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语论语13子路子路135子曰:子曰:“诵诗三百诵诗三百,授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多,亦奚以为?”孔子对学生读孔子对学生读诗诗的要求对的要求对今天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借鉴意义今天我们的学习有什么借鉴意义?把把诗诗三百篇背得很熟,让他处理政三百篇背得很熟,让他处理政务,却不会办事;让他当外交使节,不能务,却不会办事;让他当外交使节,不能独立地办交涉;背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呢独立地办交涉;背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呢?”不主张死背硬记,当书呆子,而是要学不主张死背硬记,当书呆子,而是要学以致用,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以致用,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1
2、39 139 子适卫,冉有仆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子曰:“庶矣哉!庶矣哉!”冉有曰:冉有曰:“既庶矣,既庶矣,又何加焉?又何加焉?”曰:曰:“富之。富之。”曰: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曰:“教之。教之。”孔子怎么看待发展经济和精神建设孔子怎么看待发展经济和精神建设?孔子到卫国去,冉有为他驾车。孔子到卫国去,冉有为他驾车。孔子说:孔子说:“人口真多呀!人口真多呀!”冉有说:冉有说:“人口已经人口已经够多了,还要再做什么呢?够多了,还要再做什么呢?”孔子说:孔子说:“使他们富起来。使他们富起来。”冉有说:冉有说:“富了以后又富了以后又还要做些什么?还要做些什么?”孔子说:
3、孔子说:“对他们进行对他们进行教化。教化。”提出提出“富民富民”和和“教民教民”的思想,而且的思想,而且是是“先富后教先富后教”。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分重。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要的问题。1317 1317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欲速则不达欲速则不达”贯穿着怎样的辩证法贯穿着怎样的辩证法思想?思想?子夏做莒父的总管,问孔子怎样办理政子夏做莒父的总管,问孔子怎样办理政事。孔子说:事。孔子说:“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
4、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就做不成大事。”对立着的事物可以互相转化。急功近对立着的事物可以互相转化。急功近利,无法达到目的;贪求小利,做不成利,无法达到目的;贪求小利,做不成大事。大事。13211321 子曰: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为也。”分析孔子的中庸思想。分析孔子的中庸思想。孔子说:孔子说:“我找不到奉行中庸之道的我找不到奉行中庸之道的人和他交往人和他交往,只能与狂者、狷者相交往,只能与狂者、狷者相交往了。了。狂者敢作敢为,狷者对有些事是狂者敢作敢为,狷者对有些事是不肯干的。不肯干的。
5、中行就是不偏狂,不冒进;也不偏于中行就是不偏狂,不冒进;也不偏于狷,不退缩。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狷,不退缩。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13231323子曰: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小人同而不和。”怎么理解怎么理解“和而不同和而不同“显示出孔显示出孔子思想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子思想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孔子说:孔子说:“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讲求协调。”君子与他人和谐融洽,但独立思考,不盲君子与他人和谐融洽,但独立思考,不盲目附和;小人没有独立见解,又不讲求原则,目附和;小人没有独立见
6、解,又不讲求原则,不能与人融洽友好。不能与人融洽友好。论语论语宪问宪问145 145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若人!”孔子为什么认为南宫适是个君子孔子为什么认为南宫适是个君子?禹和稷都亲自种植庄稼,却得到了天下。禹和稷都亲自种植庄稼,却得到了天下。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这个人真尊重道德。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这个人真尊重道德。”孔子为什么认为南宫适是个君子孔子为什么认为南宫适是个君子南宫适认为
7、禹、稷以德而有天下,羿、奡以力南宫适认为禹、稷以德而有天下,羿、奡以力而不得其终。孔子是道德主义者,他鄙视武力和而不得其终。孔子是道德主义者,他鄙视武力和权术,崇尚朴素和道德。权术,崇尚朴素和道德。14121412子路问成人。子曰: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亦可以为成人矣。人矣。”这段话体现孔子对于君子修行有什么要这段话
8、体现孔子对于君子修行有什么要求求?现在的完人何必一定要这样呢现在的完人何必一定要这样呢?见到财利想到义的要求,遇到危险能献见到财利想到义的要求,遇到危险能献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还不忘平日的诺言应当智、勇、克制、多才、知礼乐,更应当智、勇、克制、多才、知礼乐,更应当能够思义、授命、不忘平生之言。应当能够思义、授命、不忘平生之言。14161416子路曰: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召忽死之,管仲不死。之,管仲不死。”曰:曰:“未仁乎?未仁乎?”子曰: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如
9、其仁,如其仁。”孔子对于管仲的态度体现他的什么思想孔子对于管仲的态度体现他的什么思想?召忽自杀以殉,但管仲却没有自杀。管仲召忽自杀以殉,但管仲却没有自杀。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不能算是仁人吧?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的盟会,不用武力,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的盟会,不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力量啊。都是管仲的力量啊。“事君以忠事君以忠”,“仁德仁德”思想。孔子认为管思想。孔子认为管仲帮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不用武力用仁德,仲帮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不用武力用仁德,值得称赞。值得称赞。14261426子曰:子曰:“不在其位,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谋其政。”曾子曰:曾子曰:“君子君子思不出其位。思不出其位。”这一段体现
10、孔子对于礼的什么这一段体现孔子对于礼的什么思想思想?不在那个职位,就不要考虑那个职位不在那个职位,就不要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情。上的事情。君子考虑问题,从来不超出自己的职君子考虑问题,从来不超出自己的职位范围。位范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为官者各负其责,。为官者各负其责,做好本职份内的事情做好本职份内的事情.1428 1428 子曰: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惧。”子贡曰: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夫子自道也。”君子要有怎样的品格?君子要有怎样的品格?仁德的人不忧愁,聪明的人不迷惑,仁德的人不忧愁,
11、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勇敢的人不畏惧。”这正是老师的自我表述啊这正是老师的自我表述啊!这段话中孔子认为君子必需的品格有许多,他强调三个方面:仁、智、勇。1438438子路宿于石门。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晨门曰:“奚自?奚自?”子路曰:子路曰:“自孔氏。自孔氏。”曰: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周游列国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周游列国,勤勉勤勉不辍的什么样的精神动力不辍的什么样的精神动力?看门的人问:看门的人问:“从哪里来?从哪里来?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是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儒家精神,的儒家
12、精神,也就是人要有一点锲而不舍、孜孜不倦也就是人要有一点锲而不舍、孜孜不倦的执着追求精神。的执着追求精神。1442 1442 子路问君子。子曰: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修己以敬。敬。”曰:曰:“如斯而已乎?如斯而已乎?”曰:曰:“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人。”曰:曰:“如斯而已乎如斯而已乎?”曰: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谈谈你对孔子修身的理解。谈谈你对孔子修身的理解。这样就够了吗?这样就够了吗?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修养自己使所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尧舜还怕难于做到呢?有百姓都安乐,尧舜还怕
13、难于做到呢?修养自己是君子立身处世和管理政事的关键所修养自己是君子立身处世和管理政事的关键所在,孔子的修身,更重要的在于治国平天下。在,孔子的修身,更重要的在于治国平天下。14441444阙党童子将命。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或问之曰:“益者与?益者与?”子曰:子曰:“吾其居于位也,吾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欲速成者也。”简析本段观点简析本段观点.阙里的一个童子,来向孔子传话。阙里的一个童子,来向孔子传话。他不是要求上进的人,只是个急于求成他不是要求上进的人,只是个急于求成的人。的人。”注重长幼有序是儒家的一贯主张。孔子注重长幼有序是
14、儒家的一贯主张。孔子把孝悌当作君子修身的基础把孝悌当作君子修身的基础论语论语15.卫灵公卫灵公152152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君子亦有穷乎?穷乎?”子曰:子曰:“君子固穷,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小人穷斯滥矣。”君子虽然穷困,但还是坚持君子虽然穷困,但还是坚持着;小人一遇穷困就无所不为着;小人一遇穷困就无所不为了。了。153153子曰:子曰:“赐也!赐也!女以予为多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学而识之者与?”对曰:对曰:“然,然,非与?非与?”曰:曰:“非也。予一以贯非也。予一以贯之。之。”谈谈对谈谈对“一以贯之一以贯之”的理解。的
15、理解。你以为我是学习得多了才一一记你以为我是学习得多了才一一记住的吗?住的吗?我是用一个根本的东西把它们贯我是用一个根本的东西把它们贯彻始终的。彻始终的。“一以贯之一以贯之”,就是在学习的基础上,认真思考,从,就是在学习的基础上,认真思考,从而悟出其中内在的东西。孔子在这里告诉子贡和其他而悟出其中内在的东西。孔子在这里告诉子贡和其他学生,要学与思相结合,认真学习,深切领悟。学生,要学与思相结合,认真学习,深切领悟。159子曰: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仁,有杀身以成仁。”孔子的生死观与孔子的生死观与“仁仁”之间有什么关之间有什么关系系?志士仁人,没有贪生
16、怕死而损害仁的,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孔子的生死观是以孔子的生死观是以“仁仁”为最高原则为最高原则的。的。“仁仁”比生命更宝贵。比生命更宝贵。“杀身成仁杀身成仁”,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就是要人们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生命也要保全“仁仁”。15241524子贡问曰:子贡问曰:“有一言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子曰:“其恕乎!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在“忠恕之道”中儒家怎样处理人己关系?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
17、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孔子把孔子把“忠恕之道忠恕之道”看成是处理人己关看成是处理人己关系的一条准则。这样,可以消除别人的怨系的一条准则。这样,可以消除别人的怨恨,缓和人际关系,安定社会秩序。恨,缓和人际关系,安定社会秩序。1527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小不忍则乱大谋”包含什么样的智慧?花言巧语就败坏人的德行,小事情花言巧语就败坏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不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有志向、有理想的人,不计较得失,有志向、有理想的人,不计较得失,不纠缠小事,唯有开阔的胸襟,远大不纠缠小事,唯有开阔的胸襟,远大的抱负,才能成就
18、大事。的抱负,才能成就大事。1528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这一段讲了几个方面的意思?大家都厌恶他,我必须考察一下;大家都厌恶他,我必须考察一下;大家都喜欢他,我也一定要考察一下。大家都喜欢他,我也一定要考察一下。两方面意思。一是不以众人之是非两方面意思。一是不以众人之是非标准决定自己的是非判断,而要独立标准决定自己的是非判断,而要独立思考。二是人的好与坏不是绝对的,思考。二是人的好与坏不是绝对的,用自己的标准去评判。用自己的标准去评判。15291529子曰:子曰:“人能弘道,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非道弘人。”孔子是怎样论述仁与道的关系?人能够使道发扬光大,不是道使人能够使道发
19、扬光大,不是道使人的才能扩大。人的才能扩大。人必须首先修养自身,才可把道人必须首先修养自身,才可把道发扬光大:若以道来装点门面,不发扬光大:若以道来装点门面,不是君子之所为。两者关系不可以颠是君子之所为。两者关系不可以颠倒。倒。15301530子曰:子曰:“过而不改,过而不改,是谓过矣。是谓过矣。”圣贤对待错误的态度给我们什么有益的借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了。了。”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有了过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持错误,不加改正。15311531子曰:子曰:“吾尝终日不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
20、不如学也。如学也。”这段是怎样论述学与思的关系?我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去左我曾经整天不吃饭,彻夜不睡觉,去左思右想,结果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思右想,结果没有什么好处,还不如去学习为好。习为好。”学和思不可以偏废,否则十分危险。思学和思不可以偏废,否则十分危险。思与学相结合才能使自己成为德行、有学问与学相结合才能使自己成为德行、有学问的人。的人。论语论语16季氏季氏164164孔子曰: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问:简析孔子的交友之道。问:简析孔子
21、的交友之道。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有三种。有益的交友有三种,有害的交友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是有益的。答:懂得择交朋友,就是懂得做人。要答:懂得择交朋友,就是懂得做人。要择交有益于自己的人,不要择交对自己择交有益于自己的人,不要择交对自己有损害的人。有损害的人。165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问:孔子认为人应该有什么样的“乐趣”?以礼乐调节自己为喜好,以称道别人的以礼乐调节自己为喜好,以称道别人的好处为喜好,以有
22、许多贤德之友为喜好,好处为喜好,以有许多贤德之友为喜好,这是有益的。这是有益的。答:人应该追求有益身心的乐趣。以礼答:人应该追求有益身心的乐趣。以礼乐文化陶冶自己,与人为善,多交良朋乐文化陶冶自己,与人为善,多交良朋益友。益友。169 169 孔子曰: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问:本段中孔子对人的学习有什么样的问:本段中孔子对人的学习有什么样的教诲?教诲?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
23、是下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等的人了。答:孔子希望人们勤奋好学,不要等遇答:孔子希望人们勤奋好学,不要等遇到困难再去学习。至于遇到困难还不去到困难再去学习。至于遇到困难还不去学习,就不足为训了学习,就不足为训了16101610孔子曰:孔子曰:“君子有九思:君子有九思:视思明,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问:概述本段主旨问:概述本段主旨。看的时候,要思考看清与否;听的时候,要思考是看的时候,要思考看清与否;听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听清楚;自己的脸色,要思考是否温和,否听
24、清楚;自己的脸色,要思考是否温和,遇到疑问,要思考是否应该向别人询问;忿怒时,遇到疑问,要思考是否应该向别人询问;忿怒时,要思考是否有后患,获取财利时,要思考是否合乎要思考是否有后患,获取财利时,要思考是否合乎义的准则。义的准则。”概述本段主旨概述本段主旨一个人在求知和修身过程中,要时时认真思考和自一个人在求知和修身过程中,要时时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我反省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16111611子曰: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25、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问:问:“未见其人未见其人”实际上反映了当时社会一实际上反映了当时社会一个什么问题?个什么问题?看到善良的行为,就担心达不到,看到不善看到善良的行为,就担心达不到,看到不善良的行动,就好像把手伸到开水中一样赶快良的行动,就好像把手伸到开水中一样赶快避开。避开。以隐居避世来保全自己的志向,依照义而贯以隐居避世来保全自己的志向,依照义而贯彻自己的主张。彻自己的主张。答:保持高洁品质,追求远大志向,向社会答:保持高洁品质,追求远大志向,向社会推行礼义是十分困难的事。推行礼义是十分困难的事。16131613陈亢问于伯鱼曰: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子亦有异闻乎?异闻乎?”对曰
26、对曰:“未也。尝独立,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学诗乎?对对曰:曰:未也未也。不学诗,无以言。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而过庭。曰:学礼乎?学礼乎?对曰:对曰:未也未也。不学礼,无以立。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陈亢退而喜曰: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问:陈亢到底有怎样的收获?问:陈亢到底有怎样的收获?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获,听了关于诗诗的道理,听的道理,听了关于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了关于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陈亢到底有怎样的收获?陈亢到底有怎样的收获?答:要学诗才能懂得把握言语,答:要学诗才能懂得把握言语,要学礼才能懂得立身处世,要善要学礼才能懂得立身处世,要善于教育子女,不偏爱。于教育子女,不偏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