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智能化项目设计技术规范书.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593666 上传时间:2025-09-01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309.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智能化项目设计技术规范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小学智能化项目设计技术规范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小学智能化项目设计技术规范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小学智能化项目设计技术规范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小学智能化项目设计技术规范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小学智能化项目技术规范书一、项目概况1二、设计原则1三、设计依据2四、项目建设必要性、可行性44.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44.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5五、总体要求6六、系统设计76.1 视频监控系统76.1.1 系统概述76.1.2 方案设计76.2 综合布线系统106.2.1 系统概述IO6.2.2 方案设计116.3 计算机网络系统17631系统概述176.3.2方案设计186.4 校园广播系统206.4.1 系统概述206.4.2 方案设计206.5 机房系统21651系统概述216.52各子系统技术要求216.6报告厅音视频系统256.6.2系统概述25662系统建设内容251.1.2 方

2、案设计291.1.3 智慧黑板系统架构图.301.1.4 电子班牌316.8 计算机教室系统316.8.1 系统概述316.8.2 方案设计326.9 综合管路系统34691系统概述346.9.2方案设计356.10 信息发布系统406.10.1 系统概述406.10.2 系统功能406.10.3 方案设计416.11 录播教室系统446.11.1 系统概述446.11.2 方案设计446.12 校园电视台系统496.12.1 系统概述496.12.2 .功能需求496.12.3 技术要点496.13 比赛计时计分系统526.13.1 系统背景526.13.2 系统设计目标526.13.3 系

3、统设计方案526.13.4 系统实现与测试546.13.5 系统应用与维护546.14 智慧图书馆系统546.14.1 系统概述546.14.2 方案设计556.15 多媒体会议系统566.15.1 系统概述566.15.2 能需求576.15.3 技术要点57七、项目建设期59八、项目招标方案608.1 招标范围608.2 招标方式608.3 招标组织形式60九、设计概算与资金筹措619.1 概算依据619.2 设计概算表62十、项目培训6310.1 培训内容6310.2 培训方式6310.3 培训人员配置63一、项目概况小学总建筑面积约22983Itf,主要建设教学楼、图书馆、食堂、风雨操

4、场兼报告厅、运动场、门卫等;同时建设300米跑道标准运动场、篮球场、沙池等。本次设计共15个子系统,分别为视频监控系统、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校园广播系统、机房系统、报告厅音视频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计算机教室系统、综合管路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录播系统、校园电视台系统、比赛计时记分系统、智慧图书馆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二、设计原则令先进性和成熟性系统设计采用先进性的概念、先进成熟的技术、便于操作的设备,而且具有拓展潜力,又能保证“人性化”管理的主导地位。采用成熟的主流技术,不但可以反映当今先进水平,而且具有发展潜力,并能顺利地过渡到下一代技术,关键设备选用国内主流的先进产品。令实用性和

5、经济性系统建设始终贯彻面向应用、注重实效的方针,坚持经济与实用的原则。令开放性和标准性为了满足系统所选用的技术和设备的协同运行能力,系统投资的长期效应以及系统功能不断扩展的需求,必须追求系统的开放性和标准性。令可靠性和稳定性在考虑技术先进性和开放性的同时,还从系统结构、技术措施、设备性能、系统管理、厂商技术支持及维修能力等方面着手,确保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令安全性和保密性在系统设计中,既考虑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更注意信息的保护和隔离,因此设计的系统分别针对不同的应用和不同的网络通信环境,采取不同的措施。令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为了适应系统变化的要求,充分考虑以最简便的方法、最低的投资,实现系

6、统的可扩展和维护。整体设计,按照高性能、高性价比、适度超前、留有余量,分期实施。三、设计依据此次小学智能化项目设计主要依据如下:(1)业主方需求;(2)所有国内和当地政府机关及部门颁布的最新的法定条例、规范、标准、施工准则和业务条例,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所列各项(若项目实施中,有新的替代规范,则执行新规范):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智慧校园总体框架GB/T36342-2018安徽省普通中小学校信息化基本标准(修订)安徽省普通中小学智慧学校建设指导意见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2015教育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310-2013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

7、01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16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16中小学、幼儿园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GB/T29315-2022安全防范工程技术标准GB50348-2018安全防范视频监控摄像机通用技术要求GA/T1127-2013视频显示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464-2008LED显示屏通用规范SJ/T11141-2012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T50526-2021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50174-201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12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GB50606-2010智能

8、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13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标准GB50373-2019安徽省中小学智慧图书馆(室)建设指南扩声、会议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Y5055-2008)电子会议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799-2012)电子会议系统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1043-2014)会议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YDT5032-2018)会议电视会场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635-2010)厅堂、体育场馆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T28049-2011)厅堂扩声系统设计标准(GB/T50371-2006)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GB/T4959-2011)室内混响时间测量规范(

9、GB/T50076-2013)扩声系统工程施工规范(GB50949-2013)电视演播室灯光系统设计规范(GY5045-2006)录音室的混响时间及频率特性(GYJ26-86)广播电视中心技术用房容许噪声标准(GYJ42-89)广播电视中心技术用房环境要求(温度、湿度、照度)(GYJ43-90)有线广播录、播音室声学设计规范和技术用房技术要求(GYJ26-1986)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22)四、项目建设必要性、可行性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智能化工程建设已成为小学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必然选择。推进小学智能化工程建设既是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必然要求

10、也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培养未来人才的关键举措,在当前技术条件和经济环境下具有充分的可行性。通过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和多方协同,小学智能化项目建设将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4.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小学智能化项目建设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国家政策导向与战略要求。近年来,国家层面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的政策文件。2024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明确要求2030年前在中小学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早在2017年,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就明确提出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

11、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这些政策为小学智能化工程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政策依据和方向指引,体现了国家对基础教育智能化转型的坚定决心。教育质量提升与教学模式创新。智能化工程建设为小学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机遇。智能化环境支持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如互动式、沉浸式、探究式、体验式学习,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实现从千人一面到因材施教的转变。校园管理与服务效能提升。智能化系统能够显著提高小学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智能化系统还能实现校园安全预警、设备运维等功能,为师生创造更加安全、舒适、高效的学习生活环境。综上所述,推进小学智能化项目建设具有多方面的必要性,既是响应

12、国家政策要求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培养未来人才的关键路径,对小学教育的现代化转型具有深远意义。4. 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小学智能化项目建设不仅具有充分的必要性,在当前技术条件和发展环境下也具备显著的可行性。技术基础与解决方案成熟度当前,支撑小学智能化项目建设的关键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并不断优化。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智慧校园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根据中小学智慧校园的研究,学习情景识别和环境感知技术、移动互联和移动应用技术、社交网络技术、大数据与数据挖掘(学习分析技术)、数字资源的组织和共享等技术已成为智慧校园建设不可或缺的关键载体。这些技术的成熟应用使得构

13、建智能感知环境和新型教育教学空间成为可能。在硬件设施方面,市场已出现越来越多适合小学教育的智能化解决方案。人工智能企业正在加快开发匹配中小学生认知水平的数据采集工具和模型训练平台,以及可切分算力的国产算力服务器产品,为中小学校提供低成本的软硬件解决方案。经济可行性小学智能化工程建设的经济可行性主要体现在成本下降和多元投入机制的形成。随着技术普及和规模效应,智能化教育设备和解决方案的成本持续降低。从投资回报角度看,小学智能化项目建设虽然初期需要一定投入,但能够带来长期的教育质量提升和管理成本节约。如智慧校园的节能系统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智能化教学平台可以提高教师工作效率,优质资源共享可以减少重复建

14、设,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初期投入,实现可持续发展。五、总体要求1 .一般要求本技术规范书主要对小学智能化项目各子系统的功能、结构、主要设备性能作了说明,投标单位需认真、仔细的阅读本文件,本技术规范书提出的要求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投标单位须保证提供符合本条件和标准的优质产品及设备材料,提供的各类辅材需要符合国标要求。本项目按国家、部委和设计要求的规范及标准施工及验收,同时执行安徽省地方规范的有关规定以及教育部门最新规范。投标人中标后智能化产品设备选型配置清单需报业主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三方签字盖章确认后方可进场安装。投标人应充

15、分的考虑本项目的建筑智能化专业安装及调试(含单机调试和联动调试)、试运行、工程验收、系统集成、相关软件的免费升级、与各机电设备的接口对接等工作,并在投标中给予充分的考虑。本项目技术规范书中要求提供的相关资料或检测报告、检验报告等加盖原厂公章,投标人可以提供全部资料或提供封面及关键页(关键页必须能体现招标文件要求的内容),技术规范书中要求提供检测报告、检验报告、测试报告同等有效。为保证产品为正品,投标人中标后需提供厂家针对本项目的原厂质保函复印件并加盖原厂公章。要求各系统所使用设备和材料必须技术先进,性能优良,在施工中所采用的任何设备及产品的随机技术资料、使用说明书、出厂质量检验报告、产品合格证

16、仪表工具、备品备件等必须齐全完好。为了减少工程界面、保障系统稳定运行以及便于将来系统维护与管理,本技术文件要求系统产品为同一品牌的产品必须满足同品牌要求。2 .质量要求承包人所提供的产品必须是最新制造的,具有无破损的原厂包装,并符合合同规定的规格、质量。如不符时,承包人应负全责并免费更换全部不合格产品。所有因产品规格不符、产品质量不符及产品损坏而造成的工程延误和由此产生的相关费用由承包人负责,发包人保留终止合同和向承包人索赔的权利。投标人须保证本项目所提供的软件均为正版软件,且所提供的软件、中间件及开发接口的版权、著作权无争议,本项目涉及软件为成品软件。3 .兼容性要求为保证项目建成后学校能

17、够方便使用、管理和维护智能化设备,要求智能化各个子系统须具备良好的兼容性。六、系统设计6.1 视频监控系统6.1.1 系统概述视频监控系统是由摄像、传输、控制、显示、记录登记5大部分组成。摄像机通过网线、光纤将视频图像传输到控制主机,控制主机再将视频信号分配到各监视器及录像设备,同时可将需要传输的语音信号同步录入到录像机内。通过控制主机,操作人员可发出指令,对云台的上、下、左、右的动作进行控制及对镜头进行调焦变倍的操作,并可通过控制主机实现在多路摄像机及云台之间的切换。利用特殊的录像处理模式,可对图像进行录入、回放、处理等操作,使录像效果达到最佳。视频监控系统是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

18、智能化管理的体现。对于保障师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从总体上提高校园的安全防范能力,提高突发事件/预警管理和应对能力。6.1. 2方案设计随着IP网络和宽带技术的不断发展,采用先进计算机通信技术及图像视频压缩技术为核心的网络化、数字化视频监控系统得到广泛使用。视频监控系统防范于未然,用来实现较周密的外围区域的区域管理,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管理质量及管理效率。作为现代化管理有力的辅助手段,视频监控系统将现场各区域的视频图像传送至监控中心,管理人员在不亲临现场的情况下可客观地对各监察地区进行集中监视,发现情况统一调动,节省大量巡逻人员,还可避免许多人为因素。

19、并结合现在的高科技图像处理手段,还可为以后可能发生的事件提供强有力的证据,有了良好的环境,全方位的安全保障,才能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视频监控系统分别由前端采集系统、视频传输系统、视频存储系统、视频显示系统构成。本次小学视频监控系统前端采集部分均采用网络式高清监控系统。后端部分管理及存储设置在综合教学楼一层智能化机房。6.1.2.1前端采集系统室内场所夜间照度较低,在没有有效补光的情况下,需要摄像机配备红外灯进行补光,才能实现更佳的监控效果。因此,在室外场所,推荐红外补光的低照度高清网络摄像机。在室外环境中,其照度环境更为苛刻,普通的低照度摄像机仍然不能完整的呈现出彩色效果。教学楼、综

20、合教学楼、食堂报告厅、室外运动场、校园主出入口、室外主干道、室外周界等区域前端信号采集部分设计。本次前端共计305台摄像机,其中半球摄像机89台,枪型摄像机212台,防油污摄像机3台,电梯专用半球摄像机1台。布点原则:根据校园不同的应用场景,需要选择不同的前端摄像机,以达到最优的视频监控效果。具体点位分布如下:在校园主要出入口、室外主干道设置枪型摄像机;在教室设置半球摄像机;在走廊设置枪型摄像机;在电梯设置电梯专用半球摄像机。6.1. 2.2视频传输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中,视频信号的传输是整个系统非常重要的一环,这部分的造价虽然所占比重不大,但关系到整个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图像质量和使用效果,因此要

21、选择合理、有效的传输方式。6.2. 2.3视频存储系统(1)支持存储状态管理:存储设备应能直观、实时的体现存储的状态信息,应能直观的体现存储情况;(2)网络适应性:应具备较强的网络适应能力,能支持远程虚拟通道预览,充分获取监控图像信息的同时节省网络传输带宽;(3)由于存储系统不仅要支持多路摄像头的监控数据为并发实时顺序写入,同时要满足多级监控中心对同一数据源的多路并发随机读取,对于存储系统带宽、持续读写性能、控制器处理性能要求很高。存储设备的控制性能、持续读写带宽必须需随着摄像头数量的增加和存储容量的扩展而同步提升,以满足监控系统的带宽、性能需要。(4)系统采用后端集中存储的方式进行视频存储,

22、后端存储时间为45天,关键场所存储时间为60天,实现全自动刷新,循环存储。能够进行多任务操作,监控、查询等互不影响。监控视频通过网络传输,室内监控设备通过网线就近接入网络设备,室外设置交换机,将分散的室外监控摄像机连接到交换机。系统采用UPS不间断电源供电的方式,确保系统用电稳定,在停电状态下,监控能正常运行。后端设备设置在机房,包含监控一体平台、磁盘阵列等。本次设计监控存储容量计算存储空间的计算方法如下:单路实时视频的存储容量(TB)=【视频码流大小(Mb)X60秒X60分X24小时X存储天数/81/1024/1024CBR系数,其中,视频码流为4Mb,CBR系数为1.25。则1路1080P

23、高清视频实时存储1天所需容量为:4M3600%24小时8bit1024X1.25=52.73Gb本次项目总计305路108OP监控点摄像机,52.73305/1024=15.71T,存储45天共需硬盘量为706T,则配置硬盘数约为706T8T95块。6. 1.2.4视频显示系统电视墙:设计采用4块46寸液晶拼接屏,以2X2的阵列式排列。解码输出:配置高清视频解码器。控制显示设备:配置1台控制电脑实现对电视墙的控制。6.L2.5出入口管控系统出入口车辆管理组网架构出入口可由分体道闸或一体化道闸构成,连接到综合监控一体化平台,实现出入口的管理功能。出入口抓拍相机自动识别车牌,联动道闸进行抬杆操作,

24、可远程手动开闸,综合监控管理平台搭配卡口及道闸,可对进出车辆进行可视化管理,同时配置升降柱、升降柱控制箱组合实现车辆防冲撞。出入口车辆管理系统组网架构图车辆管理车辆管理分为固定车辆管理和黑名单管理,固定车/黑名单车辆管理可以单独或批量添加和删除固定车名单/黑名单。固定车辆为全校教体员工车辆,当停车场不允许某个车辆进入时,可将该车辆添加至黑名单中,并设置有效期,有效期内,该车辆无法进入停车场。过车查询支持过车查询,可查询到所有出入口的车辆的进出场记录,无论是否已经出场,可通过多种查询条件进行精确或者模糊查找,支持对记录进行导出,可预览车辆照片。过车查询页面可查询综合监控管理平台创建的分组下所有出

25、入口绑定的摄像机的抓拍记录。可进行查询和导出操作。查询时,设置筛选条件,点击“查询”按钮即可;导出时,设置筛选条件筛选出想要的结果,即可将过车查询数据文件导出至本地。人员通行人车分行:通过建设通道,强行引导出入人员有序通行,避免人车碰撞事故发生。身份核验:大门口作为进入校园的第一道防线,通过核验设备判断人员身份,阻拦无关人员进入校园,避免造成意外的人身或财产损失。访客登记:临时来访人员,在校园门口通过访客机进行登记,同步获取进出权限,精准掌控人员进出时长。人员布控:对于特殊需要关注人员的动态确认,可设置布控任务,进行关注。通行记录:自动形成通行记录,同步至管理服务器留档。可查询某一时刻或某一时

26、段的通行记录,作为事件追溯的依据,避免人力登记的繁琐,无纸化运行。安装位置在学校人行及形象主出入口设置一套人员通行设备,学校车行主出入口、学校车行次出入口、地下车库出入口各安装一套车辆进出管控设备。6.2综合布线系统6.2.1系统概述综合布线系统作为智慧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智慧学校信息传输的基础设施,其设计即要满足现代学校网的通讯传输要求,还要尽可能服务于日后的经营管理。因此应以“统一考虑、分别实施、物尽其用、经济合理”为原则,具有模块化、灵活性、可靠性、易扩展等特点。为了能给校区内部办公人员和学员提供语音、数据、图像、宽带信息传输的物理链路,充分保证计算机网络的高速、可靠的传输要求并实

27、现数字化、网络化、无阻塞信息传输,因此需要一套先进的高质量的综合布线系统作为物理通讯线路基础,承载大楼的数据、语音业务,为语音、数据、图像信号提供高性能传输通道。本次设计采用全光解决方案,技术成熟,无源ODN器件体积小、环境适应性好,无电磁干扰和雷电干扰,降低了设备故障率;ODN网络覆盖距离大于20Km,符合大园区的建设思路。在网络拓扑上避免有源节点级联,简化了机房,降低了供电、维护成本。6.2.2方案设计信息点布点原则:1、普通教室、功能教室:共3个网络点,1个双口信息点(数据+数据),门口预留电子班牌管线(单口信息点);2、教师办公室:1个面板AP(带2个网络信息点),根据办公室面积部署双

28、口信息点(数据+语音)以及双口信息点(数据+数据);信息点统计表区域楼层房间数量小计行政及教学楼一楼普通教室924功能教室7图书室1办公室5库房1德育展示厅1二楼普通教室1523功能教室2图书室1办公室5三楼普通教室1533功能教室1办公室15教学沙龙区2四楼普通教室1426计算机教室2办公室7教学沙龙区2党员活动室1风雨操场、食堂、报告厅一楼食堂12报告厅1二楼休闲娱乐区11三楼风雨操场11门卫室一楼门卫室11总计Ill结构化布线系统是一个端对端布线系统,而且每一个元件都能确保提供优越的信道性能,其开放式结构平台为未来的网络技术升级为多媒体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确保端对端的连接,每个元件都

29、经过精心的设计与制造。综合布线元件的生产和质量监督过程完全符合国家标准。本次结构化布线系统由几个独立子系统组合而成,采用星形结构布放线缆,可使任何一个子系统独立地进入结构化布线系统。这六个独立的子系统是:令工作区子系统(WorkAreaSubsystem)令水平布线子系统(HorizontalCablingSubsystem)令垂直布线子系统(VertiCaICablingSubsystem)令管理间子系统(AdministrationSubsystem)令设备管理间子系统(EquipmentRoomSubsystem)令建筑群子系统(BuildingGroupSubsystem)小学综合布线

30、设计:总配线架在综合楼机房内,综合考虑水平距离与信息流量。管理间与机房采用光纤相连。为了满足未来办公信息化、高速数据流传输的需要,在布线系统中,以光缆为数据主干,所有端口模块均配以6类信息模块。综合布线无线覆盖网络网络义2网络+电话网络信息点口数电话口数光纤面板吸顶AP高密AP面板APTO2T0TOPTF行政教研教学楼AIF6192462652F41738543F31635544F34115综合教学楼普通教学楼BIF4102462F561773F5182432664F5153572综合教学楼普通教学楼CIF61128622F6924613F6172422754F61536275风雨操场、食堂、

31、报告厅IF22F243F3门卫室IF1112工作区子系统工作区是放置应用系统终端设备的地方,它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线(或接插软线)组成。本子系统数据采用六类端口插座,语音采用六类端口插座,通过RJ45和RJ45跳线终端设备直接到整个系统当中。端口插座和跳线均为非屏蔽型。电脑终端可采用不同的转接器与插座相连。模块面板配以双口面板和单口面板。自带空白阻塞,对于单信息点场合装上阻塞即可,同时还具有保护跳线、防尘功能。每个信息点(即插座)都有明显、清晰的标号,为数据、语音等不同服务提供识别,使得系统的管理和维护透明化和简单化。工作区所有信息出口都安装在附近的墙面上。计算机信息出口附近要配有电源

32、信息插座与电源插座的距离应保持20厘米。水平布线子系统(1)所有建筑物内水平区线缆:数据、语音采用六类非屏蔽双绞线,它可以支持100MbPS传输速率,能满足语音、图形、影像等多媒体信息和高速数据传输要求。(2)任何系统的改变(如增减用户、用户地址改变等)都不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增减用户只需做必要的跳线即可,使整个系统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同时为系统线路故障检修提供极大方便。(3)每一个信息插座到管理间都用水平线缆连接。水平子系统是将干线子系统经楼层配线间的管理区连接并延伸到工作区的信息插座部分线缆。设计中水平线缆的最长长度不大于90米(在水平布线要求的90米范围内),且保证了小于10米的机械长度

33、用于分配给工作区电缆、接插软线、跳线和设备电缆。并且必须遵循下列标准:用颜色标记EIA/TIA-568民用建筑通信标准六类非屏蔽双绞线支持数据、语音及多媒体应用所有水平线缆都穿镀锌金属线管敷设至墙上的信息插座。(4)水平线缆用量的计算方法:线缆箱数=信息点每箱可布线缆根数每箱可布线缆根数=每箱长度水平线缆平均长度水平线缆平均长度=(MAX距离+MIN距离)0,55+6XN垂直布线子系统垂直布线子系统是整个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的一部分。它提供建筑物的干线电缆的路由。它通常是在两个单元之间,特别是在位于中央点的公共系统设备处,提供多个线路设施。该子系统由所有的布线电缆组成,或者由导线和光缆以及将此光

34、缆连到其它地方的相关支撑硬件组合而成。传输介质可能包括一幢多层建筑物的楼层之间垂直布线的内部电缆或从主要单元(如计算机机房或设备间和其它干线接线间)来的电缆。垂直干线子系统由各区中心配线架敷设至各个楼层分配线架的干线电缆构成。采用4芯单模光缆作为干线载体。(1)数据主干:在每一配线间敷设单模光缆作为各管理间到设备间的数据主干电缆,智能化专网、计算机网络光纤网络物理隔离并做好备份和冗余。(2)必须符合EIA/TIA568标准。要提供网络设备与配线架之间的双绞线跳线。(3)垂直线缆长度计算:垂直线长度=(配线架层次*层高+线缆至配线间距离+端接容限)*每层需要的根数。(4)垂直布线通道的设计垂直布

35、线通道通常有电缆孔、电缆管道、电缆竖井三种方式。管理间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是指干线接线间的分配线架(IDF),由交叉连接的端接硬件及快接式跳线等组成,以实现对信息点的灵活管理。根据楼内的信息点位置和建筑结构,为满足水平线缆长度不超过90米的基础上,每栋楼设置1个管理间子系统,子配线间负责管理本楼栋连接到本配线间的信息点。各楼栋子配线间至中心机房采用单模光纤,中心机房位于综合楼。由于数据干线采用单模光缆,因此,在配线间内需要设光纤管理场,选用机架式光纤配线架等标准光纤连接单元对光纤进行端接和管理。每一芯单模光纤将端接在光纤接头上,再插进光纤接头耦合器,利用光纤跳线与光端设备连接。光纤与光端设备之间

36、的连接采用光纤跳线实现。设备管理间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是综合布线系统的总配线机构,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设备间子系统由设备间中的电缆、连接器和相关支撑硬件组成,它把公共系统设备的各种不同设备互连起来。该子系统将中继线交叉连接处和布线交叉处与公共系统设备连接起来。所有设备均安装于42U机柜中,机柜内均通过一定编码规则和颜色规则标识,同时在机柜旁用示意图来说明,以方便用户的使用和管理。根据各功能区划分,电话和网络各子配线间主干连接到中心机房,各子配线间具体位置详见设计图纸,其中所有楼层主干光纤全部连接至中心机房。建筑群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将一个建筑物中的线缆延伸到建筑群的另外一些建筑物中的通信设备和装置上

37、它是整个布线系统中的重要部分(包括传输介质)并支持提供楼群之间通信设施所需的硬件,其中有铜线,光缆等。本次设计小学弱电机房位于综合教学楼一层智能化机房,学校各栋建筑主干线缆全部采用单模光缆接入智能化机房内。6. 3计算机网络系统7. 3.1系统概述稳定的计算机网络平台是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决定了学校未来数字化和信息化建设水平。本次学校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备选型需在满足未来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基础上具备前瞻性。通过校园网络的建设实施,为构建教学管理、行政管理等校园信息化应用系统打下基础,为学校的师生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学习以及行政管理和领导决策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和管理手段。采用全光网

38、覆盖建设,采用统一的以太协议,光纤入室,二层网络架构,接入直达核心来提升接入网络带宽承载水平,保障未来5-15年基础网络应用承载。该组网结构具有如下特点:简架扁平化,光纤和无源汇聚构建了整个汇聚网络,节省大量汇聚机房和管线。各部门和功能分区模块清晰,模块内部调整涉及范围小,易于进行问题定位。以核心节点为“根”的树型分层拓扑,架构稳定,易于扩展和维护。双节点冗余设计,关键链路均采用TrUnk链路,保证网络的可靠性。统一的网络协议,维护管理简单便捷。中心机房海出口-粉网线JzR例管理08. 3.2方案设计校园网全光网络包括校园网出口、核心交换部分、无源汇聚、光交换机三部分组成,无源汇聚和光交换机部

39、分为全光ODN部署,光交换机侧只需很少电缆实现不同业务接入;同时配合网络管理系统和校园数据中心和安全中心实现全校业务发放管理、设备管理等。校园网网络安全校园网网络安全配置防火墙、上网行为管理。防火墙:1 .配置千兆电口数量28个,千兆光口数量22个,万兆光口数量4个,扩展槽2个,提供官网截图及链接证明;2 .支持可插拔ITBHDD240GSSD480GSSD企业级硬盘;3 .二层网络吞吐N3Gbps,最大可支持扩展二层网络吞吐NlOGbPS;IPS吞吐量三5Gbps,最大并发连接2100万;最大新建连接212万。上网行为管理:1 .固化千兆电口三8个,千兆光口NI个,万兆光口NI个;2 .支持

40、1个硬盘,硬盘容量NlT,支持内存N2GB,NAT转发双向256字节吞吐率(网络吞吐量)1700Mbpso无线控制器作为统一集中管理无线AP的设备,要求具有大容量、高性能、简单部署、扩展性强等优点,便于用户使用和后期扩容。建议部署1台无线控制器,实现对无线AP的统一控制管理。无线控制器:1 .固化千兆电口三8个,千兆光口NI个,万兆光口Nl个,Console口Nlj,USB接口22个;2 .最大可管理AP数NloOO个,最大可配置AP数N2048个,集中转发AP可管理数N256个。管理方便:通过一台无线控制器就可以管理所有的AP设备,也可以对下属AP进行全面的规划、管理、配置,如AP自动发现、

41、AP状态监控、AP统一配置等。无线AP设置原则:普通教室、功能教室内设置1个吸顶AP;教师办公室设置1个面板AP或吸顶AP;食堂、风雨操场看台、报告厅设置高密AP。餐厅的无线覆盖考虑餐厅环境广阔,面积较大,无线用户数极为密集,总数较大;用户终端类型复杂,对AP的兼容性要求较高。因此本次设计高密度AP,覆盖范围广,待机人数多。教师办公室等房间场景的无线覆盖教室办公室,用户场景特点:单个房间36个用户;环境美观度要求高,WLAN建设不得破坏装修;部署要快速,不能影响正常运营办公。采用面板AP,安装在墙面,从而不影响房间装修。6.4校园广播系统6.4.1 系统概述校园广播的主要作用是用于学校开展教学

42、信息的传播、学校上下课铃声的播放、多媒体学校广播的开展等需求,通过自动化广播系统,替代传统电铃系统,公共广播系统具有自动定时播放,预排播放、不同时间播放不同内容、远程点播、电话广播、远程遥控、教师远程备课、多媒体教学、远程广播寻呼等多样化功能,满足学校开展信息化、多媒体教学、平日英语听力教学以及英语考试的广播、课堂语音教学的语音寻呼广播等功能需求。本次校园广播系统,主要为完善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校园教育多元化,开展教学信息的传播,同时也为学校的考试系统提供安全、稳定的听力系统支持等,具体要求如下:D具备有分散式和集中式管理模式,分散式是在学校各个教室、每个广播区域(教学楼、综合楼以及校园走道等)

43、设置网络音频终端,满足各个教室、各个区域可以进行独立广播和控制;集中式是在学校总广播站设置系统服务器,利用学校网络,把各个区域广播音频终端、网络寻呼站和分控软件操作系统连接起来,组成一套数字化网络广播系统,进行统一管理。2)具备有手动广播、定时广播、临时插播、终端配置、终端状态查看、终端工作监听,建立节目库等现在使用功能,同时支持消防联动广播,无线遥控广播等外接功能;系统支持终端远程点播,寻呼终端的对讲和广播等功能。3)校园教育多元化,各类自制的语音教学语音课件也能上传到服务器,定时自动播放或供课堂上点播,满足学校多媒体教学,教师可通过工作站软件,即可提交定时播放任务,对权限范围内的安排语音播

44、放计划及教学所需的教学题材,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4)工作人员无需到机房,在广播室即可发布对学校的广播管理信息。5)学校广播应具备可以实现分区域、多区域进行独立或组团播放,通过软件操作轻松完成。6)学校广播应具备定时任务软件编程、系统服务器自动运行、不同时间段播放不同节目、节目自动播放、自动停止等功能,满足学校无人值守系统自动运行需求。7)听力系统:平日教学听力系统。6.4.2方案设计I、主控室:校园IP广播主控室设在智能化机房,室外看台设置一处分控,配置有控制主机,音源设备,寻呼话筒,远程控制设备,消防联动设备,音箱及其他设备;主控室负责整套系统的运行配置,可使用智慧终端对校园广播进行控制,可实现采播、寻呼喊话、消防联动功能。2、前端分区:D教学楼,综合教学楼:教室采用IP壁挂音箱62个、走廊壁挂音箱87个;2)风雨操场、食堂:采用壁挂音箱(IOW)13个、壁挂音箱(40W)4个;3)操场:采用室外防水音柱(80W)2个、(120W)5个;4)室外:采用室外防水音柱(60W)5个、(40W)12个。6.5机房系统6.5.1系统概述校园中心机房的基础设施及弱电系统建设,要能最大限度、合理地满足应用系统数据集中运行的需求,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