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中医防治知识.docx

上传人:peixunshi0 文档编号:126124 上传时间:2025-07-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6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糖尿病的中医防治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糖尿病的中医防治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糖尿病的中医防治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医 料推荐糖尿病的中医防治知识一、糖尿病的中医概述糖尿病是以多食、多饮、多尿、形体消瘦、体倦乏力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它相当于中医书中的“消渴”。消渴之名首见于内经。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本病的“三多”症状的孰轻孰重主次,把本病分为上、中、下三消,如证治准绳.消瘅篇说:“渴而多饮为上消 (经谓膈消 );消谷善饥为中消 ( 经谓消中 ) ;渴而便数有膏为下消 (经谓肾消 )。”二、糖尿病的中医针灸治疗医学心悟三消篇说: “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 ”;“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 。上消 (肺热津伤证)主证 烦渴多饮,口干舌燥,尿频量多,舌

2、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治则 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处方 肺俞、脾俞、胰俞、尺泽、曲池、廉泉、承浆、足三里、三阴交操作 除尺泽、 曲池用泻法外, 余穴均用平补平泻手法。隔日或每日一次, 留针 30 分钟,10 次一疗程。中消(胃热炽盛证)主证 多食易讥,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舌红苔黄燥,脉滑有力。治则 清胃泻火,养阴增液。处方 脾俞、胃俞、胰俞、足三里、三阴交、内庭、中脘、阴陵泉、曲池、合谷操作除内庭、曲池、合谷用泻法外,余穴用平补平泻法。隔日或每日一次,留针 30 分钟, 10 次一疗程。下消(1)肾阴亏虚证主证 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口干唇燥,视物模糊,下肢软弱,舌红脉细数。治则 补肾

3、填精处方 肾俞、关元、三阴交、太溪操作 用补法或灸法,隔日或每日一次,留针30 分钟, 10 次一疗程。(2)阴阳两虚证主证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色黧黑,耳轮焦干,腰膝酸软,恶寒,阳萎,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治则 温阳滋肾固摄处方 气海、关元、肾俞、命门、三阴交、太溪、复溜操作 用补法或灸法,隔日或每日一次,留针30 分钟, 10 次一疗程。1医 料推荐三、针灸治疗注意事项(1) 针灸治疗消渴,对于早期、中期病人及轻型患者,效果较好,对病程长、病重者应配合药物治疗。(2)本病多有病根,难以速愈,针灸治疗疗程要长,临床疗效明显提高。(3 饮食控制是消渴治疗的关键措施之一。针灸同时,患者需结合饮食控制。(4) 消渴病由于肌肤焦枯,一但受损,易发痈疽。近代有些书中,提出消渴病人少用针灸治疗之说。临床实验可见,消渴并非不能针灸,而只要消毒严格,取穴少而精,灸疗不要出现灸疮,则可避免针灸引起痈疽发生。(5)保持身心健康,避免五志过极、忧思久虑,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四、糖尿病中医养生保健日常四“忌”忌久坐:“久坐者伤肉”。忌久立:“久立者伤骨”。忌久视:“久视者伤血”。忌久卧:“久卧者伤气”。五、中老年糖尿病人中医养生保健饮食四“度”速度:要做到细嚼慢咽饱度:“要想身体好,顿顿七分饱”。温度:要温热适宜硬度:要软硬适宜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中医/养生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