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章 概 述第1页/共296页第一页,共296页。第1章 概 述1-1 旅客(lk)运输系统的构成1-2 铁路旅客运输的任务(rn wu)、特点和地位1-3 客流分类和旅客列车(l k li ch)种类第2页/共296页第二页,共296页。1-1 1-1 旅客旅客(lk)(lk)运输系统的构成运输系统的构成 旅客(lk)运输系统的构成1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fngsh)的优势与不足2第3页/共296页第三页,共296页。旅客旅客(lk)(lk)运运输系统输系统铁路(til)公路(gngl)航空水运普通铁路高速铁路磁悬浮铁路地下铁道轻轨铁路其他高速公路道路交通民用航空高速水运海运河运干线(区域)
2、运输城市(含市郊)运输干线(区域)运输城市交通干线(区域)运输干线(区域)运输第4页/共296页第四页,共296页。各种客运交通方式各种客运交通方式(fngsh)(fngsh)的的优势与不足优势与不足 铁路(til)的优势与不足1 公路(gngl)的优势与不足2 航空的优势与不足3 水路的优势与不足4第5页/共296页第五页,共296页。运量大;运量大;速度快;速度快;运营成本和运价运营成本和运价(yn ji)(yn ji)低廉;低廉;全天侯运输,不受季节影响;全天侯运输,不受季节影响;安全性好;安全性好;铁路的优势(yush)与不足造价(zoji)较水运、公路高。优势不足第6页/共296页第
3、六页,共296页。机动灵活,门到门直达运输;机动灵活,门到门直达运输;技术标准及造价相对较低,便于深入技术标准及造价相对较低,便于深入(shnr)各各类地区;类地区;公路(gngl)的优势与不足长距离运输时,运营(ynyng)成本高;排放废气,噪音对环境污染较严重;安全性差。优势不足第7页/共296页第七页,共296页。运载量小;运载量小;运营成本高;运营成本高;受气候受气候(qhu)(qhu)影响影响大。大。运输(ynsh)速度最快;舒适,安全;航空的优势(yush)与不足优势不足第8页/共296页第八页,共296页。投资投资(tu z)(tu z)省;省;运营成本和运价低廉;运营成本和运价
4、低廉;有利于旅游观光,条件舒适;有利于旅游观光,条件舒适;水路的优势(yush)与不足速度慢;受自然条件(tiojin)影响大。优势不足第9页/共296页第九页,共296页。1-2 1-2 铁路旅客铁路旅客(lk)(lk)运输的任务、运输的任务、特点和地位特点和地位 铁路旅客运输(ynsh)的任务1 铁路旅客(lk)运输的特点2 铁路旅客运输的地位和发展趋势3第10页/共296页第十页,共296页。铁路铁路(til)(til)旅客运输的任旅客运输的任务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gungd)(gungd)旅客在旅行上的需求;旅客在旅行上的需求;安全、迅速、准确、便利地运送旅客、行李
5、包裹和邮安全、迅速、准确、便利地运送旅客、行李、包裹和邮件到目的地;件到目的地;保证旅客在旅行中的舒适、愉快、有良好的物质、文化保证旅客在旅行中的舒适、愉快、有良好的物质、文化生活服务(优质服务);生活服务(优质服务);第11页/共296页第十一页,共296页。铁路铁路(til)(til)旅客运输的特旅客运输的特点点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旅客,其次是行李、包裹主要服务对象是广大旅客,其次是行李、包裹(bogu)(bogu)和邮件;和邮件;运输需求的时空不均衡性;运输需求的时空不均衡性;旅客列车的编组一般是固定的,其始发、终到站以旅客列车的编组一般是固定的,其始发、终到站以及到、发和途中运行的时刻
6、也是固定的;及到、发和途中运行的时刻也是固定的;旅客列车到发线及站台一般应按方向和车次予以固旅客列车到发线及站台一般应按方向和车次予以固定,不宜随便变动;定,不宜随便变动;第12页/共296页第十二页,共296页。铁路旅客运输铁路旅客运输(ynsh)(ynsh)的的特点特点旅客车辆(包括旅客车辆(包括(boku)(boku)餐车、行李车)一般都是按铁餐车、行李车)一般都是按铁路局固定配属于各客运车辆段;路局固定配属于各客运车辆段;客运站的位置要求紧靠城市,并且要与市内运输及其他客运站的位置要求紧靠城市,并且要与市内运输及其他各种交通工具有密切的配合;各种交通工具有密切的配合;旅客列车重量标准和
7、速度应合理选择;旅客列车重量标准和速度应合理选择;旅客列车的发车密度应与客流密度、时空波动及分布适旅客列车的发车密度应与客流密度、时空波动及分布适应。应。第13页/共296页第十三页,共296页。铁路旅客铁路旅客(lk)运输的地位和发运输的地位和发展趋势展趋势 客流特点:流量大、流程长、收入水平较低;客流特点:流量大、流程长、收入水平较低;铁路旅客运输的特点:运能大、能耗铁路旅客运输的特点:运能大、能耗(nn ho)(nn ho)小、小、成本低等;成本低等;结论:我国旅客运输应以铁路旅客运输为骨干力量。结论:我国旅客运输应以铁路旅客运输为骨干力量。地位(dwi)发展趋势高科技性、多元化。第14
8、页/共296页第十四页,共296页。1-3 1-3 客流客流(kli)(kli)分类和旅客列车种类分类和旅客列车种类客流(kli)分类1旅客列车(l k li ch)种类2客车车次3第15页/共296页第十五页,共296页。客流客流(kli)(kli)分类分类客流(kli)分类管内管内(un ni)客流客流直通客流第16页/共296页第十六页,共296页。旅行距离跨两个及其以上旅行距离跨两个及其以上(yshng)(yshng)铁路局铁路局的客流;的客流;旅行距离在一个铁路局范围(fnwi)以内的客流;含市郊客流。客流(kli)分类直通客流管内客流第17页/共296页第十七页,共296页。旅客列
9、车旅客列车(l k li ch)种种类类 高速动车组旅客列车:跨局:G1G5998;管内(un ni):G6001G9998 城际动车组旅客列车:跨局:C1C1998;管内(un ni):C2001C9998 动车组旅客列车:跨局:D1D3998;管内(un ni):D4001D9998 直达特快旅客列车:Z1Z9998 第18页/共296页第十八页,共296页。旅客列车旅客列车(l k li ch)种种类类 特快旅客列车:跨局:T1T4998;管内:T5001T9998 快速旅客列车:跨局 K1K6998;管内:K7001K9998 普通(ptng)旅客列车:普通(ptng)旅客快车:跨三局
10、及其以上:10011998;跨两局:20013998;管内:40015998 普通(ptng)旅客慢车:跨局:60016198;管内:62017598 第19页/共296页第十九页,共296页。旅客列车旅客列车(l k li ch)种类种类 通勤(市郊)列车:76018998;临时旅客列车:跨局:L1L6998;管内:L7001L9998;旅游列车:跨局:Y1Y498;管内:Y501Y998;回送图定客车底:在原车次(chc)前加0;因故折返旅客列车:在原车次(chc)前加F。第20页/共296页第二十页,共296页。客车客车(kch)车次车次定义(dngy)上、下行(xixng)方向车次的标
11、识码。上行方向:被指定为上行方向的方向。支线向干线方向;向北京方向;第21页/共296页第二十一页,共296页。第第2 2章章 铁路铁路(til)(til)旅客运输旅客运输技术设备技术设备第22页/共296页第二十二页,共296页。2-1 2-1 客运设施客运设施(shsh)(shsh)的分类的分类 客运站 客车整备所和动车段 对旅客列车车底进行维修保养、整备的场所。移动设备 铁路旅客运输(ynsh)的基本动力和运载工具。第23页/共296页第二十三页,共296页。2-2 2-2 客运站概述客运站概述(i sh)(i sh)客运站的作业(zuy)1 客运站的分类(fn li)2 客运站的组成3
12、第24页/共296页第二十四页,共296页。客运站的作业(zuy)客运服务(fw)作业客运(kyn)业务技术作业包括旅客上下车、候车、问询等方面的服务。包括客票发售,行包、邮件的装卸等。对旅客列车的技术作业等。第25页/共296页第二十五页,共296页。客运站的分类(fn li)(1)按基本用途分:长途旅客车站 主要办理长途旅客列车(l k li ch)的始发、终到作业;短途旅客车站 主要办理管内旅客列车(l k li ch)的始发、终到作业;旅游旅客车站 主要办理旅游列车的始发终到作业;国境(口岸)站 主要办理国际旅客列车(l k li ch)的通过、换装、联检作业。第26页/共296页第二
13、十六页,共296页。客运站的分类(fn li)(2)按客运量和技术作业量大小(dxio),并考虑政治、经济、文化及在铁路网上的地位等条件分:特等站 一等站 二等站 三等及以下车站 一般均为客货运站。第27页/共296页第二十七页,共296页。客运站的分类(fn li)(3)按线路布置图型分:尽端(jn dun)式客运站(尽头式客运站);通过式客运站;混合式客运站;第28页/共296页第二十八页,共296页。通过通过(tnggu)式客运站式客运站图(a)第29页/共296页第二十九页,共296页。通过(tnggu)式客运站图(b)第30页/共296页第三十页,共296页。通过(tnggu)式客运
14、站特点(tdin)优点(yudin)线路都是贯通式的,站房在线路的一侧。车站有两个咽喉区,作业分在两端进行,交叉干扰少,车站通过能力大;通过旅客列车不必改变运行方向,作业 较方便;旅客进出站走行距离短;到发线可供各种列车使用,机动灵活,互换性大;旅客流线、行包流线交叉干扰少。第31页/共296页第三十一页,共296页。缺点(qudin)通过(tnggu)式客运站 两个咽喉区,站坪长,占地(zhn d)多;进站线穿越城市,与城市交通道路干扰大;车站不易伸入市区,旅客乘车不太方便。第32页/共296页第三十二页,共296页。尽端(jn dun)式客运站第33页/共296页第三十三页,共296页。尽
15、端(jn dun)式客运站特点(tdin)优点(yudin)到发线是尽头线,站房设在到发线一端或一侧。站坪较短、占地少、车站较易伸入市区;有一端咽喉,进站线路与城市交通道路 交叉干扰少;旅客出入车站可不必跨越线路。第34页/共296页第三十四页,共296页。尽端(jn dun)式客运站缺点(qudin)所有作业集中(jzhng)在一端咽喉区进行,交叉干扰 严重,车站通过能力小;通过旅客列车必须变更运行方向,作业不 方便;列车进出站占用咽喉时间长;旅客进出站走行距离长;旅客流线、行包流线在分配站台交叉严重。第35页/共296页第三十五页,共296页。混合式客运站第36页/共296页第三十六页,共
16、296页。混合式客运站特点(tdin)优点(yudin)缺点(qudin)部分线路为贯通式,部分线路为尽头式。当某一方向城际(市郊)客流量较大时,设置部 分尽头线,可节省用地及投资;城际(市郊)旅客流线与长途旅客流线分开,互不 干扰。到发线使用不灵活,在城际(市郊)列车行车量较少 时,利用率低;在进出站咽喉区产生了长途列车与城际(市郊)列车 到发的交叉干扰,尤其是二者共用客车整备所和机务 段时,交叉尤为严重。第37页/共296页第三十七页,共296页。客运站的分类(fn li)(4)未来(wili)客运站的分类:客运中心 大型客运站 一般客运站第38页/共296页第三十八页,共296页。站 房
17、站 场站前广场(gungchng)客运站的组成(z chn)指客运站的各种(zhn)房舍,它是客运站的主体。是旅客列车停留、技术作业以及旅客上下的场所。是客运站与城市联系的“纽带”。第39页/共296页第三十九页,共296页。2-3 2-3 站场站场 站 线1 旅客(lk)站台2 跨线设备(shbi)3 检票口4第40页/共296页第四十页,共296页。站站 线线 旅客列车(l k li ch)到发线 货物列车到发线正 线1 列车到发线2机走线和机待线3第41页/共296页第四十一页,共296页。p 避免正线与其它(qt)线路的交叉干扰;p 正线应尽量顺直;p 尽量使旅客进出站、行包搬运不跨越
18、正线。正 线布置(bzh)原则第42页/共296页第四十二页,共296页。p 对于通过式双线铁路客运站,正线的选择为:p 通过式单线客运站,正线的选择为:p 正线位置宜设在站房对面车场的最外侧;p 尽头式客运站,正线的选择为:p 一般固定在自区间直接引入车站的某一股(y)或两股站台线。正 线布置(bzh)方法第43页/共296页第四十三页,共296页。通过式双线铁路通过式双线铁路(til)(til)客运站客运站的正线的正线布置(bzh)方法1.对于通过式双线铁路客运站,当客车整备所与客运2.站纵列布置(bzh)且位于靠站房一侧时,正线的选择:第44页/共296页第四十四页,共296页。2.对于
19、duy)通过式双线铁路客运站,当客车整备所与客运站3.纵列且位于两正线之间时,正线的选择:通过式双线铁路通过式双线铁路(til)客运客运站的正线站的正线第45页/共296页第四十五页,共296页。旅客列车旅客列车(l k(l k li ch)li ch)到发线到发线有效(yuxio)长度按远期旅客列车(l k li ch)长度确定;数 量应根据旅客列车对数及其性质、以及车站技术作业过程等因素确定。第46页/共296页第四十六页,共296页。始发、终到旅客列车对数始发、终到旅客列车对数到发线数量到发线数量(条条)12及以下13-2425-3637-5033-55-77-9旅客列车(l k li
20、 ch)到发线数量表注:每对通过列车可按折合(zhh)0.5对始发、终到列车;始发、终到旅客列车在50对以上时,到发线数量按分析 计算确定。第47页/共296页第四十七页,共296页。货物货物(huw)(huw)列列车到发线车到发线设置(shzh)条件 在旅客列车到发线和机走线有富余能力(nngl)时,可不设;设置数量第48页/共296页第四十八页,共296页。机走线和机待线设置(shzh)条件有效(yuxio)长度在旅客列车对数(du sh)较少的客运站上,一般可不设机走线和机待线;机待线:两台机车长度l0m。第49页/共296页第四十九页,共296页。旅客旅客(lk)(lk)站台站台站台(
21、zhnti)的布置站台(zhnti)的设计 通过式客运站:设基本站台和中间站台;尽端式客运站:设分配站台和中间站台;混合式客运站:设基本站台和中间站台。站台的长度 站台的宽度 站台的高度第50页/共296页第五十页,共296页。通过(tnggu)式客运站第51页/共296页第五十一页,共296页。尽端(jn dun)式客运站第52页/共296页第五十二页,共296页。混合式客运站第53页/共296页第五十三页,共296页。站台站台(zhnti)(zhnti)的设计的设计按照旅客列车按照旅客列车(l k li ch)(l k li ch)的长度来确定;的长度来确定;站台(zhnti)的长度站台的
22、宽度 按客流密度、行包搬运工具、站台上的建筑物、路段设计速度来确定。第54页/共296页第五十四页,共296页。站台(zhnti)的设计站台(zhnti)的高度低站台一般站台高站台第55页/共296页第五十五页,共296页。低站台低站台(zhnt(zhnti)i)特点(tdin)优点(yudin)缺点高出相邻线路轨面300mm;p 便于列检;p 邻近这种站台的线路能 通过超限货物列车;旅客上下车不方便。第56页/共296页第五十六页,共296页。一般一般(ybn)(ybn)站站台台特点(tdin)优点(yudin)缺点高出相邻线路轨面500mm;p旅客上下车较为方便;p便于列检。邻近这种站台的
23、线路无法通过超限货物列车。第57页/共296页第五十七页,共296页。高站台高站台(zhnti(zhnti)特点(tdin)优点(yudin)缺点旅客上下车最方便。列检作业不方便;相邻的线路不能通行超限货物列车;旅客列车不能高速通过。高出相邻线路轨面1250mm;第58页/共296页第五十八页,共296页。高站台(zhnti)第59页/共296页第五十九页,共296页。雨棚的设计雨棚的设计(shj)(shj)p 雨棚的长度;p 雨棚的宽度;p 雨棚的高度(god);p 雨棚内的设施。第60页/共296页第六十页,共296页。跨线设备跨线设备(shbi)按与站内线路交叉按与站内线路交叉(jioc
24、h)(jioch)关系分关系分天桥(tinqio)地道平过道在线路上空跨线;在线路底下跨线;与线路平面相交。第61页/共296页第六十一页,共296页。天桥天桥(tinqio)(tinqio)和地道和地道1.天桥(tinqio)的优缺点优点(yudin)缺点 造价经济;修建时受水文地质影响少;扩建方便;排水、采光、通风较好。升降高度较大,对旅客不便;在站内遮挡列车作业人员视线;不便战备。2.地道的优缺点地道的优缺点与天桥相反。第62页/共296页第六十二页,共296页。天桥(tinqio)和地道3.天桥和地道(ddo)的选择1天桥在使用上不如地道优越;具体选用时,应结合地形、站房的布置等因素。
25、2第63页/共296页第六十三页,共296页。天桥(tinqio)和地道4.天桥和地道(ddo)的数量1 旅客天桥、地道的数量2行包地道的数量站房规模(gum)3000人:1处;3000人站房规模(gum)10000人:2处;站房规模(gum)10000人:3处;大型站:1处;特大型站:2处;第64页/共296页第六十四页,共296页。平过道平过道优点(yudin)设 置缺点(qudin)造价(zoji)经济。安全性差。p客运量较大:供搬运行包使用;p客运量较小:供旅客跨越线路使用;第65页/共296页第六十五页,共296页。检票口检票口根据检票进站的旅客人数及其通过根据检票进站的旅客人数及其
26、通过(tnggu)能力来能力来确定。确定。第66页/共296页第六十六页,共296页。2-4 2-4 站前广场站前广场(gungchng)(gungchng)站前广场(gungchng)的功能1 站前广场(gungchng)的布置要求3 站前广场的组成2第67页/共296页第六十七页,共296页。站前广场站前广场(gungchng)(gungchng)的的功能功能1集散旅客;为旅客提供室外活动场所;23运行、停放车辆;布置各种建筑服务设施。4第68页/共296页第六十八页,共296页。站前广场站前广场(gungchng)(gungchng)的的组成组成1 旅客活动地带;2 停车场和行车道;各种
27、建筑服务设施。3第69页/共296页第六十九页,共296页。站前广场的布置站前广场的布置(bzh)(bzh)要求要求合理确定广场的面积合理确定广场的面积(min j)(min j)和布局,和布局,保证旅客安全迅速疏散;保证旅客安全迅速疏散;尽量避免各种流线相互间的交叉干扰;尽量避免各种流线相互间的交叉干扰;广场周围各种建筑物必须统一规划;广场周围各种建筑物必须统一规划;站前广场的绿化带设计应满足城市绿化的站前广场的绿化带设计应满足城市绿化的要求。要求。第70页/共296页第七十页,共296页。2-5 2-5 旅客旅客(lk)(lk)站房站房 站房的建筑(jinzh)规模3 客运(kyn)用房的
28、的布置4 站房的布置1 站房与站前广场、站台的断面关系2第71页/共296页第七十一页,共296页。站房的布置站房的布置(bzh)l旅客站房的位置应与车站总体布置旅客站房的位置应与车站总体布置(bzh)(bzh)相配合;相配合;l站房内各房间的布置站房内各房间的布置(bzh)(bzh)应减少各种流线的交叉干扰,应减少各种流线的交叉干扰,减少旅客、行包的走行距离;减少旅客、行包的走行距离;l站房应适用、经济、美观,并显示出城市的特色和地理环境站房应适用、经济、美观,并显示出城市的特色和地理环境特点;特点;l要考虑未来客流发展,留有发展余地。要考虑未来客流发展,留有发展余地。第72页/共296页第
29、七十二页,共296页。旅客站房与站前广场的断面旅客站房与站前广场的断面(dun min)(dun min)关系关系 站房基地与站前广场标高(biogo)布置在一个水平面上,或标高(biogo)相差很小;站前广场标高(biogo)低于站房基地标高(biogo)。第73页/共296页第七十三页,共296页。旅客站房与站台旅客站房与站台(zhnti)(zhnti)的断面关系的断面关系站房基地标高(biogo)低于站台标高(biogo)。站房与站台(zhnti)在同一平面上;站房基地标高高于站台标高;线下式线平式线上式第74页/共296页第七十四页,共296页。站房的建筑站房的建筑(jinzh)(ji
30、nzh)规模规模1站房的建筑规模(gum)根据车站的旅客最高聚集人数来确定;旅客(lk)最高聚集人数的含义:客运站全年旅客最高月份中,平均一昼夜内旅客同时在候车室内的最多候车人数。2第75页/共296页第七十五页,共296页。站房的建筑站房的建筑(jinzh)(jinzh)规模规模34旅客最高聚集人数(rn sh)的影响因素:旅客上车人数;旅客在车站聚集时间(shjin)的长短;旅客最高聚集人数的计算方法:(1)计算系数法 HFC 式中,F计算年度最大月日平均旅客上车人数;C计算年度所采用的计算系数。第76页/共296页第七十六页,共296页。站房的建筑站房的建筑(jinzh)(jinzh)规
31、规模模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规模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规模最高聚集人数最高聚集人数特大型特大型H10000H10000大大 型型2000H2000H1000010000中中 型型400 H400 H20002000小小 型型H H4004005旅客车站建筑规模(gum)的划分:(2)图解法。第77页/共296页第七十七页,共296页。客运客运(kyn)(kyn)用房用房的布置的布置 站房出入口1 售票处2 行包房3 候车室4第78页/共296页第七十八页,共296页。站房出入口站房出入口p站房的出口、主要入口保持一定的距离;站房的出口、主要入口保持一定的距离;p主要入口多设于站房中部或偏右部,出口多设于站
32、房左侧主要入口多设于站房中部或偏右部,出口多设于站房左侧或偏左部;或偏左部;p尽端式客运站,到发线按线路别固定使用时:尽端式客运站,到发线按线路别固定使用时:p 可在站房的正面或侧面分设两个可在站房的正面或侧面分设两个(lin)出口;出口;p尽端式客运站,到发线按方向别固定使用时:尽端式客运站,到发线按方向别固定使用时:p 可把出站口设于进站口的右侧。可把出站口设于进站口的右侧。第79页/共296页第七十九页,共296页。到发线按线路别固定(gdng)使用第80页/共296页第八十页,共296页。到发线按方向别固定(gdng)使用第81页/共296页第八十一页,共296页。售票处售票处设置(s
33、hzh)原则设在旅客进站(jn zhn)流线中最前面、明显易找的地方;布置(bzh)形式 设在综合候车室内 在营业广厅或靠近主要入口处 设置专门的售票厅 在站房之外单独设置售票室 在站房外较远处单独设置售票 室(大楼)第82页/共296页第八十二页,共296页。设在综合设在综合(zngh)候车室内候车室内优点(yudin)明显(mngxin)易找;购票旅客走行距离短。缺点适用于购票旅客对候车旅客影响较大。旅客候车时间较短和客运量不大的中小客运站。第83页/共296页第八十三页,共296页。在营业广厅或靠近在营业广厅或靠近(kojn)(kojn)主要入口处设置专门主要入口处设置专门的售票厅的售票
34、厅优点(yudin)适用(shyng)于旅客购票、候车相互不干扰。适用于中型客运站。第84页/共296页第八十四页,共296页。在站房之外单独在站房之外单独(dnd)(dnd)设置设置售票室售票室缺点(qudin)适用(shyng)于旅客购票后走行距离较长。大型客运站。优点旅客购票与进站旅客流线没有交叉干扰。第85页/共296页第八十五页,共296页。在站房外较远处单独在站房外较远处单独(dnd)(dnd)设置售票室设置售票室(大楼)(大楼)优点(yudin)适用(shyng)于缺点旅客购票与进站旅客流线没有交叉干扰。旅客购票后走行距离较长,且有露天行程。大型客运站因站房较紧张等情况下采用。第
35、86页/共296页第八十六页,共296页。行包房行包房(bo(bo fn)fn)布置(bzh)原则 应与客运其他(qt)用房、站前广 场及站台有机联系;尽量减少行包流线与旅客流 线、车辆流线的交叉干扰。布置形式 只设一个行包房;站房中分别设置到达 行包房及发送行包房。第87页/共296页第八十七页,共296页。只设一个只设一个(y(y)行包房行包房设在进出(jnch)站流线中间优点(yudin)p 上车前托运行包、出站后马上提取行包的旅客走行距离短;p 仓库的利用率、管理及行包的搬运都灵活方便。缺点p 旅客流线与行包流线、车辆流线干扰大;p 不利于布置较大的行包室外堆放场。第88页/共296页
36、第八十八页,共296页。只设一个只设一个(y(y)行包房行包房 设在站房左侧(zu c)(或右侧)优点(yudin)缺点p旅客流线、行包流线干扰少;p便于设置行包室外堆放场;p仓库的利用率、管理及行包的搬运都灵活方便;p设在站房右侧,托运行包方便;设在站房左侧,到达领取方便。p 站房右侧,到达领取行包走行距离远;站房左侧,托运行 李不方便。第89页/共296页第八十九页,共296页。站房中分别设置到达(dod)行包房及发送行包房优点(yudin)缺点(qudin)p托运行李、到达领取行李均较方便;p便于布置室外堆放场;p旅客流线与行包流线交叉干扰少。p仓库的利用率、管理及行包的搬运都不太 灵活
37、方便。第90页/共296页第九十页,共296页。候车室候车室布置(bzh)原则布置(bzh)形式 候车室要求有良好的候车环境;候车室应与站房主要进站口及检票(jin pio)口有便捷的通道相连;尽量靠近站台,以减少旅客进站及检票(jin pio)后的走行距离。集中候车方式 分线候车方式第91页/共296页第九十一页,共296页。集中候车集中候车(hu(hu ch)ch)方式方式优点(yudin)缺点(qudin)适用于使用机动灵活,利用率高。候车室秩序较差。客流量不大时采用。第92页/共296页第九十二页,共296页。分线候车分线候车(hu ch)方式方式优点(yudin)缺点(qudin)适
38、用于便于维持候车秩序,也便于组织旅客上车。候车室利用率不太高。客流量较大时采用。第93页/共296页第九十三页,共296页。2-6 2-6 客运站流线组织客运站流线组织(zzh)(zzh)客运站内流线分析(fnx)1 流线疏解(sh ji)的基本方法3 站内流线组织原则2第94页/共296页第九十四页,共296页。客运站内流线分析客运站内流线分析(fnx)出站旅客(lk)流线车辆(chling)流线客运流线 普通旅客流线中转旅客流线城际(市郊)旅客流线特殊旅客流线贵宾流线进站旅客流线行包流线旅客流线 到达行包流线发送行包流线 第95页/共296页第九十五页,共296页。站内流线组织站内流线组织
39、zzh)(zzh)原则原则尽量避免各种流线互相交叉干扰;1最大限度地缩短旅客在站内的步行距离,避免流线迂回。2第96页/共296页第九十六页,共296页。流线疏解的基本流线疏解的基本(jbn)方法方法在同一(tngy)平面上错开通常将进站客流安排(npi)在站房的右侧,出站客流安排(npi)在站房的左侧。第97页/共296页第九十七页,共296页。在空间(kngjin)上错开通常(tngchng)进站客流走上层,出站客流走下层。流线疏解的基本流线疏解的基本(jbn)方法方法第98页/共296页第九十八页,共296页。流线疏解(sh ji)的基本方法在平面和空间上同时(tngsh)错开一般进站
40、客流由站房右侧下层(xicng)入站,经扶梯进上层候车;出站客流经地道由站房左侧下层(xicng)出站。第99页/共296页第九十九页,共296页。2-7 2-7 客车客车(kch)(kch)整备所和动车段整备所和动车段 客车(kch)整备所的设备 客车整备所与车站布局(bj)的关系3 客车整备所布置图12 动车段与车站布局的关系 4 动车段的内部布置图 5第100页/共296页第一百页,共296页。客车(kch)整备所第101页/共296页第一百零一页,共296页。客车客车(kch)整备整备所的设备所的设备1、各类车场(ch chn)及配线2、客车外部洗刷(xshu)设备3、客车整备库(棚)
41、4、消毒设备5、其它设备第102页/共296页第一百零二页,共296页。客车客车(kch)整备所整备所布置图布置图 定位作业方式布置图1特点(tdin)各项作业在到发兼整备场的一条(y tio)线路上进行。第103页/共296页第一百零三页,共296页。客车(kch)整备所布置图 移位作业方式布置图2特点(tdin)各项作业按各专用车场流水进行(jnxng):客运站到达场洗车机整备场出发场。第104页/共296页第一百零四页,共296页。客车整备(zhngbi)所与车站布局的关系 与客运站纵列布置1p 正线(zhn xin)外包整备所;p 正线(zhn xin)在整备所一侧。与客运站横列布置2
42、第105页/共296页第一百零五页,共296页。与客运站纵列布置(bzh)正线外包整备所1第106页/共296页第一百零六页,共296页。正线(zhn xin)外包整备所优点(yudin)缺点(qudin)列车通过与客车车底取送交叉干扰少;车底取送无折返行程。正线不顺直,列车运行条件差;职工出入整备所,须跨越正线;整备所、机务段等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第107页/共296页第一百零七页,共296页。与客运站纵列布置(bzh)正线位于整备所一侧2第108页/共296页第一百零八页,共296页。正线位于(wiy)整备所一侧 正线顺直,列车运行条件(tiojin)好;职工出入整备所时,不须跨越正线;
43、整备所、机务段等的发展不受正线限制;车底取送无折返行程。列车(lich)通过与客车车底取送交叉干扰多。优点缺点第109页/共296页第一百零九页,共296页。与客运站横列布置2客车整备(zhngbi)所与车站布局的关系 第110页/共296页第一百一十页,共296页。与客运站横列(hn li)布置优点(yudin)缺点(qudin)离客运站近;占地少;正线顺直;整备所、机务段等的发展不受限制。咽喉区交叉干扰严重,车站通过能力较小;车底取送有折返行程。第111页/共296页第一百一十一页,共296页。终端式终点站与段(所)成顺列布置 1动车段与车站布局(bj)的关系 第112页/共296页第一百
44、一十二页,共296页。终端(zhn dun)式终点站与段(所)成顺列布置优点(yudin)适用(shyng)于 车站咽喉作业均衡。终端式车站最好用此方案。第113页/共296页第一百一十三页,共296页。终端式终点站与段(所)成反向布置 2动车段与车站布局(bj)的关系 第114页/共296页第一百一十四页,共296页。终端式终点站与段(所)成反向(fn xin)布置缺点(qudin)适用(shyng)于 车站咽喉作业紧张。采用第1种方式会使动车段位于市区时用。第115页/共296页第一百一十五页,共296页。贯通式车站与段(所)成顺列布置 3动车段与车站(chzhn)布局的关系 适用于:贯通
45、guntng)式车站最好用此方案。第116页/共296页第一百一十六页,共296页。贯通式车站与段(所)并列(或斜并列)布置 4动车段与车站(chzhn)布局的关系 适用(shyng)于:规模小的运用所与车站的布局。第117页/共296页第一百一十七页,共296页。纵列式方案 1动车段的内部(nib)布置图 适用于:基本可以实现(shxin)流水作业,应用最广泛。第118页/共296页第一百一十八页,共296页。横列方案和其它方案 2动车段的内部(nib)布置图 适用于:受地形条件(tiojin)限制时使用。第119页/共296页第一百一十九页,共296页。2-8 2-8 旅客运输旅客运输(
46、ynsh)(ynsh)移动设备移动设备 客运(kyn)机车1 客运车辆2 动车组3第120页/共296页第一百二十页,共296页。客运客运(kyn)(kyn)机机车车客运机车的类型1 蒸汽机车(zhn q j ch):内燃机车:电力机车:第121页/共296页第一百二十一页,共296页。胜利(shngl)型蒸汽机车第122页/共296页第一百二十二页,共296页。型内燃客货运机车(jch)第123页/共296页第一百二十三页,共296页。ss9型客运(kyn)机车第124页/共296页第一百二十四页,共296页。客运车辆我国目前使用的主型客车4 硬座车;硬卧车;软卧(run w)车;餐车;行李
47、车;空调可躺式软席客车;第125页/共296页第一百二十五页,共296页。客运车辆我国目前使用的主型客车4 双层软座车;双层包房(bo fn)式软座车;双层软座行李合造车;双层餐车。第126页/共296页第一百二十六页,共296页。动车组 由动车和拖车长期固定(gdng)地连挂在一起;全部由动车长期固定(gdng)地连挂在一起。1.动车组的组成(z chn)第127页/共296页第一百二十七页,共296页。动车组(1)按牵引动力的分布方式分:动力分散型:概念:全部(qunb)车辆都是动车或绝大部分为动车;优、缺点。动力集中型:概念:动力集中安装在23节车上,其余车辆无动力。优、缺点。2.动车组
48、的类别(libi)第128页/共296页第一百二十八页,共296页。动车组(2)按动力装置分:内燃动车组;电动车组。2.动车组的类别(libi)第129页/共296页第一百二十九页,共296页。动车组3.动车组的特点(tdin)5.我国动车组的发展(fzhn)状况 4.国外动车组的发展(fzhn)状况 第130页/共296页第一百三十页,共296页。第131页/共296页第一百三十一页,共296页。第3章 铁路旅客(lk)运输计划和日常工作计划第132页/共296页第一百三十二页,共296页。第第3 3章章 铁路旅客运输计划铁路旅客运输计划和日常和日常(rchng)(rchng)工作计划工作计
49、划3-1 铁路旅客(lk)运输计划概述3-2 客流(kli)调查3-3 客流计划的编制3-4 票额分配计划3-5 铁路旅客运输日常工作计划第133页/共296页第一百三十三页,共296页。3-1 3-1 铁路铁路(til)(til)旅客运输计划概述旅客运输计划概述 旅客运输计划(jhu)的分类1 旅客运输计划(jhu)的主要指标2 编制旅客运输计划的主要依据3第134页/共296页第一百三十四页,共296页。旅客旅客(lk)(lk)运输计划运输计划的分类的分类长远(chngyun)计划年度计划日常(rchng)计划是铁路客运的发展战略计划。是旅客运输的任务计划。是指导日常旅客运输的工作 计划。
50、第135页/共296页第一百三十五页,共296页。旅客运输计划(jhu)的主要指标旅客(lk)发送量旅客(lk)运送量旅客平均行程旅客周转量是指计划期内,全路、各铁路局始发的全部旅客人数。是指计划期内,全路、各铁路局运输的全部旅客人数。是指计划期内每名旅客平均乘车的里程。是指计划期内,全路或一个铁路局所完成的旅客人公里数。第136页/共296页第一百三十六页,共296页。编制旅客运输编制旅客运输(ynsh)(ynsh)计划的计划的主要依据主要依据客流(kli)调查资料旅客运输统计报告(bogo)资料第137页/共296页第一百三十七页,共296页。3-2 3-2 客流客流(kli)(kli)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