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20XX年市政府工作回顾[1].docx

上传人:小小飞 文档编号:116826 上传时间:2018-11-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总结】20XX年市政府工作回顾[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工作总结】20XX年市政府工作回顾[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作总结】20XX年市政府工作回顾[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总结】20XX年市政府工作回顾[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20XX 年市政府工作回顾1 特征码 kzPtJPerEUjUxbTCDkGW 20XX 年,是成都发展史上面临重大困难和艰巨挑战的一年。在 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 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 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 科学发展总体战略,紧紧抓住扩大内需、灾后重建和试验区建 设三大机遇,着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 ,克服了特大地 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双重不利因素影响,实现了经济社会平 稳较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市 xx 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 任务,取得了全国文明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

2、省会、副省级城 市第三名的优良成绩。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4502.6 亿元,增 长 14.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387.5 亿元,同口径增长 22.3%;固定资产投资 4025.9 亿元,增长 34%;社会消费品零 售总额 1950 亿元,增长 20.3%;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8659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7129 元,分别增长 10.1%和 10%。 一、进一步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面对持续扩散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和严重衰退的世界经济形势, 我们全面分析、迎难而上,努力化挑战为机遇,及时实施了抓 投资、促消费、保增长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全市经济实现平稳 第 2 页 较快发展。

3、 一是工业快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477.1 亿元,增长 21.5%;完成工业投资 1254.1 亿元,增长 32.9%。京东方 4.5 代液晶面板线等 120 个重大项目投产达产,天威光伏二期、中 蓝晨光新材料基地等 224 个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一汽大众 35 万 辆轿车等 110 个项目开工建设。完成工业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 投资 160 亿元,聚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920 户,工业集中度达 70%。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新增规模以上企业 500 户和销售 收入过百亿企业 2 户。民营工业增加值增长 20%。 二是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加值 2233 亿元,增长 13.4%。 国

4、际商贸城等重大商贸业项目加快建设,阿里巴巴西部基地启 动建设。引进投资过亿元物流项目 10 个,新增中外运等知名物 流企业 8 家,开通成都至卡拉奇、吉隆坡客运直航和至欧洲货 运直航,联合中国商飞集团和四川航空组建成都航空,再次荣 获中国物流中心城市杰出成就奖。成都银行获批筹建国内首批 消费金融公司,南洋商业等 6 家中外资金融机构落户成都,硅 宝科技等 5 家企业成功上市,市工投集团、兴蓉公司等通过发 行债券、信托产品实现融资 75 亿元。旅游市场迅速回升, “双 百工程”扎实推进,锦里二期开街,熊猫卡主题营销成效明显, 接待国内外游客 5500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 500 亿元,分别增长

5、34%和 33.2%,被授予世界优秀旅游目的地网络成员。协办和承 办西博会、欧洽会、网交会等会展活动 320 个。新增服务外包 第 3 页 企业 66 家。完成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工作。 三是农业稳步发展。农业增加值 267.8 亿元,增长 3.7%。新增 生猪、茶叶、猕猴桃、食用菌等优势特色规模生产基地 29 个、 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2 件。启动实施粮食丰产示范工程等农业项 目 624 个,新增农民专业合作支部 763 个、农用地流转面积 64.9 万亩,农业产业化带动面 67%。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 成标准化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站 30 个,彭州餮舻 3 个农业物流基 地加快建设,大中型农

6、业物流配送中心累计达 13 个。新增节水 灌面 24.6 万亩,改造中低产田土 13 万亩,解决了 41 万农村人 口饮水安全问题。全面启动第二轮扶贫开发,贫困村农民人均 增收 806 元。实现林业总产值 247.8 亿元,增长 15.9%。成功 举办第二届成都国际农业博览会。双流等 7 个区县荣登全省十 强县,其中新津县首次入围。 四是开放合作成效明显。实际使用外资 28 亿美元,到位省外内 资 1448 亿元,分别增长 24.6和 35.5。新签约富士康、马 士基等 228 个重大项目,新引进德国邮政、埃森哲等世界 500 强企业 9 家,落户成都世界 500 强企业达 139 家。实现进

7、出口 总额 178.6 亿美元,其中出口 105 亿美元,分别增长 15.4%和 15.5%,成都出口加工区综合排名全国第五、中西部第一。全面 启动成资、成眉、成阿等合作工业园区建设,完成基础设施投 资 7.6 亿元,引进项目 24 个,与德阳、雅安、凉山、乐山、泸 州区域合作进一步深化,成都、眉山、资阳实现区域通信并网 第 4 页 共用长途区 号。斯里兰卡设立驻成都总领事馆,与德国波恩市缔结友城关 系,与澳大利亚珀斯市建立友好关系,成功加入世界城市联盟。 荣获中国大陆最具软实力城市称号。 二、进一步加快和提升了灾后重建 坚定不移地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和办法推进灾后重建,按照 “三年目标任务两

8、年基本完成”的要求,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 灾后重建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一是城乡住房重建基本完成。按照发展性、多样性、相融性、 共享性“四性”原则,大力开展城乡住房重建会战。加快 快推进农村住房重建,维修加固 31.5 万户,达 100%;重建完 成 13.7 万户,达 98.4%,基本完成农村住房重建任务。扎实抓 好城镇住房重建,维修加固 14 万余户,达 100%;重建完成 3.6 万户,达 84%,基本完成除高层外的城镇住房重建。积极援助 汶川、青川 285 户因灾失地群众异地安置到邛崃市。此外,精 神家园重建同步实施,心理抚慰工作成效明显。 二是基础设施重建扎实推进。全市中小学校重建全面

9、完成,灾 区 17.5 万中小学生在 9 月 1 日前全部告别板房搬进永久性校舍。 第 5 页 239 个医疗卫生重建项目竣工 203 个,竣工率 84.9%。公路重建 累计开工 1998 公里、完工 1940 公里,国道 213 线、成灌快速 路、虹口旅游道路和小鱼洞大桥等建成通车,22 个灾区县乡客 运场站投入使用,成灌铁路全线贯通。彭州白水河、磁峰和都 江堰白沙 35 千伏变电站建成投运,水利基础设施重建项目完成 31 个,生产设施重建任务基本完成。上海、重庆、福建等省市 对口援建工作进展顺利,开工援建项目 188 个,完工 123 个, 完成投资 74.7 亿元。都江堰八一聚源中学、彭

10、州新兴镇公立卫 生院等社会援建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 三是灾区产业重建全面加快。都江堰等 4 个重灾市县工业经济 快速回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均超过灾前水平,崇州国 家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启动建设。农业恢复发展成效明显,优 质粮油、特色水果、特色渔业、道地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 发展,都江堰 10 万亩特色效益农业集聚区、彭州万亩川芎示范 园、崇州桤泉现代高新农业园等产业化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灾 区旅游业加速振兴,56 个旅游项目完成投资 50 亿元,都江堰 伏龙观修复全面完成,大邑花水湾温泉度假小镇建成开放,西 岭雪山南国冰雪胜地建设成效明显,安仁古镇冠名中国博物馆 小镇。 三、进一步深化了城

11、乡综合配套改革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完善科学发展体制机 第 6 页 制,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一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确权颁证基 本完成,市级耕保基金筹集全部到位,254 个乡镇发放耕保基 金 11.4 亿元,惠及 109 万农户,涉及耕地 384 万亩。集体林权 制度改革确权颁证工作全面完成,建立健全了集体公益林生态 保护资金制度。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全面开展,实施土地整理项 目 72 个、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 84 个,新增耕地面积约 8 万亩。农村产权交易流转顺畅,实现流转 2.7

12、万宗、金额 21.2 亿元。制定出台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办法,市农信社改制为 农村商业银行,新增村镇银行 2 家,兴办小额贷款公司 8 家。 新增油菜为政策性农业保险品种,开展了农村小额人身保险试 点。 二是城乡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深入推进“五项改革”试点, 郫县公共服务体制改革、锦江和武侯区街道办事处职能转变等 改革试点取得成效。全面实施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制改 革,基本建立村民广泛参与的民主议定、民主监督和民主评议 项目决策管理机制,率先在全国将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资 金纳入财政预算,投入专项资金 7.1 亿元。完善新型村级治理 机制,在所有村和涉农社区成立议事会,村民自治制度化、规

13、范化和程序化水平明显提升。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被 评为 20XX 中国全面小康十大民生决策。 三是城乡社会事业改革深入实施。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进 第 7 页 一步完善了城乡教师“县管校用”工作机制,初步建立职业教 育市场配置机制。全面启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行管办分离, 组建医院管理局,制定出台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暂行办法和 大病医疗互助补充保险办法,城镇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统 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从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的 4 倍和居民可 支配收入的最低 2.36 倍均提高到 6 倍,财政补贴城乡居民基本 医疗保险从每人每年 80 元提高到 180 元。 四、进一步加速了城乡现代化建

14、设 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积极推进枢纽中心和市域城镇体 系建设,深入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强化城市精细化和信息 化管理,城乡全面现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一是枢纽中心建设全面展开。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全面加快,双 流机场二跑道建成投运,新航站楼开工建设,第二机场规划启 动论证。成昆货运外绕线、成绵乐城际、成都东客站等重大铁 路项目加快建设,成蒲铁路、成灌铁路彭州支线等重大项目开 工建设。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基本建成,地铁 1 号线轨道全 线贯通,地铁 2 号线站点顺利建设。人民南路改造、成彭高架 桥建设完成,打通城区断头路 21 条。成都至南部高速公路开工 建设,邛名、成绵复线、成自泸、成安渝等

15、高速公路建设进展 顺利。通信枢纽建设扎实推进,数据存储灾备等重点通信枢纽 工程全面启动,中西部首个国际出口直达数据通道顺利开通, 成都云计算中心开机运行。金融、商贸物流和科技中心建设进 第 8 页 展顺利,天府 新城金融总部商务区和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等金融集聚区建设扎 实推进,航空物流园区、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等项目加快 建设,新都物流中心和成都保税物流中心起步区建成投运。22 个西部科技中心重点项目、47 个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重点项目进 展顺利,成为创建中国软件名城五个试点城市之一。成都高新 区创世界一流园区成效明显,综合排名仅次于北京、上海和深 圳,位居全国第四。 二是城乡规划建设继续加强。编制

16、完善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郊区(市)县域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镇和街区规划,编制实 施了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公交场站等专项规划,基本 实现市域各类专业规划满覆盖。制定完善了小城镇和新农村规 划建设技术导则,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完成首批 33 个统筹城乡 发展综合示范试点镇规划。中心城区“两轴四片”累计完成投 资 82.4 亿元,城中村改造完成拆迁 184.2 万平米。加快四大新 城道路管网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建成区面积增加 21 平方 公里。重点镇建设完成投资 123 亿元,旧场镇改造实施项目 200 个,完成投资 8.2 亿元。新居工程和新型社区累计竣工 582 第 9 页 万平米。新

17、投放公交车 1165 辆、出租车 800 辆。 三是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推进。深入开展了中小河流域治理,实 施城郊结合部雨污分流工程,严格工业企业污水达标排放,建 成乡镇污水厂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微型污水处理设施 138 座,中 心城区、县城实现污水处理设施满覆盖,全市新增日污水处理 能力 22.9 万吨,成都自来水六厂 c 厂开工建设。大力开展了扬 尘和机动车污染整治,完成三环路内燃煤用户清洁能源改造 3 万余户,财政补贴 5.2 亿元关闭市域煤矿,彻底退出煤炭采掘 行业,成都首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成投运,中心城区空气 质量优良天数 315 天。强化了市容市貌综合治理,积极开展中 心城区主要出入城

18、通道风貌整治,环卫管理向农村延伸覆盖, 近郊数字城管系统建成投运,完成菜市场达标整治 157 个。实 施了三环路、绕城高速、城区铁路环线、机场高速路生态带建 设,全面启动龙泉山脉生态植被恢复工程,完成首期造林 6 万 亩,永陵、苏坡等 9 个城市公园建成开放。荣获中国和谐管理 城市称号。 五、进一步发展了城乡社会事业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更加注重公 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大力实施“八项民生工程” ,着力解决群众 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一是就业社保切实加强。全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积极推进国 家级创业型城市建设,成都市技师学院正式招生,大学生、农 第 10 页 民

19、工、城镇失业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培训和创业指导工作成效 明显,发放就业券 15 万人,培训后上岗 11.6 万人,全市城镇新 增就业 13.9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 3%,农村劳动力向非 农产业新增转移就业 12.8 万人。率先在全国实现征地农民同城 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轨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一体化,新 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广,医疗保险费用实现全域结 算,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征地农民养老金标准。完善了 社会救助体系,城镇低保、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 22.5%和 28% 以上,农村五保对象最低供养标准提高 53%,有意愿入住敬老 院的五保对象集中供养 100%,覆盖面居全国前列。

20、全市无一例 低保家庭学生因贫失学,7012 名困难群众得到法律援助,市儿 童福利院、市二福利院、市殡仪馆、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 建设顺利推进。扩大了经济适用住房保障范围,保障对象收入 线准入水平由家庭年收入 4 万元调整为 5 万元。提高了廉租住 房租金补贴发放标准,开工建设廉租房 1.15 万套,发放廉租住 房租赁补贴 1.5 万户,东郊惠民工程惠及家庭 16516 户。获得新 中国成立 60 年最具幸福感城市大奖。 二是教育卫生提升发展。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课本 费和作业本费,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全面完 成城乡薄弱学校改造和 47 所农村标准化中心幼儿园建设任务,

21、组建中小学、幼儿园名校教育集团 115 个,建成农村教师住房 6293 套,基本解决了农村教师住房困难问题,被评为全国义务 第 11 页 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全面实行中等职业教育补偿券,8.9 万名中职学生每人每年享受 1200 元学费资助,在全国率先实现 政府资助中职学生城乡满覆盖。乐盟、爱思瑟国际学校建成开 学,成都社区大学成立。城乡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建设全面推 进,药品供应配送“两网”建设从农村扩至城市社区,新市民 健康倍增计划深入实施,已婚待孕妇女叶酸片发放率达 97.3%,3.14 万名农村产妇享受住院分娩补助政策,160 万名农 村已婚育龄妇女享受免费生殖健康检查。成都医学城完成

22、一期 规划并成功引进八一康复中心、北京阜外医院等项目,市妇女 儿童医学中心基本建成,成都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主体完工, 红十字会和慈善总会办公条件明显改善。成功处置全国第一例 甲型 h1n1 流感病例。全面加强了残疾人、妇女儿童、老龄、双 拥、地方志、哲 学社会科学等工作。 三是科技文化蓬勃发展。全面实施统筹城乡科技推进行动,获 得国家 16 个重大科技专项资金 30 亿元,顺利实施 264 项市级 科技计划项目,成为国家“十城万盏”节能应用工程示范城市。 积极创建首个全国版权示范城市,获批成为国家知识产权质押 第 12 页 融资试点城市,全市专利申请量 26135 件、授权量 16349 件

23、, 分别增长 36.4%和 58.1%,增幅居全国城市前列。深入推进品牌 发展战略,新增中国驰名商标 9 件,全市注册商标 6.86 万个, 居中西部第一位。全面完成基层文化“两馆一站一室”和农家 书屋建设,基本建成“15 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全国城市社 区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召开,成功举办国际非物质文化 遗产节并成为永久举办城市。成都文艺之家建成开放,成都博 物馆新馆开工建设,全民读书活动获得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 总署表彰。完成 3015 个自然“盲村”7.8 万农户地面卫星接收 设施配置安装工作,新建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全部通达光纤。全 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 wcg20XX 世

24、界电子竞技总决赛 和承办第一届全国智力运动会等高水平赛事。此外,防震减灾、 移民安置、统计、审计、保密、侨台、参事、档案、人防、兵 役等工作取得新成绩。荣获全国国防教育先进单位称号。 四是平安成都扎实推进。深入开展治安整治专项斗争,依法打 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持续开展“扫黄打非”工作,严厉查处 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成功侦破并妥善处置“65”公交车放 火等案件,国庆 60 周年和西博会等重大节庆活动安保工作成绩 突出,火车北站等重点区域社会治安环境持续改善。深化全域 成都户籍管理,创新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管理,建成流动人口 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了从“以证管人”向“人房关联”管 理转变。持续强化

25、安全生产工作,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 第 13 页 整治,建立健全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体系,建成诚信计量市场 214 个,财政投入 1 亿元完成 15 个消 防(队)站建设。大力开展道路交通秩序专项治理,酒后驾驶 等违法交通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大维稳、大综治、大调解工作 体系得到进一步加强,信访逐级负责制深化落实,应急管理工 作成效明显。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六、进一步强化了政府自身建设 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化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 设,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服务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 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一是依法行政全面推进。认真执行市人

26、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 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 监督。坚持联系市人大、市政协工作制度和重大决策与民主党 派、无党派人士协商制度,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 见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共办结建议、提案 1252 件,办复 率 100%,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满意率 99.7%。提请市人大常委 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 3 件,制定、修订政府规章和重要规范 性文件 20 件。全面推进全国法治城市创建工作,深入落实行政 执法责任制, “五五普法”不断深化。 二是行政效能不断提高。全面推行并联审批和建设项目分段式 并联审批,全面完成市区两级“两集中、两到位” ,窗口授权率

27、从 83.1%提高到 99.1%、现场办结率达 94.2%。精简规范行政审 第 14 页 批事项,取消年检 30 项和行政许可收费 24 项,废止规范性文 件 237 件。建立健全重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 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通过电视媒体发布重大政府信息 290 条, 市政府门户网站荣获全国综合创新奖。加强行政效能问责,完 善受理投诉工作制度,电子监察系统与行政审批通用软件、网 上政务大厅实现无缝衔接。 三是廉政勤政深入开展。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强化 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集中开展了整治教育医疗乱收费、扩内 需促增长、加快灾后重建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扎实开展 了工程建设领

28、域突出问题、商业贿赂和小金库等专项治理工作。 积极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实施部门权力统一编码 管理,编制公布 49 个市级部门和单位 7437 项行政权力清单。 坚持勤俭节约,严格机关公务车辆购置,严格因公出国(境) 审批,严格规范公务接待,继续压缩日常公用经费支出 10%。 深入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帮村、干部包户、结对帮扶等活动, 切实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具体问题。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不仅积极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的 严峻挑战,保持了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而且全面加快 和提升了灾后重建,取得了灾后重建重大阶段性成效,全市呈 现出灾后重建成效喜人、经济止滑回升、事业全面进步、民生

29、持续改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来 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的结果,是省委、省政 第 15 页 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支持 监督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 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和岗位上辛勤 劳动、作出贡献的全市人民,向给予我们支持与监督的人大代 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 体、社会各界人士,向大力支持我们工作的中央和省驻蓉单位、 解放军和武警驻蓉部队,向给予我们无私援助的上海、重庆、 福建等对口援建省市,向所有关心支持成都建设发展的同志们、 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 在一些矛盾和不足。全面实现灾后重建的目标还有不少困难和 大量工作要做;投资拉动为主的局面还未改变,特别是社会投 资情况还不理想;市域现代产业体系的培育远未完成,结构调 整和优化升级还任重道远;资源、环境制约和影响日益突出, 转变发展方式必须有新的突破性进展;部分群众生活还较困难, 就业和社保压力较大,保民生和维护稳定的工作必须进一步加 强。对此,我们将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第 1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