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876370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 页数:116 大小:7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牛肉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6页
牛肉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6页
牛肉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6页
牛肉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6页
牛肉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牛肉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牛肉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1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总 论第一节 概 述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 目 名 称 :黑吉辽乌拉特牛业股份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冷鲜牛肉加工项目项目承办单位:黑吉辽乌拉特牛业股份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李 和项目主管部门:黑吉辽省计划委员会项目拟建地点:黑吉辽乌拉特市察右前旗西沙梁镇项目负责人:王 贵可行性研究编制单位:乌拉特市精细基本建设投资公司法人代表:资格证书编号:工咨乙 证书等级:国家综合乙级签证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编制任务合同号: 二、研究工作的依据 l、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 2、国务院批准的当前国家重点鼓励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1998)。 3、国家现行的财会、

2、税收制度。 4、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及规范。 5、乌拉特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农村经济产业化战略的决定,1996年。 6、乌拉特市人民政府西部大开发工程实施规划纲要,2000年3月。 7、黑吉辽党委办公厅2000年8月3日,请阅件第17号“关于乌拉特市发展农区养牛业的调查报告”8、乌拉特市人民政府黄牛产业发展规划(2000年2005年),2000年4月。 9、乌拉特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养牛业发展,逐步把乌拉特市建成全国养牛大市的决定,2000年4月。 10、乌拉特市计委、畜牧局乌拉特市建设100万头优质肉牛产业基地项目建议书,2000年7月。 11、乌拉特市人民政府传真电报,通政传发19994

3、号“乌拉特市人民政府关于将黑吉辽公司肉牛分公司列为省肉牛重点龙头加工企业的请示”。 12、黑吉辽乌拉特牛业(集团)公司百万头优质肉牛产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00年7月。 13、乌拉特市人民政府乌拉特市百户十万头育肥牛工程实施意见2000年9月。 14、乌拉特市人民政府政府工作报告2001年2月。 15、黑吉辽环球经济技术合作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发展战略”。 16、全国食品工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17、农业科技发展纲要(2001年2010年)2001年4月28日 18、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 19、黑吉辽乌拉特牛业股份有限公司委托设计内容和范围。 20、依据国家畜牧业

4、发展规划及肉类加工有关政策法规。 21、依据国家肉类和肉制品相关的卫生标准及规范。 三、可研工作范围 依据建议书内容及建设单位委托的要求,本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市场需求预测与建设规模论证 2原材料供应的可行性调查 3技术方案的研究 4总体布局与交通运输 5对环境影响的研究 6劳动保护与安全生产 7生产制度与劳动定员 8工程进度实施计划的建议 9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分析 10研究结论 四、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 1食品的质量及卫生状况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息息相关,而该市目前屠宰加工技术落后,工艺原始,远不能达到国家对食品生产安全卫生要求,对原有生产线进行改造是保证消费者健康

5、所必需的。2对解决农牧民现金收入,进而脱贫致富是十分必要的:本项目建成后,将能彻底解决当地农牧民卖牲畜难的问题,可以保护农牧民的切身利益。以“公司加农牧养殖户”的形式,将本公司和千家万户(养殖户)结成经济利益的共同体,同步发展,利益共亨,从而大大加速当地农牧民脱贫致富步伐,对促进该市的畜牧业发展,对社会安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对发展地方经济,增强企业实力是非常重要的;本项目建成后可增加产值 39960万元,年创利税4486.2万元,其中税金1496.97万元,年利润总额2989.84万元。对国家和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可行性 1当地

6、具有丰富的畜产品资源; 2建设地具有十分便利的建设条件; 3建设单位现已初步形成了稳定可靠的销售渠道。 五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年加工牛肉20000吨,主要产品为冷鲜肉。 六、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 包括排酸间、分割剔骨间、包装间、冷却间、保鲜库、冷藏库、制冷机房、锅炉房、变配电室、给水排污等工程。 七、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 依据公司设计委托的内容和本项目的特定条件,本研究工作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项目的技术装备及工艺路线,经济评价等进行客观的分析与论证,本项目按欧盟标准建设,使项目本身的技术含量与产品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保证这一前提的条件下,同时考虑所在地区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少花钱

7、,多办事”为原则,一些非关键设备可采用自制,以节约投资,以便给企业减少债务。让建设单位和地区尽快从本项目中得到最大的效益,为当地经济腾飞作出应有的贡献。第二节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黑吉辽乌拉特牛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6月20日,是由黑吉辽环球经济技术合作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乌拉特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等五家股东共同发起设立的,当时注册资本为8479万元,经营范围以良种肉牛加工为龙头,带动绿色饲料加工、畜牧产品研制开发并逐步向生物制药、医药原料、草原生态建设辐射的大型股份制企业。经过几年的运作,目前公司资产总额达到31,936万元,新引进股东三家,注册资本增加为16,159万元。是农业部等八部委确立

8、的全国优秀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目前已初步形成肉牛高新技术特色工业产业化。公司现有员工712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55人;国家级专家教授6人;拥有从德国BANSS公司引进的先进的符合欧盟标准的屠宰加工设备,并配有年出栏育肥牛1.2万头的育肥牛场一座。是国家级重点活体牛储备基地场。目前公司股本结构如下:公司股东名称出资额(万元)出资形式股份比例()黑吉辽环球经济技术合作股份有限公司5,145现金及实物31.84乌拉特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2,730现金及实物16.89黑吉东北王酒业有限公司300现金1.86乌拉特市大华绿色畜牧有限公司404实物2.50黑吉辽正阳生物高技术股份有限公司200现金1.2

9、4黑吉辽开元房地产建设(集团)实业有限责任公司4,000现金及实物24.75郝喜龙1,000现金及实物6.19黑吉辽诚信担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380现金14.73合计16,159100企业经过技术改造后生产能力达到年生产冷鲜、冷冻分割牛肉2万吨。产品畅销国内外,在北京、上海、广州、四川、呼和浩特等大中城市已设立了自己的销售网点,并形成了畅通的销售网络。公司2002年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第二批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于2003年8月通过了HACCP第三方认证;并被评为“科技创新示范企业”;2003年11月,肉博会上获国家商务部屠宰技术鉴定中心颁发的“牛肉冷鲜肉产品最受消费者喜爱”的荣誉证书

10、;2004年1月公司被黑吉辽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04年11月,进军香港百佳超市获得成功,入选黑吉辽省年度十大新闻;2005年1月,公司2万吨冷鲜牛肉生产项目被评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2005年1月,公司被国家民委、国家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认定为清真食品定点加工企业;2005年4月,公司被评为“2004年度黑吉辽民营企业50强第15位”;2005年5月,公司被内蒙消协授予“诚信企业”称号;2005年9月,公司通过马来西亚政府官方注册,成为国内仅有的几家可向马来西亚出口的公司之一;2005年10月,公司被评为国家级优秀龙头企业;2005年10月,公司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

11、交易会,“乌拉特牌牛肉”产品荣获第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畅销产品奖;2005年11月,公司在陕西杨凌参加第十二届中国杨凌农业高科技成果博览会获“优秀展示奖”;2005年12月30日,公司所使用的“乌拉特KERCHIN及图”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驰名商标。 本次扩建“2万吨冷鲜牛肉加工项目”在察右前旗外贸西沙梁肉类加工厂内实施。该厂占地23.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86万平方米,有屠宰加工车间两座,有1972年建成的国产日屠宰加工活牛200头的屠宰生产线和1992年从意大利引进较为先进的日屠宰活牛240头的屠宰加工生产线。本次扩建引进国外先进屠宰加工生产线,屠宰加工车间按欧盟标准进行设计。

12、扩建后公司年屠宰肉牛(马)10万头能力,冷冻冷藏能力配套,可形成万吨保鲜肉的生产水平。装置水平达到全国乃至亚洲最先进,生产过程达到欧盟卫生标准。 察右前旗外贸西沙梁肉类加工厂是经国家商检局正式注册的清真肉类出口加工企业,其肉类产品的生产全部按照伊斯兰方式加工。乌拉特高档牛肉是该厂的主要产品,产品远销香港、俄罗斯及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国内主要销往沈阳、哈尔滨、长春、大连、北京、天津、广州、上海等省、市,深受国内外客户的赞誉。该厂具有国家经贸部授予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经营权”和对外贸易进出口经营权。该公司与日本、瑞典、芬兰、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马来西亚、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常

13、性的业务往来,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具有良好的条件。公司今年的出口肉类订单已达5000吨,明年达到10000吨。第三节 建设项目扶贫效果测算 乌拉特市农牧民人均收入与全区平均水平比,还相差较大,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对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增加,全市农牧业经济稳步提高。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058.04万亩,产量350万吨。1999年牧业年度牛存栏达到89.9万头,比上年纯增3.7万头。2000年牧业年度发展为126.7万头,存栏98.3万头。农牧业增产快,而农牧民现金收入增长慢。这是当前农牧业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主要原因是畜产品加工企业能力弱,使农牧民的牲畜

14、卖不出去,或卖不到合适的价钱,同时卖粮难,仓储压力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造成了一些地区返贫率上升,增加了脱贫难度。解决这些问题的立足点和突破口是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与完善。根据乌拉特市政府“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规划战略目标的总体思路,以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加大投入,从政策到管理,全力支持牛产业的发展,支持黑吉辽乌拉特牛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建设发展,把牛产业做强做大,提高企业竞争力。公司将是农牧民销售牲畜的主要渠道,以公司加农牧户的形式把企业与全市贫困乡、苏木、镇以及农牧民联合成一个具有很强凝聚力的利益共同体,带动养牛基地的建设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农牧民卖牲畜难的问题,确保

15、贫困地区农牧民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养牛业的发展,加快了粮食、秸杆的转化,促进农业的良性循环,缓解了农民卖粮难和仓储压力。同时牛产业的发展将带动运输业、服务业、商业流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劳动就业面,有助于社会稳定。按照饲养一头架子牛纯收入200300元,饲养一头育肥牛纯收入300400元计,乌拉特牛业股份有限公司(原黑吉辽新三维肉类加工有限责任公司),1999年屠宰牛3万头,使农牧民通过养牛(架子牛、母牛)、育肥牛专业户分别增加纯收入600900万元和9001200万元,2000年屠宰牛4.23万头,分别增加纯收入8461270万元和12701690万元,工程扩建完成后年牛屠宰量达到10万

16、头时分别增加纯收入20003000万元和30004000万元。第四节 研究结论 (一) 研究结果概述 1生产规模 年屠宰牛10万头;生产冷鲜牛肉20000吨。 2工艺技术方案: 工艺采用国际先进成熟屠宰加工工艺:包括刺杀、放血、去头、扒皮、去蹄、开膛、剥离内脏、劈半、冲洗、排酸、分割、冷却、包装等工序。 3原料牛为当地主要畜产品,原料充足,收购半径小,成本低。 4 总图运输:厂址选在察右前旗西沙梁镇,原料及产品进出方便,道路四通八达。新购冷藏运输车10台。 5、新建排酸间、分割剔骨间、包装间、冷却间、1500吨冷库和150吨速冻库各一座。 6公用工程:电增容2383KVA;供热新增4吨蒸汽锅炉

17、一台。新建制冷、空压机房等。 7环境保护及安全卫生 本工程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生产中产生的废水经有效处理后,达标后排放。对锅炉烟尘采用有效的旋风除尘措施,三废排放均在国家允许的标准之内。根据国家标准、规范及规定,对生产过程中动力、电气等设备在正常操作和维修时危及人身和设备的因素,以及影响职工身体健康的噪声等采用相应的防范与治理措施,并与生产实行“三同时”。 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公司现有员工712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55人;国家级专家教授6人;管理人员25人;生产人员420人;全部人员均为高中以上文化水平,上岗前进行严格的技术及安全培训,合格者方可上岗。 9项目实施进度该工程从设计到

18、投产全过程为2年。 10投资估算与筹措工程总投资为14619.17万元,固定资产投资9619.17万元,其中自筹4619.17万元(利用现有资产3930万元),申请银行长期贷款5000万元; 流动资金5000万元,其中自筹2000万元,银行贷款3000万元。(二)研究结论本项目立足乌拉特市畜牧业资源优势,以解决农牧民卖牲畜难为宗旨,变地方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通过肉类加工,彻底改变该市肉食品加工的落后面貌,从屠宰到加工全部采用现代食品卫生理念和生产技术及工艺,生产出高品质高附加值的肉食品。使广大消费者吃上高品质牛肉,提高了消费者的生活质量,保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与此同时,生产企业可使肉食品进一步

19、增值,既满足社会的需要,又给企业与地方及养殖户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是利国利民的好项目。项目投产后,年产值为39960万元,年税金为1496.97万元,平均年利润总额为2989.84万元。并完全解决了农牧民畜产品的出售问题,对于促进乌拉特市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对发展和壮大该市的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项目以乌拉特肉牛公司为龙头企业,将在乌拉特区、察右前旗、科左中旗、开鲁县、奈曼旗、农垦系统建设35个基地乡,年出栏育肥牛60000头。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带动乌拉特市母牛基地建设,育肥牛基地建设,饲草饲料基地建设,良种繁育科技体系建设,加快粮食和秸杆的转化,可使12万农户受益。 本

20、项目实施后,将打响“乌拉特牛”品牌,进一步加快乌拉特市养牛业发展,使乌拉特市成为养牛大市,可以影响和带动锡盟、赤峰、呼盟、兴安盟等地农村牧区养牛业的发展,逐渐形成以乌拉特市为龙头的东部“养牛带”,从而带动全区养牛业的发展。 建议有关部门协助项目建设单位尽快落实资金,早日实施,让项目发挥其应有的经济效益。 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项 目 名 称单 位数 量备 注一生 产 规 模头/ a100000二产 品 方 案冷鲜牛肉t / a20000三主要原料消耗量1牛头 / a1000002辅料:包装物t / a180四年 工 作 日天330五公用动力消耗量1供 电设 备 容 量k

21、w2383用 电 负 荷Kw1487年 耗 电 量万度/年635.52供 汽最大用汽量t / h3.5平均用汽量t / h3.33给 水软水最大用量t / h1.5冷凝水回收3.0软水平均用量t / h1.0冷凝水回收3.0一次水最大用量t / h94一次水平均用量t / h84循环水最大用量t / h500循环水平均用量t / h450六运 输 量t / a928561运 入 量t / a52100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项 目 名 称单 位数 量备 注2运 出 量t / a40756七全 厂 定 员人500 新增320八总占地面积m2232200厂区占地面积m2232200九全厂建筑面积m2

22、4935十工程总投资万元14619.171建 设 投 资万元9339.72其中: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万元建设期利息万元279.452流 动 资 金万元5000十一年销售收入万元39960十三工 厂 成 本万元年 总 成 本万元36530.4十四年利润总额万元3190.98十五年销售税金万元1537.99十六财务评价指标1投资利润率%20.45税前2投资利税率%30.69税前3投资回收期(税后)年7.47含建设期4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年.人79.92以产值计5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17.836财务净现值(ic=10%)万元6505.52税后第二章 项目背景与发展概况第一节 项目的提出乌拉特市

23、位于黑吉辽省东部,东南与吉林省为邻,西连赤峰市,北接兴安盟,境内有举世闻名的乌拉特天然大草原。乌拉特市是农牧业大市,畜牧业历史悠久,发展肉牛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市草原面积4346万亩,牧草资源丰富;同时,具有丰富的农副产品饲料资源,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424.4万亩,农作物产量361.4万吨,玉米秸杆年产量70亿公斤。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058.04万亩,产量350万吨,粮食作物产量约占全区总产量的1/4。1999年全市农业总产值94.7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195.9亿元的48,其中种植业产值65.5万元,畜牧业产值24.9亿元。 乌拉特市委、市政府对畜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1996年,乌

24、拉特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全面实施农村经济产业化战略的决定”,并在全市范围内确立了包括肉牛产业在内的八大主导产业。2000年初市委扩大会议重新构筑了乌拉特市工业发展新框架,即建立四大支柱产业,建成五大集团和六大龙头企业,逐步把乌拉特市建设成绿色工业城市。以农牧业为依托的农畜产品加工工业作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是实施产业化的重中之重,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迅速实施。2000年全市畜牧业工作会议确立了乌拉特市养殖业发展总的思路:依靠龙头企业带动,依托农业优势资源,以改善黄牛品质、扩大饲养规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深度加工为重点,力争用5年时间把乌拉特市建成全国养牛大市,使养牛业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25、,并逐步使牛产业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具有较强优势的主导产业之一。利用黑吉辽牛肉无污染的优势条件,发展健康、安全、营养丰富的绿色食品,发展地方农畜产品加工业,扩大出口创汇能力,推动乌拉特市经济发展。到2005年,全市黄牛饲养量达到230万头以上;肉牛出栏60万头,屠宰加工30万头;高产奶牛存栏2万头,日提供商品奶300吨;黄牛产值120000万元,占畜牧业产值的40;农牧民人均养牛收入400元以上,占人均牧业纯收入的35%。 2000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实施创建“绿色工业城市”战略,把农畜产品加工业作为重点发展行业之一,提出要采取现代科技手段,以创名牌产品为目标,培育一批重点支柱企业集团。乌拉特市

26、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将黑吉辽乌拉特市乌拉特牛业股份有限公司列为积极支持的17户重点工业企业之一,要求将其做强做大,并把该公司10万头高档牛肉加工项目列为全市30个重点技改项目之一。黑吉辽乌拉特市乌拉特牛业股份有限公司是通辽地区发展肉牛产业的重点龙头企业,该公司根据国内、国际市场肉牛及其加工产品的发展趋势,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利用乌拉特市牛肉已被国家绿色食品委员会正式批准为“绿色食品”的优势条件,结合乌拉特市创建“绿色工业城市”的发展战略,根据肉牛产业发展规划和百万头优质肉牛产业项目,提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对现有年屠宰10万头肉牛加工厂进行扩建,按欧盟标准生产加工冷鲜

27、牛肉。该项目的实施,符合西部大开发战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黑吉辽省实施畜牧业“双增双提”战略的要求。该项目一经提出,即得到了乌拉特市乃至省有关部门和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将其作为乌拉特市实施肉牛产业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要求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采取措施尽快实施。该项目的实施必将对本地区肉牛产业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带动和示范作用。第二节 项目的必要性 1从保证畜产品对销售市场有效供给看是必要的。 随着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特别是肉类食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国内牛肉类食品花色品种单一,加工手段落后,高品质牛肉无法保证有效供给。因此,尽快改造肉类加工厂,不仅可以满足和丰

28、富本地区群众的菜蓝子,而且可以支持和满足供给国家在通辽地区重点建设项目区居民的肉食品需求。 2从确保农牧民现金收入有较快增长看是必要的。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对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增加,全市农牧业经济稳步提高,农牧业增产快,而农牧民现金收入增长慢,这是当前农牧业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主要原因是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少,加工能力弱,使农牧民的牲畜卖不出去,造成一些地区返贫率上升,增加了脱贫难度。解决这一问题的立足点和突破口应放在畜产品加工业上。根据全市“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规划战略目标的总体思路,以畜产品为龙头,带动全市贫困地区畜产品基地的发展,以公司加农牧户的形式,

29、把企业与全市贫困乡、苏木、镇以及农牧民联合成一个具有很强凝聚力的利益共同体,确保贫困地区农牧民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 3从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增强企业经济实力看是必要的。 乌拉特市农牧民人均收入与全区平均水平比,还相差较大,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兴建该项目不仅有利于发展地方经济,还可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实力,也有助于减轻国家对贫困地区的负担。 4从发挥主渠道和平抑物价作用看也是必要的。 将来公司将是农牧民销售牲畜的主要渠道,并且担负着察右前旗西沙梁地区定点屠宰的重任。同时,对平抑肉类食品的价格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从增加出口创汇看是必要的。总之,兴建肉类加工厂对于增加农牧民收入,发展

30、地方经济,壮大企业的经济实力都将起到促进作用,确实是兴旗富民达小康的好项目。第三节 项目的可行性 1、具有丰富的畜产品资源。 近几年来,乌拉特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粮多、秸杆多的比较优势,大力实施粮、经、畜“三元立农”的战略,使乌拉特牛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并呈现出很强的后劲。1999年牧业年度,乌拉特市牛存栏达到89.9万头,比上年纯增3.7万头,2000年牧业年度黄牛又发展为126.7万头,存栏98.3万头,比1999年增加了7.1万头。全市涌现出一批养牛专业村和养牛大户。 2、具有十分优越的建设条件。厂址位于察右前旗西沙梁镇,各方面建设条件优越,水;自来水已

31、通到现厂址,另原有机电井二眼,单井小时出水量为80m3/h可满足供应。电:察右前旗西沙梁镇有35 千伏变电站,可保证供电。 热:厂内锅炉房有2t/h热水锅炉1台4t/h蒸汽锅炉一台。路:304国道为二级油路,国道横贯厂区南北,使交通运输非常方便。 通讯:察右前旗西沙梁镇程控电话,可与国内外任何地区通话。3、 生活设施已有,不用新建。 4、承办单位具有较丰富的技术管理经验,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站稳脚跟,从生产技术到经营管理都具备一定的实力。 5、已初步形成了稳定可靠的销售渠道。 乌拉特市草地资源丰富,草质优良,牛肉品质高,味道美,声誉好,是真正的天然绿色食品,在国内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公司现

32、在的产品远销 北京、天津、沈阳、吉林、哈尔滨、上海、湖北、湖南、山东、河北、广州等地,并与上述地区的用户建立了长期业务关系,有良好的供需关系。其产品数量远远满足不了客户的需求。产品销售市场前景十分广阔。第三章 市场需求预测与建设规模 一、市场分析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和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已从量的满足开始向提高品质方向转变。尤其是人们对肉食品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牛肉及其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且对肉类的质量及口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1993年,我国肉类产量3841.5万吨;1994年为4499.3万吨,比上年增长17.

33、1%;1995年为5260.1万吨,增长16.9%;1996年为5915. 1万吨,增长12. 5%;1997年为6506.0万吨,增长10%。肉类制品的产量约占肉类总产量的2.5%左右,肉类和肉类制品的产量将继续保持增长。根据预测,到2002年,我国肉类总产量将达到7500万吨左右,年平均增长率将保持在5%左右。其中肉类制品产量将从1997年的162万吨上升到302万吨,年平均增长率为12.2%。牛肉在肉类消费中占有较大比重,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980年,我国牛肉总产量为27万吨,占肉类总产量的2.24%,1996年,牛肉总产量达到495万吨,约占肉类总产量的8%。近年来牛肉年均增长率保

34、持在20%以上(约为23.9%)。而猪肉消费比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由1990年的79.84%降到1996年的68.26%,7年中下降约10%。1991年以来年牛肉增产趋势 项目 年度各种肉类牛肉生产总产量/万吨年递增/%总产量/万吨年递增/%占总产量的比率/%199028568.7125.617.24.41991314410.0153.522.24.9199234309.1180.317.65.22000520016.1432.043.385注:2000年数据为预测数目前,世界人均肉类消费量45公斤,发达国家人均肉类消费量80公斤,而我国肉类消费不足40公斤,仅为发达国家的50%。世界牛肉消费

35、与肉类消费比率为26.3%,发达国家为30.0%,而我国目前仅为8%左右,可见我国肉类消费市场,特别是牛肉消费市场仍然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020年我国人口估计可达15亿人,仅按年人均食肉量60公斤计算,肉类总产量将达9000万吨。按牛肉比率20%计算(全国人均牛肉消费水平达到香港水平-平均10千克),牛肉总量将达到1800万吨。目前,我国牛肉产业因牛种、饲养、管理和市场机制等环节与先进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中国每头牛的出肉量只相当于美国的1/5,年产量500万吨左右,现在供市的牛肉产量远远不够,缺口很大。1992年中国与美国肉牛生产指标对比 国名项目中国美国全国养牛头数/万头8276995

36、5.9生产牛肉/万t1801031占各种肉类总产量的/%5.033.3人均占有/kg1.540.45每头屠宰牛出肉/kg129308每头存栏牛出肉/kg21103中国的六个肉牛生产区已提出要实施1000万吨牛肉生产计划,到2005年要上升到800万吨,到2010年达到1200万吨以上。高档牛肉在我国消费增长很快。我国高档牛肉生产发展的最初目的在于生产西餐牛肉代替进口产品,实现西餐牛肉国有化生产。尔后随日、韩式烧烤及中式涮肥牛在北京等大城市的兴起,又转而面向各类中高档宾馆饭店生产肥牛肉与嫩牛肉。目前一些企业通过调整高档牛肉的生产工艺,把西餐牛肉、肥牛肉、嫩牛肉推向市场,并以在北京超市或中高档商场

37、建立直销店的方式销售产品。北京高档牛肉直销点的数量已从九十年代初的一、两家增加到目前的近十家。面向中高消费家庭生产高档牛肉虽比生产西餐牛肉、中高档宾馆饭店用肥牛肉、嫩牛肉收益低,但市场容量大,可薄利多销。高档牛肉产品市场也由北京向哈尔滨、长春、沈阳、西安、武汉、上海、郑州等大中城市扩散,高档牛肉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形成消费热点。据考察,国内沈阳、长春、大连、哈尔滨、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河北、河南、广州等城市饭店对排酸嫩化的分割高品级优质牛肉供不应求,特别是星级饭店、韩国烧烤、西餐对优质高档分割牛肉的需求更是火爆。目前国内可以生产称得上合格高档牛肉的只有少数几个工厂,国内市场每年仍需进口高档牛

38、肉约5万吨以上。从国际市场看,港澳台、俄罗斯和中东地区对活牛、分割牛肉有很大的需求。尤其是乌拉特市地区的乌拉特黄牛以其体大、味美、产肉多等诸多优点和“绿色食品”的优势条件,赢得这些国家消费者的青睐。同时我国肉类产品的生产成本及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其中牛肉低80%,我国入世对这些肉类的出口影响不大,有扩大出口的潜力。目前,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面临“疯牛病”的危险,疯牛病潜在的蔓延趋势已使牛肉市场受到威胁,欧盟范围的牛肉消费量已经下降了27%,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已经遭受严重损失,估计全欧盟至少要屠宰焚毁150万头病牛。受疯牛病的影响,欧盟牛肉市场至少需要五年时间才能挽回消费者的信心。而据中国农业部

39、2001年2月14日发布的中国疯牛病风险分析与评估报告,中国尚无发生传播疯牛病的基本要素,疯牛病传入的风险也极小。报告的结论是,我国目前没有疯牛病。目前中东地区牛肉进口市场已从欧盟转移,年需求量在300500万头,同时因受疯牛病的影响,我国牛肉生产面临着很好的市场机遇。该公司今年的出口肉类订单已达5000吨,明年达到10000吨。该公司与日本、瑞典、芬兰、蒙古、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马来西亚、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常性的业务往来,使本项目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具有良好的条件。该公司积极开拓国内市场,采取直销方式,在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哈尔滨等国内大城市建立黑吉辽肉类的产供销

40、联营渠道,并计划以“乌拉特肉牛”品牌优势建立牢固的销售网点和畅通的销售网络,使本地区肉类产品能够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二、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 1、生产规模 年屠宰10万头肉牛,年产2万吨冷鲜牛肉系列产品 2、产品方案 (1)高档牛肉(保鲜肉)包括牛柳、西冷、去骨眼肉,年产量825 吨; (2)优质牛肉(保鲜肉)包括臀肉、大米龙、小米龙、膝圆、腰肉,年产量2510吨; (3)普通牛肉(部分保鲜肉)包括腱子肉、牛腩、瘦肉、碎肉、血脖、肉间脂肪,年产量19215吨; (4)副产品包括牛皮、牛胃、牛头、牛骨等10万套。 随着项目的建设和生产的发展,企业将积极开展副产品深加工,深加工重点是对血、骨及

41、内脏的加工利用,向生化制药方向发展。 3、产品标准 高档牛肉标准 a、胴体的评估。胴体体表覆盖的脂肪颜色洁白;胴体体表脂肪覆盖率80%以上;胴体外形无严重缺损;第12-13肋骨处脂肪厚10-20毫米;脂肪坚挺。 b、牛肉品质评估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牛肉嫩度:用特制的肌肉剪切仪测定的剪值,3.62千克以下的,出现次数应在65%以上;咀嚼容易,不留残渣,不塞牙;完全解冻的肉块,用手指触摸时,手指易进入肉块深部;大理石花纹:根据我国试行的大理石花纹分级标准(1级最好,6级最差)应为1级或2级;其它性状:多汁性,牛肉质地松软、多汁而味浓;风味,具0有我国牛肉鲜美可口的风味;肉块重量,每条牛柳2千克以上

42、,每条西冷重量在5千克以上;每块眼肉重量应在6千克以上。 c、烹调的评估。符合西餐烹调要求;用户满意。 第四章 肉牛产业基地建设概况第一节 概 述 乌拉特市是农牧业大市,畜牧业历史悠久,发展肉牛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市草原面积43462亩,牧草资源丰富,同时,具有丰富的农副产品饲料资源,农作物播种面积1424.4万亩,农作物年产量361.4万吨,玉米秸杆年产量70亿公斤。 乌拉特市委、市政府对畜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确立了乌拉特市养殖业发展总的思路:依靠龙头企业带动,依托农业优势资源,以改善黄牛品质,扩大饲养规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深度加工为重点,力争用5年时间把乌拉特市建成全国养牛大市,使

43、养牛业成为农牧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并逐步使牛产业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具有较强优势的主导产业之一。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对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增加,农牧业经济稳步提高,农牧业增产快,但农牧民现金收入增长慢,这是当前农牧业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根据全市“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战略目标的总体思路,以畜产品加工业为龙头,带动全市养牛基地的发展建设,以公司加农牧户的形式,把企业与全市乡、苏木、镇农牧民联合成为一个具有很强凝聚力的利益共同体,确保贫困地区农牧民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养牛基地的建设一方面使畜产品加工业的原料活牛来源有保证;另一方面,可以加快粮食、秸杆的转化,促进

44、农业向良性循环发展,缓解了卖粮和仓储压力。增加农牧民的收入,2000年养牛业产值达4亿元,农牧民来自养牛业的收入人均达180元。同时养牛业的发展带动加工业、运输业、商业流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第二节 发展现状与潜力 一、黄牛饲养数量多,基础设施好。1999年6月末,全市黄牛饲养量达到117.3万头,存栏89.8万头,其中能繁殖母牛34.77万头,年出栏肉牛22万头。共建有牛舍17.8万间,“三化两贮”窖池5.1万座。 二、饲草料资源丰富。全市粮食生产能力达到35亿公斤,其中玉米产量达25亿公斤,年产可供牲畜过腹转化的秸杆及农副产品50亿公斤以上,年制作秸杆“三化两贮”饲料7.5亿公斤以上。年打贮青干草10亿公斤。 三、黄牛品种质量高。全市良种、改良种牛达到79.05万头,占黄牛总数的88。其中中国西门塔尔牛近万头,地方良种乌拉特牛存栏10万头。为发展优质肉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育肥牛生产规模逐步扩大。舍饲育肥牛出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农林牧渔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