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研究课题评审会发言稿.docx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537164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文化研究课题评审会发言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历史文化研究课题评审会发言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文化研究课题评审会发言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文化研究课题评审会发言稿.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历史文化研究课题评审会发言稿 特征码 eXhOnyagShSlLKfEUfGi 历史文化研究课题评审会发言稿 非常荣幸的是,九江地域历史文化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和 关注。去年北京“两会”看望江西代表团时,习总书记专门向 时任九江市委书记殷美根问及“什么是九江文化” 。市委市政府 高度重视,决定由廖奇志副市长负责组织相关调研,文化、宣 传、教育、新闻等单位配合调研,相关领导和专家积极参与, 廖副市长点名要我参加,大家不遗余力,各抒己见,一个关于 九江历史文化发展、内涵和特征的大致轮廓逐渐清晰起来。一 次研讨会上,九江学院党委书记郑翔将九江地域文化概括为 “六地”的说法,得到了多数专

2、家的赞同。应当说,一个好的 研究开端已经形成。幸运的是,这一研究,后来又被立项为科 研课题,使这项研究纳入了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送来的中期成果九江历史文化论证纲要 (下简称纲要 ) , 我已经认真拜读,总体感觉视野宏阔,史料翔实,思路明确, 方法有效,为完成这一重要研究项目做了非常有益和非常有效 第 2 页 的基础性工作。 下面提些建议,不当之处,请各位专家指正。 1、应该对即将展开的“历史文化”研究内涵,做出较为明确而 准确的定义,并框定层次和范围。因为, “历史”可以分层分类, “文化”也应该分层分类。文化的最基本分层(由表及里)是: “器物文化” 、 “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 。比

3、如说,以服装、 建筑、饮食等等文化现象为对象研究,是“器物文化”层的; 从风俗、习惯、社会风尚等等层面研究的,是“制度文化”层 的;从心理特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理想信念等层面研究 的,是“心理文化”层的。这是展开研究的基本理论前提和定 位坐标,接下来的研究,是在怎样的层面上、类型上展开进行 的问题。历史文化研究,应当首先明确这个方向。 2、 “九江” ,在课题研究中,明显是个文化地域概念。所谓文化 地域概念,不等于行政概念,不等于地理概念,甚至不等于历 史概念,却又与之相关联,是这几种概念的文化综合,类似于 与“国家”相区别又联系的“民族”概念。作为“文化地域” 的九江,不能从行政区划去诠

4、释,也不能从九江 1.88 万平方公 里的地理范围去框定,也不能从孤独发生在九江范围内的“历 史事件”去理解。虽然可能与此都有关联,但是,必须找准真 第 3 页 正属于“九江地域”的那些最具特质和特征的文化元素。反过 来说,有些文化事件,即使不是发生在九江,却对九江地域文 化生成产生了重要作用,也应当纳入研究范围。就像“青阳腔” , 原产地是安徽青阳,虽然不是“九江”的,但,却是“九江地 域”文化的。这样说来,研究的另一个前提,必须明确“九江 地域”这一文化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3、 纲要叙述的“地理、历史及文化成因” ,似乎让人觉得九 江文化有三个“成因” ,地理、历史和文化。这存在明显的逻辑

5、 不顺问题。地域文化,是人类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地理范围内 实践活动凝聚的结果(成果) 。地理和历史,是产生文化的物质 基础,文化,则是人类基于这种物质基础活动产生的精神成果 和精神物化成果。因此,文化,地域文化,是这样的,不是那 样的,其出现的原因,只能在地理环境、历史变迁及人的精神 需要这三个因素中去寻找。注意,别忽视了“人的精神需要” 这个文化成因。研究文化,最终就是目标于“人的精神需要” 。 人类劳动实践朝着什么方向走,最终不是地理决定的,也不是 某些历史事件决定的,而是人的理想和精神需要决定的(马克 思曾谈到这个意思) 。 4、在“独特的文化成因” (基于上述原因,可否改成“地域文 化

6、史”之类的叙述)中,并没有体现九江地域的文化“独特” 。 第 4 页 “前沿地带” , “江湖交汇” , “背山面水” , “地理坐标”等等, 既不是独特文化本身,也不是某种文化一定出现的基本前提。 文化的独特性,应当体现在人群思维模式,语言方式,道德风 尚,价值取向,理想信念等等方面的特殊性。每个地域都可能 发生不同的历史事件,然而,如果这些不同历史事件或者不同 地理环境没能促使或催生上述心理文化出现“特殊性” ,便不能 判断这些历史事件和地理环境等因素对“地域文化”形成究竟 有何作用。概言之,文化,可以继承,却不能成为文化的成因, 文化是许多综合因素的结果;地域文化的形成,是地域性地理 历

7、史催生出特殊精神需要的结果。 5、 “九江的多元文化及其特征”这种说法,本身值得商榷。因 为,任何地域文化都具有多元性,也就是说,任何地域文化, 都不可能是一种完全封闭而不受外来文化影响渗透的无缝堡垒。 多元性,是文化的本意,否则便没有文化的发展和变迁。强调 九江文化的“多元性”或“多样性” ,唯一的理由和意义在于, 突出其在中国农耕文化大背景下的九江文化的“异质性” 。然而, 下面罗列的六种文化现象,最多只在陈列一些九江之外较少发 生或者没有发生的文化事件和文化事实,而不能说明这些文化 现象是“异质”于中国文化整体特征的,从而无法凸显九江文 化的“异质性”和“独特性” 。当然,降低一个层面来

8、说,这里 不是谈文化,而是陈述地域文化现象,如是那样,就应当将下 第 5 页 列六种文化“现象” ,表述为“中国古代灿烂的九江文化现象” , 或者类似的表述。 6、 “六种”地域文化现象的表述,存在明显的很难平行并立的 问题,存在几“种”之间,相互交叉涵盖乃至相互隶属的问题。 譬如说, “千古名篇” ,算不算“正统文化”?“山水生态”与 “千古名篇”之间怎样分开?“孝义家风” ,算不算“正统文化” ?“千古名篇”里,有没有“宗教”文化?“兵家必争” , “商 家必争”的说法,能否体现九江文化的独特性? 7、 “六种”中,罗列的事实,只能是事例,不能有效支持九江 一定是“什么” “之地”的论点。

9、 “义门陈” “贤母”等事例,根 本不能证明九江的家风就是“孝义家风” 。发生在九江的不伦不 孝事例可能会更多。至于“虎溪三笑”这样的无稽之谈,当离 谱的故事听听还勉强,至于文化“研究” ,则应避而远之。 8、 纲要中提及的“码头文化” ,说的是“码头” ,诸如“米 市” “茶市” “海关”等,这些要说,而更要说的是,从“码头” 入手,深入提取总结由此衍生的特质文化。其实,由“码头” 带来的文化“新质” ,曾经影响到九江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各 方面,尤其是影响到九江人的心理精神层面。所以,该浓笔重 彩。 第 6 页 9、尽管还不能算是九江地域文化的根本层面,然而, “山水生 态”的确应该是九江

10、地域文化文明值得大书特书的亮点。然而, 研究者也应当明白,在当今多地打着“山水生态”招牌下的文 化研究,已经烂了牌子,因此, “山水生态”之类的文化研究, 应当放在更加宏观和有效比较的背景下展开。唯有如此,才能 凸显九江地域山水文化的优越性、特殊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附带提醒一句,国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的实施,将会产生 怎样的文化意义,不应为本课题研究遗漏。 10、 “九江文化的品牌打造” ,应当是本课题研究的最终归依和 目标,是本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所在。鉴于纲要文字叙述 较少,且过于笼统空泛,这里提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A、 “打造”何种“文化品牌” ,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是 随心

11、所欲的,不是领导人随心策划描绘的“蓝图” ,而是历史进 步和社会发展中体现出来的文化客观走势和既定方向。因此, 不要使用“打造”这样的词汇, “打造”是铁匠干的活。 B、根据既有的文化基础,九江人建设和发展自己的文化,在遵 循历史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可以也应该发挥主体能动性。于此 历史关口,研究者应当花大力气甄别九江地域文化在新时期可 第 7 页 能遭遇的优势和劣势,建立一个扬长避短的发展模型。譬如说, 九江文化的历史优势如何发挥,九江江河码头文化如何走出桎 梏,走向港口,走向海洋,九江心理文化的真实现状及业已存 在的急功近利、小富即安、巧言少行、图慕安逸、玩弄智巧、 匮乏合作等等思维方式和生存

12、模式,如何去对接一个亮丽的文 化品牌? C、 “文化品牌”应当如何立足?有了长江、庐山、鄱阳湖,是 不是就有了天然的“山水文化”?现代的“山水文化”该如何 从传统的“山水文化”中升级换代浴火重生?譬如说,庐山 “五大丛林” ,曾是庐山文化重要组成,而今多成废墟,这张过 期了的“老名片”如何登上时代的航船?休闲养生健康快乐, 已是现代文化追慕的主题,一个自我标志为山水生态文化的九 江,如何在这个主题的博弈中,获得自己该有的位置?未来九 江文化的生长点是什么,如何呵护它去生长,长成后将会是什 么模样?这些,该是本课题研究不可回避的问题。 D、建议本课题组,最终能将九江地域文化现代发展的研究和思 路,落实在一些可以具象化为行动的措施和计划上。比如,如 何发挥九江山水优势,如何整合生态资源,如何展示山水文化 的宗教、诗文等等“遗产”魅力,如何引导九江百姓与时俱进 走上文化自觉、自信和自强的道路? 第 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