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中医.ppt

上传人:飞猪 文档编号:34811 上传时间:2025-07-09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文化中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传统文化 中医 目录1中医的起源2中医的发展中医的发展 3中医的内容中医的内容01中医的起源 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日本汉方医学,方医学,韩国国韩医学,朝医学,朝鲜高高丽医学、越南中医学医学、越南中医学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01中医的起源中医的起源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炎帝部落生活在黄河中下游(今山西河南一带),与黄帝结盟击败蚩尤

2、中华儿女将炎帝和黄帝奉为华夏始祖。“神农氏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描述了神农氏为了医学实践和探索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奠定了中国医学的基础,后人为纪念他。将中国的第一部医学著作命名为神农本草经。由此我们得出结论,中医源自于原始社会,发源于黄河流域。远古时期,百姓以采食野生瓜果,生吃动物蚌蛤为生,腥臊恶臭伤腹胃,经常有人受毒害得病死亡,寿命很短。炎帝神农氏为“宣药疗疾”,救夭伤人命,使百姓益寿延年,他跋山涉水,行遍三湘大地,尝遍百草,了解百草之平毒寒温之药性。为民找寻治病解毒良药,他几乎嚼尝过所有植物,“一日遇七十毒”。神农在尝百草的过程中,识别了百草,发现了具有攻毒祛病、养生保健作用的中药。由

3、此令民有所“就”,不复为“疾病”,故先民封他为“药神”。炎帝神农氏终因误尝断肠草而死,葬于长沙茶乡之尾。经过长期尝百草发明了药草疗疾,炎帝神农悟出了草木味苦的凉,辣的热,甜的补,酸的开胃。他教民食用不同的草药治不同的病,先民因病死亡的也少多了。为“宣药疗疾”还刻了“味尝草木作方书”。这便是人类医学科学的发端!神农亲验本草药性,是中药的重要起源。神农亲验本草药性,是中药的重要起源。这一过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无数次的反复实践,积累下来许多药物知识,被纂刻记载下来。随着岁月的推移,积累的药物知识越来越丰富,并不断得到后人的验证,逐步以书籍的形式固定下来,这就是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成为

4、中国最早的中草药学的经典之作,后世本草著作莫不以此为宗,对中医药的发展一直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并逐步发展丰富,形成了如今世界闻名的中医药宝库。小故事02中医的发展 02 中医的发展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并且统一了中国针灸由于传抄引起的穴位紊乱,出版图经。金元以降,中医开始没落。明清以后,出现了温病派时方派,逐步取代了经方派中医。在明朝后期成书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标志

5、着中药药理学没落。同一时期,蒙医、藏医受到中医的影响。在朝鲜东医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自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同时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中国出现许多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中医学受到巨大的挑战。人们开始使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中医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同属中国医学体系的日本汉方医学、韩国的韩医学亦是如此。2003年“非典”以来,经方中医开始有复苏迹象。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医作为“古为今用”的医学实例得到中国共产党政策上的支持而得以发展。现代,中医在中国仍然是治疗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在国际上,针灸引起医学界极大兴趣。针灸已被证实在减轻手术后疼痛

6、怀孕期反胃、化疗所产生的反胃和呕吐、牙痛方面是有效的且其副作用极低。然而,对慢性疼痛,背部疼痛以及头痛,数据显示出模棱两可或者争议性。上世纪90年代发起的现代中医基础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唐朝以后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亚、西亚等地。两宋时期两宋时期,宋政府设立翰林医学院,医学分科接近完备。并且统一了中国针灸由于传抄引起的穴位紊乱,出版图经。金元以降金元以降,中医开始没落。明清以后,出现了温病派时方派,逐步取代了经方派中医。建国

7、以来建国以来,中医的迅猛发展建国初年,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中医学的重视 现代现代,中医在中国仍然是治疗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在明朝后期明朝后期成书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标志着中药药理学没落。同一时期,蒙医、藏医受到中医的影响。在朝鲜东医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自清朝末年自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同时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中国出现许多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中医学受到巨大的挑战。在国际上在国际上,针灸引起医学界极大兴趣。针灸已被证实在减轻手术后疼痛、怀孕期反胃、化疗所产生的反胃和呕吐、牙痛方面是有效的且其副作用极低。然而,对慢性疼痛,背部疼痛以及头痛,数据显示出模棱两可或

8、者争议性。20182018年年1010月月1 1日日,世界卫生组织首次将中医纳入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纲要。新纳入的中医传统医学的相关信息将写入第11版全球医学纲要第26章内,该章节主要阐释传统医学的分类体系,将于2022年在世卫组织成员国实施。屠呦呦在2015年10月5日获得诺贝尔医学奖。03中医的内容内容推拿针灸中药材把脉相关人物本名:华佗别称:华旉字号:元化所处时代:东汉民族族群:汉人出生时间:约公元145年(汉永嘉元年)去世时间: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主要作品:青囊经(已佚)主要成就:外科鼻祖,发明麻沸散、五禽戏华佗是东汉名医。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两人都患头痛发热,一同去请华佗诊治

9、华佗经过仔细地望色、诊脉,开出两个不同的处方,交给病人取药回家煎服。两位病人一看处方,给倪寻开的是泻药,而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他们想:我俩患的是同一症状,为什么开的药方却不同呢,是不是华佗弄错了?于是,他们向华佗请教。华佗解释道:倪寻的病是由于饮食过多引起的,病在内部,应当服泻药,将积滞泻去,病就会好;李延的病是受凉感冒引起的,病在外部,应当吃解表药,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两人听了十分信服。便回家将药熬好服下,果然很快都痊愈了。中医强调辨证治疗,病证虽,但引起疾病的原因不同,故治疗方法也不一样。后来,人们常用“对症下药”这个咸语比喻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处理问题。本名:秦缓

10、字号:越人所处时代:春秋战国时期出生时间:公元前407年去世时间:公元前310年主要成就:奠定中医学切脉诊断方法代表作品:难经(传世)、内经擅长:中医药一次,扁鹊到了齐国。齐国国君田午热情地招待他。扁鹊见到田午,认真地对他说:“目前,您的肌表部位有疾病,要是不治,会发展蔓延下去。”田午是个很自信的人,他听后不以为然地说:“我没有病。待扁鹊退下后,他便对旁人说:“医生就是喜欢靠治疗没有病的人来炫耀自己的本领。我才不信呢!”过了五天,扁鹊去见田午,说:“您的病现在到了血脉,不治恐怕要加重了!”田午说:“我没有病!”脸上显露出厌烦和不高兴的神色。又过了五天。扁鹊再一次向田午提出忠告:“您的病现已深入

11、到肠胃,再不治疗就不可收拾了!”这次,田午竟拂袖而去。再过了五天,扁鹊碰见田午,转身便走。田午感到纳闷,派人追上去询问其中的缘故。扁鹊回答说:“当初,国君的病仅在肌表,汤药和灸法可以治;在血脉,针刺可以治;在肠胃,药酒尚可治,现在病入骨髓,即便是传说中掌管生死簿的神也没法治,我更不敢主动请求医治了。”五天后,田午果然感到浑身不舒服,病情很快加重,他想起扁鹊,连忙派人去找,哪知扁鹊已经借故离去中医认为:“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没几日,田午便死了。姓名:张仲景别名:张机、张长沙民族:汉族出生地:南阳郡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出生日期:约公元150(庚寅年)154年(甲午年

12、逝世日期:约公元215(乙未年)219年(己亥年)信仰:道教主要成就:被后世誉为医圣,编写伤寒杂病论代表作品:伤寒杂病论名誉:“建安三神医”之一、医圣姓名:李时珍别名:李东璧、药圣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出生日期:1518年7月3日(正德十三年戊寅五月廿六日)逝世日期:1593年(万历二十二年癸巳)职业:医学家、药物学家信仰:道教主要成就:被后世誉为药圣,编写本草纲目代表作品: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本草纲目生活朝代:明朝中医四大中医四大经典典相关书籍书名书名:难经难经文字作者文字作者:旧题秦越人(扁鹊)旧题秦越人(扁鹊)成书年代成书年代:汉汉归属类别归属类别:中医典籍中医典籍书名书名

13、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又名又名:伤寒论以及金匮要伤寒论以及金匮要略略作者作者:张仲景张仲景类别类别:医学医学 中医中医书名:神农本草经又名:本草经、本经作者:神农氏页数:三卷出版时间:秦后汉末之际书名:黄帝内经又名:内经类别:医学创作年代:先秦至汉价值:中医四大经典之 首,“医学之祖”书名(异名):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成书年代:明归属类别:中医典籍书名:针灸甲乙经又称:黄帝甲乙经黄帝三部针经黄帝针灸甲乙经成书年代:西晋归属类别:中医典籍作者:皇甫谧书名:小儿药证直诀作者:钱乙成书年代:北宋归属类别:中医典籍THANK YOUFor our ever-lasting friendship,send sincere blessings and warm greetings to my friends whom I miss so much.For our ever-lasting friendship,send sincere blessings and warm greetings to my friends whom I miss so muc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中医/养生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