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家庭环境、自我评价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分析 应用心理学专业.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585599 上传时间:2025-08-2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9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家庭环境、自我评价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分析 应用心理学专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大学生家庭环境、自我评价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分析 应用心理学专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大学生家庭环境、自我评价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分析 应用心理学专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大学生家庭环境、自我评价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分析 应用心理学专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大学生家庭环境、自我评价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分析 应用心理学专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大学生家庭环境、自我评价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摘要本文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个人评价问卷和应对方式问卷对302名大学生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大学生家庭环境、个人评价与应对方式的现状,并探讨三者的相关。研究结论如下:(1)大学生家庭环境总体较好;大学生家庭环境在性别、年级、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自我评价水平中等;大学生自我评价在性别、年级、生源地存在显著差异;(3)大学生应对方式比较积极;大学生应对方式在性别、年级、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4)大学生家庭环境、自我评价、应对方式中的部分维度存在相关关系。【关键词】大学生;家庭环境;自我评价;应对方式Astudyo

2、nrelationshipamongfamilyenvironment,self-evaluationandcopingstylesofcollegestudentsAbstractByadoptingnFanilyEnvironmentScale,personalEvaluationInventoryandCopingStylesScale11,thisthesisconductedthequestionnairefor302collegestudents.Itstudiedthecurrentsituationofcollegestudents1familyenvironment,self

3、evaluationandcopingstyles,anddiascussedtherelationshipamongthem.Theresultswereasfollows:(1) Thefamilyenvironmentofcollegestudentswasgenerallybetter.Thefamilyenvironmentofcollegestudentswassignificantingender,grade,placeofbirthandweatherornotonlychildren.(2) Collegestudentsself-evaluationlevelwasmod

4、erate.Theself-evaluationofcollegestudentswassignificantingender,grade,placeofbirth.(3) Mostofthecollegestudentsusedpositivemethodtosolveproblems.Thecopingstylesofcollegestudentswassignificantingender,grade,placeofbirthandweatherornotonlychildren.(4) Therewassomerelationshipamongcollegestudents9famil

5、yenvironment,self-evaluationandcopingstyles.Keywordscollegestudents,familyenvironment,self-evaluation,copingstyles目录1问题的提出O1.1研究背景O1. 2概念界定11.2. 1家庭环境11.2.1 自我评价11. 2.3应对方式11.3研究现状11 .3.1家庭环境的研究12 .3.2自我评价的研究23 .3.3应对方式的研究24 .3.4家庭环境、自我评价、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32研究方法42.1被试42. 2测验工具42. 2.1家庭环境量表42. 2.2个人评价问卷42. 2

6、3应付方式问卷42. 3施测步骤及数据处理53结果52.1 大学生家庭环境的结果53. L1总体状况54. 1.2差异检验73.2大学生自我评价的结果93. 2.1总体状况94. 2.2差异检验103.3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结果133.3.1总体状况133.3.2差异检验133.4大学生家庭环境、自我评价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163.4.1大学生家庭环境与自我评价的相关研究163.4.2大学生家庭环境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183. 4.3大学生自我评价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184讨论194. 1大学生家庭环境的讨论195. 2大学生自我评价的讨论216. 3大学生应对方式的讨论224.4大学生家庭环境

7、自我评价与应对方式的相关讨论234. 4.1大学生家庭环境与自我评价的相关讨论235. 4.2大学生家庭环境与应对方式的相关讨论236. 4.3大学生自我评价与应对方式的相关讨论245结论247. 1大学生家庭环境的研究结论245.2大学生自我评价的研究结论245.3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研究结论255.4大学生家庭环境、自我评价和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结论25参考文献27致谢30附录31大学生家庭环境、自我评价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1问题的提出1. 1研究背景家庭是社会生活的最基本的单元,是个体成长最重要的环境。家庭环境是家庭所处的客观环境和条件,也是家庭成员相互作用形成的关系和氛围。良好的家庭环境对

8、人的心理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个体的道德水平、自我概念的发展、社会关系的形成等等。我们常在新闻里看到,父母关系不好的家庭或者离异单亲的家庭,容易对孩子过分严厉、打骂孩子,使孩子变得胆怯紧张,有些孩子甚至会产生极端行为,比如自杀;也有的家庭因为夫妻关系不好或者工作原因,对孩子放任不管,使孩子自暴自弃,产生“没人管我”的心理,从而对家庭失去信心,痛恨家庭。因此,研究家庭环境对个体成长的影响很有意义。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对自己内在和外表的判断和评价,自我评价产生偏差会使人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比如紧张、焦虑、敌对等。自我评价过低会使人封闭,把自己孤立起来,不愿意参加活动,不愿意与人交往甚至回避交往,

9、不爱发表自己的意见,害羞、拘谨,否定自己。自我评价过高往往喜欢自我炫耀、夸夸其谈、傲气十足,缺乏谦虚,使人讨厌。不正确的自我评价对于个体的情绪、人际交往和自我发展有着强烈的负面影响。Gentry曾乐观地认为我们正趋向于发展一门“应对科学”,因为应对方式对保护个体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和西方国家的培养方式相比,中国的家庭对孩子呵护有加,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也更多,大学生走进大学校园,社会关系开始改变,从学习到自己生活,从人际交往到求职,脱离父母的监护,一步步走向独立,必须面对多重压力、需要适应多种变化。SaX曾对大学新生进行30年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发现大学生的主要变化倾向是饮酒行为和身体、情

10、感上的自信心下降,吸烟行为及紧张压力感增加口。国内调查显示,71.3%的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有较大的心理压力,14.7%的大学生面临压力和困扰时采取退避、幻想、自责等不成熟的应对方式,甚至产生自杀的想法。大学生作为当代青年群体中的主力,是推动社会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生力军。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家庭环境、自我评价、应对方式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这三者的相关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前人的研究成果,还可以以此为基础,探索自我评价和家庭环境对应对方式的影响机制,对适当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评价、改善大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以及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证支持。1.2

11、 概念界定1.2.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指家庭的家风和行为规范,包括道德观念、理想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家规和行为原则,也包括文艺、学习、娱乐、家务劳动等。1.2.2 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指个人对自己的身心状况、品德、能力、个性、外貌、人际关系、社会适应等方面的评价,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他人的评价、态度和判断,通过自省等方法将这些印象内化和整合为自己的内心模式,是一种包含社会行为准则知识和主观经验的复杂的自我认识过程。1.2.3 应对方式应对是指个体对环境或内在需求及其冲突作出的恒定的认知和行为的努力。应对方式是指典型的习惯性的解决问题方式的倾向,是个体在面临压力

12、时为减轻其负面影响作出的固定反应,即解决问题或危机时的习惯或偏爱方式。1.3 研究现状1.3.1 家庭环境的研究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学者是Vennon,他认为家庭环境就是指家庭为受教育者提供的能够学习的环境、能够学习的器具等学习条件,此外还有图书、设备、场所等必要的学习生活保障,这一个概念对于家庭环境的定义还只停留在物质层面。张庭辉认为家庭环境是家庭中各种主客观环境交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动态发展的氛围,这种动态发展的氛围形成主要来自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元素。饶燕婷认为大学生家庭环境因素与抑郁情绪有着显著的相关,其中家庭环境因素中的父母教养方式、情感表达、家庭冲突以及家庭经济状况是大学生抑郁情况产生的

13、重要因素;而家庭的凝聚力以及母亲的情感表达是大学生疏离感的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薛芬对大学生的家庭环境与睡眠特点所做的研究显示,组织性、亲密度较好的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睡眠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这些群体很少有睡眠障碍;而矛盾性突出的家庭的大学生,会有相对较多的睡眠障碍。李辉山认为,家庭环境的诸多因素对90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这些影响非常容易通过学生带到学校,并且通过自身来影响他人,只有将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学校环境配合起来,才能影响90后大学生,并且对他们的人际关系起到一个正面的作用口”1.3.2 自我评价的研究Hamburg和Joff研究发现,自我评价低的人,在面临各种问题时经常选

14、择放弃,被动接受国外大学生自我评价障碍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优越心理、自卑心理、忌妒心理。胡丹莹的研究,发现大学生的个人评价存在性别差异,男生比女生的自我评价高,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对自我评价有正向预测作用,而性别对个人评价有负向预测作用1。郝玉芳的研究发现,高社交焦虑的大学生自我评价较低,其中,大一的社交焦虑最高,年级越高,社交焦虑越低,个人评价越高;男生的社交焦虑比女生高,自我评价比女生低口,黄希庭的研究发现,大三可能是自我评价发展的转折期,大一、大二、大四学生的自我评价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发展I。刘秀娟的研究发现,大一学生的个人评价阳性率达到了32%由于大学生基数大,个人评价偏低的学生数

15、量较高,这也印证了黄希庭大一学生自我评价偏低的理论,这可能是因为大一新生进入了一个陌生的生存环境,刚刚开始建立人际关系,处于一个自我保护状态,缺乏安全感和自信的原因;同时,男生的个人评价高于女生,可能是因为男生的社会角色原因,男生觉得自己是生活的强者,经验相对比女生丰富,应该更理智更乐观。1.3.3 应对方式的研究熊承清、何朝峰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在应对方式问卷各维度上,退缩、抱怨、幻想、逃避、压抑维度得分较高,在问题解决、转移和忍耐上得分较低,表明大学生较多使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而较少使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可能由于大学生的自我和心理不成熟,在很多问题上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只能消极应对,因此大学有必

16、要设立心理咨询中心,适当与大学生沟通,帮助大学生排解心理压力,解决心理问题。王淑娟的研究发现,总的来说,大学生采用积极应对方式多于消极应对方式,女生比男生更多采用解决问题和求助应对方式,因为传统观念中男女角色期望不同,人们总希望男性更加自立,而对女性则没有这种要求I。张静的研究发现:大学生通常采用的应对方式依次为解决问题、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自责,大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倾向于使用成熟的应对方法,即想办法解决问题,但也会采用退避和幻想这种不成熟的方式,这是由于大学生的心理还未定型,还没有走入社会,处于从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阶段,不同年级学生在求助类型上有显著差异,其中大四毕业生的因子分远高于其他

17、年级,这与他们即将面临的压力和发展任务有关。陈燕的调查发现,用积极良好的应对方式去面对问题时,能缓解个体的精神紧张,帮助个体更好的解决压力环境与应激事件,维持个体心理平衡。张文华在对“90后”大学生进行的研究发现,自责、幻想、发泄、否认及合理化等消极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有显著的正相关。胡邱的研究发现,大学生采用成熟的应对方式会增强自己的幸福感,不成熟的应对方式会降低幸福感。孙淑晶的研究发现,自我接纳是影响贫困大学生应对方式的一个内在的心理因素,提高贫困大学生的自我评价,是使贫困生使用积极的应对方式的一个必要条件,有利于其心理健康。1.3.4 家庭环境、自我评价、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贾冠楠的研究发

18、现:大学生在家庭环境的各个维度上得分普遍较高,不同性别、专业、年级、生源地在某些维度上有差别;大学生在应对方式上大多数会选择积极的应对方式,较少选择消极的应对方式,应对方式的各个维度对家庭环境中的某些维度有预测作用何麟、骆宏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家庭环境中,亲密度与积极应对方式有显著正相关,控制性因子与积极应对方式显著负相关。范娟娟的研究发现,家庭环境中的矛盾性与积极应对方式有显著负相关,与消极应对显著正相关,成功性、知识性、亲密度、亲密度、组织性和积极应对方式有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有显著负相关年。殷俊凤的研究发现,家庭环境影响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应对方式,家庭成员之间的承诺、帮助和支持,情感表

19、达,参与社交和娱乐活动有助于青少年形成积极的应对方式;而成员间的攻击、矛盾和愤怒则会加剧消极应对方式的形成。王眉眉、王丽的研究发现,自我评价和积极的应对方式能预测个体的社会适应,自我评价与积极的应对方式有显著的正相关,大学生自我评价越高,越倾向于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核心自我评价与消极应对不存在相关阂。2研究方法2. 1被试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江苏省某大学的350名被试,收回有效问卷302份。其中男生113名,女生189名;大一80名,大二67名,大三89名,大四66名;文科141名,理科161;农村195名,城镇107名;独生子女196名,非独生子女106名。2. 2测验工具2.2.1

20、家庭环境量表MOSS等于1981年编制,共有90道题目,包含10个分量表,分别是亲密度、情感表达、矛盾性、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控制性。回答“是”得1分,回答“否”得2分。亲密度、矛盾性、知识性和组织性的内部一致性较好,成功性、娱乐性和控制性的内部一致性稍差,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2.2 个人评价问卷共有54道题目,包含6个分量表,分别是学业自信、外表自信、体育自信、恋爱自信、交友自信、当众讲话自信,还包含一般自信水平和有可能影响自信判断的心境状态,四级评分,分值越高表示自信程度越高。分量表的CrOnbaCh系数在女性为0.74-0.89,在男性为0.67-

21、0.86,间隔一个月重测信度的相关系数在女性是0.53-0.89,在男性是0.25-0.90,总量表分的重测相关在女性为0.90,在男性为0.93。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2.3 应付方式问卷由肖计划等人根据中国国情编制,共有62道题目,包含6个分量表,分别是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每个题目只有两个答案,“是”和“否”。应对方式问卷的记分主要采用因子分,因子分的计算方法是:分量表因子分=分量表单项条目之和/分量表条目数。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3施测步骤及数据处理主试进班说明本次测试的作用,征得被试理解后发放问卷并宣读指导语。被试在理解问卷意图的基础上完成问卷,再由主

22、试当场回收。将整理出的有效问卷数据通过SPSSI6.O进行分析,主要进行描述统计、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3结果3.1 大学生家庭环境的结果3.1.1 大学生家庭环境的总体状况通过把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的中国正常家庭的研究结果作为比较标准,对大学生家庭环境进行单样本t检验的差异分析,结果如表1:表1大学生家庭环境的总体分析(MS6MSD(n=302)M密模SD(n=126)tP亲密度7.561.677.701.9025.890.000情感表达5.621.625.801.705.870.000矛盾性3.021.902.201.90-18.830.000独立性5.451.3

23、25.801.404.960.000成功性5.751.946.801.706.130.000知识性3.692.105.602.10-11.430.000娱乐性5.242.124.90+2.01.410.161组织性5.451.576.701.804.200.000控制性3.851.903.601.80TL150.000从表1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家庭环境的各维度中,亲密度得分最高为7.56分,矛盾性得分最低为3.02分;除了娱乐性之外,大学生在其他各个维度均与常模有显著差异,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知识性、组织性的平均数比常模低,矛盾性、娱乐性、控制性的平均数比常模高。3.1.2差异检验

24、3.1.2.1性别差异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大学生家庭环境的性别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如表2:表2大学生家庭环境的性别差异比较(MS6男(n=113)女(n=189)tP亲密度7.351.747.681.62-1.660.098情感表达5.021.615.971.52-5.180.000矛盾性3.14+1.852.941.920.890.376独立性5.561.335.381.311.130.261成功性6.311.935.421.883.930.000知识性3.492.063.812.12-1.290.197娱乐性5.331.975.192.210.540.588组织性5.241.495.581.

25、61-1.810.071控制性3.901.403.812.160.390.665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情感表达、成功性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夕0.05)3.1.2.2年级差异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大学生家庭环境的年级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如表3:表3大学生家庭环境的年级差异方差分析(MS6大一(n=80)大二(n=67)大三(n=89)大四(n=66)FP亲密度7.61+1.807.191.797.80+1.517.551.561.710.165情感表达5.99+1.254.971.775.81+1.545.561.785.670.OOl矛盾性3.61+1.853.451.912.80+

26、1.652.702.182.370.071独立性4.991.425.631.355.641.295.561.084.600.004成功性5.691.596.061.765.531.975.832.411.020.382知识性3.792.123.841.973.912.113.122.152.130.097娱乐性5.19+2.255.692.185.21+2.214.891.731.600.189组织性5.401.615.211.655.291.735.971.053.330.020控制性3.741.603.821.593.44+1.894.552.364.530.004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年级

27、的大学生在情感表达、独立性、组织性、控制性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00.05)O事后检验结果表明:表4不同年级大学生家庭环境各维度的方差分析的事后检验年级(J)年级均值差(1-力P大一大二1.020.000情感表达大三大二0.840.001大四大二0.590.032大二-0.640.003独立性大一大三-0.650.001大四-0.570.008大一0.570.028组织性大四大二0.760.005大三0.680.008大一0.810.010控制性大四大二0.730.026大三1.100.000从表4中可以看出,在情感表达方面,四个年级存在显著差异,大一、大二、大四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大二学生;在

28、独立性方面,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学生;在组织性方面,大四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在控制性方面,大四学生得分也显著高于大一、大二、大三学生。3. 1.2.3生源地差异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大学生家庭环境的生源地进行差异分析,结果如表5:表5大学生家庭环境的生源地差异比较(MSD)农村(n=195)城镇(n=107)tP亲密度7.481.707.701.61-1.090.277情感表达5.63+1.315.592.070.220.850矛盾性2.751.793.501.99-3.370.OOl独立性5.551.325.261.311.810.071成功性5.692.0

29、35.881.77-0.820.395知识性3.502.024.032.22-2.090.037娱乐性5.082.245.531.88-1.770.078组织性5.481.625.401.490.400.692控制性3.971.963.631.781.500.135从表5可以看出,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矛盾性、知识性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Vo.05),农村大学生的矛盾性、知识性得分低于城镇大学生;在其他维度上的得分均无显著差异(00.05)。4. 1.2.4是否独生子女差异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大学生家庭环境是否独生子女进行差异分析,结果如表6:表6大学生家庭环境的是否独生差异比较(MSD)独生

30、子女(n=196)非独生子女(n=106)tP亲密度7.721.597.251.782.350.024情感表达5.741.575.381.681.890.059矛盾性2.911.803.212.06-1.290.217独立性5.471.385.40l.210.490.624成功性5.692.075.881.68-0.810.392知识性3.482.114.072.04-2.310.021娱乐性5.182.135.352.12-0.650.519组织性5.441.535.471.66-0.170.863控制性3.641.824.232.00-2.570.011从表6可以看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

31、的大学生在亲密度、知识性、控制性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o5. 2大学生自我评价的结果5.1.1 总体状况将大学生自我评价的总分和各维度得分进行描述统计,结果如表7:表7大学生自我评价的总体状况MSD学业自信19.302.19外表自信17.393.50体育自信12.222.58恋爱自信17.423.26交友自信18.562.72当众讲话自信17.672.80一般自信16.942.62心境18.582.87总分138.0814.73从表7中可以看出,大学生自我评价总分的平均数为138.08分,处于中等水平。在自我评价的各维度中,大学生的学业自信和心境得分较高,分别为19.30分和18.

32、58分,而体育自信得分最低,为12.22分。5.1.2 差异检验3.2.2.1性别差异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大学生自我评价进行性别差异分析,结果如表8:表8大学生自我评价的性别差异比较(MSD)男(n=113)女(n=189)tP学业自信19.532.3119.172.101.360.186外表自信17.413.4917.38+3.510.080.940体育自信12.732.7511.91+2.442.680.008恋爱自信17.453.3317.41+3.230.110.910交友自信18.712.4418.482.870.720.474当众讲话自信17.492.7017.782.87-0.8

33、90.375一般自信16.872.8216.982.50-0.360.729心境18.772.9218.47+2.850.880.382总分138.9414.67137.57+14.780.780.436从表8中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体育自信得分、总分上在显著差异(OVo.05),男生的体育自信得分、自信总分高于女生;在其他各维度均不存在显著差异(J0.05)o3.2.2.2年级差异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大学生自我评价的年级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如表9:表9大学生自我评价的年级差异的方差分析(MS6大一(n=80)大二(n=67)大三(n=89)大四(n=66)FP学业自信19.642.361

34、9.632.4719.041.8518.912.012.270.080外表自信17.583.3517.632.6617.063.3317.364.530.450.720体育自信11.96+2.7812.643.0312.002.3712.222.581.160.325恋爱自信16.823.4217.582.5117.083.1418.453.683.580.014交友自信17.862.8818.372.0718.702.7819.422.814.300.005当众讲话17.522.9617.222.1218.393.0117.332.812.990.032一般自信16.94+2.6016.00

35、2.5617.252.3717.472.824.320.005心境18.523.3218.462.3319.122.4218.053.271.890.132总分136.8516.31137.5410.26138.6414.46139.3816.940.430.733从表9中可以看出: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恋爱自信、交友自信、当众讲话自信、一般自信上的得分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PVO.05),在其他维度没有显著差异(jd0.05)o事后检验结果表明:表W不同年级大学生自我评价的方差分析的事后检验年级(7)年级均值差(/-力P大一1.630.003恋爱自信大四大三1.380.009大一大三-0.830.

36、044交友自信大四大一1.560.001大二1.050.024大一0.870.043当众讲话自信大三大二1.170.010大四1.060.019大一-0.940.029一般自信大二大三-1.250.003大四-1.470.001从表10中可以看出,在恋爱自信方面,大四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和大三的学生;在交友自信方面,大三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学生,大四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在当众讲话自信方面,大三学生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大二、大四学生;在一般自信方面,大二学生得分显著低于大一、大三、大四学生。3.2.2.3生源地差异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大学生自我评价进行生源地差异分析,结果如表11

37、表11大学生自我评价的生源地差异比较(MSD)农村(n=195)城镇(n=107)tP学业自信19.182.0419.512.43-1.250.211外表自信17.263.4417.633.60-0.880.380体育自信12.342.3011.983.041.170.283恋爱自信17.563.2017.183.360.970.331交友自信18.572.7818.54+2.600.100.921当众讲话自信17.552.8717.90+2.68-1.030.302一般自信16.942.5016.93+2.840.060.954心境18.322.9619.07+2.65-2.180.030

38、总分137.7314.89138.7314.48-0.560.573从表11中可以看出,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在心境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0.05)o3.2.2.4是否独生子女差异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大学生自我评价是否独生子女进行差异分析,结果如表12:表12大学生自我评价的是否独生差异比较(MSD)独生子女(n=196)非独生子女(n=106)tP学业自信19.322.0619.262.410.220.828外表自信17.303.6917.553.12-0.580.560体育自信12.122.7012.392.37-0.850.397恋爱自信17.33+3.4417.592.90-0.670.

39、505交友自信18.632.8918.432.370.610.545当众讲话自信17.60+2.9617.80+2.51-0.590.555一般自信17.022.7016.782.480.750.453心境18.76+2.9618.262.701.420.157总体自信138.0915.95138.0812.220.010.995从表12中可以看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在自我评价的各维度和总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3.3大学生应对方式的结果3.3.1总体状况将应对方式各维度得分进行描述统计,结果如表13:表13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总体状况MSD解决问题8.942.32自责4.232

40、45求助5.972.12幻想5.442.22退避5.172.25合理化5.602.26从表13中可以看出,在应对方式的各维度中,大学生解决问题得分较高,为8.94,而自责和退避得分较低,分别为4.23分和5.17分。3.3.2差异检验3.3.2.1性别差异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对大学生应对方式进行性别差异分析,结果如表14:表14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性别差异比较(M+SD)男(n=113)女(n=189)tP解决问题8.322.669.312.00-3.680.OOl自责5.032.293.782.434.320.000求助5.632.396.161.92-2.110.048幻想6.052.115.

41、092.213.640.000退避5.422.255.032.251.450.149合理化6.332.315.162.114.47O.OOO从表14中可以看出,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合理化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o3.3.2.2年级差异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大学生应对方式年级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如表15:表15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年级差异的方差分析(MS6大一(n=8O)大二(n=67)大三(n=89)大四(n=66)FP解决问题9.042.149.062.108.912.358.742.690.270.847自责3.782.395.642.213.722.224.002.5510.660.000求助6.161.996.421.636.162.595.051.785.920.001幻想5.192.346.522.085.172.064.972.087.530.000退避4.79+2.Ol6.281.944.771.955.002.807.710.000合理化5.182.026.992.275.062.205.442.0512.500.000从表15中可以看出,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Vo.05),在解决问题得分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0事后检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大学论文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