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种的中医调护.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259436 上传时间:2025-07-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病种的中医调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常见病种的中医调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常见病种的中医调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常见病种的中医调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常见病种的中医调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常见病的中医调护一、咳嗽的中医调护1 .预防的重点在于提高机体卫外功能,增强皮毛媵理御寒抗病能力。若有感冒及时诊治。若久咳自汗出者,可酌选玉屏风散、生脉饮服用。2 .对于咳嗽的预防,首应注意气候变化,防寒保暖,饮食不宜甘肥、辛辣及过咸,嗜酒及吸烟等不良习惯尤当戒除,避免刺激性气体伤肺。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平素易于感冒者,配合防感冒保健操,面部迎香穴按摩,夜间足三里艾熏。3 .外感咳嗽,如发热等全身症状明显者,应适当休息。内伤咳嗽多呈慢性反复发作,尤其应当注意起居饮食的调护,可据病情适当选食梨、莱熊、山药、百合、孽芥、枇杷等。注意劳逸结合。缓解期应坚持“缓则治本的原则,补

2、虚固本以图根治。二、哮喘的中医调护1 .查找发病诱因,尽力祛除。注意居室空气流通,温度、湿度适宜,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灰全、花粉等。饮食宜清淡而富营亲,忌生冷肥甘厚味、海鲜发物、辛辣等食物,戒除烟酒。2 .加强锻炼,选择太极拳、内亲功、八段锦、慢跑等方法长期锻炼。3 .药物预防,肺脾气虚者,宜常服玉屏风散、补中益气丸等;脾肾阳虚者,可服金贵肾气丸、右归丸、右归饮、宝丸汤等;肝肾阴虚者,可常服六味地黄丸、滋水清肝饮、左归丸等方药。三、肺胀的中医调护1 .防止感冒、咳嗽酿成慢性咳喘,是预防本病的关键。2 .饮食以清淡为宜,忌食生冷及油腻之品;有水肿者应注意休息,进低盐或无盐饮食;忌饮酒吸烟及接触刺

3、激性气体;注意冷暖适宜,秋冬季中气候骤变时,尤需避免感受外邪。3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常服扶正固本药物,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防止病情发展。4 .保持呼吸道通畅,谭粘稠者给予鲜竹沥水口服以化痰平喘,痰量多而无力咳出者应帮助排痰,可揉按天突、丰隆等穴位,以豁痰利气。四、肺跨的中医调护1 .注意休息,动静结合。咯血、潮热、盗汗等症状严重者,应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后可适当活动,如做体操或散步。2 .饮食应增加富有营亲的食物,如牛羊乳、甲鱼、豆浆、水果等;宜食补肺润燥生津之品,忌辛辣刺激动火香燥之品。3 .病人应禁恼怒,息妄想,慎起居,远房事。居室应安静、清洁,阳光充足,空气新鲜。4 .防止感染,亲成良好

4、的生活习惯和做好隔离预防措施。5增强体质,健康人群平素要保亲正气,并可用辅助正气的药物,使正气强盛。五、肺痈的中医调护饮食宜清淡,忌辛辣油腻厚味,戒烟酒。寒温适度,起居有,以防受邪致病。在溃脓后可根据病位予以体位引流,咯血应防止血块阻塞气道。六、肺痿的调护积极预防咳嗽的反复发作,对预防肺痿有积极的意义。除了对外感咳嗽及时治疗外,平时还需做到以下几点: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戒烟,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避免过食黏腻肥甘之品,以防助痰生湿,加重病情。七、外感发热的中医调护1.避风寒,多休息,服药后避风覆被取汉,或喝热粥以助药力。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易消化。2加强体育锻炼,注重摄生调

5、养飞,不使精气受损,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八、感冒的中医调护1 .一般而言,感冒本属清浅之疾,只要能及时而恰当的处理,或选用适当的检验方、中成药,即可较快痊愈。但对老年、婴幼儿、体弱患者及时感重症,必须加以重视。注意有无特殊情况,防止发生传变,或同时夹杂其他疾病。注意煎药及服药要求,汤药不宜久煎,乘温热服,服后避风覆被取汗,或食热稀饭、米汤以助药力。2 .患感冒期间,应强调适当休息,注意室内空气新鲜、流通,多饮水,避风寒和繁重劳作。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肥甘、厚腻食物。3 .在感冒流行期间,可服药预防。冬春季,可用紫苏叶、荆芥各10g,甘草3g,水煎顿服,连服3日。夏季可用广蕾香、佩兰各

6、5g,薄荷后下2g煎汤代水饮。同时注意防寒保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淋雨及过度疲劳,减少公共场所的活动,防止交叉感染。九、风温的中医调护风温病初起患者宜进素的半流质饮食;高热时以素的流质饮食为宜,并多进鲜水果或果汁,如鲜梨、橘汁等;退热一日可进素的半流食;23日后改荤的半流质饮食,如用猪肝、瘦肉丝、鲜鱼烧汤;恢复期即进普食。严禁吸烟、饮酒。十、湿温的中医调护1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易消化。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配合清淡饮料,如鲜广蕾香、鲜佩兰、鲜荷叶煎水代茶。保持床铺清洁,昏迷者要防止褥疮发生。4 .加强身体锻炼,注意摄生调养,不使精气受损,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搞好个人卫生与环境卫生,注意饮食卫生

7、养成良好的个人饮食习惯,加强自身调。此外,在本病流行期间可服用预防性药物,如大青叶30g,板蓝根30g,水煎内服,1日1剂。十一、暑温的中医调护1.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配合清暑饮料,如西瓜露、金银花露、绿豆汤、冬瓜汤等。夹湿邪者,可予鲜霍香10g,鲜佩兰10g,鲜荷叶Iog煎水代茶。保持床铺清洁,昏迷者要防止褥疮发生。5 .加强身体锻炼,注意摄生调养,不使精气受损,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注意灭蚊灭鼠,搞好个人卫生与环境卫生O注意防暑降温,盛夏之季常服清凉饮料及解暑生津之品,如鲜蕾香水、鲜佩兰饮;或服用预防性药物,如大青叶30g,板蓝根30g,水煎内服,1日1剂;或土茯

8、苓30g,马鞭草30g,煎水代茶,1日1剂。控制暑热毒邪传染,对暑温患者注意隔离治疗。十二、胸痹心痛的中医调护1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于激动或喜怒忧思无度。2 .饮食宜清淡、低盐,食勿过急过饱,不宜过食肥甘,饮食要多样化,粗细粮搭配,多吃水果及富含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3 .生活起居有规律,戒烟限酒,缓解期要坚持力所能及的活动,做到动中有静,保证充足的睡眠。4 .胸痹发作时,患者应卧床休息、吸氧,并服用可快速缓解疼痛的药物,日常坚持药物治疗,以减少发作,提高生活质量。十三、眩晕的中医调护1 .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对预防和治疗眩晕症均有良好的作用;保持心情舒畅、乐观,

9、防止七情内伤;注意劳逸结合,体力和脑力的过度劳累;节制房事;饮食尽可能定时定量,忌暴饮暴食及过食肥甘厚味,或过咸;戒除烟酒。避免突然、强力的主动或被动的头部运动。2 .眩晕发作时要及时治疗,注意适当休息,症状严重者一定要卧床休息及有人陪伴,或住院治疗,以免发生意外。3 .调摄生活及饮食措施对患者早日康复极为必要。十四、心悸的中医调护调情志,悦心神,避免精神刺激保持心情舒畅;劳逸适度,饮食有节,起居有时,注意寒暑变化。十五、不寐的中医调护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可每天操练太极拳。需注意精神调摄,清除思想顾虑,克服过度的紧张、兴奋、焦虑、抑郁、惊恐、愤怒等不良情绪,保持心情舒畅。注意睡眠卫生,定时

10、睡觉,晚饭宜有营养、易消化,适量,忌过饱;睡前半小时不吸烟,不饮酒、浓茶和咖啡等;睡眠环境宜安静、舒适,不宜穿紧身衣服睡觉;睡前避免从事紧张和兴奋的活动,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或可睡前听较舒缓的轻音乐,以放松精神,协助入寐;还可配合心理治疗。十六、健忘的中医调护饮食宜清淡,多吃营养价值较高,富含维生素类、核酸类的食品,如蔬菜、水果、黑木耳、银耳、大枣、鱼肉、动物内脏等,不嗜烟酒。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做到按时就寝,按时起床,保证每天睡眠至少79小时。居住环境要清洁卫生。注意保持心情舒畅。节制房事,避免肾精过度亏耗。注意保持大脑的活力,尤为中老年人要多用脑,多同外界环境接触。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经常

11、活动手和肢体等,并多进行户外活动,及时治疗与健忘有关的病症。十七、中风病的中医调护1 .密切观察病情和患者情绪变化,注意神志,瞳孔、呼吸、脉搏、血压的情况,对中风后情绪低落或情绪波动的患者及时发现和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排背,鼓励病人咳嗽,咳嗽困难而多痰者,应用超声雾化,并可鼻饲竹沥水清化痰热。2 .急性期病人宜卧床休息,注意保持良肢位。3 .对中风的病人要做到“未病先防”和“即病防变”。4 .若患者出现眩晕、头痛、一次性视物不清、言语不利、手足麻木或无力、口角流澹等视为中风先兆,应及时诊治,避免发展为中风。风痰阻络者,以息风化痰,活血通络法治疗;肝风内动者,以平肝息风,活血通络法为主

12、也可酌情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5 .中风病一旦发作应及早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同时,应根据患者的病史、病变性质、中医症候特征等制定个体化的治疗与预防方案,防止复中。若患者在中风期间再次出现眩晕、头痛、肢体麻木等症状时,应予以平肝息风治疗,可选用镇肝息风汤。十八、噎膈的中医调护早发现,早治疗,对有聚集现象区人群进行定期排查。保持乐观情绪,避免七情内伤。饮食宜富含营养的流质饮食,不偏嗜肥甘厚味及辛辣灸博之品,尤忌嗜酒无度。宜静养,禁房事。十九、呕血与便血的中医调护1 .便血常是消化道肿瘤的报警症状之一,应注意及时检查,以明确诊断。2 .注意生活调摄,饮食要有规律,勿大量饮酒和过食辛辣刺

13、激的食品,避免情绪的剧烈波动,做到劳逸结合,增强体质。3 .对患者除做好医疗护理外,要重视精神护理,及时给予精神疏导和安慰,解除恐惧心理及烦躁不安的心情。二十、呕吐的中医调护1 .应根据病情和病人的情况适当休息,饮食宜易消化、富有营养,少食多餐。服用止吐药时应少量多次服。频繁呕吐应查明病因并补充体液,防止其电解质失衡。2 .注意防止外邪侵袭,饮食起居要有规律,勿暴饮暴食,勿恣食生冷、肥甘,勿饮酒过度,注意调畅情志,适量参加文体活动。二十一、胃皖痛的中医调护1 .胃院痛发作多与情志不遂、饮食不中和寒温不适、劳累过度有关,因此,需重视精神与饮食方面的调摄护理2 .患者需保持精神愉快,注意劳逸结合;

14、少食多餐,饮食清淡易消化;居室要整洁通风,光线柔和,环境安静;保证睡眠时间;适当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二十二、痞满的中医调护饮食有,时宜清淡,勿恣食生冷、肥甘之物,或暴饮暴食以免损伤脾胃,滞气酿痞。调情志,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精神刺激,以免气机郁滞。起居有常,预防风寒、湿热之邪侵袭,以免外邪犯胃,导致痞满。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二十三、腹痛的中医调护适寒温,避免外邪入侵。慎饮食,不过食生冷,不宜暴饮暴食。调畅情志,避免忧思郁怒等不良精神因素的刺激。二十四、泄泻的中医调护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及少渣饮食,忌食生冷、辛辣、油腻、肥甘和刺激性食物。调适寒温,避免劳累O精神上乐

15、观豁达,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适当体育锻炼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及防止复发。二十五、便秘的中医调护预防之法,首在于消除病因。注意饮食的调理,合理膳食,以清淡为主,多吃粗纤维的食物及香蕉、西瓜等水果,避免过食酒类、辛辣厚味及寒凉生冷。应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避免过度酒精刺激,保持心情舒畅。如出现便秘,不可滥用泻药,避免使用不当反使症状加重。热病之后,由于进食甚少而不大便者,不必急于通便,只需扶养胃气,待饮食渐增,大便自能正常。二十六、胁痛的中医调护1结合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通过医务人员的解释、安慰、鼓励,使患者对疾病消除疑虑,振作精神,树立信心,稳定情绪,保持恬静愉快的心理状态,以利气机调达。2 .切忌暴

16、饮暴食和煎炸的食品,勿过食膏粱厚味,饮食宜清淡,摄入的蛋白质要容易消化。3 .患者要劳逸结合,做到动静适宜,以使气血流通。二十七、黄疸的中医调护本病病程相对较长,除了药物治疗意外,精神调摄、饮食调养、生活起居、休息营养等对本病有着重要的辅助治疗意义。1 .精神调摄:由于本病易于迁延、反复甚至恶化,因此,患病后容易精神焦虑,忧郁善怒,致使病情加重。宜使患者正确认识与对待疾病,树立乐观精神,而不为某些症状惶惶不安,忧虑不宁。2 .饮食营养:禁食酒类、生冷、油腻、辛辣、坚硬的食物,宜进食富于营养而宜消化的饮食,如高蛋白、富含维生素,低脂肪的食物,以保证营养供应,但注意要适量,不可过偏。黄疸患者在恢复

17、期,更忌暴饮暴食,以防重伤脾胃,使病情加重。3 .起居有常:病后机体功能紊乱,往往易于疲劳,故在急性期或慢性活动期应适当卧床休息,有利于整体功能的恢复。急性后期,根据患者的体力情况,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太极拳、气功之类。二十八、鼓胀的中医调护本病病程相对较长,除了药物治疗以外,精神及饮食调养、生活起居、休息营养对本病有着重要的辅助治疗意义。具体内容包括:调整情绪,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避免精神刺激。宜低盐饮食,腹水明显而小便少者宜忌盐;寒湿症应忌生冷;湿热症可多吃西瓜;淤血症可食鲜藕汁;阳虚症可予腹部热敷、葱熨法。一般应吃少渣易消化、富于营养的食物及水果,饮食有,进食不宜过快、过饱。禁食辛辣

18、过硬、过热之物。早期防治病毒性肝炎,并及时治疗胁痛、黄疸、积聚。避免接触疫水、血吸虫。避免感冒。二十九、积聚的中医调护积聚之病,情志失和者较多,故正确对待各种食物,不为外无所惑,要自我调整心态,解除忧患、紧张的情绪,避免情志内伤等至关重要。饮食上应少食肥甘厚味及辛辣刺激之品,多吃新鲜蔬菜。同时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如见胃月完痛、胁痛、泄泻、便血等病症,应早期检查,及时治疗,以免延误病情。三十、关格的中医调护1 .关格病程长,病情重,病人往往会悲观失望情绪,故应及时解除病人的精神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要合理安排饮食,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选取能为人体充分利用的优质蛋白质,如牛奶、蛋清等。2

19、 .关格病往往是由多种肾脏疾病发展而来。因此,要积极治疗水肿、淋证、癖闭、肾挎等病症。另外要注意天气寒热变化,讲究卫生,预防感冒等各种感染,而且要加强锻炼,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三H、水肿的中医调护要充分休息,保证睡眠,避免疲劳。要防止感染,严防感冒及上呼吸道、皮肤感染。合理安排饮食,注意精神调养,增强抵抗疾病能力。注意个人卫生,起居生活要有规律,避免一切刺激性物品。谨慎用药,以防药物伤三十二、瘾闭的中医调护注意休息,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保持心情舒畅,切忌忧思恼怒。消除各种导致湿热内生的有关因素,如憋尿、过食肥甘、纵欲过劳等。积极治疗淋证、尿浊、尿血、水肿等疾患。三十三、淋证的中医调护注意适当休

20、息,生活要有规律,不得劳累。饮食宜清淡,多饮水。忌肥甘厚腻、香燥、辛辣等刺激之品。禁房事。增强人体正气,避免情绪失常,保持精神愉快。保持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如清洁外阴、不憋尿、不过度疲劳。积极治疗消渴等原发疾病。注意妊娠及产后卫生。三十四、内伤发热的中医调护内热发热的病因复杂,应饮食有节,避免过劳,房事有节。内伤发热,体质虚弱,常有自汗盗汗,卫气不固,容易感受风寒,天气变化应及时添加衣服,避免兼感外邪;住所应安静,寒温适宜。饮食宜清洁爽口,富于营养,易于消化;避免进油腻荤腥、生冷坚硬不好消化的食物。三十五、汗证的中医调护汗出过多,卫表不固,容易感受外邪,要注意揩干汗水,更换衣服,居处环

21、境要注意避风。由于热邪而引起的汗证,应按发热患者观察和护理,脱汗患者更应专人守护,及时注意病情变化。平时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使表卫媵理固密,是预防汗证的重要方面。尚需注意劳逸适度,饮食有节,生活有常。三十六、消渴的中医调护本病除药物治疗以外,生活调摄十分重要,尤其是节制饮食,具有基础治疗的重要作用。在保证机体合理需要的情况下,应限制粮食、油脂的摄入,忌食糖类,饮食宜以适量米、麦、杂粮,配以蔬菜、豆类、瘦肉、鸡蛋等,定时定量进餐。戒烟酒、浓茶及咖啡等。节制房事;保持情志平和,起居有常,劳逸结合。久事伏案用脑者,要注意活动身体。三十七、瘗病的中医调护保持精神愉快,防止情志内伤;针对水土因素,注意饮

22、食调摄是预防疫病的两个重要方面。在容易发生搜病的地区,可经常食用海带,采用碘化食盐(食盐中加入0.1%的碘化钠或碘化钾)预防。瘦病的预后大多较好。瘦肿小、质软、病程短、治疗及时者,多可治愈。但瘦肿较大者,不容易完全消散。肝火旺盛及心肝阴虚的轻、中症患者,疗效较好;重症阴虚火旺患者的各种症状常随病程的延长而加重和增多,若出现烦躁不安、高热、脉疾等症状,为病情危重的表现。三十八、头痛的中医调护1 .做好情志疏导工作,避免暴怒和郁闷不乐,以免加重头痛。头痛发作时要设法分散病人的注意力,指导病人放松紧张情绪。居住环境宜安静整洁,空气流通,光线柔和或偏暗,温度、湿度适宜,床铺要清洁干燥、平软O多休息卧位舒适。减少陪护及探视者,避免一切外界不良刺激。2 .应戒烟酒,饮食宜清淡,少食肥甘厚味。饮食有节,定时定量,少食多餐。肝阳上亢者,可多食银耳汤、冬瓜、黄瓜、萝卜等以养阴清热;痰浊中阻者,可常服冬瓜、意故仁、山楂、鲤鱼等,少食生湿生痰之品;血虚阴亏者宜多食补益气血之食品,如当归、鸡肉、狗肉、红枣、蘑菇、白木耳等;中气虚弱者宜进食核桃、百合、黑芝麻、猪腰等滋补之品。三十九、痹证的中医调护1.本病与气候和生活环境有关,平素应注意避风、防寒、防潮,不可久居湿地。特别是气候骤变或天气寒冷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中医/养生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