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基层诊疗指南2018版测试题及参考答案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题,共20分)L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核心病理环节是()A.左心室肥厚B.肺动脉高压C.支气管扩张D.肺泡通气不足2.我国慢性肺心病患病率的特点不包括()A.北方高于南方B.城市高于农村C.随年龄增长而增高D.吸烟者高于不吸烟者3.慢性肺心病最常见的病因是()A.特发性肺动脉高压B.慢性阻塞性肺疾病B.胸廓畸形D.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4.缺氧性肺血管重构的主要表现是()A.肺动脉扩张B.肺血管平滑肌肥厚和内膜纤维化C.肺毛细血管增生D.支气管动脉扩张5 .诊断慢性肺心病的关键辅助检查是(
2、A.胸部CTB.肺功能检查C.超声心动图D.血气分析6 .慢性肺心病患者出现右心衰竭时,不推荐常规使用的药物是()A.利尿剂B.洋地黄类药物C.血管扩张剂D.抗凝药物7.符合慢性肺心病X线胸片表现的是()A.左下肺动脉扩张B.肺动脉段凹陷C.“残根征”(中心肺动脉扩张伴外周分支纤细)D.左心室增大8 .慢性肺心病缓解期管理的核心措施是()A.长期使用抗生素B.积极治疗基础呼吸疾病C.常规使用强心昔D.高流量氧疗9 .慢性肺心病患者需紧急转诊的情况是()A.活动后轻度呼吸困难B.意识状态改变(如嗜睡、昏迷)C.稳定期下肢水肿D.偶发房性早搏10.三级预防的重点是()A.预防基础疾病B.控制疾病
3、进展C.防止心功能不全D.接种流感疫苗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题,共20分)L慢性肺心病的定义核心是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结构和功能改变。2 .肺动脉高压的超声心动图诊断标准之一:右心室流出道内径mmo3 .缺氧性肺血管收缩的关键介质包括内皮素-1(ET-I)和减少的(答一种)。4 .慢性肺心病患者心电图典型表现包括电轴右偏、和肺型P波。5 .基层医疗机构对疑诊肺心病但无诊断条件者,应建议转诊。6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首要治疗是控制o7 .利尿剂使用原则:、联合保钾利尿药、小剂量短疗程。8 .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若无禁忌证,应使用或低分子肝素。9 .家庭氧疗要求每日吸氧时间小时。10 .慢性肺
4、心病患者需每年接种疫苗。三、多选题(每题3分,共10题,共30分)L慢性肺心病的病因包括()A.慢阻肺B.特发性肺动脉高压C.严重脊柱侧凸D.原发性肺泡通气不足2 .肺动脉高压的功能性因素包括()A.肺泡低氧B.高碳酸血症C.红细胞增多症D.肺血管床减少3 .慢性肺心病的典型体征有()A.颈静脉怒张B.肺动脉瓣区P2亢进C.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D.下肢水肿4.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心增大的指标包括()A.右心室流出道内径230mmB.右心室内径220mmC.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55mmD.肺动脉干内径N20mm5,需与慢性肺心病鉴别的疾病有()A.冠心病B.风湿性心脏病C.扩张型心肌病D.先天性心脏病6
5、 .慢性肺心病缓解期治疗包括()A.吸入ICSLABALAMAB.接种流感和肺炎疫苗C.呼吸康复训练D.长期家庭氧疗(PaO260mmHg)7 .正性肌力药的应用指征有()A,感染已控制但心功能无改善8 .以右心垠I竭为主要表现C.合并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D.所有急性加重期患者8 .慢性肺心病的并发症包括()A.酸碱失衡B.心律失常C.消化道出血D.深静脉血栓9 .基层随访管理的内容包括()A.基础疾病控制情况B.吸入剂使用依从性C.家庭氧疗执行情况D.心理状态评估10.一级预防措施包括()A.戒烟B.控制职业环境污染C.接种疫苗D.利尿剂治疗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工O题,共10分)L慢性肺心
6、病患者男女患病率存在显著差异。()2 .肺血管重构是慢性缺氧导致的肺血管结构性改变。()3 .所有慢性肺心病患者均需常规使用洋地黄类药物。()4 .X线胸片“残根征”提示中心肺动脉扩张伴外周分支纤细。()5 .慢性肺心病可合并左心室功能受损。()6 .紧急转诊指征包括无法纠正的低血压。()7 .急性加重期首选治疗是强心治疗。()8 .血氧分压60mmHg是家庭氧疗的指征。()9 .预防性抗凝治疗适用于所有住院的急性加重期患者。()10 .三级预防要求避免到高原缺氧地区旅行。()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共20分)1 .简述慢性肺心病的诊断标准(至少列出4条)。2 .列举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
7、治疗的3项核心原则。3 .说明肺动脉高压在慢性肺心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4 .基层医疗机构对慢性肺心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包括哪些内容?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 B(Pl定义)2. B(Pl流行病学)3. B(Pl病因)4. B(P2发病机制)5. C(P3诊断标准)6. B(P5正性肌力药)7. C(P3X线胸片)8. B(P4缓解期治疗)9. B(P4转诊指征)10. C(P6三级预防)二、填空题1 .右心室(Pl定义)2 .30(P3超声心动图)3 .前列环素(PGI2)或血管内皮舒张因子(EDRF)(P2发病机制)4 .顺钟向转位(V1RS1)(P3心电图)5 .普通(择期)(P4转诊指征)6
8、诱发因素(如感染)(P5急性加重期治疗)7 .作用温和(P5利尿剂)8 .普通肝素(P5并发症防治)9 .15(P4家庭氧疗)10.流感(P4预防感染)三、多选题1. ABCD(P2病因)2. ABC(P2功能性因素)3. ABCD(P3查体)4. ABD(P3超声心动图)5. ABCD(P4鉴别诊断)6. ABCD(P4-5缓解期治疗)7. ABC(P5正性肌力药指征)8. ABCD(P5并发症)9. ABCD(P6随访管理)10. ABC(P6一级预防)四、判断题1. (Pl流行病学)2. (P2发病机制)3. (P5正性肌力药)4. (P3X线胸片)5. (P2左心功能)6. (P4紧
9、急转诊)7. (P5控制感染和呼吸衰竭优先)8. (P4氧疗指征)9. (P5抗凝治疗)10. (P6三级预防)五、简答题1 .诊断标准(答对4点即满分):- 慢阻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或其他胸肺疾病史;- 活动后呼吸困难、乏力、劳动耐力下降;- 肺动脉高压或右心功能不全体征(颈静脉怒张、P2亢进等);- 心电图/X线胸片提示肺心病征象;- 超声心动图显示肺动脉增宽或右心增大。(P3诊断标准)2 .急性加重期治疗原则:- 控制诱发因素(如抗感染);- 纠正呼吸衰竭(氧疗、无创通气);- 控制心力衰竭(利尿剂为主,慎用强心药)。(P5治疗万案)3 .肺动脉高压的作用:- 始动环节:增加右心室后负荷,导致右心室肥厚;- 失代偿后引发右心衰竭;- 由肺血管阻力增加引起,核心机制是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和重构。(P2发病机制)4 .随访管理内容:- 基础疾病控制情况;- 体格检查(水肿、颈静脉等);- 戒烟、吸入剂使用、氧疗执行情况;- 运动指导、心理评估;- 发现右心衰竭时及时转诊。(P6随访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