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复习学案.docx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512442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与哲学》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复习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生活与哲学》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复习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活与哲学》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复习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与哲学》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复习学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生活与哲学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复习 学案 特征码 mplDLYiecbFJPoFwFVaV * 生活与哲学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识记:发展的概念;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 质变状态; 理解: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方向、道路和形式 运用:结合现实问题,分析说明事物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 曲折的 【重点难点】 第 2 页 1、发展的实质;2、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3、量变与质变的 辩证关系; 【知识链接】 1、结合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发展过程,说明事物 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2、结合当前世界金融危机以及中国经济的发展,说明事物的

2、发 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考点梳理】 (A、B 级) 知识点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1) 1、发展的普遍性 (2) (3) 提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和 第 3 页 发展的过程,都处于永不停息的变化之中,绝对不变化、根本 不发展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2、发展的实质(发展的概念) 是事物的_和_,是_的产生和_的 灭亡。 提示: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 有那些上升的、前进的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提示:(方法论要求)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要求我们用 _看问题。 第一,既要认识事物的现状,又要了解它的过去,预测它 的未来。如:坚持可持续发展。 第二,

3、要根据事物在发展中的阶段来确定我们对事物的态 度。如:正确评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三,要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如:第十课 讲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 第 4 页 知识点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一) 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趋势)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 的。因为新事物是符合 ,具有 和远大前途的事物,它在旧事物的 中孕 育产生,克服了旧事物中 的 的和 的东 西,汲取了其中 的 的因素,并 了为旧事物 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 。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 ,因而最终走向灭亡。 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符合 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 了 的基本要求,符合 的根本利益和

4、 要求,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新事物必然战胜旧 事物,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提示:区分新旧事物的几个不科学的标准:以时间先后来判断; 以事物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来 判断;仅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的新或旧来判断。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 的。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 第 5 页 由 到 、由 到 过程。新事物本身不可避免 存在着 和 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 也 有 一个过程。 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 ,因而 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 ,必然经历一个 和 的过程。 提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只承认前进性而否

5、认曲折性,是形而上学的直线轮;只承认曲折性而否认前进性, 就会丧失信心,是悲观主义论调。 3、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方法论要求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 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 的。因此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 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 、热情 和悉心 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 要做好 ,不断前克服进道路上的 , 勇敢地接受 ,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二)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辩证关系)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 第 6 页 (1)量变和质变的区别 含 义 特 征 表 现 量变 指事物_的增减和_的变更。 _的变化 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 第 7 页 质变 指事物 的变化,

6、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 跃。 _的变化 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 提示:如何理解量变中的“场所的变更”? 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情形,一是事物在大小、速度、程度和规 模等方面的变化引起质变,这是“数量的增减” ;二是事物在总 体上数量不变,只是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 了变化,也能引起质变,这是“场所的变更” 。 “场所的变更” 常见的具体情形如:田忌赛马,下棋,谱曲,金刚石与石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结构调整(如产业结构、地区结构、 行业结构、企业结构调整等) 。 (2)量变和质变的联系 第 8 页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_。事物的 发展总是从_开

7、始的,量变是质变的_,质变是量 变的_。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 的基础上开始新的 。 提示:并不是所有的量变都能引起质变,量变必须积累到一 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并不是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发展是事 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由 量变到质变,并不代表事物发展过程的终结,事物发展是由量 变到质变无限发展的,循环往复,不断前进,这里的“循环往 复”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次比一次更高级的量变和质变。 (3)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院里的方法论要求 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积极做好 。不能 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

8、 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 ,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提示:要正确认识质变和量变各自的重要意义,我们要维持事 第 9 页 物的性质基本稳定时,必须保持事物的量变状态;我们要改变 事物的根本性质时,必须促成事物的质变。 小结:关于发展的基本原理: (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三个方 面) (2)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两个方面)(3) 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原理(两个方面) 【重点突破】 (BC 级) 【难点解析】 (D 级) 第 10 页 (1) “事物既然是永恒发展的,就不存在静止或者倒退” ,这种 看法是错误的。事物的发展只是运动变化的一种状态。相对静 止或

9、者倒退也是运动变化的形式。 (2) “运动”和“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运动是指“一般 的变化” ,包括世界上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而发展是指一种 特殊的运动变化前进性、上升性运动。即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运动 变化,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 “事物的量发生变化,事物的质也都随之发生变化”的认 识是错误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趋 势。但在一定范围内,量变并不引起质变。只有量变达到一定 的程度,事物的质才能随之发生变化。 (4)正确认识“联系与发展”的联系:二者同为辩证法的总特 征,且有着内在的联系。 联系指

10、事物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由此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而事物的运动变化又包含着一种前 进性上升性的趋势,这就是发展联系构成变化发展。 【小结反思】 (构建知识网络,必做项) (C 级) 第 11 页 【当堂检测】 (一) 单项选择题(A、B 级) 1.(09 海南)20XX 年 3 月 28 日 20 时 30 分到 21 时 30 分,全 球 24 个时区的 2000 余座城镇以熄灯一小时的方式“接力”参 加了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旨在节能减排保护人类地球家园的 “地球一小时”活动,我国从东到西众多城市的公众积极参与 了这一活动,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人类对地球 第 12 页 家园造成

11、的破坏性影响也越来越严重,人们通过“地球日” “地 球一小时”等活动唤醒公众的环保意识,是因为( ) 环境的人为恶化有一个从逐渐量变到根本质变的演变过程 环境的人为恶化是一个不可逆的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环 境的改变是人类不断征服自然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环境的 改变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A B. C. D. 2.(09 北京)医学研究表明,大多数成年人的身体健康与其血 液 PH 值有关,如图 9 所示。 A.PH 值在 7.35 和 7.45 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 B.PH 值在 6.8 和 7.8 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 C.PH 值在 6.8 和 7.45 间的任何变动

12、均属于质变 D.PH 值在 7.35 和 7.8 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质变 3.(09 山东)20XX 年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 150 周年。 下列与物种起源中“物种变异、逐步进化”蕴涵的哲理不 一致的是( ) 第 13 页 A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B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 C实践 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D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4.(08 全国)长期以来,农业生产中施肥浇水凭经验和感觉。 某教授对传统经验进行系统分析,去伪存真、总结概括,研究、 开发出“基于模型的精确作物管理技术” ,指导农民定时定量科 学种田,取得了少施氮肥、增产增收的显著成效。定时定量科 学种田取得显著成效,说明( ) 量的积累

13、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 量的积累不一定引起质的 变化 适度量变才能推动事物发展 量变和质变辩证统一的 A. B. C. D. 5.(08 海南)中国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哲 理。下列组合选项中,两者都蕴含量变引起质变哲理的是( ) A.干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第 14 页 B.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C.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6.(08 江苏)下列诗句中蕴含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 道理的是(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近水楼台先得月, 向阳

14、花木易为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A. B. C. D. 7.(07 广东)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与“骐骥一跃,不能十 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共同蕴涵的哲理是( ) A.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B.要重视量的积累 第 15 页 C.量变是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D.要重视事物的质变 8.(07 江苏)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中央就曾提出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一些文件有类似提法。 20XX 年,中央又一次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这一过程说明( ) A.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任何事

15、物的发 展都是总是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 C.新事物最终必定要战胜旧事物 D.旧事物还有可 能重新压倒新事物 9.(07 江苏)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这。 ”(史 记货殖列传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双方必然相互转化 B.量变到一定程度必 然会引起质变 C.事物发展是内因与外因的统一 D.事物是在曲折中发 展的 第 16 页 10.(07 上海)在下列成语中,能够体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 的是( ) A.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B.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C.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D.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11.(08 年天津)20XX 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也称作“大部制” 改革。回答下题

16、。 “大部制”改革是 1982 年以来我国第 6 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我 国的行政机构改革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体现了 ( ) A.发展是循环往复的过程 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 结果 C.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D.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 物 第 17 页 美国科研人员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只青蛙放到沸水中,青蛙 触电般立即窜逃出去;又将青蛙放入凉水中,然后用小火慢慢 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温度的变化,却没有立即跳出去而 逐渐丧失逃生能力。这种现象被称为“青蛙效应” 。回答下题。 12. (09 全国) “青蛙效应”说明的关于事物发展状态的哲理 是( )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是引起质变的量变 事

17、物的 质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 事物的质变就发生在无形的量变之中 事物的不显著的量 变可以向质变转化 A B C D 13.(20XX 年广东) “爱情无须死去活来,温馨就行;朋友无 须如胶似漆,知心就行;金钱无须取之不尽,够用就行;身体 无须长命百岁,健康就行。 ”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是( )A重 视量的积累 B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C把握适度原则 D抓住机遇赢得主动 第 18 页 (二)非选择题(C、D 级) 1.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中等 难度题。环境的恶化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故的说法 正确;环境的人为恶化是可逆的,因此我们才要保护环境,故 的说法错误;人与环境

18、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统一的,故的说 法错误,的说法正确。 2.A【解析】根据图表的内容,实际上它将人的健康分为几种性 质不同的状态,分别是健康,非健康,死亡三种,然后 PH 的值 在这些状态之间的变化都是量变,因为事物的性质没有变。而 从健康到非健康,从非健康到死亡这些变化才是事物的质变, 所以根据此我们判断上述说明只有 A 是正确的。 3.C【解析】本题是逆向型选择题。题干体现了运动和静止、量 变和质变的关系和辩证的否定观,而没有体现实践和认识的辩 证关系,故选 C 项。 4.B【解析】本题考查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前 第 19 页 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的积累只有达

19、到一 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发生,而事物的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是质变,因此,量变必然推动事物发展是错误的,排除。质 变的发生需要适度量变,过犹不及,故正确。和材料无关。 5.A【解析】 “狂沙”经千淘万漉可得“金” , “金石”因不舍地 锲刻而“可镂” ,都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A 正确,B 中 两句都不能体现。C、D 都只有后一句体现了量变引起质变的道 理。此题考查对量变引起质变哲学原理的运用能力。难度较小。 此类题型是高考常考题型,要做好此题,必须首先深刻理解哲 学原理的内涵,然后,结合选项逐项分析。 6.B【解析】沉舟,病树,陈叶,后波,均为旧事物的代表,千 帆,万木,新叶,前波,

20、为新事物的代表,体现了新事物 战胜旧事物。体现了联系的观点,反应了事物的前进性与 曲折性的统一,与题干联系不紧密,应排除。 7.B【解析】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 抓住时机,促成飞跃。它们共同蕴涵的哲理是要重视量变,应 选 B 项。其他三项明显不符合题意。 第 20 页 8.B【解析】本题考查新事物发展的知识,考查分析推理能力。 材料反映了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认识在不断发展,从 20 世纪 50 年代中央提出“新农村”到 20XX 年的“新农村” ,说明了事 物的发展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选 B 项;A、C、D 三项 观点正确,但不能反映材料内容。 9.B【解析】本题考

21、查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等知识,考 查理解能力。材料中的观点说明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会走向其 对立面,这体现了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的道理,选 B 项;矛盾双方并不必然转化,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说明转化 的原因,C 项不选,材料没有说明发展道路,D 项不选。 10.B【解析】A 项说明客观事物都有它内在的规律性,我们可 以通过长期的实践来认识和掌握它的规律,从而把事情做得更 好。B 项体现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C 项体现了用片面的观点看 问题。D 项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道理。 11.C【解析】行政机构改革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这表明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 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 明的,A 错误。B、D 本身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中心。 第 21 页 12.C 13.C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事务文书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