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报废处置问题的思考.pdf

上传人:yyf 文档编号:5050595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86.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报废处置问题的思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对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报废处置问题的思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报废处置问题的思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报废处置问题的思考.pdf(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对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报废处置问题的思考 李 跃 林 (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 南昌 3 3 0 0 1 3 ) 摘要 : 高等学校固定资产 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报废处置是节约经费、 优化配置、 减 少流失的最后 一 个重要管理环节。就如何建立健全其管理制度。 规范报废处置程序 , 科学严格地确定报废标准和多途径 处置报废固定资产中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问题提 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 : 高等学校;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 ; 资产处置 中图分类号 : G 6 4 7 文献标识码: A 目前 经历我国高等教育扩招后的 高校 为适应办学所需 其资产总量 也 迅猛膨胀 随着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量 的不断扩大

2、 在高等学校中进入报废处 置 的数量也 日趋增多 已成为当前高校 固定资产 管理工作 的一项主要 内容和 固定资产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1 强化 对 高 校 教 学科 研 仪 器 设备报废处置管理的意义 1 1 有利于更好地满足高校教学科研 的 需要 不断创新知识 、研究发现新 问题、 培养专 门人才是高校的重要职能 因 此 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应该是不同 领域中的先进技术和设施的集成 随着 科技的不断发展变化 开展教学科研 的 仪器设备也需随着相应升级与变化 原 有落后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自然成为 被淘汰的物件 要把与发展了教学科研 需要的仪器设备 引进或购买进入高校 的实验室 自然要对原有已

3、不适应教学 科研仪器设备进行处置 实行 “ 腾笼换 鸟” 才能更好地为更新后的教学科研 仪器设备提供空间场所 发挥其为教学 科研服务的功能 1 2 有利于提高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 备资金的效能 高校中出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的 闲置现象 不仅 占用了高校 内有 限的房 屋 、 实验场所等资源 , 而且还 占用了本 身十分有限和宝贵的教学科研仪 器设 备的资金 因此 及时发现高校内部存在 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闲置与不适应的 情况 把它们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处置, 可以提高高校内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 运转效率与使用效能。 同时 一些不适应 当前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要求的 资产需要按要求进行报废处置

4、1 3有 利于 加 强 高 校教 学科 研 仪 器 设 备的管理 面对 目前 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 备 更新换代加快 、 使用周期缩短 、 淘汰报 废 的频率不断加快的特点 如何将其报 废处置工作做好 不仅对促进高校教学 科研仪器设备正常利用与更新淘汰 从 而保证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更 好地提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使用、 利 用效率 同时也可以有效防止国有资产 的隐形流失 及时发现资产管理工作中 存在的漏洞并加 以及时弥补 避免高校 固定 资产 “ 账物不符 ” 以及 防止教学科 研仪器设备出现闲置 利用好报废仪器 设备 的剩余价值等方面都有着不可轻 视的作用 2高校 教 学 科研 仪 器

5、设 备 报 废 的原 因分析 ( 1 ) 兼并低层次学校造成教学科研 仪器设备 的提前进入报损报废状态。在 高校的扩张中 有不少高校是通过兼并 其他学校来扩大学校的土地 面积 、 教学 设施等办学资源 这其中就存在着随着 合并 面临被 淘汰报废 的教学科研仪器 作者简介 : 李跃林 ( 1 9 6 1 ) , 女 , 江西财经大学校产管理处高级工程师 , 研究方 向: 设备管理 。 收稿 日期 : 2 0 1 1 - 0 8 2 5 1 1 6 科技创业月刊2 0 1 1 年第 1 3期 设备 学校的合并直接导致大量相同型 号设备数量剧增 远远超过实验教学需 要 。由于被合并学校的办学层次 、

6、 办学 的专业 、 教学的实验条件等都可能出现 与合并后学校 的办学 目标定位 、 现有与 发展的专业等不相适应 与真正意义的 大学办学设备差距甚远 多数根本就属 淘汰设备 无法满足高等院校 的教学科 研的需要 因此产生大批量进入报损报 废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 2 )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购置中的重 复现象增大了其报损报废的程度 学校 对同类设 备购置过多 供过于求 加之 使用者都有求新心理 以前购置的同类 设备逐渐 闲置 各学院经费包干 各 自 站在本单位的立场上看问题 有了需要 便 申请购买 导致各高校大批同类设备 的重复购置 如有些文科类院校多以购 置计算机 、 投影机等设备用于教学和科

7、研 而在计算机发展演变 日新月异的今 天 这些设备都属于淘汰更新很频繁的 设备 一般为 3 5年就到了淘汰阶段 形成 了大量计算机 、 投影设备无法正常 使用 。 ( 3 ) 管理水平不适应新形势教学科 研仪器设备管理的要求 教学科研仪器 设备投人不足与利用率不高现象同时 存在 片面追求高 、 精 、 尖仪器设备 , 超 出学校实际教学 、 科研需求 , 致使有些 设备搁置待用 有些仪器设备 因使用不 当或由于使用年限较长出现故障后 , 虽 然经校 内外专家修理 但因配件不全或 对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报废处置问题的思考 维修费用远大于新购设备 的 3 0 等原 因无修复利用价值 只能作报废处理

8、 3加 强教 学 科研 仪 器 设 备 报 废处置管理 的对策 ( 1 )建立健全有效 的管理制度 科 学 规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的报废处置 程序 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合理报 废 、 报损 和利用 是 固定资产管理 中的 主要工作 以往高校对教学科研仪器设 备管理 的重心主要放在编制采购计划 、 开展市场采购 以及 日常使用 过程的管 理 因而对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报废以 及报废设备 的处置在制度建设 过程中 较不重视 制度规定 比较原则和宏观 使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的报废处 置工作 一 直缺乏可行 的依据和操作性 强的高 度与规程 因此 建立健全高校 内部教 学科研仪器设备 的相关管理制度是做

9、 好工作 的基础 高校的各类教学科研仪 器设备 不管其设备经费来源如何 必 须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进行处理 规 范报废 工作程序是做好仪器设备报废 工作的前提 ( 2 ) 坚持 实事求 是的原则 , 根据高 校 内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具体实际 科学严格地确定报废标准 严格履行报 批审查程序 对报废的教学科研仪器设 备进行科学的鉴定 是管理和合理利用 报废仪器设备 的基础 也是整个工作的 起点 因此 高校制定并严格地执行科 学 、 可操作 的报废标准 是教学科研仪 器设备处置工作的保障 在高校的财务 制度和会计制度均未对教学科研仪器 设备 的折旧年限做出明确规定的情况 下 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

10、报废年限 可比照企业 固定 资产的折旧年限 来确 定其使用年限。对仪器设备使用期满 性能差、 精度低、 实验数据不准确、 结果 不可靠或 已丧失效能 维护修理费用接 近 同种 新 产 品价 格 的 : 由于 人 为 的或 自 然灾害等原因造成损毁的 主要部件和 主要零件损坏严重 无修复价值或虽经 修理仍不能达 到技术指标 的仪器设 备 且维修费用超过或接近市场价格的 : 技 术明显落后 精度和技术指标都不能达 标的仪器设备 : 原产 品粗制滥造 设计 不合理 、 工艺不过关 , 经技术鉴定 , 确属 质量低劣 。技术指标达不到标准的 : 超 过安全使用期限 能源耗 费较大 存在 安全隐患的设备

11、 : 国家 明确规定须强制 淘汰的仪器设备或不符合 国家颁布 的 环境使用标准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又不 能改造达标 的设备等 按要求及程序进 行报废处置 同时要制定出详细的处置 审批 权 限 ( 3 ) 采用多种途径处置报废的教学 科研仪器设备 提高其剩余利用价值 高校对各类 申请报废 的教学科研仪器 设备 ,应实行多种的报废处置方式 以 充分发挥其剩余的使用价值 平时要对 学校 内部 的教学科研仪器设 备建 立起 闲置 、 报废仪器设备 网络数据库 。 及时 掌握高校 内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的使 用 和利用情况 , 对 闲置 、 待报废的教学 科研仪器设备单独建立数据档案 通过 网络渠道及时发

12、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的闲置信息 及时将 闲置仪器设备调剂 至其他需要 的部门使用 充分发挥其使 用效率 。也可通过面向社会 把 闲置的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处理给社会 的第三 方需要者使用 可以将技术性能指标已 不适合科研需要 但整体功能仍完好的 报废科研 仪器设备 降级作 为教学仪器 设备 以及正常使用功能已丧失的报废 仪器设备作为教具使用 供高校 内部 的 教学使用。另外 实行拍卖处理的方式 也可为学校最大 限度地收 回闲置设备 的现有价值和报废设备 的残余价值 维 护学校的经济利益 参 考文献 1 白延 有 高校教 学仪 器设 备 管 理探 讨 J 忻 州师 范学 院学报 , 2 0 0 9

13、 ( 2 ) 2 李华敏 高校实验仪器设备 管理问题及对 策 J 财会 通讯 , 2 0 1 0 ( 2 9) ( 责任编辑何丽) ( 上接 第 1 1 5页) 体系的职业化 , 正规化 。其次, 微观层面 ( 基于两村现实) 应建立整散结合组织 形式的乡村社区养老模式 所谓“ 整 ” 就是把生活特别 困难 的空巢 老人集合 起来 统 一供养 类似于建立村级养老 院 还要配备相应 医护人员 : “ 散” 则是 让一般空巢老人散居在家 中 由政府组 织人员定期对其拜访探查 并进行相对 应的补助 使得空巢老人感受到政府和 社会的关怀 同时鼓励空巢老人互助 建立互助组织 由村委会进行管理 地 方政府

14、做资金支持 加入 的有活动能力 的老人可以轮流照顾空巢老人 这样成 员有什么问题可 以得到及时 的照料 与 解决 而且 可以经常聚在一起聊天 、 下 棋等等 , 培养感情 。当然 , 这种体制需要 有丰富的资金作支撑需逐步完善 不 可一 蹴而 就 ( 4 ) 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虽 然 两村 都实 现 了村 民 1 0 0 参 加新 农 合 但大多村民对新农合的具体操作并 不熟悉 应加大科普力度 而且政策本 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农村空巢老人大 多 身体虚 弱 小病 不断 因此门诊费用 大 。但按照 目前新农合的有关规定 只 有住院才能报销 , 且报销比例较低 。因 此应逐步提高住院费报

15、销 比例 特别对 6 0岁 以上的农村参保老人 门诊费给出 报销标准 以减轻这部分弱势群体 的医 疗费用 。新农合制度起步较晚 , 但发展 很快 村里的卫生所要提高医疗水平 实现对新农合制度的有效匹配 解决村 民 尤其是 空巢老人 的疾病难题 让其 实现“ 病有所 医” 空巢老人是现代社会新兴的 、 且增 长速度很快 的弱势群体 其是我国走向 现代化不得不正视 的严峻问题 此次调 查也 反映出了农 村空巢老人更是因其 各 方面的都凸显 的特殊 性而该 得到相 当的重视 必须尽 快着 手处理相关难 题 。在积极推进政策施行的同时, 还应 意识 到相应的措施不能急于求成 追 求一步到位 , 而须循

16、序渐进 , 逐步落到 实处 。 参考 文献 1 黄佳 豪 安徽 省 固镇县 农村 空 巢老人 生 存 状况 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 0 1 1 ( 5 ) 2 杨 艳 郭 晓桃 关 注新 的 弱 势群 体 农 村空巢老人 J 学园, 2 0 1 0 ( 1 7 ) 3 孟睹 黄 佳 豪 农 村 空 巢老 人 生存 状 况 亟 待 关注 J 中共南宁市委党校 学报 , 2 0 0 8 ( 2 ) 4国务 院人 口普 查 办公 室编中国 2 0 0 0年 人 口普查资料 M 北京 : 中国统计 出版 社 2 0 0 2 5 陈星宇 农 村 空巢老人 生活状 况和 政策 建 议基 于厦门市的调查 J 前沿 , 2 0 0 9 ( 7) ( 责任编辑梁工) PI ONEE RI NG W l TH S CI E NCE & T E CHNOL OGY M ONT HL Y NO 1 3 2 01 1 1 1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业管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