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心、用情的真课堂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引言依据课程标准中现阶段我国基础性思想教育的一个目标-转变传统的侧重传授知识形式的方式,而构建学生积极学习的态度,使其在学习基础性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与培养是当前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重点内容。因此清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含义,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改的落实意义重大,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往往是隐性的,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常常被教师忽略。关键词:情境课堂生成情感培养摘要儿童的道德与法治意识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如果让孩子有真实的感悟与收获,必须在儿童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入适当情境,即用经过生活锤炼
2、的有意义的教学内容,教育儿童接受社会规则、规范自身行为,循序渐进,在此基础上进行价值观的引领,让学生产生共情。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小学道德与法治新课程将“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为课程中的一个核心目标之一,赋予了丰富的内涵。这里的情感既指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也指与老师、家长、同学等的相处态度以及对待社会、生活的方式等。正确的态度能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学会积极思考,以正确的方式、积极的方式去对待以后的人生道路。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贯穿于各学科之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也不例外。二、教学设计中充分设置有效的情境教学1 .以教材为本,情境教学贯穿其中统编版教材以人为本,从儿童的身心发展出发,关注
3、儿童的成长和个性发展。教学中如果将教材与情景结合起来,就能将教材与学生神经元建立很好的链接;就能将编者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产生链接。情境实质上是一种教学方法。在这种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活动情境的创设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去观察、去探索、去得出结论。教师应努力使教学进入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让教学内容、环节生活化。课
4、堂上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只是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这种形式应该应该还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这样才能让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去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创设活动情境可以让理论知识变得生动直观,学生吸收这些内容的综合实效会更高,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更强,学生学习的效果才会更明显。但教学不能只以本为本、而是强调所以情景教学法在道德与法律课堂上,将适当的和必要的教学方法让书本知识向生活回归,向学生的经验回归。用心、用情解读教材同时需要教师的智,注重教师对于教材的多样化
5、和个性化的解读。需要我们教师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同时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超越,学生因此更热衷于吸收、改进,师生共同为高效的课堂努力。2 .创造条件进行有效的情境创设在教学一年级我想和你们一起玩的一课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我提前做了三个层次贴紧儿童生活的情境,第一个环节,我邀请大家跳一段儿童熟悉的舞蹈,孩子们的情绪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学习的期待大大的提高;第二个环节,利用书本的情境设置,我设置了游戏踩报纸,所有小队成员必须站在这张纸上,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是不能碰到地面,有点难度哦,谁愿意上台挑战?当我问完,很多孩子都想上台,在游戏过程中,学生都愿意积极参与,在游戏中懂得遵守规则
6、水到渠成、润物细无声。最后一个层次设计的是抢座位的游戏。游戏下来,学生不但懂得道出了游戏的规则,两轮游戏下来,学生们愿意一起玩、玩得开心,更是在游戏情境中懂得明面上的游戏规则,还说出了潜在的游戏规则。所以熟悉的情境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不再遥远,情感与价值观不知不觉中渗透在学生的意识中,这不正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意义吗?所以课堂上应该在情境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的养成。基于课本,创造教学情境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则,有必要根据学生的适应性进行情境教学,以达到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与社会情感价值观的高度契合。二、抓住课堂生成的情境,相机生成情感态度价值观抓住教育契机,会事半功倍。再以我想和你
7、们一起玩为例,在一节送教课中,我带学生们玩起了准备好的老鹰捉小鸡的情景游戏,因为学情不同,学生的活跃度降低了很多,于是我随意喊了几位同学上台玩游戏,其中一位同学倒是举手的,当他一痼一拐走上讲台,我一下子懵了,“老师他玩不好游戏的。”我愣了几秒,才回过神来,我们的课题不就是我想和你们一起玩吗?多么好的教育契机啊!我差点伤了这位学生纯洁的内心,也错过了这么好的课堂价值观的生成机会。于是我故意大声邀请他加入其中。结果我们玩得很成功,这位同学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台下同学不自觉响起了掌声,在老师的潜移默化下孩子自然萌芽了如何和同学相处的方法和待人之道,这样的课堂生成无疑是妙言生花”啊!比生拉硬套的说教
8、要可贵,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也就“水到渠成。又是一节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他根本不会,因为他从来就没有回答过问题。一位女孩掷地有声的话语从我的背后传来,语调真诚而肯定,此时我在等待一位穿着黄色衣服小男孩的回答,见他仍坐在椅子上,我正准备去责备,可刚才这位孩子的话,尤其那平时语调让我的心微微一颤,真的很庆幸自己缓了两秒。我打量了眼前这个皮肤黝黑的二年级小男孩,应该是没有料到我会提问他,所以此刻他仍没有动,只是双手不停地在摩拳着,看起来非常无所适从。这肯定是一位自卑而敏感的孩子。美国教育家詹姆士说过:“人心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这是信任的延续,也是自信力量的源泉。自卑的性格有可能
9、扼杀很多孩子的天赋,这些孩子更奢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于是非常笃定地对着全班同学说:陈伟华同学绝对不是不会,他只是习惯把话放在心里。”他果然没让我失望,说出了两条如何保护美好家园的好点子,看到大家的表情,我知道孩子们不但在这一刻明白了美化家园的意义,也美化了自己的心灵吧!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大胆点燃,及时点拨,巧妙点化,妙语点睛,使课堂教学不断高效,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真正得到提升,成就用心、用情的真课堂。总而言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根本目的是当前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灵魂所在,如果老师能利用情境教学法实现这个教学目标,则会让学生更好地更容易体会学习过程的乐趣。促进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更好更快地形成,道德与法治课也会因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更加具有活力与影响力!参考文献敖庆娜道德与法治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的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2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