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语文高中(语文版必修2)习题:2《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Word版含解析.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438077 上传时间:2019-11-0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19.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语文高中(语文版必修2)习题:2《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Word版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语文高中(语文版必修2)习题:2《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Word版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语文高中(语文版必修2)习题:2《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Word版含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语文高中(语文版必修2)习题:2《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Word版含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语文高中(语文版必修2)习题:2《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Word版含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语文高中(语文版必修2)习题:2《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Word版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语文高中(语文版必修2)习题:2《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Word版含解析.pdf(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 新青年时代的鲁迅新青年时代的鲁迅 课后篇巩固提升巩固提升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刍议/胡诌 谬论/纰缪 挑衅/殒身不恤 B.旌表/旗帜诨名/光辉不惮/殚精竭虑 C.慰藉/狼藉客栈/栈桥锦囊/橐橐行走 D.龛子/垄断作坊/作践删削/削足适履 解析 A 项,ch/zhu,mi,xn/x;B 项,jn/q,hn/hu,dn/dn;C 项,ji/j,zhn,nn/tu;D 项,kn/ln,zu/zu,xu。 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诗歌解读就是专家也未必在行,特别是将汉以前的古体诗拿给讲授古代文学的老师解读,

2、也不 见得句句都是十分到位的真知灼见。 曾经一文不名的马云,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创办了阿里巴巴,并且凭借他的毅力和才智,成为 了中国年轻一代创业者的楷模。 宁夏旅游业已成为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这里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闻名天下,每年都吸引 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面对灾害他奋不顾身,用行动阐释着大爱无疆,可灾害过后回到家,老父亲已经去世半月。 他悲 痛至极,真有百身何赎之感。 中国文坛对莫言作品中所展现的高密东北乡的特点曾经多有批判之声,可自从其获得诺贝尔 文学奖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纷至沓来。 一些美国高中追求博雅教育,固然是为了提升学生进入常春藤高校的竞争力,更是为了让学生 触类旁通到其他领域。

3、A. B. C. D. 解析真知灼见:本指正确而透彻的见解,再用 “十分到位”来修饰,语义重复。 一文不名:一个钱 也没有。使用正确。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使用错误。百身 何赎:指即使自己死一百次,也无法换回死者的生命。表示对死者的沉痛悼念。后也形容人的罪 恶深重,让他死一百次也无法抵偿自己的罪孽。比喻对死者极其愧疚的感情。使用正确。移 樽就教:指端着酒杯到别人跟前一起饮酒,以便求教。泛指主动前去向人请教。使用正确。触 类旁通:掌握了关于某一事物的知识,而推知同类中其他事物。一般直接做谓语,不接宾语或补 语。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本

4、书文风幽默风趣,个性十足,书中的插图简练明朗,蕴含着作者对不同人生阶段和社会环 境变化的独到思考与发现。 B.春节是合家团圆的节日,但对于入住养老院的老人看来,春节往往是情绪波动的敏感期,一些 老人会因无法与家人团聚而闹情绪。 C.我国成功发射的脉冲星实验卫星属于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入轨并完成在轨测试后将开展在轨 技术试验,主要验证星载脉冲星探测器性能指标等。 D.翁偶虹先生是一代戏曲名家,倾尽一生心血创作了桃花村,是在京剧老戏花田错的基 础上翻新而成的艺术精品。 解析 A 项,搭配不当,“蕴含”与“发现”不搭配。B 项,句式杂糅,“对于看来”是“对于来说” 或“在看来”两种结构的杂糅。D 项,

5、中途易辙,首句主语是“翁偶虹”,末句的主语变成了桃 花村。 答案 C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句不超过 15 字。 文化交流的前提, ;如果本土文化都失落了,又用什 么去交流?当今世界,由于交通与传媒十分发达,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更为便利, 。但有一点始终不会改变: 。有了本土文化这一基石,每个民族的文明之花才会呈 现出自己的独特姿容,人类文明这座百花园也才会异彩纷呈。“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说的正 是这个道理。 解析第处从后面的语句看,应从“本土文化”的存在角度补写;第处结合前面的内容,应填写 “文化交流的频繁”;第处填入的是

6、后面文字的领起句,应为 “本土文化依然是民族文明的基石”。 参考答案是本土文化的存在(或:是本土文化不能失落) 文化交流也更为频繁 本土文化 依然是民族文明的基石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58 题。 “还是一个破落户” 王晓明 鲁迅毕竟是“五四”时代的知识分子,性情又和郭沫若那一类人很不相同,不习惯在精神上迅速地 脱胎换骨,因此,在整个 20 世纪 30 年代上半叶,他只要谈到民众,多半都还是重复以前的看法。 他屡次打比喻,说现代中国的历史就是几个人轮番变戏法,老百姓呆头呆脑地围着看。回忆往事, 他记起家乡旧时的“堕民”,不禁感慨他们“不但安于做奴才,而且还要做更广泛的奴才,还得

7、出钱 去买做奴才的权利”;愈到晚年,他对民众的揭发愈发深刻。 既然给社会诊病的时候,他常常还是照着老思路,他接着提治疗意见,就难免还是要抄旧方。 事实上,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他不断地重复这种中国人必得向外国学习的 “五四”式的启蒙主张。 他说中国人的“哑”,是因为精神上的“聋”,倘再不输入精神的粮食,中国人便要成为尼采所说的“未 人”。于是他提倡“拿来主义”,再三强调,说这是当务之急:“启蒙工作在现在是最需要的。” 也就从 30 年代初开始,他一面说“唯无产者才有将来”,一面又读起了中国的史书,尤其是宋、 明两代的野史。他会在这个时候去读这些书,本身就说明了他对现实的绝望,正像他自己说 的:“

8、一个人处在沉闷的时代,是容易喜欢看古书的。”他向来有一种从今天看出昨天的锐利的眼 光,30 年代的中国又恰似大厦将倾,一派末世景象,他越是细读宋、明野史,就越觉得自己也正活 在那样的时代。心里这样想,笔下就不免也要这样写,于是他 30 年代的私人通信和公开文章中, 不断出现了以古比今的文字。直到 1936 年,他还不断以明末的事情,来比附现实中文学家的“逸 民气”和老百姓的怯懦性,那种以为自己正是活在宋季和明末的强烈感觉,始终没有消散。 心中存着这样一面古代的镜子,脑中又时时闪过历史循环的念头,鲁迅对现实中的人事,看 法就自然会和周围的人很不一样。1934 年,周作人在上海的人间世杂志上发表一

9、首打油诗, 编者又加上五十自寿的标题,引来蔡元培、钱玄同等人的一连串和诗,一时间颇为热闹。这 引起上海等地的左翼青年作家的不满,纷纷撰文批评,有的措辞还相当激烈,闹得沸沸扬扬。“左 联”的许多年轻人都在那里愤愤地声讨周作人,鲁迅却回过身来看透了他们的心肠,而这是连他 们自己也未必能看清的,鲁迅与他们的精神距离,实在是太大了。 1930 年秋天,上海文化界的共产党组织通过美国记者斯沫特莱,租了一家荷兰人开设的西 餐馆,给鲁迅庆祝五十岁的寿辰。到了那一天,上海的几乎所有“左翼”文化团体都派代表来参加, 把那家餐馆挤得满满的,气氛相当热烈,鲁迅也很高兴。可是,当他站起来致辞时,却说出这样一 番扫兴的

10、话:我现在被人请求出来领导无产阶级文学运动,我的几位年轻的朋友还坚持要我做一 个无产阶级作家。我要是真装作一个无产阶级作家,那就幼稚可笑了,我的根子是植在农村中、 农民中以及学者的生活中。我也不相信中国的知识分子的青年,没有对工人与农民的生活、希 望和痛苦的体验,就能创作出无产阶级的文学这整篇讲话,简直好像是故意在强调他和那 些给他祝寿的人的精神差别,后面那几句,更是明显夹着刺了。他对那些明明和他一样或 者还不如他,却摇身一变,以无产阶级自居,大骂他落伍的人,一直耿耿于怀,只要有机会,他就要 指责他们的善变。他这样去指责别人,自己就更会警惕,即使真是非常欣赏那激进的左翼浪潮,他 理智上也会不断

11、地提醒自己站稳双脚,不要使自己整个陷进那潮水中去。所以,连向激进的青年 表示奋斗的决心,他往往也很注意分寸,只是说“呐喊助威,则从不辞让”,并不自居为中军。直到 1935年,他还对一位亲近的朋友这样描述自己:“使我自己说,大概也还是一个破落户,不过思想较 新”,依旧是沿用十年前那个“中间物”的说法。看起来,一直到最后,他都还保持着这份清醒的自觉, 他知道自己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节选自王晓明鲁迅传) 5.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20 世纪 30 年代,经过 “五四”启蒙思想的洗礼,鲁迅对社会、 人生的认识留有深深的旧时代印痕。 B.30 年代初,鲁迅一面说“唯无产者才有

12、将来”,一面又读起中国的史书,是一种逃避现实、对现实 生活绝望的表现。 C.经过“五四”启蒙思想的洗礼,鲁迅在揭发社会弊端方面,虽然还是按老思路,但是会提出新的治 疗意见,开出药方。 D.鲁迅说自己“大概也还是一个破落户,不过思想较新”,是一种自我贬低的说法。 解析B项,“他会在这个时候去读这些书,本身就说明了他对现实的绝望”,“逃避现实”这一说法于 文无据;C 项,“提出新的治疗意见”错,文中只说“他接着提治疗意见”;D 项,鲁迅之所以说自己“大 概也还是一个破落户,不过思想较新”,是因为他一直“保持着这份清醒的自觉,他知道自己究竟是 怎样一个人”。 答案 A 6.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

13、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鲁迅说自己是一个思想较新的破落户,没有像郭沫若等人那样,在思想上迅速地脱胎换骨。 B.鲁迅认为,中国人的不敢发声在于精神上的失聪,故他提倡“拿来主义”,主张立即进行启蒙工 作。 C.鲁迅对于中国老百姓身上的奴性与怯懦、对现实是绝望的,于是他在晚年,对民众的揭发更加 深刻。 D.1934 年,周作人发表了一首五十自寿的打油诗,一批名人争相和诗。对此,鲁迅进行了严厉 批判。 E.鲁迅始终保持着清醒,即使在向激进的青年表示奋斗的决心时,也是很注意分寸的,采取中间 立场。 解析 A 项,“没有像郭沫若等人那样脱胎换骨”是本文作者的观点;C 项,鲁迅对现实感到绝望,对 民

14、众没有绝望,否则他就不会提出启蒙主张;D 项,对名人和诗进行严厉批判的是 “左翼”作家,而非 鲁迅。 答案 BE 7.文中说“鲁迅与他们的精神距离,实在是太大了”,这个“精神距离”在哪里? 解析答题时,注意找到关键词语分条作答,答题区域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主要的语句有:“中国的知 识分子的青年,没有对工人与农民的生活、希望和痛苦的体验”“看起来,一直到最后,他都还保持 着这份清醒的自觉,他知道自己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参考答案“左翼”作家激进但缺乏清醒,少有对工人与农民的生活、希望和痛苦的体验;而鲁迅始 终能够根植在农村中、农民中以及学者的生活中,保持对现状以及前景的清醒认识。 8.国人对鲁迅大

15、都充满了崇拜之情。本文对待鲁迅的态度如何? 解析这是一道探究题,首先概括出作者对鲁迅的态度,然后阐明自己的看法。 答案示例鲁迅一度被神化,高高地耸立在云端。在本文中,分明可以感受到作者没有用膜拜神灵 的眼光来仰视鲁迅,而是站在鲁迅的角度,直视鲁迅的痛苦、 矛盾、 悲凉,把鲁迅还原成一个 “人”。 同时,在字里行间,又能分明地感受到作者对鲁迅炽热而深沉的感情,对鲁迅的深刻理解。 支一招 探究题的解题方法指津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价值和时代精神。 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4.答案的论述性。开头表明自己的观点,结合文本进行合理分析,

16、结合现实陈述理由,总结自 己的观点。 三、语言运用 9.根据鲁迅的同名小说祝福改编的电影祝福里有这样一幅画面祥林嫂再次来到 鲁镇时,见人就说“我真傻,真的”,大家围拢着聆听。请你为这幅画面配上一段画外音,不超过 150 字。 参考答案这个故事倒颇有效,男人听到这里,往往敛起笑容,没趣地走了开去;女人们却不独宽恕 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 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 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的眼 泪,叹息一番,满足地去了,一面还纷纷地评论着。 10.参照下面句子的句式,仿写两个句子。 热情是人生的太阳,能照亮征程上的每一角暗地;热情 是 ;热情是 ;热 情是长鸣的汽笛,能鼓舞人奋勇向前。 解析解答时,首先要明确话题,在仿写时保持话题的统一。仿写时既要形似又要神似。注意仿写 的句式特点和运用的修辞手法。 答案示例燃烧的火把,能点燃友谊的篝火 香醇的美酒,能熏醉幸福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