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腹水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25年).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595808 上传时间:2025-09-0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60.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硬化腹水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25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肝硬化腹水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25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肝硬化腹水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25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肝硬化腹水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25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肝硬化腹水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25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肝硬化腹水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25年)腹水是肝硬化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肝硬化病程由代偿期进入失代偿期的重要标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于1993年11月在洛阳召开的第五届学术交流会上制定了肝硬化临床诊断、中医辨证和疗效标准,2003年在重庆第十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会议上修订成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并于2011年达成了肝硬化腹水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肝硬化腹水诊疗上有一定的复杂性与难治性,中西医结合在治疗肝硬化腹水上颇具特色与优势,自从2011版肝硬化腹水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公布以来,中西医结合诊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方面均有许多进展,因此有必要对

2、中西医诊疗共识意见进行更新,以满足临床实践的需要。本共识结合国内外现有诊治指南和中医的诊疗特点,依据循证医学的要求,广泛搜集文献资料,对肝硬化腹水的中西医结合诊疗经验归纳总结,并征求国内中西医结合专家的意见,完成肝硬化腹水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制定工作。本共识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对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做出正确合理决策。由于肝硬化腹水的复杂性与相关研究进展的迅速性,本共识仍将需要根据临床实践与研究发展不断更新和完善。1术语和定义肝硬化腹水: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导致的腹腔内积聚的游离液体超过200DiLo肝硬化腹水是多种病因所导致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发展至肝功能失代偿期出现的最突出的临床

3、表现之一。正常人腹腔内有少量游离液体,当腹腔内积聚的游离液体超过200mL时称为腹水。2流行病学腹水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肝硬化自然病程进展的重要标志,约占住院肝硬化患者的2/3,约50%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0年内会出现腹水。一旦出现腹水,1年病死率约为20%,5年病死率约为44%。3发病因素和病因病机3.1现代医学对发病因素的认识肝硬化是由多种病因导致的慢性肝病的终末期病变,病因包括:嗜肝病毒、寄生虫等感染性疾病,酒精、药物或毒物等化学性因素,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遗传、代谢性疾病,循环障碍等。肝硬化腹水的形成机制复杂,常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导致,门静脉高

4、压是腹水形成的主要原因,内脏血管扩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增强、低白蛋白血症、淋巴回流受阻及肠道菌群移位等在腹水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医学认为肝硬化腹水属“鼓胀”范畴,病因多样。虫毒感染、酒食不节,黄疸、胁痛以及积聚失治误治等是肝硬化腹水的常见原因,情志所伤、劳欲过度、外感邪毒等常是诱发本病和加重的因素。本病病位在肝、脾、肾三脏。病性为本虚标实,虚为肝脾肾亏虚,或阳气衰微,或阴血不足;实则常为气、血、水、毒互结。在病变不同阶段与不同体质的患者其病机表现及其演变又各有特点。初期多以实为主,肝脾先伤,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乃致气滞湿阻。湿浊内停,既可阻滞气机、郁久化热而成湿热蕴结;又可

5、因患者素体阳虚,湿从寒化而成寒湿困脾之证;肝失疏泄、气滞血瘀,又可致血气凝聚,成肝脾血瘀证。肝脾日虚,病延及肾,肾火虚衰,不但无力温助脾阳、蒸化水湿,且开阖失司、气化不利,而致阳虚水盛;若阳伤及阴,或湿热蕴久,湿聚热郁,热耗阴津,则肝肾之阴亏虚,肾阴既损,阳无以化,则水津失布、阳虚水停,故后期以虚为主。本病积久而成,正气日耗,肝、脾、肾三脏俱损,不能行血及运化水湿,终致气滞、血瘀、水停,而邪实久停,又可耗伤正气,互为因果。因此,该病病机复杂,病变不同阶段均有“本虚标实”特点,只是虚实偏重不一而已。4诊断4.1 西医诊断4.1.1 临床表现可见乏力、食欲不振、体质量减轻、腹胀、大便澹薄或便秘、性

6、功能减退、月经不调等。少量腹水患者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餐后腹胀。中、大量腹水表现为明显腹胀,餐后尤甚,或伴尿少、双下肢水肿。4. 1.1.2体征少量腹水体格检查常不能发现;中等量腹水可见全腹饱满或微隆,腹水量1OOOnlL时,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大量腹水可见全腹隆起或呈蛙状腹,出现液波震颤,可并发脐疝。可伴慢性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脾肿大、下肢凹陷性水肿等。严重患者可出现黄疸、意识障碍、扑翼样震颤,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者可出现腹部压痛、反跳痛与肌紧张等。4.1. 2相关检查4.1.2.1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可见有肝硬化征象,如肝脏表面欠光滑、呈波浪状甚至明显凹凸不平;

7、肝实质回声明显增强、不均、光点粗大、呈结节样;肝内血管走向紊乱或显示不清;门静脉直径增宽;脾脏增大,脾静脉直径增宽、扭曲。可检出少量的腹水,并可估计腹水量。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磁共振成像(MRI),两者均可检测腹水的存在部位与液体量多少,并观察肝脏大小、外形改变、脾脏肿大与门静脉高压征象,判断肝脏与腹腔有无占位性病变等。内镜或小餐X线上消化道造影:可发现是否存在食管胃静脉曲张及其曲张程度。4.1.2.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可有贫血,脾功能亢进时血小板、白细胞降低明显。肝功能:转氨酶、胆红素可升高,白蛋白、前白蛋白、白/球比例及胆碱酯酶活力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及其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8、增高;肾损伤时血清肌酎升高等。腹水检测:对初发的腹水、腹水治疗效果不佳或怀疑SBP时原则上均应腹水检查。观察腹水外观,并进行腹水常规和生化检查,包括比重、细胞分类及计数、腹水蛋白测定等,以区分腹水的性质(漏出液、渗出液)。且同时检测血清与腹水中的白蛋白水平,计算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即:血清白蛋白浓度-腹水白蛋白浓度(同日内测得的腹水白蛋白)之值,以区分门静脉高压性(SAAG11gL)或非门静脉高压性(SAAG11g/L);出现腹水怀疑感染时,应床旁用血培养瓶进行腹水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并腹水腺昔脱氨酶检测及必要时腹水浓缩找抗酸杆菌以除外结核感染;怀疑肿瘤时应行腹水肿瘤标志物和脱

9、落细胞学检查。4.1.3诊断4.1.3.1诊断思路对怀疑肝硬化腹水患者需进行腹水程度、性质、分型、相关疾病原因等评价与判断。4.1.3.2评价腹水程度少量腹水体格检查较难发现,需影像学检查;中等量以上的腹水常出现腹胀及腹围增大,体检可见腹部膨隆、脐凸、移动性浊音阳性甚至液波震颤阳性。腹水程度可分为3级。1级(少量):腹水仅可经超声或其他影像学检查探及,超声下腹水深度3cm;2级(中量):腹水导致腹部中度的、对称的膨隆,超声下腹水深度310cm;3级(大量):腹水导致明显的腹部膨隆,超声下腹水深度10cmo4.1.3.3判断腹水性质若SAAG11gL,则多为门静脉高压等引起高梯度类腹水;若SAA

10、G11gL),当并发SBP时可变为渗出液,可呈淡血性。4.1.3.4探寻腹水的疾病原因腹水主要由肝硬化引起,但是约15%的腹水是非肝硬化所引起的。因此,首先需要鉴别腹水患者是否存在肝硬化。肝功能、超声等生化与影像学检查可判别肝硬化,当肝硬化证据不明确时,可从非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如布加综合征)、心源性疾病、腹膜或盆腔肿瘤等角度考虑。对于肝硬化腹水的患者,尚需进一步明确其肝硬化的病因。4.1.3.5腹水分型普通型腹水:通过休息、低钠饮食、利尿药、白蛋白等治疗可消退的腹水,无明显利尿药抵抗和利尿药相关并发症。顽固型(难治型)腹水:5%10%的患者疗效不佳,即表现为顽固型肝硬化腹水,包括利尿药抵抗和利

11、尿药不耐受2种类型。我国诊断标准与欧美国家等稍有不同,2023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肝硬化腹水诊疗指南提出我国顽固型肝硬化腹水的参考诊断标准:利尿药物(螺内酯160mg/d、吠塞米80mgd)治疗1周或治疗性间断放腹水(40005000mL次)联合白蛋白(2040g次)治疗2周腹水无治疗应答反应;或出现难以控制的利尿药物相关的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包括电解质紊乱、肾损害、肝性脑病等。需排除恶性腹水及窦前性门静脉高压引起的腹水。复发型腹水:在限盐及应用利尿药物的情况下,1年内腹水复发23次。4.1.3.6肝硬化腹水并发症肝硬化腹水可出现SBP、肾损害包括急性肾损伤(AKI)、肝肾综合征(HRS)、低钠

12、血症、肝性胸水等并发症。SBP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不典型患者可无以上表现,但是出现腹水增长迅速且对利尿治疗无反应,或肝功能持续恶化、新发或恶化的肝性脑病及AKI、腹水多形核粒细胞(PMN)250个m11可确诊SBP。肝硬化腹水合并肾损害:AKl指血清肌酊CsCr)48h内升高NO.3mgdL(26.5molL),或者7d内sCr升高至1.5倍基线值(基线值指3个月内的最近一次sCr值,如无则采用入院时检测值)。HRS分HRS-AKI与HRS-NAKI两型,HRSTKI相当于既往的1型HRS,诊断标准为:存在肝硬化合并腹水;符合国际腹水俱乐部(ICA)关于AKI的诊断:

13、连续2d停用利尿药并且使用白蛋白(1gkg1d1)扩容治疗无效;无休克;目前或最近没有使用肾毒性药物(非俗体类抗炎药、氨基糖昔类、碘化造影剂等);无肾实质疾病证据:无蛋白尿(500mgd),无显微镜下血尿(红细胞50个hp),肾脏超声无异常。HRS-NAKI包括:HRS-AKD和HRS-CKDoHRS-AKD即在急性肾脏疾病(AKD)基础上符合HRS的标准;HRS-CKD即在慢性肾脏疾病(CKD)的基础上符合HRS标准。具体分期分型标准参见相关指南。低钠血症的定义为血清钠135mmolL,近一半的肝硬化腹水患者存在低钠血症,依据血钠浓度分轻度(126135mmolL)、中度(120125mmo

14、lL)重度(133molL时,可积极采用特利加压素+白蛋白治疗。HRS-AKI主要方案有:特利加压素联合人血白蛋白:特利加压素初始剂量为0.5L011g,每46h一次静脉滴注,最大剂量为211g4h。或2mg/d持续静脉滴注,最大剂量为12mgd0并且使用20%浓度的人血白蛋白20-40gdo去甲肾上腺素联合人血白蛋白:去甲肾上腺素持续静脉输注给药,起始剂量为05mgh,最大剂量为3mgho监测平均动脉及尿量以调整去甲肾上腺素剂量。米多君、奥曲肽联合人血白蛋白:米多君口服起始剂量为每8h2.5-7.5mg、奥曲肽每8h100g皮下注射,如肾功能无改善,剂量分别增加至每8hl2.5mg、200g

15、o另外可采用肾脏替代治疗、人工肝及肝移植治疗。HRS-NAKI患者可考虑应用TIPS。5.2.6.3低钠血症无症状的轻度低钠血症除限水和监测外,无须特殊治疗。中度低钠血症推荐限水(1000mLd)并停用利尿剂,严重低钠血症患者推荐更严格的限水和输注白蛋白。当血钠12511molL时应限制水的摄入,当血钠(110mmolL或出现低钠性脑病时,应静脉补充3%的氯化钠溶液。高渗盐水可快速纠正低钠血症,但本身会导致更多的水钠潴留,故一般不推荐用于纠正低钠血症。托伐普坦用于肝硬化患者低钠血症的治疗,但使用过程中应检测患者尿量、电解质和体征变化,24h内血钠升高不能超过12mmol/Lo5.2.6.4肝性

16、胸水治疗原则同肝硬化腹水。一线治疗为限制钠盐(每日不超过2OOOmg)和利尿剂,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可行短期治疗性胸腔积液引流。TIPS是常用的二线治疗,主要用于复发性肝性胸水的治疗。5.3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所以治疗原则的确立应在辨别虚实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攻补兼施之法。如证偏于脾肾阳(气)虚与肝肾阴虚者,治法应以补虚为主,祛邪为辅;证偏重于气滞、血瘀、水停者,则宜祛邪为主,补虚为辅。勿攻伐太甚,导致正气不支,变生危象。止匕外,本病的共性病机特点为正虚血瘀水停,故需注意采用益气、养阴、活血、利水的基本治法,常用药物包括:黄黄、党参、白术、山药、丹参、赤芍、当归、茯苓、猪苓、泽

17、泻等。5.3.1中医辨证治疗5.3.1.1气滞湿阻证治则:疏肝理气,行湿散满。方药: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合胃苓汤(世医得效方)(柴胡、香附、郁金、青皮、川苜、白芍、苍术、白术、厚朴、茯苓、猪苓、陈皮等)。加减:胸脱痞闷,腹胀,暧气为快,加佛手、沉香、木香等行气和胃;伴尿少、腹胀、苔腻者,加砂仁、泽泻等以行气化湿;伴神倦、便澹、舌质淡者,加党参、黄黄、干姜等以健脾化湿;如兼胁下刺痛、舌紫、脉涩者,可加延胡索、莪术、丹参等行气化瘀。证据支持:一项针对气滞湿阻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试验表明,相较于对照组的常规保肝、利尿及补充白蛋白基础治疗,联用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为主的试验组(疗程1个月)总有效率为

18、92.9%,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6.2%(Ao.05),且试验组患者的腹水减少量、肝功能改善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另一项观察中,较之常规基础治疗的对照组,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可明显改善气滞水停证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症状及Child-Pugh评分,提高综合疗效(93.3%vs73.3%,/K0.05)O经验方:行气化湿利水方。药物组成:柴胡10g、枳壳10g、川苜15g、陈皮10g、茯苓皮20g、大腹皮30g、桑白皮20g、茯苓15g、猪苓15g、生白术20g、泽泻15g、桂枝5go此方为柴胡疏肝散、五皮饮、五苓散加减而成。证据支持:一项临床研究发现,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行气化湿利水方,能够有

19、效消退腹水,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肝肾功能,降低腹水复发率,无明显毒副作用。中成药:木香顺气丸,由木香、砂仁、香附、槟榔、甘草、陈皮、厚朴、枳壳、苍术、青皮组成。具有行气化湿,健脾和胃的功效。用法用量:69g/次,23次d,口服。证据支持:针对气滞湿阻型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试验证实,木香顺气丸联合消肿散神阙穴外敷治可减少腹水量、改善胃肠道胀气,无明显副作用。5.3.1.2湿热蕴结证治则:清热利湿,攻下逐水。方药:中满分消丸(兰室秘藏)合茵陈蒿汤(伤寒论)(厚朴、枳实、姜黄、黄苓、黄连、干姜、半夏、知母、泽泻、茯苓、猪苓、白术、陈皮、砂仁等)。加减:伴小便赤涩不利者,加滑石(包煎)、陈葫芦等以清热利湿;

20、牙宣鼻蚓者,加大蓟、小蓟、白茅根以凉血止血;便秘腹胀者,加生大黄、桃仁等以攻下逐瘀;热重发黄者,可加用龙胆草、茵陈等以清热利湿退黄;对腹大胀满,形体充实者,可试用舟车丸(古今医统)(大黄、黑牵牛、甘遂、大戟、芫花、橘红、木香、青皮、轻粉)以行气利水除满。证据支持:一项针对湿热蕴结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试验表明,相较于常规利尿及补充白蛋白等基础治疗的对照组,加用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口服及中药外敷(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冰片)的试验组(疗程4周)总有效率为86.6%,优于对照组的70.0%(K0.05)。另一项中满分消丸加减治疗水热蕴结型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观察中,试验组较常规基础治疗的对照组总有

21、效率明显提高(77.4%vs46.7%,P0.05),试验组的腹围以及肝功能改善均优于对照组(A0.05)。经验方:椒目泄水贴。药物组成:椒目30g、草防子30g、白术20g、意坟仁20g、大黄15g、黄苓15g、茯苓15g、厚朴15g、砂仁15g、白芍20g、甘草9go功效:清热利湿、行气利水。证据支持:临床观察发现椒目泄水贴联合西医基础治疗可改善湿热水停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减小腹围和减轻体质量。中成药:当飞利肝宁胶囊,由当药、水飞蓟组成。具有清热利湿、益肝退黄的功效。用法用量:4粒/次,3次d,口服。证据支持: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证实,当飞利肝宁胶囊联合拉米夫定对乙型肝炎肝硬

22、化腹水的总体有效率较单独使用拉米夫定组明显升高(91.9%vs72.6%),且改善患者尿量、腹围、体质量、肝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5.3.1.3寒湿困脾证治则:温中健脾、行气利水。方药:实脾饮(重订严氏济生方)加减白术、茯苓、制附片(先煎)、干姜、厚朴、木香、草果、槟榔、木瓜、炙甘草、大枣等。加减:浮肿较甚,小便短少,可加肉桂、猪苓、泽泻、车前子温阳化气,利水消肿;如兼胸闷气促,可加拿芮子、苏子、半夏等泻肺行水;如胁腹痛胀,可加郁金、香附、青皮、砂仁等理气和络;如脱闷纳呆,神疲,便澹,可加党参、黄黄、山药等健脾益气。湿浊中阻,恶心呕吐者,加陈皮、竹茹和胃降逆;腹中冷痛者,加乌药、小茴香、荔枝

23、核散寒止痛。证据支持:一项针对寒湿困脾证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研究表明,相较于对照组的常规抗病毒与利尿等基础治疗,实脾饮加减治疗4周后患者肝功能改善与腹水消退明显。经验方:加味苓桂浮萍汤。药物组成:茯苓20g、猪苓20g、桂枝10g、泽泻20g、炒白术15g、干姜10g、浮萍30g、姜半夏20g、炒苦杏仁10g、甘草3go证据支持:一项临床观察表明,加味苓桂浮萍汤联合温灸针对乙型肝炎肝硬化顽固型腹水寒湿困脾证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可明显改善患者腹大胀满、脱腹胀痛、乏力、便澹等症状,减少腹水与改善肝功能。5.3.1.4肝脾血瘀证治则:活血化瘀、行气利水。方药:调营饮(证治准绳)或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24、加减(当归、赤芍、川苜、莪术、大腹皮、元胡、草茂子、茯苓、桑白皮、陈皮、官桂、桃仁、槟榔、大黄等)。加减:胁下:三积肿痛明显,可加丹参、地鳖虫、鳖甲,或配合鳖甲煎丸内服,以化瘀消症;顽固型腹水,反复发作者,加益母草、泽兰、水红花子活血利水。病久体虚,或攻逐之后正气受损,加八珍汤或人参养荣丸等补养气血。如大便色黑,可加参三七、茜草、侧柏叶等化瘀止血。证据支持:一项临床研究证实调营饮治疗8周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肝肾功能指标、减轻腹水,总体有效率优于对照组(86.67%vs70%);另一项研究证实膈下逐瘀汤联合基础治疗,能够有效地促进腹水的消退及肝功能的正常,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经验方:

25、加减利水软肝汤。药物组成:丹参、白茅根各60g,茯苓20g,茵陈15g,木通、莱服子、大腹皮、陈皮各10g,木香6g,甘草3go随症加减:阳虚畏冷者加鹿角胶10g;气虚腹胀者加黄黄15g,去茵陈。证据支持:在一项观察加减利水软肝汤治疗气滞血瘀证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的临床观察中,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水软肝汤,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为76.9%,加减利水软肝汤可明显改善患者24h尿量及腹围,且作用安全。中成药:复方鳖甲软肝片,由鳖甲、莪术、赤芍、当归、三七、党参、黄黄、紫河车、冬虫夏草、板蓝根、连翘组成,具有软坚散结,化瘀解毒,益气养血的功效。用法用量:4片/次,3

26、次d,口服。证据支持:一项临床观察发现,鳖甲软肝片联合恩替卡韦较单用恩替卡韦治疗,可明显改善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肝功能。5.3.1.5脾肾阳虚证治则:温补脾肾,行气利水。方药:附子理中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五苓散(伤寒论)(制附子、干姜、人参、白术、猪苓、茯苓、泽泻、炙桂枝等)。加减:伴见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纳少,便澹者,加黄芭、炒意以仁、炒扁豆以健脾益气;面色苍白,怯寒肢冷,腰膝冷疼痛者,酌加肉桂、仙茅、杜仲温肾补阳。证据支持:一项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加减辅治肝硬化腹水脾肾阳虚型的临床研究发现,与常规保肝利尿基础治疗的对照组相比,加用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治疗的试验组2周后,总有效率高于对

27、照组(93.0%vs72.1%,AO.05);且试验组的肝功能、腹水分级与中医证候改善均优于对照组(RO.05)。经验方:平鼓利水汤,具体药物为制附子6g,生白芍9g,党参9g,炒白术9g,茯苓12g,干姜4g,陈皮6g,黄黄12go功效:温阳健脾,利水化湿。证据支持:运用平鼓利水汤后,治疗组改善体质量、24h尿量、腹围及肝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AO.05),且中医证候疗效也优于对照组。中成药:金匮肾气丸:由地黄、山药、山茱萸(酒炙)、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制)组成。具有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的功效。用法用量:水蜜丸1次6g,3次/d;小蜜丸1次9g,2次/d;大蜜丸1次1丸,2次/d;

28、浓缩丸1次8丸,3次/d。参附注射液:由红参、附片组成。具有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功效。用法用量:2080mL次,12次d证据支持:一项针对脾肾阳虚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观察发现,参附注射液能够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白蛋白及血细胞水平、缩短腹水消退时间。5.3.1.6肝肾阴虚证治则:滋养肝肾,清热利水。方药:一贯煎(柳州医话)合猪苓汤(伤寒论)(北沙参、麦冬、生地、当归、枸杞子、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等)。加减:若津伤口干,加石斛、天花粉、芦根、知母等以生津养阴;午后发热明显,酌加银柴胡、鳖甲、地骨皮、白薇、青蒿等以清热养阴;鼻齿出血者,加桅子、芦根、藕节炭等以凉血止血;若兼见面赤额红者,加龟版、

29、鳖甲、牡蛎等以滋阴潜阳。证据支持:一项一贯煎合猪苓汤联合西药治疗肝肾阴虚型肝硬化腹水的观察发现,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相比,加用一贯煎合猪苓汤的试验组治疗2周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4%vs77.l%,70.05),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及腹围、体质量、尿量的改善也优于对照组(-0.05)O经验方:兰豆枫楮汤。具体药物:楮实子、泽兰各20g,赤小豆30g,路路通15go功效:滋养肝肾、养阴利水。证据支持:观察发现兰豆枫楮汤能够改善肝硬化腹水患者的症状,包括腹胀、倦怠乏力、水肿、食欲不振等,且能改善肝功能、凝血功能、24h尿量、减少腹水复发。中成药: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

30、泽泻组成,具有滋阴补肾功效。用法用量:水蜜丸6g/次,3次/d;小蜜丸9g次,2次/d;浓缩丸8丸/次,3次/d。证据支持:临床观察发现六味地黄丸联合五苓散可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的肝功能指标与减轻症状。5.3.2中药单体/单药5.3.2.1川茸嗪一项观察发现,在保肝、利尿补充白蛋白的基础上加用川茸嗪微量泵入治疗肝硬化顽固型腹水患者87例,结果患者的腹围、尿量均有明显改善,总体有效率达88.5%,且治疗组患者的门静脉内径、肝脏厚度和腹围变化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5.3.2.2丹参报道观察167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可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肝功能、

31、减少腹水。5.3.2.3黄黄一项对照研究比较了黄茜注射液+腹水浓缩回输、单纯黄黄注射液腹腔注射、单纯腹水浓缩回输治疗顽固型腹水的临床疗效,结果黄苗注射液联合腹水回输在改善腹围、降低体质量及提高白蛋白含量方面优于其他两组。5.4中医适宜技术5.4.1中药敷脐治疗鼓胀(肝硬化腹水)特色鲜明、历史悠久、简便验廉。实证患者以消胀贴膏(生大黄、制甘遂、莱服子、丁香、沉香、冰片、人工麝香等组成),虚证患者以虚胀方巴布膏(黄芭、附子、肉桂、香附、丁香、冰片、人工麝香等组成),难治性腹水以麝黄膏(田螺肉、麝香、人工牛黄、葱白、甘遂等组成)等敷脐治疗有较好的辅助疗效。常用药物有甘遂、商路、芒硝、附子、肉桂、车前

32、草、牵牛子、防己、麝香及沉香等,可辨证使用。脐部感染、溃烂、皮损及脐疝患者和孕妇慎用。5.4.2中药灌肠降低肠源性内毒素水平,促进腹水减退。处方常选取大黄、茵陈、赤芍、丹参等通腑泄浊、清热活血的药物,并随证加减,如腹胀明显时,可加木香、砂仁;伴肝性脑病者,可加桅子、石菖蒲;伴胸水者,可加拿防子;久病、形体消瘦、五心烦热,伴齿Ift者,可加龟甲、生龙骨等。慎用于肛门、结直肠手术史者,有痔疮等肛周疾患、排便失禁及严重腹泻者,急腹症、消化道出血者,孕妇及女性经期。5.4.3针灸治疗针刺透穴(中脱透水分,水分透气海,气海透中极)疗法、治水四穴(复溜、神阙、阴陵泉、肾俞)、神阙穴采用隔药灸或雷火灸、腹部

33、艾条等对肝硬化腹水有一定疗效。针刺禁用于穴位有高度水肿、感染、溃烂或皮损者,以及凝血功能严重障碍和肝性脑病等患者。灸法禁用于极度衰竭、过饥、过饱、大汗淋漓或肝性脑病等患者。5.5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肝硬化腹水属于多种慢性肝病的晚期或终末期病变,病理机制复杂,病情程度差异很大,治疗具有挑战性。中医、西医对于肝硬化腹水各有优势特点,实践上需要根据疾病的分期与分类特点,明晰疾病的原因、程度、阶段与证候类型,充分病证结合,合理做出中医西医同时联用或序贯使用的治疗方案,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纵向以期分证,横向以类分证。诊断是治疗的基础,西医诊断需明确肝硬化腹水的程度、性质、病因,尚需了解有无发生的诱因如上消化道出血,有无影响大量腹水消退的合并用药,如B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l)/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等;亦需要分辨患者是在失代偿期,还是恶化期;是一般普通型腹水,还是复发型或难治型腹水等类型中医证候辨析。除了常规的审证求因,根据症状舌脉象辨析,也可结合疾病的分期或分类而加以辨证,如气滞湿阻、寒湿困脾证多见于普通型腹水,而湿热内蕴、肝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中医/养生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