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药材麦冬示范种植基地及生态产业链研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爱问知识人 文档编号:3880721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 页数:141 大小:1.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地药材麦冬示范种植基地及生态产业链研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1页
道地药材麦冬示范种植基地及生态产业链研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1页
道地药材麦冬示范种植基地及生态产业链研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1页
道地药材麦冬示范种植基地及生态产业链研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1页
道地药材麦冬示范种植基地及生态产业链研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地药材麦冬示范种植基地及生态产业链研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地药材麦冬示范种植基地及生态产业链研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1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国环环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腾飞煤矿废水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初审稿)绵阳三台县道地药材麦冬示范种植基地及生态产业链研发项目工程编号:20101222二O一O年十二月 编制i绵阳三台县道地药材麦冬示范种植基地及生态产业链研发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1总论11.1 项目背景11.1.1 项目名称11.1.2 项目承办单位11.1.3 项目拟建地址、地点11.1.4 项目建设规模与目标11.1.5 项目投资资金及效益情况21.1.6 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31.2 研究工作概况31.3 编制依据41.4 可行性研究结论52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及优势62.1项目建设背景6

2、2.1.1国家和地区产业政策背景62.1.2项目由来72.2项目建设的意义7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82.3.1提升行业加工工艺水平82.3.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92.3.3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提高麦冬深加工产品附加值102.3.4辐射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102.4项目建设的基础条件和机遇102.4.1项目建设的基础条件102.4.2项目建设的机遇112.5项目投资的必要性113项目市场分析133.1麦冬简介133.2中药材产业化现状143.2.1四川中药材生产现状143.2.2四川主要中药生产加工业现状193.2.3四川中药商业概况253.2.4四川中药新药研发概况

3、253.2.5政府对中药产业的宏观调控概况253.2.6四川中药知识产权保护概况263.3产业关联度分析263.3.1项目所在地产业空虚化现状263.3.2产业关联发展273.4产品市场现状283.5产品市场前景分析293.6项目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分析303.6.1品牌与营销优势303.6.2适宜的产地条件313.6.3专业的研发和设计能力323.6.4先进的工艺和精良的生产设施323.7产品市场风险性分析323.7.1项目产品主要风险因素323.7.2解决方案334 建设项目选址344.1项目选址原则344.2 场址选择344.3 项目区的建设条件344.3.1 项目地理位置344.3.2

4、自然条件344.3.3 社会经济状况354.3.4交通运输情况384.4 项目建设条件优势分析394.5 项目选址意见405 项目建设方案415.1 项目建设总体方案415.2 道地药材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模式415.3 道地药材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模式435.3.1 GAP道地药材种植示范基地经营目标及总体发展规划435.3.2 “企业+农户”土地流转模式新探索435.3.3 道地药材种苗培植基地建设445.3.4 养生保健生态观光体验农业旅游项目建设445.3.5多种药材套种,实现道地药材多元化455.3.6种植基地实现“低碳”生态经济良性发展455.4产品开发方案465.4.1原产品直接销售

5、465.4.2生物医药产品深度开发465.4.3养生保健品深加工465.5科研攻关新品种,深度开发后产品475.5.1新品种研发475.5.2制定国际化标准,实现标准垄断475.5.3深度开发麦冬后续产品485.6以电子商务为依托,实现品牌经营,打造麦冬产业链485.7工程建设方案485.7.1主体工程建设485.7.2配套工程建设555.8主要生产设备选择565.9原辅材料消耗与供应615.10 总平面布置和交通运输625.10.1 总平面布置原则625.10.2 项目内外运输方案635.10.3 占地面积及分析635.11 工程建设投资估算646 环境保护656.1项目拟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

6、656.2项目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分析676.2.1 项目建设期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676.2.2 项目运行期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696.3环境保护措施716.3.1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716.3.2运行期环境保护措施737 劳动保护和安全卫生767.1 项目运行安全生产分析767.2 主要的安全卫生防范措施767.3 消防措施787.4 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管理及人员配置797.5 节能节水798 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劳动定员818.1 项目实施及运行的组织与管理818.2 劳动定员和工作制度828.2.1 劳动定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人等)828.2.2 工作制度828.3项目经营管理预案838.3

7、.1建立管理体制838.3.2经营管理模式838.3.3建立农户+公司+农技支持的原料基地系统848.3.4工厂的卫生管理848.3.5品质管理体系848.3.6安全管理体系848.3.7员工教育858.3.8销售管理858.3.9人事管理868.4员工技术培训869 项目招标889.1项目招标范围889.2招标单位资质要求889.3发包方式889.4项目招标的组织形式899.5项目招标方式899.6评标组织、原则及评标8910 项目施工条件和进度计划9010.1 施工条件9010.2 进度计划9011 项目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9211.1 投资估算依据9211.2 项目总投资估算9211.3

8、资金来源及资金筹措9711.3.1 资金来源9711.3.2 资金筹措方案9811.4 投资使用计划9812.5 贷款偿还计划9812项目经济评价9912.1 财务评价依据9912.2 财务计算9912.2.1 销售(营业)收入9912.2.2 销售(营业)税金及附加10012.2.3 成本概算10012.2.4 利润及分配10112.3 盈利能力分析10112.4 清偿能力分析10212.5 盈亏平衡分析10212.6 财务评价结论10313 项目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11313.1 社会效益分析11313.1.1 农业产业化经营11313.1.2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评价11313.1.3其他

9、社会影响11313.2 生态影响及效益分析11414 项目主要风险分析11614.1经营风险及控制11614.2市场风险及对策11714.3管理风险及对策11815 结论和建议11915.1 结论11915.2 建议12016 附录12116.1 附件12116.1.1 企业组织机构代码12116.1.2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12116.1.3 企业税务登记证12116.1.4 建设单位关于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12116.1.5 投资项目备案申请表及备案通知书12116.1.6 当地环保局关于同意项目选址的批复12116.1.7 项目土地租赁合同12116.1.8 项目用地、用水、用电、用气

10、等的批复、协议和证明12116.1.9 当地环境监测站监测报告12116.1.10 项目所需成果转让协议及成果鉴定12116.1.11 项目主办单位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12116.2 附图12116.2.1 项目地理位置图12116.2.2 项目总体规划平面布置图12116.2.3 项目主要土建工程平面图12116.2.4 其他图件121441总论1.1 项目背景1.1.1 项目名称绵阳三台县道地药材麦冬示范种植基地及生态产业链研发项目。1.1.2 项目承办单位四川辅正麦冬产业发展有限公司。1.1.3 项目拟建地址、地点四川省三台县芦溪工业集中发展区及麦冬条件种植区。1.1.4 项目建设规模与目

11、标规划用地20000亩(其中:工业用地200亩,养生生态体验观光农业项目配套用地200亩,母本园基地500亩,其余为新品种推广种植用地)建成麦冬第一原产地高标准、唯一的“以麦冬为主的道地药材产业化示范基地”。主要包括:道地药材种苗培植基地;年产5000吨麦冬的道地药材种植示范基地;以麦冬为基础的生物药品研发和生产基地;年以2000吨麦冬为原料的现代养生保健品深加工厂;麦冬新品种研发及标准研究中心;养生生态体验观光农业接待中心,年接待游客3万人次;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和全球网络体系的营销运营中心,以实现创新的企业营销体系,以实现公司产品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线上与线下的结合,实现公司产品的销售。1.1.

12、5 项目投资资金及效益情况项目总投资约人民币1.5亿元。2011年投资2000万元,完成麦冬种苗培植基地、研究机构和2000吨无公害麦冬原料及出口饮片加工基地以及现代养生保健品深加工厂一期工程的建设;到2012年累计投资达8000万元,实现基地推广种植1万亩和完成现代养生保健品深加工厂二期工程的建设,并建成养生生态体验观光农业旅游中心、和电子商务平台和网络体系;到2013年累计投资1.5亿元,生物医药研发和生产基地、麦冬新品种研发及国家标准研究中心等工程全面完工。项目建成后总销售额达到5亿元/年以上,实现利税1.4亿元/年,解决就业人口2000-4000人(包括农业工人,生产工人和服务业人员)

13、。根据该项目投资成本所需要的时间及预计净利率水平进行分析,该项目静态投资回收期为2.32年,投资回收率在43 %以上,从静态投资回收期和投资回收率的数据表明,该项投资回报能力强。 表1-1 本项目主要财务评价指标 单位:万元财务评价指标计算结果评价标准是否可行年均销售收入50000年均总本本费用32109年均销售税金及附加14000年均利润总额17891年均所得税4473年均净利润13418投资利润率(%)25.94投资利税率(%)93.3财务内部收益率2612%是财务净现值(I=12%)875310是全部投资回收期(年)2.32是贷款偿还期(年)2.15盈亏平衡点(%)64.11.1.6 承

14、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1.2 研究工作概况我公司接受委托后,在系统收集绵阳市三台县及邻区背景资料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和理解了本工程的技术基础资料,并于2010年12月上旬,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赴现场开展实地调查、数据收集等工作。然后转入室内资料综合研究、报告撰写和图件编绘,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最后报行业主管部门审查通过。1.3 编制依据1、政策性依据(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印发的2009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2)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印发的关于2009年产业化经营种植养殖基础项目实行财政补贴的意见(3)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印发的(2009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

15、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4)财政部印发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5)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远景目标纲要(6)2004-2010年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8)发改部门或主管部门批复的项目建议书2、法规、方法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008.4.1(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7.10.28(3)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2009.1.1(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2007.6.29(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004.8.28(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6.1(7)中

16、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5.4.1(8)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2004.2.1(9)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2006.11.1(10)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2001.12.1.4 可行性研究结论本项目采用“公司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建设目标明确具体,建设条件优越,符合国家西部开发、种植结构调整及增加农民收入等国家产业政策,为项目地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项目投资结构合理,建设规模适宜,资金安排合理,财务分析经济效果可行,管理体系健全,项目投资建设周期短、投资回收快、投资回报高、利税率高。项目从建设规划、投资规模到经营管理均切实可行,抗市场风险能力强,立

17、项目标准确,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三台县产业结构改革步伐,推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市场广阔,具有显著的财务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是解决“三农”问题,保持农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好项目。建议项目尽早立项,并尽快筹措资金,抓紧实施。并建议相关政府给予一定政策支持,使项目早日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及优势2.1项目建设背景2.1.1国家和地区产业政策背景自2004年以来,中央每年的第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业的政策文件,特别是中共中央2006年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

18、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保护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乡镇企业发展,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服务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各级财政要增加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并可通过龙头企业资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

19、。发展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和订单农业。通过创新信贷担保手段和担保办法,切实解决龙头企业收购农产品资金不足的问题。”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依托龙头企业资金和技术优势,大力推广公司农户模式,提高我国农业的产业化程度,积极推广增产增效的先进适用技术”的农业发展战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指出,多种经营项目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本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具有资源和技术优势,产品销售有保障,能够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项目辐射面广,能够带动农民显著增收的要求。2.1.2项目由来三台县自古以来都是麦冬重要产地,因早期农民栽种方式和加工工艺不当,造成种植基

20、地土壤环境破坏和污染,麦冬产量虽然有所提高但品质急剧下降,其“麦冬之乡”在国内外的地位受到严重威胁。为此,项目业主拟以麦冬种植第一原产地为核心,建立道地中药麦冬研发、种植、加工、销售、养生生态体验游等一条龙的产业链发展,打造无公害、无激素、纯粹自然生态麦冬产品基地,重树“麦冬之乡”之威名。2.2项目建设的意义1、改变麦冬产业缺乏系统深加工产业发展链的现状,提高资源利用率麦冬长久以来产区都是以原料种植和简单原材料加工的方式,提供下线客户的原材料,从经济角度来看,带来的经济效益没有达到最佳,把产业链的大部分获利机会转移出去了,同时,还不能确保种植产品的计划规模和稳定价格。2、种植需要标准化和规模化

21、,实现无公害麦冬种植虽然目前产区已经有麦冬的GAP基地,但种植的面积小和5年到期的再次认证都很难保证麦冬的无公害种植和加工,所以,需要一个完整产业链发展的企业来带动种植产业的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3、对麦冬有效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利用纯化物提供高端药品生产原料,高端生物功能饮品及高端药品的生产加工,大幅度提高产品的附加值麦冬全植物含多种皂苷,多糖和黄酮等活性成分,利用先进技术,将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实现有效成分标准化和产业化,为医药企业提供高品质的原材料,实现麦冬饮品的产业化和实施以麦冬为主要成分的药品产业化发展。4、实施以麦冬为主的系统适应性药材的种植,建立也养生保健观光体验农业为目的的旅游

22、目的地区域内除麦冬的规模化种植外,可进行丹参,姜黄等几十个药材的种植,形成标准的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依靠基地的条件实施养生保健观光体验农业旅游发展,形成一二三产业的互动发展。5、是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暖的需要 四川麦冬生物产业的发展,不仅可有效提高土地的绿化覆盖率,提高现有林地的生态功能,而且项目的麦冬深加工厂采用的先进生产工艺,将极大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因此,实施四川道地中药麦冬产业化示范基地,将是我国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暖的需要。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3.1提升行业加工工艺水平中国中药加工工业起步较晚,虽然目前生产量较大,但仍然处于相对落后的水平上,对劳动力的依赖程度很高。随着中国经济

23、的迅速发展,劳动力会逐步短缺。项目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加工工艺和设备,极大的提升了国内中药加工业的工艺水平,促进了技术进步,而且随着自动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也得到提高,企业生产总量和人均生产量增加,能耗相对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项目实施后,不仅增加企业的效益,而且随着生产量的提高,必将拉动更多的农民共同致富,起到更大的社会效益。2.3.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以全面调整产业结构和优化经济结构为主要任务”的新的发展阶段。国家农业

24、部强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突出四个重点:一是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满足市场优质化、多样化需求。二是发展畜牧业和优化渔业结构,扩大农民的增收领域。三是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四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该项目完全满足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政策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四个重点,项目的建设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的必然要求。本项目建成后能在当地建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逐步改变产业结构,优化种植品种和加强种植管理,特别是示范农场的建立能引导农户搞好田间管理。农产品深加工工厂的建立,能更好的消化农户的剩余产品。减少因市场波动带给农户种植

25、的风险。2.3.3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提高麦冬深加工产品附加值当地生产麦冬历史悠久,产品丰富,但受季节和保质期影响,相当数量低质量的无法出售,而当地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较少,对麦冬的生产加工能力和水平有限,许多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而且浪费了宝贵资源。该公司生产的中药产品所采用的加工工艺均是在引进国内外先进加工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加以消化吸收。公司产品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具有包装精致、食用方便等特点。公司通过实施品牌战略,不仅提高了产品附加值,而且把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2.3.4辐射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农民增收、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直是“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项目的实施

26、将为该地区剩余劳动力提供致富之路,辐射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增加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当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项目实施后,能新增2000-4000人的就业机会,带动1-2万户农户开展优质农产品生产种植。让住上新房的灾区农户更有信心的工作和生活。2.4项目建设的基础条件和机遇2.4.1项目建设的基础条件三台县是绵阳的农业大县,有得天独厚的天气条件和地理条件,对于中药的种植有很好的先天条件。在县委、县政府以及农业局的领导下,现在三台县的麦冬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2.4.2项目建设的机遇(1)“十一五“期间,绵阳市政府就提出建设东南部工业经济区;确定将三台县建成集交通枢

27、纽、麦冬商贸物流集散地、文化旅游目的地、经济文化中心城市。(2)成都到绵阳的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成都到三台的交通及物流非常便捷。(3)汶川地震后,绵阳重建规划中把工业园区集中规划在三台县。2.5项目投资的必要性(1)本项目的建设能带动三台县的现代中药产业的发展,改变现在的生产模式,引进建立现代农业的生产体系。(2)本项目的建设将改变三台县没有上规模的中药材产品深加工企业的现状,更有利于带动农户积极规模化和标准化种植中药材。(3)本项目建成后能更好的继承“涪城麦冬”品牌的基础上创新三台县麦冬深加工的品牌,从而带动整个麦冬产业的发展。(4)本项目建设能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农户收入,增加税收,提高现代

28、农业的科技水平,利于灾后重建。(5)本项目具有风险小、投资回报率高、市场竞争力强、综合效益显著等特点。综上所述,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国家生物能源战略;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发展林业立体经济,解决“山绿民不富”;调整川中丘陵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改良土壤、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林地生态功能;节能减排;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通过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效益、增强服务“三农”、服务社会的能力等方面分析,该项目的投资建设具有充分的必要性。3项目市场分析3.1麦冬简介麦冬为常用川产道地中药材材,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麦冬的干燥块根。又称麦门冬、 寸冬、川麦

29、冬。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家种麦冬为阶沿草属植物的地下块茎, 呈纺锤状,长10毫米30毫米,粗3毫米4毫米,表面白色,有不规则纵皱纹。 性微寒,味甘、微苦,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止咳等功效。明代绵阳即开始种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最高年产20吨,现最高年产近8000吨 ,常年产量6000吨左右。有15个县(市)年产5吨以上,绵阳占全省产量的90%,占全国产量的60%左右,其中,三台又占绵阳产区的80%。 绵阳麦冬素以涪城麦冬驰名中外。以颗粒大、断面色白、明亮者为佳。主要药用成分为各种皂甙,多糖和黄酮的活性成分。 主产于浙江慈溪、余姚、浙江、笕桥称之浙麦冬;主产四川绵阳、三台等地称之川麦冬;贵州、

30、云南、江西、福建、广西等省也产。以浙江产者为优。四川产量大。川麦冬以绵阳三台为道地产区,浙麦冬是传统的“浙八味”之一;近年浙麦冬产量减少,川麦冬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绵阳三台县已成为道地麦冬的最大产区。山麦冬(与川麦冬同科不同属)主产于湖北襄阳,近年增长迅速,约占全国产量的1/3。2005年之前为药用麦冬的伪品,2005年以“山麦冬”收载于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图3-1 2009年麦冬主产区分布图图3-2 2009年麦冬主产区常量分析图(吨)3.2中药材产业化现状3.2.1四川中药材生产现状根据全省地理气候特点将中药划分为四大分布区:.四川盆地药材生产区本区位于四川盆地底部,热量条件优于同纬度的长

31、江中下游地区,主产川芎、麦冬、丹参、白芍、附子、川乌、郁金、姜黄、莪术、泽泻、川白芷、川明参、干姜、佛手、无花果等10001500种。.攀西地区药材生产区包括凉山州、西昌市、攀枝花市、金沙江干热河谷等地,水热条件好,主产芦荟、茯苓、补骨脂、红大戟、穿山甲、川续断、三七、黄芩、防风、砂仁、山奈等2400余种。.盆地周缘山地药材生产区本区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是四川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中药资源约1500-2000种,主产天麻、川牛膝、杜仲、厚朴、黄柏、银杏、黄连、金银花、柴胡、辛夷、半夏、红花等品种。.川西北高原及川西高山峡谷药材生产区该区地势北高南低,海拔25005500m,主要包括阿坝州和甘孜州,盛

32、产大量名贵中药材如川贝母、麝香、红豆杉、薯蓣、羌活、党参、冬虫夏草、黄芪、大黄、秦艽、红景天、雪莲花、雪上一枝蒿等约1800种。四川野生药材集中分布于阿坝州、甘孜州以及凉山州,主要的野生药材如下:(1)川贝母 来源于百合科植物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 Don、暗紫贝母F. unibracteata Hsiao et K.C.Hsia、甘肃贝母F. prezewalskii Maxim.et Batal和梭砂贝母 F. delavayi Franch.的干燥鳞茎。尤以红原、若尔盖、康定、甘孜、炉霍、石渠、德格、白玉产川贝母质量最好,年产川贝母最高约30000公斤。目前

33、,在松潘、康定建有野生抚育基地。川贝母为常用名贵中药材。阿坝州与甘孜州为川贝母的主产地,占全国川贝母药材的90%以上。目前川贝母市场用量非常大,年销量高达20万公斤以上,大量用于中医配方、中成药生产及出口创汇。随着中藏药产业的发展,以及在旅游产品中的拓展,川贝母现有产量已不能满足市场发展需要。(2)羌活 来源于伞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 T. Chang或宽叶羌活 N. forbesii Boiss.的干燥根茎及根。以壤塘、九龙、康定、丹巴、阿坝、黑水、小金、茂县、松潘、九寨沟等县为主产,最高年产羌活近5000吨。目前,在阿坝州建有野生抚育基

34、地。羌活为常用中药材,早在1987年羌活就被列为三级中药材保护品种。甘孜州与阿坝州为其主产地之一,产量约占全国销量的2/3。目前羌活市场用量非常大,年销量高达200万公斤以上,大量用于中医配方、中成药生产及出口创汇。然而羌活主要来自野生资源,生长周期很长,随着逐年采挖,野生资源明显减少,价格亦由早期的10-12元/kg猛涨到目前的40-60元/kg。随着中藏药产业的发展,羌活现有产量已不能满足市场发展需要。(3)大黄 来源于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和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的干燥根及根茎。以马尔康、阿坝、若尔盖、红原、

35、壤塘、松潘、九寨沟、茂县、理塘、德格、石渠等县为主产。常年产量1200吨,最高年产量达7000吨。 大黄为常用中药材,甘孜州与阿坝州为其主产地之一,产量约占全国销量的2/5。目前大黄市场用量非常大,年销量300万公斤左右,大量用于中医配方和中成药生产,是治疗实热便秘、积滞腹痛之要药。大黄以往主要来自野生资源,近年有栽培,生长周期较长,一般3年以上才能采挖。目前市场价格3-5元/kg不等。随着中藏药产业的发展,大黄现有野生产量已不能满足市场发展需要。(4)红景天 来源于景天科植物大花红景天Rhodiola crenulata (Hook.f.et Thoms) 的干燥根茎。阿坝州与甘孜州为其主产

36、区。年产量近百吨。近年由于过度采挖,野生资源量明显减少。红景天为现代新兴中藏药材和保健品原料,在藏药中使用历史悠久,用于藏医配方和中藏成药生产及出口,近年在食品保健方面应用广泛,抗疲劳等功效显著,引起世界各国极大关注。目前红景天主要来自野生资源,由于逐年采挖已导致资源量的逐渐减少,随着今后中藏药及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现有红景天野生资源量将不能满足市场发展需要。此外,川木通、川楝子、川明参、石斛、黄芪、川赤芍、独活、藁本、川木香、雪莲花、乌梅、桃儿七、川续断、白及、獐牙菜、川射干、天南星、丛菔等也有大量的野生资源分布。 四川栽培药材以盆地为中心,向盆周山地辐射发展。主要栽培药材有:(1)附子 为

37、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子根的加工品,附子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药用已有2300多年历史,为国家40种基本中药材之一。商品行销全国,并出口日本、朝鲜、韩国、俄罗斯等国。四川绵阳市江油、平武、安县等地为附子的主产区,2007年四川种植6000亩。附子是我国传统名药附子理中丸等100多种中成药的主要原料。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于1999年与四川江油恒源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四川江油建立了附子的规范化栽培基地。总结了附子的规范化栽培与加工技术,开发了一系列的饮片(白附片、黑附片、黄附片、盐附子、炮天雄)等品种。附子为百药之长,全国年总需求量约100万公斤。(2)川芎

38、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根状茎。川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又名芎窮,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开郁燥湿等功效。川芎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目前通过了国家GP质量认证,种植面积已经超过40000亩。由于川芎具有特殊的活血化瘀作用,近年来川芎浸膏、川芎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速效救心丸等新药相断问世,被广泛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病,又因其具有较强的抗放射作用,还被大量用于癌症治疗。近年来其年用量在7000吨上下,同时大量出口东南亚市场,四川川芎产量占总产量的90%以上。正在实施的川芎深加工项目将进一步带动整个川芎产业的发展。四川省绿色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与成都

39、中医药大学合作于1999年开始川芎GAP种植基地建设,在川芎的规范化栽培、川芎苓子的培育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3)麦冬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Thunb.)Ker-Gawl. 的干燥块根。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三台麦冬质量上乘,远销国内外。三台县常年栽培面积2万亩左右,2007总产量高达8500吨,占四川全省总产量的95%以上。麦冬是生产参麦注射液、参麦冲剂、止咳冲剂、中成药饮片以及保健食品(保健茶、清热解毒茶等)、中药汤剂等的原料,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雅安三九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1999年开始麦冬GAP种植基地建设。麦冬基地已通过国家GAP质

40、量认证。(4)丹参 来源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根及根茎。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之功效。中江是丹参的主要产区,目前种植面积超过10000亩。丹参不仅是生产丹参滴注液、丹参注射液、复方丹参滴丸、复方丹参胶囊、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注射液、冠心丹参滴丸的原料,而且是生产丹参酮A、隐丹参酮、丹酚酸B等提取物的原料。2007年市场需求量为20000吨左右。四川新世界丹参基地产业有限公司于1999年起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峨眉学院合作开展丹参的GAP规范化栽培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2007年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又与中江县逢春药业联合进行了规范化(GAP)栽培技术

41、研究。(5)郁金 来源于姜科植物姜黄Curcuma longa L.的干燥块根。有行气解郁,凉血破瘀之功。川产郁金分黄丝郁金和绿丝郁金,二者的产量都在300吨以上,总产值近1500万元,其价格高于国内其他产地的郁金。郁金的年需求量在2500吨以上。2002年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与成都嘉庆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郁金的规范化栽培技术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此外,我省也建立了:川乌、半夏、杜仲、姜黄、天麻、白芍、红毛五加、鱼腥草、栀子、青蒿、黄姜(薯蓣)、红豆杉、厚朴、黄柏、佛手等药材的栽培基地。3.2.2四川主要中药生产加工业现状四川省中药名企战略的实施,政府注重引导和营造环境,企业按照市场化运作,

42、以资本和产权为纽带,加大现有产业资源的整合,鼓励优势企业集聚发展,培育发展一批技术先进、核心竞争力强、能带动行业快速发展的大企业大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整体竞争力,拉动中药产业全面提升。通过实施名企战略,全省中药产值快速增长,2007年全省中药产值达到150亿元,其中中药饮片产值28亿元,居全国第一位,中药产值已占全省医药工业产值的50%以上,形成了地奥、迪康、康弘等20多个生产规模上亿元的制药企业,产生了省医药集团、科伦医贸、西部药业等10余家销售收入过亿元的药品经营企业,涌现出地奥心血康、三勒浆等10多个单品种销售上亿元的品种,超500万的产品已达140多个。 当前,四川省中医药发展战略已

43、从“振兴中医药”提升为“发展中医药”。为适应这一战略转移,加快推动四川由“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转变。(1)成都地奥集团是集天然药物、基因工程药物、合成药物、新型制剂研制为一体的大型骨干制药企业,是国内实力最强的药物研制、中试、生产基地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高纯度甾体皂苷和高纯度胸腺肽生产企业。主要中药产品有地奥心血康胶囊(甾体总皂苷)、黄芪注射液、脂必妥(红曲)、脂必泰胶囊(山楂、白术、红曲)、银黄含片(金银花、黄芩)。(2)四川迪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以制药为主,药物研究、药品市场营销等纵向一体化发展的上市公司。公司主要中药产品有小儿感冒颗粒(广藿香、菊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地黄、地

44、骨皮、白薇、薄荷)、滴通鼻炎水(蒲公英、细辛、黄芩、麻黄、苍耳子、石菖蒲、白芷、辛夷)等。国家“863”项目“可吸收骨折内固定螺钉”属国内首创,居世界先进水平。迪康在研项目迪康抗病毒注射液系国家中药一类新药,被列入国家“863”项目。(3)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精神、神经、消化、呼吸、内分泌、肿瘤等领域的专业处方药经营,2005年以来连续三年上交税金均超过1亿元。公司代表产品有松龄血脉康胶囊(葛根、松叶、珍珠层粉)、一清胶囊(黄连、大黄、黄芩)、镇咳宁胶囊(甘草、桔梗、桑白皮、盐酸麻黄碱)、 感咳双清胶囊(黄芩苷、穿心莲内酯)等。(4)成都中汇制药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中成药、西药、保健

45、食品、中药提取物等产品的开发、生产及销售。公司拥有现代化的提取生产线及胶囊剂、片剂、颗粒剂、口服液制剂生产线,并已全部通过国家GMP认证。年设计生产能力胶囊剂7500万粒、片剂2.5亿片、颗粒剂5400万袋、口服液3000万支。公司主要产品糖脉康颗粒(赤芍、丹参、牛膝、麦冬、黄精)、痛风定胶囊(黄柏、秦艽、赤芍)、宫瘤清胶囊(大黄、土鳖虫、水蛭)、川黄口服液(党参、丹参、川芎、杜仲)、心可宁胶囊(丹参、红花)等。(5)四川恩威中医药研究开发有限公司以中国传统文化“无为思想”为根本,打造绿色医药为主导,将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投资建成了从药材挑选、有效成分提取、药物加工制作、标准研究的现代

46、化中药种植、科研与生产基地,率先在中国实现了中药种、植、研、产一体化和中药产业现代化。公司主要产品洁尔阴洗液、金栀洁龈含漱液(金银花、栀子、苦参、黄芩)、姜脑止痛搽剂(生姜、樟脑)、恩威脾胃康咀嚼片、恩威疲劳康片。公司还在康定建有川贝母野生抚育与人工种植基地,同时建有高原中藏药材种质资源圃。(6)四川禾邦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是集科、工、贸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经营范围涉及医药、食品、保健等行业,以中成药生产、经营为主。公司已于2003年通过国家GMP、GSP、GAP认证。公司主业已拥有从药材种植到药品研发、生产、经营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公司拥有固体(含滴丸)、液体、外用等20个生产剂型和生产线。并拥有较大的中药提取能力和年产6000吨的饮片加工生产能力,有12000余亩中药GAP种植基地。公司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农林牧渔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