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几何压轴题专题(解析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155542 上传时间:2020-02-09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804.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几何压轴题专题(解析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几何压轴题专题(解析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几何压轴题专题(解析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几何压轴题专题(解析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几何压轴题专题(解析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几何压轴题专题(解析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八年级上册几何压轴题专题(解析版).pdf(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几何题目 1.如图, 点 P 是等边三角形ABC 内一点,且 PA=3, PB=4, PC=5,若将 APB 绕着点 B 逆时针旋转后得到CQB, 则 APB 的度数 _ 2.如图 1,点 M 为直线 AB 上一动点, PAB,PMN 都是等边三角形,连接BN, (1)求证: AM=BN; (2)分别写出点 M在如图2和图3所示位置时,线段AB、BM、BN三者之间的数 量关系(不需证明); (3)如图 4,当 BM=AB时,证明: MN AB 3.如图 1,将一块等腰直角三角板ABC 的直角顶点C 置于直线 l 上,图 2 是由图 1抽 象出的几何图形,过A、B 两点分别作直线l 的垂线

2、,垂足分别为D、E (1) ACD 与CBE 全等吗?说明你的理由 (2)猜想线段AD、BE、 DE 之间的关系(直接写出答案) 4.(1)问题发现 如图 1, ACB 和 DCE 均为等边三角形,点A,D,E 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E, 求 AEB 的度数 (2)拓展探究 如图 2, ACB 和 DC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ACB= DCE=90 ,点 A、D、E 在 同一直线上, CM 为 DCE 中 DE 边上的高,连接 BE 请求 AEB 的度数及线段CM, AE,B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5.如图, ABC 中,AB=AC, B、 C 的平分线交于O 点,过 O 点作 EF

3、BC 交 AB、 AC 于 E、F试回答: (1)图中等腰三角形是_ 猜想: EF 与 BE、CF 之间的关系是_ 理 由: (2)如图,若AB AC,图中等腰三角形是_ 在第( 1)问中 EF 与 BE、 CF 间的关系还存在吗? (3)如图,若 ABC 中 B 的平分线BO 与三角形外角平分线CO 交于 O,过 O 点作 OE BC 交 AB 于 E,交 AC 于 F这时图中还有等腰三角形吗?EF 与 BE、CF 关系又如何?说明你的理由 6.如图 1,点 P、Q 分别是边长为4cm 的等边 ABC 边 AB、BC 上的动点,点P 从顶 点 A,点 Q 从顶点 B 同时出发,且它们的速度都

4、为1cm/s, (1)连接 AQ、CP 交于点 M,则在 P、Q 运动的过程中, CMQ 变化吗?若变化, 则说明理由,若不变,则求出它的度数; (2)何时 PBQ 是直角三角形? (3)如图 2,若点 P、Q 在运动到终点后继续在射线AB、BC 上运动,直线AQ、 CP 交点为 M,则 CMQ 变化吗?若变化, 则说明理由, 若不变, 则求出它的度数 7.如图,在 ABC 中, AB=AC=2, B=40 ,点 D 在线段 BC 上运动(点D 不与点 B、 C 重合),连接AD,作 ADE=40 ,DE 交线段 AC 于点 E (1)当 BDA =115 时, EDC=_ , AED=_ ;

5、 (2)线段 DC 的长度为何值时, ABD DCE,请说明理由; (3)在点 D 的运动过程中, ADE 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若可以,求 BDA 的度数;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 8.如图, ABC 是边长为5cm 的等边三角形,点P, Q 分别从顶点A, B 同时出发, 沿线段 AB,BC 运动,且它们的速度都为1cm/s当点 P 到达点 B时, P,Q 两点 停止运动,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s) (1)当 t为何值时, PBQ是直角三角形? (2)连接 AQ、CP,相交于点M,则点 P,Q 在运动的过程中, CMQ 会变化吗? 若变化,则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出它的度数 9.【新知

6、理解】 如图,若点A、B在直线 l 同侧,在直线l 上找一点 P,使 AP+BP 的值最小 作法:作点 A 关于直线l 的对称点 A, 连接 AB 交直线 l 于点 P,则点 P 即为所求 【解决问题】 如图, AD 是边长为6cm 的等边三角形ABC 的中线, 点 P、 E分别在 AD、 AC 上, 则 PC+PE 的最小值为 _cm; 【拓展研究】 如图,在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上找一点P,使 APB= APD(保留作图 痕迹,并对作图方法进行说明) 10.在 ABC 中, C=90 ,AC=BC=2,将一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斜边AB 的中点 P 处,将此三角板绕点P 旋转,三角

7、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交射线AC、 CB 与点 D、 点 E, 图,是旋转得到的三种图形 (1)观察线段PD 和 PE之间的有怎样的大小关系,并以图为例,加以说明; (2)PBE 是否构成等腰三角形?若能,指出所有的情况 (即求出 PBE 为等腰三 角形时 CE 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11.(1)观察猜想 如图点B、A、C 在同一条直线上,DB BC,EC BC 且 DAE=90 ,AD=AE,则 BC、BD、CE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 (2)问题解决 如图,在 RtABC中, ABC=90 ,CB=4,AB=2,以 AC为直角边向外作等腰 Rt DAC ,连结 BD,求 BD 的长; (3)拓

8、展延伸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 ABC= ADC=90 , CB=4, AB=2,DC=DA,请直接 写出 BD 的长 12.如图, 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E是直线 CD 上的点,将沿 AE对折得 , 直 线 EF 交边 BC 于点 G,连接 AG 求证: ; 当 DE 是线段 CD 的一半时, 请你在备用图中利用尺规作图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 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3)在的条件下,求 的度数 13.如图,已知 ABC 中, B=90 ,AB=16cm,BC=12cm,P、Q 是 ABC 边上的两个 动点,其中点P 从点 A 开始沿 AB 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点 Q 从点

9、 B 开 始沿 BCA 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它们同时出发,设出发的时间为t 秒 (1)出发 2 秒后,求 PBQ 的面积; (2)当点 Q 在边 BC 上运动时,出发几秒钟后,PQB 能形成等腰三角形? (3)当点 Q 在边 CA 上运动时,求能使 BCQ 成为等腰三角形的运动时间 14.如图,边长为 4cm的等边 ABC中,点P、Q分别是边AB、BC上的动点(端点除 外), 点 P 从顶点 A, 点 Q 从顶点 B 同时出发, 且它们的速度都为1cm/s, 连接 AQ, CP 交于点 M,在点 P, Q 运动的过程中 (1)求证: ABQ CAP; (2) QMC 的大小是否发生变

10、化?若无变化,求 QMC 的度数;若有变化,请说 明理由; (3)连接 PQ,当点 P,Q 运动多少秒时,PBQ 是直角三角形? 15.已知 ABC 中,AB=AC,BC=6点 P 从点 B出发沿射线BA 移动,同时点Q 从点 C 出发沿线段AC 的延长线移动,点P、Q 移动的速度相同,PQ 与直线 BC 相交于点 D (1)如图,过点P作 PF AQ 交 BC 于点 F,求证: PDF QDC ; (2)如图,当点P为 AB 的中点时,求CD 的长; (3)如图,过点P作 PE BC 于点 E,在点 P从点 B 向点 A 移动的过程中,线 段 DE 的长度是否保持不变?若保持不变,请求出DE

11、 的长度,若改变,请说明理 由 16.如图,已知 ABC 中, B=90 ,AB=16cm,BC=12cm,P、Q 是 ABC 边上的两个 动点,其中点P 从点 A 开始沿 AB 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点 Q 从点 B 开 始沿 BCA 方向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它们同时出发,设出发的时间为t 秒 (1)出发 2 秒后,求PQ 的长; (2)当点 Q 在边 BC 上运动时,出发几秒钟后,PQB 能形成等腰三角形? (3)当点 Q 在边 CA 上运动时,求能使 BCQ 成为等腰三角形的运动时间 17.如图 1, 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E 在 AC 边上,点D 是 BC 边上的一个动

12、点,以 DE 为边作等边 DEF ,连接 CF (1)当点 D 与点 B 重合时,如图2,求证: CE + CF = CD; (2)当点 D 运动到如图3 的位置时,猜想CE、CF、CD 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说明 理由; (3)只将条件“点D 是 BC 边上的一个动点”改为“点D 是 BC 延长线上的一个 动点”,如图4,猜想 CE、CF、CD 之间的等量关系为_(不 必证明) 18.如图,在 ABC 中, AB=AC,D 是 BC 上任意一点,过D 分别向 AB、AC 引垂线, 垂足分别为E、 F 点 (1)当点 D 在 BC 的什么位置时,DE =DF ?并证明 (2)在满足第一问的条件下,

13、连接 AD,此时图中共有几对全等三角形?并请给予 写出 (3)过 C 点作 AB 边上的高 CG,请问 DE、DF 、CG 的长之间存在怎样的等量关 系?并加以证明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150 【解析】 解:连接PQ,由题意可知 ABP CBQ 则 QB=PB=4,PA=QC=3, ABP= CBQ, ABC 是等边三角形, ABC= ABP+ PBC=60 , PBQ= CBQ+ PBC=60 , BPQ 为等边三角形, PQ=PB=BQ=4, 又 PQ=4,PC=5,QC=3, PQ 2+QC2=PC2, PQC=90 , BPQ 为等边三角形, BQP=60 , BQC= BQP+

14、 PQC=150 , APB= BQC=150 . 首先证明 BPQ 为等边三角形,得 BQP=60 ,由 ABPCBQ 可得 QC=PA,在 PQC 中,已知三边,用勾股定理逆定理证出得出 PQC=90 ,可求 BQC 的度数,由此即可 解决问题 本题考查旋转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 键是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答案】 (1)证明: PAB 和 PMN 是等边三角形, BPA= MPN=60 ,AB=BP=AP,PM=PN=MN, BPA- MPB= MPN- MPB, APM= BPN 在 APM 和 BPN 中 , APM B

15、PN(SAS ), AM=BN; ( 2)解:图2 中 BN=AB+BM; 图 3 中 BN=BM-AB, ( 3)证明: PAB 和 PMN 是等边三角形, ABP= PMN=60 ,AB=PB, PBM=120 , BM=AB=PB, BMP=30 , BMN= PMN+ BMP=90 , MN AB 【解析】 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运用,解答 时证明三角形全等是关键 ( 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就可以得出 BPA= MPN=60 , AB=BP=AP,PM=PN=MN, 进而就可以得出 APM BPN,得出结论; ( 2)由( 1)中的方法证得 APM

16、 BPN,得出图2 中, BN=AB+BM;得出图3 中, BN=BM-AB; ( 3)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 ABP= PMN =60 ,就可以得出 PBM=120 ,求得 BMP=30 ,进而就可以得出 BMN=90 ,得出结论 3.【答案】 证明:( 1) ACD 与CBE 全等 . 理由如下: AD CE,BE CE, ADC= CEB=90 , 又 ACB=90 , ACD= CBE=90 - ECB 在 ACD 与 CBE 中, , ACD CBE(AAS); ( 2)AD=BE-DE.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余角的性质,关键是根据AAS证明三角形全等

17、. ( 1)观察图形,结合已知条件,可知全等三角形为: ACD 与CBE根据 AAS即可 证明; ( 2)由(1)知 ACD CBE,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出 CD=BE,AD=CE, 从而求出线段AD、BE、DE 之间的关系 . 【解答】 解:( 1)见答案; ( 2) ACD CBE, CD=BE,AD=CE, 又 CE=CD-DE, AD=BE-DE. 4.【答案】 解:( 1) ACB 和 DCE 均为等边三角形, CA=CB,CD=CE, ACB= DCE=60 , ACD=60 - CDB= BCE, 在 ACD 和 BCE 中, , ACD BCE(SAS ), ADC=

18、 BEC, DCE 为等边三角形, CDE= CED =60 , 点 A,D,E 在同一直线上, ADC=120 , BEC=120 , AEB= BEC- CED=60 . ( 2) AEB=90 , AE=BE+2CM. 理由: ACB 和 DCE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CA=CB,CD=CE, ACB= DCE=90 , ACD= BCE, 在 ACD 和 BCE 中, , ACD BCE(SAS ), AD=BE, ADC= BEC, DC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CDE= CED =45 , 点 A,D,E 在同一直线上, ADC=135 , BEC=135 , AEB= BEC- C

19、ED=90 , CD=CE,CM DE, DM =ME DCE=90 , DM =ME=CM AE=AD+DE=BE+2CM. 【解析】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证明三角形全 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 1)先证出 ACD= BCE,那么 ACD BCE,根据全等三角形证出 ADC= BEC,求 出 ADC=120 ,得出 BEC=120 ,从而证出 AEB=60 ; ( 2)证明 ACD BCE,得出 ADC= BEC,最后证出DM=ME=CM 即可 . 5.【答案】 (1)AEF、OEB、 OFC 、 OBC、ABC;EF=BE+CF ; 理由如下: OB、O

20、C 平分 ABC、 ACB, ABO= OBC, ACO= OCB; EF BC, EOB= OBC= EBO, FOC = OCB= FCO;即 EO=EB,FO=FC; EF=EO+OF=BE+CF ; (2) EOB、FOC; 当 AB AC 时, EOB、 FOC 仍为等腰三角形,(1)的结论仍然成立(证明过程同 ( 1) ; (3) EOB 和 FOC 仍是等腰三角形,EF=BE-FC ; 理由如下:同(1)可证得 EOB 是等腰三角形; EO BC, FOC= OCG, OC 平分 ACG, ACO= FOC = OCG, FO=FC,故 FOC 是等腰三角形 , EF=EO-FO

21、=BE-FC 【解析】 解:( 1)图中是等腰三角形的有:AEF、OEB、 OFC 、 OBC、ABC; EF、BE、FC 的关系是EF=BE+FC理由如下: OB、OC 平分 ABC、 ACB, ABO= OBC, ACO= OCB, EF BC, EOB= OBC= EBO, FOC = OCB= FCO, 即 EO=EB, FO=FC, EF=EO+OF=BE+CF ; ( 2)当 AB AC 时, EOB、FOC 仍为等腰三角形,(1)的结论仍然成立(证明过 程同( 1) ; ( 3) EOB 和 FOC 仍是等腰三角形,EF=BE-FC 理由如下: 同( 1)可证得 EOB 是等腰三

22、角形; EO BC, FOC= OCG, OC 平分 ACG, ACO= FOC = OCG, FO=FC,故 FOC 是等腰三角形 , EF=EO-FO=BE-FC ( 1)由 AB=AC,可得 ABC= ACB;又已知OB、OC 分别平分 ABC、 ACB;故 EBO= OBC= FCO = OCB;根据 EF BC,可得: EOB= OBC= EBO, FOC= FCO= BCO;由此可得出的等腰三角形有:AEF、 OEB、 OFC 、OBC、 ABC; 已知了 EOB 和FOC 是等腰三角形,则EO=BE,OF=FC,则 EF=BE+FC ( 2)由( 1)的证明过程可知:在证 OEB

23、、OFC 是等腰三角形的过程中,与AB=AC 的条件没有关系,故这两个等腰三角形还成立所以(1)中得出的EF=BE+FC 的结论 仍成立 ( 3)思路与( 2)相同,只不过结果变成了EF=BE-FC 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等知识进行线段 的等量代换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答案】 解:( 1) CMQ=60 不变 等边三角形中,AB=AC, B= CAP=60 又由条件得AP=BQ, ABQ CAP(SAS), BAQ= ACP, CMQ= ACP+ CAM= BAQ+ CAM= BAC=60 ( 2)设时间为t,则 AP=BQ=t,PB=4-t 当 P

24、QB=90 时, B=60 , PB=2BQ,得 4-t=2t,t= ; 当 BPQ=90 时, B=60 , BQ=2BP,得 t=2(4-t), t= ; 当第 秒或第秒时, PBQ 为直角三角形 ( 3) CMQ =120 不变 在等边三角形中,BC=AC, B= CAP=60 PBC= ACQ=120 , 又由条件得BP=CQ, PBC QCA(SAS ) BPC= MQC 又 PCB= MCQ, CMQ= PBC=180 -60 =120 【解析】 (1)因为点 P从顶点 A,点 Q 从顶点 B同时出发,且它们的速度都为1cm/s, 所以 AP=BQAB=AC, B= CAP=60

25、,因而运用边角边定理可知ABQ CAP再用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三角形的角间关系、三角形的外角定理, 可求得 CQM 的度数 ( 2)设时间为t,则 AP=BQ=t,PB=4-t分别就当 PQB=90 时;当 BPQ=90 时 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求得t 的值 ( 3)首先利用边角边定理证得 PBC QCA,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得到 BPC= MQC再运用三角形角间的关系求得 CMQ 的度数 此题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题目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难度很大,有利于培养同学们钻研和探索问题的精神 7.【答案】 (1)25;65; (2)当 DC=

26、2时, ABDDCE, 理由: C=40 , DEC+ EDC =140 , 又 ADE=40 , ADB+ EDC=140 , ADB= DEC, 又 AB=DC=2, 在 ABD 和 DCE 中 , ABD DCE(AAS); ( 3)当 BDA 的度数为110 或 80 时, ADE 的形状是等腰三角形, BDA=110 时, ADC=70 , C=40 , DAE=70 , AED=180 -70 -40 =70 , ADE 的形状是等腰三角形; 当 BDA 的度数为80 时, ADC=100 , C=40 , DAE=40 , DAE= ADE, ADE 的形状是等腰三角形 【解析】

27、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外角 的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此题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 属于基础题 ( 1)利用邻补角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题; ( 2)当 DC=2 时,利用 DEC+ EDC=140 , ADB+ EDC=140 ,求出 ADB= DEC, 再利用 AB=DC=2,即可得出 ABD DCE ( 3)当 BDA 的度数为110 或 80 时, ADE 的形状是等腰三角形 【解答】 解:( 1) EDC=180 - ADB- ADE=180 -115 -40 =25 ; AED= EDC+ C=

28、40 +25 =65 故答案为25; 65; ( 2)、( 3)见答案 . 8.【答案】 解:( 1)设 时间为t,则 AP=BQ=t, PB=5-t 当 PQB=90 时, B=60 , PB=2BQ, 得 5-t=2t, t= ; 当 BPQ=90时, B=60 , BQ=2BP,得 t=2(5-t), t=; 当第 秒或第秒时, PBQ 为直角三角形 ( 2) CMQ =60 不变 在 ABQ 与 CAP 中, , ABQ CAP(SAS), BAQ= ACP, CMQ= ACP+ CAM= BAQ+ CAM= BAC=60 【解析】 (1)需要分类讨论:分 PQB=90 和 BPQ=9

29、0 两种情况; ( 2) CMQ =60 不变通过证 ABQ CAP(SAS)得到: BAQ= ACP,由三角形外 角定理得到 CMQ= ACP+ CAM= BAQ+ CAM= BAC=60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掌握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分类讨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9.【答案】 【解决问题】3 【拓展研究】 方法 1:如图, 作 B 关于 AC 的对称点E,连接 DE 并延长, 交 AC 于 P, 点 P 即为所求,连接BP,则 APB= APD 方法 2:如图, 作点 D 关于 AC 的对称点D,连接 DB 并延长与AC 的交于点P,点 P 即为所求,连接DP

30、,则 APB= APD 【解析】 解:( 1)【解决问题】 如图,作点E 关于 AD 的对称点F,连接 CF,交 AD 于点 P,则 PE=PF, 当点 F,P,C 在一条直线上时,PC+PE=PC+PF=CF(最短), 当 CF AB 时, CF 最短,此时BF=AB=3(cm), RtBCF 中, CF= =3(cm), PC+PE 的最小值为3cm, 故答案为: 3 ; ( 2)【拓展研究】 方法 1:如图,作B 关于 AC 的对称点E,连接 DE 并延长,交AC 于 P,点 P 即为所 求,连接BP,则 APB= APD 方法 2:如图, 作点 D 关于 AC 的对称点D,连接 DB

31、并延长与AC 的交于点P,点 P 即为所求,连接DP,则 APB= APD ( 1)作点 E 关于 AD 的对称点F,连接 CF,则 PE=PF,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以及垂 线段最短,得出当CF AB 时,PC+PE=PC+PF=CF(最短),最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得 CF 的长即可得出PC+PE 的最小值; ( 2)根据轴对称的性质进行作图方法 1:作 B 关于 AC 的对称点E,连接 DE 并延长, 交 AC 于 P,连接 BP,则 APB= APD方法 2:作点 D 关于 AC 的对称点D,连接 DB 并延长与AC 的交于点P,连接 DP,则 APB= APD 本题属于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

32、,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轴对称的性质,利用轴对称作 图与基本作图等知识点的综合应用,熟知两点之间, 线段最短以及垂线段最短是解答此 题的关键 10.【答案】 解:( 1)PD=PE以图为例,如图,连接PC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为斜边 AB 的中点, PC=PB,CP AB, DCP = B=45 , 又 DPC+ CPE=90 , CPE+ EPB=90 DPC= EPB DPC EPB(ASA) PD=PE; ( 2)能,当EP=EB 时, CE= BC=1 当 EP=PB 时,点 E 在 BC 上,则点E 和 C 重合, CE=0 当 BE=BP 时,若点 E 在 BC 上,则 CE

33、=2- 若点 E 在 CB 的延长线上,则CE=2+ 【解析】 (1)连接 PC,通过证明 DPC EPB,得出 PD=PE ( 2)分 EP=EB、EP=PB 时、 BE=BP 三种情况进行解答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此题是分类讨论题,应分情况进行论证,不能漏 解辅助线的作出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 (1)BC=AB+AC=BD+CE ( 2)问题解决 如图,过D 作 DE AB,交 BA 的延长线于 E, 由( 1)同理得: ABC DEA, DE=AB=2,AE=BC=4, RtBDE 中, BE=6, 由勾股定理得:BD=2; ( 3)拓展延伸 如图,过D 作 DE

34、 BC 于 E,作 DF AB 于 F, 同理得: CED AFD, CE=AF,ED=DF, 设 AF=x, DF=y, 则,解得:, BF=2+1=3,DF =3, 由勾股定理得:BD=3 【解析】 解:( 1)观察猜想 结论: BC=BD+CE,理由是: 如图, B=90 , DAE=90 , D+ DAB= DAB+ EAC=90 , D= EAC, B= C=90 ,AD=AC, ADB EAC, BD=AC,EC=AB, BC=AB+AC=BD+CE; ( 2)见答案; ( 3)见答案; 【分析】 ( 1)观察猜想:证明 ADB EAC,可得结论: BC=AB+AC=BD+CE;

35、( 2)问题解决:作辅助线,同理证明:ABC DEA,可得 DE=AB=2,AE=BC=4,最 后利用勾股定理求BD 的长; ( 3)拓展延伸:同理证明三角形全等,设AF=x, DF=y,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列方程组可得结论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勾股定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证明: CED AFD ,并运用了类比的思想依次解决问题 12.【答案】 解:( 1)证明: 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 AB=AD, B= D=90 , 将 ADE 沿 AE 对折得 AFE, AF=AD=AB, AFE= D=90 , 在 Rt ABG 与 Rt AFG 中, AF=AB,AG

36、=AG, ABG AFG(HL); ( 2)如图所示: (3) AFEADE,ABGAFG, EAF= EAD , GAF = GAB, 在正方形ABCD 中, BAD=90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综合 利用各性质定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 1)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和折叠的性质可得AF=AB, AFE= D,由 HL 定理可证得 RtABGRtAFG; ( 2)首先作出CD 的垂直平分线,与CD 相交于点E,再以 E 点为圆心, DE 为半径作 弧, A点为圆心, AF 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F,连接 AF,AE,EF,延长 EF 与 BC 相交

37、于点G,如图所示; ( 3)由 AFE ADE,ABG AFG,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 EAF= EAD, GAF= GAB,易得 ,可得结论 . 13.【答案】 解:( 1)当 t=2 时,则 AP=2cm,BQ=2t=4cm, AB=16cm, BP=AB-AP=16-2=14 (cm), 在 Rt BPQ 中, S PBQ= BP BQ=28cm2 ( 2)由题意可知AP=t,BQ=2t, AB=16cm, BP=AB-AP=(16-t)cm, 当 PQB 为等腰三角形时,则有BP=BQ, 即 16-t=2t,解得 t=, 出发秒后 PQB 能形成等腰三角形 . ( 3)当 CQ=BQ

38、 时,如图1所示, 则 C= CBQ, ABC=90 , CBQ+ ABQ=90 , 又 A+ C=90 , A= ABQ, BQ=AQ, CQ=AQ=10cm, BC+CQ=22cm, t=22 2=11 当 CQ=BC 时,如图2 所示, 则 BC+CQ=24cm, t=24 2=12 当 BC=BQ 时,如图3 所示, 过 B 点作 BE AC 于点 E, 则 BE= =, CE= , CQ=2CE=14.4cm, BC+CQ=26.4cm, t=26.4 2=13.2 综上所述:当出发的时间为11 秒或 12 秒或 13.2 秒时, BCQ 为等腰三角形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

39、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面积和分类讨 论思想等知识用时间t 表示出相应线段的长,注意方程思想的应用 ( 1)可求得AP 和 BQ,则可求得BP,最后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 ( 2)用 t可分别表示出BP 和 BQ,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BP=BQ,可得到关于 t 的方程,可求得t 的值; ( 3)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分BQ=CQ、CQ=BC 和 BQ=BC 三种情况, 分别得到关于 t 的方程,可求得t 的值 14.【答案】 (1)证明: ABC 是等边三角形, ABQ= CAP=60 ,AB=CA, 点 P、Q 的速度相同, AP=BQ, 在 ABQ 和 CAP 中

40、, , ABQ CAP(SAS); ( 2)解: QMC 的大小不发生变化, ABQ CAP, BAQ= ACP, QMC= QAC+ ACP= QAC+ BAQ=60 ; ( 3)解:设点P,Q 运动 x秒时, PBQ 是直角三角形, 则 AP=BQ=x,PB=(4-x), 当 PQB=90 时, B=60 , BP=2BQ,即 4-x=2x, 解得, x= , 当 BPQ=90 时, B=60 , BQ=2BP,即 2( 4-x)=x, 解得, x= , 当点 P,Q 运动 秒或 秒时, PBQ 是直角三角形 【解析】 (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证明; ( 2)根据全

41、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BAQ= ACP,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解答; ( 3)分 PQB=90 和 BPQ=90 两种情况,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直径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灵活运 用分情况讨论思想是解题的关键 15.【答案】 解:( 1) AB=AC, B= ACB PF AC, PFB= ACB B= PFB, BP=FP 由题意, BP=CQ, FP=CQ PF AC, DPF= DQC 又 PDF= QDC, PFD QCD; ( 2)如图,过P点作 PF AC 交 BC 于 F 点 P 为 AB 的中点, F 为 BC 的中点, FC=

42、 BC=3 由( 1)知 PFD QCD ,CD=DF CD=DF = FC= ; ( 3)线段 DE 的长度保持不变 如图,过点P 作 PF AC 交 BC 于 F,由( 1)知 PB=PF PE BC, BE=EF 由( 1)知 PFD QCD ,CD=DF , DE=EF+DF = BC=3 【解析】 (1)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SA进行证明; ( 2)过点 P 作 PF 平行与 AQ,由平行线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 B= PFB,证 出 BP=PF,得出 PF=CQ,由 ASA证明 PFD QCD,得出 DF =CD= CF ,再证出 F 是 BC 的中点,即可得出结果; (

43、 3)过点 P 作 PF AC 交 BC 于 F,首先证明BE=EF,根据 DF =FC,即可解决问题 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目,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证明三角形全等是 解决问题的关键 16.【答案】 解:( 1) BQ=2 2=4(cm), BP=AB-AP=16-2 1=14(cm ), B=90 , PQ= =(cm); (2)BQ=2t,BP=16-t, 根据题意得:2t=16-t, 解得: t=, 即出发秒钟后, PQB 能形成等腰三角形; ( 3)当 CQ=BQ 时,如图1所示, 则 C= C

44、BQ, ABC=90 , CBQ+ ABQ=90 A+ C=90 , A= ABQ, BQ=AQ, CQ=AQ=10, BC+CQ=22, t=22 2=11 秒 当 CQ=BC 时,如图2 所示, 则 BC+CQ=24, t=24 2=12 秒 当 BC=BQ 时,如图3 所示, 过 B 点作 BE AC 于点 E, 则 BE= =, CE=, CQ=2CE=14.4, BC+CQ=26.4, t=26.4 2=13.2 秒 综上所述:当t为 11 秒或 12 秒或 13.2 秒时, BCQ 为等腰三角形 【解析】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注意分类 讨论思想的应用 ( 1)根据点P、Q 的运动速度求出AP,再求出BP 和 BQ,用勾股定理求得PQ 即可; ( 2)设出发t 秒钟后, PQB 能形成等腰三角形,则BP=BQ,由 BQ=2t, BP=8-t,列 式求得 t 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