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漳平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基本概况:1创办: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于2009年开始筹划建设。2010年7月底,在市教育局分管领导的带领下,漳平六中派人 到龙岩铁山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并开始转轨工作。2010年8月初,市教育局召开各股室协调会。本着教育性、实 践性、探究性、安全性、趣味性兼顾的原则,结合我市人文景观和自 然资源特色,突出“三乡文化”(花乡、茶乡、画乡)建设,拟定了 漳平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方案。2010年8月,市政府教育专题办公会通过了漳平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方案,启动“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项目。2、意义: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
2、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是符合新时期党和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是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整 合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益的有效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客观需要。同是也有利于促进教育观念更新,培 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3、规模:漳平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座落在山青水秀的南美山庄, 距离 市中心约5公里,总面积58807平方米(89.01亩),建筑面积7546 平方米,山地面积23300平方米。当年投入建设资金740余万元。4、布局:基地总体划分为教育展馆区、劳动实践区、军训运动区、素质拓 展区和师生生活区,设有19个
3、教育馆室(携手20余个市直单位共建)、 40亩生态园(含茶园17亩、菜园3亩、梅园2亩,其他绿化林地和 花卉区18亩)、3个运动场和3个拓展中心(训练中心、体能中心、 体验中心)。可容纳450人同时参加各类综合实践活动。5、师资:实践基地现有教师34人(编制32人),其中校级行政3人,党 员15人。二、课程设置1原则:实践项目的设置遵循教育性、实践性、探究性、安全性、趣味性兼顾原则,突出“三乡文化”特色,根据实际需求设置。2、领域:涉及素质拓展、礼仪训练、文化涵养、安全教育、心理健康、军事训练、国防教育、法纪教育、环保教育、电子电工、人文地理、 通用技术等领域。3、项目: 基本课程:军训、农事
4、体验、生活自理、帮厨、心理辅导团队 活动、展馆教育、文体活动等; 开展课程:拓展和体能课程(“大脚板”、“雷区取水”、“秋千桥”、“有轨电车”、“移花接木”、“铃儿响叮当”、“穿越火 线”、“生死营救”、“攀岩”、“鼓舞飞扬”)、城市建设、电子电工、书法欣赏、剪纸艺术、食品加工、疏散演练、应急救护、陶艺制作等;三、工作成效1、校貌:实践基地以“创建成长乐园”为目标,遵循“探索、求知、体验、 成长”的校训,抓好队伍建设、项目建设、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逐 步形成“服务、奉献、创新、争先”的良好校风和育人环境。2、成绩: 近三年来,实践基地相继被教育主管部门评为龙岩市和漳平市 “先进基层党组织”、漳
5、平市“教书育人先进集体”、漳平市“校长目标管理二等奖”等荣誉; 2012年12月成功接待了全省“法律进学校”现场会的召开; 2013年7月,我校在全省“校外教育活动现场推进会”上做 典型发言。 列入2012-2013年漳平市十大党建品牌创建单位之一,并获得 优秀等级。3、效益:两年多以来,漳平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硬件设施不断完备,教育措施不断完善。基地已开展了五十八期的实 践活动,参加实践活动的学校覆盖城区小学、初中、高中,人数约一 万五千人次。达到了“磨练意志、增长才干”的既定目标,得到了社 会、参训学校、学生家长的广泛认可,基地以自己的实力展示了其独 特的魅力。四、规划和设想1、近期: 2014年暑期对校道进行翻新、扩建; 野外拉练线路调整; 翻新、改建篮球场; 建立基地的品牌项目。2、中期: 扩大拓展训练场地,增设培训项目; 改造8号楼,建设现代化的培训、办公综合楼; 多渠道培训,实现师资队伍的专业化; 建立省级示范基地。3、远期: 建设高科技含量的科技综合楼,实现“声、光、电” 一体; 实现基地面积突破100亩,建设园林化、花园化、多功能化为 一体的综合实践基地。 实现课程内容丰富,领域宽广、体系完整、功能齐全的校外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