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大阅读课程意见初稿.doc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68474 上传时间:2025-07-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大阅读课程意见初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完整版大阅读课程意见初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完整版大阅读课程意见初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完整版大阅读课程意见初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完整版大阅读课程意见初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关于全县中小学开设大阅读课程的实施意见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全面发展学生的核心 素养,大幅提升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 结合我县实际,决定在全县中小学开设大阅读课程, 具体实施意见如 下。一、大阅读课程的实施目标1. 通过开设大阅读课程,探索建构适应核心素养时代要求、以发 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的的生活化、 开放式、整体性的中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新体系,形成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中小学教学新机制。2. 通过开设大阅读课程,让学生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提高语 文能力,发展语文核心素养,大幅提升学科教学质量;转变学科教师 的教育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推进中小学

2、深度转型发展,彰显 区域育人特色。二、大阅读课程的实施内容我县中小学大阅读课程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致力于提升学生的 语文核心素养,注重不同年级相互衔接、课内外相结合,着力构建全 员性、统整性、生活化与开放性相统一的语文阅读教学新体系。1. 以生为本,重构语文阅读课程依据语文课标和学生语文学习实际,对现行语文课程进行校本化 整合,建构“横向融合、纵向衔接、长短学时并行”的中小学语文课 程一体化新格局,着力提升语文课程育人效益。“横向融合”,即:依据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一一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科学构建“语文学科课程、语文实践课程、传统文化课程”

3、三类课程, 整合为十二阅读专题。学科课程重文本,实践课程重拓展,传统文化 课程重素养。三类课程相融合,分类推进,整体实施,指向学生的语 文核心素养。语文学科课程:读现当代小说,品鉴人物形象;品读名家散文,提升人文品质;走近唐诗宋词,领略诗词魅力;走进名家作品,领略 英雄情怀。语文实践课程:开展课外读写,提升综合素养;探究综合实践,开拓学科视野;展示学科才艺,演绎精彩人生;点评古今大事,善养 浩然正气;传统文化课程:阅读传统名著,沉潜人文底蕴;品读诗词元曲,积淀语文素养;悟读红色经典,传承革命精神;精读当代佳作,铸就 改革之魂。“纵向衔接”,即:推进中小学整体性阅读课程改革。小学重基 础,广泛阅

4、读,激发兴趣;初中重拓展,深入阅读,开阔视野;高中 重语用,提升能力,发展素养。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学段一体化, 逐步推进语文阅读课程改革。“长短学时并行”,即:在课程学时的安排上,各学校可灵活安 排课进,如:课前5分钟演讲、课间20分钟演讲及2小时的课内连 堂阅读等,晨诵、午读、暮省相结合,长短学时并行,推进语文阅读 课程改革。2. 以学为主,创新语文阅读教学针对现行语文教学重教轻学、重课内轻课外、重知识训练轻思维 培养、费时低效的弊端,坚持以学为主、为学而教,按照教读课、课 内自读课和课外自读课三类课型,扎实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语文阅读 教学,着力提升阅读教学效益。(1)创新课内阅读教学根据

5、叶圣陶先生“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教学思想,利用教材单 元中的重点教读课或有代表性的课文,实施范例教学,达到讲规律、 传方法的目的。各学校要以“导读质疑一一 速读感知一一 品读鉴赏 用读迁移”四环节教学为借鉴,按照“一师一格”的要求,建构适合本校实际的课内阅读教学模式,强化“深度预习、深度 讨论、深度展示和深度训练”,提高阅读教学效益。倡导个性性阅读 教学,即“品味赏析”、“生活联系”、“想象拓展”、“情境演练”、 “写读提升”、“逆向反弹”、“审视批判”等,多法互融,梯级推 进,彰显阅读个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2)创新课外阅读教学依据课内阅读教学掌握的规律和方法,引导学生广泛开展课外阅

6、读,创新模式,规范实施,做到课外阅读时间、地点、内容、笔记、 辅导和评价五到位,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实践中开阔视野, 丰富知识,提升语文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一是时间到位,每班每周至少开设 2节连排的课外阅读课,要充 分利用课余时间,安排开展“晨诵”、“午读”等活动,保障学生的 阅读时间。二是地点到位,各班教室、阅览室、校园内、家中均为阅 读场所,要充分利用学校与县新华书店共建的校园图书馆, 上好课外 阅读课。三是内容到位,要依据县教科研中心提供的课外阅读书目, 分年级为学生提供具体的阅读内容。 四是笔记到位,除小学1 3年 级外,所有学生要建立读书笔记,或摘记,或感悟,或仿写,内容丰 富

7、多彩,形式灵活多样。五指导到位,安排语文教师或相关学科教师 专人指导,注重授之以法,强化师生同读。六是评价到位,开展读书 笔记展评、“小百家讲坛”、读写比赛等活动,激励学生多读书,读 好书。(3)扎实开展大阅读评比活动学校要成立文学社、读书社等社团,定期组织开展社团活动, 任课教师跟踪指导。定期开展读书会、故事会、“文学沙龙”、经典 诵读、演讲比赛、名著知识擂台赛、辩论赛、课本剧表演、手抄报、 征文比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积极搭建阅读评比舞台。学校每年 评选表彰优秀学生和优秀教师,每年组织一次学生阅读知识大赛、阅 读之星评选、阅读课优质课评比,颁发荣誉证书,加大优秀学生、教 师表彰力度,提高

8、阅读课程的影响力。3. 发展为本,创新实施语文课程评价要以发展性评价理念为指导,把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 学生的成长作为语文大阅读课程评价的唯一标准,依据新课标从“语言的建构与应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 和“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四方面开展语文核心素养评价,注重评价主 体多元化、评价内容素养化、评价方式多样化与评价指向发展性相统 一,不断将大阅读课程改革推向深入。 期末语文命题要在加强课内阅 读考察的基础上,分学段适量加大课外阅读考察的比重, 倡导课外阅 读量不低于阅读题总量的50%命题,达到考察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目 的。三、大阅读课程的实施要求1. 严格落实大阅读课

9、师资配置和课时安排。坚持以语文任课教师为主,健全专兼职结合的大阅读课任教师队伍。 把课外阅读课计入 任课教师的工作量,加大课外阅读课任课教师的培训力度, 切实提高 课外阅读课任教师的工作能力。把课外阅读课作为校本课程开发重 点,列入整体教学计划,编入学校课程表,每班每周不少于2课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安排开展“晨诵”、“午读”等活动,保障学生 的阅读时间。同时,有效组织学生社团,开展周末亲子阅读活动,切 实扩大学生的阅读量。2. 明确课外阅读课程的阅读书目。根据国家新课程标准和山 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有关要求,以配齐配全 必读书目为目标,以每班学生“人手一本”为基本要求,切实

10、加大图 书购置力度,满足学生阅读的实际需要。班级设立“图书角”,发动学生提供自购图书, 相互交流使用, 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实际阅读 需求。具体阅读书目附后。3. 切实加强大阅读课程实施监控指导。坚持阅读课的目的性、 计划性,任课教师要分层制定学生阅读课工作计划。根据有关规定, 以阅读必读书目为主、 推荐书目或其余图书为辅, 精读和海量阅读相 结合,小学段学生阅读总量不少于 145 万字, 初中段学生不少于 260 万字,高中段学生不少于 150 万字。各学校各年级每学期课外阅读书 目安排情况在开学一个月内上报县教科研中心学段教研室备案。 任课 教师建立阅读课备课本, 有完整的阅读目标、 阅读

11、设计、指导方法等。 同时,任课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安排学生写日记、读书笔记、 读书评论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语文核心素养。坚持课 内阅读和课外延伸相结合,寒暑假期间,发动学生集中借阅,每个假 期每个学生借阅不少于 5 册,任课教师要布置阅读目标任务, 开学集 中检查。4. 建立健全图书室、阅览室管理使用制度。加强图书室、阅览 室管理,实行专人管理,责任到人。建立并认真执行图书借阅制度 、 图书损坏赔偿制度、图书采购制度、图书管理员职责、 图书室安全保卫制度、图书室守则、阅览室守则等规章 制度,切实加强图书的管理和维护。要加强图书借阅记录管理,建立 借阅账册,全程记录学生借阅情况。

12、5. 倡导实行数字图书借阅,探索“指尖上的图书馆”。加强数 字化校园建设,购置电子书借阅机,内置不少于 3000 本的授权电子 图书,学生可以免费借阅。 每月保持 150 本图书的更新,涵盖健康生 活、文学名著、少儿教育、社会法治等各个领域。学生利用平板电脑 直接进行二维码扫描即可对图书进行在线阅读, 或在电子屏上直接阅 读。四、加强大阅读课程的监督考核县教育局把大阅读课程纳入教学常规管理,列入教育督导和教学视导之中,作为单位和学校评优树先的重要依据。各学区、各学校 要把大阅读课程纳入常规管理,建立健全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 改日常检查,加强过程性管理,根据日常检查情况,列入教师年度业 绩考核。附件:大阅读课程基本书目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阅读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