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气凝胶生产企业现状及行业发展前景分析气凝胶作为一种具有纳米多孔结构的超轻固体材料,因其超强隔热、超高防火和超低密度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近年来,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以及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气凝胶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其市场推广和产业化进程仍面临诸多挑战。小编对气凝胶行业进行全面分析,梳理产业链结构、市场规模、主要企业及发展痛点,并展望未来发展趋势。Ol气凝胶产业链结构(一)上游:原料供应气凝胶产业链的上游主要为原料供应,包括有机硅源和无机硅源两大类:1 .有机硅源:以正硅酸甲酯和正硅酸乙酯为主,适用于超临界干燥和常压干燥工艺,尽管价格较高,但因其高纯度
2、和良好的工艺适应性,成为国内外主流选择。2 .无机硅源:以水玻璃为主,价格相对低廉,但仅适用于常压干燥技术,且该技术发展尚不成熟。此外,使用水玻璃制备气凝胶时,需耗费大量水资源清洗凝胶中的钠盐,处理不当可能引发土地盐碱化问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二)中游:材料及制品生产中游环节主要涵盖气凝胶材料及其制品的生产。由于气凝胶本身结构强度不足,通常需要借助纤维增强材料(如玻璃纤维、陶瓷纤维或预氧丝等)作为支撑骨架,加工成气凝胶毡、气凝胶板、气凝胶布等产品。例如:气凝胶毡:广泛应用于传统油气管道隔热等领域。气凝胶隔热片:在新能源汽车电池电芯隔热中,需通过模切封装工序加工,以解决掉粉问题。(三)下游:多
3、领域应用气凝胶下游应用广泛,涵盖石油化工、新能源汽车、建筑保温、航空航天、电子设备等领域:1 .石油化工:用于油气管道、蒸储塔、储罐等设备的保温隔热,显著降低能源损失。2 .新能源汽车:作为动力电池隔热材料,提升电池安全性和使用寿命。3 .建筑保温:用于外墙保温和内墙保温,具有优异的保温性能和施工便利性。4 .航空航天:用于航天器和航空设备的隔热防护,减轻重量的同时提升安全性。上游中游下游02中国气凝胶市场主体类型(一)材料生产型企业随着气凝胶市场的快速扩张,国内市场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专注于气凝胶材料的生产,将产品供应给下游加工企业。例如: 埃力生:深耕气凝胶绝热材料领域近
4、20年,是国内石化热电领域和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的主要气凝胶材料供应商。 华阳集团:拥有全国首台套高分子气凝胶保暖材料生产线,气凝胶产品涵盖粉体、毡、浆料等。.(二)加工制造型企业通过外购气凝胶材料,结合自身加工技术,满足终端客户的定制化需求。例如: 爱彼爱和:以气凝胶材料为依托,为锂电池安全防护、工业及建筑节能领域提供绝热节能材料和综合解决方案。 赢胜节能:通过与高校合作开发气凝胶技术,生产陶纤基/玻纤基气凝胶毡及隔热片,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三)全能型企业既自主生产气凝胶材料,又具备加工制品的能力。例如: 纳诺科技:国内领先的气凝胶生产企业,产品涵盖气凝胶绝热毡、隔热垫、粉体颗粒等
5、广泛应用于建筑节能、石油石化等领域。 江苏珈云新材料:拥有完善的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开发了多种高性能气凝胶产品,如预氧丝气凝胶毡、气凝胶隔热垫等。气凝胶上市企业硅源/前驱体江蠢新豺(603281)晨光新材(605399)宏柏新材(605366)新安股份(600596)兴发集团(6141)金Sl(301059.SZ)钿肮材(中BB化学601117拮股)华阳新材(60021.SH)SiSSKD(华昌化工002274#股)的糜翔(砌I8S份300499捋股)上海科(831474)(300128)亮碘(三00232用时深Ull博姗技(3951)Bg(00208B);陶谷新材料(天18网1800253
6、1莓股)溟玮科技(3013731看动力(3686)(002851)SSiS(U.-33:众号兴园化工园区研究院气凝胶横切封装制品03中国气凝胶行业市场规模体量航空航天近年来,气凝胶市场规模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19年中国气凝胶行业市场规模为25.00亿元,到2023年已增长至55.44亿元。随着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气凝胶市场需求持续攀升。预计到2031年,中国气凝胶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43.12亿元。市场增长驱动因素1 .新能源汽车领域:气凝胶作为动力电池隔热材料,有效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关键材料。2 .建筑节能领域: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建筑节
7、能需求持续上升,气凝胶保温材料因其优异性能,逐渐成为市场首选。3 .石油化工领域:气凝胶在油气管道、储罐等设备的保温隔热应用中,显著降低了能源损失,提升了经济效益。市场潜力气凝胶在隔热保温、防火、吸附等领域的性能优势,使其在多个传统和新兴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气凝胶隔热片的应用推动了动力电池技术的进步。在建筑领域,气凝胶保温材料的推广有望实现超低能耗建筑的普及。中国气凝胶行业发展痛点及挑战尽管气凝胶行业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其市场拓展仍面临多重挑战:(一)技术缺乏创新1 .知识产权体系不健全:国内气凝胶行业存在技术创新不足的问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有待加强,导致产品同
8、质化现象严重,产品质量参差不齐。2 .研发能力不足:部分企业研发投入有限,缺乏核心技术竞争力,难以满足市场对高性能气凝胶产品的需求。(二)市场产能供应不足1 .产能扩张受限:尽管近年来气凝胶产能有所增长,但整体市场产能仍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和建筑节能领域。2 .工艺技术瓶颈:超临界干燥工艺成本高昂,限制了气凝胶的大规模生产。虽然常压干燥技术逐渐成熟,但其产能提升仍需时间。(三)市场推广程度低1 .用户认知不足:许多用户对气凝胶材料的性能和优势缺乏深入了解,导致市场推广难度较大,市场认可度有待提高。2 .应用标准缺失:部分领域缺乏统一的应用标准,影响了气凝胶材料的规范使
9、用和市场推广。04气凝胶行业发展前景展望1政策支持1 .产业政策扶持:国家将气凝胶列为战略性前沿新材料,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其发展,如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等。2 .补贴与保险支持:工信部联合银保监会为气凝胶应用提供保费补贴,推动其在重点产业链中的广泛应用。2技术创新1 .常压干燥技术突破:常压干燥技术的成熟,大幅降低了气凝胶的生产成本,使其更具市场竞争力。2 .无机硅源应用拓展:无机硅源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优化了气凝胶的成本结构,为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3市场需求增长1 .新能源汽车领域: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扩张,气凝胶隔热材料的需求将持续攀升。2 .建筑节能领域:在“
10、双碳”目标背景下,建筑节能市场对高性能隔热材料的需求持续上升,气凝胶有望成为主流选择。4未来市场规模预测预计2025-2031年,中国气凝胶行业市场规模将保持平稳上升态势。到2031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43.12亿元。05主要气凝胶生产企业分析主要气凝胶生产企业分析1航天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产能:年产气凝胶毡100Oo立方米,2023年9月新投产1.5万方/年气凝胶产线。 产品:(预氧丝/聚酰亚胺)气凝胶毡、气凝胶板材、电芯间气凝胶隔热垫、气凝胶纸张。 市场定位:以新能源汽车用气凝胶隔热复合材料入局新能源汽车赛道。2江西晨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产能:气凝胶产能7.7万吨,配套宁德时代、特斯拉
11、比亚迪的动力电池气凝胶原料。 产品:硅源硅烷、(预氧丝/玻纤/陶纤)气凝胶毡、气凝胶隔热片/垫、气凝胶板材。 市场定位:功能性硅烷行业领先企业,气凝胶产品远销海外。3纳诺科技有限公司 产能:现有产能3万立方/年,技改在建产能3.6万立方/年。 产品:气凝胶绝热毡、气凝胶隔热垫、气凝胶粉体颗粒、气凝胶面料。市场定位:国内领先的气凝胶生产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节能、石油石化等领域。4爱彼爱和新材料有限公司 产能:现有100OOn3a氧化硅气凝胶,1亿片气凝胶电池隔热片生产能力。 产品:气凝胶隔热垫、气凝胶泡棉、气凝胶涂料、气凝胶毡、气凝胶颗粒。 市场定位:锂电池安全防护领域龙头企业,市场份额稳居全国第一。5中化学华陆新材料有限公司 产能:一期5万立方米/年硅基气凝胶复合材料项目已投产。 产品:硅酸甲酯、气凝胶涂料、气凝胶隔热片、气凝胶毡、建筑用气凝胶复合材料。 市场定位:中国化学工程集团旗下专注气凝胶领域的新材料公司,技术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