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游戏理论36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82060 上传时间:2025-07-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游戏理论36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幼儿游戏理论36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幼儿游戏理论36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幼儿游戏理论36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幼儿游戏理论36教学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幼儿游戏理论课程教学大纲(幼儿游戏理论课程组自编)课程英文名称:Play Theory of Preschool 课程编号:04408119学时数:36学分数:2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幼儿游戏理论是在学习了学前教育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幼儿保健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对幼儿的游戏进行的专业研究,对后面的幼儿园活动设计系列课程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一、学科性质幼儿游戏理论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系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它针对该专业学生未来工作的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幼儿游戏发生、发展的有关理论、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幼儿园游戏活动等内容,对学

2、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正确运用游戏手段,更新教育观念和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有着重要意义。二、编写大纲的原则1、科学性原则。本大纲编写依据现有科学理论,选择科学适宜的方法向学生传授科学的知识。2、实践性原则。本大纲的编写注意采用启发式教学,努力把讲授、讨论和学生讲练灵活地结合在一起,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在讲授理论的同时不忘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3、发展性原则。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知识,随时补充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本学科上知识技能的发展。三、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章 节 名 称课 时第一章 游戏的基本概念第一节 游戏的定义问题第二节

3、 游戏的特征与实质共4学时 2学时 2学时第二章 游戏的历史及研究第一节 游戏发生、发展的历史第二节 幼儿游戏研究的历史第三节 国外游戏理论概述共10学时 2学时 2学时 6学时第三章 游戏与幼儿第一节 游戏与幼儿的发展第二节 游戏与幼儿的学习共4学时 2学时 2学时第四章 幼儿园的游戏第一节 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第二节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第三节 游戏的干预策略共6学时 2学时 2学时 2学时第五章 各类游戏及指导第一节 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第二节 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第三节 幼儿表演游戏与有规则游戏的指导第四节 家庭教养中的亲子游戏的指导共8学时 2学时2学时2学时2学时第六章 幼儿园游戏

4、的物质环境创设第一节 户外游戏环境第二节 户内游戏环境第三节 玩具和游戏材料共4学时 2学时 1学时 1学时四、总学时:36学时五、参考书目1、幼儿园游戏教学论 刘焱著 中国社会出版社2、学前游戏论 丁海东编著 山东人民出版社3、幼儿游戏理论 华爱华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4、幼儿游戏与玩具 许政涛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5、儿童游戏通论 刘焱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六、考核形式:考试第一章 游戏的基本概念(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游戏的社会文化涵义,理解游戏定义的困难性,并掌握游戏的特征与实质。(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游戏的实质2、难点:游戏的社会文化涵义(三)教学方法讲授与

5、讨论结合(四)教学内容第一节 游戏的定义问题一、游戏的社会文化涵义(一)游戏的词源学分析通过西文与汉语的分析,游戏一词的语义演变有着共同的特征:1、游戏的本义都与动作或运动有关;2、游戏活动不同于“工作”,其特点是轻松自在;3、“游戏”一词都带有“无意义的”或“无价值的”等贬义。(二)游戏的性质判断与价值判断游戏是人的自由活动。功利主义的游戏价值观注重工作对于人和人类生存的意义,将游戏与工作对立起来,重工作而轻游戏;理想主义的游戏价值观以自由作为审视游戏价值的标准,充分发掘游戏对人和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二、游戏定义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一)必要性给游戏进行定义是科学研究的需要,有助于澄清游戏的

6、价值,同时也是实践工作的需要。(二)可能性游戏的实际特性使得它很难用一个简单划一的定义来进行概括。三、现行对游戏定义的几种方法现行对游戏定义的方法主要有:1、从行为意向的角度解释游戏;2、从外显行为的角度解释游戏;3、从诱导行为的环境的角度揭示游戏。第二节 游戏的特征与实质一、游戏的外部可观察特征通过对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情、动作、言语和材料几方面的外显行为的观察,可以认识游戏的外部特征。二、游戏的动机与体验游戏的动机特点是内部动机、直接动机和内部控制。游戏的体验构成包括:兴趣性体验、自主性体验、胜任感体验、幽默感体验以及驱力愉快等。三、游戏的外部条件特征游戏的外部条件特征包括:1、幼儿有自由

7、选择的权利与可能;2、活动的方式方法由幼儿自行决定;3、活动的难度与幼儿能力相匹配;4、幼儿不寻求货单有游戏以外的奖惩。四、游戏的实质游戏是一种主动地、独立性的、创造性的主体性活动。第二章 游戏的历史及研究(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游戏和游戏研究的历史,掌握各研究学派有关游戏的理论观点。(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国外游戏理论2、难点:国外游戏理论(三)教学方法:讲授与学生自学讲练结合(四)教学内容第一节 游戏发生、发展的历史一、游戏的发生发展历史游戏的发生发展经历了早期人类的游戏共享、有戏称为幼儿的权利、游戏成为幼儿教育的手段、游戏日益成为现代生活的重要内容四个阶段。二、

8、中国古代的儿童游戏中国古代教育家本着“严教”与“乐学”的思想矛盾又统一地看待儿童的游戏。中国古代有着多种形式的幼儿游戏,如七巧板、华容道、诗钟、灯谜等。第二节 幼儿游戏研究的历史一、国外游戏研究的兴起与发展心理学家对于游戏的研究最初关心的是游戏为什么会发生,而教育学家侧重于研究游戏如何作为教育手段的问题。后期的心理学研究的游戏理论和思想已经与当代学前教育的实践逐步结合,成为幼儿园游戏实施的科学指导。二、我国幼儿游戏理论及实践研究的发展以托幼机构教育实践为基础的幼儿游戏研究开始于20世纪2030年代,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目前我国已幼儿园课程改革为核心的幼儿游戏研究正蓬勃发展。第三节 国外游戏理论

9、概述一、早期的传统游戏理论早期的传统游戏理论包括剩余精力说、松弛说、生活预备说、生长说、复演说和成熟说。二、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又称发泄论或补偿论。包括该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关于游戏的观点和伯勒关于角色扮演的模式理论、蒙尼格的宣泄理论以及埃里克森的掌握理论。三、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理论的游戏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他认为游戏是儿童学习新的复杂的客体与事件的一种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和技能的方法,是思维和行动相组合的方法,也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四、前苏联的活动游戏理论社会文化历史学派是前苏联的心理学派,其游戏理论被称为活动游戏理论,代表人物有维果茨

10、基、列昂节夫、埃里康宁等,基本观点认为:1、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2、强调游戏的社会性本质,反对本能论;3、游戏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4、强调成人对游戏的教育影响。五、游戏的激活理论游戏的激活理论是一种试图通过解释环境刺激和个体行为的关系来揭示游戏的神经生理机制的假设理论。是由伯莱因提出,再由Ellis、Hutt、Fein等人发展和修正。该理论的实质是阐明游戏是一种内在动机性行为。六、游戏的元交际理论游戏的元交际理论是由Bateson提出的,该理论主要是运用人类学、逻辑学和数的理论来研究游戏,试图揭示游戏的意识与信息交流过程的实质。第三章 游戏与幼儿(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

11、生了解游戏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引导理解游戏与幼儿学习的密切关系。(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游戏与幼儿发展2、难点:游戏与幼儿的学习(三)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结合(四)教学内容第一节 游戏与幼儿的发展一、游戏与幼儿运动能力发展游戏是成熟引导下的自发动作练习,同时游戏提供了多种运动形式的练习,因此游戏能实现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二、游戏与幼儿认知能力发展游戏能促进幼儿感知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想象力的提高。三、游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游戏促成了幼儿的社会交往关系;游戏提供了幼儿社会实践的机会;游戏帮助幼儿摆脱了自我中心。四、游戏与幼儿情感发展游戏使幼儿经常体验积极的情感;游戏能帮助幼儿控制

12、情感的冲动性;游戏之中能产生高级情感。第二节 游戏与幼儿的学习一、游戏与学习对立的历史根源游戏和学习由分离而对立,是教育由其原始状态向制度化时代转变过程中出现的。二、“游戏期”现象与功能游戏是人与动物共有的行为方式,但只有那些对于变化的环境具有适应潜力的动物才游戏,这种动物往往有一个较长的不成熟期,而游戏就与这个不成熟期有着密切联系。19世纪德国学者格鲁斯首先提出“游戏期”的概念。游戏帮助动物适应环境,促进动物社会化。三、游戏与儿童早期的文化适应游戏对幼儿的物质文化适应以及社会文化适应都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是具有其他教育手段不具有的特征。不同的游戏具有不同的文化适应功能。四、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的特

13、点游戏过程是幼儿经验的主动建构过程;游戏过程是经验的社会性建构过程;游戏过程中发生着以幼儿主动学习为特征的各种类型的学习活动。第四章 幼儿园的游戏(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利用游戏的策略以及幼儿园教学、课程与游戏的关系,理解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意义及实践要点,学会如何在实践工作中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有效干预。(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游戏干预策略2、难点:幼儿园教学、课程与游戏的关系(三)教学方法:讲授与实践讨论结合(四)教学内容第一节 游戏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一、利用游戏的三种策略“筛选”、“改造”、“再造”是迄今为止人们对待和利用游戏的三种基本策略。“筛选” 不仅意味着

14、选择”,也意味着“规范”。对儿童游戏的“改造”一般以幼儿自然的游戏为基础,从自然游戏中抽取出若干被认为是“有价值”的游戏因素,结合教育者期望学习者学习掌握的内容并使之系统化的方法。“再造”策略主张保持幼儿的自然游戏特点,减少不必要的干预,在幼儿园教师里面“再造”幼儿的自然游戏。二、幼儿园教学、课程与游戏的关系(一)幼儿园教学的概念与特点幼儿园的教学是教师对幼儿学习活动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与指导,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对幼儿学习环境的控制来达到对幼儿学习经验的控制,是幼儿与幼儿园环境中人与事物相互作用的产物。幼儿园的教学应当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去。幼儿园的教学应该以游戏为基本途径,从教育价值来看,

15、游戏中的学习是有效学习,从学习者来看,游戏最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二)游戏与幼儿园课程对于幼儿园课程的概念,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三种:1、课程即教学科目;2、课程即学习经验;3、课程即有计划的教育或教学活动。课程为教学提供了目标、内容与方案,教学是课程的实施,但并不是简单的再现和翻版,教学过程是课程的重新建构与发展,是带有教学活动主体特点与风格的创造。不同的课程观,游戏在课程中的地位也不同。目前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步伐加快,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已经不再仅仅充当教学手段,它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游戏活动中幼儿可以自由地与环境相互作用,探索材料的各种可能性,并且与伙伴相互作

16、用,因此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且产生关于这些问题的不同看法和争论,为课程的自然生成创造了条件。第二节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一、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基本活动有两个方面的涵义:1、在一日生活中除满足基本生存需要活动之外发生次数最多和所占时间最多的活动;2、对人的生活或生长具有重要影响的活动。在幼儿的生活中,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二、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意义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1、保障了幼儿的权利;2、创造了与幼儿年龄特点相适宜的幼儿园生活;3、是幼儿能够活泼、主动地学习。三、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实践要点(一)保障幼儿愉快有益的自由游戏自由游戏有着独特的教育

17、价值,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要充分重视自由游戏的开展,做好相应的计划及评价指导工作。(二)非游戏活动游戏化游戏可以被分解为操作、动机与体验、人际关系、外部条件等构成要素,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分析挖掘游戏中的游戏因素,使教学活动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及需要,做到非游戏活动游戏化。第三节 幼儿园游戏的干预策略一、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性质幼儿园游戏是兼具自然性和教育性的,这是由幼儿园的性质决定的。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是幼儿,幼儿园的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同时幼儿园也是专业的教育机构,是在一定的教育目标指引下开展工作的。二、幼儿园游戏干预的策略大量研究证明成人参与和指导幼儿游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干预和指导游戏

18、是一个决策和反思的过程,教师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不仅是决策者还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干预游戏的过程是一个连续的决策和反思过程,干预的必要性、干预的方式方法、干预的时机等是教师学要决策的基本问题。干预的具体方法很多,由显性的也有隐性的,由言语的也有非言语的,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往往把多种方法混合起来使用。第五章 各类游戏及指导(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类游戏的特点及其指导方法,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各类游戏的指导方法2、难点:各类游戏指导方法在实践中的运用(三)教学方法:讲授与实践结合(四)教学内容第一节 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一、幼儿角色游戏的

19、基本特点、结构及意义幼儿角色游戏的基本特点包括:1、高度的独立自主性;2、特殊的想象活动。幼儿角色游戏的基本结构由四个要素组成:1、角色的扮演;2、对物品的假想;3、对游戏动作和情景的假想;4、内部规则。二、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要点包括:1、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增加现实生活的印象;2、提供适合的场所、设备及丰富的玩具、游戏材料;3、提供充足的自由活动时间;4、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游戏的主体;5、教会幼儿分配和扮演游戏的角色;6、游戏中善于观察幼儿的表现,进行个别教育;7、是幼儿愉快地结束游戏,保持再做游戏的愿望。三、幼儿角色游戏的评价幼儿的角色游戏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

20、进行:1、主题的确定2、材料的运用3、角色表现形式4、创新性5、社会性水平6、伙伴游戏7、组织能力8、持续性9、常规。第二节 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一、幼儿结构游戏的基本特点、结构及意义幼儿结构游戏的基本特点:1、结构游戏与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紧密相关;2、结构游戏是以建筑与构造为基本活动的及物活动。幼儿结构游戏的基本组成要素有:1、对结构材料的选择;2、对游戏主题最后建筑物的假想;3、最后建筑物的建构;4、对最后建筑物功能的假想与实现。二、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要点是:1、丰富并加深幼儿对物体和建筑物的印象;2、为幼儿提供结构游戏的材料、时间和场地;3、针对各年龄班幼儿的水平,帮助幼

21、儿掌握结构的基本知识和技能;4、培养幼儿正确对待结构材料和建构成果;5、在结构游戏中,针对幼儿的发展水平培养建构活动的目的性和坚持性。三、幼儿结构游戏的评价对幼儿结构游戏的评价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1、材料运用2、建构形式3、主题目的性4、情绪专注力5、社会性水平6、常规7、创造力表现。第三节 幼儿表演游戏与有规则游戏的指导一、幼儿表演游戏的指导幼儿表演游戏的指导要点:1、选择适合于幼儿表演的作品;2、帮助幼儿开展游戏;3、始终关心和支持幼儿游戏。二、幼儿有规则游戏的指导幼儿有规则游戏的指导要点:1、选择和编制适合的有规则游戏;2、教会幼儿游戏的玩法,教育幼儿遵守游戏规则,积极开展游戏。第四节

22、 家庭教养中的亲子游戏的指导一、亲子游戏的发展与特点亲子游戏是家庭内成人(父母等)与儿童之间发生的游戏,它既是儿童游戏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亲自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亲子游戏的发生和发展延续于学龄前的整个儿童期,它的主要特点是情感性和发展性。二、我国倡导亲子游戏的意义与策略我国倡导亲子游戏的策略包括:1、向家长宣传和说明游戏的重要性;2、家长要民主地、平等地对待子女;3、家长在游戏中应培养与鼓励儿童的创造与独立性;4、鼓励与支持儿童的独立游戏以及与伙伴的交往与游戏。第六章 幼儿园游戏的物质环境创设(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幼儿园游戏的物质环境创设要点及方法,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

23、用到实践中去。(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环境创设要点2、难点:环境创设要点在实践中的运用(三)教学方法:讲授与实践结合(四)教学内容第一节 户外游戏环境一、户外游戏环境的意义大量研究发现都强调了给孩子们提供大量的室内和户外游戏的重要性。户外游戏让孩子们有机会从事大肌肉运动,从而有利于正常的身体发展。另外,户外游戏似乎能促进中产阶级的男孩和低收入的男孩与女孩的装扮游戏,而室内环境则倾向于对两种性别儿童的建构性游戏和女孩的戏剧性游戏起促进作用。对于各种游戏活动有均衡需要的儿童而言,有必要拥有较长的室内和户外游戏时间。二、户外游戏场地的类型传统游戏场通常是由铺着土块、混凝土或沥青的大片开放场地构

24、成,场地上零星散布着铁制器材,如攀爬杆、秋千、滑梯、跷跷板以及旋转木马,游戏场周围通常以铁篱围着。创造性游戏场,有时也称为现代游戏场,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多样化且富于刺激性的游戏环境,它是由木材或塑料以及经过挑选的金属构件所组成的。冒险性游戏场是利用自然环境和各种废弃物作为设施的游戏场所。这种游戏场与前面描述的游戏场在许多重要方面不同。除了储物棚和储藏室之外,其它设施都是临时的。孩子们自己建造、拆除、重建自己的游戏结构物。三、游戏场的设计特点游戏场的设计特点包括:连接性、材料的灵活性、逐渐递增的挑战、经验的多样化、以及提供所有游戏类型。第二节 户内游戏环境一、空间对幼儿游戏行为影响的研究研究

25、发现,每个儿童平均可使用的空间越少,大动作游戏也会减少。这个研究发现具有几个教育性含意。如果老师发现教室中有太多的追赶和粗野嬉戏游戏,则可能是空间太大了,增添一些家具或重新布置家具将大的空间隔开,可能有助于减轻这个问题。当然,若老师想增加大动作游戏则可反过来安排。二、游戏区创设通常幼儿园教室会划分成几个游戏区或学习中心,每个游戏区都有独特的游戏器材以及游戏活动。在这样的教室里,孩子们通过玩各种游戏材料发生互动,帮助彼此建立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教师的角色是创建游戏环境,观察儿童与游戏材料的互动,提供帮助与指导(需要时),并不时向每个中心介绍新的活动。如果恰当地建立了活动中心并且建立了有效的管理制度

26、那么教室环境的作用就不仅仅是“教育”。第三节 玩具和游戏材料一、游戏材料与幼儿发展游戏材料和儿童发展之间存在一种双向关系。游戏材料通过影响儿童的游戏类型和游戏内容来对儿童发展产生间接影响,游戏材料也可能通过提供学习的机会直接影响儿童的发展。同时,儿童的个体特征如年龄、发展水平和游戏类型又会影响特定材料在游戏中的使用方式。二、玩具和游戏材料的种类玩具和游戏材料种类很多,有模拟玩具、教育性玩具、大肌肉运动玩具、真实材料等等。三、玩具和游戏材料的投放游戏环境中的材料和设施的数量可以影响儿童的游戏类型,面对如此多样的游戏材料,家长和教师在选择和购置游戏材料方面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成人应该试图提供制作良好、安全、适合儿童能力和满足儿童兴趣的游戏材料。四、新型玩具和游戏材料电视、电脑以及其它形式的电子媒体对儿童游戏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这些电子媒体如同双刃剑一样,既可以丰富儿童的游戏,也可以抑制儿童游戏的丰富性和创造性,关键是家长和教师应采取措施强化电子媒体对游戏的正面影响,如控制看电视所花的时间,与儿童一起看亲社会性电视节目,提供儿童发展适宜的电脑软件和电脑游戏。 执笔人:曹丹丹 责任人:曹丹丹、向小英、李炙檬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