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0技术转移政策解读:美国与中国柳卸林中国科学院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鸽营答丝憎撮溪祝撇豪烯擞控服狗轮绒掂鳞嗜根永冷亦忍格坟脯戳萄赦翅技术转移政策解读技术转移政策解读大纲1.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的相关概念2.美国技术转移的发展3.中国技术转移的发展4.启示2略董挚区酿瘩噶颠桃娟壁浚立譬援闲掖玉奇碳一搅侣澡弗汐骄署董所涡澳技术转移政策解读技术转移政策解读什么是技术转移科学技术从个人或组织向另一个个人或组织转移,实现技术应用的过程(Jain,2011).转移的条件:新技术拥有比较优势,对客户有显著的性能改善和价值提升.但可能价格更高.技术转移是使命取向(mission-oriented)的科技机构的本
2、质使命.技术转移的有效性是衡量使命取向科技机构生产率的重要指标.组织,制度和战略规划的障碍会限制技术的转移.存在着好的技术转移的方法.如用户的介入有助于技术转移齐翌茨鹃儡拌贩害蚁平昔责溉荒吏千缕乙豆俺幽捆霉点全骸茅丰英肉滁居技术转移政策解读技术转移政策解读影响技术转移的关键因素国家政策,法律公司政策市场需求产业的科技基础研究开发成果的质量教育水平资本的丰富程度铲缄炬淤妹滥吗靳蛔渭茸敲覆莎山戴绑罢至紧惯默祟弗枢佬辅酝绝遣村粘技术转移政策解读技术转移政策解读表2-1 技术转移有效性评价模型中的维度分析维度关注点示例转移主体寻求技术转移的机构或组织政府部门、大学、企业环境特征、文化、组织或个人转移媒
3、介转移的正式或非正式工具许可、授权、CRADA、个人对个人的接触、正式文献转移目标转移的内容及表现形式科学知识、技术设计、工艺、诀窍接受方技术需求方企业、正式机构、组织、消费者、非正式的群体或机构需求环境影响转移目标达成的各类市场或非市场因素与现在被使用的技术相关的因素、补助、市场保护等资料来源:Bozeman(2000)持硅峭樟抠蝗剂寓岛握蘸规俺溃蚌烘怀核誊疥或递梭绞馁独粉淀枷闻滨酵技术转移政策解读技术转移政策解读国家级科研机构科技应用机构/企业产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政府下属专业研究所科技应用部门/企业/科技数据库科技衍生企业*咨询*服务合同*设备*信息*交易平台图2-2 政府公共研究机构向产业
4、转移技术的过程模型(Shama,1992)接但惩夹正花蒂杯妖钠往凄呈吹御湍倪集投兢贿砍饯隋邻纽窥推咨陛僵叁技术转移政策解读技术转移政策解读二.为什么需要技术转移的国家政策科学技术能够自动转化为产业创新吗/观念:线性论的被否定.国力综合竞争:从天上掉下到创新内生的转换要求投资者产生的后果:企业投资不足,由政府投资产生的必然后果进化论观:科技不确定性:大量的科技需要经过多样性的竞争而寻找最优者.7槽啊潞待楔枣唬屁踌因具酚牛松遍怕胡火诀基侦几况飘期邀莎鼻镣率轻榨技术转移政策解读技术转移政策解读从科技到产品8科技成果转化小试中试批量生产成长期产业化成熟期企业初创期企业成长期企业发展期风险创业投资产业投
5、资及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耪每毋瘫镍赵诀弟掠胰宰态泽吏吗靖夜田练狂余菱竿毖巾抓幸贷崖荔伙锑技术转移政策解读技术转移政策解读技术是商品?1985年1月,国务院发布技术转让暂行规定,明确规定技术是商品,可以转让和流通,由此开启了科研院所和高校向企业开展技术转移的大门。1993年3月30日,由科技部、教育部、人事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等七部门共同发布了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奖励机制、实施税收优惠,鼓励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其科技人员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转化科高新技术成果,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保障高新技术企业经营自主权,妥善解决集体性质高新技术企业中历
6、史遗留的产权关系不清问题;各地方、各部门应该积极鼓励各种科技成果转化活动,鼓励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科技人员兴办高新技术企业,鼓励科技开发应用型科研院所转制为科技型企业,切实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领导,进一步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创造环境条件。9青霜妇范二鸥耽邮阳妻医晾垫拽蜒匹珠从嚣饥孺宇最杨蔓鼻沪谢姑滞棘儡技术转移政策解读技术转移政策解读科技成果与技术转移“科技成果”(science&technologyachievements)一词具有中国特色,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过渡市场经济时期,其内涵在不断拓展。科技成果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指人们在科学技术活动中通过复杂的智力劳动所得出的具有某种被公从的学
7、术或经济价值的知识产品。比如,中国科学院在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研究成果管理办法中把“科技成果”定义为:某一科学技术研究课题,通过观察试验和辩证思维活动取得的,并经过鉴定具有一定学术意义或实用意义的结果。该定义将“科技成果”表达为“科学成果”和“技术成果”的综合。在实践中,二者的转移转化过程和规律有一定的区别。国外学者通常用“技术转移”(TechnologyTransfer)表达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问题,指技术从一个地方以某种形式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包括国家之间的技术转移,也包括从技术生成部门(研究机构)向使用部门(企业和商业经营部门)的转移,也可以是使用部门之间的转移。世界经济百科全书将技术转移诠释
8、为构成技术三要素的人、物和信息的转移;联合国国际技术转移行动守则将“技术转移”定义为系统知识的转移,是从产生知识的地方转移到使用知识的地方,转移的内容不是一种设备,而是涉及到信息、知识、专利等软件,转移的目的不是为了展览,而是为了能得到运用,其转移的技术一般较已有技术更为新颖、更加先进。技术转移不单指科技成果的转让,也不单纯是技术市场上的技术贸易,它既指科研成果、新工艺、新方法、专利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也指已实施了的成熟的高新技术、适用技术、技术装备、生产工艺的梯度转移。10廖幻勇术怯爆磊胶园闰茂析逐蝗诸滔焦啃翘元划墟贬逸扳漂挠痘堂捆卜澡技术转移政策解读技术转移政策解读官员有技术成果一说吗?科学
9、技术需要强调转化吗?你企业做什么的?萧隘丽朴值蔽功坦灿凡墟逾心梦甩鞋男蝶抒赋亮砖极襟夯汲斩搐准饯括阴技术转移政策解读技术转移政策解读转化的不同阶段(1)科学研究成果向技术成果的转化,即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2)技术成果通过开发向生产领域的转化,即设计-试制-中间试验-工业性试验等;(3)新技术在小范围应用成熟后向更大范围的推广扩散(文兴吾,2004)。12延袭革耸寡评剑雍洲篮涸阻椽系豺宝功韵藻辣艾轧诸蔗卯橙演没劈爆碧磕技术转移政策解读技术转移政策解读成果转化的8大方式(1)技术许可。通过技术市场把技术从发明者或拥有者手中转移给接受者,即大学和科研院所拥有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同时允许企
10、业在工业中应用该科研成果。(2)技术合作。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技术合作还包括双方互派人员访问或学习。(3)技术外包。包括企业委托大学或科研院所,以及其他企业开展的技术研发活动。(4)技术服务。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到企业进行技术帮助和指导。(5)技术购买。企业购买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技术购买还包括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员向企业流动。技术购买还包括企业对技术设备和软件的购置。(6)技术创业。主要指科研人员的通技术创业或技术入股。(7)企业孵化器。(8)信息传播。包括文献信息、数据库信息,可通过现场、会议或新闻媒介交流技术方面的经验、技能或进行样品、样机的展示,或通过报刊、杂志、
11、书籍、音像等资料等形式传播,这种方式由于传播的信息具有分散性和隐性等特点,要求企业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或模仿能力。13醚椿磁痉苟寒绳鸭丢枉馅缸期争私嫡鸵氖踢譬像汾苛烧垫柱吞润家托氯砒技术转移政策解读技术转移政策解读三.转移转化的相关理论产权论,明确成果的产权是实现交易与转移的核心产权论的核心认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核心是对科技成果的产权的确认,然后由市场来决定成果的转化。知识产权的制度是第一个对科技成果进行产权确认的国际法律体系。它明确了发明人拥有发明的知识产权。这一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极大地推动了成果的转移转化。14炽阔闷葡泡调蕾反峙喧讲泄折党榨擅脊尼找插短咯洁裸窖脓茸酋盈夫耗葡技术转移政策解读
12、技术转移政策解读组织功能重叠论:“三螺旋”理论Etzkowitz&Leydesdorff(1995)基于生物学中有关“三螺旋”的原理,创造性地提出了研究大学、产业和政府关系的创新系统理论“产学官”三螺旋(TheTripleHelix)理论。与创新系统理论认为企业是创新系统的核心单元不同,三螺旋理论认为大学、产业和政府的“交迭”(overlap)才是创新系统的核心单元,三方组织的联系是推动知识生产和传播的重要因素,通过各参与者的互相作用,推动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进而推动创新螺旋的上升(涂俊和吴贵生,2006)。根据“三螺旋”理论,大学、产业、政府之间通过组织的结构安排、制度设计等,能加强三者间资源
13、与信息的分享沟通,从而提高科技资源运用的效率和效能。尽管该理论在研究框架的普适性、内在机理分析上的科学性等问题上仍存在较大争议,但被广泛认为是当前研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最具生命力的理论体系,也是分析大学、产业、政府间关系的主流理论。15族券惭皇绩象襄崭渡胰淖五售嘘酱码遇痴簿身供我箱串给填漠灼棒盟滔传技术转移政策解读技术转移政策解读三种范式在三螺旋的研究历程中,Etzkowitz&Leydesdorff(1995)的开创性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他们根据知识流动的三种模式提出了三螺旋的三种范式国家干预主义模式(etatisticmodel)、自由放任模式(laissez-fairemodel)和重叠模
14、式(overlappingmodel)。在国家社会主义模式中,民族国家包括了学术界和产业,并控制两者之间的关系;自由放任模式的结构是由分离的制度领域组成的,强的边界将政府、产业和大学领域划分开,在领域之间有高度确定的边界关系;重叠模式是通常意义上的三螺旋模式。在部分重叠的制度领域意义上说,重叠模式正产生一个知识的基础结构,每一种承担其他的角色,在交界面上出现混合组织,也就是说大学、产业和政府三种制度领域除了完成他们的传统功能外,还出现了重叠,如大学创造一个产业半影,或完成作为一个区域或地方创新组织者准政府角色(方卫华,2003)。一般地,高度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常采用政府主导模式,市场经济体制较
15、完善的国家则通常才有重叠模式(如硅谷)。16叁尊赡佛啸飞卸怔霓魄妮虹锗疟胁寸宗造偷酿婉巴衷请钟咋这赛潭贮癣臂技术转移政策解读技术转移政策解读信息论:知识是信息,信息商品的特点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信息不对称现象得到了众多经济学家的关注,所得出的一些结论对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具有一定的启示。信息经济学研究非对称信息(asymmetricinformantion)(即某些市场行为者拥有另一些市场行为者不具备的信息)条件下的交易关系和契约安排(Arrow,1962)。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交易前信息优势方可能会故意隐藏信息以求在交易中获取最大收益,信息劣势方则可能受损,由此也给市场交易带来困难;交易后也
16、会由于对方不负责任而影响了交易的效果(刘斌和连燕华,2001)。随着理论的发展,在不完全竞争市场行为分中开始引入了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研究在给定信息结构下什么是最优的契约安排不同的是,博弈论研究的是在给定信息结构下什么是可能的均衡结果(张维迎,2001)。技术转移过程中的信息环境有待改善,科研机构、生产机构与政府三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信息不对称,相关人员在研究机构与企业之间流动对保持技术转移中信息及时有效沟通起到很好作用,技术成果随载体(技术信息与人员)一同转移是解决技术转移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最有效方(朱稼兴,1997)技术信息作为一类特殊信息,同时也是一类特殊的公共品,生产成本高但复制成本低,
17、因此中国情景下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议题是,如何通信息的及时有效的传递,既克服技术供给方在技术知识的科学性、效用等方面对技术需求方的信息隐瞒,同时克服技术需求方在技术转化的风险性、成本等方面对技术供给方的信息隐瞒,促进科技成果向企业转化。17丈敛棘讣靛瘦褥夏茬够攻屑冰逞河板衅庞辞骂睫源胞谨磷莹乡眶券的扁壁技术转移政策解读技术转移政策解读18四.美国的技术转移法律背景1.Bayh-Dole法的背景2.美国1980创新法案3.1982-smallbusinessinnovationact4.联邦技术转移法1986美国联邦政府实验室的技术转移1.美国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美国国家技术转移中
18、心(NTTC)2.美国联邦实验室技术转移联盟(美国联邦实验室技术转移联盟(FLC)3.国家技术信息中心(国家技术信息中心(NTIS)铁械悍贿黄重第酣前册慎炸陛扎憨宪燃莽惮蚀欢心详汀缨向壤蛛扮粉伎坎技术转移政策解读技术转移政策解读19背景:从科学政策到创新政策染逐创胀尿壳凑桓喻渤荐盎解才眨狱掩挝婿余到剧终怂满推撼鱼会纳嫡盼技术转移政策解读技术转移政策解读20科学政策:基础研究是国家竞争力的源泉:创新线性论流行的年代克里斯托夫弗里曼认为,贝尔纳(Bernal,1939年)首先将科学政策视为一个独立的政策领域。贝尔纳是衡量英国研究与开发投入的先行者。他确信研究与开发投入可以刺激经济增长和增加福利,因
19、此强烈主张在这方面加大力度。在美国,万尼瓦尔布什(VannevarBush)在1945年所作的报告科学:无尽的前沿中对美国战后科学(以及技术)政策提出了明确的定义。这份报告将科学政策的任务定义为对国家安全、卫生和经济增长的贡献。布什着重强调了对科学的投资可能对经济产生的影响。灼菩想笼逼猖坪介百渣枷梯挺番刻闹悟斡装枢逆抉呆叮炬涝芍肺眺捂染侵技术转移政策解读技术转移政策解读21实践导致科学政策实现突破和对研究的公共投资出现增长的真正原因可能是因二战的结束和冷战的开始。洛斯阿拉莫斯成功研制出原子弹强调了科学和技术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令对科学(特别是物理,化学和生物)进行大量投资的想法变的看似可行,应
20、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似乎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这种增加对科学投资的压力在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军备、航天竞争中又被大大增加了。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这给西方,特别是美国带来了格外巨大的压力,导致其对防御和空间研究进行大量投资。有贯碾巷辗轮凋酿辕无秉詹嘶学厉泊惦舟商耪种瞧蹿撅厉阉霹孽钎状咒沥技术转移政策解读技术转移政策解读22强调科学是国家竞争力的优点与局限性美国:大学和大企业都注重基础研究.通信产业的发展引发了大量的基础研究领域。在AT&T的BELL实验定,Penzias的宇宙背景发现是为了改进微波通信的质量固体物理学的发展是为了改进真空管的不稳定性,这导致了半导体的发现。(ROSENBE
21、RG,Insidetheblackbox,1982)美国包揽了多数的诺贝尔奖.但日本在80年代的崛起,改变了美国人对科学技术与国家竞争力的看法.电视,汽车,半导体,.美国发明,日本天下.80年代,是美国用创新政策思维取代科学政策思维的年代.出现了一批新的科学技术与创新政策,重新确立了美国的领先地位.全球出现的私有化浪潮;英国对政府研究机构的私有化改革.饭览吁干傻涛恳厂轧氏糙蚀骇必陆嵌嫡柜发招糖锌攻摩左键铲种堑差亿挚技术转移政策解读技术转移政策解读23韧筋坏吁悲线侠状讫仍佰洞冗狐窄嫂料惕题舞逼睁都细柜候叭健辑杠嘱主技术转移政策解读技术转移政策解读24美国的技术转移法律:从科学政策到创新政策1.B
22、ayh-Dole法60-70年代,争论:联邦政府在促进工业采用新技术方面很不成功.原因:政府不把政府资金资助项目的所有权让渡给发明的组织(大学或研究所).相反,政府保留权利,而且,将这些发明权利通过非排他性的许可任一想应用专利的人得到这些专利.公有投资,公有组织,公有知识产权,目标是促进技术转移,但实质上不利于技术转移?结果:公司对政府的专利并无排他性权利去制造和销售这些产品.导致企业不愿意去获得这些专利技术.1980年:联邦政府享有的财产权利大约28000项,不足有5%得到商业化开发.Federallab:institution,nonprofit,civilservants,noconne
23、ctionwiththeprivatecompanyMostofthemdefensiverelated.尼辜傻鸟柜觅斯簿英桐谊尝躲林颅檄立刻餐龋角僧藻讥出旺厄插却跌矽咯技术转移政策解读技术转移政策解读2519532004年美国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的比例及占GDP的比例(基础研究和R&D经费为百万美元,GDP为十亿美元,1996年不变价年基础研究R&D经费GDP基础研究/R&D基础研究/GDPR&D/GDP19532,38726,8051,973.98.91%0.121%1.36%19584,36050,6592,162.88.61%0.202%2.34%19639,19676,2762,
24、690.412.1%0.342%2.84%196812,84093,8813,466.113.7%0.370%2.71%197312,22092,2714,123.413.2%0.296%2.24%197814,434101,0574,760.614.3%0.303%2.12%198317,514130,6765,132.313.4%0.341%2.57%198824,687166,9356,368.414.8%0.388%2.62%199330,560176,2707,062.617.3%0.433%2.50%199834,158219,2888,508.915.6%0.401%2.58%2
25、00450,644270,82510,180.818.7%0.497%2.66%猜多邑呵裤嗡爹成科谜狂肿粥茵结蛊痹痴擒废世铺蹿寝粹琶骂檀恐坛推层技术转移政策解读技术转移政策解读26出发点:1980年,政府决定将允许大学和小企业有权决定对联邦基金资助的发明保留发明财产所有权利.并使之进入商业化过程的政策中受益.通过将新发明许可证给大学,为小企业所用,将促进美国经济的发展.目标:促进政府资助项目的应用.鼓励小型企业参与联邦政府支持的研究开发促进企业与大学等非营利机构的合作.确保由非营利组织和小企业合作的发明的应用可以促进自由竞争和发明的积极性.促进美国境内的美国工业及企业进行发明的商业化以及公共应
26、用.防止公众滥用的权利,不便合理使用发明的权利.减少管理成本.侣镭乙诣羹驭恍铝炒洼刁粘洋盯轧喂吼足服县殃短暂贼衬匆嗜曝赖吸攫叶技术转移政策解读技术转移政策解读27B-D法的具体规定(1)大学和研究机构有权选择是否持有由联邦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成果的所有权(事先约定除外);(2)大学和研究机构必须在接到科研人员的成果报告书的两个月以内,将这一事实上报提供资金的联邦政府机构;大学在接到科研人员成果报告书的两年以内可以选择是否持有科研成果的所有权;(3)如果大学选择持有科研成果的所有权,则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专利申请;有关发明的描述受到法律的保护不向公众扩散,信息自由法要求为专利的申请提供合理的期限
27、4)在大学选择放弃所有权的前提下,在协商的基础上,科研人员可以持有所有权;(5)大学可以向第三者转让上述科研成果,取得技术转移收入;(6)大学必须与科研人员分享技术转移收入,并在扣除必要的费用外,将余额用于科学研究和教育;(7)政府介入权(March-inRights);在一定条件下,联邦政府可使用介入权,将发明专利所有权转让给合适的申请人,但是联邦政府的干预权限仅此而已。小型企业或非营利组织已获得所有权的任一发明,审批发明的联邦代理机构有权根据下面所规定的程序,要求协议让与方、受让方或专属受许可方,在合理期限内将某一领域里使用、非排他、部分排他或排他的发明许可证转让给合适的申请人。如果让
28、与方、受让方或专属受许可方拒绝此要求,经联邦代理机构认定,将有权自行颁发此类证书。由于在让与方、受让方或专属受许可方,在没有提出或不会在合理时间里采取有效措施使得发明在应用领域里实际应用,则有采取强制措施的必要;如果让与方、受让方或专属受许可方,没有满足健康、国家安全需要的情况下,则有采取强制措施的必要;联邦法令所规定的公共使用的要求,让与方、受让方或专属受许可方没有适当满足这一要求的情况下,则可采取强制措施以满足这一要求。馆纤匿丢拉厦臀怀趾杂臃丘呵禁诡埂憎负宜棵浮从却淫赵癌湛浸产珐砍邑技术转移政策解读技术转移政策解读28(8)美国企业的优先权(PreferenceforUnitedstate
29、sIndustry);大学要优先选择美国国内制造业和中小企业作为技术转移对象,即该研发成果的商品必须在美国境内生产、制造。除非各方同意体现待审批所有权的发明专利的产品,或者通过对它的使用进行的生产将完全在美国境内生产的情况下,否则任何对任一待审批发明享有所有权的小型企业或非营利组织,以及任何小型企业或非营利组织的受让人不得转让给自然人排他使用权。然而,在个别情况中,在由小型企业、非营利组织或受让人可以证明已经合理但并不成功地将所有权转给很可能完全在美国生产的潜在受让人时,或在国内生产不可能商业化的情况下,联邦代理机构可以放弃对这项承诺的请求权。(9)提供资金的联邦政府机构,对于所有的科研成果持
30、有非独占的无偿使用权,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强制所有权的国有化(比如在认定大学没有采取适当措施转化成果或为了公众利益时);(10)有关发明的描述受到法律的保护不向公众扩散,信息自由法要求为专利的申请提供合理的期限。最初的拜杜法案只适用于大学等非营利组织和小企业,后来经过一系列内容变更、追加和改善,适用对象得到了扩大,实际操作性变得更强。拜杜法案适用于美国所有的政府机构,包括国防领域的政府机构以及军队,规定除了这些机构需要保密和技术由保密法管辖的以外,对于军转民技术、军民通用技术等无需保密的技术都应和民用部门一样,积极申请专利并实施许可。最后,拜杜法案的实施监督机构美国商务部(DOC)于1987年
31、3月18日公布了具体的实施规则。噪领骸窖釉剪触抚婆贬挟迟嵌铬杭注狄深桅锁肝纺疤印瞳拧侗舞甜福鲜关技术转移政策解读技术转移政策解读29权利的调整任一非营利组织和小型企业可以对课题发明者保留权利,前提是向政府公开披露发明.拜杜法规定,受政府资助的单位要与其研究部门和技术人员签订书面协议,要求其及时披露发明成果。受政府资助的单位有义务在发明者以书面形式向其披露发明后两个月内向相关的联邦资助机构提供报告。该单位在其向联邦机构披露发明后的两年内,要做出是否持有发明的决定,特别情况下如为研究结果的公布或公众利益的需要,受资助方需在法定期限前做出选择,否则,联邦机构可持有发明的所有权。选择持有所有权后,受资
32、助方须在一年内或受专利法保护的期限内提交专利申请文件。受资助方必须在提交文件后的十个月内,通知联邦机构是否要向国外申请专利,如不申请国际专利,则联邦机构为自身利益考虑可以国家的名义向国外申请专利。明确政府资助产生的专利所有权,是拜杜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平拓僚枷泰美这乾敬栋吸腰务傣艳佃官锈袒抢膝花耸孝躬俗憨沿麻阎黄师技术转移政策解读技术转移政策解读30企业的权利义务拜杜法规定,获独占专利实施许可的公司涉及在美国销售产品时,必须实质性的制造产品。如放弃实施时,要经联邦机构批准,并做出陈述,以说明其经过合理努力寻找有意向制造产品的公司但没有成功,或者在美国制造产品不具有经济可行性。在发明的市场化过程
33、中,如小企业(不超过500雇员)拥有资源和能力使发明实际应用时,大学须优先给予这些企业许可权并提供指导,但是,如果一家大企业对这一发明的产生提供了研究支持,则此大企业也可以获得许可。珍沉遇困娠俱髓豢豹叔种卯蔚郭垄财糠迭轿道僳稚彤糟眯疟网衬根沁颂融技术转移政策解读技术转移政策解读311984年商标明确法(年商标明确法(Trade Clarification Act of 1984)该法主要是修订拜杜法中的有关条款,主要内容包括:允许GOCO(Governmentowned,Contractoroperated)实验室对于奖励性专利许可拥有决定权;允许实验室运行方接受专利权使用费(royalty)
34、用于研发、奖励和教育;允许私营企业,不论大小,均可获得独占性专利许可;允许由大学或者非营利组织运行的实验室在一定条件下拥有发明权;对于实验室管理和运行方所拥有的发明,政府保留世界性的、非专有的、不可撤销的、不需授权使用费的使用权。嘻妓冉滓掷甭圈累家龙敏仕佃推犹识傲疏兴巢柠钙渔伟柠桨稗大或捡谱市技术转移政策解读技术转移政策解读32讨论的问题为什么公权不利于成果转化?优先给小企业(500人以下).为什么?遂胶窟旭凉烈撕魄柏银聪嘎龟蛮抖声尖泰课悟段惕肛福减腰体坎驱壁格痰技术转移政策解读技术转移政策解读33争论排他性是否将导致垄断和高价?税费支付是否能够得到公平的分配?外国工业是否会从中获益?Why
35、domesticcompaniesgetpriority?WhyChinadoesnothavethiskindofpolicy?Whereisthegoodresearch,whereisthebuyer?上庚铺耙小羡纤递巧晒哭棺挥萌涟式闲靛镜埋涌垛珠喇哑辫顾腰狠刷仲侈技术转移政策解读技术转移政策解读34执行拜杜法制定后,其影响非常广泛,在立法、执法、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在立法成果上,继拜杜法之后,美国又制定了一系列的技术转让法律,如小企业创新发展法等,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技术转移法律体系。执法部门严格而有效的监督是拜杜法成功执行的保障。联邦机构有权定期监督受让方遵守拜杜法的实施情况,
36、总审计局也开展研究活动评估联邦机构履行拜杜法的效率。根据拜杜法的规定,当受资助方选择持有发明权后,就要承担实施发明的义务,并且向政府提交关于发明实施情况的报告,这对于拜杜法成功执行起了强大作用。酵押记幻株骏挠梢德钎吊部拾落潘踊剐就窄猩催惺碴洛鞍淤挨乃姥钳赵研技术转移政策解读技术转移政策解读35拜杜法的执行成果调查反映,在1993年到1997年间大学被授予的专利超过8000件。自1980年以来有2200多家新公司基于受让大学的技术而创立,仅1997年就有330多家。大学的技术转让活动形成每年约300亿美元的产值,提供了25万个工作岗位。目前市场上有1000多种新产品是基于大学的创新活动而产生的。
37、从大学转让的新技术还有助于产生新的行业,提高公司的生产力和竞争力。营玄矾渠暖蕴耻刽绥堂苹捍遵睬胚弥鸭泣资膨契豺处鹃轰鲁烟遮奄盎巢麦技术转移政策解读技术转移政策解读36Mowery的评价B-D法:作用消极Bayh-Dole法案(1980)怎样影响美国大学的技术转移呢?法的实质内容:联邦政府支持的科研成果知识产权从联邦政府转为由学校拥有.大学把它们专利申请的比例从1963年的少于0.3%增加到1999年将近4%,但是该比例的增长开始加速不是在1980年以后而是在1980年以前。令人惊奇地是,研究型大学专利申请与学术研究经费的比例的增长在1963年到1999年期间保持了连贯性,说明1980年通过Ba
38、yh-Dole法案后并没有对大学专利申请倾向造成结构性的突变。Mowery的观点:从专利的角度看,并没有导致大学专利和许可的迅速增长,这些增长是自然的增长的结果,不是B&D法的结果.美国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发展,导致了大量的企业向大学许可专利的增加.柿伸澈缘葛朽概橱沤殿芳兔均的凉吓敛歌勒塔懈住使克莫完避嗣裙镰狄矽技术转移政策解读技术转移政策解读37B-D法:积极在20世纪90年代末及21世纪初期,许多评论家与决策者都把Bayh-Dole法案看作是美国大学的创新及其对经济贡献增长的关键催化剂。OECD更是把Bayh-Dole法案看作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收入、就业与生产力方面显著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39、Chinaintroducedtheactin2003.4.4.睬梗防凝犬谤煎泰凄恿拧巾娘弹粗一忙崭泵话晴鄂孺蝉屏翘嗜昆踩牧妨窑技术转移政策解读技术转移政策解读38评价作为商业部主管技术转移的高级主管,MELMAN于2002年向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提交了一份关于拜杜法实施效果的报告。在该报告中,针对有些人对大幅修改拜杜法的想法进行了驳斥,认为拜杜法目前运作良好,受到了大学、企业和政府的好评,为技术转移做出了巨大贡献。建议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重申技术转移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性,在更大层面上推动技术转移活动。诲赂咸膊裤侮阉疯畏乳酌搔婶汾样止迎若喉穿慌铲受港歌弃酮蝉辞若皇咎技术转移政策解读技术转移政策
40、解读392.1982-smallbusinessinnovationact小企业创新法设立小企业技术创新研究计划(SBIR)年度开发费用在1亿美元以上的联邦机构按一定比例向SBIR拨出专款。年度研究开发经费在2000万美元的机构,每年要向小企业确定科研项目。执行到了2000年。拖逾丫名囱觅结竣苏卡劲年炽像阜叙辟副脱削黑训人魄柏稿埠充转痊跑腕技术转移政策解读技术转移政策解读403、1984年国家合作研究法年国家合作研究法(National Cooperative Research Act of 1984)该法允许两家以上的公司共同合作从事同一个竞争前研发项目,而不受反托拉斯法的限制,并成立了若干
41、个大学和产业界组成的技术移转联盟:如半导体研究公司(SRC)和微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公司(MCC)等。疼其玫化瓮需都钝得眼抱翔奈奋愚寇饮宁玉侦讥肿吕培政庄协逸鸯羹拜韩技术转移政策解读技术转移政策解读SEMATECH其中美国1987年成立的SEMATECH是产业联合研发成功的经典事例,被之后的克林顿政府作为美国政企合作的样板。面对来自日本的半导体设备和技术的强大挑战,作为重新振兴面临衰落的美国半导体制造的重大战略举措,1987年美国政府和产业界联合成立了SEMATECH研发联盟,由14个公司共同组建而成,包括IBM、TI、ATT、DEC、INTEL、MOTOROLA、AMD等领先公司,进行半导体制造
42、技术RD活动。在1987年3月14个会员厂商于加州圣塔克雷拉(SantaClara,California)正式成立SEMATECH联盟,从1988年1月起SEMATECH将其永久会址改设在德州奥斯汀(Austin,Texas)。SEMATECH共有700个研发人员,耗时10年,每年投入2亿美元,主攻IC制造工艺及设备。依照美国政府的战略,它的任务为“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使美国半导体业重新拥有世界领先制造商的能力”(Peterman,1988)。41潮哟习突粒键炊槐昭琐识彦打订渗相橡没晾娱衡涕洋刨茫残章榴桨带败尚技术转移政策解读技术转移政策解读SEMATECH的创建公司AdvancedMicr
43、oDevicesLSILogicaAT&TMicroelectronicsMicronTechnologyaDigitalEquipmentMotorolaHarrisCorporationaNationalSemiconductorHewlett-PackardNCRbIntelRockwellInternationalIBMInstruments42表:管泛廷唾慎甥摩远街芹一淌寇展果污泊懦斯椅凰樱涛郊后巧保甥早耀澄具技术转移政策解读技术转移政策解读SEMATECH走的是政府和工业界联合研发关键共性技术的道路。14个创建的公司同意为其提供为期5年的财政和人力支持,每个公司的贡献与它的半导体销
44、售额是成比例的。研究计划要求SEMATECH每年得到成员公司1亿美元的资助。美国政府同意配以相同数额的联邦公共资助,以满足SEMATECH计划的每年2亿美元5年一共10亿美元的研发经费预算。SEMATECH在那个阶段实际上花费了大约9.9亿美元。开始SEMATECH与美国国会达成协议只支持美国的公司,为了使SEMATECH能够与供应商协会进行合作,成立了只包含美国供应商的组织SEMI/SEMATECHIrwin,DA(1996)SEMATECH在组成之初,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协助建立组织架构和完成运作计划书。ARPA从1988年起,五年内每年出资一亿美金支持SEMATECH,并负责
45、监督的工作。在1993年又经国会立法通过,再次补助SEMATECH,到了1994年中SEMATECH宣布将在1997年中止依赖ARPA的研发补助,1998年加入五个非美国会员以增加研发经费来源。在1993年又经国会立法通过,再次补助SEMATECH,到了1994年中SEMATECH宣布将在1997年中止依赖ARPA的研发补助,1998年加入五个非美国会员以增加研发经费来源。43盯越陪脓太饺棱迢惠奥纠扦普机跨漓炒逾扦握接网说拼胞猩芒柬馏忘雷竖技术转移政策解读技术转移政策解读尽管SEMATECH经历了最初的混乱,但它分三个阶段完成了其制定的工艺提升目标:第一个阶段是在1989年的3月完成在芯片上蚀
46、刻0.80微米的线宽;到1989年10月的第二阶段末,线宽的尺寸下降到0.50微米;到1992年12月,SEMATECH宣布它已经完成了第三阶段,将蚀刻线宽的尺寸降到0.35微米,这使得美国重新夺回了在半导体核心工业技术上的领先地位。SEMATECH促进了美国半导体厂商(semiconductormanufacturers)与设备供应商(semiconductormanufacturingequipmentindustry)之间的垂直合作,使产业链的关系变得更紧密。设备供应商愿意与制造商合作研发的前提是,SEMATEHCH保证每个供应商的技术和产品的技术数据和其他专有信息尽在SEMATECH成
47、员之间共享。值得注意的是,SEMATECH研究表明美国企业当前生产制造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不是在生产设备上而是在软件解决方案等问题上,由此SEMATECH开始全面用电脑模拟技术设计半导体设备乃至设计整条生产线,这一技术理念也使美国企业逐步确立在设备研发技术上的优势。44逃讲肖礁邮邦绒铰专丈正鸡驭衡缄惰谊巩幽魁戎扭巴鸽拍捉煞板富昏宪斋技术转移政策解读技术转移政策解读合作成为美国政府的科技政策理念三种范式之一。第一是市场失灵范式。这在美国是根深蒂固的,因为它们相信,市场机制尽管是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但存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因此,政府对科技介入是必要的。美国的科技计划都是在这一模式下发展起来的,如ATP
48、等。第二是使命性范式。在二十世纪80年代,这一范式开始受到重视。它认为,政府研究开发目的在于使命性任务,产业研究开发目的在于创新,大学在于基础研究和教育。使命性范式与市场失灵的范式基本相同,都强调了政府的作用在于加强对使命性任务的完成,而不应该拓展到竞争性领域的技术开发上。但使命性的范式要求在更广泛的、非国防的领域也进行行动。包括健康卫生、农业等领域。桓诸莱蜜贴新粱采烟恩蓄篡涡召驰庚壬午钠究月茹擂基格跃拢继盗馋后浓技术转移政策解读技术转移政策解读第三是合作技术范式。这一范式是在美国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面临日本的挑战之后提出来的。当时,如何提高美国的竞争力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市场范式和使命范式受到挑
49、战。在此情况下,合作的范式形成了,它强调政府、产业和大学的密切合作是提高美国竞争力关键。强调了竞争企业间在竞争前技术和“基础技术(infratechnologies)”的合作。采取的措施有:改变专利政策,以更好地使用政府的技术(专利和商标修正法,1980),对反托拉斯法的修正,对政府投资的知识产权形成利用的改变,促进政府支持项目向企业的转化对研究开发合作的支持(国家合作研究法,1984)建立研究开发联合体(consortia)对军民两用技术的支持。其中对联邦政府实验室使命功能的改变最大。原来,美国限制政府实验室从事商业性的研究开发活动,现在,转向支持实验室与企业的互动。一个有关知识产权的术语“
50、如果它属于所有人,它就不属于任何人”当时很流行,这促进了联邦政府实验室与工业界的合作。合作技术的范式改变了政府对民用技术不干预的传统,加强了政府对高技术产业领域的渗透。皖廷啪允仇笆盖帆过慷缩馁醇劝剿并延仲怨栗瘴港榜烘爹嘶慕匡辑臃惕齿技术转移政策解读技术转移政策解读军民两用的创新机制重要创新:GPS、微波炉。GPS:GPS从1973年开始研制,到1993年发射24颗星组网完毕,共耗时20年,耗资130亿美元。由美国军方开发,先军用,后转为军民两用。2000年年产值达84亿美元。GPS主导着全球的卫星导航定位市场。稀揉临符仆坏琐枪彬捌伍囊淡魂颈繁恐选棺荚湾蹋氨镀泡葛外印茅募记瞧技术转移政策解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