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和生物转化,如:挥发、絮凝、水解、络合、氧化复原及微生物降解,其结果使污染物浓度降低,并发生质的变化,该过程称为水体自净。10、污染物形态: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呈现的化学状态、价态和异构状态。一定形态的污染物在环境中有其发生和演变过程,并且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转变为其他形态,具有不同强度的毒性。11、瞬时水样:某一时间和地点从水体中随机采集的分散水样。12、等时混合水样:
3、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按等时间间隔所采集的等体积瞬时水样混合后的水样。13、等比例混合水样:某一时段内,在同一采样点所采水样量随时间或流量成比例变化的混合水样。14、总固体物:水样在一定的温度下蒸发、烘干后剩余的物质,包括溶解固体物和悬浮物。溶解固体物是指将过滤后的水样放在称至恒重的蒸发皿内蒸干,再在一定温度下烘至恒重时蒸发皿中的剩余物质。水样经过滤后留在过滤器上的固体物质,于103105C烘至恒重后得到的物质称为悬浮物15、酸度:指水中所含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16、碱度:指水中所含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的总量。17、溶解氧:指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氧。18、化学需氧量:指在一
4、定条件下,氧化IL水样中复原性物质所消耗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表不O19、高链酸盐指数:以高锯酸钾溶液为氧化剂测得的化学需氧量。20、生化需氧量:是指在有溶解氧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在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量。同时亦包括如硫化物、亚铁等复原性无机物质氧化所消耗的氧量。21、挥发性有机物:WHO定义,在标准状态(273K,10L3kPa)下,蒸汽压大于0.13kPa的有机物(不包括金属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酸)。22、污泥沉降比:将混匀的曝气池活性污泥混合液迅速倒进100OmL量筒中至满刻度,静置30min,那么沉降污泥与所取混合液之体积比为污泥沉降比(%),又称污泥沉降体
5、积(SV30),以mL/L表示。23、污泥浓度:1L曝气池污泥混合液所含干污泥的重量称为污泥浓度。24、污泥容积指数:污泥体积指数简称污泥指数(Sl),指曝气池污泥混合液经30min沉降后,Ig干污泥所占的体积(以InL计)。25、一次污染物:直接从各种污染源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如:SO2、NO,、CO、C1H1,颗粒性物质。26、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在空气中相互作用或它们与空气中的正常组分发生反响所产生的新的污染物。如:硫酸盐、硝酸盐、臭氧、醛类(乙醛、丙烯醛等)、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27、总氧化剂和光化学氧化剂:总氧化剂是空气中除以外,能氧化Kl的物质,有G、PAN、NOr等
6、光化学氧化剂是空气中除&和NoT以外,能氧化KI的物质。光化学氧化剂二总氧化剂一0.269%.28、硫酸盐化速率:指空气中含硫污染物(SO2、HS、HSOi蒸气等)演变为硫酸雾和硫酸盐雾的速度。29、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指室温下饱和蒸气压超过133.32Pa的有机物,如:苯、卤代烧、氧燃等。30、PMm指通过人的咽喉进入肺部的气管、支气管区和肺泡的那局部颗粒物,具有Ds(质量中值直径)二1OnI和上截止点30m的粒径范围,常用PMIO表示。31、固体废物,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32、危险废物,指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或根据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规
7、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认定的具有危险性的废物。33、原生矿物质:岩石经物理风化作用被破碎形成的碎屑,其原来的化学组成没有改变。34、次生矿物质:原生矿物质经化学风化后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均有所改变。35、土壤背景值:又称土壤本底值,是指在未受人类社会行为干扰(污染)和破坏时,土壤成分的组成和各组分(元素)的含量。36、生物监测,当空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要素受到污染后,生物在吸收营养的同时,也吸收了污染物,并在体内迁移、积累,从而遭受污染。受到污染的生物,在生态、生理和生化指标、污染物在体内的行为等方面会发生变化,出现不同的病症或反响,利用这些变化来反响和度量环境污染程度的方法称为生
8、物监测法。37、PFU法:它以聚氨酯泡沫塑料块(PFU)作为人工基质沉入水体中,经一定时间后,水体中大局部微型生物种类均可群集到PFU内,到达种数平衡,通过观察和测定该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各种参数来评价水质状况。38、生物测试法:利用生物受到污染物质危害或毒害后所产生的反响或生理机能的变化,来评价水体污染状况,确定毒物平安浓度的方法称为生物测试法。39、分贝: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如AI和Ao)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并乘以10(或20)。N=IOlg-4-分贝符号为“dB”,它是无量纲的,是噪声测量中很重要的参量。4,式中Ao是基准量(或参考量),Al是被量度量。40、放射性:在衰变过程中,不稳定的
9、原子核能自发地放出a、谢线,使本身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放射性”。41、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指非正常的,不可抗拒的,在时间、地点、场合、排污方式、排污途径、排污种类、数量、浓度等方面均难以预料的环境污染事故。42、CEMS(烟气连续排放监测系统):指对固定污染源排放烟气中污染物浓度及其总量和相关参数进行连续自动监测的仪器设备。43、准确度:测定值与真值之间符合程度的度量,它是反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存在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者的综合指标,误差的大小是衡量准确度上下的尺度。(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表示)44、精密度:指用一特定的分析程序在受控条件下重复分析均一样品所得测定值的一致程度,
10、它反映分析方法或测量系统所存在随机误差的大小。(一些术语:平行性、重复性、再现性)45、灵敏度:指分析方法对单位浓度或单位量的待测物质的变化所引起的响应量变化的程度,它可以用仪器的响应量或其他指示量与对应的待测物质的浓度或量之比来描述,因此常用标准曲线的斜率来度量灵敏度。灵敏度因实验条件而变。一、简答题1、环境监测的目的答:环境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开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具体可归纳为:根据环境质量标准,评价环境质量;根据污染特点、分布情况和环境条件,追踪污染源,研究和提供污染变化趋势,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依据;收集环境本底数
11、据、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提供数据;为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制定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效劳。2、环境监测的分类答:按环境监测的目的分类:监视性监测(污染源的监督监测和环境质量监测),特定目的监测(污染事故监测、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效劳监测),研究型监测;按监测介质对象分类:水质监测、大气监测、土壤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噪声和振动监测、电磁辐射监测、放射性监测、光监测、热监测、卫生监测等;按专业部门分类:气象监测、卫生监测、资源监测、化学监测、物理监测和生物监测等。3、环境污染的特点答:时间分布性:
12、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污染因素的强度随时间而变化;空间分布性:污染物或污染因素进入环境后,被水和空气流动稀释,不同污染物的性质不同,不同空间位置上污染物的浓度和强度不同;环境污染与污染物含量(或污染因素强度关系)的关系:阈值研究;污染因素的综合效应:单独作用、相加作用、相乘作用、拮抗作用;环境污染的社会评价:河流污染和噪声、烟尘污染。4、环境监测的特点答:(1)环境监测的综合性:监测手段:包括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等一切可以表征环境质量的方法;监测对象:包括空气、水体、土壤、固废物、生物等客体,只有对这些客体进行综合分析才能确切描述环境质量;监测数据处理:对环境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综
13、合分析需涉及该地区的自然社会各个方面情况,因此,必须综合考虑才能正确说明数据的内涵。(2)环境监测的连续性:环境污染具有时空分布性等特点,只有坚持长期测定,才能从大量的数据中揭示其变化规律,预测其变化趋势,数据越多,预测就越准确。(3)环境监测的追溯性:环境监测是一个复杂而又联系的过程,为使环境监测数据具有准确性、精密性、完整性、代表性、可比性,需要建立一个量值追溯体系予以监督。5、中国环境标准体系6、标准和技术法规的关系7、水体污染类型答:分为化学型污染(酸、碱有机物、无机物等),物理型污染(色度、浊度、悬浮固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等),生物型污染(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8、水污染监测对象
14、和目的答:对象:水污染监测分为环境水体监测和水污染源监测。环境水体包括地表水(江、河、湖、库、渠、海水)和地下水,水污染源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等。目的:对地表水(江、河、水库、湖泊、海洋等)和地下水一一经常性监测,以掌握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对生产和生活等等过程中废水排放源排放的废水一一监视性监测,掌握废水排放量及其污染物浓度和排放总量,评价是否符合排放标准,为污染源管理提供依据;对水环境事故监测一一应急监测,为分析事故原因、危害、及制定对策提供依据;为环境管理(制定水环境保护标准、法规和规划)一一提供有关数据和资料;为开展水环境质量评价和预测预报及进行环境科学研究一一提供根底数据和
15、技术手段;对环境污染纠纷一一仲裁监测,为判断纠纷原因提供科学数据。9、水样的保存方法答:(1)冷藏或冷冻法:冷藏或冷冻的作用是抑制微生物活动,减缓物理挥发和化学反响速度。(2)参加化学试剂保存法:参加生物抑制剂:测定氨氮、硝酸盐氮和化学需氧量,HgCI2可抑制生物的氧化复原作用;测定酚,用H3P04调至PH为4时,参加适量CUSo4,即可抑制苯酚菌的分解活动。调节PH值:测定金属离子的水样常用HN03酸化至PH为12,既可防止重金属离子水解沉淀,又可防止金属被器壁吸附;测定氟化物或挥发性酚的水样参加NaOH调至PH为12时,使之生成稳定的酚盐等。参加氧化剂或复原剂:测定汞的水样需参加HNO3(
16、至PHVI)和K2Cr207(0.05%),使汞保持高价态;测定硫化物的水样,参加抗坏血酸,可以防止被氧化;测定溶解氧的水样那么需参加少量硫酸锦和碘化钾固定溶解氧(复原)等。10、水样的消解方法答:(1)湿式消解法:硝酸消解法:对于较清洁的水样,可用硝酸消解。硝酸-高氯酸消解法:两种酸都是强氧化性酸,联合使用可消解含难氧化有机物的水样。硝酸-硫酸消解法:两种酸都有较强的氧化能力,其中硝酸沸点低,而硫酸沸点高,二者结合使用,可提高消解温度和消解效果。常用的硝酸与硫酸的比例为5:2。硫酸-磷酸消解法:两种酸的沸点都比拟高,其中硫酸氧化性较强,磷酸能与一些金属离子如Fe3+等络合,故二者结合消解水样
17、有利于测定时消除Fe3+等离子的干扰,硫酸-高铳酸钾消解法:该方法常用于消解测定汞的水样。高镭酸钾是强氧化剂,在中性、碱性、酸性条件下都可以氧化有机物,其氧化产物多为草酸根,但在酸性介质中还可继续氧化。多元消解法:为提高消解效果,在某些情况下需要采用三元以上酸或氧化剂消解体系。例如,处理测总铝的水样时,用硫酸、磷酸和高钵酸钾消解。碱分解法:当用酸体系消解水样造成易挥发组分损失时,可改用碱分解法,即在水样中参加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溶液,或者氨水和过氧化氢溶液,加热煮沸至近干,用水或稀碱溶液温热溶解。(2)干灰化法:又称高温分解法。其处理过程是:取适量水样于白瓷或石英蒸发皿中,置于水浴上或用红外灯
18、蒸干,移入马福炉内,于450550灼烧到残渣呈灰白色,使有机物完全分解除去。取出蒸发皿,冷却,用适量2%HNO3(或HCl)溶解样品灰分,过滤,滤液定容后供测定。本方法不适用于处理测定易挥发组分(如碑、汞、镉、硒、锡等)的水样。11、ICP-AES结构与原理答:原理:I=aT式中:I发射特征谱线的强度;C被测元素的浓度;a与试样组成、形态及测定条件等有关的系数;b自吸系数,bE(详见P73)12、分光光度计结构与原理答:结构:光源、单色器、样品吸收池、检测系统、信号处理器和显示与储存系统。原理:分光光度计采用一个可以产生多个波长的光源,通过系列分光装置,从而产生特定波长的光源,光源透过测试的样
19、品后,局部光源被吸收,计算样品的吸光值,从而转化成样品的浓度。样品的吸光值与样品的浓度成正比。(即光度计的工作过程,表达时把以上结构作用简单写写)13、原子吸收结构与原理答: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主要由光源、原子化系统、分光系统和检测系统四个局部组成。原理:待测溶液在原子化系统中离解成基态离子,吸收光源辐射的特征波长的光,特征波长的光强变化与待测元素浓度的关系是:A=LP14、水样中Hg的测定方法及原理答:双硫踪分光光度法:水样于95C,在酸性介质中用高钵酸钾和过硫酸钾消解,将无机汞和有机汞转变为二价汞;用盐酸羟胺复原过剩的氧化剂,参加双硫胺溶液,与汞离子生成橙红色螯合物,用三氯甲烷或四氯化碳萃取
20、再用碱溶液洗去过量的双硫踪,于485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标准曲线法定量。冷原子吸收法:水样经消解后,将各种形态的汞转变成二价汞,再用氯化亚锡将二价汞复原为单质汞。利用汞易挥发的特点,在室温下通入空气或氮气流将其气化,载入冷原子吸收测汞仪,测量对特征波长253.7nm紫外光光的吸光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成正比。冷原子荧光法:将水样中的汞离子复原为基态汞原子蒸气,吸收253.7nm的紫外光后,被激发而发射特征共振荧光,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和较低的浓度范围内,荧光强度与汞浓度成正比。15、溶解氧的测定方法及原理答:碘量法清洁水样:MnSO1+2NaOH=Na2SO.,+Mn(OH)2
21、I2Mn(0H)2+O2=2MnO(OH)2IMnO(OH)2+2H2S0.t=Mn(SO1)2+3H20Mn(SOt)2+2KI=MnSO1+K2SO1+I22Na2S23+I2=Na2SA+2NaI修正法碘量法:a.叠氮化钠修正法一一消除NO?消除方式:2NaN3+H2SO4=2HN3+Na2SO4HNO2+HNa=N2O+N2+H2O消除原因:2HN02+2KI+H2SO1=K2SO1+2H20+N2O2+I2;2N202+2H20+O2=4HN02b.高锌酸钾修正法一一消除Fr干扰方法要求:水样不含其他复原剂和有机物。消除途径:KMlA氧化FeOHC0复原过量的KVn0“生成的F屋用掩
22、蔽。氧电极法:a.极谱型:阴极:O2+20+4e=40H阳极:4Ag+4C=AgCl+4eI还=(KXnXFXAXPmXa)Lb.原电池型:原电池符号:PblmolL,KOHIAgo正极(Ag):Ag不参与反响,在OH-条件下,透过薄膜的溶解氧在正极复原,即:O2+H2O+4e-40H负极(Pb):2Pb-4e-2Pb”所产生的微弱电流与扩散到阳极外表的氧分子数量有关。16、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方法及原理答:重珞酸钾法:在强酸性溶液中,用一定量的重倍酸钾氧化水中的复原性物质(主要是有机物),过量的重铝酸钾以试(亚)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钱溶液回滴(由蓝绿色变为红棕色)。库伦滴定法:在样品中加适当
23、物质,以一定强度的恒电流电解,使之在工作电解上产生一种滴定剂,滴定剂与被测物质发生定量反响,终点通过电化学方法指示。依据电解消耗的电量和法拉第电解定律定量。快速密闭消解滴定法:在经典重铝酸钾-硫酸消解体系中加助催化剂(硫酸铝与用酸钱),于带密封塞的消化管中,在165。C消化炉中消化,消化好的试样用硫酸亚铁钱滴定或60Onm测定吸光度。17、生化需氧量的测定方法及原理答:五天培养法:培养前的溶解氧与培养后的溶解氧(2OC1C,5天)的差值。(详见P118)微生物电极法:微生物电极由溶解氧电极和紧贴其透气膜外表的固定化微生物薄膜组成。当将微生物电极插入恒温、溶解氧浓度一定、不含BOD物质的底液时,
24、由于微生物的呼吸性一定,底液中的溶解氧分子通过微生物膜扩散进入氧电极的速率一定,输出稳态电流;当插入含BOD物质的底液时,该物质与氧分子一起扩散进入微生物膜,膜中的微生物对BOD物质发生同化作用而耗氧,导致进入氧电极的氧分子减少,即扩散进入的速率降低,使电极输出电流减小;在一定条件下,电极输出电流的降低值与BOD物质的浓度呈线性关系。18、比拟气相色谱法与液相色谱法答:相同:兼具别离和分析功能,均可以在线检测差异:(1)操作条件差异GC:加温操作HPLC:通常室温操作,高压泵操作(2)进样方式差异GC:样品需加热气化或裂解HPLC:样品制成溶液即可(3)检测器差异GC:通用型检测器TCD,MS
25、D选择性检测器FID,ECD,FPD,NPDHPLC:通用型检测器RID,ELSD,MSD选择性检测器UVD,PDAD,FD,ECD(4)流动相差异GC:流动相为惰性气体,组分与流动相无亲合力HpLC:流动相为液体,流动相与组分间具亲合力,这为提高柱选择性、改善别离增加了因素,且流动相种类较多,选择余地广;流动相极性和PH值选择对别离起重要作用,选不同比例两种以上液体作为流动相可以增大选择性。(5)分析对象差异GC:分析低分子量、低沸点有机化合物和永久性气体;配合程序升温分析高沸点有机化合物;配合裂解技术分析高聚物;不能检测挥发性差、热稳定性差和离子型样品;占有机物的20%OHPLC:既可分析
26、低分子量、低沸点有机化合物,也可分析中、高分子量和高沸点有机化合物,对于热不稳定、难挥发、有生物活性及离子型化合物均可检测,占有机物的80%O19、空气污染的来源答:自然源(自然现象,如火山爆发喷射出大量粉尘、SOi等;森林火灾产生大量co?、c,热辐射等)和人为源(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是主要污染源)。人为源主要有以下几种: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气;交通运输工具排放的废气:汽车数量大,集中在城市,主要排放碳氢化合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黑度等;室内空气污染源:化学建材和装饰材料中的油漆;胶合板、内墙涂料、刨花板中含有的挥发性有机物,如甲醛、苯、三氯甲烷等;大理石、地砖、瓷砖中的放射性物质排放的氨气及
27、其子气体;烹饪、吸烟等室内燃烧所产生的油、烟污染物质;人群密集且通风不良的封闭室内高浓度的CO2;空气中的霉菌、真菌和病菌等。20、空气污染物的存在状态答:(1)分子状态污染物:沸点低,常温、常压下以气体分子形式存在,并以分子状态进入空气;如:SO2、NO,、CO、HCl.Cl2、等。常温、常压下是液体或固体,但其挥发性强,受热易以蒸汽形式进入空气。特点:运动速度较大、扩散快、分布比拟均匀。扩散情况与自身比重有关,并受气象条件影响。(2)粒子状态污染物:分散在空气中的液体或固体颗粒,粒径多在0.01100w之间,是个复杂的非均匀体系。根据重力沉降特性分为:降尘(dustfall,粒径大于100
28、加的颗粒物能较快地沉降到地面)和总悬浮颗粒物(TSP,粒径小于100%颗粒物)。根据粒径不同分为:PMKl(IP,粒径小于10R的颗粒物)、IM.5h)(粒径小于109,大于或等于2.5R的颗粒物)和PMzs(粒径小于2.5mm的颗粒物)。21、空气污染监测站和采样点的布设方法答:布设监测站点和采样点的原那么及要求,L监测点周围50勿范围内不应有污染源;2.点式监测仪器采样口周围、监测光束附近,或开放光程监测仪器发射光源到监测光束接收端之间不能有阻碍环境空气流通的高大建筑物、树木或其他障碍物。从采样口或监测光束到附近最高障碍物之间的水平距离,应为该障碍物与采样口或监测光束高度差的两倍以上;3.
29、采样口周围水平面应保证270。以上的捕集空间,如采样口一边靠近建筑物,采样口周围水平面应有180。以上的自由空间;4.监测点周围环境状况相对稳定,平安和防火措施有保障;5.监测点附近无强大的电磁干扰,周围有稳定可靠的电力供给,通信线路容易安装和检修;6.监测点周围应有适宜的车辆通道;7.对于手工间歇采样,采样口离地面的高度应为L515例对于自动监测采样,采样口或监测光束离地面的高度应为315例对于道路交通的污染监测点,采样口离地面的高度应为25卬;8.在保证监测点具有空间代表性的前提下,假设所选点位周围半径300500%内建筑物的平均高度在20勿以上,无法按满足手工间歇采样和自动监测采样的高度
30、要求设置时,采样口的高度可以在1525加内选取;9.在建筑物上安装监测仪器时,监测仪器的采样口离建筑物墙壁、屋顶等支撑物的距离应大于10.当某监测点需要设置多个采样口时,为防止其他采样口干扰颗粒物样品的采集,颗粒物采样与其他采样口之间的直线距离应大于1他假设使用大流量总悬浮颗粒物采样装置进行监测,其他采样口与颗粒物采样口的直线距离应大于2加;11.对于空气质量监测点,应防止车辆尾气或其他污染源直接对监测结果产生干扰,点式监测仪器采样口与道路边缘之间最小距离应按表3.3的要求确定;12.污染监测点的具体设置原那么根据监测目的由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确定。针对道路交通的污染监测点,采样口距道路边
31、缘的距离不得超过20确定监测站点和采样点的数目:根据监测范围大小、污染物空间分布、地形地貌特征、人口分布及密度、经济条件等综合考虑确定。布设监测站点和采样站点的方法:经验法(常用方法,适用于尚未建立监测网和监测数据积累少的地区)、统计法(适用于积累了多年监测资料的地区)、模拟法(应用数学模型)。功能区布点一一区域性常规监测;网格布点一一多个污染源且分布均匀;同心圆布点一一多个污染源构成污染群,且大污染源较集中;扇形布点一一高架点源,主导风向明显。22、切割器及工作原理答:切割器又称分尘器,它是采样器中用于别离粒径大于10阿颗粒物的装置。(课本P169)工作原理:(自己总结一哈)23SO2的测定
32、方法及优缺点答:测定方法:分光光度法、紫外荧光法、电导法、定电位电解法、气相色谱法。(1)分光光度法四氯汞钾溶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优点缺点:标准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吸收液毒性大。甲醛缓冲液吸收-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优点缺点:灵敏度、准确度与四氯汞钾溶液吸收法相当,采集样品后稳定,吸收液毒性小;操作条件严格。针试剂分光光度法,优点缺点:ISO推荐的标准方法,吸收液无毒,采集样品后稳定;灵敏度低,采样量大。(2)定电位电解法,方法根底:电解分析。24、NOX的测定方法及优缺点答:测定方法:分光光度法、化学发光法、原电池库伦法、定电位电解法。盐酸蔡乙二胺分光光度法,优点缺点
33、采样与显色同时进行,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原电池库伦滴定法,优点缺点:不用加直流电源;NO?在水溶液中发生副反响,电流有损失,连续运行差,维护工作量大。25、PMKI的测定方法答:测定方法:重量法、B射线吸收法、压电晶体差频法、光散射法。(1)重量法:在采样器上安装切割器,把大小颗粒物分开,然后将收集在已经恒重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质量之差以及采样体积计算出IMD的浓度。(2)压电晶体差频法:气样经过切割器,剔除大颗粒物,PHD颗粒物进入测量室;测量室由高压放电针、石英谐振器和电极构成。气样中的。因高压电晕放电作用而带负电荷,这些带负电的颗粒物乂在带正电的石英谐振器电极外表放电并发生沉降,
34、除尘后的气样经参比室的石英谐振器排出;由于参比石英谐振器没有集尘作用。当没有气样经过时,两谐振器的固有频率相等,即F桁/,六/斤/行O,无信号输出;当有气样通过时,由于测量室的石英谐振器因为集尘而质量增加,使其震荡频率下降,两个震荡器的频率之差经信号处理转变为IM。的浓度并显示。频差与浓度之间的关系为:六K丛亚KCQt(3)光散射法:悬浮颗粒物对光具有散射作用,且散射光的强度与颗粒物的浓度成正比。抽风机将气样经切割器抽入气室,气样中的IM。在暗室中检测器的灵敏区与由光源经透镜射出的平行光作用产生散射,被与入射光成直角方向的光电转换器接受,经积分、放大、转换给出PMW的浓度。26、土壤监测采样点
35、的布设及适用情况答:布设原那么:合理地划分采样单元;对于土壤污染监测,哪里有污染就在哪里布点;采样点不能设在田边、沟边、路边、肥堆边及水土流失严重或表层土被破害处。采样点数量:根据监测目的、区域范围大小及其环境状况等因素确定。一般每个采样单元最少设3个采样点。采样点的布设方法:对角线布点法: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的污水灌溉或污染河水灌溉的田块。梅花形布点法: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物质和污染程度较均匀的地块。棋盘式布点法:适用于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地形完整开阔的地块,一般设10个以上分点。该法也适用于受固体废物污染的土壤,应设20个以上分点。蛇形布点法:适用于面积较大、地势不很平坦、土
36、壤不够均匀的田块。放射状布点法:适用于大气污染型土壤。网格布点法:适用于地形平缓的地块。农用化学物质污染型土壤、土壤背景值调查常用这种方法。对于综合污染型土壤,还可以采用两种以上布点方法相结合的方法。27、简述生物指数监测法答:生物指数是指运用数学公式计算出的反映生物种群或群落结构变化、用以评价环境质量的数值。常用的生物指数有如下几种:(1)贝克生物指数和贝克-津田生物指数生物指数(Bl)=2A+B式中:A敏感底栖动物种类数;B耐污底栖动物种类数贝克生物指数:从采样点采到的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当Bl10时,为清洁水域;Bl为16时,为中等污染水域;BrO时,为严重污染水域。贝克-津田生物指数:
37、所有拟评价或监测的河段各种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当BI220,为清洁水区;10BI20,为轻度污染水区;6BI10,为中等污染水区;OVBlW6,为严重污染水区。(2)生物多样性指数Margalef多样性指数:d=2匚式中:cl一一生物多样性指数;N一一各类生物的总个数:InArS生物种类数。Cl值越低污染越重,d值越高水质越好。缺点:只考虑种类数与个体的关系,没考虑个体在种类间的分配情况。一nnnShannon-WiIIam多样性指数:=寸Iog2U(式中:一一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种类多样性指数;N单位面积样品中收集到的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的总个数;ni单位面积样品中收集到的第i种底栖大型无脊椎动
38、物的个数;S收集到的动物种类数。)动物种类越多,指数越大,水质越好;厚之,种类越少,指数越小,水体污染越严重。1.0,严重污染;L073.0,清洁。(3)硅藻生物指数硅藻生物指数=2力+2010(式中:A不耐污染藻类的种类数;B广谱性藻类A+B-C的种类数;C仅在污染水域才出现的藻类种类数J万佳等1991年提出,硅藻生物指数050为多污带;硅藻生物指数50100为-中污带;硅藻生物指数100150为-中污带;硅藻生物指数150200为轻污带。28、简述生态监测的特点答:综合性:涉及多学科;长期性:生态变化过程缓慢,且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复杂性: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联的复杂动态系统,时空变
39、异性大,区分人类和自然作用比拟苦难,许多生态过程研究不清楚;分散性:生态监测平台和生态监测站间隔较远,监测网络比拟分散。同时生态过程缓慢,时间跨度较大。29、3S技术答:3S技术是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三项技术的集合。遥感技术RS:包括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空间观测,可提供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生物量、气象、大气环流及大气沙尘等信息。全球定位系统GPS: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1S:空间分析。30、噪声的相加和相减答:(1)噪声的叠加:两个以上独立声源作用于某一点,产生噪声的叠加。声能量是可以代数相加的,设两个声源的声功率分别为此和饱那么:.声功率:/力用+扁.声强:/总二/+/2.声压
40、L/,总L+L2(?)(2)噪声的相减:通常噪声源的声级比背景噪声高,但由于后者的存在使测量读数增高,故需减去背景噪声。噪声源声级LP,背景噪声Lr背景噪声修正值AL-查询背景噪声修正曲线查得AL,实际噪声级LMLP-Lpo31、声级计的构成、工作原理及分类答:(1)声级计:又叫噪声计,是一种按照一定的频率计权和时间计权测量声音的声压级和声级的仪器,(是声学测量中最常用的根本仪器。它在把声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时,可以模拟人耳对声波反响速度的时间特性;对上下频有不同灵敏度的频率特性以及不同响度时改变频率特性的强度特性。)(2)工作原理:声音的声压由传感器的膜片接收后,将声压信号,经前置放大镜作阻抗
41、变换后送到输入衰减器,再由输入放大器进行定量放大,之后由计权网络进行计权。输出的信号由输出衰减器衰减到额定值,随即送到输出放大器放大,再经RMS检波器检波后输出有效值电压,推动电表或数字显示器。(3)分类:按精度分为:1级和2级;按体积大小分为:台式声级计、便携式声级计和袖珍式声级计;按指示方式分为:模拟示声级计和数字指示声级计。32、噪声标准答:各类标准:(P359P363或PPT3747)表7-3我国环境噪声允许范围表7-4一天不同时间对基数的修正值表7-5不同地区对基数的修正值表7-6室内噪声受室外噪声影响的修正值表7-7我国环境噪声限值表7-8我国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表7-9我
42、国社会生活噪声排放源边界噪声排放限值表7-10机动车辆允许噪声标准表7T1机场周围飞机噪声标准表7T2船舶分类表7T3各类船舶不同舱室噪声级最大限制值33、放射性衰变的类型答:(1)衰变:不稳定重核(一般原子序数大于82)自发放出,He核(粒子)的过程。(2)磨变:放射性核素放射徽子(即快速电子)的过程,它的本质是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发生互变的结果。磨变分为负衰变、正殿变和电子俘获。(3) 衰变:核素中的中子转变为质子并放出一个粒子(e)和中微子的过程。(4) 衰变:核素中的质子转变为中子并放出一个粒子(/)和中微子的过程。(5)电子俘获(电子俘获):不稳定的原子核俘获一个核外电子,使核中质子转
43、变为中子并放出一个中微子的过程。(6)戌变:原子核从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或者基态时所放射的电磁辐射形成谢线。34、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分布和危害答:来源:U)天然放射性的来源:宇宙射线及其引生的放射性核素:初级宇宙射线(质子、a粒子、轻核(Z3高能电子),次级宇宙射线(介子、核子、电子);天然系列放射性核素,铀系、婀系、t系;自然界中单独存在的核素。(2)人为放射性污染的来源:核实验及航天事故;核工业;工农业、医学、科研等部门的排放废物;放射性矿的开采和利用。分布:在土壤和岩石中的分布:土壤和岩石中主要含有铀系和牡系天然放射性核素和喋和87Rb等核素;在水体中的分布:海水中天然放射性核素主要
44、是*、87Rb和铀系元素;在大气中的分布:大多数放射性核素均可出现在大气中,但主要是氢的同位素(特别是aRn);在动植物组织中的分布:任何动植物组织中都含有一些天然放射性核素;在室内空气中的分布:主要来自建筑材料、装饰材料等中的放射性元素;在人体中的分布:放射性核素可通过呼吸道吸入、消化道摄入、皮肤和黏膜侵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并蓄积,其中最多的是汽。危害:a、B、Y照射人体,引起肌体细胞分子、原子电离,使组织某些大分子结构破坏;人体大剂量照射,引起急性辐射损伤;全身大剂量照射,伤害人体组织、器官和系统,出现反响病症或死亡;辐射损伤还产生远期效应、驱体效应和遗传效应。35、放射性检测器答:放射性监测
45、仪器的原理:基于射线与物质间相互作用产生各种效应,如:电离、发光、化学效应、热效应以及能产生次级粒子的核反响。最常用的检测器有三类:(1)电离型检测器:原理:基于射线通过气体介质时能使气体发生电离。类型:电流电离室:测量因电离作用产生的电离电流,适用于测量强放射性。正比计数管:测量每一入射离子引起电离作用而产生的脉冲电压变化,从而对入射离子逐一计数,适用于弱放射性。盖革计数管:同正比计数管。原因:施加的工作电压不同,导致电离过程不同。(2)闪烁检测器:原理:是利用射线照射在某些闪烁体上而使它发生闪光的原理进行测量的仪器。它具有一个闪烁体,当射线进入其中时产生史匕然后用光电倍增管将闪光讯号放大、
46、记录下来。工作原理:,oIIlga2Z11-E-11-E-E(L闪烁体;2.光电倍增管6.定标器;7.高压电源;8.光导材料;9.暗3m匕(3)半导体检测器:工作原理:倬妙梅耨翻温或能唯单离型储则器相似,是将辐射吸收在固态半导体中,当辐射与半导体陶曲般唯惭符猾梅猾薛有舜由于产生电子一空穴对的能量较低,所以该种探测器具有能量分辨率高且线性范围宽等优点。但其检测元件是固态半导体。36、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产生原因、分类和特征答:(1)突发性污染事故产生的原因:生产事故:化工、石油、煤炭、医药、核工业等生产过程中使用、生产极毒化学品、易燃易爆物质或放射性物质,由于不遵守操作规程或设备、管、阀破裂造成有
47、毒物质、放射性物质泄露、燃烧爆炸等事故。贮运事故:有毒有害物质在贮存过程中,发生贮罐腐蚀、破损、仓库着火、爆炸等事故;危险品在运输或输送过程中,发生沉船、翻车、输送管道泄露或爆炸、燃烧等事故。自然灾害:地质、台风、龙卷风、暴雨、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造成工厂、仓库倒塌、船只漂浮、车辆倾翻,伴随危险品流失。人类战争:战争破坏工厂、仓库、设施、油田、输油管道等;战争中使用化学武器、核武器、生化武器等。(2)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分类,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事故:毒气污染事故8爆炸事故,农药污染事故;放射性污染事故:油污染事故;废水非正常排放污染事故。(3)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特征:形式的多样性;发生的突然性;危害的严重性;处理处置的艰巨性;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规律性。37、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PM1。自动监测仪答:(1)二氧化硫(SO2)自动监测仪:脉冲紫外荧光S02自动监测仪荧光法原理:SO2+hv1S0;(吸收190230nm脉冲紫外光),S(VfSO2+hv2(发射33Onm荧光),当S02浓度很低,吸收光程很短时,发射的荧光强度与SO?浓度成正比,用光电倍增管测量荧光强度,与标气比拟可知空气中SO?浓度。干扰物质:水(SO2溶解损失和S0?遇水荧光猝灭一一渗透膜渗透法或反响室加热法)和芳香煌(在190230nm激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