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5).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69038 上传时间:2025-07-09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五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十五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十五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十五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十五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十五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为进一步加快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满足全市各族人民群众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卫生健康服务需求,全面推进健康建设,根据省“十五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健康2030”规划纲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十五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等精神,结合实际,编制本规划。一、规划背景(一)“十四五”时期取得的成效“十四五”时期,市委、市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以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为引领,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补短板、强弱项、促跨越,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显著提升。2025年末,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7.56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

2、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6.93/10万、4.57%o和6.43%o,有医疗卫生机构379个,卫生技术人员4658人,实际开放床位数3859张,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916人,注册护士2073人。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分别为5.87张、2.83人、3.06人,每万人拥有6名全科医生。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累计投入14亿元改扩建市人民医院、完成市中医医院迁建和8个乡镇卫生院、132个村卫生所建设,市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全面达标。启动“互联网+医疗健康”项目和第三人民医院(传染病医院)建设。建成核酸检测实验室(点)5个、PCR移动方舱实验室4个。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3、市人民医院2019年晋升三级医院,市中医医院通过县级中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提升达标验收,妇幼保健院晋升二级甲等专科医院,16个乡镇卫生院评为“一级甲等医院”。11个乡镇卫生院建成慢病管理中心,5个乡镇卫生院建成心脑血管救治站。市域就诊率五年内均巩固在90%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全市诊疗量保持在80%以上。中医药持续振兴发展。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通过复审。全市21个乡镇(街道)卫生院全部建成中医馆(中医科),90%的村卫生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开展中医药服务,市乡村三级中医药服务网络更加健全。建成省级重点专科2个、专家工作站8个,建成1个国家级、2个省级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工作室。中医药预防保

4、健服务巩固提升,中医药参与治疗艾滋病项目多次获省级奖励。完成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整理汇编市药用植物图鉴。建成中医药博物馆、1个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2个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国家卫生应急示范县、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得到巩固,疾病防控工作不断加强,无重大传染病暴发流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实现了无二代病例、无死亡病例和医务人员零感染。消除疟疾工作通过省级考核验收,第四轮防艾人民战争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2017年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20.99%,慢病防治管理率达90%以上。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常规免疫报

5、告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城乡居民健康电子档案建档率达到98.78%o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显著。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积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医共体建设,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被列为国家试点。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完善财政补偿机制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机制,建立绩效考核制度,推进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内部管理制度不断健全。推进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改革,落实基药优先制度,落实药品采购“两票制”,加大国家集中谈判降价药品采购力度,开展重点品种监控和处方点评。完善卫生健康综合监管制度,深化“放管服”改革,社会办医政策全面落实。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施医共体打包付费

6、试点工作。人口家庭发展扎实有效。全面两孩政策稳步实施,2025年底全市69.39万人。累计发放各类奖励扶助资金123833人4496.6万元,共为21000对农村夫妇提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为33352位农村计划怀孕妇女免费增补叶酸;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到103.99。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初见成效,抓实推进医养结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稳步推进。健康扶贫全面落实。市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达标。2025年底,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IO0%参加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全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报,住院报销比例达90%以上,36种疾病纳入大病救治,累计救治154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

7、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慢病患者管理规范率达95%。“十四五”卫生健康发展主要成效别指标位2015年2025年增长量增长率倒康水平人均期望寿命73.5377.564.035.48孕产妇死亡率102618万婴儿死亡率6.634.57降2.06个千分点降2.06个千分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8.536.43降2.1个千分点降2.1个千分点族病预防控制居民健康素养水平10.1720.99增10.82个百分点增10.82个百分点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9990持平高血压规范管理率5097.1947.19增94.38个百分点糖尿病规范管理率5097.0747.07增94.14个百分点

8、重大慢性疾病过早死亡率2018年18.715.92.8降14.97个百分点赛国卫生卫生厕所普及率58.7290.1231.4增31.4个百分点芟幼卫生产前筛查率2018年56.0074.4218.42增18.42个百分点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覆盖率2017年宫颈癌:19.67乳腺癌:5.54宫颈癌:30.83乳腺癌:27.18宫颈癌:11.16乳腺癌:21.64宫颈癌增11.16个百分点;乳腺癌增21.64个百分点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2017年84.9199.0514.14增14.14个百分点1划生育总人口人67.469.391.992.95人口自然增长率5.634.481.15

9、降1.15个千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107.15103.733.42降3.42个百分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每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3.876.012.1455.3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4.376.742.3754.23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1.672.981.3178.44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1.683.231.5592.26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165500社会办医院床位占医院床位总数的比重20.635.4314.83增14.83个百分点县域就诊率96.4906.4降6.4个百分点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1001000降O个百分点村卫生室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80

10、9515增15个百分点工生费用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29.828.920.88降0.88个百分点(二)“十五五”时期面临的形势“十五五”时期面临的机遇。一是历史发展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卫生健康事业,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重大战略部署,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地位更加凸显。二是区域发展机遇。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孟中印缅、中缅经济走廊建设,聚焦省、市发展定位,努力成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窗口,建设世界健康生活目的地,强化卫生健康的支撑保障作用,为卫生健康事业带来

11、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三是发展基础。新信息技术与医疗健康产业不断融合,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快速发展,为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与公平性、推动医疗产业变革和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各级财政不断加大投入,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四是新冠肺炎疫情后,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深入人心,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大幅提升,卫生健康事业在各项民生事业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十五五”时期面临的挑战。一是随着疾病谱不断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持续高发,传统和新发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多重疾病负担并存、多重健康风险因素交织的复杂状况将长期存在,“一老一小”等多重健康需求增加,卫生健康服务供给压力、公共卫生治理难

12、度持续加大。二是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卫生健康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但是,卫生健康资源总量不足、结构布局不合理、高端人才匮乏的问题依然突出,供需矛盾仍较为突出。三是中医药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医养结合深度融合不够,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与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公共卫生安全形势、与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要求还有差距。四是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还需加强。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

13、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健康建设,推广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全力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二)基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统筹发展。坚持和完善党领导卫生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加强卫生健康行政管理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党的建设,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全领域。强化政府、社会和个人维护健康的责任,统筹各方力量加快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坚持健康优先,共建共享。加快构建保障人民健康优先发展的制度体系,推动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产方

14、式,完善政府、社会、个人共同行动的体制机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坚持预防为主,医防融合。把预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关口前移,聚焦重大疾病、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和重点人群健康,强化医防在机制、人员、信息和资源等方面协同,加快推动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坚持提高质量,促进均衡。把提高卫生健康服务供给质量作为重点,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扩大优质资源供给,强化资源共享,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均衡的发展,整体提升全市卫生健康综合实力。坚持以基层为重点,推动优质资源下沉,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坚持改

15、革创新,系统整合。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公益性,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破除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体制机制障碍。统筹发展和安全,提高重大风险防范处置能力。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统筹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促进中西医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加速推进卫生健康信息联通共享与应用,提高全市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整体效率与质量。(三)发展目标到2030年,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居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全市平均预期寿命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等主要健康水平指标降至全国平均水平以下,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应对能力显著提升,中医药独特

16、优势进一步发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更加明显,卫生人才队伍日益壮大,卫生健康科技与信息化等技术充分利用,人民群众更高水平的健康服务需求得到更好供给。主要发展指标领域主要指标位2025年2030年指标性质健康水平人均期望寿命*77.5679.5预期性孕产妇死亡率/10万1810预期性婴儿死亡率%64预期性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96预期性健康水平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O7Z15.9V14.05预期性儿童青少年总O7Z49每预体近视率.33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期性健康服务孕产妇系统管理率8590预期性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8590约束性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990预期性

17、严重精神障碍规范管理率8593预期性健康生活环境居民健康素养水平%20.9925预期性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31.4%10预期性健每千人口医疗引6.6.5预康服务供给卫生机构床位数Ol期性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6.747.29预期性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2.983.74预期性每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0.460.62预期性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3.233.8预期性每千人口药师(土)数)0.180.54预期性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66预期性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5.786.2预期性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设置老年医学科比例%5070预期性健康保障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

18、比重28.9226预期性(一)深入实施健康行动全面实施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全民健身、控烟、心理健康促进、健康环境促进、妇幼健康促进、中小学健康促进、职业健康保护、老年健康促进、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癌症防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糖尿病防治、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中医治未病健康促进等16项重大行动,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提高全市人民健康水平。专栏1实施健康行动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到2030年,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不低于25%o全面普及健康知识与技能,将健康知识普及纳入绩效考核。建立完善全市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推动“互联网+精准健康科普”,构建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

19、落实医保支付政策,鼓励基层医疗机构和家庭签约医生团队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大力普及中医药健康文化和养生保健知识。深入开展健康促进市建设工作,全面推进健康政策制定、健康场所建设、健康文化倡导、健康环境营造、健康人群培育5项行动。推广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加强个人健康管理。鼓励适龄公民定期参与无偿献血。实施合理膳食行动。到2030年,成人肥胖增长率持续减缓。居民营养健康知识知晓率在2025年基础上提高3%。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低于5%o成人脂肪供能比下降到31%以下。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到2030年,实现每万人拥有1名营养指导员。普及合理膳食知识,推广健康食品。实施全民健身行动。到20

20、30年,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不少于90.3%,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及以上,打造百姓身边“15分钟健身圈”。鼓励个人参加健身运动,加强运动促进健康指导方法,提高运动伤病防治能力。实施特殊人群的体质健康干预计划。积极举办各类全民健身赛事。加强健身文化建设。实施控烟行动。到2030年,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达到60%及以上。无烟医院、无烟学校、无烟机关创建成果得到巩固,推进医院、学校、机关全面禁烟。推广简短戒烟干预服务和烟草依赖疾病诊治。实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到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25%,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93%以上,心理相

21、关疾病发生的上升趋势减缓。组建心理救援专业队伍,提升精神科领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心理康复与心理疏导能力。搭建基层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加强精神卫生机构建设,全市精神科医师数量达到4.0名/10万人口,建立精神卫生综合管理机制,加快构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实施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到2030年,居民饮用水水质达标情况明显改善;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5%及以上。大力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推进健康城市和村镇建设,持续开展创建美丽县城行动。提高企业、医院、学校、大型商场、文体娱乐场所等人员密集区域防灾抗灾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完善医疗机构无障碍设施。倡导简约

22、适度、绿色低碳、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实施妇幼健康促进行动。实施妇幼健康服务保障工程,健全覆盖市、乡、村的服务网络,多渠道促进区域优质妇幼健康服务资源扩容和融合发展。着力提升全市妇幼健康服务能力,重点加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能力建设,强化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和新生儿重大出生缺陷疾病的救助,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到2030年,市妇幼保健院争创三级妇幼保健院,努力建成市妇女儿童医院,建成省级儿童早期发展基地。全市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0/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4%0以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在6%o以下;婚检率达到85%以上,产前筛查率达到80%以上,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达到98%以上,扩大适龄妇

23、女“两癌”筛查人群。普及妇幼健康科学知识,加强女职工劳动保护。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到2030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达到55%及以上,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以上和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开展健康学校建设,加强现有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建设,设置相应的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学生健康素养。加强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指导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各类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实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到2030年,接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占年度报告总例数的比例持续下降;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劳动合同签订率、劳动安全卫生专项集体

24、合同签订率稳步提升;职业卫生违法案件查处率、执法人员培训率100%;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非医疗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尘肺病患者集中乡镇(街道)康复服务覆盖率三90%;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知识知晓率85%;市人民医院顺利启动职业健康检查工作;全市健康企业数量形成一定规模,并实现逐年递增,达到省级健康企业2家以上,市、县级健康企业20家以上。实施老年健康促进行动。到2030年,65岁至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有所下降,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开展老年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干预,加强老年人自救互救卫生应急技能训练。加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医院

25、老年医学科建设。推进医养融合发展,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完善支持家庭养老服务体系,强化家庭养老功能。65岁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化健康服务率达70%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67%以上。实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到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到209/10万及以下。高血压治疗率、控制率持续提高。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率达70%以上。普及公众卫生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完善公共场所急救设施设备配备,在人员密集场所配备急救药品、器材和设施,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全面落实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提高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糖尿病知晓率。建立高危人群档案,开展健康管理和行为干预。提高院前

26、急救、静脉溶栓、动脉取栓等应急处置能力,卒中中心具备开展静脉溶栓、动脉取栓的能力。继续巩固医院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建设,推进完善发布脑卒中、胸痛“急救地图”。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有序扩大癌症筛查范围,推广应用常见癌症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加强诊治能力建设,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提高癌症防治同质化水平。实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到2030年,70岁及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下降到89/10万及以下。引导重点人群早期发现疾病,推行高危人群首诊测肺功能、40岁及以上人群检测肺功能。提升基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能力和水平。实施糖尿病防治行动。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70%以o糖尿病治疗率、控制率、筛查

27、率持续提高。实施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动。到2030年,全市结核病发病率降至35/10万以下。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法定传染病报告率保持在95%以上。深入开展防艾人民战争,有效控制艾滋病流行和蔓延。全面提高疟疾防治水平,防止输入再传播,巩固消除疟疾成果。完善边境疾病联防联控机制,建立起有效的边境疾病防控屏障,切实控制疾病跨境传播。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促进工程行动。做实中医治未病服务内容,构建完善的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加强市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建设,鼓励市人民医院和市妇幼保健院设立中医治未病科室。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丰富中医治未病内容,鼓励家庭医生提

28、供中医治未病签约服务。大力发展社会办中医医疗机构。实施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促进中医治未病健康促进工程升级。建立有效机制,更好发挥中医药在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中的作用。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大力推广基层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药适宜技术。加强中医药健康服务的继承、开展、创新与规范工作。加强人才培养。规范丰富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推广中医传统体育项目。营造良好的中医治未病社会氛围。(二)筑牢公共卫生安全屏障1 .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深刻总结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中的经验和教训,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优化疾控机构职能设置,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改善疾控基础条件,提高疾病预防处置能

29、力。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缝对接,健全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落实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完善高效统一的指挥体系,做到精准防控。加强传染病、卫生应急组织体系建设和处置能力建设。巩固国家卫生应急示范县(市)创建成果,持续提高重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和应急保障能力,完善城乡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强化感染、急诊、重症、检验等专科建设,全面提升公立医院传染病救治能力。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强化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防治结合和健康管理能力。健全医疗物资储备制度。进一步完善重大突发疫情应急预案,开展经常性的防控演练

30、健全应急状态下的人民群众动员机制和社会参与协调机制,以疫情防控的成效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做好新冠病毒常态化防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2 .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巩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成果,确保2023年顺利通过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评审验收,不断提升全市慢性病综合防控能力,强化实施18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居民重点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70%,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降至14.05%以下。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确保规范管理率达80%以上,努力恢复其生理和社会功能。居民健康档案实现信息化,实现一部手机管健康。加强妇女健康管理,做好避孕药具发放工作,做好宫颈癌、

31、乳腺癌筛查工作。加强计划生育监管,强化对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职业与放射卫生、饮用水卫生、学校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等的监督执法,依法严厉打击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违法行为。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建设,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检测指标达到70项。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分析研判和信息通报制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预警网络平台,开展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和报告。加强哨点医院建设,提高监测水平。提升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加强服务指导,开展食品安全标准跟踪评价工作。专栏2筑牢公共卫生安全屏障强化疾

32、病预防控制体系,优化疾控机构职能设置,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疾病预防处置能力。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健全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落实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完善高效统一的指挥体系,持续提高重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救治和应急保障能力,完善城乡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强化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防治结合和健康管理能力。进一步完善重大突发疫情应急预案,开展经常性的防控演练。重大传染病防控:做好艾滋病、梅毒、丙肝、结核病防控工作,做好流感和不明原因肺炎监测,手足口病、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登革热、麻风等传染病的检测及早期干预工作,做好鼠

33、疫、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等突发急性传染病及新发传染病防控工作。重点寄生虫病及地方病防控:做好疟疾、包虫病等重点寄生虫病防治,重点地方病防控工作。职业病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继续加大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推动用人单位落实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和材料,强化科技创新,工作场所劳动条件不断改善,劳动用工和劳动工时管理进一步规范,重点职业病得到有效防控,职业健康监管体系基本完善,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不断提升,联防联控机制不断深化,全社会职业健康意识显著增强。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严厉打击卫生健康领域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整治,强化市场监督巡查,拓宽投诉举

34、报渠道和加强与市场监管、文化旅游、教育、公安等部门联动等方式,及时发现卫生健康领域违法行为,依法进行严厉打击和查处。医疗卫生和公共场所卫生市场得到进一步规范,公共场所卫生安全和医疗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群众医疗安全和公共场所卫生安全获得感和满意度得到不断提升。慢性病综合防控:巩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成果;做好慢性病与营养监测及综合干预,癌症早诊早治,脑卒中、心血管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筛查干预工作:高血压、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干预,重点人群口腔疾病综合干预等工作。精神疾病防治:做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心理健康服务,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

35、康教育、预防接种、O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推进市妇幼保健院迁建工程、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综合业务楼工程,配备配齐应急反应和疾病预防控制监测检测设备。卫生应急能力建设:提升卫生应急队伍能力,完善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急管理机构建设。建立和完善卫生应急指挥决策平台。依托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加强市人民医院传染科的突发急性传染病救治能力建设和应急管理。健全完善边境地区重点传染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持续做好新冠病毒感染防

36、控工作,健全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公共卫生机构建设,不断提升防控能力和救治能力。(三)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1 .健全分级诊疗制度。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落实政府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责任主体地位,加大财政投入,根据医共体发展需要,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医共体设施设备、信息化建设、人才引进与培养、学科发展以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等。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完善服务内涵,创新服务模式,提高家庭医生的积极性。2 .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县级公立医院党的建设,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进一步完善县级公立医院章程,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加强公立医院建设和管理、考核,切实维护公益性。3

37、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提高县级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使用占比。严格落实“两票制”和省级平台集中采购,实行药品耗材联合限价采购制度。医院使用的高值医用耗材、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实行省级集中招标采购,高值医用耗材实行省级网上采购、公开交易。县级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医药饮片)低于30%,乡镇(街道)卫生院药占比逐年下降。4 .健全卫生综合监管制度。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激发卫生健康领域市场活力。加大医疗废物、医疗机构污水处置监管力度,加强公共卫生服务的监管,强化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和执业资质监管,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秩序综合监管。5 .统筹推进相关改革。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充

38、分发挥医保对医疗服务的激励制约作用。改革公共卫生体系,推进医防融合。完善多元办医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健康服务业。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落实“两个允许”,健全医务人员薪酬制度。完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推进乡村医生乡管村用改革。专栏3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使医共体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发展共同体,市域内医疗资源有效共享,基层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全市总诊疗量的75%以上,市域内就诊率巩固在90%以上的目标。健全现代公立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县级公立医院党的建设,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进一步完善县级公立医院章程。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进一步完

39、善管理体制,建立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巩固破除以药养医机制,切实维护公益性。深化人事薪酬制度。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全面推开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完善公立医院薪酬总量核定、内部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办法,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保障与激励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健全卫生综合监管制度。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六稳”“六保”,促进市场主体倍增。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全程网办率分别达100%和85%以上。加强卫生健康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力争每万名常住人口配备1名卫生监督员,新增乡镇(街道)卫生监督协管示范点150个,行政执法、综合监督运行、执法装备建设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持续强化

40、传染病防治、消毒产品卫生监督工作。强化从业人员执业行为和执业资质监管,建立行业自律制度。建立健全行业诚信体系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建立医药卫生行业“黑名单”制度。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秩序监管联防联控机制。严厉打击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违法行为。健全乡村医生待遇保障制度。实行乡管村用,乡村医生纳入卫生院临聘人员管理。完善乡村医生社会保障政策,财政对乡村医生社会保障缴费单位负责部分给予补助。(四)全面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实施县级医院提质晋级、基层能力提升、重点专科建设、医疗中心建设,推进院前急救和临床用血保障能力提升,全面提升医疗救治能力。专栏4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实施县级医院提质晋级工程。202

41、3年,市人民医院建成三乙医院,市中医院晋升三级中医医院,固东镇中心卫生院晋升二级综合医院。2030年,市妇幼保健院争创妇女儿童医院,安定医院创建二级精神病专科医院。实施基层能力提升工程。2030年,界头、曲石、芒棒、蒲川4个乡镇中心卫生院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基本标准,中和镇、曲石镇中心卫生院和腾越街道卫生院达到社区医院标准。所有一级以上(含一级)医疗机构规范设置发热门诊及留观室。加强村卫生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提升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中医药服务能力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实施重点专科建设工程。到2030年,市人民医院2个科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市中医医院肛肠科、脾胃病科

42、达到省级重点专科水平,建成一批名中医工作室和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市财政统筹资金给予重点支持。实施医疗中心建设工程。市人民医院巩固提升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肿瘤防治中心创建成果,市中医医院巩固提升胸痛中心创建成果,到2030年,建成卒中中心、消化内镜中心、治未病中心、康复中心、疼痛中心、高血压防治中心;市疾控中心建设区域卫生检验中心,市妇幼保健院建成产前诊断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联合生殖健康中心。乡镇中心卫生院建成慢病管理中心和心脑血管救治站。推进院前急救能力提升。科学规划布局院前医疗急救站(点),综合统筹医疗急救资源

43、合理配置急救中心(站)救护车数量,统一配备车载信息系统及终端设备。加强院前急救队伍建设,广泛开展公民急救、自救、互救知识培训和宣传。完善道路交通事故警医联动救援救治长效机制,提升道路交通事故紧急医学救援能力。推进临床用血保障能力提升。强化采供血全环节质量管理,保证临床用血供应,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无偿献血采集量逐年增加,固定献血者比例达到50%以上。建立血液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临床用血覆盖率达到100%,临床成分输血率达到99%以上。血液供应保障公平性、可及性持续提升。(五)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巩固并持续提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工作成效,积极申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

44、作示范市。推动市中医医院创建三级中医医院,完善以中医医院为龙头,综合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科室为骨干,乡镇(街道)卫生院中医科为支撑,村卫生所中医药服务为基础,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为补充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完善融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于一体的中医药服务体系。专栏5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做强龙头。市中医医院创建三级中医医院。到2030年,争取建设不少于6个省级、8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推广不少于40个中医治疗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市中医医院完成“两专科一中心”建设。加强骨干。加强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及其它类别医院的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市人民医院争取建设成中西医协同协作临床诊疗示范基地,市妇幼保健

45、院争取建成儿童中医药服务区和妇产中医药服务区。夯实基层。IO0%的乡镇(街道)卫生院设立中医药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国医堂),能够规范开展8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100%的村卫生所和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开展4类以上中医药服务。拓宽领域。促进中医药、中华传统体育与现代康复技术融合,发展特色康复医学。支持中医药机构与企业合作,研发中医药健康产品、中医康复器具。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推进“中医药+文化、旅游、养生”融合发展。实施“互联网+中医药健康服务”行动。强化宣传。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到2030年,力争创建2个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3个全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六)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巩固深化拓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和国家卫生市建设成果,全面开展健康县城建设,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知识普及,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生活方式,持续巩固提升省级卫生村镇创建成果,到2030年国家卫生乡镇创建率10%。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栏6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巩固深化拓展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和国家卫生市建设成果,聚焦营造健康环境、构建健康社会、优化健康服务、培育健康人群、弘扬健康文化,全面开展健康县城建设,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