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教材)生物人教版必修1学案:6.1.2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和观察有丝分裂实验 Word版含解析.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774875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1.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新教材)生物人教版必修1学案:6.1.2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和观察有丝分裂实验 Word版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生物人教版必修1学案:6.1.2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和观察有丝分裂实验 Word版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生物人教版必修1学案:6.1.2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和观察有丝分裂实验 Word版含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生物人教版必修1学案:6.1.2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和观察有丝分裂实验 Word版含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生物人教版必修1学案:6.1.2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和观察有丝分裂实验 Word版含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新教材)生物人教版必修1学案:6.1.2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和观察有丝分裂实验 Word版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新教材)生物人教版必修1学案:6.1.2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和观察有丝分裂实验 Word版含解析.pdf(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2 课时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和观察有丝分裂实验 课前自主预习案 一、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1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点填表 时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间期 无中心粒 有中心粒,且完成倍增 前期 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中心粒移到细胞两极, 并发出星射线形成 纺锤体 末期 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分割细胞 细胞膜由中部向内凹陷,缢裂细胞 2.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 (1)特征:将经过复制的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2)意义: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二、无丝分裂 三、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限制因素 四、观察根尖分生

2、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1实验原理 (1)高等植物根尖、茎尖的分生区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 (2)在高倍显微镜下,可根据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识别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 (3)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着色。 (4)盐酸和酒精混合液能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 2实验试剂 (1)解离液:由质量分数为 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 95%的酒精按 11 配制而成。 (2)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使染色体着色。 (3)漂洗液:清水,洗去组织中的解离液。 3实验步骤 (1)装片的制作:填图 (2)观察:使用低倍镜找到根尖分生区的细胞,然后换上高倍镜,观察分生区的各个细胞, 并找到有

3、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细胞。 判断下列有关叙述的正误 (1)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变化不同( ) (2)动物细胞分裂间期有 DNA 的复制和中心体的倍增( ) (3)无丝分裂过程中核膜不消失( ) (4)制作细胞的有丝分裂装片时,洋葱根尖解离后直接用龙胆紫溶液染色( ) (5)解离和压片都有利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散( ) 答案:(1) (2) (3) (4) (5) 课堂互动探究案 【课程标准】 描述细胞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分裂,其中有丝分裂保证了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细胞中 的一致性 制作和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简易装片,或观察其永久装片 【素养达成】 1通过比较分析,阐明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4、的异同。(科学思维) 2观察细胞分裂示意图,动手画坐标曲线图,理解有丝分裂中染色体和 DNA 等物质的 数目变化特点。(科学思维) 3制作装片并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科学探究) 有丝分裂中形成的染色体可以在高倍镜下观察到,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染色体的数目 和形态来判断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另外,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在结构上有很大的区别,植 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但有中心体,因此它们的有丝分裂过程也有着不同 的地方。这就是今天这节课要学的内容。 探究点一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无丝分裂 【师问导学】 如图是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对比图,据图分析: 时期间

5、期前期末期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1.动植物细胞分裂间期的区别主要是什么? 答案:发生复制的结构不完全相同,动物还有中心体的复制。 2动植物细胞分裂前期形成纺锤体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答案:高等植物细胞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是由中心粒周围发 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3动植物细胞分裂末期细胞一分为二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答案 : 高等植物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一个细胞形成两个子细胞 ; 动物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一个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4(1)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与细胞分裂有关的细胞器及作用有何异同? (2)无丝分裂过程中有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分离吗?两

6、个子细胞的遗传物质完全相同吗? (3)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是无丝分裂吗? 答案: (1)相同点:线粒体:为细胞分裂提供能量。 核糖体:合成与细胞分裂有关的蛋白质。 不同点:动物细胞有中心体:分裂前期,两组中心粒发出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牵引 染色体移动,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也有中心体。 植物细胞中高尔基体参与分裂,合成纤维素和果胶,形成新的细胞壁。 (2)无丝分裂过程中有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分离,核遗传物质一定平均分配,否则不能保证 子细胞遗传性状的稳定性,细胞质遗传物质并不平均分配,总的遗传物质不完全相同。 (3)不是。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一种分裂方式,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称为二分裂。 【智涂笔记】 动物

7、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可以归纳为: (1)三个时期:区别较大的集中在分裂间期、前期和末期。 (2)二个结构:变化集中于中心体和细胞板两个结构。 (3)一个特例:低等植物细胞兼具动物细胞和高等植物细胞的特点。 【师说核心】 1高等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比较 不同点相同点 有丝分裂过程 中心体 有无及 倍增 前期:纺锤体 形成机制不 同 末期:胞质分 裂方式不同 间期分裂期 高等 植物 细胞 无 染色体完成 复制 染色体平均 分配到两个 子细胞中 动物 细胞 有 染色体完成 复制 染色体平均 分配到两个 子细胞中 2.根据染色体变化识别细胞分裂时期 (1)染色质变为染色体,染色

8、体散乱分布前期,如图 1。 (2)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中期,如图 2。 (3)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后期,如图 3。 (4)染色体变成染色质末期,如图 4。 3动植物细胞分裂图像的识别 (1) (2)图像呈圆形,外面无细胞壁,或有中心粒结构,无细胞板结构,通过缢裂方式产生子 细胞,一般可判断为动物细胞。 【检测反馈】 1(合格必考)关于高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分裂时,染色体的活动不同 B细胞质的分裂方式相同 C纺锤体的形成和消失方式相同 D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的作用不同 解析: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是相同的;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 动物细胞从中央

9、凹陷缢裂均分细胞质, 植物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 分隔细胞质形成两个子细胞 ; 在末期高尔基体的作用不同,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细胞分裂无直接关系,植物细胞高尔基体 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答案:D 2(合格必考)如图为某一高等生物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某一时期的图像,下列叙述不正 确的是( ) A该生物为一种植物 B该细胞中含有 8 条染色单体 C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D该细胞含有 8 条染色体 解析:图中细胞具有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细胞中正在发生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姐妹染 色单体分开,形成的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正向两极移动,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 染色体数目以着丝点为准,图中有 8 个着丝点即

10、含有 8 条染色体,没有染色单体存在。 答案:B 3(合格必考)下列关于无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低等生物细胞特有的分裂方式 B也存在遗传物质的复制过程 C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丝 D分裂过程中不出现染色体的变化 解析:无丝分裂是指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 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一样也存在遗传物质的复制过程。无丝分裂在高等动物体内也存在,如 蛙的红细胞的分裂。 答案:A 4(合格必考)依据生理特点,鉴别一个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 胞,最可靠的方法是检查它( ) ADNA 的复制方式 B是否出现星射线 C细胞质分成两部分的方式 D自身蛋白质合

11、成的方式 解析:最可靠的区分依据是检查它的子细胞形成方式。 答案:C 5(等级选考)下面是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模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上述细胞有丝分裂的顺序是甲丁乙丙 B显微镜下观察到最多的细胞处于甲时期 C开始出现染色体的时期是丁,染色体开始转变成染色质形态的时期是丙 D若某药物可抑制纺锤体形成,则它极可能是作用于丙图 解析 : 图中甲为间期,乙为后期,丙为末期,丁为前期,故图中细胞有丝分裂顺序为甲 丁乙丙;细胞周期中,间期历时最长,显微镜观察连续分裂的动物组织细胞,处于间期 的细胞数目最多;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出现在前期,消失转变为染色质发生在末期; 纺锤体的形成是在前期。

12、 答案:D 6(等级选考)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 A在细胞分裂间期,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功能增强 B在细胞分裂前期,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C在细胞分裂中期,细胞内 ATP 的含量明显减少 D在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为细胞壁的形成合成多糖 解析:在细胞分裂间期,要完成 DNA 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而蛋白质的合成 场所是核糖体,所以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功能增强,A 正确 ; 在细胞分裂前期,高等植物细胞由 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B 正确 ; 在细胞分裂中期,由于染色体的运动等导致细胞内 ATP 消耗增加,但由于 ATP 与 ADP 的相互转化,所以 ATP

13、含量基本保持相对平衡,C 错误;在 细胞分裂末期,在赤道板位置,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而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D 正确。 答案:C 探究点二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DNA 数量变化规律 【师问导学】 1结合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的特点,以体细胞中 DNA 数目为 2c、染色体数目为 2n 为 例,完成下表: 项目 时期 染色体形态变化 核 DNA 分子数目 染色体 数目 染色单 体数目 分裂间期2c_4n 分裂 前期 _ 分裂中期_ 分裂后期_ 分裂末期_ 答案:4c 2n 0 4c 2n 4n 4c 2n 4n 4c 4n 0 4c2c 4n2n 0 2结合上表分析,请绘出核

14、 DNA 的变化曲线,并分析: (1)DNA 数目加倍是在什么时期?原因是什么? (2)DNA 数目减半是在什么时期?原因又是什么? 答案:如图所示 (1)分裂间期。原因是 DNA 复制,DNA 分子数目加倍。 (2)末期。原因是细胞一分为二,DNA 数目减半。 3结合上表,请绘出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并分析: (1)染色体数目加倍是在什么时期?原因是什么? (2)加倍后的染色体数目减半是在什么时期?原因是什么? 答案:如图所示 (1)后期。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 (2)末期。原因是细胞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减半。 4结合上表,染色单体的变化曲线又是怎样的

15、?请绘出。 答案:如图所示 5 结合上表, 如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的 DNA 含量变化图解, 请分析 : (1)AB 段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BC 段中始终存在染色单体吗? (3)CD 段表示什么时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DNA 分子的复制。 (2)是。 (3)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又只含有一个 DNA 分子。 【智涂笔记】 (1)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是最多的。 (2)有丝分裂中,核 DNA 在分裂间期因为 DNA 的复制而加倍,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时减半 ; 染色体在后期着丝点分裂后加倍,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时减半;染色单体形成

16、于间期,出现于 前期、中期,后期消失。 【师说核心】 有丝分裂过程中表示染色体、染色单体和 DNA 分子的数目变化有多种形式,如表格、曲 线、柱状图等。 1表格形式 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染色体数2N2N2N4N2N 染色单体数04N4N4N00 DNA 分子数2N4N4N4N4N2N 2.曲线图形式 (1)纵坐标是染色体、染色单体和 DNA 分子的数量 AB 是 DNA 复制的结果,CD 是染色体着丝点分裂的结果,EF 是染色体平均分配 到两个子细胞的结果。 (2)纵坐标是染色体与 DNA 的比值 图中 AB 是 G1期,1 条染色体含有 1 个 DNA 分子;BC 是 S 期,完成 D

17、NA 复制,1 条染色体含有 2 个 DNA 分子,所以比值由 1 到 1/2,直至 DE 段;到了后期,染色体着丝点 分裂,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个染色体,每个染色体含有 1 个 DNA 分子,比值由 1/2 到 1,直至末期。 3柱状图形式 AB 表示间期的变化,BC 表示前期到中期的变化,CD 表示中期到后期的变化, DE 表示后期到末期的变化。 【检测反馈】 1 (合格必考)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 当染色体、 染色单体和 DNA 分子三者数量比为 1: 2 : 2 时,所处的分裂期应是( ) A前期和中期 B中期和后期 C后期和末期 D前期和末期 解析:在细胞有丝分裂的间期,细胞核

18、内染色体复制的结果是每条染色体形成两条完全 一样的姐妹染色单体,共用一个着丝粒,因此在分裂期的前期和中期,每一条染色体含两条 姐妹染色单体,也含两个 DNA 分子,染色体、染色单体和 DNA 分子的数量之比为 1:2:2。 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因此,后期和末期染色单体的数 目变为 0,DNA 分子数目与染色体数目相同。 答案:A 2(合格必考)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当中心体移向两极时,染色体数(a)、染 色单体数(b)、DNA 分子数(c)可表示为下图中的哪一项( ) 解析:动物细胞有中心体,在细胞分裂间期,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各自产生了一个新的 中心粒,

19、即中心体的复制。在分裂前期,一组中心粒的位置不变,另一组中心粒移向细胞的 另一极,因而决定了细胞的分裂方向。由此可知题目要求判断的是分裂前期三者的数量关系, 它们的数量关系是: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 答案:B 3(合格必考)如图表示某生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 DNA 分子含量变化的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Oa 段表示间期,染色体复制,DNA 含量加倍 B动物细胞中,只有在 bd 段含有两组中心粒 Ccd 段细胞核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为 1:2:2 D细菌与 bc 段细胞相比主要区别是没有核膜和核仁 解析 : Oa段表示间期, 进行染色体复制(DNA的复

20、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DNA含量加倍, A 正确;动物含有中心体,中心体在间期复制,在有丝分裂的前、中、后期的细胞中都含有 2 个中心体,即图中 ad 段细胞中都含有 2 个中心体,B 错误;cd 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着 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所以此时细胞核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 为 1:0:1,C 错误;bc 段表示分裂中期,由于核膜、核仁在前期已经解体消失,故中期细胞中没有核膜 和核仁, 而细菌细胞是原核生物, 没有核膜、 核仁, 所以细菌与 bc 段细胞均无核膜、 核仁, D 错误。 答案:A 4(合格必考)真核细胞的 DNA 是随着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的,研究表明,真核生物染

21、色 体的复制是不同步的,有的先复制,有的后复制。下图中能真实反映染色体复制过程中染色 体数目变化的是( ) 解析:染色体复制的实质是 DNA 的复制,染色体复制后染色体的数目不变。 答案:C 5(等级选考)细胞增殖过程中 DNA 含量会发生变化,通过测定一定数量细胞的 DNA 含 量,可分析其细胞周期。根据细胞的 DNA 含量不同,将某种连续增殖的细胞分为三组,每组 的细胞数目如图。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 A乙组细胞正在进行 DNA 复制 B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C丙组中只有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加倍 D将周期阻断在 DNA 复制前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减少 解析:乙组

22、细胞中的 DNA 相对含量为 2c4c,说明正在进行 DNA 复制,A 正确;甲组 和乙组所示的细胞均处于分裂间期,丙组细胞中的 DNA 相对含量为 4c,说明正处于分裂期, 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量远多于分裂期的细胞, 说明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 B 正确 ; 丙组处于分裂期,其中处于分裂后期和末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C 正确 ; 将周期阻断在 DNA 复制前将会导致甲组细胞数增加,D 错误。 答案:D 探究点三 运用模型作解释及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师问导学】 一、“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 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计算得到下表,请据表分析: 琼脂 块的 边长 (cm

23、) 表面积 (cm2) 体积 (cm3) 表面积与 体积之比 NaOH 扩散 的深度 (cm) NaOH 扩散的 体积与整 个琼脂块的 体积之比 16160.51 224830.5 7 8 3542720.5 19 27 1.在相同时间内,NaOH 在每一琼脂块内扩散的深度是否相同?说明什么? 答案:基本相同。说明 NaOH 在每一琼脂块内扩散的速率是相同的。 2琼脂块的表面积和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发生什么变化? 答案:逐渐减小。 3NaOH 扩散的体积和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发生什么变化? 答案:逐渐减小。 4由此可见,细胞体积与周围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流的效率之间是什么关系

24、? 答案:细胞体积越大,与周围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流的效率就越低。 5结合影响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因素和细胞生长所需的条件,思考细胞是不是越小越 好? 答案:不是。组成细胞的结构(如核糖体等)和物质(如酶)必须占据一定的空间,细胞内各 种生化反应的进行也需要一定的空间,这些因素决定了细胞的体积不能太小。 二、根据下图和教材内容完成相关问题: 1该实验的选材有什么要求?下表中最合适的是哪一种生物? 生物分裂间期/h分裂期/h A10.60.4 B180.5 C3.51 D10.42.3 答案:由于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较少,因此选材时要选分裂期占细胞周期的比例相对 较高的生物细胞,这样可以使处于分裂期

25、的细胞相对较多,容易观察。根据这个原则,上表 中最合适的应该是物种 C。 2实验中在用解离液对根尖进行解离的时候,时间选择 35 min,处理时间太短或太长 都不好,请思考要严格控制时间的原因。 答案:解离时间过长会使根尖过分酥软且染色体成分会被破坏。 解离时间过短会使根尖细胞解离不充分,不能相互分离。 3解离完要进行漂洗,而且一定要彻底,这样处理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防止残留的解离液(盐酸)继续破坏细胞,同时盐酸也腐蚀镜头也会影响染色效果。 4装片中细胞相互重叠,会导致观察效果不理想,请思考实验中有哪些操作可以保证细 胞相互分散开? 答案:解离要充分;用镊子弄碎;压片。 5视野中处于哪个时期

26、的细胞数目最多?为什么? 答案:处于间期的细胞最多,因为在细胞周期中间期经历时间最长。 6在观察时如何找到分生区细胞? 答案:把制成的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扫视整个装片,找到呈正方形且排列紧密的 细胞即为分生区细胞。 7能否将视野固定在一个细胞观察其连续的变化过程?如果不能,应怎样做? 答案:不能。将视野固定在一个细胞观察不到动态分裂过程,细胞解离后已被杀死,因 此要通过移动装片寻找不同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像。 【智涂笔记】 1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2)细胞核所能控制的范围是有限的,细胞核中的 DNA 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增大而增加。 2观察根尖

27、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三点提醒 (1)视野中处于间期的细胞最多,因为间期时间最长。 (2)每一时期的时长细胞周期此时期的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 (3)观察不到细胞分裂的动态连续变化的原因:根尖细胞解离时已经被解离液杀死。 【师说核心】 一、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效率关系的模拟实验 1实验原理 酚酞遇 NaOH 呈紫红色;用琼脂块的大小模拟细胞的大小;用 NaOH 扩散的体积与整个 琼脂块的体积之比来表示物质运输效率。 2实验步骤 制备琼脂块:将琼脂块切成 3 块边长分别为 3 cm、2 cm、1 cm 的正方体 浸泡:将琼脂块同时放入质量分数为 0.1%的 NaOH 溶液中,浸泡 10 mi

28、n 切割:捞取、干燥,将琼脂块切成两半 测量:测量切面上 NaOH 扩散的深度 计算、记录:计算不同琼脂块的体积、表面积、NaOH 扩散的体积和整个琼脂块体积的比 值,记入相应的表格 3实验结果 (1)在相同时间内,NaOH 在每一琼脂块内扩散的深度基本相同,说明 NaOH 在每一琼脂 块内扩散的速率是相同的。 (2)请计算直径为 20 m 和 30 m 的球形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之比(球体的体积公式 V 4/3r3,表面积公式 S4r2),将计算结果填入下表: 细胞直径(m)表面积(m2)体积(m3)表面积/体积 201 2564 1870.30 302 82614 1300.20 4.实验结

29、论 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流的面积相对越小, 所以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 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1操作步骤 2使根尖细胞相互分散的方法 (1)解离,盐酸可破坏细胞壁的果胶层,使组织细胞分离。 (2)制片时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 (3)压片可使细胞尽可能呈单层铺展。 3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解离: 解离充分,细胞才能分离开来。 解离时间要适当:过长会使根尖过于酥软且染色体成分被破坏,过短会使根尖细胞不 能相互分离。 (2)漂洗: 漂洗一定要彻底,防止解离液有残留。 染色前必须先漂洗,这两步不能颠倒,否则影响实验效果。 (3)染色:染色时要掌握

30、好染色液的浓度和染色时间,若染色时间过长,染色过深,显微 镜下会出现一片紫色,无法观察到染色体。 (4)压片:压片时用力要恰当,过重会将组织压烂,过轻则细胞不能分散开来,用力过重 或过轻都会影响观察。 (5)观察: 通过解离将细胞杀死,使细胞停留在不同分裂时期,因此要不断移动装片,寻找不同 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像。 观察到的不同时期细胞数目的多少反映出各时期经历时间的长短,其中,处于间期的 细胞数目最多。 【检测反馈】 1(合格必考)大多数高等动植物细胞的直径一般在 2030 m 之间,根据实验细胞模型 的探究,你认为对如此微小的细胞叙述,正确的分析是( ) A细胞越大,物质运输所需时间越长 B细

31、胞越小,物质运输所需时间越长 C细胞越小,物质运输越快,越旺盛 D细胞越小,遗传物质发挥作用越容易 解析:随体积增大,物质交换和运输所需时间相应增加。细胞变小,物质运输所需时间 相应减少;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比值一般以 1/3 为宜,细胞太小,不利于细胞代谢。遗传物 质的表达需要场所,细胞太小遗传物质不易发挥作用。 答案:A 2(合格必考)下列有关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 A与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比例有关 B细胞核的大小是有一定限度的 C细胞体积过大不利于细胞内的物质交流 D细胞的体积与细胞核无关 解析:与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比有关,细胞体积越大,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比越小,物 质

32、运输的效率越低,A 正确 ;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所以细胞不能无限长大与细胞核 所能控制的范围有关,B 正确,D 错误;细胞体积越大,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比越小,物质运 输的效率越低,C 正确。 答案:D 3(合格必考)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错误 的是( ) A制片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B观察中期细胞可清晰地看到染色体且随后染色体着丝点分裂 C显微镜下绝大多数细胞中不能观察到染色体 D低倍镜下寻找分生区的依据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解析:制片流程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A 正确;观察中期细胞可清晰地看到染色体 但是看到的细胞均是死细胞,所以看不到动

33、态变化,B 错误 ; 细胞分裂间期时间长,所以显微 镜下只有少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C 正确 ; 分生区细胞分裂能力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 紧密,D 正确。 答案:B 4(合格必考)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 B碱性染料吡罗红可用于染色体染色 C观察到分裂末期细胞内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细胞壁 D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 解析:盐酸和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解离,使组织细胞分散开,A 错误;染色体易被碱性染 料(如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液)染成深色,B 错误;经过解离步骤后,细胞已经死亡,因此

34、观 察不到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细胞壁的动态变化过程,C 错误 ; 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细胞中 染色体的形态存在一定差异,因此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 据,D 正确。 答案:D 5(合格必考)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看到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和 DNA B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 C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 D选某个特定细胞可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解析: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DNA。有丝分裂过程中,间期、前期、中期与末期染色 体数目相等,均是后期染色体数目的一半,因此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

35、 分裂间期的持续时间约占细胞周期的 90%95%, 因此, 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远远多于处 于中期的细胞数目。洋葱根尖细胞经解离后死亡,故不能观察某个特定细胞的整个分裂过程。 答案:B 6(合格必考)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可用健那绿染液代替龙胆紫染液为染色体染色 B观察到分裂中期的细胞核内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 C该实验的操作过程包括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压片观察 D质量分数为 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 95%的酒精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 解析:染色体或染色质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一般用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进行染 色,不能用健那绿染液替代,

36、A 错误 ; 细胞分裂中期,细胞核的核膜与核仁已经解体,无细胞 核;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B 错误;实验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是解离漂 洗染色制片,然后先在低倍镜下观察,再在高倍镜下观察,C 正确;质量分数为 15%的 盐酸和体积分数为 95%的酒精混合液主要起解离作用,使细胞相互分离开来,D 错误。 答案:C 7(等级选考)2019北京西城高一期末如图是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体细胞中含有 16 条染色体)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图像。请回答: (1)制作临时装片时,取根尖 23 mm 是为方便找到_区的细胞,根尖经过解离、 漂洗后,用_染色,观察不同时期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 (2)在

37、一个视野中大多数的细胞处于图中_(填图中字母)细胞的时期,该时期为 _,细胞在这一时期进行_,为后续的分裂过程做准备。 (3)为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应选择图中的_(填图中字母)细胞, 该细胞处于分裂 期的_期。 (4)细胞分裂后期的特点是_,此时上述一个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为_条。 解析:(1)制作临时装片的过程一般包括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等四步。洋葱根尖分生 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正在进行有丝分裂,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时,应找 到分生区的细胞进行观察。龙胆紫溶液可以将染色体染色。(2)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时间长, 因此在一个视野中大多数的细胞处于 C 分裂间期, 此时细胞中发生

38、的主要变化是 DNA 的复制 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3)B 细胞中染色体整齐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表示分裂中期,因此为 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应选择图中的 B 细胞。(4)细胞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 分离, 体细胞中含有 16 条染色体, 在分裂后期, 着丝粒分裂, 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变为 32 条。 答案: (1)分生 龙胆紫溶液 (2)C 分裂间期 DNA 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3)B 中 (4)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32 【网络建构】 【主干落实】 1动物细胞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在于: (1)间期中心粒倍增。 (2)前期纺锤体由中心粒发出的星射线组成

39、。 (3)末期细胞膜从中部凹陷并把细胞缢裂为两部分。 2无丝分裂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3 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的作用是使染色体着色, 盐酸和酒精的作用是解离植物细胞。 4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制作的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5由于细胞分裂间期持续时间最长,因此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课后分层检测案 22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和观察有丝分裂实验 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 177 页 【合格考全员做】(学业水平一、二) 1下列哪一项叙述,表明动物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 ) A核糖体合成活动加强 B线粒体产生大量 ATP C中心体周围发射出星射线 D高尔基体数目显著增多 解析:

40、核糖体合成活动加强和线粒体产生大量 ATP 只能说明细胞代谢旺盛,不一定进行 有丝分裂;在动物细胞中,高尔基体的作用是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高尔基体数目增多, 说明细胞分泌活动加强,与有丝分裂无直接关系。选项中只有中心体周围发出星射线是动物 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的特征。 答案:C 2下列关于菠菜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着丝点排列在细胞板上 B细胞分裂间期,细胞核和叶绿体中的 DNA 复制 C细胞分裂前期,核膜逐渐消失,核仁逐渐解体 D细胞分裂末期,赤道板消失、高尔基体参与细胞板的形成 解析:菠菜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

41、色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而不是细 胞板,中期细胞板还未形成;根尖无叶绿体,分裂间期只有细胞核 DNA 复制;赤道板只表示 一个位置,细胞中无赤道板这一结构。 答案:C 3下列关于染色体和 DNA 分子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 分子数目加倍时,染色体数目也加倍 B染色体数目减半时,DNA 分子数目不变 C染色体数目加倍时,DNA 分子数目也加倍 D染色体复制时,DNA 分子也复制 解析:DNA 分子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此时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染色体减半发生 在有丝分裂的末期,此时 DNA 分子的数目也随之减半;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 期,此时 DNA 分子数目没有发生

42、改变;染色体的复制实质是指 DNA 分子的复制。 答案:D 4a、b、c、d 分别是某些体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 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Bb 图表示人成熟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 Cc 图细胞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单体数目不变 Dd 图细胞中含有 8 条染色单体 解析:题干中 a 图为有丝分裂末期;b 图为蛙红细胞的无丝分裂;c 图由于着丝点分裂, 染色单体消失。 答案:D 5下列几种细胞在进行细胞分裂时,始终观察不到染色体的是( ) 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 变形虫细胞 大肠杆菌细胞 蛙的红细胞 蛙的囊胚 期细胞 人的造血干细胞 发菜 A B C

43、D 解析:细胞分裂过程中始终观察不到染色体,说明其细胞分裂的方式可能是无丝分裂或 细胞中无染色体。蛙的红细胞的分裂方式为无丝分裂。大肠杆菌和发菜属于原核生物,细胞 中无染色体。 答案:A 6在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若从一极观察,可见到染色体的排列情况是图中的( ) 解析 : 在有丝分裂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课本中画出的是侧面图,若从一极观察, 着丝点应散乱排布于“赤道板”上。 答案:D 7若图甲、乙、丙是某同学做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时,在光学显微镜 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是在低倍镜下所观察到的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图像 B将图甲转为图乙的操作步骤是移

44、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视野亮度转动粗准焦螺 旋 C图丙是根尖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后,在高倍镜下所观察到的图像 D制作装片的过程是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解析:A 项错误,图甲细胞呈长方形,应为根尖伸长区的细胞图像;B 项错误,转动转换 器换上高倍物镜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 ; C 项正确,图丙中能看到有丝分裂的各时期,说 明在制作的过程中已经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等一系列正确的操作流程 ; D 项错误,制作 装片的过程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答案:C 8人体干细胞可通过增殖分化形成新细胞。在一次分裂过程中细胞内依次发生的变化是 ( ) 复制的两个 DNA 分子完全分开 出现放射状排列的星射线

45、中心体发生倍增 着丝点排列在一个平面上 A B C D 解析: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复制形成的两个 DNA 分子完全 分开 ; 有丝分裂前期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 有丝分裂间期,中心体复制,数目倍增 ; 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答案:A 9.图甲表示某种生物细胞有丝分裂某一时期图, 表乙表示该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周期中细胞 内 DNA 分子数和染色体数的变化,据图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细胞周期a 期b 期c 期d 期e 期 DNA 分子数4888884 染色体数4444884 表乙 (1)该 生 物 细 胞 是 _(填 “动 物 ”或 “植 物

46、”)细 胞 , 简 述 判 断 的 理 由 _。 (2)图甲所表示的时期相当于表乙中细胞周期的_期(用字母表示)。 (3)由图表可知,该细胞在分裂前期有_个 DNA 分子,_条染色体。 (4)表乙中_期可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姐妹染色单体(用字母表示)。 解析:(1)题图中的细胞呈椭圆形,没有细胞壁而具有中心体,所以为动物细胞。(2)着丝 点分裂,染色体加倍并移向细胞的两极,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相当于表乙中的 d 期。(3)该 细胞在分裂前期(b 期)的染色体数为 4 条,前期时的 DNA 分子是经过复制的,所以 DNA 为 8 个。(4)有丝分裂的前期和中期 DNA 分子数是染色体数的 2 倍,

47、含有姐妹染色单体。 答案 : (1)动物 细胞无细胞壁,由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2)d (3)8 4 (4)b、c 【等级考选学做】(学业水平三、四) 10细胞周期的各阶段中,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和 DNA 分子数量比不可能是下图中的 ( ) 解析 : 在细胞分裂周期中,染色体和 DNA 数目比有两种情况,当染色体中无染色单体时, 染色体数目和 DNA 分子数目比为 1: 1; 当染色体中有染色单体时,因为每一条染色单体上有 一个 DNA 分子,染色体数目和 DNA 分子数目比为 1:2。 答案:A 11如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分裂期,对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细胞

48、分别处在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 B甲、乙、丙细胞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与 DNA 数之比均为 1:2:1 C甲细胞进行中心体复制,发出星射线,形成了纺锤体 D该生物可能是高等植物 解析:由图可知,甲细胞中中心体、染色体清晰可见,且染色体散乱排布,中心体移向 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乙细胞内姐妹染色单体已经分开,且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 丝分裂后期,丙细胞中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A 正确 ; 乙细胞中 无染色单体,B 错误 ; 中心体复制发生在间期,C 错误 ; 高等植物细胞中不含中心体,D 错误。 答案:A 12如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中 DNA 含量变化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