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减少游离糖预防制病专家共识摘要当今社会,含糖饮食已成为许多人生活中难以避免的一部分,但糖的过量摄入对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都可能带来负面影响,是导致全球口腔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肥胖和糖尿病增加的危险因素之一。为应对高糖饮食对健康造成的危害,WHO和世界牙科联盟已提出倡议,各国政府也实施了相应的政策和策略,以减少糖的摄入。2019年我国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提出,到2030年实现“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高于25g”的重要指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国内口腔医学、营养学、公共卫生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召开多次专题研讨会,起草编写减少游离糖预防幽病专
2、家共识,并征求多方意见和建议,从减糖对口腔健康的影响、减糖策略与方法、实践等方面展开系统性阐述,深入分析减糖国际趋势和最佳实践,为我国制订有效的减糖政策及策略提供参考。本共识内容主要包括游离糖的分类及致龈的最新科学依据,WHO关于含糖饮料税、营养标签、广告、食品改革、调整供给体系、教育和宣传等策略建议以及各国政府采取的减糖行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政策建议及面向公众的权威减糖防龈知识,旨在倡导多领域专家共同关注减糖防龈工作,也为口腔医师和公共卫生医师等专业人员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可参考的科学依据。关键词:龈齿;游离糖;减糖;口腔健康;政策制订;减糖实践不健康饮食导致肥胖和非传染性疾病多发,是全球疾
3、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健康饮食通常是指经过高度加工的高能量、高脂肪、高糖和高盐的饮食,而高糖饮食是导致肥胖及弱病的重要原因之一。WHO建议,应通过财政政策和食品饮料配方等改革策略,将糖摄入量减少到能量摄入总量的10%以内,最好是5%以内口力o在过去的10余年中,多国政府也制订和实施了减少糖摄入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我国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相关文件I,一直强调和推进“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等专项行动,为减糖和健康口腔工作提供了政策
4、上的支持和保障。2019年由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提出减糖的重要指标“到2030年人均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高于25g”。同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提出要开展“减糖”专项行动,倡导结合健康校园建设,限制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销售高糖饮料和零食,减少食堂含糖饮料和高糖食品供应;向居民传授健康食品选择和健康烹饪技巧,鼓励企业推出“低糖”或“无糖”产品,提高消费者正确认读食品营养标签,特别是认识添加糖的能力。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体育总局联合组织制订了营养与健康学校建设指南,其中第六章第二十五条规定“不得在校内设
5、置小卖部、超市等食品经营场所,不得售卖高盐、高糖及高脂的食品和酒精饮料。不得对含糖饮料、调味面制品等零食进行广告宣传”。2023年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春季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明确中小学校、幼儿园原则上不在校内设置小卖部、超市。上海在全国设立首个食物标签高糖警示,深圳等城市也纷纷出台针对碳酸饮料的标识,对减糖措施的实施起到示范作用。2024年,世界牙科联盟(WorldDentalFederation,FDD会议进一步提出,减糖防龈是未来几年的重要工作目标口【。为落实“健康中国”国家策略,有效预防龈病,提高我国居民口腔健康水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国内口腔医学
6、营养学、公共卫生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召开多次专题研讨会,起草编写了减少游离糖预防龈病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共识经多方征求意见建议,历经4次集中讨论修改,并经我国口腔预防专家、营养学首席专家审阅,最终成稿。本共识旨在倡导多领域专家共同关注减糖防龈工作,推动防龈工作进程,为口腔医师和公共卫生医师等专业人员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可参考的科学依据,同时提出面向政府的减糖防制策略和面向公众的减糖防龌建议。游离糖的概念在饮食中,糖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单糖、双糖、淀粉和纤维素等。然而,从健康的角度,“游离糖”这一概念需要引起特别关注。2002年,WHO和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专家咨询会议首次提出游离糖的概念。
7、经过不断完善,2015年WHO将游离糖正式定义为“由生产商、厨师或消费者添加到食品和饮料中的单糖(如葡萄糖)和双糖(如蔗糖),以及存在于蜂蜜、糖浆、果汁和果汁浓缩物中的糖”。添加糖就是制造商、厨师或消费者添加到食品和饮料中的单糖和双糖,主要是指蔗糖、淀粉糖浆、麦芽糖浆和葡萄糖浆等甜味的淀粉水解产品,是游离糖的重要组成之一,也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糖”回o尽管天然存在于蜂蜜、果汁中的糖常给人以“天然”和“健康”的印象,但也属于游离糖。市面上游离糖最常见的形式是含糖饮料。含糖饮料是指含有游离糖(5%)的所有类型饮料,包括碳酸或非碳酸软饮料、果汁、蔬菜汁以及浓缩液体和粉末、调味水、能量和运动饮料等O过
8、量摄入游离糖可能导致体重增加、龈齿、代谢综合征等健康问题。通常意义上的“减糖”,是指减少游离糖的摄入,特别是减少添加糖的摄入,而含糖饮料则需要重点关注。游离糖致踽的科学证据生态菌斑学说认为,口腔常驻微生物群与宿主之间处于动态平衡,这种平衡可能因生活方式的改变而破坏,导致弱病的发生。可发酵的膳食碳水化合物(主要包含游离糖)是最常见的打破微生物动态平衡的因素。高游离糖摄入可降低口腔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并增加产酸和耐酸性微生物的丰度,从而使口腔生态失调,导致龌病。在没有菌斑生物膜和频繁接触膳食碳水化合物的情况下,牙齿一般不发生龈病,因此龈病也被视为饮食依赖的微生物相关疾病。儿童队列研究结果显示,游离
9、糖摄入量与龈病之间存在正向关联,每额外摄入5g糖就与患龈的概率增加有关.。值得注意的是,与糖摄入低于总能量5%的人群相比,糖摄入超过总能量10%的人群,其龈病患病率和严重程度均显著高于前者。日本、伊拉克、坦桑尼亚国家人口研究中观察到,当人均糖摄入量低于每人每年Iokg(相当于总能量摄入量的5%)时,龈病患病率较低O然而,即使在低糖摄入量的情况下,弱病仍然会发生,尤其是在成年人中。这说明糖摄入量与龈病之间存在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且没有“安全”的糖摄入量阈值,近年来含糖饮料与龈病的关系研究,提出了支持以上结论的更强科学证据。游离糖对窿病的影响已被广泛认可,甚至有学者认为,游离糖是导致弱病病理过程
10、的始动因素,而唾液流量、氟化物暴露、菌斑堆积和牙齿形态等因素可影响这一过程,但这些因素并不是龈病真正的病因因素。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平衡饮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适量应用氟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糖对龈病的影响。最新研究显示,高糖摄入不仅可导致龈病,还可增加牙龈炎和牙周炎的患病风险,个体牙周病治疗需求随碳酸饮料消费的增加而趋于增加,过度摄入含糖饮料可能引发炎症、胰岛素抵抗和B细胞功能受损。此外,高糖食品特别是含糖饮料的摄入还可引起牙酸蚀症和口腔黏膜病,与口腔癌也有一定的相关性犯。过多摄入含糖饮料可增加儿童、成人肥胖或体重增加的发生风险,并可增加成年人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发生风险2包。国际组织推荐
11、的减糖策略由于游离糖对健康的负面影响,特别是与日益增长的肥胖和龈病密切相关,2015年3月,WHO发布了WHO指南:成人和儿童糖摄入量报告。该报告强烈建议儿童和成人将游离糖的摄入量减少到总摄入能量的10%以下,最好能减少到总摄入能量的5%以下,并特别强调减少游离糖的摄入需贯穿整个生命周期。该指南还指出,对于游离糖摄入量较低的国家,不应增加游离糖摄入量。因为游离糖几乎只提供能量,而不提供其他营养素,如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或膳食纤维等,因此常被称为“空热量”食物。而游离糖摄入能量过高将引起诸多慢性病LFDI分别于2016和2024年发布减糖的政策声明口。?,并在声明中指出,每个人都应该在促进减少
12、糖摄入的行动中发挥作用o2021年国际牙科研究会也发出减少含糖饮料摄入的政策声明加。2024年5月26日,WHO发布口腔卫生全球战略和行动计划(20232030年),设定具体目标“到2030年,至少50%的国家实施减少游离糖摄入量的策略”o这些策略包括:糖税,对含糖饮料及含糖或高糖食品征税。WHO强烈推荐征收含糖饮料税,有条件地推荐对含过量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酸、游离糖、盐和高度加工的不健康食品征税,并鼓励更多国家采取该项措施,特别是低收入国家,这样有利于低收入群体在有限收入中选择健康食品。营养标签,包装正面或其他解释性标签,告知糖含量,强制声明预包装食品的糖含量。广告限制,制订儿童免受高糖食品
13、和饮料营销影响的相关广告政策。食品改革,重新配制产品成分,即减少食品和饮料中的糖含量。调整供给体系,优化公共食品采购服务体系,减少高糖食品供给。教育和宣传,强化健康教育,引导人们进行健康食物选择。世界各国的减糖实践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实施了促进健康饮食的财政政策,特别是对含糖饮料进行征税。截至2024年2月,全球115个国家实施了国家级含糖饮料税,3个国家实施了州/市级含糖饮料税,41个国家对含糖饮料之外的不健康食品也实施了相应的税收。挪威是第一个采取减糖措施的国家,早在2009年就颁布了糖征税法律,包括对含糖饮料开展税收;紧接着是芬兰(2On年)、匈牙利(2On年)、法国(2012年)、墨
14、西哥(2014年)、比利时(2015年)、葡萄牙(2017年)、英国(2018年)、爱尔兰(2018年),美国的部分州/市也于2018年颁布了糖征税法律2。各国在实施促进健康饮食的财政政策方面都取得了一些进展,如英国2018年正式实施含糖饮料税后,发生了以下改变:行为改变,部分消费者转向购买低糖或无糖饮料,部分消费者减少了对含糖饮料的消费量;调整产品,一些饮料制造商为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开始推出更多低糖或无糖饮品,或调整原有产品的配方以减少游离糖含量;提高税收收入,英国政府通过含糖饮料税获得了额外的税收收入,这些资金可用于支持公共卫生项目或其他社会福利计划:24。Hajishafiee等25通过
15、系统评价,分析了糖税对龈病的影响,其结论是:现有最佳可获得数据表明,20%的含糖饮料糖税征收将对高收入国家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的弱病患病率和严重程度产生适度的影响。然而,各国政府在制订、执行财政政策的过程中仍面临挑战,这往往导致政策被削弱、推迟或失败。不管怎样,糖税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实施所产生的健康效益,还需要更长时间来评估。减糖并非易事,需要全面的政策和策略支持,特别需要在食品环境、食品供应体系、意识和行为改变这3个领域采取行动,因为每个领域都对饮食消费有重要影响E26o所有的政策和策略必须统筹,如果未能将减糖政策纳入改善总体饮食的背景中,那么这些政策可能效率低下甚至无效,还可能从更广泛的健康
16、角度产生意想不到的健康负面影响。例如,如果减少加工食品中的糖含量,但同时增加了脂肪或盐的含量以弥补口感或延长保质期,则可能对心血管健康或其他慢性疾病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减糖政策需要在整体饮食改善的框架内进行设计和实施,以避免潜在的健康风险。不同国家或地区围绕食品环境、食品供应体系、意识和行为改变这3个领域的减糖政策和策略见表1的0表1不同国家或地区针对不同领域的减糖政策、行动和措施及实例不同领域的政策策略食品环境行动和措施实例1 .出台营养标签的标准及关于食品由明的规定2 .在公共机构和其他特定环境(如.作场所、学校)提供他康食M并制订.标准3 .使用经济学手段,解决食品负担能力和购买激励同帽
17、4 .限制食品广告和其他形式的商业促销通过营养标签影响公众对产品中的认UL通过产品配方的改变限制糖的供应制ir学校和医院食茄的强制性标准,限制高含糖食品,提高健康食品可及性的措施对含糖饮料征税,条件合适可对含独饮料之外的不健於食品征税强制监管针对儿童的食品广告,包括含糖产肪,以降低广告中含糖产品的知名度、可接受性及可获得性5 .提高整个食品供应镰上食物的营养价值激励食M生产商小新配制食品,减少食物中添加糖.影响含朋食品的可及性6 .制订激励措施,创造健康的零售和食品服务环境增加健康食捕作为含凿产品胖代品的措施.增加替代品的可接受性及可及性荷”食品标签设彳i健康食品标识,根据食乩中钠、WM斤肪、
18、卡路里和满食纤维含M确定是否可使用此标识结果表明.大多数带行该标识的产品都改良了配方,以满足标识的标准而获得认可法国:2004年公共乜生法规定,学校禁止伊川自动件货机禁令实施前.89.4%的公立中学和39.3%的公立大学校园内设有自动仰货机;禁令实施后学生摄入热IK腑肪、钠,尤其是游肉独显售减少26墨西哥:2014年1月正式开征含糖饮料税,对IL含糖饮料征税14西哥比索,含楣饮料消费H2年内平均下降了11.7%”英国:实施广泛的广告管制和监管措施,通过禁止在儿布节目和网站上播放高糖食品广告等方式,限制高糖产品的宣传他国法国:JL一节目中的广告限制高糖食品广告内容和时间智利:2016年颁布相美法
19、律,高糖食品和饮料要求警示标签和广告限制揶威:政府通过立法和监督机构监管,确保高糖产品广告不误导消费南M实施儿布食品广告准则,限制儿布琳11和学校周边的高桥食品广告,规定广告内容和投放时间北欧:1989年从瑞典开始使用“Keyhole”健康食品标签.如今“KeyhOIe”作为一种北欧食品健瞋标签,向丹麦、芬兰、冰岛、挪威和瑞加共同制订标准和执行结果表明食品商为满足健康标准而配制的新产品被开发出来一通常是零食如果汁、饮料和汤美国纽约:实施健Um店计划,旨在增加健康食M的获取途及,并鼓励居民和组织支持其社区内可持续食品的零售变革与食品零售商合作.增加他们对健展食品的库存和推广;与分销商和供应商合作
20、促进批发采购和推广健碾食品:吸引社区成员(顾客)支持参与的零件商,并增加社X内劝健康食M的获取经评估发现.在参与的170家便利店和超市中.不健康广告与健康广告的比例从八:1;含If饮料广告从85%卜降至52%;水的广3I升至12%;宣传选择健展食品(如限制K路里、脐肪、钠和台糖零食)的商店从42%增加至90%;参与该议的店主通过改蟀陈列和标识学会如何疗效用件和推广更健康的食乩26食品供应体系通过统筹食品供应族和跨部门行动,确保对他UUi利意识和行为改变1 .通过公众意识宣传食槁和营养知识2 .医疗机构中的营养建议和咨泡3 .通过培训,提高营养知识和技能提供饮水设备,让水作为含储饮料代品匈牙利
21、实施青少年水推广计划.通过教育学生适度饮水并在学校场所提供免费饮用水促进学生饮水,结果加东儿农水掇入增加而台糖饮料摄入显芳减少开展教育.提高公众对产M中糖的认识及糖替代品的接受程度口腔诊所给予减柄建议营养索养和食品技能计划,培训公众制作不含或极少含班的健康鹏食和零食的技能美国洛杉矶:开屣“樵包”活动.通过社交媒体进行宣传,增加公众时斯的解超过6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可能或依常仃可能M少每Il含慵饮料的摄入m中国杏港地区:牙医承担减糖的宣传法国:组织大规模的大众传媒宣传活动,为公众普及营养知识由于影响糖消费的因素众多,仅采取单一的措施很难成功。因此,很多国家采取综合措施全面开展减糖。如法国出台国
22、家营养与健康计划,旨在通过采用一系列政策改善整体饮食,减少糖的摄入,促进全民健康。该计划包括9个目标,其中之一是减少25%的添加糖,涉及多个部门的合作,包括政府、食品行业、研究、教育、消费者和医疗保健等组织126。新加坡政府自2017年开始逐步展开“减糖行动”。2017年8月,在新加坡卫生部的督促下,7家饮料制造商承诺到2020年,在新加坡售卖的所有含糖饮料,游离糖将不超过12%o针对含糖饮料将采取的一系列管制措施,包括营养等级标签,根据饮料含糖量从低到高分为A至D4个等级,分别对应绿色、青色、橙色和红色4种颜色;禁止高糖饮料广告;推出鼓励民众多喝饮用水的措施等。政府每年都投入大笔资金用于支持
23、减糖”科研及科普等工作由。面向我国政府减糖防幽的策略建议近年来我国儿童弱病患病率一直处于上升趋势,根据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5岁儿童乳牙患幽率为71.9%,比10年前上升了5.9个百分点,12岁儿童恒牙患龈率为38.5%,比10年前上升了9.6个百分点加,多因素分析显示弱病高发与频繁摄入甜食有关。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2030年12岁儿童患龈率控制在25%以内”的目标,实现该目标的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将减糖防龈提到议事日程。结合我国国情,本着“循序渐进、逐步推进”的原则,本共识的全体专家从国家政策层面推荐以下防龈策略。1将“减糖防制”纳入国家整体“减糖
24、策略”体系目前,全社会对减糖防龈的关注度不够,应遵循“共同危险因素控制策略”,将龈病预防控制尤其是减糖防龈工作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整合,促使财政和立法措施的实施,执行WHO关于减少糖摄入的建议,将“减糖防龈”纳入国家整体的减糖策略体系。与关注度较高的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控融合,在所有的相关政策(如农业食品政策)中加入减糖防幽内容,强调并论述龈病预防的重要性(我国病患病率高、人口基数大、防龈将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以及减糖在防幽中的重要性(减糖作为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已成为现阶段幽病预防的关键一环),说明限制糖摄入的必要性,从源头上减少龈病的发生。2对含糖饮料征税2016年10月WHO即指出,
25、对含糖饮料征税有望大幅降低含糖饮料消费,呼吁各国开始对含糖饮料征税,以对抗全球肥胖症和弱病的流行趋势。目前全球已有118个国家和地区对含糖饮料征税,但我国至今尚未实施。建议政府应采取积极措施,开展试点,获取经验,推动含糖饮料征税等政策的出台。3加强对含糖食品广告和促销的管理卫生健康、市场监管、食品药品监管等多部门开展合作,对含糖食品(饮料)尤其是高糖食品(饮料)的广告宣传实行严格审批与监管,以期达到减少含糖食品宣传、增加健康食品宣传的效果。4完善食物标签完善高糖食物标签可以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食物的糖含量,从而做出更健康的选择。4.1期第标元糖含量食物标签应清晰标示出每种食物中的糖含量,最好以
26、克(g)”为单位。止匕外,标签还可以提供相对于每日推荐摄入量的百分比,以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糖的摄入量。4.2分别标注糖的类型及致龈危害程度标答司以将糖拆分为不同类型,如添加糖、天然糖和总糖。这有助于消费者区分食物中不同来源的糖,并更好地了解其影响,同时标注这些糖的致龈危害程度。4.3芨集对比教游标签可以提供与类似产品或同类型产品的糖含量进行比较的数据,帮助消费者做出更明智的选择。4.4提供可理解的标次及增物警示滋志制订食物“无糖”“低糖”“中糖”及“高糖”等分类标准,使用清晰、简洁的语言和图形呈现糖含量信息,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或难以理解的术语。在高糖食物上添加突出的警示标志,引起消费者的注
27、意并促使其做出更明智的选择。4.5提供替代选择和签可以提供一些低糖或无糖的替代选择,帮助消费者寻找更健康的选项。5倡导全民减糖行动通过在学校、社区、工作单位等场所开展营养知识普及教育,提高公众的减糖意识。WHO在儿童与成人糖的摄入指南中强调的“游离糖”概念,公众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建议向公众尤其是儿童家长群体重点普及“游离糖”和“添加糖”的概念及危害。6创建减糖支持性环境鼓励各级专业组织和机构,在幼儿园、托育机构、中小学校、大学、医疗机构、工作单位等场所宣传倡导膳食指南。WHO在2017年出版的聪明孩子多喝水:限制在学校内及周边售卖和营销含糖饮料校长指南中指出:“饮用安全的水是保持儿童健康的最
28、佳途径,学校环境对儿童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至关重要”。借鉴国际经验,在公共场所,特别是学校及其周边创建良好的减糖支持性环境。如禁止在学校周边一定区域内售卖含糖饮料,以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技术指南为指导,将控制游离糖与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病防控工作相结合,提高工作效率。7发挥专业人员健康传播作用卫生专业人员和其他专业人员(如教师和健身行业从业人员)在传播健康信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03年,WHO建议所有卫生专业人员(包括医师、护士、口腔医师和营养师)的培训都应包括饮食和营养。在营养健康教育领域,需要对所有卫生专业人员、教育工作者、护理人员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明确的核心课程认证,包括有关糖和健康的
29、信息,以便各个行业都能获得准确一致的信息。面向公众减糖防踽的建议减少游离糖摄入是预防龈病至关重要的一步,控制游离糖的摄入量和频率是龈病预防的基本策略。由于糖致龈发生在口腔,依赖于牙菌斑中细菌的作用,这种独特的致病特性,使减糖防弱策略可以从更具体的个人行为做起,特别强调每个个体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1限制游离糖,特别是添加糖的摄入高添加糖的食物和饮料,如含糖饮料、糖果、烘焙食品和加工零食,是游离糖的主要来源。每人每日游离糖摄入量不超过50g,最好不超过25g(6茶匙糖)。一罐普通的含糖饮料,含40多克的糖,相当于10茶匙糖。在限制量的同时限制糖摄入频率,建议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最多每周不超过
30、2次,不吃或少吃加工食品(如糖果、蛋糕、饼干等),每天最多不超过1次。减少外出就餐及外卖次数。家庭烹饪尽量不额外添加糖。2岁以前儿童避免摄入任何游离糖。推荐食用未加工的富含营养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全谷物和鸡蛋、鱼肉及瘦肉等,提倡饮用白开水和牛奶代替含糖饮料。零食选择原则:正餐为主,零食少量;零食优选水果、奶类和坚果;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零食;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睡前不吃零食刈。学会阅读食物标签,能区分食品中的天然糖和添加糖,学会识别隐藏的游离糖。2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每次进食后尽快用清水或茶水漱口以减少牙齿与糖的接触时间。喝含糖饮料时使用吸管。减少摄入黏性大的甜食。每天使用牙线或牙间隙刷清洁牙间隙至少1次,每天使用含氟牙膏有效刷牙至少2次,每次不少于2min03适当选用代糖产品由于木糖醇、赤解糖醇或甜菊糖等代糖作为精制糖的替代品可以满足甜食渴望,且致龈性不强,可适当选用。总之,通过减少和控制游离糖的摄入,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均衡饮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合理使用氟化物等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预防龈病,达到口腔健康的目的。利益冲突声明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