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课时3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导学案中图版必修1.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5233438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659.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课时3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导学案中图版必修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课时3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导学案中图版必修1.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课时3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导学案中图版必修1.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课时3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导学案中图版必修1.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课时3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导学案中图版必修1.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课时3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导学案中图版必修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三节课时3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导学案中图版必修1.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定位 1. 理解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随纬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2. 理解昼夜长短 随纬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3. 了解四季更替现象,理解五带划分标准。 一、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1.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一天中,太阳高度角的最大值出现在正午。太阳 直射点所在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90。 2. 空间 ( 纬度 ) 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3. 时间 ( 季节 ) 变化规律 (以北半球为例) 节气最大值地区最小值地区 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南半球各地区 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北半球各地区 二分日赤道极点

2、 二、昼夜长短的变化 1. 昼弧和夜弧: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某点所处的纬线上,昼弧 长,夜弧短,则该点昼长夜短;反之则昼短夜长。 2. 变化规律 (1) 赤道地区: 全年昼夜平分;其他地区随纬度的增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加大;极圈内出现 极昼、极夜现象。 (2) 时间变化 ( 以北半球为例 ) (3) 二分日前后: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均为12 小时。 三、季节更替 1. 成因 2 2. 不同纬度的季节变化 (1) 低纬度地区全年皆夏,季节更替现象不明显。 (2) 高纬度地区全年皆冬。 (3) 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明显。 3. 划分 类型 范围 春夏秋冬 天文 四季 过渡 季节

3、 白昼最长、太阳高 度角最大的季节 过渡季节 白昼最短、太阳高 度角最小的季节 气候四季 ( 以北 半 球为例 ) 3、4、5 月6、7、8 月9、10、11 月12、1、2 月 中国传统四季立春立夏立夏立秋立秋立冬立冬立春 4. 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 思考 1. 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是否都达到了一年中的最大值?为什么? 答案不是。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在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而不是在夏至 日,但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在夏至日时,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2. 北京天安门广场日出时升起国旗,国际劳动节和我国国庆节,哪一天升旗早? 答案国际劳动节当天升旗时间

4、早。 探究点一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二分二至日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示意图。 3 材料二济南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示意图。 材料三某日,太阳直射点位于10N,位于40N 的某同学在楼顶安装太阳能,要保证热 效率最高,中午时集热板与太阳光应垂直( 如下图所示 ) 。 (1) 读材料一, 试判断表示春、 秋分日、 夏至日和冬至日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分 别是哪个图? (2) 分析材料一中北极圈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规律? (3) 材料二中, 分别表示哪一日期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其中,决定济南楼间距大小的是 哪一个? (4) 读材料三, 太阳

5、直射10N 时,40N 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多少?太阳能集热板与水平面 的夹角 多大时集热效果最好? 答案(1) 甲表示春、秋分日,乙表示北半球夏至日,丙表示北半球冬至日。 (2) 夏至日最大。冬至日最小。从冬至到夏至,增大。从夏至到冬至减小。 (3) 表示夏至日,表示春、秋分日,表示冬至日。其中,决定济南楼间距的大小。 (4)60 集热板与楼顶之间的夹角906030。 反思归纳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4 (1) 纬度变化规律 同一时刻,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地球上,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角相等,直射点所在纬度上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 (90) 。 (2) 季节变化规律: 同一地

6、点, 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着季节作有规律的变化。其数值具有“来增 去减”的特点,即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移去则减小。 各纬度变化具体如下: 地区最大值最小值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一次最大值 (6 月 22 日前后 ) 一次最小值 (12 月 22 日前后 )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一次最大值 (12 月 22 日前后 ) 一次最小值 (6 月 22 日前后 ) 南北回归线之间( 除赤道外 ) 两次最大 (太阳直射时最大) 一次最小 ( 南半球出现在6 月 22 日前后,北半球出现在12 月 22 日前后 ) 赤道 两次最大 (3 月 21 日前后和9 月 23 日前后 )

7、两次最小 (6 月 22日前后和 12 月 22 日前后 ) 探究点二昼夜长短的变化 探究活动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图1311“二分二至日不同纬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分 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分二至日不同纬度昼夜长短的变化。 (1) 结合北半球春、 秋分日图, 分析春、 秋分日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如何?全球的昼夜长 短具有怎样的分布规律? (2) 以北半球夏至日为例分析夏半年,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如何?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如 何,随纬度如何变化?其中夏至日的昼夜长短状况有什么特点? 答案(1) 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个纬度昼夜等分。 (2) 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纬

8、度越高,白昼越长,北极地区出现 极昼。夏至日时,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北极极昼范围最大达北极圈。 反思归纳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1) 纬度变化 ( 以北半球为例 ) 5 (2) 季节变化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结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进行分析:不管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只 要向北移动,则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只要向南移动,则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不管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动,只要直射北半球,则北半球昼长夜短,只要直射南半球, 则北半球昼短夜长。 整理如下: 6 对点训练一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1. 下图四地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根据文字和图像可知,

9、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南 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对点训练二昼夜长短的变化 下图为“某地区不同日期的日出与日落示意图”,据图回答23 题。 2. 图中显示,该地区在冬至时( ) A.日出早,日落晚B.白昼长,黑夜短 C.日出晚,日落早D.白昼与黑夜等长 3. 该地区的纬度位置( ) A.在赤道附近B.接近 40N C.为南回归线D.靠近南极圈 答案2.C 3.B 7 解析第 2 题,图中显示,该地区在冬至时,太阳在天空中转过的弧长短,即白天短,因此 日出晚、日落早。第3 题,图中显示,该地区无论冬至还是夏至,正午的太阳都在南方,可 判断该地在北半球。 对点训练三四

10、季的成因 4. 地球上四季更替的根本原因是( ) A.各地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B.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 C.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D.黄赤交角的存在 答案D 解析由于地球公转运动时,其赤道平面和公转轨道面保持2326的交角 ( 黄赤交角 ) ,使 得太阳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发生季节移动,从而导致各地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和各地正午太 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形成四季的更替。所以说,黄赤交角的存在是地球上四季更替的根本 原因。 综合提升 5. 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我国某城市( 地处 120E)每天日落时间示意图”。读图, 完成下列 各题。 (1) 描述 a 到 c 期间该地的昼夜长短情况和昼长变化

11、特点。 (2) 说明 d 日期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答案(1)a到 c 期间是昼短夜长;a 到 b 期间昼逐渐变短,到b 点时昼最短,b 到 c 期间昼 逐渐增长。 (2)d 日期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 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日落时间与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的关系。第(1) 题, a 到 c 期间我国日落早于18 时,说明是冬半年,昼短于夜,昼长先变短后变长。第(2) 题, d 日期 是我国日落最晚的时间,即d 日期为我国的夏至日,据此可以分析出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 布规

12、律。 8 教材 P23复习题 3. 昼夜更替现象的原因: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 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由于地球自转,所 以形成昼与夜的更替现象。 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地球公转。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自春分日至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在此期间,北半球各纬度昼 长大于夜长,即昼长大于12 小时,夜长小于12 小时,日出时间早于6 时,日落晚于18 时; 自秋分日至次年的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在此期间,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小于夜长,即 昼长小于12 小时,夜长大于12 小进,日出时间晚

13、于6 时,日落早于18 时;在春秋二分日, 全球各地昼夜等长,都是12 小时,即日出时间为6 时,日落为18 时。 4. 形成季节更替的两个主要原因是正午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基础过关 下图是位于120E 经线上不同纬度三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读图回答12 题。 1. 三地的纬度从高到低的排序是( ) A. B. C. D. 2. 此日昼长时间从短到长的排序是( ) A. B. C. D. 答案1.A 2.C 解析第 1 题,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是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图中三地正午时太阳 均位于南方,说明三地均在北回归线以北,且太阳高度角从逐渐减小,说明 纬度变高。第2 题,北

14、半球夏至日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读“某地昼长季节变化图”,回答34 题。 3. 该图反映的地点是( ) A.北极点B.北极圈 9 C.南极点D.南极圈 4. 下列日照图所示日期与上图中B点所代表的日期相同的是( 图中阴影处表示黑夜)( ) 答案3.B 4.B 解析第 3 题,此图反映的地点在夏至日恰好发生极昼现象,冬至日发生极夜现象,故该点 位于北极圈。第4 题, B 点代表日期是冬至日,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极点,然后看发生 的极昼极夜现象。 读“遮阳设施设计示意图”,完成56 题。 5. 假如图示装置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则低热期时( ) A.华北平原正值小麦丰收时节 B.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C.

15、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D.北京的昼长大于银川的昼长 6. 假如图示装置位于悉尼,则过热期应是( ) A.3 月B.6 月 C.9 月D.12 月 答案5.B 6.D 解析第 5 题,如果图示装置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则低热期 ( 太阳光线与地面夹角较小,即正 午太阳高度角较小) 时北半球为冬季,则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第 6题, 如果 图示装置位于悉尼( 南半球 ) ,过热期时当地为夏季( 北半球为冬季) 。 根据“我国日历反映的信息简图”,回答78 题。 7. 假设日历中立秋时北京时间为4 时,则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 ) A.60E B.120W 10 C.60W D

16、.180E 8. 此时欧美国家正处于(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答案7.B 8.B 解析第 7 题,立秋时北京时间( 东八区 ) 为 4 时,根据时差计算可知太阳直射点的经度。第 8 题,欧美国家四季划分以二分二至为开端,夏至到秋分为其夏季。 9. 下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光照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此图表示的是 _月 _日前后的光照情况。 (2) 此时 A点是 _时,A、 B、 C三点中白昼最短的是_点,昼长是 _ 小时。 (3) 此日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_ 。 (4)C 点的夜长是 _小时, D点的夜长是 _小时。 答案(1)6 22 (2)15 C 12

17、 (3) 昼最长、夜最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4)12 0 解析从地球的自转方向可知,此图所示的范围为北半球,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 象,说明此图表示的是6 月 22 日前后的光照情况。此日太阳直射2326N,北半球纬度越 高,白昼越长, 6634N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据E点所在经线为18 时,可推算A 点的时间为15 时, C点位于赤道上,昼夜平分,故夜长为12 小时, D点位于北极圈上,故夜 长为 0小时。 10. 我国西部地区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在平地上用立竿测影的方法,测算正午太阳高度角, 如甲图。乙图为该小组绘制的春分日至冬至日正午竿影长

18、度变化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乙图中的数码代号分别表示二分二至日的竿影长度。其中反映北半球夏至日(6 月 22 日前 11 后) 正午竿影长度的数码代号是_。 (2) 该地从春分日到秋分日的正午竿影长度变化情况是_, 对应的正午 太阳高度角 的变化是 _。 (3) 如果一年中测得的正午竿影均朝向北方,那么该学校位于( ) A.南回归线以南B.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C.北回归线以北D.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4) 如果出现正午竿影长度等于竿长,则表明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是( ) A.0 B.25 C.45 D.90 答案(1) (2) 先逐日变短,夏至日后逐日变长先逐日变大,夏至日后逐日变小 (

19、3)C (4)C 解析第 (1) 题,从乙图纵坐标,二分二至时影长,推出影子最短,正午太阳最高,即为夏 至日,影子最长,为冬至日。第(2) 题,影子长度与正午太阳高度角成负相关关系。第(3) 题,一年中正午竿影均朝向北方,说明直射点的移动在此地的南方,即此地在北回归线以北 地区。第 (4) 题,根据甲图示意,若正午竿影长度等于竿长,正午太阳高度角45。 能力提升 太阳房是利用太阳能进行采暖的节能环保型建筑物。下图是我国东部乡村某地太阳房太阳辐 射吸收和室内空气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当玻璃墙倾角为60时,该地冬季 太阳房集热效果最佳。据此回答1112 题。 11. 该地位于 ( )

20、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 C.成都平原B.珠江三角洲 12. 四幅图中,能反映该村冬季状况的是( ) A.图 a B. 图 b C. 图 c D. 图 d 答案11.B 12.A 解析第 11 题,根据“当玻璃墙倾角为60时,该地冬季太阳房集热效果最佳”题干条件 12 可知, 该地一年中最小正午太阳高度( 应出现在冬至日) 为 30,根据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 计算公式H90 ( 该地纬度 23.5) , 可知该地纬度为36.5。第 12 题,太阳房是利用 太阳能进行采暖的节能环保型建筑,而且当玻璃墙倾角为60时, 该地冬季太阳房集热效果 最佳,因此冬季时太阳房内热量充足,气流上升,形成热力环流

21、。 雷米某日在北京香山观看日落景象,19 时他看到太阳缓缓落下。回答1314 题。 13. 雷米有可能是在下列哪个日子观看日落的( ) A.4 月 1 日B.6 月 1 日 C.10 月 1 日D.1 月 1 日 14. 此日北京昼长是( ) A.15 小时B.19 小时 C.12 小时D.14 小时 答案13.B 14.D 解析第 13 题, 19 时看到日落,说明昼长夜短,阳光直射北半球,接近夏至日。第14 题, 已知日落时间求昼长,用日落时间减去12,然后乘 2,为 14 小时。 15. 深圳一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进行探究时遇到了一些问题,请 结合所学地理知识予以

22、解答。 (1) 他们认为: 在当地一个窗户朝正南的房间里,全年正午阳光都能照射到房内。你认为是否 正确?为什么? (2) 他们认为:一年中深圳市正午太阳高度最高时,昼最长。你认为是否正确?为什么? (3) 他们在进行图像转换时遇到了困难,请将图甲所示内容按要求转绘在图乙中。( 要求:在 图乙中绘出晨昏圈,用阴影表示夜半球部分,标出直射点所在经线的经度。) 答案(1) 不正确;深圳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夏至日前后,正午阳光不能进入房内。 (2) 不正确;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最长,而深圳正午太阳高度最高时,不是夏至日。 (3) 如图 解析本题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考查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及其应用。第(1) 题,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所以在太阳直射深圳到直射北回归线时间段内, 13 正午太阳光不能从正南照射到房间内部。第 (2) 题,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最长,深圳市位于赤 道与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现象,但不是在夏至日,因此深圳正午太阳高度最高时,昼 长并非最长。 第(3) 题,北极圈到北极点之间出现了极昼现象,太阳应直射北回归线,且东西 半球的分界线160E处于夜半球平分线上,其地方时为0: 00,太阳此时应直射在 (2326N,20W)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