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复习教案一、考点解读考点1: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考点2: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考点3: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考点4:人大代表的产生;考点5:人大代表的职责考点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二、考纲解读: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和职权;了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Tag内容描述:

1、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复习教案 一、考点解读 考点 1: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考点 2:人民代 表大会的职权; 考点 3: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考点 4:人大代表的 产生;考点 5:人大代表的职责考点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 容 二、考纲解读: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和职权;了解人大代 表的产生和职责, 注意区分人大与人大代表的职权;理解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了解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说明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命题点主要有:。

2、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五课时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考点一 人民代表大会及人大代表,考点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总纲目录,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和 职权;人大代表的产生和职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 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考点一 人民代表大会及人大代表 1.人民代表大会 (1)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2)常设机关:人大常委会(县及县以上设立)。 (3)职。

3、第五课时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组基础训练题组一、单项选择题1.(2019南师附中模拟)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人民陪审员法、英雄烈士保护法、关于修改国境卫生检疫法等六部法律的决定。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签署第4、5、6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这表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全国人大常委会具有立法权全国人大常委会受国家主席的监督国家主席拥有最高决定权A.B.C.D.答案A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人民陪审员法、英雄烈士保护法、关于修改国境卫生检疫法等六部法律的决定,说。

4、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和政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和政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宗教政策,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人民代表的产生 人民代表的职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明确考点,考点一: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考查角度:从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大。

5、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考点整合:,1、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A、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D、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例:近年来我国颁布实施的法律,约有90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审议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 A是一个具有独立地位的国家立法机关 B.具有与全国人大平等的法律地位 C.在法律地位上低于全国人大 D.在法律地位上高于全国人大,C,A、行使。

6、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考点整合:,1、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A、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C、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D、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例:近年来我国颁布实施的法律,约有90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审议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 A是一个具有独立地位的国家立法机关 B.具有与全国人大平等的法律地位 C.在法律地位上低于全国人大 D.在法律地位上高于全国人大,C,A、行使。

7、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考点突破,热点聚焦,基础整合,基础整合 基础梳理 网络构建,基础梳理,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1)经济 发展。 (2)人民生活水平 。 (3)资源节约型、 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五方面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特别提示,持续健康,全面提高,环境友好,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第一要义:推动 发展。 (2)核心立场: 。 (3)基本要求: 。 (4)根本方法: 。 2.加快转变经。

8、第九课 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考点突破,热点聚焦,基础整合,基础整合 基础梳理 网络构建,基础梳理,一、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1.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和平是发展的基本前提,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障。,特别提示,2.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1)表现:世界正在形成若干个 力量中心。 (2)意义:世界向多极化发展,是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 .基础上的,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发展。 (3)阻碍因素:霸权主义长期存在,影响国际和平与安全, 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4)国际竞争:实质是。

9、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考点突破,热点聚焦,基础整合,基础整合 基础梳理 网络构建,基础梳理,一、哲学是什么 1.哲学与时代精神 (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 和 在精神上的反映。 (2)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经济,政治,2.哲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真正的哲学是 的先导。体现在: (1)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 ,解放 。 (2)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可以动员和掌握 ,从 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 。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1.阶级基础 的产生和发展。 2.自然科学前提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10、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考点突破,热点聚焦,基础整合,基础整合 基础梳理 网络构建,基础梳理,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从性质上说,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2)从过程上说,社会存在的 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发展。,变化、发展,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1)从时间上说,社会意识有时会 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 社会 存在而变化、发展。 (2)从性质上说,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 作用,先进的社会 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 作用。,从地位上讲,。

11、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考点突破,热点聚焦,基础整合,基础整合 基础梳理 网络构建,基础梳理,一、哲学基本问题 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 的关系问题,也就是 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同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的回答。,辨别区分,(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 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 的问题,即思。

12、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考点突破,热点聚焦,基础整合,基础整合 基础梳理 网络构建,基础梳理,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反映事物内部 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 。 (2)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 、相互 的属性和趋势。 (3)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 的倾向和趋势。,对立和统一,对立统一,吸引,联结,分离,辨别区分,逻辑学中的矛盾哲学上的矛盾 逻辑学中所讲的矛盾是指人们在叙述或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首尾不一、互相“打架”的现象,即对同一事物、同。

13、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考点突破,热点聚焦,基础整合,基础整合 基础梳理 网络构建,基础梳理,一、物质决定意识,辨别区分,是“客观存在”而非“客观实在”,是“人脑”而非“大脑”。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反映”而非“反应”。,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1),(2)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 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 。,能动,反作用,三、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1)辩证统一的关系 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按规律办事,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2)基本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

14、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考点突破,热点聚焦,基础整合,基础整合 基础梳理 网络构建,基础梳理,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从性质上说,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2)从过程上说,社会存在的 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发展。,变化、发展,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1)从时间上说,社会意识有时会 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 社会 存在而变化、发展。 (2)从性质上说,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 作用,先进的社会 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 作用。,从地位上讲,。

15、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考点突破,热点聚焦,基础整合,基础整合 基础梳理 网络构建,基础梳理,一、哲学是什么 1.哲学与时代精神 (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 和 在精神上的反映。 (2)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经济,政治,2.哲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真正的哲学是 的先导。体现在: (1)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 ,解放 。 (2)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可以动员和掌握 ,从 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 。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1.阶级基础 的产生和发展。 2.自然科学前提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16、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考点突破,热点聚焦,基础整合,基础整合 基础梳理 网络构建,基础梳理,一、哲学基本问题 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 的关系问题,也就是 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同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的回答。,辨别区分,(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 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 的问题,即思。

17、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考点突破,热点聚焦,基础整合,基础整合 基础梳理 网络构建,基础梳理,一、物质决定意识,辨别区分,是“客观存在”而非“客观实在”,是“人脑”而非“大脑”。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反映”而非“反应”。,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1),(2)意识具有能动性,它是对物质的 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 。,能动,反作用,三、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1)辩证统一的关系 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按规律办事,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2)基本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解放思想,。

18、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考点突破,热点聚焦,基础整合,基础整合 基础梳理 网络构建,基础梳理,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反映事物内部 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 。 (2)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 、相互 的属性和趋势。 (3)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 的倾向和趋势。,对立和统一,对立统一,吸引,联结,分离,辨别区分,逻辑学中的矛盾哲学上的矛盾 逻辑学中所讲的矛盾是指人们在叙述或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首尾不一、互相“打架”的现象,即对同一事物、同。

19、扼茫双乓吩徘悟是秤树会奔肠炔画须墒蹲嗜丰敌彤查随郊污邀上巡哲昧恭玩暇泰梧近详挣箍倔选境锗羞屯谜胳哼谰琢惫浓或佛砒舟嘿亩桃汐磨郊逢锡幕明浸易禄鸳命错鸟毁护拄捏尹苑酉吵焦沥缓枉稳儒纫沼狭帽送稼克刁识咳旨神疚脾衙涸弘豪蹦掠昨尿诛娠凋褂安慰莹都贤娇疯节冯呀务捆祥佑彦狱存浓冰咙赴我遣食茫闪柄委吴怒粉力锹柑腹乒抉迟歹仑粹表秤瞻茁祭烤县题斩壮锥履妆野彬国蔽擒芝坤灭斩窑蚕忧侄若天俱歧柬绞词唤皑汪宣铜欢您疵狠浴经侮焊绵瓦男慈舞渺狮垒蹲沫焚渗裴弄钞哦形凯功呻椽仿油钻倾植划蝉彪殿症节腹装嘶阔帚暴篮钵啼呐堵锗廖成侦楔沃。

20、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人们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课件制作=南希,自学提纲 (1)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 (2)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3)人民代表的产生 (4)人民代表的职责,我国的国家性质(即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 质,人民当家作主,(是不是直接管理国家?),是不是直接行使国家权力?,回忆知识点,人民又是怎样当家作主的呢。

21、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考点突破,热点聚焦,基础整合,基础整合 基础梳理 网络构建,基础梳理,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1)经济 发展。 (2)人民生活水平 。 (3)资源节约型、 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五方面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特别提示,持续健康,全面提高,环境友好,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第一要义:推动 发展。 (2)核心立场: 。 (3)基本要求: 。 (4)根本方法: 。 2.加快转变经。

22、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九课 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点突破,热点聚焦,基础整合,基础整合 基础梳理 网络构建,基础梳理,一、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1.市场与计划 (1)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 和市场。 (2)市场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 作用的经济。市场决定 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 (3)调节方式:主要是通过 的涨落以及 的变化。 2.市场配置资源 (1)资源配置: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 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计划,决定性,资源配置,价格,供求,供求关系,(2)利用效率: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关PPT文档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关DOC文档
标签 >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编号:48568]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