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五五”燃气发展规划规划文本规划说明规划图纸总目录第一部分规划文本第二部分规划说明第三部分规划图纸第一部分规划文本一第22条穿(跨)越工程-7-第23条液化石油气设施规划-7-第24条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布局原则-7-第25条液化石油储配站规划布局-7-第26条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点规划-7-第27条加气站设施规划-7-第28条加气站布局原则-7-第四章燃气设施的安全保护-9-第29条安全保障原则-9-第30条安全保护要求-9-第31条防灾减灾的要求-10-第五章实施计划-11-第32条规划实施计划-11-第33条投资匡算-12-第34条社会效益-12-第35条环境效益-12-第六章保障措施及建
2、议-13-第36条保障措施-13-第37条规划实施的建议-13-目录第一章总则-1-第1条规划编制的目的-1-第2条规划期限-1-第3条规划范围-1-第4条规划依据-1-第5条编制规划执行的规范-1-第6条规划原则-2-第7条规划指标-2-第二章燃气气源及供应规划-4-第8条气源来源-4-第9条气源供应-4-第10条用气原则-4-第11条规划天然气用气量-4-第12条规划液化石油气用气量-4-第三章燃气设施规划-5-第13条输配系统组成-5-第14条管网系统压力级制-5-第15条高压管道布置原则-5-第16条高压管网布局-5-第17条中压主干管网系统布局-5-第18条天然气输配系统场站规划-6
3、第19条储气调峰设施规划-6-第20条高压管道管材及防腐选择-6-第21条中压管道管材及防腐选择-7-气源点城镇管道燃气的供气起点,包括:门站、液化天然气(LNG)供应站、压缩天然气(CNG)供应站、人工煤气制气厂或储配站、液化石油气(LPG)气化站或混气站等。管段计算流量在设计工况下用来选择燃气管网管径及计算管段阻力的流量。节点管段的始端或末端以及管段的分支点。节点流量节点的集中负荷与同该点连接的所有配气管段的途泄流量分配值之和。水力工况燃气管网中各管段流量、流向、压降及各节点压力的整体工作状况。管网计算压力降在计算工况下从管网始端到末端允许的最大压力损失。名词解释天然气分输站在输气管道沿
4、线,为分输气体至用户而设置的站,一般具有分离、调压、计量、清管等功能。门站是接收长输管道来气输向城镇管道的分界线。门站内具有过滤、计量、调压、加臭、清管收发、气源转输等功能。高压燃气管道设计压力(表压)大于1.6MPa,小于或等于4.OMPa的燃气管道。管道储气利用管道内压力的变化储存燃气。调压站设有调压器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内部设施的总称。高-高压调压器进口压力和出口压力均为高压的调压器。高-中压调压器进口压力为高压,出口压力为中压的调压器。清管器系统为清除管线内凝聚物和沉积物,隔离、置换或进行管道在线检测的全套设备,其中包括清管器、清管器收发筒,清管器指示器及清管器示踪仪等。储配站/管理
5、站具有储气、配气功能的设备、辅助设施及建筑物(构筑物)等的综合体。月高峰系数计算月的日平均用气量和年的日平均用气量之比。日高峰系数计算月的日最大用气量和该月日平均用气量之比。小时高峰系数计算月中最大用气量日的小时最大用气量和该日的小时平均用气量之比。用气结构不同种类燃气用户年用气量占全年总用气量的百分比。燃气气化率某类燃气用户占规划区域内此类用户总量的比例,包括居民气化率、采暖气化率、制冷气化率、汽车气化率等。(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6)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21年修订)(7)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2014年)(8)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2018
6、年修订)(9)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19年)(10)天然气利用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5号)(2012)(11)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办法(2014年)(12)城镇燃气管理条例(2016年修订)(13)省消防条例(2010年)(14)省安全生产条例(2016年)(15)省燃气管理条例(2020年)(16)市燃气管理办法(2018年修订)(17)省城镇燃气发展规划编制纲要(2020年12月)(18)市“十五五”城镇燃气发展规划(20212025年)(2020年12月)(19)省内河船用液化天然气加气站发展专项规划(2014年8月)(20)省公路液化天然气加气站发展
7、专项规划(2016年2月)(21)市城镇燃气专项规划(2018-2035)(2019年)(22)市“十五五”城镇燃气发展规划(2021-2025)(2021年)(23)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2010年)(24)市“十四五”城镇燃气发展规划(2016年)(25)关于促进天然气协调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8)31号)(26)关于加快储气设施建设和完善储气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机制的意见(发改能源规(2018)637号)(27)省关于加快储气设施建设和完善储气调峰辅助服务市场机制的实施方案(苏能保联席发(2018)1号)(28)省储气设施建设专项规划(2018-2020年)(苏能保联席
8、发(2018)2号)(29)市储气设施建设实施方案(苏能保联12018)3号)(30)关于规范内河船用LNG加注站建设运行的指导意见(苏交海2017)2号联)第5条编制规划执行的规范GB/T51098-2015GB50028-2006(2020版)(1)城镇燃气规划规范(2)城镇燃气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编制的目的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现场调研数据及各天然气公司的发展计划,对市区的燃气气源、用气量、管网敷设及站点布置进行合理分析及预测,最终确定在十五五期间的规划目标。1)到2025年,天然气总体气量达到3.81亿Nm3,中心城区居民天然气气化率达到90%;液化石油气规划总体气量调整
9、至1.99万to2)至规划期末,市域规划高压、次高压管道建设完成,市域中压管网基本覆盖中心城区、各片区主要街区及集中安置小区。3)天然气加气站5座,其中LNG汽车加气站4座,LNG船用加气站1座。进一步完善市天然气加气站的布点。4)完善燃气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安全燃气、智慧燃气的目的。5)实现市域城镇燃气系统安全生产。6)推进燃气行业有效整合、推动企业规模化发展,完成全市老旧管道检验改造,对符合管道燃气接入要求的用户开展“瓶改管”,完成全市居民用户户内燃气设施升级改造,着力提升城镇燃气本质安全水平。第2条规划期限2021年2025年第3条规划范围本规划范围为市域,总面积822.9平方公里,包括国
10、家级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高新区、科教新城、城厢镇、沙溪镇、长江口旅游度假区(浏河镇)、浮桥镇、璜泾镇、双凤镇、娄东街道、陆渡街道。第4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年修正)(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19年修正)(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2017年修正)(4)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2015年修正)车辆加气的角度考虑。4)天然气设施合理规划充分利用现有燃气设施,合理规划天然气管网格局。合理布局燃气设施的空间结构,节约集约土地,科学设置站点,保护生态环境。5)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点逐步优化随着天然气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十五五期间逐步淘汰设点密度较高,安全性较差,且不符合
11、规划用地要求的瓶装供应站点,合理布局瓶装供应网点,提高供气安全性。第7条规划指标1 .居民气化率现状管道天然气气化率已达88%,参照现状天然气居民用户气化率并结合市城镇燃气专项规划(2017-2035),综合考虑确定的天然气规划气化率指标。天然气气化率指标见表1。表IT市居民用户规划天然气气化率(%)年份20212022202320242025中心城区898989.589.590沙溪7072.57577.580浏河7072.57577.580璜泾7072.57577.5802 .居民耗热指标按照省城市天然气利用专业规划编制纲要人均热度定额推荐指标为70XIO,KCaI/人.年,结合本规划实际调
12、研数据,2020年居民用气量为3154万N11用气户数为27.95万户,每户以2.3人计,则现状人均耗热指标40万Kcal/人.年,因此本规划2021-2025年以45万KCaI/人.年作为居民用户耗热指标。3 .热值指标天然气热值低热值取33.8MJNm3,高热值取37.5MJNm30液化石油气低热值取45.217MJkg,高热值取46.055MJkgo4 .商业用气指标商业用户用气量与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习惯、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程度有关因此商业用户用气量按居民用户生活用气量的占比确定。结合本规划实际调研数据2017202()年商业用户用气量为居民用气量的18%30%,因此本规
13、划2021-2025年按居民天然气用户生活用气量的25%计算。5 .用气不均匀系数(3)城镇燃气技术规范GB50494-2009(4)液化石油气供应工程设计规范GB51142-2015(5)压缩天然气供应站设计规范GB51102-2016(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版)(8)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19(9)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10)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2000(2008版)(11)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2014(12)工业企业噪声控制
14、设计规范GB/T50087-2013(13)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14)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15587-2008(1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501-2017(1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17)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8)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184-2011(19)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GB50236-2011(20)汽车加油加气加氢站技术标准GB50156-2021(21)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33-2005(22)燃气工程项目规范GB55009-2021第6条规划原则D完
15、善管网结构、提高供气可靠性(1)充分利用现有燃气设施,合理规划天然气管网的布局,形成供气环网。(2)与周边各市互联互通,提高供气可靠性。(3)优化中压管网,保证区域管网的互补性,提高用气保障。2)拓展天然气资源的利用,提高燃气覆盖率(1)完善和保障居民用气,提高居民天然气气化率。(2)大力发展商业用气。(3)稳定发展工业用户。3)天然气汽车用气量的科学预测及加气站点的合理布局合理确定汽车加气技术路线、适应对象、建站数量。汽车加气站的布局应从交通便捷、便于城市各类用户的用气是不均匀的,是随月、日、时而变化的,这是城市用气的一个显著特征,用气不均匀系数是确定天然气输配管网、储气容积及设备能力的重要
16、参数,合理确定不均匀系数对城市天然气输配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月不均匀系数取1.3,市日不均匀系数取1.1,市小时不均匀系数取1.5。6 .储气系数根据计算根据计算市现状储气系数约为3.5%,市规划期储气系数取5%o商业用气13531388142914651509工业用气2088022550243542630228407CNG汽车用气357357357357357未预见量14001492159316991815合计2940031338334483568638122注:CNG加气站为标准站,气源来自管道天然气。第12条规划液化石油气用气量表2-4市液化石油气需求量预测汇总表(万吨
17、/年)年份20212022202320242025居民用气11103107221011296979046工、商业用气1332412866121351163710856合计2442723588222472133419902第二章燃气气源及供应规划第8条气源来源本次规划的市管道天然气气源有“西气东输”天然气、“川气东送”天然气、“中俄东线”天然气、省沿海LNG外输管道气源。第9条气源供应L“西气东输”对市的供应路由为:分输站-门站,浏河分输站-浏河门站,分输站-娄江新城门站。2. “川气东送”对市的供应路由为:疏港分输站-疏港门站。3. “中俄东线”对市的供应路由为:常熟分输站-璜泾门站。4. “
18、沿海LNG”对市的供应路由为:璜泾分输站-璜泾门站,浏河分输站-浏河门站。根据上游气源的供应计划和下游门站的供应能力,市规划气源天然气供应量如下:表2-1规划天然气供应量(万Nm7年)年份20212022202320242025西气供应量1300013000130001300013000川气供应量1360013600136001360013600合计2660026600266002660026600注:1.天然气供应量代表燃气设施供给的能力。2.实际供气规模由市场上下游共同决定。第10条用气原则本规划将市天然气用户分为居民用户、商业用户、工业用户、天然气汽车用户。根据天然气天然气利用政策(20
19、12),各类天然气用户属于优先类和允许类。城市燃气供应优先满足居民及其相关用户,积极发展商业用户,大力发展工业用户,在保证社会效益和节能环保效益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根据所能得到的气源量,合理发展长期稳定的用户,逐步发展燃气空调、分布式供能等燃气高效利用途径。第11条规划天然气用气量市天然气用气量汇总见下表:表2-2市管输天然气用户需求量预测表(万Nm7年)年份20212022202320242025居民用气54115551571658626034I上游分输站IILNG头接收站I4.OMPa天然气高压管网经两级调压I高中压调压站一IT0.4MPa中压*专用调压站II中/低压调压站ITTTI低压
20、管网I图3-1市天然气输配系统流程第16条高压管网布局十五五期间增加以下高压、次高压管道:昆山联络线-科教新城高压管道规划璜泾门站-338国道高压管道滨江大道高压管道工程北海路一浏太快速路再生资源利用工程天然气专用管线分输站-娄江新城门站高压管道双浮公路-沙溪调压站高压管道第17条中压主干管网系统布局本规划仅对中压主干管道进行原则性布置,对于规划路由局部调整及零星市政管道路由布置应当获得属地政府、自然资源规划和住建等有关单位的批准方可实施。市政中压管线的平面布置原则1.中压管道应布置在城市用气区便于与低压环网连接的规划道路上,但应尽量避免沿车辆来往频繁或闹市区的主要交通干线敷设。第三章燃气设施
21、规划第13条输配系统组成输配管网系统由门站、高压天然气管道、高中压调压站、中压主干管、中压支管、低压管、户内管、燃器具等组成。输配管网系统由下列各部分组成:(1)门站:门站、浏河门站、疏港高速门站,璜泾门站,娄江新城门站;(2)高压、次高压天然气主干管道;(3)高中压调压站:华苏路调压站、浮宅路调压站、璜泾调压站、鹿河调压站、沙溪调压站、温氏调压站,南郊调压站,苏昆太调压站,南海路调压站;(4)中压主干管道;(5)中中压调压计量站;(6)中-低压调压器及低压管道。第14条管网系统压力级制市天然气输配系统流程如图3-1,市高中压管网压力级制有4.0/1.6/0.4。第15条高压管道布置原则1 .
22、按照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2020年版)关于地区等级划分的规定,选择合理的管线规格。高压管道尽量布置在城市边缘、避开住宅区;2 .尽量沿已建道路布置,减少对城镇用地的分割和限制,同时方便管道的巡视、抢修和管理;3 .设计压力小于等于4.OMPa的燃气管线设计、施工验收及其安全距离的控制执行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2020年版)和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33-2005);4 .线路路由应与所经地区的城市规划、水利规划、交通规划、电力能源规划等工程规划衔接。5 .管道敷设、穿越影响饮用水水源地的,应当严格按照水利(水务)、环保法规、规范和
23、地方政府文件要求,落实避让等保护要求。表3-1小时调峰所需储气量表年份20212022202320242025需求量2940031338334483568638122计算月日高峰用气量115123131140149储气系数()55555储气量66777注:缺口通过LNG储配站解决。2 .月、日调峰由于月调峰和日调峰储气量较大,主要依靠每周向上游供气单位上报用气计划以及“西气东输”和“川气东送”公司供气部门统筹调配。3 .应急储备设施规划市政府统筹建立完善天然气应急储备制度,供暖季前形成不低于保障本行政区域日均3天用气量应急储备能力,发生应急情况时确保民生用气供应安全可靠。表3-2应急储备天然气
24、需求量预测表(万Nn?)年份20212022202320242025需求量2940031338334483568638122平均日用气量81869298104应急储备量243258276294312需要LNG水容积(H?)51005400580062006500经计算2021-2025年所需的储气量非常大,拟建设市LNG应急调峰储配站工程,解决的应急储备问题。其余不足由城镇燃气企业通过参股、购买或租赁储气设施等方式解决,或者由市政府统一布局,联合辖区内有共同应急需求的城燃企业,共建大型区域LNG储备库和LNG外输管道互联互通解决。市拟建设LNG接收站项目,通过接收站外输管道连接市高压管网,解决
25、市的应急调峰问题。表3-3LNG储配站选址布点规划表序号站名储存规模/气化规模(万Nm3h)站址用地面积(in?)1市5G应急调峰储配站工程18002-4万疏港高速南侧346国道东侧30666第20条高压管道管材及防腐选择L本规划高压管道推荐采用直缝双面埋弧焊钢管。所用钢管的制造标准采用石油天然气工业管线输送系统用钢管GB/T9711-2O17,钢管的化学成分和机械性能均应符合相应的标准要求;2 .中压管网宜布置成环并与两个以上气源联通。3 .中压管道的布置,应考虑对大型用户直接供气的可能性,并应使管道通过这些地区时尽量靠近这些用户;同时应考虑调压室的布点位置,尽量使管道靠近各调压室。4 .中
26、压管道应尽量避免穿越铁路或河流等大型障碍物,以减少工程量和投资。5 .中压管道是区域输配系统的输气和配气主要干线,必须综合考虑近中期建设与长期规划的关系,以确保可持续性。6 .当中压管网初期建设的实际条件只允许布置成半环形或支状管时,应根据发展规划使之与规划环网有机联系,防止以后出现不合理的管网布局。7 .各区域中压管网宜完善互联互通的措施。8 .完善天然气主干管网建设,使其确保作为向郊区新城及乡镇、乡村供应天然气的接气点,为完善全市域天然气输配管线建设创造有利条件。第18条天然气输配系统场站规划高中压调压站的站址应根据市域高压管道走向,市区用气负荷分布情况和各城镇总体规划综合确定。一般来说,
27、高中调压站应靠近燃气负荷中心,并避开人员密集地区和交通繁忙地段。高中调压站的站址选择原则:1 .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2 .站址应结合上游管线位置确定;3 .站址应具有适宜的地形、工程地质、供电、给排水和通讯等条件;4 .不占和少占良田好土;5 .站址应考虑对当地环境、卫生条件的影响和附近企业对场站的影响;6 .调压站和周围建筑物的防火间距,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2020版)的规定。规划新建门3座(璜泾门站、华港路门站、娄江新城门站)。规划新建高中压调压站3座(苏昆太高中压调压站、南郊高中压调压站、南海路高中压调压站)。第19条储气调峰设施规划1 .
28、小时调峰城镇燃气小时调峰储气量=高峰月高峰日的用气量X储气系数。5 .减少在城市内部设置储配站,尽量选择市区边缘地区、远离人口密集区域;6 .远期时根据城市发展、天然气的供应及用气需求情况,逐步优化储配站的布局,减少储配站的数量;7 .储配站的建筑总平布局,与周边防火间距控制,瓶库等建筑耐火等级电气防爆等要求,必须符合液化石油气供应工程设计规范GB5H42-2015的要求。第25条液化石油储配站规划布局2025年液化石油气用气量为2万吨,平均日用气量为55吨。本规划按7天的用气量考虑所需的储存量,2025年所需的液化石油气储存容积分别为800m3o目前,现有储配站的储存容积为221Onl3。由
29、此可见,现有的储配站能够满足本规划期液化石油气储存需求。保留现状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第26条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点规划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点的布局原则如下:1 .根据管道天然气为主、瓶装液化石油气为辅的现状、发展思路,将瓶装液化石油气定位为辅助供气气源。2 .严格执行相关政策规定,在城市总体规划及燃气专项规划指导下,按照安全可靠、方便用户、合理布局的原则,设立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3 .全市I、11类供应站总量控制在40个以内。4 .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的建筑总平面、与周边防火间距、建筑耐火等级、电气防爆、安防设施等,必须符合液化石油气供应工程设计规范GB51142和安保防范标准。5 .随着物流
30、配送及管理体系的的发展,瓶装液化石油气配送模式宜需采用先进的集中配送。第27条加气站设施规划1 .主干道路或者国道旁:在主要的交通要道,车流量较大的道路设置加气站。2 .公交客运站点:在公交客运中心,车辆的集散中心设置加气站。3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鼓励建设汽车加气、加油、加氢、充电合建站。根据LNG汽车加气站200公里的服务半径和CNG汽车加气站30公里的服务半径结合路网图、公交站点、加油站点图、天然气管网和厂站图进行布局,为节省城市公共资源,提升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今后应大力推广建设加油加气充电合建站。第28条加气站布局原则2 .本规划高压管道推荐采用挤压聚乙烯三层PE防腐;3 .本规划高
31、压管道的阴极保护方法推荐采用牺牲阳极和外加电流。第21条中压管道管材及防腐选择1 .本规划推荐埋地中压燃气管道管径W250mm的管道均采用PE管(燃气用埋地聚乙烯(PE)管道系统第1部分:管材GB15558.1),材质为PE。埋地中压燃气管道管径25Omm的管道均采用钢管(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3091-2015,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8163-2018),钢管的制管方式依具体情况确定。2 .聚乙烯(PE)管道无需防腐处理,钢制埋地管道的防腐层推荐采用与高压管道相同的挤压聚乙烯三层PE防腐,中压管道的阴极保护方法选用推荐采用牺牲阳极法。第22条穿(跨)越工程管道穿(跨)越工程主要包括铁路的
32、穿越、地铁的穿越、道路的穿越、河流的穿跨越等,穿跨越的形式主要包括定向钻穿越、顶管穿越、箱涵穿越、大开挖穿越及各类型的跨越等。穿(跨)越工程按照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2020版)、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2013)城镇燃气管道穿跨越工程技术规程(CJJ/T250-2016)等国家、行业、地方的规范、标准执行。穿(跨)越工程实施前需做好设计方案、施工方案,并且征得相应主管部门的同意。第23条液化石油气设施规划现有的储配站能够满足本规划近期、远期液化石油气储存需求,不需再建储配站。对于不满足现有规范安全间距的储配站予以拆除或重建。第24条液化石油气储配
33、站布局原则液化石油气储配站的布局原则如下:L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3 .符合消防、安全等相关规范的要求;4 .满足各类用户用气的需求;5 .保留现状设备先进、管理规范的储配站,淘汰设备陈旧、管理落后的储配站;加气站的布局选址要遵循以下原则:1 .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规划密切衔接。2 .加气站的选址应符合城镇规划、环境保护和安全防火的要求,并应选择在交通便利的位置。3 .加气站点应结合公交车、城际大巴停车场进行布局。4 .在中心城区内不建一级加气站、一级加油加气合建站,在城市建成区内的加气站不位于城市干道的交叉路口附近。企业基础数据的基础上,通过信息化技术将城镇燃气运营及安全
34、推向“智慧燃气”方向发展,2023底实现燃气智慧化安全监管信息系统上线。6、提高LPG供应站的运营管理水平LPG供应站选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液化石油气供应站布局规划,同时应达到保障安全、方便群众、保护环境的要求。第30条安全保护要求1.高压燃气管道的安全间距地下燃气管道与建、构筑物或相邻管道之间的水平净距及地下燃气管道与建、构筑物或相邻管道之间垂直净距应按照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2020版)执行。具体参见下表要求:表4-1地下燃气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或相邻管道之间的水平净距(米)序号项目地下燃气管道低压中压次高压BABA1建筑物的基础0.71.01.5一一外墙面(出地面处
35、一一一4.56.52给水管0.50.50.51.01.53污水雨水排水管1.01.21.21.52.04电力电缆(含电车电缆)直埋0.50.50.51.01.5在导管内1.01.01.01.01.55通讯电缆直埋0.50.50.51.01.5在导管内1.01.01.01.01.56其它燃气管道DN3000.40.40.40.40.4DN3000.50.50.50.50.57热力管直埋1.01.01.01.52.0在管沟内1.01.51.52.04.08电杆(塔)的基础35kV1.01.01.01.01.035kV2.02.02.05.05.09通讯照明电杆(至电杆中心)1.01.01.01.
36、01.010铁路钢轨5.05.05.05.05.011有轨电车钢轨2.02.02.02.02.012街树(至树中心)0.750.750.751.21.2表4-2地下燃气管道与构筑物或相邻管道之间的垂直净距(米)项目地下燃气管道(当有套管时,以套管计)给水管、排水管或其他燃气管道0.15热力管、热力管的管沟底(或顶)0.15第四章燃气设施的安全保护第29条安全保障原则1 .保障燃气气源供应安全天然气气源安全保障最终应由多气源互补、天然气管道网络化及相应的天然气应急储备体系来解决。规划“西气东输”、“川气东送”、“中俄东线”气源以及港LNG气源,从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供应市高压环网,提高
37、了市的气源安全保障。2 .保障输配系统供应安全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对前期排查的总计约348公里的运行超过8年的GBlTII级次高压燃气管道以及运行超过12年的GBl-V级次高压燃气管道、中压燃气管道、GB2级管道,通过内外腐蚀直接检测以及耐压(压力)试验等方式,开展全面检验工作,做到应检尽检。根据管道检验结果,制定改造计划,费用由管道燃气企业自筹,完成老旧管道改造工作。为确保燃气设施的正常运行,需对燃气设施进行巡检和维护。加强对燃气管道的日常巡检。制定标准化操作程序、标准化维护保养程序,逐步建立天然气管道、工艺设备的完整性管理体系。定期对站场设施及高压管道进行检测、分析、评价,对系统可能
38、存在的风险做前瞻性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加强企业安全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3 .制定完善的燃气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燃气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的特点,极易发生重大事故。制定燃气事故应急处置预案,规范城市燃气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限制事故的危害范围,防止次生灾害的发生,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害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建立健全燃气安全事故应急机制,做到燃气供应与使用中可能或正在发生的突发事件,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早解决。形成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的应急预案体系,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
39、的职责。4 .提高用气单位的操作水平及用气居民安全意识规范用气单位操作流程,按流程操作,定期加强安全学习,时刻警惕安全风险。城镇居民选择带有熄火保护装置、可燃气体泄漏检测、户外远程监控等设备。工商业企业在设计时必须考虑防震、防泄漏切断等联锁保护装置,及时对联锁保护装置进行可操作性检查。定期开展社区安全宣教、安全事例分项、中小学安全教育课程等方式,全面提高城市居民用气安全认知,培养用气安全防护知识和应急处置能力。5 .提高城镇燃气管理信息化水平燃气经营企业应建立燃气指挥调度中心,依托SCADA系统、GIS系统实现对市燃气主干管网的信息化管理和调度。远期建议充分整合市天然气供气企业、城镇天然气供应
40、企业、液化石油气(2)强化燃气设计单位的安全质量责任意识,使燃气使用环境达到本质上的安全。(3)制定、完善、严格贯彻相关标准规范,加强工程质量的监督。(4)结合燃气管网工程质量的实践,燃气管道施工回填质量作为重点控制内容。(5)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相关单位进行监督和施工,施工单位对施工过程的安全负责,遵守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做到安全施工,杜绝人身伤亡事故;精心施工,保证安全生产设施的施工质量,并自觉接受监督。(6)建议针对符合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范围的项目,制定应急救援预案,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并能够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控制事故,减少事故损失。(7)建议燃气工程项目配备消防人员,并定期组织消防演练
41、2 .供气安全提高供气安全的主要措施如下:(1)输配系统优化配置。包括:站场的合理配置,并考虑一定的冗余;场站工艺流程设置必要的备用回路;主干输气管成环,提高管网事故时的供气可靠性。(2)规范场站管理,加强对储存、运输设施设备的泄漏控制。(3)实施管网监控管理工程,加强对管网的巡线保护和重点地区的监控,避免管网被第三方损坏。(4)重视对管道的防腐保护,避免腐蚀损坏。选择防腐性能好的输气管材。(5)企业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全员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3 .用气安全提高用气安全的措施如下:(1)进行形式多样的社会性用气安全宣传教育。包括中小学安全教育教学内容、社区宣教等,提高市民科学使用燃气的水平、
42、灾害防护的知识和处置能力。(2)先进的安全用气设施设备、器具的推广使用,如熄火保护装置、防震、泄漏切断等。(3)压力管道使用单位负责本单位的压力管道安全管理工作,并履行相应职责。(4)安装燃气用具的场所条件满足设备使用条件要求。电缆直埋0.50在导管内0.15铁路(轨底)1.20有轨电车(轨底)1.00高压地下燃气管道与构筑物之间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表4-1和表4-2中次高压A的规定。三级地区高压地下燃气管道与建筑物之间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表4-3的规定。表4-3三级地区地下燃气管道与建筑物之间的水平净距(m)燃气管道公称直径和壁厚(mm)地下燃气管道压力(MPa)1.62.54.0A所有管径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12)(2014版)和液化石油气供应工程设计规范GB51142-2015的相关要求。第31条防灾减灾的要求L燃气工程质量优良的燃气工程质量是供气、用气安全的前提和保证。保证燃气工程质量的措施如下:(1)按照总体规划和燃气专项规划,实施燃气管道工程建设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进行。贯彻实行燃气工程和道路、建筑等工程建设的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和同步验收。五、中压燃气管道1中压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