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标准技术操作.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580679 上传时间:2025-08-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标准技术操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标准技术操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标准技术操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标准技术操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标准技术操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标准技术操作一、检查眼外观(一)检查目的检查眼外观需要观察眼睑有无缺损、炎症、肿物,眼睫毛有无倒睫,两眼大小是否对称、上睑下垂,眼部有无脓性分泌物、持续流泪,双眼球大小是否对称,角膜是否透明、双侧对称,瞳孔是否居中、形圆、双侧对称,瞳孔区是否发白,巩膜是否黄染。6月龄以后观察有无眼球震颤。(二)检查流程1 .检查器材:手电筒。2 .检查前准备:检查手电筒正常,在自然光线下进行。3 .检查步骤:3.1 检查者与受检者视线在同一水平。一般顺序为先双眼后单眼,由外向内、先右后左。3.2 首先观察双眼眼眶、眉毛、眼睑、角膜、瞳孔是否对称,有无畸形、缺损,大小眼等,6月龄后观

2、察有无眼球震颤。3.3 再观察单眼,打开手电筒由颗侧呈45。角,依次观察球结膜是否充血,分别拉开下睑、翻开上睑观察睑结膜是否充血,有无乳头、滤泡;巩膜有无黄染,角膜是否透明、圆形,虹膜是否为棕黑色外观,瞳孔是否居中、形状圆、对光反射灵敏;瞳孔区是否发白。(三)异常表现及可能原因1 .眼睑组织缺损或眼部肿物:提示眼睑组织缺损,睑板腺囊肿、睑腺炎等。2 .眼睑内翻倒睫:提示睑内翻倒睫、内眦赘皮等。3 .大小眼:提示先天性眼部结构畸形等。4 .上睑下垂:提示动眼神经或提上睑肌先天发育异常等。5 .眼红:提示眼部炎症,如结膜炎、角膜炎、眼球血管膜(葡萄膜)炎等。6 .眼分泌物增多:提示眼部炎症,如结膜

3、炎、角膜炎、泪囊炎等。7 .持续溢泪:提示泪道阻塞、泪囊炎等。8 .角膜混浊:提示先天性青光眼、角膜水肿、角膜疾病等。9 .巩膜黄染:提示黄疸。10 .虹膜颜色异常:提示虹膜异色、虹膜萎缩/缺损、虹膜色素痣等。11 .瞳孔大小不对称:提示动眼神经异常、瞳孔括约肌病变、视神经病变等。12 .瞳孔区发白:提示先天性白内障、视网膜母细胞瘤等疾病。13 .永存瞳孔膜:提示永存瞳孔膜。14 .眼球震颤:提示视力发育不佳。(四)转诊处理要求1 .眼外观异常需及时转诊,转诊指征包括双眼眼球大小不一致、眼睑组织缺损、上睑下垂、睑内翻或睑外翩、倒睫、眼睑肿物、结膜充血、眼部有分泌物、持续溢泪、角膜混浊或双侧不对

4、称、巩膜黄染、虹膜颜色异常、瞳孔不居中或双侧不对称、瞳孔区发白、眼球震颤等。2 .对确诊为结膜炎、泪囊炎、眼睑炎症、睑板腺囊肿、睑腺炎等患儿,如不能处理,需及时转诊并控制炎症,防止炎症扩散,促进炎症消退。3 .对眼部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的患儿,应考虑为细菌性结膜炎,应尽快确诊,并给予有效治疗。4 .对眼外观其他异常,如可疑为先天性青光眼、角膜水肿、角膜疾病、眼部结构畸形、黄疸、倒睫等,应及时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进行诊治。二、眼病高危因素筛查重点询问和观察新生儿是否存在下列眼病主要高危因素:(一)出生体重2000g的低出生体重儿或出生孕周32周的早产儿。(二)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超过7天并有连续

5、高浓度吸氧史。(三)有遗传性眼病家族史,或家庭存在眼病相关综合征,包括近视家族史、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先天性小眼球、眼球震颤、视网膜母细胞瘤等。(四)母亲孕期有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梅毒或弓形体等引起的宫内感染。(五)颅面部畸形,大面积颜面血管瘤,或哭闹时眼球外凸。(六)眼部持续流泪,有大量分泌物。三、光照反应检查(满月健康管理时)(一)检查目的评估新生儿有无光感。(二)检查流程1 .检查器材:手电筒2 .检查前准备:清洁双手、自我介绍、确认身份、解释检查、获得同意、确保检查床安全、铺上清洁床单/毛巾。3 .检查步骤:选择在半暗室房间检查、卧位,检查者将手电灯快速移至婴儿眼前

6、照亮瞳孔区,重复多次,双眼分别进行。婴儿出现反射性闭目动作为正常,表明婴儿眼睛有光感。4 .注意事项:4. 1检查房间太亮或手电筒光线太暗不能引起婴儿闭眼动作。4.2婴儿闭眼睡眠时照射眼部也可以引起挤眼或皱眉动作,说明有光感。(三)异常表现及可能原因对光照无反应,提示可疑视力异常或失明。(四)转诊处理要求光照反应异常者,应进行红光反射检查。转诊至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或其他具备条件的县级医疗机构,填写转诊建议及转诊单,指导家长及时转诊。四、瞬目反射(3月龄或6月龄时)(一)检查目的瞬目反射是一种防御反射,起着保护眼球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一项非常简便的评估婴儿近距离视力和注视能力的方法,适用于3月龄及

7、以上婴幼儿,若3月龄无法完成,则6月龄继续此项检查。(二)检查流程1 .检查前准备:确认受检者身份,解释检查目的及步骤并获得家长同意。2 .检查步骤:2.1 用手在受检者眼前快速移动,不接触到受检者。2.2 重复23次步骤2.1,观察婴儿是否出现眨眼动作。2.3 记录检查结果(三)异常表现及可能原因1 .异常表现:受检者无眨眼动作。2 .可能原因:存在眼部疾病或三叉神经、面神经疾病。(四)转诊处理要求结果异常者转诊至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查。3 、红球试验(3月龄时)(一)检查目的红球试验检查是一项非常简便的评估婴儿眼睛追随和注视能力的检查方法,适用于3月龄婴幼儿。(二)检查流程1 .检查器材:红色

8、小球(直径5cm左右)。2 .检查前准备:确认受检者身份,解释检查目的及步骤并获得家长同意。3 .检查步骤:3.1 受检者处于清醒状态,在受检者眼前2033CnI处(一掌到一掌半距离),用直径5cm左右的红色小球缓慢移动,观察受检者有无注视和追随运动。3.2按照步骤3.1重复检查23次。3.3记录检查结果。(三)异常表现及可能原因1 .异常表现:受检者无注视及追随红球行为。2 .可能原因:存在眼部疾病或视路方面的疾病。(四)转诊处理要求结果异常者转诊至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查。3 、视物行为观察(3月龄至6岁)(一)检查目的通过观察和询问家长,了解儿童日常视物是否存在异常行为表现,视物行为观察能帮助

9、判断儿童有无眼病可能。(二)检查流程1 .检查器材:手电筒。2 .检查前准备:确认受检者身份,解释检查目的及步骤并获得家长同意。3 .检查步骤:3.1 询问家长儿童日常视物时是否有以下异常行为表现:3月龄时不与家人对视、对外界反应差。6月龄视物明显歪头或距离近,畏光、眯眼、经常揉眼睛。18月龄至6岁避让前方障碍物迟缓、暗处行走困难、不能正常抓握物体。3.2使用手电筒吸引儿童注意力,观察儿童是否畏光眯眼、有无明显歪头或姿势向前视物距离变近等。3.3观察儿童是否能正常躲避障碍物。3.4记录检查结果。(三)异常表现及可能原因1 .异常表现:孩子与家长不对视,对外界反应差,对障碍避让迟缓,暗处行走困难

10、视物畏光眯眼、歪头、距离近等。2 .可能原因:眼部和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四)转诊处理要求结果异常者转诊至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查。七、红光反射(建议6月龄时)(一)检查目的评估瞳孔区视轴上是否存在混浊或者占位性病变。(二)检查流程1 .检查器材:直接检眼镜2 .检查前准备:清洁双手、自我介绍、确认身份、解释检查、获得同意。3 .检查步骤:3.1 将直接将眼镜屈光度调到“0”处,光斑调至最大。3.2 检查者与受检者视线在同一水平,距离约50cm。3.3 调暗室内灯光,将检眼镜的光照在受检者双眼之间的鼻梁处。3. 4检查者从检眼镜窥孔观察受检者双眼瞳孔反光。3.5正常的双眼红光反射的颜色、强度和清晰度

11、都是均匀的、对称的,没有混浊或在红色反光中出现黑影(白瞳)。(三)异常表现及可能原因若红光反射中出现黑斑、一只眼出现暗红色反射或黄白色反光或猫眼样反光、单眼无红光反射,或者反射颜色强度不一、反光中出现黑影、反射正常伴斜视等为异常表现。异常红光反射提示白内障、视网膜母细胞瘤、角膜疾病、屈光不正、眼球结构异常等。(四)转诊处理要求结果异常者转诊至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查。八、眼位检查(建议6月龄、26岁每年一次)(一)检查目的眼位检查是为了筛查婴幼儿是否存在斜视。斜视除了影响美观外,还会导致弱视及双眼单视功能不同程度的丧失。斜视的早发现、早治疗可以在矫正眼位、恢复外观的基础上,促进视力发育和双眼视觉功能

12、的建立。(二)检查流程1 .检查器材:手电筒2 .检查前准备:确认受检者身份,解释检查目的及步骤并获得家长同意。3 .检查步骤:3.1 检查时保持检查者与受检者视线在同一水平。3.2 在室内光线下,将手电灯放至儿童眼睛正前方33Cm处。吸引儿童注视光源,检查双眼角膜反光点是否在瞳孔中央。3.3 嘱受检者继续注视光源,用遮眼板遮盖左眼数秒同时观察右眼有无移动,如果右眼没有移动,需要遮盖右眼数秒同时观察左眼有无移动。3.4 记录检查结果。(三)异常表现及可能原因1 .当进行上述步骤3.2时,一眼反光点在瞳孔中央,另一眼位于瞳孔鼻侧可能为外斜视;位于瞳孔颗侧可能为内斜视;位于瞳孔上方可能为下斜视,位

13、于瞳孔下方可能为上斜视。2 .当进行上述步骤3.3时,如果发生眼球移动,表明可能有显性斜视。眼球从内向外移动为内斜视;从外向内移动为外斜视,从上向下移动为上斜视,从下向上移动为下斜视。(四)转诊处理要求结果异常者转诊至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查。九、单眼遮盖厌恶试验(建议6月龄、24月龄、36月龄)(一)检查目的评估儿童双眼视力是否存在较大差距。(二)检查流程1 .检查前准备:确认受检者身份,解释检查目的及步骤并获得家长同意。2 .检查步骤:2.1 嘱受检者正视前方,检查者与受检者面对面坐着,距离约一臂距离。2.2 检查者用遮眼板先遮盖单侧眼,观察儿童有无厌恶或烦躁表情,以及企图用手拿开遮眼板动作;遮

14、盖另一侧眼,观察儿童有无同样行为反应。2.3 记录检查结果。(三)异常表现及可能原因对于遮盖单眼没有厌恶或烦躁表情,以及没有企图用手拿开遮眼板动作的儿童,可能由于双眼视力不一样导致,提示可疑为屈光参差、弱视或其他眼病。(四)转诊处理要求结果异常者转诊至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查。十、屈光筛查(建议26岁每年一次)包括双目屈光筛查仪检查和自动电脑验光仪检查。(一)双目屈光筛查仪检查1 .检查目的:采用屈光筛查仪,开展眼球屈光度筛查,了解幼儿眼球屈光状态,监测远视储备量,早期发现远视、近视、散光、屈光参差、远视储备量不足和弱视等危险因素。2 .检查流程:2.1 检查设备:双目屈光筛查仪。2.2 检查前准备

15、确认受检者身份,解释检查目的及步骤并获得家长同意。检查需在光线较暗的房间进行。2.3 检查步骤:(1)开启双目屈光筛查仪,自检正常。(2)选择被检者的年龄段。(3)测量的标准姿势:被检者背光坐且处于清醒状态,被检者双眼与筛查仪镜头在同一水平线上;筛查仪在测量过程中应时刻保持稳定,不可倾斜、抖动。(4)开始测量:被检者注视筛查仪镜头中心注视目标。被检者睁大眼睛,避免睫毛、眼睑遮挡;不可歪头、仰头、低头;若眼泪较多,需擦净眼泪再测。筛查仪与被检者保持1米左右距离(注:不同品牌筛查仪对检查距离会有不同的要求),根据屏幕提示进行微调。如果瞳距有过大或者过小的情况或有显性斜视,请选择单眼测量模式。当调

16、整到最佳位置时筛查仪会自动检测,保持当前姿势12秒即可完成测量。(5)屏幕显示测量结果,必要时打印报告。(6)调节能力特别强(几次测量值波动大),休息后再测量。3 .异常表现及可能原因:检查结果显示异常或瞳孔区出现暗影者需警惕儿童眼病的发生。4 .转诊处理要求:结果异常者转诊至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查。(二)自动电脑验光仪检查(建议46岁每年一次)1 .检查目的:自动电脑验光仪是测量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包括近视、远视、散光),非常常用、操作简便、测量快速的检查方法(适用于46岁儿童屈光筛查)。2 .检查流程:2 .1检查设备:自动电脑验光仪。2.2 检查前准备:清洁双手;定期校准屈光度;确认仪器参数

17、设置;消毒前额托、颌托;自我介绍;确认身份;解释检查并获得同意。2.3 检查步骤:松开制动器。嘱被检查者就座,调整升降台或椅子的高度,确保检查者坐得舒服。指引检查者把下巴放在颌托上,前额靠紧前额托,调整颌托上下旋钮,使检查者外眦角与验光仪眼睛高度标记对齐。嘱被检查者睁开双眼,注视检测窗口中的视标。水平及垂直调整控制手柄,使被检眼位于视屏环形光标区。前后微调控制手柄,使屏幕上的角膜反光点最清晰。按下测量按钮,每只眼测量三次。平移验光仪至另一眼,同法测量。打印结果。合上制动器。3 .异常情况及可能原因:3.2 显示屏出现“OVER-SPH”,说明被检者球镜度数超过检测范围;3.3 显示屏出现“OV

18、ER-CYL”,说明被检者柱镜度数超过检测范围;4 .转诊处理要求:结果异常者转诊至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查。H、视力检查(46岁每年一次)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或对数视力表,对4岁以上儿童可采用此方法检测视力o检测距离5m,视力表照度为500LUx,视力表L0行高度为受检者眼睛高度。检查时,遮挡一眼,勿压眼球(防止儿童偷看),按照先右后左顺序,单眼进行检查。如受检者戴镜,应先查裸眼视力,再查戴镜视力。自上而下辨认视标,逐行检查,要求受检者在3秒钟内说出或用手势表示该视标的缺口方向,受检者说对的最后一行视标所表示的视力即为受检者该眼的视力。每行通过的标准是测出被检眼所能辨认的最小行视标(辨认正确的视标数应超过该行视标总数的一半),记下该行视标的视力记录值,即为该眼的视力。4岁儿童裸眼视力未达4.8(0.6)56岁儿童裸眼视力未达4.9(0.8),转诊至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眼科学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