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高质量发展内生于现代化的历史发展路径,是在理论上不断加深、实践中不断总结的科学论断,深刻揭示了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必然性与客观规律性。今年是推动XX区建设东部中心成形起势关键之年,要以东部中心开发建设为主抓手,坚定信心决心,把握优势机遇,全力以赴推动XX高质量发展,为XX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前列作出XX贡献。为切实推动XX区高质量发展,特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抓招商引资,厚植发展动能。依托国家级XX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广深产业创新合作园、荔湖新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平台,聚焦“芯显车”主导产业,将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
2、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协调调度、亲自外出招商,推动凝聚全区招商引资“一盘棋”合力,突出“质量提升、规模上档、外资引进“,优中选优、招大引强,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具有龙头引领、造血强链功能的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加快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以人工智能为主力发展方向,推动视觉系统、新材料与人工智能集成融合,以广本、万洋、增芯、维信诺、中微、广东工研院中试线、智达星空等一大批链主企业落户为契机,进一步强链补链延链,推动聚企成链、聚链成群、以链聚势,让产业链集聚效应凸显,发展动能更加强劲,使XX区的高新技术产品在全国崭露头角、形成特色、占领高点。二是抓内涵发展,培育产业生态。坚持产业第一,
3、制造业立区,以东部中心等重大平台为机遇,大力发展以“芯片、显示、汽车、生物医药”为核心的主导产业,并在推动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同时,瞄准未来产业,积极引入“硬科技”项目和颠覆性科技成果,积极布局新型储能、数字经济等新赛道,挖掘服务业、总部经济等项目,前瞻布局数字能源、量子科技、虚拟现实、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加快形成并持续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创新联农带农机制,发挥“政府+企业+农户”力量,打造“土特产”品牌,探索“定制稻田”等农旅融合模式,促进城乡融合,打造“绿美XX”,绘就宜居宜业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以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为契机,组织实施
4、企业能效提升、清洁生产、源头减量、废弃物资源化等技术改造,深入开展绿色产品设计、绿色工艺与装备、废旧产品回收资源化与再制造等关键共性清洁生产技术应用示范,大力支持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中心,推动制造业可再生能源利用,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比例。三是抓外资外贸,实现结构升级。鼓励企业对接并利用“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等战略,抢抓新一轮对内对外开放布局的契机,利用广交会加强与外资企业对接,积极参与“粤贸全球”计划,千方百计帮助本土企业抢订单、拓市场,走拼创新、拼品质、拼品牌的新路,提升国际产能合作的水平和层次。大力推进对外经贸合作,用好“外资十条”,进一步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吸引更多外资企业投资XX、深
5、耕XX,全力推动实际利用外资高速增长。提升外贸外资发展能级,做强做优东部公铁联运枢纽,规划建设保税物流中心(B型),提升物流通关效率和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大力发展保税物流、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打造生产服务型和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大湾区国际班列集结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四是抓创新驱动,推进科技赋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创新主体、研发投入、创新平台、创新载体、创新资源、创新生态“六位一体”推进,牢牢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产品技术创新、共性基础研究、标准规范制定为重点,完善对企业研发创新的政策支持,
6、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引导社会资本支持重大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坚持把创新平台建设作为牵引性工作,大力实施创新平台提升行动,重点布局战略科技平台,聚焦打造产业创新平台,不断服务和推动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增添新活力。坚持把推进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建设作为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的重大举措,通过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实现人才集聚、资源集聚、服务集聚、政策集聚,为培育发展产业创新集群提供强劲科技支撑,进而形成更多发展新质生产力,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五是抓要素保障,夯实基础支撑。全面创新技术、金融、人才、土地、公共服务、引导政策等要素保障,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在人才引进上,可借鉴杭州建设
7、人才飞地”模式,大力打造众创空间,汇聚高端科技研发人才,借脑研发、柔性用才,破解高端人才难引难留的困局。在营商环境上,以“妈妈式”服务为牵引,全过程、全链条、全周期精准高效做好企业服务,简化注册登记审批等事务办理流程,通过“带方案出让”“多证一齐发”“关键项验收”等改革举措,批量式缩短项目筹建时间,努力节省企业时间成本和人工成本,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在金融保障上,启用企业信用信息云服务平台,增加风险池资金,支持新主体、新产业、新技术、新模式等新动能成长,采用“小前台大后台”的形式,协助无贷款记录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获得经营性贷款,推动无贷户转化为首贷户,同时兼顾市场主
8、体的续贷转贷融资需求,推动有贷户对接更多金融资源,努力形成产业竞争新优势。六是抓城市更新,强化旧城改造。坚持把旧城改造与城市更新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将村民、集体与开发区的短期个体利益与城市发展的长期利益相统一,不断完善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导向,在积极引入外部社会资源进行市场化运行时,也要防范财政和国企兜底的风险,对基础数据和实施方案进行深入核查,对引入开发商实力和资质进行把关,避免项目中途搁置。及时更新和完善相关政策与标准,明确旧城改造项目申报和审批操作政策规程,制定通俗易懂的实施计划、补偿标准等,加强对旧城改造政策和标准的监督与检查,杜绝新旧政策和标准不一致现象,实现过程管理的公平、公正。
9、统一规定政府、代建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各方主体涉及的流程和各环节时限要求,避免“相互推诿”现象,明确旧城改造各环节的受理要求、办理时限,办理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并出台相关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作为各方主体评优评先、职务晋升、奖励处罚、后续工程承接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全面落实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的理念,改造过程中增加公共绿地、开放空间,发展装配式建筑,并尝试开展海绵城市和生态修复专项技术的应用,将旧城改造与绿色发展相结合,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七是抓征地拆迁,拓展发展空间。按照XX东部中心总体规划确定的范围,及时组织力量对群众的房屋、装修情况、地上的附属物、各类企业的房产、设备等
10、情况进行调查摸底登记并备案,作为今后补偿赔付的依据,对拆迁区域内的各类企业、经营户要迅速发出公告,停止改扩建手续的办理,并有计划地组织迁移。由住建部门牵头,制定符合实际的房屋、装修补偿办法和地上附着物补偿办法,健全完善拆迁户安置房安置面积标准和回购面积补偿标准及超面积市场价标准;农业农村部门牵头,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认定办法、征地补偿费分配办法、集体经济积累分配办法、农业养殖企业(户)停业补偿办法;公安部门牵头,加强农村户籍管理及迁移办法;市场监管部门牵头,制定营业房认定及停业损失补偿办法;纪检监察部门牵头,制定公职人员弄虚作假套取安置房和补偿款等违纪行为处理办法;政法部门牵头,制定快速打击“钉子户”的处置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