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动动-定序贯八法定序贯八法”与与中医临床思维中医临床思维2013.3 洛阳洛阳1 1“动动-定序定序贯贯八法八法”与中医与中医临临床思床思维维 范冠杰,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现任广东省中医院大范冠杰,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导师,现任广东省中医院大内分泌科主任。兼任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内分泌科主任。兼任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分会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分会副会长;广东省医师协会内分泌科医师分会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副会长;广东省医师协会内分泌科医师分会分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广东省
2、分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医药学会广东省分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广东省分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结合学会广东省分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 2“动动-定序定序贯贯八法八法”与中医与中医临临床思床思维维目录目录 2 3 3 4 糖周及痛风临床诊治经验糖周及痛风临床诊治经验5 “动动-定序贯八法定序贯八法”概述概述 “动动-定序贯八法定序贯八法”延伸延伸 1T2DMT2DM的流行病学及研究进展的流行病学及研究进展“动动-定序贯八法定序贯八法”理论的形理论的形成成3 3“动动-定序定序贯贯八法八法”与中医与中医临临床思床思维维中国中国2型糖尿病的
3、流行病学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学 1 1980年全国年全国14省市省市30万人的流行病学万人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全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资料显示,全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0.7%。1994-1995年间全国年间全国19省市省市21万人群糖万人群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尿病流行病学调查,25-64岁年龄段糖尿病岁年龄段糖尿病的患病率为的患病率为2.5%(人口标准化率为(人口标准化率为2.2%),),IGT 为为3.2%(人口标准化率为(人口标准化率为2.1%)。)。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0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5:1.4 4“动动-定序定序贯贯八法八法”与中医与中医临临床思床
4、思维维 2007-08年年,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组织下下,在全国在全国14个省市进行了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个省市进行了糖尿病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加权分析,在考虑性别、年龄、城乡分布和通过加权分析,在考虑性别、年龄、城乡分布和地区差别的因素后,估计我国地区差别的因素后,估计我国20岁以上的成年人岁以上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糖尿病患病率为9.7%,中国成人糖尿病总数达,中国成人糖尿病总数达9240万,其中农村万,其中农村4310万,城市万,城市4930万左右。万左右。我国可能已成为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我国可能已成为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糖尿病前期的比例更
5、高达糖尿病前期的比例更高达15.5%,相当于每四,相当于每四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高血糖状态者,更为严重的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高血糖状态者,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是我国60.7%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诊断而无法及早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诊断而无法及早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教育。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教育。5 5“动动-定序定序贯贯八法八法”与中医与中医临临床思床思维维调查年份调查年份调查人数调查人数年龄年龄(岁)(岁)患病率(患病率(%)IGTIGT患病率患病率(%)198030万万全人群全人群0.67198610万万25641.040.681994-199521万万25642.282.12200210万万18城市城市4.5农村
6、农村1.8IFG2.71.62007-20084.6万万209.715.56 6“动动-定序定序贯贯八法八法”与中医与中医临临床思床思维维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糖尿病的发病原因糖尿病的发病原因遗传环境因素(肥胖、长期摄食过多、运动少)年龄病毒感染7 7“动动-定序定序贯贯八法八法”与中医与中医临临床思床思维维手术治疗手术治疗 肥胖是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常见合并症。肥胖型糖尿病的常见合并症。肥胖与与2型糖尿病发病的风险增高显著相关。尽型糖尿病发病的风险增高显著相关。尽管肥胖症伴管肥胖症伴2型糖尿病的非手术减重疗法如型糖尿病的非手术减重疗法如控制饮食、运动、药物治疗能在短期内可控制饮食、运
7、动、药物治疗能在短期内可改善血糖和其他代谢指标,但这些措施对改善血糖和其他代谢指标,但这些措施对长期减重及维持血糖良好控制的效果并不长期减重及维持血糖良好控制的效果并不理想。此外,不少降糖治疗措施(如磺脲理想。此外,不少降糖治疗措施(如磺脲类、格列奈类、类、格列奈类、TZDS和胰岛素)在治疗过和胰岛素)在治疗过程中会增加体重。程中会增加体重。8 8“动动-定序定序贯贯八法八法”与中医与中医临临床思床思维维 临床证据显示,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肥临床证据显示,手术治疗可明显改善肥胖症伴胖症伴2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型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甚至可以使一甚至可以使一些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些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治
8、愈治愈”。此外,非糖此外,非糖尿病肥胖症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发生糖尿尿病肥胖症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也显著下降。病的风险也显著下降。2009年美国糖尿病学年美国糖尿病学会(会(ADA)在)在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中正式将减型糖尿病治疗指南中正式将减肥手术列为治疗肥胖症伴肥手术列为治疗肥胖症伴2型糖尿病的措施之型糖尿病的措施之一。一。9 9“动动-定序定序贯贯八法八法”与中医与中医临临床思床思维维目录目录 2 3 3 4 糖周及痛风临床诊治经验糖周及痛风临床诊治经验5 “动动-定序贯八法定序贯八法”概述概述 “动动-定序贯八法定序贯八法”延伸延伸 1T2DMT2DM的流行病学及研究进展
9、的流行病学及研究进展“动动-定序贯八法定序贯八法”理论的形理论的形成成1010“动动-定序定序贯贯八法八法”与中医与中医临临床思床思维维回顾性研究回顾性研究 借助于借助于2009年广东省中医行业专项课题年广东省中医行业专项课题申报(疗效明确,中医特色),我们对申报(疗效明确,中医特色),我们对2005-2009年运用中医治疗、控制良好的年运用中医治疗、控制良好的73例患者例患者(全部是有联系电话,诊断明确)进行了回(全部是有联系电话,诊断明确)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如下:顾性研究,结果如下:1111“动动-定序定序贯贯八法八法”与中医与中医临临床思床思维维回顾性研究回顾性研究 1.73例患者全
10、部符合例患者全部符合WHO 2型糖尿病型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标准。2.截止回顾性研究为止,全部采用中医截止回顾性研究为止,全部采用中医治疗,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正常持续治疗,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正常持续3月月-5年的患者年的患者 3.患者人群:包括新诊断一开始就没有患者人群:包括新诊断一开始就没有用西药,和已经用西药,但随着中医治疗用西药,和已经用西药,但随着中医治疗的逐步进行,完全停用西药的患者。的逐步进行,完全停用西药的患者。1212“动动-定序定序贯贯八法八法”与中医与中医临临床思床思维维结果结果“变变”1.无法用一个单一的证型(或者是肝郁气无法用一个单一的证型(或者是肝郁气滞;或者
11、是肺热叶焦,或者是胃热炽盛等)滞;或者是肺热叶焦,或者是胃热炽盛等)来概括所有的研究对象。来概括所有的研究对象。2.无法用一个复合的固定证型(气阴两虚,无法用一个复合的固定证型(气阴两虚,肝郁气滞等)来概括所有的研究对象。肝郁气滞等)来概括所有的研究对象。3.所有研究对象,在一个患者身上,表现所有研究对象,在一个患者身上,表现为至少为至少2种以上的证型同时存在;种以上的证型同时存在;1313“动动-定序定序贯贯八法八法”与中医与中医临临床思床思维维 4.在每一个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研究对在每一个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研究对象的证型往往是在不断变化的;随着主要象的证型往往是在不断变化的;随着主要矛盾的
12、解决,原来的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解决,原来的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治疗的过程是证型不断变化的过程。矛盾;治疗的过程是证型不断变化的过程。5.随着证型的转换和改变,治则、药物随着证型的转换和改变,治则、药物也随之而改变;也随之而改变;总结以上几点:说明研究对象的证型自总结以上几点:说明研究对象的证型自始至终,都处在一个变化的过程,始至终,都处在一个变化的过程,是动态是动态的,变化的的,变化的,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变变”“动动”;1414“动动-定序定序贯贯八法八法”与中医与中医临临床思床思维维结果结果“定定”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糖尿病治疗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糖尿病
13、治疗的过程中,这些过程中,这些“动动”、“变变”,并不是处于,并不是处于一个无序的状态,是有一定的规律性可循的。一个无序的状态,是有一定的规律性可循的。主要表现如下:主要表现如下:1515“动动-定序定序贯贯八法八法”与中医与中医临临床思床思维维 1.研究对象中,最常见的证型有研究对象中,最常见的证型有8个(肾气个(肾气亏虚,气阴亏虚,肝郁气滞、燥热内盛、湿热亏虚,气阴亏虚,肝郁气滞、燥热内盛、湿热蕴结、心神失养、血热内盛、血脉瘀阻)。也蕴结、心神失养、血热内盛、血脉瘀阻)。也许随着研究对象范围的不断扩大,证型可能会许随着研究对象范围的不断扩大,证型可能会有所增加;有所增加;2.随着证型的确定
14、治则随之确定;随着证型的确定,治则随之确定;3.随着治则的确定,与之相对应有固定的药随着治则的确定,与之相对应有固定的药串。串。4.研究对象均偏肥胖,空腹和餐后胰岛素水研究对象均偏肥胖,空腹和餐后胰岛素水平较高。平较高。5.研究对象均能够坚持研究对象均能够坚持“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干预;的干预;6.研究对象均有服用纯中药控制血糖的意愿。研究对象均有服用纯中药控制血糖的意愿。1616“动动-定序定序贯贯八法八法”与中医与中医临临床思床思维维 7.西药的减药和停药有一定的规律:首先停掉的是西药的减药和停药有一定的规律:首先停掉的是胰岛素促分泌剂(磺脲类、格列奈类),之后是糖苷酶胰岛素促分泌剂(磺
15、脲类、格列奈类),之后是糖苷酶抑制剂,最后停服双胍类,最后才能够做到停服西药。抑制剂,最后停服双胍类,最后才能够做到停服西药。否则,很难停服。否则,很难停服。8.摸索出中药应用方法:服药最少要摸索出中药应用方法:服药最少要3个月,况且个月,况且3个个月内最好不要测血糖;开始时是天天服药,至少月内最好不要测血糖;开始时是天天服药,至少3个月,个月,待完全缓解后,可以隔天服药,最后可以每周待完全缓解后,可以隔天服药,最后可以每周2剂中药,剂中药,一直坚持。一直坚持。1717“动动-定序定序贯贯八法八法”与中医与中医临临床思床思维维 总结以上几点,核心是总结以上几点,核心是“定定”,即,即“确定性确
16、定性”和和“规律性规律性”;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我们自己本身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我们自己本身的“动动-定序贯八法定序贯八法”理论理论。并用于指导临床实践。并用于指导临床实践。1818“动动-定序定序贯贯八法八法”与中医与中医临临床思床思维维目录目录 2 3 3 4 糖周及痛风临床诊治经验糖周及痛风临床诊治经验5 “动动-定序贯八法定序贯八法”概述概述 “动动-定序贯八法定序贯八法”延伸延伸 1T2DMT2DM的流行病学及研究进展的流行病学及研究进展“动动-定序贯八法定序贯八法”理论的形理论的形成成1919“动动-定序定序贯贯八法八法”与中医与中医临临床思床思维维“动动-定序贯八法定序贯八法”简单
17、释义简单释义 “动动-定序贯八法定序贯八法”是基于消渴病中医临是基于消渴病中医临床诊治经验,所创立的用于指导中医临床床诊治经验,所创立的用于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的思维方法。实践的思维方法。它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主导思想,它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主导思想,以动态把握核心病机内部规律为思维方式,以动态把握核心病机内部规律为思维方式,以相对固定而又动态变化的中药药串为施以相对固定而又动态变化的中药药串为施治特点,从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医对药物、治特点,从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医对药物、病因病机、辨证规律及治法方药的认识。病因病机、辨证规律及治法方药的认识。2020“动动-定序定序贯贯八法八法”与中医与中医临临床
18、思床思维维“动动-定序贯定序贯”释义释义 “动动”意在改变、变化,是指无论在对意在改变、变化,是指无论在对中药药性的认识,还是对疾病病机的认识,中药药性的认识,还是对疾病病机的认识,都应打破固定思维,灵活动态地看待都应打破固定思维,灵活动态地看待;“定定”安也,与动相对,意即固定,不变,安也,与动相对,意即固定,不变,即把握事物的规律性即把握事物的规律性;“序序”指次第、秩序、规则之意;指次第、秩序、规则之意;“贯贯”指连续、贯通,体现了认识疾病和指连续、贯通,体现了认识疾病和辨证论治的方法是一个连贯有序的过程辨证论治的方法是一个连贯有序的过程2121“动动-定序定序贯贯八法八法”与中医与中医
19、临临床思床思维维“八法八法”释义释义“八法八法”原意是指在临证中针对消渴原意是指在临证中针对消渴病最常见的症候类型而制定的八种基本治病最常见的症候类型而制定的八种基本治法,法,“八法八法”取八卦之变化无穷之意,可取八卦之变化无穷之意,可演变为千变万化的治法。演变为千变万化的治法。2222“动动-定序定序贯贯八法八法”与中医与中医临临床思床思维维核心病机核心病机核心症状核心症状治法治法药串药串肾气不足肾气不足腰膝酸软,脉沉细腰膝酸软,脉沉细补肾固本法补肾固本法狗脊狗脊10,川断,川断10,女贞子女贞子20,旱莲草旱莲草20气阴两虚气阴两虚疲倦乏力,口干口渴疲倦乏力,口干口渴益气养阴法益气养阴法北
20、芪北芪15,生地,生地15,地骨皮地骨皮 15肝气郁结肝气郁结性情易怒烦躁,脉弦性情易怒烦躁,脉弦紧紧疏肝理气法疏肝理气法柴胡柴胡10,白芍,白芍30,薄荷薄荷10,丹皮,丹皮30血分热郁血分热郁面红唇赤,舌红面红唇赤,舌红清营凉血法清营凉血法麦冬麦冬15,玄参,玄参15,赤芍赤芍15,丹皮,丹皮15“动动-定序贯八法定序贯八法”核心病机、核心症状、治法及药核心病机、核心症状、治法及药串串2323“动动-定序定序贯贯八法八法”与中医与中医临临床思床思维维核心病机核心病机核心症状核心症状治法治法药串药串肺胃燥热肺胃燥热多食易饥,口渴喜饮;多食易饥,口渴喜饮;如兼有胃肠热结:大便如兼有胃肠热结:大
21、便干燥或秘结难行,脉滑干燥或秘结难行,脉滑实实清热润燥法清热润燥法 石膏石膏30,葛根,葛根30,知母,知母 10,连翘,连翘15若胃肠热结则用清若胃肠热结则用清热通腑法:热通腑法:大黄大黄5(后下)(后下)枳实枳实10,火麻仁火麻仁15心神失养心神失养心烦,多梦,睡眠不安心烦,多梦,睡眠不安调养心神法调养心神法夜交藤夜交藤 30,远志远志10,酸枣仁酸枣仁15“动动-定序贯八法定序贯八法”核心病机、核心症状、治法及药串核心病机、核心症状、治法及药串2424“动动-定序定序贯贯八法八法”与中医与中医临临床思床思维维核心病核心病机机核心症状核心症状治法治法药串药串湿热内蕴湿热内蕴舌中后部苔黄厚腻
22、舌中后部苔黄厚腻清热化湿法清热化湿法苍术苍术10,黄柏,黄柏10,薏苡仁薏苡仁30,车前草,车前草30,茵陈茵陈30;如兼有湿盛滞脾:如兼有湿盛滞脾:炒白术炒白术10,法半夏,法半夏10,茯苓茯苓15,神曲,神曲15;兼见腹胀加莱菔子,枳壳,兼见腹胀加莱菔子,枳壳,厚朴各厚朴各10;胸闷加瓜蒌皮胸闷加瓜蒌皮15,薤白,薤白10血脉瘀阻血脉瘀阻舌紫暗,舌底脉络迂曲舌紫暗,舌底脉络迂曲活血化瘀法活血化瘀法丹参丹参15,泽兰,泽兰15,三棱,三棱10,莪术莪术10,川芎,川芎10肝胆湿热肝胆湿热口苦,舌中部苔黄厚腻,口苦,舌中部苔黄厚腻,脉弦滑脉弦滑利胆祛湿法利胆祛湿法田基黄田基黄30,鸡骨草,鸡骨
23、草30,虎杖虎杖30“动动-定序贯八法定序贯八法”核心病机、核心症状、治法及药串核心病机、核心症状、治法及药串2525“动动-定序定序贯贯八法八法”与中医与中医临临床思床思维维 回顾性的研究说明,在疾病发生发展的回顾性的研究说明,在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证是动态变化的,是疾病微观不过程中,证是动态变化的,是疾病微观不断变化的宏观反映,中医的恒动辨证观就断变化的宏观反映,中医的恒动辨证观就是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观点看待疾病的动是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观点看待疾病的动态演变。而中医学认识疾病的两大特点态演变。而中医学认识疾病的两大特点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也就是要在治病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也就是要在治病的
24、过程中,既能不拘于固定的一方一药,的过程中,既能不拘于固定的一方一药,又要变中有守地动态把握规律辨证用药。又要变中有守地动态把握规律辨证用药。这正是这正是“动定序贯八法动定序贯八法”的理论核心和精的理论核心和精神实质。神实质。2626“动动-定序定序贯贯八法八法”与中医与中医临临床思床思维维经验本源于患者经验本源于患者 不同患者,对糖尿病控制程度的要求是不同患者,对糖尿病控制程度的要求是不同的:有的对血糖控制根本不在乎;有的不同的:有的对血糖控制根本不在乎;有的不论采用任何方法,将血糖控制下来即可;不论采用任何方法,将血糖控制下来即可;有的要求根本不用西药,想尽一切办法将血有的要求根本不用西药
25、想尽一切办法将血糖控制下来,甚至根治,这就为运用纯中医糖控制下来,甚至根治,这就为运用纯中医治疗糖尿病提供了研究的机会治疗糖尿病提供了研究的机会。2727“动动-定序定序贯贯八法八法”与中医与中医临临床思床思维维 运用运用“动动-定序贯八法定序贯八法”的思路,并不能解的思路,并不能解决所有决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问题,但至少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问题,但至少可以解决部分患者的血糖问题,这是客观可以解决部分患者的血糖问题,这是客观的,也是现实的。关键在立足于临床实践,的,也是现实的。关键在立足于临床实践,敢于冲破思想的牢笼,大胆进行临床实践。敢于冲破思想的牢笼,大胆进行临床实践。2828“动动-
26、定序定序贯贯八法八法”与中医与中医临临床思床思维维相关课题相关课题 (1 1)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资助课题:)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资助课题:动动-定序贯范氏八法综合防治消渴病的临床方案研究定序贯范氏八法综合防治消渴病的临床方案研究 (2 2)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动定序贯动定序贯范氏八法范氏八法”综合防治新诊断综合防治新诊断2 2型糖尿病的临床方案研究型糖尿病的临床方案研究 (3 3)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课题:“动定序贯动定序贯范氏八法范氏八法”综合防治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方案研究综合防治痛风性关节
27、炎的临床方案研究 (4 4)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专项课)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专项课题:秦伯未、施今墨中药药对配伍规律对优化消渴病中题:秦伯未、施今墨中药药对配伍规律对优化消渴病中医防治方案的影响医防治方案的影响 (5 5)广东省科技厅资助课题:降糖补肾方对糖尿病)广东省科技厅资助课题:降糖补肾方对糖尿病大鼠炎症因子及大鼠炎症因子及IBIB激酶激酶-的干预研究的干预研究 2929“动动-定序定序贯贯八法八法”与中医与中医临临床思床思维维发表文章发表文章(1 1)论阴阳,求至理)论阴阳,求至理范冠杰教授范冠杰教授“动动-定序定序贯贯”学术思想中的中医阴阳观学术思想中
28、的中医阴阳观辽宁中医杂志,辽宁中医杂志,2012,39(1):75-77.2012,39(1):75-77.(2 2)中医科研新思维)中医科研新思维“动动-定序贯定序贯”理论指理论指导糖尿病防治中医临床科研设计导糖尿病防治中医临床科研设计中医研究,中医研究,2012,25(4):5-7.2012,25(4):5-7.(3 3)“动动-定序贯定序贯”动态辨析糖尿病脾胃分治动态辨析糖尿病脾胃分治世界中医药杂志,世界中医药杂志,20122012,8 8月刊月刊(4 4)应用)应用“动动-定序贯八法定序贯八法”理论对茵陈药性再理论对茵陈药性再认识认识时珍国医国药,时珍国医国药,2012,23(1):2
29、24-2012,23(1):224-225.225.(5 5)“动动-定序贯范氏八法定序贯范氏八法”治疗消渴病理论初治疗消渴病理论初步阐述步阐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志,2012,102012,10月刊月刊(6 6)“动动-定序贯范氏八法定序贯范氏八法”辨治糖尿病的中医辨治糖尿病的中医学术思想与理论研究学术思想与理论研究新中医,新中医,2011,43(7):6-7.2011,43(7):6-7.3030“动动-定序定序贯贯八法八法”与中医与中医临临床思床思维维发表文章发表文章(7 7)范冠杰教授运用纯中药治疗糖调节受损及新诊)范冠杰教授运用纯中药治疗糖调节受损及新诊断断2 2
30、型糖尿病病例分析型糖尿病病例分析中华中医药学刊,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5):957-959.2011,(5):957-959.(8 8)范冠杰教授治疗糖耐量低减及新诊断)范冠杰教授治疗糖耐量低减及新诊断2 2型糖尿病型糖尿病的经验的经验中华中医药杂志,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7):1037-2010,25(7):1037-1039.1039.(9 9)用)用“动动-定序贯定序贯”理论对知母药性再认识理论对知母药性再认识上海中医药杂志上海中医药杂志(已录用)(已录用)(1010)动)动-定序贯八法学术思维临床运用定序贯八法学术思维临床运用光明中医(已投稿)光明中医(已投稿)(111
31、1)用)用“动动-定序贯八法定序贯八法”思维指导百合药串治疗思维指导百合药串治疗痛风理论浅析痛风理论浅析河南中医(已投稿)河南中医(已投稿)(1212)基于)基于“动动-定序贯八法定序贯八法”临床思维对黄疸病机临床思维对黄疸病机及茵陈药性的再认识及茵陈药性的再认识中医杂志(已投稿)中医杂志(已投稿)3131“动动-定序定序贯贯八法八法”与中医与中医临临床思床思维维专著专著 正在编写书稿一部:(已签约人民卫生正在编写书稿一部:(已签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社)寻幽寻幽探源探源“动动-定序贯范氏八法定序贯范氏八法”与中医临床思维(初稿已经形成,约与中医临床思维(初稿已经形成,约5050万字)万字)已
32、经启动在国家商标局申请商标注册。已经启动在国家商标局申请商标注册。3232“动动-定序定序贯贯八法八法”与中医与中医临临床思床思维维改变对糖尿病认识的几个阶段改变对糖尿病认识的几个阶段第一阶段:盲从阶段第一阶段:盲从阶段第二阶段:怀疑阶段第二阶段:怀疑阶段第三阶段:寻找单方、验方阶段第三阶段:寻找单方、验方阶段第四阶段:从临床实际出发阶段第四阶段:从临床实际出发阶段第五阶段:认真寻找规律阶段第五阶段:认真寻找规律阶段第六阶段:初步形成自身理论体系阶段第六阶段:初步形成自身理论体系阶段第七阶段:对中医思维再认识的阶段第七阶段:对中医思维再认识的阶段3333“动动-定序定序贯贯八法八法”与中医与中
33、医临临床思床思维维目录目录 2 3 3 4 糖周及痛风临床诊治经验糖周及痛风临床诊治经验5 “动动-定序贯八法定序贯八法”概述概述 “动动-定序贯八法定序贯八法”的延伸的延伸 1T2DMT2DM的流行病学及研究进展的流行病学及研究进展“动动-定序贯八法定序贯八法”理论的形理论的形成成3434“动动-定序定序贯贯八法八法”与中医与中医临临床思床思维维 随着科技的进步,对科学问题研究随着科技的进步,对科学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对科学问题的认识也在的不断深入;对科学问题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和完善,有一些过去是不断提高和完善,有一些过去是“金金科玉律科玉律”的固有认识也在不断地修正、的固有认识也在不断地修
34、正、改变或进一步完善中。改变或进一步完善中。3535“动动-定序定序贯贯八法八法”与中医与中医临临床思床思维维“动动-定序贯八法定序贯八法”对黄疸的再认识对黄疸的再认识 “十一五十一五”国家规划级教材中医内国家规划级教材中医内科学:科学:黄疸的基本病机是肝胆损伤,疏黄疸的基本病机是肝胆损伤,疏泄功能失常,胆汁不循常道而渗入血中所泄功能失常,胆汁不循常道而渗入血中所致。致。中医理论:中医理论:黄为脾之脏色,黄疸亦为黄为脾之脏色,黄疸亦为脾之本病。脾之本病。3636“动动-定序定序贯贯八法八法”与中医与中医临临床思床思维维中医对黄疸认识的渊源中医对黄疸认识的渊源 1.内经内经:黄疸是由湿邪久而伏郁
35、导致气黄疸是由湿邪久而伏郁,导致气机逆乱而发病。机逆乱而发病。2.金匮要略:金匮要略:“脾色必黄,瘀热以行。脾色必黄,瘀热以行。”3.景岳全书提出了景岳全书提出了“胆黄胆黄”的病名,认为的病名,认为“胆伤则胆气散,而胆液泄,故为此证胆伤则胆气散,而胆液泄,故为此证”。4.“中西汇通派中西汇通派”代表张锡纯从代表张锡纯从西医学西医学角度解角度解释发黄机制,认为胆汁入血是黄疸病的发释发黄机制,认为胆汁入血是黄疸病的发病机制。病机制。3737“动动-定序定序贯贯八法八法”与中医与中医临临床思床思维维黄疸病机的再认识黄疸病机的再认识 黄疸病机从黄疸病机从“脾胃湿热脾胃湿热”改为改为“肝胆湿热肝胆湿热
36、根本原因是,根本原因是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后,肝、脾概念混淆是导致的黄疸病后,肝、脾概念混淆是导致的黄疸病的理论认识错误。的理论认识错误。3838“动动-定序定序贯贯八法八法”与中医与中医临临床思床思维维 “动动-定序贯八法定序贯八法”强调对强调对核心病机核心病机的把握。的把握。黄疸的黄疸的核心病机核心病机为为脾胃湿热或脾胃寒湿脾胃湿热或脾胃寒湿,即主要病理因素为湿邪,病位在脾胃。根即主要病理因素为湿邪,病位在脾胃。根据中医的基本理论,脾五行属土,在色为据中医的基本理论,脾五行属土,在色为黄,故外邪伤脾,脾运不健而生湿,湿可黄,故外邪伤脾,脾运不健而生湿,湿可从热化或从寒化,湿邪蕴阻于血分
37、而发黄,从热化或从寒化,湿邪蕴阻于血分而发黄,故曰故曰“脾色必黄脾色必黄”。黄疸病机的再认识黄疸病机的再认识3939“动动-定序定序贯贯八法八法”与中医与中医临临床思床思维维从茵陈看黄疸病机从茵陈看黄疸病机“十一五十一五”国家级教材中药学对茵陈国家级教材中药学对茵陈有如下描述:有如下描述:药性:药性:苦、辛,微寒。苦、辛,微寒。归经:归经:归脾、胃、肝、胆经。归脾、胃、肝、胆经。功效:功效:清利湿热,利胆退黄。清利湿热,利胆退黄。4040“动动-定序定序贯贯八法八法”与中医与中医临临床思床思维维对茵陈性味认识的发展对茵陈性味认识的发展1.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味苦,平味苦,平”。2.本草经
38、集注:本草经集注:“味苦,平、微寒,无毒味苦,平、微寒,无毒”。3.唐以前的新修本草、证类本草等多部本草唐以前的新修本草、证类本草等多部本草专著中皆沿用茵陈此性味。专著中皆沿用茵陈此性味。4.唐宋时期的药性论提出了茵陈具有唐宋时期的药性论提出了茵陈具有“辛辛”味,明味,明清时代本草蒙筌、药鉴、景岳全书、清时代本草蒙筌、药鉴、景岳全书、本草新编中都认为茵陈本草新编中都认为茵陈“辛辛”味。味。4141“动动-定序定序贯贯八法八法”与中医与中医临临床思床思维维对茵陈性味认识的发展对茵陈性味认识的发展5.清朝以后有医家开始认为茵陈为苦寒之品,清朝以后有医家开始认为茵陈为苦寒之品,如本草分经即认为茵陈药
39、性为如本草分经即认为茵陈药性为“苦寒苦寒”之品。之品。6.2002年版中药学教材(黄兆胜主编)年版中药学教材(黄兆胜主编)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皆认为茵陈为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皆认为茵陈为“苦寒苦寒”之品。之品。4242“动动-定序定序贯贯八法八法”与中医与中医临临床思床思维维对茵陈归经认识的发展对茵陈归经认识的发展1.汤液本草:茵陈入汤液本草:茵陈入足太阳经足太阳经。2.景岳全书、药鉴、本草纲目:茵陈归景岳全书、药鉴、本草纲目:茵陈归太阳经。太阳经。3.得配本草:茵陈得配本草:茵陈“入足太阳、太阴经气分入足太阳、太阴经气分”。4.本草新编:茵陈本草新编:茵陈“入足太阳、少阳之经入足太阳、少阳之
40、经”。5.当代药学著作、教材:茵陈归当代药学著作、教材:茵陈归脾胃肝胆经。脾胃肝胆经。4343“动动-定序定序贯贯八法八法”与中医与中医临临床思床思维维对茵陈功效认识的发展对茵陈功效认识的发展1.清利湿热,利胆退黄清利湿热,利胆退黄(1)神农本草经首先提出茵陈)神农本草经首先提出茵陈“主风湿寒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热邪气,热结、黄疸”。(2)本草经集注谓)本草经集注谓“主治风湿寒热邪气,主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通身发黄热结黄疸,通身发黄”。(3)伤寒论中的茵陈蒿汤为湿热发黄的经典方,)伤寒论中的茵陈蒿汤为湿热发黄的经典方,后世多因此只识得茵陈的利胆退黄功效,甚后世多因此只识得茵陈的利胆
41、退黄功效,甚至把茵陈当成治黄专药。至把茵陈当成治黄专药。4444“动动-定序定序贯贯八法八法”与中医与中医临临床思床思维维2.淡渗利水淡渗利水(1)本草经集注中提到)本草经集注中提到“主治小便不利,主治小便不利,除头热除头热”。(2)本草再新中则谓)本草再新中则谓“利湿,消肿利湿,消肿”(3)本草述钩元更是提到)本草述钩元更是提到“茵陈,发陈茵陈,发陈致新,与他味之逐湿热者殊,而渗利为功致新,与他味之逐湿热者殊,而渗利为功者,尤难相匹。者,尤难相匹。”可以看出茵陈,味淡利水,乃治脾、胃二可以看出茵陈,味淡利水,乃治脾、胃二家湿热之专药。家湿热之专药。4545“动动-定序定序贯贯八法八法”与中医
42、与中医临临床思床思维维3.宣郁宣郁(1)温病条辨中加减正气散用茵陈组方)温病条辨中加减正气散用茵陈组方主治主治“三焦湿郁,升降失司,脘连腹胀,大三焦湿郁,升降失司,脘连腹胀,大便不爽便不爽”之证。之证。(2)本草述钩元谓其)本草述钩元谓其“发陈致新发陈致新”。张锡。张锡纯认为纯认为“茵陈其性颇似柴胡茵陈其性颇似柴胡,实较柴胡之力实较柴胡之力柔和柔和,凡欲提出少阳之邪凡欲提出少阳之邪,而其人身弱阴虚而其人身弱阴虚不任柴胡之升散者不任柴胡之升散者,皆可以茵陈代之。皆可以茵陈代之。”4646“动动-定序定序贯贯八法八法”与中医与中医临临床思床思维维 本团队对茵陈药性源流的梳理并结合临本团队对茵陈药性
43、源流的梳理并结合临床实践,认为床实践,认为茵陈的性味为平,微寒,归经茵陈的性味为平,微寒,归经主要以太阳、太阴经为主,为通利三焦之要主要以太阳、太阴经为主,为通利三焦之要药。药。这提示以茵陈为君药的茵陈蒿汤治疗的这提示以茵陈为君药的茵陈蒿汤治疗的是脾胃病,是脾胃病,由此可印证黄疸的病位应在脾胃。由此可印证黄疸的病位应在脾胃。小结小结4747“动动-定序定序贯贯八法八法”与中医与中医临临床思床思维维目录目录 2 3 3 4 糖周及痛风临床诊治经验糖周及痛风临床诊治经验5 “动动-定序贯八法定序贯八法”概述概述 “动动-定序贯八法定序贯八法”延伸延伸 1T2DMT2DM的流行病学及研究进展的流行病
44、学及研究进展“动动-定序贯八法定序贯八法”理论的形理论的形成成4848“动动-定序定序贯贯八法八法”与中医与中医临临床思床思维维对中医临床思维的再认识对中医临床思维的再认识中药药性的再认识中药药性的再认识核心症状的再认识核心症状的再认识核心病机的再认识核心病机的再认识中医治则的再认识中医治则的再认识中药药对的再认识(药串)中药药对的再认识(药串)临床研究方法论的再认识临床研究方法论的再认识更重要的是形成理论指导,而非更重要的是形成理论指导,而非机械的八法机械的八法 4949“动动-定序定序贯贯八法八法”与中医与中医临临床思床思维维 谢谢 谢!谢!欢迎批评指正!欢迎批评指正!Email:5050“动动-定序定序贯贯八法八法”与中医与中医临临床思床思维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