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阳光素养巩固练习六年级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选择题。1 .下面物品中,没有放大作用的是()。A.球形装水鱼缸B.一滴水珠C.普通玻璃片【答案】C【解析】【详解】放大镜是透明的,并且中间是凸起的,所以叫凸透镜。它们都具有透明、中间厚边缘薄的特点,都具有放大功能。根据对凸透镜结构的认识,具有透明且中间厚边缘薄的物体,都具有放大作用。比如老花镜、球形装水鱼缸、一滴水珠、放大镜等。普通玻璃片,无法放大物体。2 .下面是三种透明玻璃镜片的截面形状,具有放大功能的是()o【答案】C【解析】【详解】放大镜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它的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透明。
2、选项中的三种透明玻璃镜片的截面形状,C的中间厚、边缘薄,具有放大镜的特点,故C正确。3 .1号放大镜直径3cm,2号5cm,3号7cm,三个放大镜的凸度是一样的,倍数最大的是()。A.1号大B.3号大C.一样大【答案】C【解析】【详解】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与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所以个放大镜的凸度是一样的,倍数一样大。4 .下列不能用来制作简易显微镜是()。A.两个倍数一样的凸透镜B.两个倍数不同的凸透镜C.两个倍数一样的凹透镜【答案】C【解析】【详解】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作用,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可以用两个倍数
3、一样或者不同的凸透镜来制作简易显微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不能放大物体图像,不能用来制作显微镜。5 .组装简易显微镜时,上下调整两块凸透镜间的距离从而找到图像放到最大且清晰的物体,这过程相当于光学显微镜使用步骤中的()oA.调焦B.对光C.上片【答案】A【解析】【详解】组装简易显微镜时,上下调整两块凸透镜间的距离从而找到图像放到最大且清晰的物体,这过程相当于光学显微镜使用步骤中的调焦。6 .为了研制新冠疫苗,科学家可以借助()观察新冠病毒。A.放大镜B.光学显微镜C.电子显微镜【答案】C【解析】【详解】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光学显微镜
4、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为了观察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等更先进的观察仪器。用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的图像放大约200万倍。病毒的体积微小,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7 .如下图是叶片的图像,它可能是通过()观察到的。A.肉眼B.放大镜C.显微镜【答案】C【解析】【详解】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如图是叶片的图像,它可能是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8 .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观察工具倍数越大,图像越大,视野越大。8 .观察工具倍数越大,图
5、像越大,视野越小。C.观察工具倍数越大,图像越小,视野越大。【答案】B【解析】【详解】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下观察同一个微小的物体看到的图像大小及视野是不同的。观察工具通常放大倍数越大,图像越大,视野越小。对比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的观察视野,按视野由小到大排列是显微镜、放大镜、肉眼。9 .科学家受()的启发,研制出装在宇宙飞船密封舱里气味监视仪,不仅可以净化空气,而且在空气泄漏时还能发出警报。A蝴蝶翅膀B.苍蝇复眼C.昆虫触角【答案】C【解析】【详解】人类模仿生物结构和功能,创造出各种人造物。这些做法逐渐发展为一门从自然中学习,进而应用到工程技术中的学科一仿生学。“蝇式气味分析监视仪”是人类模
6、仿苍蝇的触角研制的。10 .为了便于观察,制作植物的切片标本要求是()0A.厚而透明B.薄而透明C.薄面不透明【答案】B【解析】【详解】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只有让光透过被观察的物体,才能看清物像。为了便于观察,制作的植物切片标本要求是薄而透明。11 .龙龙用低倍镜观察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时,发现物体的图像比较模糊,此时他应该调节显微镜结构中的()。A.目镜B.反光镜C.调节旋钮【答案】C【解析】【详解】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看到人类肉眼看不到的东西,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实验室仪器。龙龙用低倍镜观察洋葱表皮玻片标本时,发现物体的图像比较模糊,此时他应该调节显微镜结构中的调节旋钮,从而使物像清晰。12
7、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中的小黑点是()。A.细胞核B.细胞质C.细胞膜【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核是真核细胞内最大、最重要的细胞结构,是细胞遗传与代谢的调控中心,是真核细胞区别于原核细胞最显著的标志之一。【详解】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中的小黑点是细胞核。A选项符合题意。13 .下图中,()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体血液红细胞的图像。【答案】A【解析】【详解】A、人类的红细胞是双面凹的圆饼状。边缘较厚,而中间较薄,就好像是一个甜甜圈一样,只是当中没有一个洞而已。A图像符合红细胞的外形特征,符合题意;B、图像中的细胞结构规则、紧密,细胞呈长方形,不符合血液红细胞的外形特征,故B错误
8、C、肌细胞的结构特点是细胞内含有大量的肌丝,具有收缩运动的特性,不是人体血液红细胞,故C错误。14 .1663年,()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他将观察到的“小房间”命名为细胞。A.达尔文B.伽利略C.罗伯特胡克【答案】C【解析】【详解】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发现,他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结构,他将观察到的“小房间”命名为细胞。15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关于细胞的说法错误的是()A.人体不同部位的细胞是相同的B.细胞的形状千差万别C.有些生物只有一个细胞【答案】A【解析】【详解】细胞是生命体组成的基本单位,目前已知的生物中除病毒不具
9、有细胞结构外,其他生物均为细胞构成。A、人体不同部位的细胞是不相同的,一个生物体内有多种细胞,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细胞不同,不同生物体内细胞不同等,选项观点错误;B、细胞的形状是多样的,有球状、多面体、纺锤体和柱状体等,选项观点正确;C、有些生物只有一个细胞,如鸡蛋,选项观点正确。16 .如图,当培养微生物的烧杯中出现了一些霉点后,龙龙用滴管取一滴液体用于制作临时装片,此时滴管应从()吸取液体。.滴管A.水底沉淀物处B.搅拌后中间水位处C.靠近水面处【答案】C【解析】【详解】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当培养微生物
10、的烧杯中出现了一些霉点后,就含有很多霉菌了,霉菌生于水面,此时滴管应从靠近水面处吸取液体。17 .下列是制作微生物装片的操作步骤,排序正确的是()o载玻片A.【答案】B【解析】B.C.【详解】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时,必须将物体制成玻片标本才能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制作微生物装片的操作步骤是滴水、盖上盖玻片,然后用吸水纸吸走多余水分。18 .下列现象不能作为草履虫是生物的证据是()。A.在培养液里加入肉汁后,草履虫会聚集觅食B.草履虫形状像一只鞋子C.在培养液里加入盐后草履虫四处逃窜【答案】B【解析】【详解】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叫做应激性。应激性能够使生物“趋利避害”,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1、的一种表现形式。草履虫在培养液里加入肉汁后,草履虫会聚集觅食,在培养液里加入盐后草履虫四处逃窜,说明草履虫具有应激性,应激性是生物的特征之一。草履虫的形状不能作为判断生物的证据。19.面包内部疏松多孔,是因为在生面团中加入了()。A.霉菌B.乳酸菌C.酵母菌【答案】C【解析】【详解】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利用一些细菌或真菌来制作一些美味的食品。酵母菌是一种由单个细胞组成的真菌,它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酵母菌在发面时,能分解面粉中的淀粉,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变软。在一定的温度、湿度等条件下,酵母菌可以把面粉中的一些糖类分解。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促使面团体积膨胀,使制作出来的面食松
12、软可口。20 .有人认为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所以要消灭。你可以用()证据说服他。A.微生物的繁殖能力非常强B.微生物可以帮助我们处理垃圾和生活污水C.食物发霉是因为霉菌的繁殖【答案】B【解析】【详解】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微生物对人类不都是有害的。有些微生物能为我们提供食物或帮助我们生产食物。如我们周围的垃圾和污水的处理也要靠微生物,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将变成为垃圾的世界。二、判断题21 .两个放大镜组合起来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答案】【解析】【详解】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
13、明显提高放大倍数。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外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用透镜组合而成的显微镜叫作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一两千倍。两个放大镜组合起来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题干正确。22 .把物体直接放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物体的细微结构。()【答案】【解析】【详解】用显微镜观察物体,要把物体制成玻片标本才能观察,而不是直接放在显微镜下观察。23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是一样的。()【答案】【解析】【详解】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是不一样的,植物细胞特有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而动物细胞没有,所以题干中说法是错误的。【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要求学生掌握动
14、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是不一样的。24 .显微镜的目镜或物镜的镜片比较脏时,要用手直接擦干净。()【答案】X【解析】【详解】显微镜是比较精密的光学仪器,使用时要格外注意。如果目镜或物镜的镜面比较脏,要用专门的擦镜纸,而不能用手直接擦,以免划伤镜头,影响观察。故题干说法错误。25 .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于活细胞中。()【答案】【解析】【详解】新冠病毒是病毒的一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是由单链RNA(核糖核酸)、RNA外面的一层包膜以及包膜上的棘突组成。因为它表面上有凸起,形似王冠,所以命名为新冠病毒。新冠病毒不能脱离宿主独立生存,只能寄生于活细胞中。三、综合探究题26 .龙龙
15、在学校的花坛边发现了一个蚂蚁窝,他有空就带着放大镜去观察蚂蚁。27 .笑笑用放大镜观察昆虫时,为了使看到的昆虫大一些,正确的方法是()。A.眼睛和昆虫不动,让放大镜离昆虫稍近些B.眼睛和昆虫不动,让放大镜离昆虫稍远些C.放大镜和昆虫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远些【答案】B【解析】【详解】放大镜的第一种使用方法:让眼睛和报纸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报纸上的字大而清晰。放大镜的第二种使用方法: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报纸上的字大而清晰。用放大镜观察昆虫时,为了使看到的昆虫大一些,应该眼睛和昆虫不动,让放大镜离昆虫稍远些。27.龙龙将两个不同的放大镜按下图那样组合起
16、来观察蚂蚁,他看到的结果是()oA.蚂蚁图像变小了B.看到视野变大了C.看到细节变多了【答案】C【解析】【详解】用两个甚至更多放大镜组合起来观察,调整好放大镜之间的距离,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如:放大镜是a倍,另一个是b倍,放大倍数可以达到axb倍,将两个放大镜叠加起来,能提高图象的放大倍数。因此,蚂蚁的图像会变大,看到的细节会变多,视野会变小。故C正确。28.龙龙手拿两个放大镜观察蚂蚁很不便,他准备用纸筒固定,正确的组合顺序是o将调整好距离的两个放大镜固定准备两个放大镜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答案】【解析】【详解】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把两个
17、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有两个放大倍数一样的凸透镜,先用一个凸透镜观察物体,然后再将两个凸透镜合理地组合起来观察同一个物体,会发现使用两个合理组合的凸透镜放大倍数会大大提高,观察物体更清晰。制作简易显微镜正确的组合顺序是准备两个放大镜,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将调整好距离的两个放大镜固定。29 .如图是龙龙自制的简易放大装置,相当于显微镜的;相当于显微镜的o(选填“物镜”或“目镜”)【答案】.目镜.物镜【解析】【详解】一个凸透镜放大倍数是有限的,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有两个放大倍数一样的凸透镜,先用一个凸透镜观察物体,然后再将两个
18、凸透镜合理地组合起来观察同一个物体,会发现使用两个合理组合的凸透镜放大倍数会大大提高,观察物体更清晰。龙龙自制的简易放大装置,相当于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显微镜的物镜。30 .简易放大装置的号和号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均为5义,则这个简易放大装置的放大倍数为倍。【答案】25【解析】【详解】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的是物像的长度或宽度。简易放大装置的号和号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均为5,则这个简易放大装置的放大倍数为5x5=25倍。31 .龙龙准备捉一只活的蚂蚁做成玻片标本进一步观察,你支持他的做法吗?说说你的看法?【答案】不支持,可以用甜的食物把蚂蚁引入透明的玻璃瓶中进行观察。【解析】
19、详解】龙龙准备捉一只活的蚂蚁做成玻片标本进一步观察,我不支持他的做法,其实我们可以用甜的食物把蚂蚁引入透明的玻璃瓶中进行观察,观察完毕后把蚂蚁放回原来的地方。27.龙龙生日,妈妈给他买了一台显微镜,龙龙用显微来观察身边世界。32 .龙龙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填序号)。对光安放调焦上片观察【答案】【解析】【详解】显微镜正确使用的先后顺序是:安放: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对光: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上片: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2-3厘米。将想观
20、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调焦: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调节光线使你尽可能的看清标本;观察: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33 .龙龙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制片过程如下:(请补充完整)用滴管在干净载玻片中间滴清水。用在洋葱鳞片叶内侧表皮上划出小方格。用镣子撕取洋葱的内表皮,并把它放在载玻片的清水中。用镜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放下。用滴管在盖玻片的边缘滴适量,用吸水纸
21、从另一端吸掉多余的染液。【答案】.一滴.小刀.展平.慢慢.碘液【解析】【详解】根据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和方法,一般要经过擦、滴、撕、展、盖、染几步。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在一块干净的载玻片的中央用胶头滴管滴一滴清水;用小刀在洋葱鳞片叶内侧表皮上划出小方格。用镣子撕取洋葱的内表皮,并把它放在载玻片的清水中展平;用镣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慢慢放下;用滴管在盖玻片的边缘滴适量碘液,用吸水纸从另一端吸掉多余的染液,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玻片标本制作完成。34 .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过程中,龙龙发现视野内漆黑一片,最可能的原因
22、A.没有进行正确的对光B.没有滴加碘酒进行染色C.洋葱表皮撕得太厚了【答案】A【解析】【详解】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过程中,龙龙发现视野内漆黑一片,最可能的原因没有进行正确的对光。没有滴加碘酒进行染色,不会出现漆黑一片现象;洋葱表皮撕得太厚,透光性差,不易观察到洋葱表皮的细胞结构,也不会出现漆黑一片。35 .龙龙成功地观察到了洋葱表皮细胞(如下图),那么在低倍下看到的是:;高倍下到看到的是O(填字母)AB【答案】B.A【解析】【详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与所观察到的范围之间的关系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观察到的物像体积越大,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相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所
23、观察到的物像体积越小,视野内所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由此判断,龙龙在低倍下看到的是图B中图像,细胞数量多,细胞较小;高倍下到看到的是图A图像,细胞数量少,细胞图像大。36 .龙龙发现在显微镜视野中有污点,移动装片和转动转换器后,污点仍没有被除去,则污点很可能在上。【答案】目镜【解析】【详解】显微镜是由两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光学显微镜的镜头有两组,物镜和目镜,都是由多组凸透镜组成的,物镜成放大的倒立的实像,实像落在目镜成虚像的范围内,所以目镜成实像的正立放大的虚像。龙龙发现在显微镜视野中有污点,移动装片和转动转换器后,污点仍没有被除去,说明污点不在玻片标本上,也不在物镜上,则
24、污点很可能在目镜上。28 .龙龙家鱼缸水变绿了,他想知道鱼缸水里有什么微生物,于是他取了几滴水进行观察。37 .制作水中微小生物玻片标本时,不需要用到的材料是()。A.碘酒B.吸水纸C.滴管【答案】A【解析】【详解】制作水中微小生物玻片标本时,不需要用碘酒染色。吸水纸用来吸取多余水分,滴管吸取少量液体,都能用得到。38 .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时,龙龙发现目镜中微小生物往右上方游走,那么它在装片中实际运动的方向是;龙龙该把载玻片往方向移动才不至于使微小生物从视野中消失。()oA.左上方;右上方B.左下方:左下方C.左下方;右上方【答案】C【解析】【详解】由于显微镜的成像规律是倒立放大的虚像,因此玻
25、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相反。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时,龙龙发现目镜中微小生物往右上方游走,那么它在装片中实际运动的方向是左下方;龙龙该把载玻片往右上方方向移动才不至于使微小生物从视野中消失。39 .观察水中的微小生物时,龙龙发现微生物移动的速度过快,那么他可以放少量的()。A.碘液B.棉花纤维C.纸巾【答案】B【解析】【详解】微生物是有生命的物体,微生物运动迅速,不便于观察,我们可以先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再在上面滴一滴池塘水,盖上盖玻片,这样能够控制微生物的运动速度,便于观察。40 .龙龙在显微镜下看到了许多如下图所示的微小生物,图A生物应该是(填“病毒”、“绿藻”);图B生物应该是(填“草履虫”、“线虫”)oAB【答案】.绿藻.线虫【解析】【详解】病毒的体积微小,无法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则图A生物应该是绿藻;图B生物应该是线虫,类似与线,草履虫的形状像一只草鞋。41 .龙龙还取了家里的自来水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没有发现任何微小生物,你觉得是否可以直接饮用自来水,为什么?【答案】自来水不能直接饮用,因为自来水中还有观察不到的微生物,直接引用可能会影响身体健康。【解析】【详解】龙龙还取了家里的自来水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没有发现任何微小生物,但是自来水不能直接饮用,因为自来水中还有观察不到的微生物,直接引用可能会影响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