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世界冰川16.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3207106 上传时间:2021-12-1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漫话世界冰川1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漫话世界冰川1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漫话世界冰川1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漫话世界冰川1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漫话世界冰川1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漫话世界冰川16.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漫话世界冰川( 16)胡经国4、巴基斯坦巴托拉冰川 巴基斯坦巴托拉冰川是世界著名的中低纬度大型冰川之一。它位于喀喇昆 仑山系北部,为呈北西南东流向的树枝状纵谷冰川。其雪线海拔为 45005300米,伸入洪札河谷中,终止于海拔 2540米的地方。巴托拉流域面 积为 687平方公里,冰川长 59.2公里,总面积为 332平方公里。该冰川南侧有 12 条冰流汇入冰川,北侧有 4 条冰流汇入。粒雪线以上积累区面积为 144平方 公里,消融区面积为 141平方公里。在海拔 5100米处,冰层的厚度折算成囤积 量,相当于 10301250毫米水层;在海拔 4850米处,相当于 1034毫米水层。 巴托拉冰

2、川平均厚度为 309.9米,最大厚度为 431.7米,总储冰量为 913.4万立 方米。该冰川末端年平均气温为 9.3C(多年平均为10C)。裸露冰的融期长达 315天,消融的冰层有 18.41米高。冰川上游有充沛的降雪补给,雪线以上地区 年降水量为 2000毫米左右。由于具有低温条件,因而形成了具有融水径流模数 高、流量大、水位日变幅小、冲刷强烈等特点的常态活动冰川;年径流量达 9.3 亿立方米。该冰川的冰川床是南低北高不对称的 U 形谷。这种地形孕育了巴托拉冰 川。 200 年来,该冰川进退幅度不大,冰流速变比较和缓。由于冰川的进退和 冰融水道的变迁,因而经常影响公路的畅通。从 1 966

3、年左右开始的冰川前进, 还将继续前进 180240米,其后将转入衰退。那时,冰川距公路尚有 300米左 右。因此可以判定,这次冰川前进不会产生对公路的危害。有关考察组提出的 喀喇昆山公路巴托拉地段的修复建议,已为巴基斯坦方面所采纳。联结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友好公路喀喇昆仑山公路,通过巴托拉冰川末 端。由于冰川的进退和冰融水道的变迁,因而经常影响公路的畅通。因此,中 巴两国合作在 19741975年及 1979年,共同对巴托拉冰川进行了考察。考察组根据考察所获得的资料,绘制了巴托拉流域的地形图;在冰川上布 设了 18个冰川运动速度的横剖面;绘制了冰川下段年冰面流速等值线图。通过 考察,对巴托拉冰川的

4、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报。巴托拉冰川考察组采用波动冰量平衡法和冰川末端运动速度递减率,对巴 托拉冰川末端未来的变化作了如下定量的预测:巴托拉冰川处于前进时期,冰 川末端将继续前进 180240米左右,每年平均前进 11 米,前进年限为 1622 年左右;到 19911997年间,此时冰川最终达到平衡而终止前进。5、非洲乞力马扎罗山冰川、乞力马扎罗山概述在斯瓦希里语中,“乞力马扎罗山”意为“闪闪发光的山”。乞力马扎罗山( Kilimanjaro ),又译为“吉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高的 山脉,是一个火山丘,海拔 5963 米,面积为 756 平方公里。它素有“非洲屋 脊”之称,而许多地理学家则喜欢称它

5、为“非洲之王”。乞力马扎罗山是坦桑尼亚东北部的巨大火山体,邻近肯尼亚边界。其中央 火山锥称为基博峰,海拔 5895 米,是非洲最高点。它位于东非大裂谷以南约 160 公里,在奈洛比以南约 225公里。该山的主体沿东西向延伸将近 80 公里,由三个主要的死火山基博峰(Kibo,海拔5895米)、马温西(马文济)峰(Mawensi,海拔5149米)和 希拉(西拉)峰(Shira,海拔3962米)构成。其中,基博火山时代最新,也最 高,还保持着典型的火山锥和火山口的形状。并且,同马温西火山(海拔 5354 米)在海拔约 4600米处的一段长 11 公里的鞍状山脊相连。马温西火山是先前 的一座高峰的较

6、老的核心。希拉峰(有的资料为:海拔 3778米)仅仅是较早的 一个火山口的残余。在鞍状山脊以下,乞力马扎罗山的主体,以典型火山曲线 向下面的平原倾斜,平原海拔约为 900 米。基博峰上面的乌呼鲁峰(Uhuru)是非洲的最高峰。它还在不时地释放出火 山气体。科学家在 2003年的一次考察证实,火山熔岩距离顶峰的火山口地表只 有 400米深,但目前尚没有爆发的迹象。虽然基博峰看来像个盖着积雪的穹丘,但是其南侧却有一个直径2.4 公里、深约 300 米(有的资料为: 200 米)的火山口。在这个火山口里,有一个 显示残余火山活动的内火山锥。与基博峰有规则的锥形大不相同的是,马温西 峰是经受过强烈侵蚀

7、的,山势崎岖而且陡峭,并且被东西向狭谷劈开。、乞力马扎罗山冰川概述在乞力马扎罗山,海拔1000米以下为热带雨林带,海拔 10002000米之 间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海拔20003000米之间为温带森林带,海拔30004000米之间为高山草甸带,海拔 40005200米之间为高山寒漠带,海 拔 5200 米以上为积雪冰川带。被誉为“赤道雪峰”的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的坦桑尼亚东北部。在 赤道附近“冒”出这个晶莹的冰雪世界,世人称奇。在酷热的日子里,从很远 处望去,蓝色的山赏心悦目,而白雪皑皑的山顶似乎在空中盘旋。常伸展到雪 线以下飘渺的云雾,增加了这种幻觉。山麓的气温有时高达59E,而峰顶的

8、气温又常为-34C,故有“赤道雪峰”之称。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乞力马扎罗山 一直是一座神秘而迷人的山。没有人真的相信,在赤道附近居然有这样一座覆 盖着冰雪的山。乞力马扎罗山基博峰的冰盖,沿冰盖边缘残存下来,形成分散的大冰块。 在基博峰的西南坡上,冰川终止于海拔 4270米处;而在其北侧则只下降到其峰 顶以下很短的距离。在马温西山上,不存在永久冰,也几乎没有积雪地。近年 来,由于全球变暖,乞力马扎罗山的冰雪消融,引起了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关 注。乞力马扎罗山的基博峰峰顶终年覆盖积雪,有一个直径 2400米、深约 300 米的火山口。在这个火山口内,有一个内火山锥,称为乌呼鲁峰,又叫做乌呼 鲁赤道峰

9、。火山口内为常年的积冰,从其西侧流出一条冰川。并且,该火山口 内四壁,覆盖着晶莹无瑕的巨大冰层;底部耸立着巨大的冰柱;冰雪覆盖,宛 如巨大的玉盆。近年来,海拔 5896 米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积雪融化,冰 川消失现象非常严重。在过去的 80 年内,冰川已经萎缩了 80%以上。有环境专 家指出,乞力马扎罗山的雪顶,可能在 10 年内将彻底融化消失。届时,乞力马 扎罗山独有的“赤道雪山”奇观,将与人类告别。另据介绍,因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近年来,乞力马扎罗山顶的积雪 融化,冰川退缩非常严重,乞力马扎罗山“雪冠”一度消失。如果情况持续恶 化,那么 15 年后,乞力马扎罗山上的冰盖将不复

10、存在。联合国的报告说,乞力 马扎罗山的冰盖将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而融化,将在 15 年后完全消失。违法的伐 木业、木炭生产业、采石业及森林火灾,都加剧了冰盖的融化。乞力马扎罗山 冰川消失,将对这个地区的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破坏。有关研究报告称,气候变 暖导致乞力马扎罗山的冰川体积,在过去 100 年间减少了将近 80%,造成附近 居民的饮用水供应减少。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洛尼汤姆逊教授,通过对南美、非洲和中国等地 的热带或亚热带冰原的研究发现,在过去短短 20 年时间里,乞力马扎罗山的冰 雪已经消融了 33%。如果从更早的 1912年算起的话,那么乞力马扎罗山已失去 了 82%的冰雪。他指出,如果按照

11、目前的速度发展下去,再过 15 年,乞力马扎 罗山的最高峰自由峰上的冰雪,将会消融殆尽。汤姆逊认为,引起消融的 原因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全球气候变暖,实际上还有很多其它复杂因素。1999年 11月,坦桑尼亚和德国的专家,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GPS), 对乞力马扎罗山的高度进行了精确测量。结果发现,它的海拔只有5891.77米,比原先测定的 5895米“萎缩”了 3 米多。这可以成为汤姆逊教授“冰雪消 融”理论的一个有力佐证。然而,坦桑尼亚政府对汤姆逊的看法颇不以为然。认为,汤姆逊的理论只 是一种假设,不足为凭。虽然气候变暖确实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但是气候 变化是反复无常的。乞力马扎罗山顶的冰

12、雪在一段时间内可能减少,但是在另 一段时间内却可能增多。因此,人们大可不必为此担忧。6、南极洲兰伯特冰川 兰伯特冰川位于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大最长的冰川。这条冰川充填在一条 长 400公里、宽 64 公里、最大深度为 2500 米的巨大断陷谷地中。它以每年平 均 350 米的流速流注入海。这条冰川是 1956 年至 1957 年由一批澳大利亚飞行 员发现的。在其流经查尔斯王子山脉时,它宽达 64 公里。如果把向海延伸部分的阿梅 里冰架也包括在内,它大约长达 708 公里。它下泄了南极大陆冰盖 1/5 的水 量。如果推断一下这些数据,便可知道地球上约 12%的淡水,都流经兰伯特冰 川。要领悟这一大

13、得惊人的数字,几乎就和站在这一冰雪世界中鉴别冰川一样 困难。由于兰伯特冰川的规模是如此之大,因而公众对于阿尔卑斯或喜马拉雅 的冰川,从山上像河流一样向下流的印象,不适用于兰伯特冰川。一幅卫星影像图是足以看出冰川并认识冰川的最佳选择冰川流动缓慢。世界上流动最快的冰川,是格陵兰雅各布港的艾斯布雷冰 川,每年流动 7 公里。兰伯特冰川大约以每年 0.23 公里的速度,滑过查尔斯王 子山,最后在阿梅里冰锋区加速到每年 1 公里。虽然它不是一条快速移动的冰 川,但是却是一条移动量巨大的冰川。每年约有 35 立方公里的冰通过兰伯特冰 川。当从飞机上观看时,这条冰川的表面留下了流线状的痕迹 天然冰垄。它就像

14、在一幅全景油画布上,用油彩画一幅超大油画时,留下的刷痕一样,指 明了冰川的流向。在冰川表面,冰脊是难以察觉的,但是它们可能明显地呈现 为梯形排列的裂隙带。这些裂隙带,是因冰川内部流速不同而形成的。但是, 另一些裂隙,也可能是不规则的冰川底部或沿途遇到的障碍物所造形成的。假 如这样,冰面坡度的骤变,可能形成一个混乱的冰裂隙区,它被称为冰瀑,相 当于河流中的河床瀑布。当冰川流入阿梅里冰架时,冰川被迫环绕吉洛克岛流 动,于是就在岛的下方形成了裂隙;有些裂隙宽达 402米,最长达 402 公里。 实际上,比有些阿尔卑斯山的冰川还要大。这些巨大的冰裂隙或冰裂谷以覆雪为桥,对于路经该处的旅游者来说前程 令

15、人胆怯。然而,不管冰裂隙有多大,但却都能相当安全地通过,因为一台拖 拉机的附加重量和支撑雪桥的重量相比,总是微不足道的。19551958年,维维安富克斯爵士曾经横越南极探险。当他离开南极后 遇到了类似的裂隙。据报道,他驾驶拖拉机顺坡而下,直达雪桥,然而又直上 另一坡。主要的危险来自雪桥边缘的小裂隙。在其它地方作冰川旅行时,可能 会被直截了当地提示,小心避开已知冰裂隙区。就像非洲河流对非洲大陆的早 期探险家们那样,南极洲的冰川也经常为探险家提供深入内陆的明显路线。沙 克尔顿发现了比尔德莫尔冰川,它提供了从罗斯冰架进入极地高原的一条径直 向南的路线。斯科特和他的四个同伴,在其赴极地的招致不幸的艰苦

16、跋涉时, 走的是同样的路线。7、东南极洲比尔德莫尔冰川 比尔德莫尔冰川( Beardmore Glacier ),又译为比尔兹莫尔冰川,是东南 极洲大地垒山地中的一条外流冰川。它导源于多米宁山脉,从海拔 2100 米的谷 地流出;宽约 19 公里,长约 160 公里;以冰瀑布形式落入罗斯陆缘冰。另据介绍,该冰川是南极洲中部的冰川。从南极高原下降约 2200 米,至罗 斯冰架(Ross Ice Shelf)。它将横贯南极洲的山地,分隔成毛德皇后(QueenMaud)山和亚历山德拉皇后(Queen Alexandra)岭。它也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 山谷冰川,长 200 公里,宽 40 公里。 1908 和 1911 年,英国探险家沙克尔顿(Ernest Henry Shackleton)和史考特(Robert Scott),先后在去南极的途中发 现了该冰川,并冠以其资助者之名。以后的科学考察,发现冰川含有石化木、 蕨类植物和珊瑚的化石。这是南极洲一度有过温暖气候的证据。2011 年 1 月 1 9日编写写于重庆2019年 4 月 11日修改于重庆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