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双减”落地有声 减负不减精彩“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业管理是落实“双减”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一直是新城小学老师们深研的内容之一。为确保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学校加强作业常规管理,实施“3+2+N”模式,助力“双减”政策落地。3个聚焦:聚焦作业设计,提升作业实效以校本教研为契机,围绕学校“双减背景下作业的设计和实施”主题,教研组通过每周的“长+短”教研活动,倡导同一学科同一年级驻足式的短研讨和固定时段不同年级的长教研。聚焦作业分层尊重学生发展差异性从作业目标、内容、方式、评价等方面进行分层设计,并倡导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同伴抱团“帮扶”。同时
2、邀请专家、教研员来校做专题讲座,又结合学校每月的“月末悦磨”主题教研活动,来助力研究作业设计的质效性,提升作业实效性。聚焦作业拓展实现学生发展多元化探索设计跨学科综合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和研究性作业,除听说读写外,还创新作业形式,设计体育锻炼作业,自然笔记探究作业和整本书阅读推荐作业等。聚焦作业反馈促进学生发展全面化作业评价多元化即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及时利用作业反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查漏补缺。2个落实:严控作业总量,着力质效双增一、细化管理 分级监管学校作业管理采用纵向管理、横向统整、双重监控的模式。课程教学部加强对各学科作业设计与完成的指导。教研组对学科作业的难度
3、形式、总量有明确的规定。备课组围绕作业的目标、内容、难度、类型等关键要素,精心设计布置作业。年级组长、班主任结合实际,统筹每天各学科作业的完成时间,做到适时、适量,形成“大统一,小自由”的策略,充分体现素质教育导向,让作业回归育人原点。日日公示学校进行作业分级公示。班级内设置班级作业公示栏,每天放学前,各班学科老师根据组内作业规划,合理安排每天的作业内容、作业量,由班主任总体协调各科作业预设完成时间,把控作业总量。学生认真记录每天的作业,接受学生和家长的监督。年级组长完成每天的年级作业公示表,抄送学校课程教学部进行审核,并在校内公示。周周备案教研组每周对书面作业进行备案,学科分管领导对作业备
4、案进行审核。按时研讨每两周开展教研组活动,专题研讨作业工作,完善作业设计,检查作业常规(作业全批、符号规范、等第评价、鼓励性的评语等),展示优秀作业,进一步规范作业管理工作。作业检查加强作业常规检查与管理,结合半日视导进行作业抽查;每月开展作业全样本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引导教师进行学科作业规范化管理。统计监控练习卷管理实施“逐层审批”。练习卷文印要做登记制度,内容、印数等登记清楚,由课程教学部每月对文印数量统计、监控。学期调研学校课程教学部每学期将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向学生和家长展开作业情况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完善学校作业管理工作。二、紧抓课堂 提高效率课堂是有效实施“减负提质增效”的主阵地
5、学校通过深化“三学”模式,向课堂要时间、要质量,打造有活力、有魅力、有效力的课堂,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精心设计教师在备课环节就下足功夫,坚持素养导向的单元教学,将教学单元结构化,并根据单元教学目标、课时目标,结合学生情况,设计单元作业目标、课时作业目标。精心设计预习作业,学生通过对学习内容的自主预习,了解学习内容,并对不理解的知识点提出质疑。问题导学课中,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分层设计课堂练习,在教学进程中激励孩子思考提问,做到精讲精练,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提高教学质量。多元评价教师依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情况采用激励式、导向式等评价方式,开展师生评价、生生评价、自我评价等多元评价形式,并针对学生
6、的学习情况进行集体辅导或个别辅导。本学年以“五育”为导向,结合学校培养目标,以“新星成长手册”为载体,每个备课组个性化设计作业“小达人”,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作业质量。作业讲评从2020学年开始,利用课后服务第一时间段15:3016:30,以班级为组织形式,由各任课老师轮流值日,对学生作业采取“分组面批、个别辅导”的方法,保证每位学生在校基本完成书面回家作业。任课老师利用统一的时间对学生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点评,强化作业辅导的针对性和精确性。N:作业成效多样化语文学科语文教研组紧扣每一单元的语文要素,以教学目标为前提,开展单元作业设计的实践与研究,初步形成了“课前预习作
7、业+课中基础作业+课后拓展作业”的作业模式。在课程教学部的指导下,老师们针对自己制定的作业单元目标、单课目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并一致认为作业目标要可检测性和完整性,也要按一定的顺序。如人文主题方面的目标也要有作业的检测;不能将教学目标混同于作业目标。有了明确的作业目标,老师们有的放矢地将之前设计的课前预习作业、课中基础作业和课后拓展作业进行调整,减少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如巧用语文练习部分将练习册中字词方面的内容课前预习做,涉及课文内容的练习课中做,拓展练习课后做。又如课后拓展作业中设计单元长周期作业,跨学科作业等,有趣的作业形式,提高学生作业的兴趣。这样即减负又增效的语文作业必将提升
8、学校语文教学的效能。数学学科数学教研组根据单元作业目标和作业设计量表,立足学情,初步研讨出“基础作业+特色作业+拓展作业”三位一体数学作业模式。从“作业目标、作业内容、作业实施、作业评价”入手,优化数学作业体系。基础作业分层设计,既关注了学生的差异与个性,又注重了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如配套练习册中的基础练习(A级题)为必做题;提高练习(B级题)为选做题。特色作业激趣提质,学生在作业中提升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能力、发展思维。如校本作业,为学生提供有挑战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收获成就感。拓展作业丰富多样,在提升学科素养的同时,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如画单元知识点思
9、维导图,以清晰的脉络展现知识点,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方便记忆,在解决问题时能及时准确的联想。“作业超市”,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份作业来进行完成,实现了作业的个性化。英语学科英语教研组依据小学英语单元教学设计指南,围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借助统筹设计,确保“基础型+提高型+拓展型”三类作业在设计中真正做到适时、适量、适度,从而确保作业目标的达成。基础型朗读作业,为了便于学生操作,同时让老师能得到更有效的反馈,将原先“正确朗读下列单词”改为“朗读下列单词_遍,要求手指读”。提高型作业根据单元特点,设计一些情境题,帮助学生迁移,发展综合能力。如教学“朋友”这个单元内容时,设计了情境朗读和续写对话
10、的作业,提高学生的语用综合能力。拓展型作业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帮助学生开展听、说、读、写、看、技能的训练,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大胆创作,在探究实践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综合学科综合学科则根据学科特点,分组开展主题单元设计。音乐学科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和体验。体验型作业加深了学生的音乐感悟和体验,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体育学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采用有氧运动与身体综合练习相融合,试行体育家庭作业制度,提出“三定二有”定锻炼内容、定锻炼强度、定锻炼时长,有记录、有检查,逐步成为提高学生体质的又一有效途径。美术学科结合单元作业目标及学生掌握情况,有层次的设计基础、提高、主题创意作业
11、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合作创新作业:“智圆行方”涂鸦墙与合作创新洞洞墙,每月会请各年级各班美术爱好者共同合作完成。明艳的色彩,张扬的个性,极富表达的欲望,是新城学子表现自我的一方小天地。自然学科作业分为随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两大类。随堂作业以教材同步的自然活动部分为主,在每次完成课时任务后让学生完成并评价,作业量一般控制在五分钟到十分钟内。课外作业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分为长、短期作业,重在培养学生对活动的参与热情,强调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提高科学严谨的规则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和科学精神。信息技术学科信息科技作业设计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结合起来的跨学科作业。通过软件工具的运用、精巧的构思、信息的搜索和处理、创新的设计,完成一张主题小报的设计等等。道德与法治学科结合教材,从学生生活中入手,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关注学生的具体生活和直接经验。每个年级选取一个单元主题,开展实践活动。如:一年级下结合第三单元我爱我家,设计家务劳动比赛。学生在体验生活的美好、快乐时,良好的道德品质也在一系列实践中形成并得到提升。我们深知,让鲜活的理念落地生根,方能在课堂上聆听生命拔节的声音。通过完善作业管理工作,让作业内容“减负”,让作业功能“提质”,通过作业改革,促进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提升学科素养,真正让“双减”工作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