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穴位贴敷疗法穴位贴敷疗法 中医儿科中医儿科 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姜汁、药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蜜、植物油、姜汁、药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制成软膏、丸剂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散于膏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阿是穴),用来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阿是穴),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性外治疗法。它是中医治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
2、痛性外治疗法。它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穴位贴敷疗法一般无危险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穴位贴敷疗法一般无危险性和毒副作用,是一种较安全、简便易行的疗法性和毒副作用,是一种较安全、简便易行的疗法 作用机理作用机理 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机理比较复杂,尚穴位贴敷疗法的作用机理比较复杂,尚不完全清楚。我们认为其可能的机理有如下不完全清楚。我们认为其可能的机理有如下三个方面三个方面:一是穴位的刺激与调节作用一是穴位的刺激与调节作用;二是二是药物吸收后的药效作用药物吸收后的药效作用;三是两者的综合叠三是两者的综合叠加作用。加作用。穴位作用穴位作用 经络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表里,贯穿内属脏腑,外络肢
3、节,沟通表里,贯穿上下上下”,是人体营卫气血循环运行出人的通道,而,是人体营卫气血循环运行出人的通道,而穴位则是上述物质在运行通路中的交汇点,是穴位则是上述物质在运行通路中的交汇点,是“肺肺气所发气所发”和和“神气游行出人神气游行出人”的场所。根据中医脏的场所。根据中医脏腑一经络相关理论,穴位通过经络与脏腑密切相关,腑一经络相关理论,穴位通过经络与脏腑密切相关,不仅有反映各脏腑生理或病理的机能,同时也是治不仅有反映各脏腑生理或病理的机能,同时也是治疗五脏六腑疾病的有效刺激点。各种致病之邪滞留疗五脏六腑疾病的有效刺激点。各种致病之邪滞留在人体内部,脏腑功能受到损害和影响,致使经络在人体内部,脏腑
4、功能受到损害和影响,致使经络涩滞,郁而不通,气血运行不畅,则百病生焉涩滞,郁而不通,气血运行不畅,则百病生焉。此时,可能在经络循行部位此时,可能在经络循行部位(尤其在其所属腧穴部尤其在其所属腧穴部位位)出现麻木、疼痛、红肿、结节或特定敏感区出现麻木、疼痛、红肿、结节或特定敏感区)等等异常情况。而运用穴位贴敷疗法,刺激和作用于体异常情况。而运用穴位贴敷疗法,刺激和作用于体表腧穴相应的皮部,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纠正表腧穴相应的皮部,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纠正脏腑阴阳的偏盛或偏衰,脏腑阴阳的偏盛或偏衰,“以通郁闭之气以通郁闭之气以散以散瘀结之肿瘀结之肿”,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对五脏六腑的,改善经络
5、气血的运行,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产生良好的治疗和凋整作用,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产生良好的治疗和凋整作用,从而达到以肤固表,以表托毒,以经通脏,以穴驱从而达到以肤固表,以表托毒,以经通脏,以穴驱邪和扶正强身的目的。邪和扶正强身的目的。适应范围适应范围 穴位贴敷疗法适应范围相当广泛,不但可以治穴位贴敷疗法适应范围相当广泛,不但可以治疗体表的病症,而且可以治疗内脏的病症疗体表的病症,而且可以治疗内脏的病症;既可治既可治疗某些慢性病,又可治疗一些急性病证。疗某些慢性病,又可治疗一些急性病证。治疗病症主要有治疗病症主要有:感冒、咳嗽、哮喘、肺炎喘嗽、感冒、咳嗽、哮喘、肺炎喘嗽、胸痹、不寐、胃
6、脘痛、泄泻、呕吐、便秘、食积、胸痹、不寐、胃脘痛、泄泻、呕吐、便秘、食积、头痛、眩晕、月经不调、痛经、乳痈、疮疡肿毒、头痛、眩晕、月经不调、痛经、乳痈、疮疡肿毒、喉痹、牙痛、口疮、关节肿痛、风湿、骨痹、跌打喉痹、牙痛、口疮、关节肿痛、风湿、骨痹、跌打损伤、小儿夜啼、厌食、遗尿、流涎等。此外,还损伤、小儿夜啼、厌食、遗尿、流涎等。此外,还可用于防病保健可用于防病保健。穴位的选择穴位的选择 穴位贴敷疗法的穴位选择与针灸疗法是一致的,穴位贴敷疗法的穴位选择与针灸疗法是一致的,也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辨证选取贴敷的也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辨证选取贴敷的穴位,并力求少而精。此外,还应结合以下
7、选穴特穴位,并力求少而精。此外,还应结合以下选穴特点点:(1)(1)选择离病变器官、组织最近、最直接的穴位贴选择离病变器官、组织最近、最直接的穴位贴 敷药物。敷药物。(2)(2)选用阿是穴贴敷药物。选用阿是穴贴敷药物。(3)(3)选用经验穴贴敷药物,如吴茱萸贴敷涌泉穴治选用经验穴贴敷药物,如吴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小儿流涎等。疗小儿流涎等。三九三伏贴三九三伏贴天突穴天突穴:为任脉、阴维任脉交会穴,仰靠坐位取穴,为任脉、阴维任脉交会穴,仰靠坐位取穴,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位于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主治疾病:咳嗽,哮喘,胸中气逆,咯唾脓血,咽主治疾病:咳嗽,哮喘,胸中气逆,咯唾脓
8、血,咽喉肿痛,暴喑,瘿气,噎嗝,梅核气喉肿痛,暴喑,瘿气,噎嗝,梅核气 膻中穴:膻中穴:为任脉,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连为任脉,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中点。线之中点。主治疾病:咳嗽,气喘,咯唾脓血,胸痹心痛,心主治疾病:咳嗽,气喘,咯唾脓血,胸痹心痛,心悸,心烦,产妇少乳,噎嗝悸,心烦,产妇少乳,噎嗝。三九三伏贴三九三伏贴定喘穴定喘穴:属于奇穴,:属于奇穴,正坐低头,穴位于后正中线上,正坐低头,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定大椎穴,旁开第七颈椎棘突下定大椎穴,旁开0.5寸处寸处。主治疾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肺结核、百日主治疾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肺结核、百日咳、颈项部
9、扭挫伤咳、颈项部扭挫伤膏肓穴:膏肓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位于人体的背部,当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宽处第四胸椎棘突下,左右四指宽处(或左右旁开三寸或左右旁开三寸)主治疾病:咳嗽,气喘,肺痨,健忘,遗精,完谷主治疾病:咳嗽,气喘,肺痨,健忘,遗精,完谷不化不化。三九三伏贴三九三伏贴肺腧穴肺腧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在背部,当第三胸椎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棘突下,旁开1.5寸寸主治疾病:善于治疗肺系疾患如感冒、咳嗽、气喘主治疾病:善于治疗肺系疾患如感冒、咳嗽、气喘等,还可治疗颈肩疼痛等局部病证,等,还可治疗颈肩疼痛等局部病证,缺盆穴:缺
10、盆穴:属于足阳明胃经,位于位于锁骨上窝中央,属于足阳明胃经,位于位于锁骨上窝中央,胸正中线旁开胸正中线旁开4寸处寸处 主治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扁桃体炎,气管炎,支主治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扁桃体炎,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胸膜炎气管哮喘,胸膜炎,膈肌痉挛,颈淋巴结核,甲,膈肌痉挛,颈淋巴结核,甲状腺肿大,肩部软组织病变状腺肿大,肩部软组织病变 贴敷方法贴敷方法 根据所选穴位,采取适当体位,使药物能敷贴根据所选穴位,采取适当体位,使药物能敷贴稳妥。贴药前,定准穴位,用温水将局部洗净,或稳妥。贴药前,定准穴位,用温水将局部洗净,或用乙醇棉球擦净,然后敷药。目前有专供贴敷穴位用乙醇棉球擦净,然后敷药。目前
11、有专供贴敷穴位的特制敷料,使用固定都非常方便。为避免移动或的特制敷料,使用固定都非常方便。为避免移动或脱落,可用胶布再次固定。脱落,可用胶布再次固定。一般情况下,应根据患儿的反应、年龄和体一般情况下,应根据患儿的反应、年龄和体质确定贴敷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如需再贴质确定贴敷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如需再贴敷,应待局部皮肤基本正常后再敷药。敷,应待局部皮肤基本正常后再敷药。对于寒性病证,可在敷药后,在药上热敷或对于寒性病证,可在敷药后,在药上热敷或艾灸、半导体激光。艾灸、半导体激光。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凡用溶剂调敷药物时,需随调配随敷用,以防凡用溶剂调敷药物时,需随调配随敷用,以防蒸发
12、蒸发。(2)若用膏药贴敷,在温化膏药时,应掌握好温度,若用膏药贴敷,在温化膏药时,应掌握好温度,以免烫伤或贴不住。以免烫伤或贴不住。(3)对胶布过敏者,可改用肤疾宁膏或用绷带固定对胶布过敏者,可改用肤疾宁膏或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贴敷药物。(4)对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贴敷穴位不宜过对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贴敷穴位不宜过多,贴敷面积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多,贴敷面积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泡过大或发生药物中毒。发泡过大或发生药物中毒。注意事项注意事项(5)对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脏病、肝脏病等对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脏病、肝脏病等的患者,使用药量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久,的患者,使用药量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久,并在贴敷期间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并在贴敷期间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6)对于孕妇、幼儿,应避免贴敷刺激性强、毒性对于孕妇、幼儿,应避免贴敷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大的药物。(7)对于残留在皮肤的药膏等,不可用汽油或肥皂对于残留在皮肤的药膏等,不可用汽油或肥皂有刺激性物品擦洗有刺激性物品擦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