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 单元能力检测(三)(含答案).doc

上传人:流浪地球 文档编号:4149075 上传时间:2019-10-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 单元能力检测(三)(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 单元能力检测(三)(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 单元能力检测(三)(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 单元能力检测(三)(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 单元能力检测(三)(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 单元能力检测(三)(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3单元 单元能力检测(三)(含答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最新精品资料单元能力检测(三)学生用书P55(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苏轼的直觉思维创造朱靖华直觉思维,是指不靠推理和探察,也不靠理性的判断便可获得知识的能力。苏轼的直觉思维在其艺术创造和理论实践中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非常值得我们珍视、研究和借鉴。所谓取象类比,是指求取某种事物的征象与他物加以类比,形成直觉认知。它属于一种形象思维方式。苏轼有一则著名的以“取象类比”形容直觉认知创造的短文叫荔枝似江珧柱说,其内容为: 仆尝问:“荔枝何所似?”或曰:“似龙眼。”坐客皆笑其陋。荔枝实无所似也。仆曰:“荔枝似江珧柱。

2、”应者皆怃然,仆亦不辨。昨日见毕仲游。仆问:“杜甫似何人?”仲游云:“似司马迁。”仆喜而不答,盖与曩言会也。这则取象类比的故事,既指明了直观与直觉的区别,又显现了直观与直觉在认知程度上的高低上下。前一类比荔枝“似龙眼”,属于直观感受,仅看到两者都是圆的和甜的之类的外表现象,并没有能够指出它们之间质的区别,是故“坐客皆笑其陋”;而后一类比“荔枝似江珧柱”,则是从内在品质方面做了确切的比喻“江珧柱”者,干贝也,乃用江珧贝的闭壳肌制成的干燥食品,是一种名贵的海味。以它类比,显现了荔枝自身的高贵品性。 很显然,这种类比是一种非逻辑性的比附,因为它脱离了两者的形体关系荔枝是一种水质的鲜美的植物果实,而江

3、珧柱则是一种干制的动物肉类食品。无论从荔枝和江珧柱的形态还是质地来说,似乎都是毫不相干的,甚至是绝无相似之处的,是故“应者皆怃然”。怃然者,拍掌而笑也。然而,苏轼却深信自己的比喻正确,故“仆亦不辨”。其实,这正是苏轼的直觉体验的创造性结果。昨日,苏轼遇见好友毕仲游,他又问之曰:“杜甫似何人?”毕仲游当即答道:“似司马迁。”苏轼听后“喜而不答”,欣然默许。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毕仲游的回答同是一种取象类比,其效果“盖与曩言(以前的比喻)会也。”“会”者,心领神会也。毕仲游以司马迁比喻杜甫,是从杜甫与司马迁两人的学识才华和历史贡献等内在品性上给予类比的,这正像自己以江珧柱比喻荔枝,其含义基本相同

4、。因此,苏轼和毕仲游的“言会”,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心有灵犀一点通”也。这个生动的比喻故事,同时反映出苏轼和毕仲游都是具有丰富阅历和高超认知的智慧者,他们皆通过直觉思维表达了两种不同事物内在相同的本质和规律,令人叹服。由上可见,把两种(或以上)互不相干甚至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从总体上予以联结和把握,从而产生崭新的、不同凡响的认知结论,这便是直觉思维的创造魅力。苏轼就是一位善于“找出两种最不相干的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大作家,也是一位“能同时看到两个方向”的哲人作家。(节选自苏轼艺术创造奥秘,有改动)1下列关于“苏轼的直觉思维创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直觉思维是一种能力,它不靠推理、探

5、究和理性判断便可获得知识。苏轼的直觉思维值得我们珍视、研究和借鉴。 B苏轼的短文荔枝似江珧柱说就是以“取象类比”形容直觉认知创造的,该短文体现的是形象思维方式。 C毕仲游以司马迁比喻杜甫,苏轼和毕仲游的观点一致,只是因为他们都靠直觉思维来判断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D关于荔枝像什么的问题,苏轼将它比作江珧柱,并深信自己的比喻正确,这正是苏轼的直觉体验的创造性结果。解析:选C。强加因果。苏轼和毕仲游的故事,反映的是他们皆通过直觉思维表达了两种不同事物内在相同的本质和规律。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求取某种事物的征象与他物加以类比,形成直觉认知,这就是“取象类比”。苏轼

6、把荔枝比作江珧柱就是很好的范例。B荔枝“似龙眼”属于直观感受,并没有指出事物之间质的区别,因此“坐客皆笑其陋”。作者以此衬托出苏轼的睿智。C荔枝与江珧柱在形态、质地上似乎没有相似之处,而苏轼是从内在品质方面做了确切的比喻,以显示荔枝的高贵品性。D毕仲游对苏轼的问题“杜甫似何人?”的回答,令苏轼很满意,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心有灵犀一点通”也。解析:选B。无中生有,后一句在原文中没有依据。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荔枝似江珧柱说这则取象类比的故事,在指明直观与直觉的区别的同时,也显现了直观与直觉在认知程度上的不同。B类比是一种非逻辑性的比附,正如把荔枝比作江珧柱一样,

7、它脱离了两者的形体关系,注重沟通事物内在的本质和规律。C毕仲游以司马迁比喻杜甫,正如苏轼以江珧柱比喻荔枝,这反映了他们都有丰富的阅历和高超的认知,是直觉思维的结果。D把两种(或以上)互不相干的事物进行对比,得出一种不同凡响的结论,这就是直觉思维的魅力。苏轼就是这样一位哲人作家。解析:选D。曲解文意。原文是“把两种(或以上)互不相干甚至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从总体上予以联结和把握”,强调的是“从总体上予以联结和把握”而不是“对比”。二、(3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22分)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

8、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

9、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节选自赤壁赋)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逝者如斯逝:往B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适应C方其破荆州 方:当D横槊赋诗 槊:长矛解析:选B。B项,适:享有。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 B.C. D.导学号95300061解析:选A。A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指示代词,这样;B项,介词,在;C项,句末语气词;D项,结构助词,的。6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的句式特点,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相同,与不同B与相同,与也相同C与不同,与相同D与不同,与也不同解析:选A。都是宾语前置句

10、,是被动句,是状语后置句。7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选文第一段“方其”以下八句,先从曹操兵力的强大和势力的扩张写出了声势和气派,然后以“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八字勾画曹操“一世之雄”的形象。从文意看,这八句都是为“而今安在哉”一句蓄势。B选文第一段紧承上段的泛舟赏景之“乐”展开,突显一个“悲”字。悲的原因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C选文第二段中作者以“变”与“不变”两者相提并论,注意到事物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但实际上作者要阐明的主要是“不变”这层意思,并以此表现豁达乐观的态度。D选文第二段,作者结合景物特征,巧妙地批判了“客”的观

11、点。但仔细看来,作者所阐述的“不变”只是宇宙万物无穷无尽,并未涵盖人生,以此来驳“客”的观点,稍显牵强。解析:选D。D项,作者“不变”的观点也涵盖了人生,从“物与我皆无尽也”可以看出来。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译文:_(2)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译文:_答案:(1)流去的(水)像这样(不断地流去),而并没有流去;时圆时缺的(月亮)像那样(不断地圆缺),却终于没有增减。(2)耳朵听到了(它)才形成了声音,眼睛看到了(它)才形成了颜色,占有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不会竭尽,这是

12、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宝藏。9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注苏轼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1)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6分)答:_(2)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5分)答:_答案:(1)“嫌”,嫌弃,作者衷心地感谢这盏残灯不嫌弃自己,描写了客中、长夜、孤舟中只有残灯相伴的情景。“嫌”字把残灯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孤灯”不嫌弃诗人的情态,

13、表达了诗人在残灯陪伴下感受到的宽慰与温暖,也含有无奈与自嘲。(2)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与忧虑,病中的感伤,客中的孤寂,思归的痛苦,老之将至的无奈。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相似的感叹的句子是“_,_”。(2)在赤壁赋中,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渺小的诗句是“_,_”。(3)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用“_,往往有得,_”,表明古人游赏有所收获不是随意的,而是经过深思悟出来的。答案:(1)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3)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以其求

14、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三、(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王刚中,字时亨,饶州乐平人,博览强记。绍兴十五年,进士第二人。故事当召试,秦桧怒其不诣己,授洪州教授。桧死,召见,擢秘书省校书郎,迁著作佐郎。孝宗为普安郡王,刚中兼王府教授,每侍讲,极陈古今治乱之故,君子小人忠佞之辨。迁中书舍人,言:“御敌今日先务,敌强则犯边,弱则请盟。今勿计敌人之强弱,必先自治,择将帅,搜战士,实边储,备器械,国势富强,将良士勇,请盟则为汉文帝,犯边则为唐太宗。”上韪其言。会西蜀谋帅,上曰:“无以逾王刚中矣。”以龙图阁待制,知成都府、制置四川。时吴璘累官阀至大帅,其下姚仲、王彦等亦建节雄一方。惟刚中检身以法,示

15、人以礼,不立崖堑,驭吏恩威并行,羽檄纷沓,从容裁决,皆中机会。 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又以蜡书抵张正彦济师。西师大集,金兵败走。方议奏捷,刚中倍道驰还,谓其属李焘曰:“将帅之功,吾何有焉?”焘唶曰:“身督战而功成不居,过人远矣。”成都万岁池广裹十里,溉三乡田,岁久淤淀。刚中集三乡夫共疏之,累土为防,上植榆柳,表以石柱。府学礼殿,东汉兴平中建,遭时多故,日就倾圮,属九县缮完,悉复其旧。葺诸葛武侯祠,表贤以示民。有女巫蓄蛇为妖,杀蛇,黥之。孝宗受禅,金犯淮,有旨趣刚中入见,陈战守之策。刚中曰:“战守者实事,和议者虚名,不可

16、恃虚名害实事。”又奏四事:开屯田、省浮费、选将帅、汰冗兵。居政府,属疾卒,年六十三,赠资政殿大学士、光禄大夫,谥恭简。建炎间,诏阶、成、岷、凤四州刺壮丁为兵,众以为忧。刚中建言五害罢之,免符下, 民欢呼,声震山谷。比去,蜀父老遮道,有追送数百里者。繇布衣至公卿,无他嗜好,公退惟读书著文为乐。有易说春秋通义东溪集应斋笔录等,凡百余卷。(节选自宋史王刚中传)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敌骑度大散关/ 人情汹汹/ 刚中跨一马/ 夜驰二百里起吴璘/ 于帐中责之曰/ 大将与国/ 义同休戚/ 临敌安得高枕而卧/ 璘大惊B敌骑度大散关/ 人情汹汹/ 刚中跨一马/ 夜驰二百里/

17、 起吴璘/ 于帐中责之曰/ 大将与国/ 义同休戚/ 临敌安得高枕而卧/ 璘大惊C敌骑度大散关/ 人情汹汹/ 刚中跨一马/ 夜驰二百里起吴璘/ 于帐中责之/ 曰/ 大将与国义同/ 休戚临敌/ 安得高枕而卧/ 璘大惊D敌骑度大散关/ 人情汹汹/ 刚中跨一马/ 夜驰二百里/ 起吴璘于帐中/ 责之曰/ 大将与国义同休戚/ 临敌安得高枕而卧/ 璘大惊解析:选D。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及某些标志性词语进行判断。原文标点为:敌骑度大散关,人情汹汹。刚中跨一马,夜驰二百里,起吴璘于帐中,责之曰:“大将与国义同休戚,临敌安得高枕而卧?”璘大惊。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请盟,

18、请求结盟,是弱小的国家请求与强国建立联合关系的一种外交策略,汉文帝就曾向匈奴请盟。B建节即执持符节,古代使臣受帝王之命,必建节以为凭信;后来也指大将受朝廷之命出镇边关。C羽檄,又称“羽书”,古代军中的紧急文书会插上鸟羽,要求迅速传递。后即以“羽檄”指代军中文书。D黥,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的刑罚, 是古代肉刑的一种。中国古代的肉刑还有劓、刖和宫刑等。解析:选A。“汉文帝就曾向匈奴请盟”错误,应是匈奴请盟,汉文帝使匈奴臣服。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刚中兼具文武之才。孝宗初即位时,王刚中曾多次向他讲述天下治乱的道理、御敌戍边的方略;后来孝宗再次召见,他又一一陈

19、明了开屯田、选将帅等战守之策。B王刚中刚直不阿。他刚中进士时,就因为不肯拜见秦桧而为其挟私报复;但他性情不改,任成都知府时,又连夜赶到大帅吴璘帐中,促其猛醒,调集兵马,击败敌军。C王刚中体恤百姓,深得民心。高宗曾下诏让四州壮丁充军,后因刚中建言而得免;任成都知府时,他又疏浚万岁池、修葺府学、武侯祠,打击女巫,做了许多好事。D王刚中淡泊名利,谦冲自牧,清廉自守。胜敌之后,正商议奏捷报功时,他却连夜回到自己军中,令部属深为叹服;公余没有别的嗜好,只以读书著文为乐。解析:选A。王刚中第一次担任孝宗的侍讲时,孝宗尚未即位,只是普安郡王身份。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每侍讲,

20、极陈古今治乱之故,君子小人忠佞之辨。译文:_(2)刚中集三乡夫共疏之,累土为防,上植榆柳,表以石柱。译文:_答案:(1)每次为郡王讲课,都竭力讲清古今治乱的原因,讲明如何分辨君子、小人及忠臣、奸邪。(2)王刚中召集三乡壮丁共同疏通,垒土为堤,在堤防上种植榆树、柳树,并立石柱记载、表彰此事。参考译文:王刚中,字时亨,饶州乐平人,见闻广博,记忆力强。绍兴十五年,考中进士第二名。按照惯例他应被召面见皇上,秦桧怨恨他不去拜见自己,只授予他洪州教授之职。秦桧去世后,皇上召见王刚中,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又升为著作佐郎。孝宗做普安郡王的时候,王刚中兼任王府教授,每次为郡王讲课,都竭力讲清古今治乱的原因,讲

21、明如何分辨君子、小人与忠臣、奸邪。王刚中升为中书舍人,(他对皇上)说:“抵御外敌入侵是当今的首要任务,敌人强大就会侵犯我国的边境,敌人弱小时就会请求与我国结盟。今天不必考虑敌人的强弱,必须首先自治,选择将帅,搜寻战士,充实边境的储备,准备好兵器物资,国势富强,将良士勇,当敌人请求结盟时就如汉文帝所为,使之臣服;当敌人来侵犯时就如唐太宗所为,将其消灭。”皇上认为他的话很对。正巧西蜀谋求良帅,皇上说:“没有人比王刚中更合适的了。”王刚中以龙图阁待制的身份,被任命为成都府知府、四川制置使。 当时吴璘步步升迁担任大帅,他的下属姚仲、王彦等也执持符节称雄一方。只有王刚中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以礼待人,不设

22、陷阱,管理吏属恩威并行,紧急檄文纷沓而至,王刚中也能从容裁决,且都切中时机。敌军骑兵越过大散关,人心惶惶。王刚中跨上一匹马,连夜飞奔两百里路,把吴璘从帐篷中叫起来,责问他说:“大将应与国家同悲欢共命运,面对敌军来犯怎能高枕而卧?”吴璘为之震惊。王刚中又派人送蜡裹的书信给张正彦要他前来支援。西面的军队一起聚集,打得金兵落荒而逃。正商议向皇上奏捷报功,王刚中兼程而行,回到自己军中对他的属下李焘说:“这都是将帅们的功劳,我有什么功呢?”李焘赞叹说:“临敌亲自督战打了胜仗却不以功臣自居,超过一般的人很远了。”成都的万岁池有十里宽,浇灌着三乡之田,因年岁久远淤积了许多泥沙。王刚中召集三乡壮丁共同疏通,垒

23、土为堤,在堤防上种植榆树、柳树,并立石柱记载、表彰此事。府学的礼殿,是东汉兴平年间兴建的,因历时久远多有变故,一天天倾塌,王刚中也吩咐九县百姓把它修缮完好,全部恢复了它的旧貌。王刚中又派人修缮了诸葛武侯祠,表彰贤者来为百姓树立榜样。有一个女巫养蛇施行妖法,王刚中派人杀掉了她的蛇,并对她施以黥刑。 孝宗即位后,金人侵犯淮地,皇上下旨召王刚中入宫觐见,让他陈述战守的策略。王刚中说:“战争守备是实实在在的事,而和议只是徒有虚名,不可以依仗虚名而损害实事。”王刚中又启奏了四件事:开屯田、省浮费、选将帅、汰冗兵。他在政府任职时,患病而死,终年六十三岁,皇上赠他资政殿大学士、光禄大夫之职,赠谥号为“恭简”

24、。建炎年间,皇上下令要在阶、成、岷、凤四州强迫征壮丁为兵,百姓深感忧虑。王刚中进言此事的五个害处请求加以罢除,皇上的免除令颁布后,百姓热烈欢呼,其呼声震动山谷。等到王刚中离开蜀地时,蜀地的父老乡亲拦在路上,有人追送他数百里之远。王刚中从平民而至担任公卿,没有其他嗜好,办完公事之余只是以读书作文为乐。著有易说 春秋通义东溪集应斋笔录等,共有一百多卷。四、(23分)1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则或咎其欲出者咎:责怪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何可胜道也哉 道:道理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缪:盘绕方其破荆州 方:将要列坐其次 次:按次序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与:交往不能喻之于怀

25、 喻:明白ABC D解析:选C。“道”意为“说”;“方”意为“当”;“次”意为“旁边”。1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肴核既尽,杯盘狼籍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A BC D解析:选A。“白露”,“白茫茫的水气”,今义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十一”,文中的意思是“十分之一”,今义是数字“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学者”,文中的意思是“求学的人,读书人”,今义是“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17对下列各句的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

26、是(3分)()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死生亦大矣仰观宇宙之大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月出于东山之上客有吹洞箫者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然力足以至焉A/B/C/D/解析:选D。为状语后置句,为判断句,为定语后置句,为宾语前置句,为被动句,为省略句。18(2016东北师大附中等三校联考)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梁启超说:人之生也,与忧思俱来,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你们都知道我是感情最强烈的人,但经过若干时间后,总能拿出理性镇住它,_。这一点你们虽然不容易学到,但不可不努力学学。A所以感情不致牵动我,糟蹋我的身子,妨害我的事业B所以我不致受感情牵

27、动,妨害我的事业,糟蹋我的身子C所以感情不致牵动我,妨害我的事业,糟蹋我的身子D所以我不致受感情牵动,糟蹋我的身子,妨害我的事业解析:选D。文段是以“梁启超”为主语进行叙述的,因而衔接句的叙述角度就必须也以“梁启超”为主语,据此就可以排除A、C两项。再根据“身子”是“事业”之间的逻辑关系,据此可以排除B项,选择D项。19下面是一位老师写的兰亭集序教学的开场白,请你在开场白的开头和结尾空缺的地方填上恰当的语句。(5分)(1)_。他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总共324字,在他的神笔下,个个“飘若游云,矫若惊龙”,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他本人也被尊为独步千秋的“书圣”。(2)_。答案:(1)大家都知道书法

28、是中国的国粹,历代的书法名家灿若河汉,其中最杰出的一位是王羲之(2)其实这篇书序也是散文佳品,下面我们便来领略其文之美20(2016安徽省“江南十校”联考)下面是中国农民歌会的会徽,请写出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字。(6分)构图要素:_寓意:_解析:要能够读懂图形的结构和内容。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观察徽标,找出徽标中的中心构图。其次要认真审读题干。要注意要求,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还要认真观察图片。中国农民歌会的会徽象征农民用优美的歌声,歌唱丰收、歌颂美好新生活的寓意一定要写出来。答案:构图要素:会徽包含字母“N、M、G”,分别是“农民歌

29、会”的拼音缩写,表明主题。会徽将乐符幻化成灵魂的布谷鸟,将树叶演变成羽毛。寓意:欢唱的布谷鸟,寓意着农民用优美的歌声,歌唱丰收、歌颂美好新生活。五、(60分)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一天上午,父亲邀我到林中漫步,我高兴地答应了。父亲在一个弯道处停了下来。在短暂的沉默之后,父亲问我:“除了小鸟的歌唱之外,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我仔细地听,几秒钟之后我回答:“我听到了马车的声音。”父亲说:“对,是一辆空马车。”我问:“您又没看见,怎么知道是一辆空马车?”父亲答道:“从声音就能轻易地分辨出是不是空马车。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后来我长大成人,每当看到口若悬河、粗暴地打断别人的谈话、自以为是

30、、目空一切、贬低别人的人,我都感觉好像听到父亲在我的耳边说:“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写作提示】这是一则“以事喻理”的哲理故事,材料的中心句是最后一句:“马车越空,噪音就越大。”材料最后一段点明“空马车”是指那些才能低、内涵少、知识贫乏而喜欢夸夸其谈、自我吹嘘的人;一个人越是高尚,越是有修养,也就越明白自己的不足,因此就会更谦和、低调、稳重,犹如深水无声。要想成为充实、稳重的“马车”,就要不断地积累知识、技能、学问、本领,给车子“加载”,优化气质,陶冶情操,提升自己的品位和境界。论述时,要把握“马车”与“声音”的关系,不能只提及一方面,而忽略或不提及另一方面。最新精品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