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教案:第二节

九年级化学教案: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关系密切4.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过程与方法:1.观察与描述物九年级化学

九年级化学教案:第二节Tag内容描述:

1、九年级化学教案:第二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氧气与人类关系密切;4.了解氧气的工业制法,学习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操作过程与方法:1.观察与描述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学会从中归纳出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2.能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根据生成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氧气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及重要意义,增强环保意识2.养成。

2、九年级化学教案:第二节 化学研究些什么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能力目标: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化学变化的特征和伴随发生的现象情感目标:在实验探究活动中,理解观察与化学实验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教学内容:导言:什么是化学?化学是一门以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组成与结构、用途与制法的基础自然学科。它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故在学习时,因注意实验的操作及观察观察的内容:主要是物质原来的颜色、状态等;变化过程中的现象(例如发光、发热,火焰的颜色,放出。

3、九年级化学教案:第二节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教学知识目标: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跟溶液的“浓”“稀”关系的不同科学素养目标: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法,能初步体会实验条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学会从实验对比中得出结论重点:1、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2、分析溶液的“浓”“稀”跟溶液饱和与不饱和两组概念的关系和区别难点:对于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理解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溶液?2、澄清石灰水、稀盐酸这两种溶液中溶质分别是什么?二、新课引。

4、九年级化学教案:第二节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能力目标: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语言表达能力。德育目标:通过研究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的品质。通过实验探讨氧气的化学性质。重点、难点 :初步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教学过程设计【引入】了解空气中的主要成份氧气引入新课。【引言】化学上学习和研究一种物质,一般都是从物理性质。

5、九年级化学教案:第二节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第二节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一、教学目的:了解单质碳在常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和升高温度时化学活动性;了解碳各种单质物理性质差异虽大却具有相同化学性质;初步了解化学反应伴随的能量变化;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掌握单质碳可燃性和还原性。二、教学重点:碳单质的可燃性和还原性。教学难点:碳单质与氧化铜、二氧化碳发生的化学反应。三、教学用具:小黑板、投影机。四、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碳的几种单质,碳的单质有哪一些呢?其中炭黑可用于制造墨水,如我们使用的碳素。

6、九年级化学教案:第二节 碳的化学性质一、碳在常温下稳定、高温下活泼二、碳的化学性质1.碳的可燃性。点燃C + O2=C02(碳充分燃烧)点燃2C + O2=2C0 (碳不充分燃烧)2.碳的还原性(用于冶金工业)。高温CuO+ C =2Cu +C02 现象:(1)有红色固体生成。(2)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高温CO2+C=2C0三、化学反应中放热或吸热现象转化热能电能(如火力发电)、动能(如蒸气机)等四、小结:碳与氢的化学性质比较。碳氢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化学性质稳定可燃性点燃C + O2=C02(O2充足)点燃2C + O2=2C0(O2不充足)点燃。

【九年级化学教案:第二节】相关DOC文档
标签 > 九年级化学教案:第二节[编号:91111]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