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交站(枢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李主任 文档编号:3871213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3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公交站(枢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某公交站(枢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某公交站(枢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某公交站(枢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某公交站(枢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公交站(枢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公交站(枢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某某某市公交站(枢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某某某市公交站(枢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省建筑设计咨询研究院2012年2月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 某某某市公交站(枢纽)建设项目1.1.2 建设性质:新建1.1.3 建设地点:1.1.4 建设规模:整个地块用地面积为48440.0平方米。拟在用地范围内布置停车区、发车区、洗车台、一幢6层调度指挥大楼和一幢1层的维修车间,总建筑面积约为12412.0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为4312.0平方米。1.1.6 项目资金来源:交通部拨款1.1.7 建设期限:2012年2月至2013年10月1.1.8 项目申报单位:xx市交通局1

2、.2 报告编制依据 规划意见书; 关于某某某某公交站规划意见书延期复函; 关于某某某某公交站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意见的函; *公交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 *公交站项目采用地源热泵系统的复函 *公交站地源热泵系统浅层地热地质条件评估报告; *公交站地源热泵系统浅层地热地质条件评估报告的评审意见; 10KV线路拆迁改路工程预算书; *站自来水工程预算书; *某某某某公交站电力工程概算; *公共汽车站方案设计; 某某某某公交站停车场工程方案设计说明书; 某某某某公交站用地房屋等地上物补偿评估报告; 某某某某公交站征地补偿安置协议书; *公交枢纽站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初步设计方案; 城市公共汽车和无

3、轨电车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场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某某某交通发展纲要(20102020);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某某某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交通委等五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意见的通知; 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 国家相关法规。1.3 项目背景2011年,我市被原交通部确定为国家公路运输枢纽之一,在国家综合运输体系以及大西北大西南等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现xx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已经市级初审和省、市联合审查,并上报国家交通运输部。根据xx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xx将形成以“某某汽车客运中心”为综合枢

4、纽,以“南河汽车站、雪峰汽车客运中心、宝轮汽车客运中心、下西汽车客运中心”为支撑的xx客运枢纽站场体系。xx市公交总站、某某汽车客运站是xx交通体系中重要的控制节点,是实施xx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实现公路客运组织功能的最关键载体,也是某某某省汽车客运站灾后恢复重建的需要。随着现代新xx建设的稳步推进,城市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客运、公交站点的现状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要求,特别是主城区目前的客运、公交站点布局不合理,交通设施关系混乱,各种交通流相互干扰严重,已经成为xx市主城干道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之一,某某汽车客运站、公交总站的规划建设任务迫在眉睫。 xx市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对项目建设做

5、出了统一安排和部署,现公交总站和某某汽车站的规划与选址工作已经基本就绪。项目的规划方案注重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对某某汽车站、公交总站用地进行了统筹安排和布局。实现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科学组织和旅客快捷、防办的集疏和换乘、建设现代化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1.4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建筑用地面积:48440.0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12412.0 平方米其中:调度指挥大楼建筑面积:8600.0 平方米维修车间建筑面积:2772.0 平方米值班房建筑面积:800.0 平方米调度、公厕建筑面积:240.0 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4612.0 平方米容积率: 0.26建筑密度: 9.5%绿地率: 30.0%第

6、二章 项目背景与建设必要性2.1 项目建设背景随着xx市城市建设的稳步推进,城市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xx市内公交车的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加以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但是目前xx市无正式公交车站,交通设施关系混乱,各种交通流相互干扰严重,已经成为xx市主城干道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之一,现有公交客运设施已无法满足城市发展要求;公交总站的规划建设任务迫在眉睫。随着xx市及周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公路网络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和地区间、生产和消费间联系更加紧密,人口的流动、商品的流通量将迅速增加,城市和乡村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将承载着一个不断膨胀的压力。这就需要有一个管理规范、高效有序的运输市场。而现有的 汽车客运站场

7、由于基础设施陈旧、场地受到严重限制,无法为旅客提供优质的服务。一座单独为 汽车客运站提供车辆例检、维修、待班等配套服务、功能完善、设施现代化、规模适当超前的汽车客运站,对实现现代化、科学化、集约化的客运经营机制、提高车载运输效率、完善交通运输服务功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xx市公交、客运站场基础设施的落后不但给城市窗口部位带来了不良影响,限制了旅客的出行和中转,更阻滞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同时引起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建设一座“长途客运舒适化、短途运输公交化的汽车客运站;一座站场建设现代化的公交总站既能满足旅客运输的需要,而且能大大提高城市的外部形象,也能从根本上消除客运流通不畅对地

8、区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2.2 项目区域概况2.2.1历史沿革某某区东晋置兴安县。隋改置绵谷县。南齐至明初先后为东晋寿郡、某某总管府、某某都元帅府、xx路、xx府、xx州治。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改置xx县。1985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xx市市中区。2007年更名为某某区。2007年3月13日,某某省人民政府关于xx市市中区更名为某某区的批复(川府函200744号):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将xx市市中区更名为某某区。2.2.2自然地理某某区地处某某盆地北部边缘,嘉陵江上游。地势东北、西北高、中部低,形成北部中山区,中部河谷浅丘及平坝区,南部低山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全区70属山地类型。境内山峰属米

9、仓山脉西、岷山脉东,龙门山脉东北三尾端的余脉。最高点西北部白朝乡的黄蛟山海拔1917米,最低点南部嘉陵江边的牛塞坝海拔454米。全区被嘉陵江、白龙江、清江河、南河4个水系划割为大光、艮台、黄蛟、云台、南山5个小山系。2.2.3气候条件某某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17.8,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29.6,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5.2,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1,发生在1971年7月31日;历年极端最低气温-8.8,发生在1972年2月9日。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0%,多年平均无霜期275天。某某区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668.4mm,历年最大

10、降水量2480.5mm(1954年),历年最小年降水量975.6mm(1986),最大年降水量是最小年降水量的2.5倍。年内分配也极不均匀,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46月,46月的降水量占年总降水量的47.5%;10月至次年1月份降水量较少,仅占全年总量的14.7%;5月份降水量最大,占年降水量的17.3%;12月份降水量最小,占年降水量的4.2%。2.3 项目的现状及特点xx公交总站:自改革开放以来,xx市的公共交通事业有了巨大的发展。但是xx目前还无正式公交车站,不利于城市发展和提升城市形象。在公交车的调度中也存在分散和无序的特点。随着xx公交运营线路和里程的快速增长,迫切需要建设公交总站。此外

11、,由于受治理环境污染、城市道路改扩建、市政拆迁等多种因素影响,相当一部分用于公交车辆停放的停车场面积被缩小,使本已紧缺的停车场地更加紧张。由于停车能力的降低致使占路停车的问题日益严重。为过一步发展xx公交事业,方便人民群众,建设xx市公交总站已刻不容缓。汽车客运站:xx市某某汽车客运站于80年代建成使用。客运站总占地面积8600m2,其中停车场面积6000m2,发车场1240m2。客运站建筑面积1800m2,其中候车大厅662m2,发车位6个,检票口5个。某某汽车客运站的建成使xx市的客运基础设施的落后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仍然满足不了飞速发展的经济和社会事业的需要。客运站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严

12、重制约了公路客运业的发展。由于建设年代比较久远,站房结构设计不合理,基础设施陈旧;由于场地狭小、缺乏必要配套服务设施,无法统一规范管理,难以保证客运站的正常运营。为迅速疏导旅客只能采用其它办法和临时措施,但此举而带来的站前地区客车随意揽客、占道停车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地影响了城市社会治安和精神文明建设,成为市政府城市管理工作重点治理地段. 也严重地影响了xx市的整体城市形象。随着客运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现客运站无论从规模、局部功能、安全角度上均不适发展需求,与我市国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不相适应。因此另择地修建待班、维修等汽车站配套服务设施项目已迫在眉睫。某某客运站的建设是改变客运基础设施滞后

13、局落后局面的需要,是培育和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客运市场、强化和实施客运市场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客观要求对提高公路运输整体效益具有重要意义。2.4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项目建设符合某某市总体规划要求长期以来,某某的公共交通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从总体上看,仍存在着技术水平低、场站建设严重滞后、拥挤度高、公交系统使用程度低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市政府本着科学的发展观把城市交通规划和公共交通的发展等课题放在重要地位。在市区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积极推进客运设施、公共电汽车运输服务市场化运作的新思路。在某某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拟定的公共交通系统发展规划中提出,要按照保养场、站、首末站、到发站

14、四个层次安排公交场站规划用地与建设。中心城规划保养场10座,站44处。继续改善首末站和到发站的条件。公交场站设施应与城市的开发和改造同步建设。在某某市交通发展纲要中也把建设公交客运设施作为发展现代交通体系的重要内容。2011年12月,市交通委、市发改委、市规划委、市财政局、市公安局等五部门在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意见中指出,城市公共交通是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不仅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也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上述五部门在“意见”中提出的主要任务包括:优化调整公交线路

15、:中心区线路减少重复、边缘地区扩大覆盖,逐步建立以快线网为骨架、普线网为基础、支线网为补充的三级公共交通网络。加快公交枢纽场站建设:结合公交线网建设,规划建设三级公交换乘场站体系,落实公交场站用地。调整现有场站功能,充分利用现有市区场站组织车辆到发和乘客换乘,加大驻车外移的比重。完善公交场站用地、投资、建设、运营、管理机制。新建公交场站用地和投资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由政府统筹安排用地和资金。在某某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拟定要建设的44处站中,目前已建成23处。*站是根据某某市规委2010规意字0708号规划意见书确定的建设项目,也是符合某某市城市总体规划的。2、项目建设是为适应公交

16、车辆迅速增长的要求自改革开放以来,某某的公共交通事业有了巨大的发展。截止到2011年底, *有限公司已拥有各类运营车辆5409辆,运营线路100条。随着某某公交运营线路和里程的快速增长,迫切需要建设大型的公交场站。在某某市规划建设的44处公交站中,目前已建成23处。近年来,虽然征地建设的公交场站不断增加,但还是不能与公交集团运营车辆的增速相适应,也不能满足开、调、延公交线路的迅速增长的要求。例如,“九五”期间公共电汽车总数为2274辆,比“八五”期末增长59,而新增公交场站用地只增15。“十五”期间,由于场站调整难度大和资金缺乏等因素的影响,公交场站的建设进度较慢,但公交运营车辆迅速增加,致使

17、公交场站紧张的矛盾更加突出。近几年新开的公交线路每年都以78的速度增长,公交车辆的增长也很快,但公交场站的建设却大大滞后。此外,由于受治理环境污染、城市道路改扩建、市政拆迁等多种因素影响,相当一部分既有公交场站的用地受冲击。据不完全统计,19992004年间的市政道路建设、绿化和环境整治共涉及了几十处公共电汽车首末站。这些站点要么被拆迁,要么停车场面积被缩小。减少的停车场面积总共约10多万平方米,使本已紧缺的停车场地更加紧张。由于停车能力的降低致使占路停车的问题日益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公交车白天占路停车65处,停车422辆;夜间占路停车99处,停车1816辆。为整顿市容、解决公交停车难的问

18、题,只有兴建大量的公交停车场站才能适应公交车辆迅速增长的要求。目前,无论是从规划的角度还是从经济的角度考虑,某某城区都不可能建设大型的公交停车场,而大量的小型首末站由于占地面积的限制不具备停放大批公交车的条件。在2010年12月,市交通委等五部门在关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意见中提出,要充分利用现有市区场站组织车辆到发和乘客换乘,加大驻车外移的比重。由于该枢纽站的主要功能是换乘,不能承担大量公交车的到发和停车功能,因此需要在*地区建设一大型停车场站以承担“驻车外移”的任务。*站就是根据某某市公交整体运营的需要,为解决某某西北部地区公交发展而规划出的公交站。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是落实新区发展规划的

19、重要内容;是落实市政府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要求,适应公交迅速发展需要的重要措施之一;符合某某市整体规划要求。项目的建设对整合公交资源,提高公交运营效率,解决*地区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项目将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2.3项目建设可行性项目建设符合xx市总体规划要求。长期以来,xx的公共交通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从总体上看,仍存在着技术水平低、场站建设严重滞后、拥挤度高、公交系统使用程度低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市政府本着科学的发展观把城市交通规划和公共交通的发展等课题放在重要地位。国家为扩大内需,加快经济发展,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本项目建设所需的,河

20、沙、水泥、卵石等建材可以就近取材,xx市本地建材公司即可完全提供。本项目的建设是xx人民迫切期盼的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项目建成后,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第三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3.1 建设地址一、地理位置及交通运输3.2 建设条件一、气候条件某某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多年平均气温17.8,最热月7月份平均气温29.6,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5.2,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1,发生在1971年7月31日;历年极端最低气温-8.8,发生在1972年2月9日。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0%,多年平均无霜期275天。某某区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

21、量1668.4mm,历年最大降水量2480.5mm(1954年),历年最小年降水量975.6mm(1986),最大年降水量是最小年降水量的2.5倍。年内分配也极不均匀,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46月,46月的降水量占年总降水量的47.5%;10月至次年1月份降水量较少,仅占全年总量的14.7%;5月份降水量最大,占年降水量的17.3%;12月份降水量最小,占年降水量的4.2%。二、地下水及腐蚀性评价1、场地地下水参照附近搅拌站企业勘察报告,在勘察场地范围内,地下水分主要为上层滞水及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两种类型。上层滞水赋于素填土层中,水量受生活及大气降水补给明显;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粉砂层,粉砂层含水性

22、较中等,下伏基岩粉砂岩为其相对隔水底板,单井水量不小于40T/d。地下水位随季节变化,枯水及平水季节地下水位下降,丰水期水位上升,年变幅1.0-1.5米。勘察期间,场地初见水位3.5-5.0米,稳定水位埋深2.0-3.0米左右。2、水腐蚀性评价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微腐蚀性,对钢砼结构中的钢筋微腐蚀性。三、工程地质1、不良地质作用勘察场地及其影响的范围内,四周平坦开阔,无滑坡、泥石流、地下采空区及塌陷区等不良地质作用。2、地下障碍物拟建场地主要为岗地、稻田,后经人工回填平整,经调查访问及勘察揭露,未发现对工程建设不利的地下障碍物。本场地地基岩土层的均匀性一般。据区测资料及历史地震资料分析表明,拟建

23、场地区域稳定性较好,据钻探资料,在勘探深度内也未发现有断裂构造通过。本场地适宜进行拟建工程的建设。四、水文某某区境内有临(宜黄河)、汝(抚河)二水并流,年平均降雨量1500-2000毫米,水量充足,水力资源丰富,抚河水系是上顿渡污水排放受纳主要水体。五、周边环境场区无森林草原植被、动物栖息处,且目前无探明矿藏。项目附近无化学污染源,无易燃易爆物品仓库,无工矿企业、军事设施。不会对基础设施产生破坏,周边无重要文物名胜风景区。项目周边无大面积水系,没有处在防洪和通航内,不会对防洪和通航等产生不利影响。六、地震根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2001年8月1日实施的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

24、306-2001),某某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相当于原地震烈度小于六度),工程建筑可考虑按6度抗震设防。第四章 工程方案4.1 总平面设计一、规划控制1. 根据某某某市规划局对本工程的规划要求;2. 项目规划要求按照某某某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进行设计二、总体布局某某某市公交枢纽站是某某某市整个公交调度的枢纽,同时是部分公交线路的始发站,并负责车辆的维修、检测和养护。建筑总体布局针对以上功能将地块划为南北两块。南面布置停车区和维修车间及值班房,北面布置发车区、洗车台和调度指挥大楼,调度室和公厕置于中间绿化带中间。三、交通设计在总体布局中,某某某市公交枢纽站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一致。主要车

25、流、人流通过地块东面的二环路出入,南面紧邻区间路设有一个车辆的次要出入口,北面发车区留有一个人行出入口与火车站站前广场连接,是火车站的人流能够比较方便的换乘公交。如此布置流线分区明确,交通便捷。4.2 建筑设计一、设计依据1. 办公建筑规范 GB50368-20052.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GB50352-20053. 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4.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5. 与本工程有关的其它国家与地方规程、规范二、设计内容和要求1. 本项目中的主要建筑单体为调度指挥大楼,为重要的多层办公建筑,使用性质为候车、公交调度指挥中心和员工

26、办公场所。2. 建筑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建筑类别为二类,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3. 建筑为多层建筑,建筑耐火等级为不低于二级,4. 建筑为候车、办公用房,防水设计等级按二级标准。5. 建筑考虑无障碍设计。三、平面设计1. 一层为候车厅和办公入口门厅;2. 二层至五层为办公,其中在五层设有调度指挥大厅;3 六层为一个可容纳400人会议厅。四、剖面设计1. 一层高4.800 m、二至四层层高为3.600m、五层层高为3.900m、六层层高为4.200m、2. 室内外高差0.300m。4建筑总高度为:24.000 m五、立面设计调度指挥大楼建筑形式灵活大气,该建筑既体现公交建筑的

27、性质又体现了当地文化内涵,建筑采用园林式建筑风格。六、技术指标建筑用地面积:48440.0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12412.0 平方米其中:调度指挥大楼建筑面积:8600.0 平方米维修车间建筑面积:2772.0 平方米值班房建筑面积:800.0 平方米调度、公厕建筑面积:240.0 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4612.0 平方米容积率: 0.26建筑密度: 9.5%绿地率: 30.0%七、建筑用料1. 屋面:40厚300x300彩色聚苯颗粒混凝土隔热板20厚1:3干硕性水泥砂浆找平粘贴憎水性泡沫混凝土找2%坡,最薄处30厚1.5厚BS-P单面自粘防水卷材一道1.5厚SPU 防水涂料一道素水泥砂浆粘

28、结层砼结构屋面板。2. 底层室外入口残疾人坡道:防滑地砖。3. 外墙:采用高级铝塑。4. 门窗:断热铝合金,中空low-e玻璃(门:6+6+6中空玻璃,窗:565中空玻璃)。4.3 结构设计一、工程概况某某某市调度指挥大楼某某某市公交枢纽站项目建设用地位于某某某市站前新区向蒲铁路站房南侧,东临二环路。总建筑面积7966.0 m2,地上六层,为综合办公用房,一层为候车厅。建筑高度24.0 米。结构型式为框架结构体系。二、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表2.1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和使用年限结构的安全等级二级地基基础设计升级乙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地下室防水等级二级抗震设防类别构造六级设防三、自然条件1

29、、风雪荷载表4.1.1 风雪荷载参数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基本雪压Wo=0.4KN/M2B类So=0.40KN/M2表4.2.1 活荷载标准值序号荷载类别标准值(KN/M2)序号荷载类别标准值(KN/(KN/M2)1上人屋面2.07卫生间2.52不上人屋面0.58设备间 电梯机房7.03办公2.09变配电间 水箱间10.04会议室 休息室2.010汽车库4.05档案室5.011自行车库3.06楼梯走道电梯厅3.512其它未列项目见现行规范、规程及标准四、结构选型1、抗侧力体系本工程地上六层,局部突出屋面一层,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楼板配筋及剪力墙、次梁配筋采用软件计算结果,并进行人工干预

30、调整归并,结构施工图中适当加厚开大洞口周围楼板及屋面板,并双层双向加强配筋,以削弱温度应力同时加大部分边梁的载面等手段,通过这些措施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刚度。2、楼盖体系本工程(包括0.00楼板)采用主次梁楼盖体系3、结构分析整体分析本工程使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CAD工程部编制的结构分析程序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SATWE(2005年5月版)进行结构分析。分析中考虑楼板开洞的影响,上部结构与地下室作为一个整体,上部结构的嵌固点位于0.00;地震作用和风荷载按两个主轴方向作用,同时考虑5%的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主要结果如下:主要控制参数作用方向XY楼层最小剪重

31、比3.11%2.92%有效质量系数99.5%99.5%Te1/T10.63楼层最大层间位移与该楼层平均值的最大比值1.01.0楼层最大水平位移与该楼层平均值的最大比值1.01.0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的最大值1/11711/1023注: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的允许值的1/800。4.4 电气设计 某某某市调度指挥大楼某某某市公交枢纽站项目建设用地位于某某某市站前新区向蒲铁路站房南侧,东临二环路。总建筑面积7966.0 m2,地上六层,为综合办公用房,一层为候车厅。建筑高度24.0 米建筑、结构、水、暖通专业提供给本专业的委托资料;建设单位提供有关资料及要求;本工程设计采用的主要标准及设

32、计规范;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6)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2、设计范围:IOKV高低压变配电系统;动力配电系统;电气照明系统;防雷与接地系统设计:电话系统及宽带网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3、供电电源

33、及供电系统负荷等级本设计属重要多层建筑。应按一级负荷供电的有消防泵、喷淋泵、消防电梯、消防控制室用电、消防排烟风机、应急及疏散照明、弱电机房、正压风机、消防电梯、客梯、变频调速恒压供水生活水泵号,其余负荷为三级负荷。电力负荷:1#变压器:用电负荷总工作容量为977Kw,计入变损后lOkV侧高压计算负荷 有功功率为911KW, 无功功率为410kvar, 视在功率为996KVA,功率因数为O.91。 2#变压器:用电负荷总工作容量为414KW,计入变损后lOkV侧高压计算负荷 有功功率为396KW, 无功功率为204kvar, 视在功率为446KVA,功率因数为O.9。柴油发电机总工作容量为40

34、0kW, 计算有功功率366kW, 无功功率为220kvar, 视在功率为497KVA消防负荷总工作容量为281kW, 计算有功功率258kW, 无功功率为191kvar, 视在功率为321KVA电源电源由前一级变电站引入一路1OKV电源引至本楼地下变配电室。为确保一、二级负荷用电,另设一台400kW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在市电停电后15S内能自行启动。主结线系统在变配电室内设10O.4O.23KV 1250KVA干式SGBl0型节能变压器一台供楼内照明、动力、消防负荷用。并设有10KV高压配电装置,详见10KV供电结线图(此图暂考虑由本地供电部门出)。低压系统主接线方式,为单母线分段接线系

35、统,低压侧之间设联络开关,当主电源回路故障时,消防负荷及一、二级负荷采用双电源供电并在末端自动切换。变配电设备本工程在地下层变配电室内设有二台安全性能好、低损耗、低噪音干式变压器工作,高压10KV则选用KYN2812型金属铠装移开式开关柜。操作电源采用由直流屏取得。低压侧采用组合式低压配电屏MLS型,内配可靠的电器元件,详见低压配电系统图。本工程计量采用IOKV侧高压计量,低压侧可根据需要设置分计量,在低压侧采用无功自动补偿,补偿后功率因数为0.9以上。4、动力配电系统电梯、水泵房、消防设备、热水机组、监控设备电源等各设置独立的配电箱,由配电间的低压配电屏以放射式用电缆引至。其它负荷采用放射与

36、树干相结合的方式。消防设备的电源分别由低压配电室的常用母线、应急母线各引一回电源线路沿电缆竖井敷设至末端电源切换箱进行供电。楼内照明及空调用电在每层管井内设总配电箱,尔后经每层水平桥架至各个办公室。5、照明系统:本工程照明种类为一般性照明,事故照明,应急疏散照明。照度标准严格按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规范进行设计。 办公室:300Lx; 发电机房、变配电室:200 Lx; 电梯前室:75Lx;地下车库:75 Lx;门厅、过道、楼梯问:3050Lx。主要灯具选择:照明灯具以高效节能荧光灯为主,开水房、水泵房采用防水防潮型荧光灯,发电机房的储油间采用防爆型灯具。在消防控制室、水

37、泵房、电梯机房等重要设备用房设置事故照明:各层公共走廊设置应急疏散照明:门厅等人员密集场所等设置应急照明灯。电梯井道设置永久性36V低压检修灯及220V检修插座。 设计中所选灯具均采用节能、高显色、高功率因数的高效节能灯具。控制方式:为节约能源、照明灯多为分散控制为主。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消防联动控制:在本楼一层内设消防控制室,详见消防篇,建筑电气部分。7、宽带网线系统:在一层弱电机房设置的主设备配线间。根据需要每层分配线架,数据主电缆采用2芯多模光缆、语音电缆采3类大对数对绞电缆引出至各分配线架。尔后由竖井的配线架沿每层的水平桥架敷设尔后穿管至各个信息点.在每个工作区根据规范要求考虑多个八

38、位的信息插座,支持语音或数据通信业务。具体详见网络系统图。另在一层弱电机房设置电话总接线箱,根据实际需要在各楼每层设接线分箱,而后由竖井的配线架沿每层的水平桥架敷设后穿管至各个电话杆座,具体详见电话系统图。8、有线电视系统:根据甲方要求,在大小会议室各考虑一个电视插座,在一层弱电机房设总前端箱,经一级放大后分别馈至各用户配线,通过分配一分支网络至各个插座。系统采用分配一分支方式,系统接收频率范围为45750MHZ邻频双向传输有线电视网的电视信号。有线电视用户终端电平控制在644dBuv。传输干线采用SYWLV-75-9型同轴电缆,用户线采用SYWLV一75-5型同轴电缆。9、建筑物防雷:本工程

39、设计均按第二类防雷建筑设计。防直接雷击措施:在屋面易受雷击的地方装设避雷带,组成不大于24ml6m或20m20m的避雷网格。避雷网格在屋面,女儿墙找平层内暗敷。所有突出屋面的金属构件均应可靠地与防雷装置连接。利用建筑物的柱内或剪力墙内的主筋作防雷引下线,引下线的水平间距不大于25m。在大楼30米以上的金属栏杆及门窗等较大金属物体要与柱内钢筋可靠焊接,以防侧雷击,另外,每三层设沿建筑周边的水平均压环,所有引下线均连接在均压环上.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进出建筑物的各种管线均埋地引入,并在入户处将电缆外皮,钢管、金属管等应在进出处与接地装置可靠连接。10、接地及安全:本设计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采用TN

40、-S系统。 防雷接地,保护接地、弱电设施接地等共用接地系统。利用建筑基础内的钢筋作接地体,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当实测没有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增设人工接地极。在一层变配电室、水泵房、变配电间、均设总等电位接线箱,总等电位接线联结板应与共用接地极,避雷引下线焊接连通。所有电气设备,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外壳,金属管道,配线钢管,电气构件,桥架,金属接线盒等均与总等电位联结板连接。办公楼内各卫生间均设局部等电位连结箱。根据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6)的多层建筑内火灾危险大、人员密集等场所宜设置漏电火灾报警系统,本设计根据需要在主要干线的配电回路设置漏电火灾报警系统,其集中控

41、制柜设于一层消防控制室,控制柜与控制器的连接采用NH-BV一4x1.5 KBG20。11、节能措施采用低压无功补偿,使功率因数达到0.9以上。照明灯具采用高效功能灯。每个房间灯内的开关采用一灯一开关制,会议室集中控制。变压器采用节能型低损耗变压器。低压配电设备均选用低耗能产品。4.5给排水设计一、设计依据n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50015-2003u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u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u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u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u 高层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

42、5-2006)u 甲方提供的条件及建筑专业条件图二、设计范围:本次设计内容为办公楼室内给水、排水、消防系统设计以及红线范围内的给水、排水设计。1、室外给水设计:水源:本工程的供水水源为城市自来水,两路进水在红线内沟通成 环状。2、用水量: 主要项目用水量标准和用水量计算见下表:序号用水单位用水量标准人数床位最高日用水量用 水小时数时变化系数K最大小时用水量1办公室120LP.d1000P120/d24h2.5125/d最高日用水量约为120d,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约为12.d/h。3、室外给水系统:室外给水管道为生活和消防共用管道系统。市政管道的水量、水压能满足建筑内部的生活用水要求。4、消防系

43、统:见消防专篇5、管材、接口、及敷设方式:室外给水管道采用球墨铸铁管,水泥接头。三、室外排水设计:1、室外排水制度为雨、污分流排水系统,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院区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雨水经管道收集后排入市政雨水管。 2、排水量:按最大日用水量的90计为120.76m3d(其中污水105.8 m3/d)3、暴雨强度公式: q=1598(1+0.69LgP)(t+1.4)0.64式中:P设计暴雨重现期 P=2at设计降雨历时,t=tl+mt2,t为地面汇流时间,取lOmin,t2为管网流行时间,m为延缓系数m=2.04、管材、接口及敷设方式:室外雨、污水管道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承

44、插连接。四、室内给排水设计:1、用水量见前表2、给水系统:此综合楼所有的生活给水均接自市政给水管网,采用下行上给方式供水。在屋顶设计一18T不锈钢生活水箱.3、管材:室内给水管采用PPR管,熔焊连接,管材公称压力为1.6MPa。4、洁具选择:蹲便器采用水冲式。小便器采用自动感应冲洗阀。洗脸盘采用陶瓷片密封水龙头。5、室内给水管除地下层明装其余全部采用暗装。6、室内生活污、废水排水系统室内污、废水为合流制排水系统,0.000以上污水直接排出室外,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O.000以下污废水汇集至集水坑,用潜水泵提升排出室外,各集水坑中设带自动耦合装置后潜污泵。潜水泵由集水坑水位自动控制。

45、排水附件:直通式地漏下设水封深度50ram的存水弯。管材:室内排水管,立管采用内壁螺旋消音管,横管采用普通PVC-U排水管,粘接胶头。管道敷设:除机房内排水立管明装外,其余均为暗装。五、环保与卫生防疫本工程在环保与卫生方面采取如下措施:1)地下室污水池采用密封井盖,以防臭气外溢。2)在市政引入管的总水表后安装倒流防止器。3)除地下水泵房内消防水泵外,供水泵均设隔振基础减振;水泵出水管上设柔t减振接头;泵房内管道采用减振弹簧支架和吊架。4.6 暖通设计一、设计依据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3) 2、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分册 (2003版)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5版) 4、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5、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二、室内外设计计算参数1、 室外气象参数大气压力hPa空调计算干球温度空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农林牧渔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