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申报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附件材料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目 录戏剧系建设规划2音乐系建设规划57美术系建设规划90舞蹈系建设规划115影视系建设规划163社文系建设规划19217湖南艺术职业学院专业系建设规划戏剧系建设规划(2009-2011年)一、系部建设依据(一)设置背景及行业人才需求情况分析1、行业发展现状与人才需求分析省九次党代会上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教育强省”的战略,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的战略决策,在文化建设大发展的背景下,全省文化事业、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对艺术人才的需求也越发突出。中国戏曲是中国民族民间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留给我们
2、的宝贵精神财富。我省是全国著名的戏曲大省,剧种繁多,目前仍有19个以上,尤其是以花鼓戏、湘剧为代表的湖南地方戏曲,凭借自己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底蕴深深扎根于三湘传统文化土壤。通过饱含乡土气息的品性、复杂多变的情节、爱憎分明的形象、委婉曲折的唱腔和优美的旋律,把湖湘人的精细与机智,风味与情趣巧妙夸张地诠释出来,把三湘大地的性情淋漓尽致地宣泄。目前已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据不完全统计,湖南现有81个国办专业剧团,近300多个民间职业剧团及企业办艺术表演团体,周边省份(如广东)还有大量的艺术团体及专业剧团,他们每年都需要大量的青年演员,尤其是专业素质全面的优秀表演人才补充队
3、伍。目前在舞台上演出的专业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接受的是中专教育,民间职业剧团从业人员还只有10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在文化事业发展与人们艺术欣赏水平日渐提高的当今,都面临着需要进一步深造以提高艺术水平和学历的问题。全省各地的群众文化馆(站)的戏曲辅导干部,也需要通过相应的继续教育进行知识更新,提高专业水平。同时,在专业演职人员的职称评定中,学历也被列入其中的一个必备条件。这些都构成了高职戏曲艺术教育市场的基本人才需求。2、国(省)内同类专业发展现状分析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戏剧系主要为培养湖南地方戏曲表演专业人才而设立,已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通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我系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戏曲表演教学经验
4、形成了一支强有力的戏曲表演教学队伍,是目前我省唯一进行戏曲表演教学的艺术院系,在全国艺术教育界也有较大影响。2005年我系通过省教育厅教改评估,达到改革试点专业优秀等级;2006年在教育部办学水平评估活动中,戏曲表演专业作为剖析专业被评为优秀;2007年戏剧系通过省党建评估考核;2008年我系又通过了湖南职业院校精品专业建设考核,戏曲表演专业成为目前我院唯一一个省级精品专业。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们为省内各专业戏曲表演艺术团体培养输送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他们中间,有的已经成为具有全国性影响的戏曲表演艺术家,有的取得过国家级专业竞赛优异奖项,也有些成为本剧种艺术表演方面的突出人物,如湘剧的左大玢
5、王永光、贺小汉、唐伯华、王阳娟、陈爱珠、庞焕丽、徐军等,花鼓戏的刘赵黔、张力功、任寿云、李佐、邢险峰等,昆剧的傅依萍、罗艳、雷玲等,京剧的闵玲娣、徐米娣、凌柯、项星等,汉剧的彭玲等。此外,国内一些知名的歌唱家,如李谷一、张也、甘萍、雷佳、王丽达等,也是我系戏曲表演专业的毕业生。每年我系的毕业生都是就业市场的“抢手货”,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5%以上。由于我系高职大专生多是“订单式”培养模式,甚至是一个毕业班成建制进入某剧团,如京剧、湘剧、花鼓戏、木偶皮影戏等班级。学生毕业去向稳定兼之综合素质、创新能力较一般的戏曲中专毕业生有着明显的优势;毕业生还可从实际出发,从事影视表演、歌唱、舞蹈表演、企事
6、业单位的群众文化策划,从事社会文化与传媒的戏剧、娱乐等栏目的主持及各种演出类型(如晚会、歌厅)的表演艺术工作,依托我省丰富的娱乐休闲文化产业,毕业生在这一方面的职业选择空间亦甚为广阔。随着学院及我系的不断发展以及特色教学品牌的逐步确立,社会对我系戏曲表演专业及音乐剧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会保持较为旺盛的需求。(二)系部建设的基础条件1、专业定位明确。在长期的专业建设中,我系逐步明确了自己的专业定位,列表如下:服务面向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就业去向省各级戏曲专业(民营)院团、地方专业艺术演出团、文化馆以及文化产业相关单位就业岗位戏曲演员、影视演员、歌唱演员、舞台艺术指导、文艺主持人等相
7、关职业资格证书戏曲演员、影视演员专业群戏曲表演、音乐剧、木偶皮影表演、话剧、曲艺表演、戏曲音乐编配、戏曲编导从该专业定位出发,本系确立了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即“三基一创”:培养熟悉戏曲表演的基础理论、掌握戏曲表演的基本技能、熟悉表演综合体现的基本规律,具有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完成人物形象塑造的创造能力、具有较高的综合文化艺术素养的高素质技艺型专门人才。2、以导演为中心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我系大胆地将剧团导演制引入了戏曲课堂教学,邀请我国湘籍戏剧著名导演黄天博、徐卜泰、李雄辉等等担纲教学,将花鼓戏刘海戏金蟾、喜脉案,湘剧拜月记、琵琶记,话剧暗恋桃花源,音乐剧同一个月亮等作为教材使用,把剧目排
8、演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从实际操作情况来看,导演制介入戏曲课堂教学这种尝试,综合了戏曲科班与专业院校两者的教学长处,顺利构架起了专业剧团与艺术院校间的桥梁,同时缩短了人才与舞台之间的适应期,成为表演艺术人才与市场尽快接轨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它不是简单地照搬剧团的导演制,而是创立一个能够符合21世纪戏剧表演人才需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尝试与创新。3、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符合戏曲艺术人才成长规律。我系戏曲表演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紧紧围绕专业素质和技能的培养,以剧目的综合体现为中心,形体设计、戏曲唱念、角色创造等为主干课程,各相关知识技能为子科目,注重技能、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注重专业核心
9、技能的培养,紧密围绕主干课程确定的培养目标实施各分支科目的教学。按照湘剧、花鼓戏声腔的总体目标,实施唱腔应用与处理、念白、唱腔设计等支撑子科目的教学;围绕形体创造的技能需求,开展身段、把子、腿毯、舞蹈等基本技能培养,同时注重将创造性思维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最终体现在角色创造中。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我系构建了“三位一体一平台”的教学模式:即以课堂实践、技能测试、舞台体现“三位”为手段,以综合体现为主体,以湖南省艺术院校毕业生巡回展演及每年一次的院级汇报演出为平台,多方面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坚持“教、学、演”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实施课堂教学与实训教学相结合;课堂研讨与现场剖析相结合;仿真模拟与舞
10、台表演相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等多种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专业实践教学课时达70%以上。高职戏曲表演专业开办以来,本专业学生参加“蚁力神杯”全国戏曲戏剧大赛、全国京剧青年电视大奖赛、湖南省戏剧“芙蓉奖”评比、“十九和弦”全省青年戏曲演员电视大奖赛、全国大学生艺术节、全国2008艺术新人青少年才艺国际展示等赛事,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共获得金奖12个,银奖9个。4、专业教学团队整体实力强大。我系有一支实力强、专业基础扎实、结构合理、热爱戏曲艺术、具有良好师德、完全能胜任专业技能型教学的专、兼职师资队伍,有不少教师还是省内外知名的戏曲表演艺术家,累积了相当丰富的戏曲表演和教学经验。在这支队伍中
11、有正高(国家一级演员)职称的10人,有副高(国家二级演员)职称的12人;双师素质教师34人,拥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具有演员和教师的双重身份和能力,能够胜任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占专业教师比例81%;24名专业教师达到本科学历,硕士研究生(含在读)4人。专职从事实践环节教学的教师计有29名;45岁以下教师本科学历达100%。戏剧系专任教师情况表序号姓 名性 别出生年月职 称学历学位专业领域双师备注1谭志斌女1975-12副教授本科硕士思想政治教育否骨干教师2凌 静女1985-6助教本科学士戏曲表演是3杨向东男1968-10二级演奏员本科学士音乐教育是骨干教师4彭志强男1948-4一级演员专科戏
12、曲表演是5陈端生男1950-6二级演员专科戏曲表演是骨干教师6邓蒲生女1948-5一级演员专科戏曲表演是7危文波女1968-12二级演员本科学士音乐学是骨干教师8曹义明男1963-1二级演奏员专科戏曲器乐是骨干教师9欧阳驹里男1962-11二级演员本科戏曲表演是骨干教师10蔡 霞女1975-5三级演奏员本科音乐学是骨干教师11杨展洪男1973-1三级演奏员本科学士音乐学是骨干教师12徐耀芳女1982-10三级演员大学本科学士戏曲表演是骨干教师13喻 莹女1980-11助教大学本科学士器乐演奏与教学是骨干教师14陈月辉男1971-7二级演员大学本科学士艺术管理,湘剧表演与教学是骨干教师15严乐婵
13、女1965-5三级演员专科戏曲表演是骨干教师16梁春雷男1950-2一级演员专科戏曲表演是骨干教师17杨 璟女1986-9大学本科学士舞蹈表演否18杨天福男1942-1二级演奏员专科戏曲音乐是骨干教师19熊泉生男1941-7二级作曲专科作曲是骨干教师20周 露女1982-9助教大学本科学士音乐表演与教学否21马 兰女1968-10助教大学本科学士声乐是是本系还突出强调教研科研的力度和深度,目前,已完成院级课题研究4个,省部级以上课题研究8个,具有应用技术课题2项,教师共发表论文20余篇,人均年公开发表专业论文0.6篇,主编和参编发行教材多本。自编教材统计情况序号教材名称主编编写时间出版社1湖南
14、花鼓戏唱腔教材邓蒲生、欧阳驹里、危文波、严乐禅2005年院内教材2长沙湘剧唱腔教材贺小汉、李自然、彭志强2005年院内教材3湘剧、花鼓戏打击乐常用教材曹义明、杨展洪2006年待定4实用大筒教材杨天福2005年待定5湘剧、花鼓戏身段教材沈吾怡、彭志强、徐耀芳2006年院内教材6湘剧、花鼓戏腿毯综合教材陈端生、徐恩德、陈月辉2006年院内教材7戏曲剧目教材相关专业教师整理、编写20032006年院内教材8戏曲音乐赏析教材王湘强20032006年院内教材2003年,以戏剧系青年表演老师为主演的花鼓戏玩不啰获中国映山红民间戏剧节金奖;同年,由戏剧系“戏曲创演工作室”牵头,我院投排新编历史剧、湘剧秦王遣
15、将,获省艺术节金奖,并获得11个优秀单项奖、4个一般单项奖;在2008年10月湖南省第二届大学生艺术节中我系创作排练的音乐剧心灵的颤音获戏剧类作品一等奖;同时学院原创音乐剧同一个月亮参加首届中国校园戏剧节荣获首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专业组优秀剧目奖(排名第一);我系青年教师陈物华,荣获首届“中国戏剧奖校园戏剧奖”专业组优秀表演奖,是专业组唯一获此殊荣的演员。近年来科研课题立项情况统计表序号课题名称立项部门完成成立时间1湖南戏曲教育现状的考察与研究国家年度课题2004年2005年2中国第七届映山红戏剧节花鼓戏玩不喽国家级课题2003年3湘剧秦王遣将省级课题2003年4蚁力神全国艺术院校戏曲戏剧大赛醉打
16、山门、扈家庄、小放牛国家级2004年5关于湘剧大师廖建华艺术研讨与保护院内课题2006年6对著名花鼓戏演员肖重奎的研讨与保护院内课题2006年7湘剧活捉三郎省级课题2005年8中国戏曲小梅花大赛金奖国家级20042008年9木偶剧娜娜的红裙子、三只老鼠省级2007年10原创音乐剧同一个月亮省级2006年国家级2008年11大型神话花鼓戏白蛇传院级2007年12大型花鼓戏喜脉案院级2007年13湘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彭俐侬唱腔研究省级2008年本系实施“名师名家”教学,聘请省文化厅、湘剧院一级编剧乔德文、邹诗义、俞康生等前来讲课,特聘我系毕业的优秀歌唱艺术家张也、雷佳、王丽达、曾竹戈(旅澳歌唱家
17、周浩(旅澳歌唱家)、甘萍等等介入教学。同时邀请王湘强、刘赵黔、左大玢、唐伯华、李小嘉等中国戏曲“梅花奖”得主以及湖南湘剧团、花鼓戏剧团的优秀资深演员前来授课。以系主任、各专业带头人为核心,以我系戏曲形体、唱念、器乐教研组为基础,设立“戏曲创演工作室”,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戏剧系兼职教师情况表序号姓 名性 别出生年月工作单位及职务专业技术职务在本专业承担的主要工作1贺小汉女1947-11湖南省湘剧院退休演员一级演员戏剧系主任兼剧目教学2徐恩德男1947-9湖南省湘剧院退休演员一级演员剧目教学3陶光复男1946-1湖南省花鼓戏剧院退休演员二级演员形体、剧目教学4唐伯华男1946-6湖南省湘剧院
18、退休演员一级演员唱腔教学5李 佐男1958-3湖南省花鼓剧院演员一级演员唱腔、剧目教学6沈吾怡女1957-5湖南省湘剧院退休演员二级演员形体、剧目教学7庞焕丽女1957-5湖南省湘剧剧院演员一级演员唱腔教学8邹世毅男1950-4湖南省艺术研究所艺海杂志主编所长一级编剧、研究员剧目教学9王湘强男1941-11湖南省湘剧院退休演员一级演奏员剧目教学10左大玢女1940-5湖南省湘剧院院长一级演员艺术顾问11乔德文男1945-7原湖南省文化厅副厅长一级编剧艺术顾问、教学12李自然女1941-12湖南省湘剧院退休演员一级演员剧目教学5、校内外实训教学条件优越。本专业校内实训教学条件齐备、优越,现有的实
19、践实训设备和设施在全国艺术类院校中处于领先地位。除了在学院共享以演播厅、录音棚、音像制作室、艺术实验剧场、舞台美术设计和布景绘制实训室等较为完整的综合实践教学系统以外,系里还建有模拟实验剧场、语音、视听摄录实训室、1间100平方米的大型剧目排演实训厅等实训场所。另有戏曲形体(剧目表演)实训室16间、戏曲器乐琴房11间、戏曲唱念实训室3间、戏曲服装室4间、戏曲道具室4间、戏曲化妆实训室2间、戏曲演奏综合实训室1间(所有实训室自建成之日起,均做到平均两年翻修装新一次),还有专门用于专业教学的专业图书资料室。这些都给本专业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职业舞台实践环境,能够适应各种戏曲艺术实践的需求,满足学生开展
20、实训和进行艺术创作实践的需要。近来年,我系与大多数省、市一级的艺术表演团体合作共建立了近10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完全满足艺术表演类学生综合实训和毕业班学生在最后半年里顶岗实习的需要,结合工作实际完成毕业创作和演出。除从实践基地聘请艺术家或演员兼课和讲学外,每年也派遣专任教师到实践基地开展创作、排演等项目合作,丰富职业经验,扩大戏曲表演发展的认知范围。校外实训基地情况表序号合作单位建设时间(年)承担的教学任务每次接受学生人数(人)1长沙市花鼓剧院2005订单培养、顶岗实习、技能训练15 2株洲市花鼓剧院2007订单培养、顶岗实习、技能训练10 3厦门一代佳人娱乐有限公司2007订单培养、顶岗实
21、习、技能训练4 4梯玛神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07订单培养、顶岗实习、技能训练7 5湖南省湘剧院2004湘剧专业学生实习10206湖南省花鼓戏剧院2002花鼓戏专业学生实习20307湖南省木偶皮影剧团2005木偶、皮影专业学生实习该专业全部8湖南省话剧团2005顶岗实习、技能训练5109湖南省京剧团2005顶岗实习、技能训练该专业全部10湖南省杂技团2005年顶岗实习、技能训练51011湖南省歌舞剧团2005年顶岗实习、演出11012长沙市湘剧院2005年顶岗实习、技能训练102013长沙市田汉大剧院2005年顶岗实习、技能训练51014长沙望城县艺术团2006年顶岗实习、演出102015“海
22、南印象”艺术团2007年顶岗实习、演出5-206、政府主管部门的要求与支持。为了满足文化强省建设和传统文化传承的需要,湖南省委省政府和文化厅十分重视地方戏曲人才的培养。从2007年开始,省文化厅在学院增设每年150万元的戏曲表演艺术人才培养专项基金,用于戏曲表演人才的专业教育,以提高从业人员的艺术层次和专业素质。这一措施为我系的持续发展增添了薪火。二、建设内容与措施(一)专业建设1、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服务于湖南“文化强省、教育强省”的发展战略,紧扣省文化厅和学院发展的战略目标,紧扣区域文化艺术发展的需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围绕舞台,造就人才”的办学理念,
23、坚持适度超前、系统优化、主动服务三项原则,加强重点专业及其相关专业建设,继承以湘剧、花鼓戏为主的戏曲人才表演技能培养的教育传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地方戏曲教育的现代变革,多出人才、多出精品, 巩固本系在国内戏曲艺术教育中的领先地位,充分发挥高素质高技能戏曲人才培养基地的功能和作用,同时为其他门类戏曲艺术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经验。(2)具体目标通过3年努力,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全面增强我系戏曲表演专业综合实力,提升办学水平,引领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 依据学院“课堂+舞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创新和完善“导读、导学、导人”三位一体的“导师制”,进一步加强“戏曲创演工作室”的内涵外
24、延建设。 构架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强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到2011年,重点建设4 门优质核心课程,其中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院级精品课程,并配套完成教材、多媒体课件及专业技能测试题库建设。 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特别强调教学与舞台实践、教学与艺术创作的相互融合,进一步推进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添置与更新校内实践教学设备,努力为教学与实践的广泛开展提供坚实的硬件条件。积极开拓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着力提高其使用效率与效果。3年内力争使校外实训基地达到20个以上,并建立8家紧密型基地。 采取有力措施,提高专业教学团队的素质和教学、研究、实践
25、能力。加强专业带头人的建设力度,在3年内再培养23名中青年院级专业带头人,并力争成功申报戏曲表演专业省级学科带头人1名。其次,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从著名艺术学院、科研院所聘请特聘教授4人,青年骨干教师4人,培育省级教学名师1-2名和省级教学团队1个。争取2011年专业课教师全部达到本科学历,其中拥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达到12人,占教师总数的30%以上;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比例达到33%以上,双师型教师达到85%;专兼教师的比例达到1.5:1。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基础,通过对全体专业教师进行实践教学能力培训,建设一支高水平“双师型”专业师资队伍。 加强质量监控体系建设。建立教学质量监控
26、制度,建立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健全社会与用人单位的跟踪调查制度,健全学生与家长的意见反馈制度。 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在对口支援、送戏下乡、戏曲表演人才培训、文化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等方面,强化主动意识,拓展服务范围,扩大服务对象,在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上有更大的提高。 开展专业群建设。通过三年建设,系部打造一个以戏曲表演为龙头,带动音乐剧、话剧、曲艺表演等专业为支撑的一个强势的戏剧表演专业群。除完成戏曲表演专业的相关重点建设项目以外,到2011年,音乐剧、木偶皮影等专业至少分别开发1门核心课程,培养1名专业带头人,建立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2、建设内容与措施(1)合理调整专业培养目标 建设内容、每
27、年召开1-2次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认真听取专业指导委员会关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建议。使教学计划随专业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文化单位对戏曲表演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而适时修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可持续发展。、每年与省文化厅领导、省内各大戏曲剧院的负责人、高等院校的专家及部分全国知名的湘籍表演艺术家举行一次信息交流会,研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专业设置论证,适时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制定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每年暑假派1/3的专业教师到剧团、企业,在实践锻炼的同时,了解行业发展、岗位变化、人才需求等情况,撰写专题调研报告。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基本情况表姓名性别职 称工作单位及职务委员会中职务鲁雁飞男教 授湖南
28、艺术职业学院院长会长刘一矛男研究馆员湖南艺术职业学院副院长副会长范正明男一级编剧湖南省文联原执行主席委员乔德文男一级编剧湖南省文化厅副厅长委员俞康生男一级编剧湖南省艺研所所长委员张 杰男一级导演湖南省艺研所委员王湘强男一级作曲湖南省湘剧院委员欧阳觉文男一级作曲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委员王永光男一级演员湖南省湘剧院委员贺小汉女一级演员湖南省湘剧院委员刘赵黔女一级演员湖南省花鼓戏剧院委员梁春雷男一级演员湖南省京剧院委员 经费预算 专业培养目标建设计划及预算表序号建设项目经费预算(万元)2009年2010年2011年合计1人才市场调研1次/年0.750.7512.52信息交流会1次/年1515253收集毕
29、业生问卷调查1次/年0.750.7512.54召开一次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年1515255人才培养目标论证1次/年151525总 计66820(2)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建设内容、深化院团结合、校企合作,实现“剧团全过程参与职教、职教全方位服务剧团”。首先,引进各大剧团最先进的设施、设备装备系部,用最科学的理论和技能武装老师,用最先进的企业文化和管理教育学生。具体来讲就是“系部即艺术团”、“教室即舞台”、“亦校亦企”、“亦系亦团”。就是把系部建成剧团式,把教室装成舞台样,让学生能充分在学校环境中感悟企业文化、感受文化市场熏陶、接受舞台技能实训,从而在将来实现零距离就业。其次,采用联合、共建、融
30、合等方式将产教结合、院团互动贯穿于戏剧人才培养全过程。与省京剧团、省湘剧院、省木偶皮影剧院进行深层次合作,使我系学生“订单式”培养的比例稳定在90%以上。实行教师互派制度。一方面聘请剧团、艺术团的优秀演员来学院教学,另一方面把青年教师及学生放在剧团参加实践,在保证基础理论、文化知识课程学习的同时,允许学生参加剧团的创作剧目排演、实践活动。这种“请进来,走出去”, 重能力、重实践的教学,使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在综合表演能力、创编能力及舞台经验方面都会有很大提高。以此来培养学生进入社会的“零适应期”素质。、加强“戏曲创演工作室”建设,打造产学研结合新模式。在省文化厅及学院大力支持下,
31、加强戏曲创演工作室的建设。以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曲“梅花奖”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贺小汉主任为核心,邀请省内外著名导演、学者编剧、表演艺术家担任顾问,大力吸收我系优秀专业教师及学生为骨干,持续投入资金,明确深化发展目标,即工作室主要从事我系戏曲、音乐剧的编创、排练、演出、宣传,兼顾综合文艺表演策划及营销。创建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附件材料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戏曲创演工作室”创作剧目流程图示设计剧(文)本导演设计舞美设计灯光设计服装设计道具设计排练演出化妆设计效果设计音乐设计创建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附件材料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20092011年戏曲创演工作室艺术顾问一览表序号姓 名性别指导
32、方向职 称所在单位1张也女歌唱表演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学院2李雄辉男编导设计一级导演中央戏剧学院3乔德文男戏剧理论一级编剧湖南省文化厅4左大玢女戏曲剧目一级演员湖南省湘剧院5唐伯华男戏曲剧目一级演员湖南省湘剧院6徐卜泰女编导设计一级导演湖南省话剧团7王湘强男音乐编创一级演奏湖南省湘剧院8易介南男剧本编创教授湖南艺术职院9夏儒今男编导设计一级导演本院影视系10俞康生男戏剧理论一级编剧本院艺研所11熊泉生男合 奏一级作曲省木偶皮影剧院自工作室创建以来,已组织专业教师完成自编教材9部,并于2008年成功申报戏剧表演专业为“湖南省职业院校精品专业”。工作实践成果有新编历史湘剧秦王遣将、大型花鼓戏刘海戏金蟾
33、喜脉案、白蛇传,原创校园音乐剧心灵的颤音、谁拿了我的项链,参与创作演出了学院大型原创音乐剧同一个月亮;同时还经营了其它一些文化项目:如成功策划并组织我系学生演出2004年“中国绿色环保行”大型晚会,2007年“湖南省农民艺术运动会”及“湖南省旅游节”开幕式等。2008年12月又与长沙市公共频道“超级戏乐汇”栏目合作,在黄金时间将戏剧系09届毕业生汇报演出“折子戏专场”通过实况转播的形式推向市场。2009年工作室将配合学院完成大型原创现代花鼓戏别墅社区的策划演出,同时拟与湖南广电集团开展深入合作,依托湖南传媒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将我系精品剧目及优秀师生推向市场,打造湖南地方戏曲品牌栏目。拟在20
34、09底成立学院“戏曲表演艺术团”,充分挖掘戏曲创演工作室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应用到人才培养实践中。逐步形成“工作室(专业)+艺术团+师生员工”的专业建设模式。在艺术创新上,师生一体、直面市场积极开展艺术技能研究、新剧目开发;在艺术生产、工学结合的组织上,追求资源的最佳配置和优化组合,既可与政府部门合作创作生产剧目,又可与企业和媒体合作,运作文艺晚会等项目,还涉猎电影电视等领域,使学生在最大程度上了解文化市场的需求,适应岗位能力发展的需要。这不仅能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将为艺术院校的职业化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完善以导演为中心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认真总结导演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35、创新实践经验,积极完善“导读、导学、导人”三位一体的“导师制”介入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在实践过程中主动强化“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特征。确立以精品剧目排演为中心,突出优秀学生培养、名师名家教学为重点,专业技能精炼、综合素质提升、舞台竞技磨练三个板块为平台的培养模式。相较于艺术中职教育,此模式更多发掘学生主观能动的想象空间和思维创作,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改变学生以往那种处于比较被动的接受现成知识的消极学习状态,适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对艺术人才的新需求,大大缩短毕业生进入院团后真正介入实践演出(挑大梁)的时间。其次,拓展合作范围,与更多行业领域专家紧密联系,强化专家队伍的总体数量与水平。在此基础上
36、与教育界专家共同探讨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价值,总结创新经验,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阐释。、积极探索以任务驱动、剧(项)目导向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围绕学院“课堂+舞台”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学生创造能力与职业能力的培养,以每个剧目(节目)的演出为导向,以每个阶段的任务为驱动,从学生入学的那一天开始就开始以剧目排演为中心进行课堂教学,形成“教学实训舞台演出教学实训”的人才培养特色,打造“早登台、多登台、交叉实践、全过程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具体从四个层面入手:a、以各教研组为单位,以一周、一月为周期,组织学生舞台表演,体现教学成果;b、由系部主导,以一学期、一学年为周期,组织学生完成学年剧目汇报演出;c
37、以系部为单位,与校外实训基地紧密合作,每年举办毕业生汇报巡回演出,体现学生实训、实习成果;d、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由戏曲创演工作室牵头,争取每年打造一台大型原创剧目,师生共同策划、同台演出,参加省内外艺术节及大型文艺演出。在四个层面艺术实践的推进过程中,我们将特别注重教学考核的开放性,邀请社会各界人士观看演出,形成教师、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价体系,实现从闭门造车到开放式办学的转变。在扩大学院影响,塑造专业品牌的同时,最大限度拉近课堂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创新能力及职业素养得到最好的锻炼,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实施戏曲优秀人才重点培养方案。为强化我
38、系作为全国湘剧、花鼓戏人才培养基地的主要职责,实现湖南地方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我系在以后三年中会逐步完善对戏曲表演专业尖子学生进行遴选并实施重点培养的方案。方案包括:(A)开设小课。主要从两方面提高尖子生的水平,一是有选择地对唱腔、剧目、形体进行加工;二是对症下药,解决存在的主要问题。(B)开展定期研究。定期组织专题研究,总结培养经验,集体会诊,制定解决办法。(C)邀请名家教学。请名家进来讲授、排练或送学生出去向名家请教。(D)参加交流比赛。积极参加艺术院校学生的交流竞赛,开拓学生视野,锻炼实战能力。而对于那些戏曲表演可拓展空间不大的学生,我们则根据“围绕戏曲舞台,造就多元艺术人才”的指导思
39、想,在经过专家论证的前提下,依据学生自身实际,满足其多元发展的愿望,通过加开选修课的形式,让其尝试向不同的艺术门类发展。比如我系的07高职戏曲表演班,2008年底的毕业汇报演出就是实验话剧暗恋桃花源,取得良好效果,受到专家领导的肯定。、积极推行“双证书”制度。根据文化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实际及学院相关规定,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相关职业岗位工种的职业技能考核。确定与学历证书相呼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在专业教育过程中建立相应规章,推行“双证书”制度。目前学生必须取得本专业高职毕业证书、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证、全国高等院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以及普通话考级合格证书方可毕业。在学生学完相关专业课程
40、以后,鼓励学生参加影视演员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另外,利用学院艺术考级中心承办中国音乐学院和中国歌舞剧院的声乐、器乐水平考级,承办国家级、省级舞蹈书法水平考级这一资源优势,主动参与筹备戏曲演员职业技能鉴定,为本系学生参加此类职业资格鉴定搭建平台,并增强本系各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通过3年建设,使戏曲表演专业毕业生持有“双证书”的比例达98%左右。 建设进度及经费预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设进度安排表序号项目名称建设内容建设进度负责人1深化院团结合、校企合作加强“订单式”合作,实施互派教师制度2009-2011年完成杨向东2加强“戏曲创演工作室”建设剧目编创、排练、宣传,及综合文艺表演策划、营销20
41、09-2011年完成杨向东贺小汉3完善以导演为中心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课题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2009-2011年完成杨向东4积极探索以任务驱动、剧目导向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以剧目演出为中心,使学生早登台、多登台、交叉实践、全过程实践20092011年完成杨向东贺小汉5实施戏曲优秀人才重点培养方案研究培养方案,遴选尖子学生并重点培养2009-2011年完成杨向东6推行“双证书”制度制定相应规章推行“双证书”制度,并每年组织学生参与相关职业技能鉴定;参与筹备戏曲演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2009-2011年完成杨向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费预算表序号建设项目建设内容经费预算(万元)2009年2010年201
42、1年合计1深化院团结合、校企合作加强“订单式”合作,实施互派教师制度57575202加强“戏曲创演工作室”建设剧目编创、排练、宣传,及综合文艺表演策划、营销57575203完善以剧目为中心的导演制人才培养模式课题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1515254积极探索以任务驱动、剧目导向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以剧目演出为中心,使学生早登台、多登台、交叉实践、全过程实践23495实施戏曲优秀人才重点培养方案研究培养方案,对尖子学生进行遴选并实施重点培养1515256推行“双证书”制度制定相应规章,参与筹备戏曲演员职业技能鉴定考试1113合计16222462(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1、建设内容(1)课程体系改革经过市场调研,分析当前社会对戏剧人才的需求,研究岗位能力结构与教学内容的对应关系,从能力本位、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出发,按照高职教育的教学规律和艺术人才的成长规律,切实探讨教学与实践接轨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多年教学实践,戏曲表演专业已初步建立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专业技能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共性教学与个性教育相结合、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相结合的教学体系。今后3年我系将继续按“课程设置岗位化、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综合化、课程评价多元化”的建设思路,按照人才市场需要,积极开展模块化课程体系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