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财政局20XX年工作总结[1].docx

上传人:李主任 文档编号:250107 上传时间:2018-11-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作总结】财政局20XX年工作总结[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工作总结】财政局20XX年工作总结[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工作总结】财政局20XX年工作总结[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作总结】财政局20XX年工作总结[1].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财政局 20XX 年工作总结1 特征码 aVFvBYNdjvkmEIbqGakq 20XX 年的财政工作 (一)围绕支部收入,狠抓增收管理。财税部门立足于超额完 成全年财政收入任务,以支部收入为中心,推进税收属地化征 管改革,一手抓各项税收的依法征管,一手抓非税收入按政策 纳入预算管理的工作。与此同时,认真落实受非典影响行业的 财税优惠政策,税务部门减免税收 15,860 万元,财政部门减免 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 5,404 万元。全市财政收入在连 续几年较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20XX 年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与 上年相比增收 34 亿元,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了百亿元,实现 了财

2、政收入持续全面增长。 (二)围绕第一要务,支持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20XX 年,财 政部门一是加大城市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努力实施经营城市 战略。用于城市建设方面的资金 29.3 亿元,比上年增长 21%, 带动银行和社会资金上百亿元投入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二 是支持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充实工业结构调整资金 2 亿元,安 排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以及工业向园区集中的贴息资金 10,800 万元、中小企业发展担保资金 5,000 万元,加快了企业 技术改造和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的实施步伐。三是促进城乡经 第 2 页 济社会协调发展。用于农业的总投入 100,430 万元,比上年增 长 12%,重点

3、支持了农业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农业结构调 整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落实到位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 与布局调整资金 21,899 万元,对农村中小学 11.4 万平方米的 危房进行了改造。安排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资金 17,049 万元, 在我市开展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工作,改建了部分 区(市)县疾病控制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初步建立了农村药品 供应网络体系。 (三)围绕服务大局,保障重点支出需要。20XX 年,用于社会 保障的支出比上年净增 26,472 万元,确保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 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及时足额发放。全市发放最低生 活保障金 6,700 万元,对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

4、障做到了应保尽 保。建立了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基金 1,605 万元,安排 用于劳动力市场建设资金 2,450 万元,拨付下岗职工基本生活 费和代缴社会保险费 6,193 万元,支付下岗职工经济补偿金和 企业破产职工安置费 41,753 万元。全市从 20XX 年起取消农业 特产税,按照把农民对农村公益事业的负担逐步转由各级财政 承担的思路,当年用于涉及农村税费改革的转移支付资金 31,431 万元,切实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在全力支持抗击非典斗 争中,安排专项资金 12,486 万元,为我市抗击非典取得阶段性 胜利提供了财力保障。 (四)围绕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继续深化财政改革。通过税收 第

5、3 页 属地化征管改革,在我市初步建立了与税收征管体制相适应的 分税制财政体制;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的编制,继续推进财政 综合预算管理的改革;国库集中支付的范围已从行政事业单位 职工工资,扩大到政府采购、基本建设、大型修缮等项目和范 围;认真贯彻政府采购法 ,全年纳入政府采购项目资金达 13.4 亿元;在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开展清理银行账户工作,撤销 账户 202 个;对财政行政审批和政府行政性收费进行清理,取 消财政行政审批 11 项、行政性收费 31 项;对各项财政转移支 付、社保、国债、支农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与排危等专项资 金实行了重点监督;此外,还启动了粮食直接补贴的试点工作。 XX 年的

6、财政工作 (一)狠抓增收节支,确保完成全年预算任务 落实收入增长目标,建立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财政收入稳定增 长机制。维护税法的统一性、权威性和严肃性,制止擅自出台 税收优惠和变相优惠政策的行为,对到期的税收优惠政策要按 规定及时恢复征税,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完善我市税收 属地化征管改革,逐步形成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征管机制。进 一步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在清理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同时,加强 对非税收入按政策缴纳工作,切实做到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一 起抓,确保完成或超额完成 XX 年的财政收入任务。 强化财政支出管理。要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规范 第 4 页 政府部门的理财行为,完善公务活动中的

7、财务管理,制止各种 铺张浪费行为,努力降低政务运行成本,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 效益。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政监督管理工作的力度,增强预 算的约束力。 (二)充分发挥财政职能,集中财力办大事 XX 年,围绕加快推进工业新跨越,开拓农业新局面,争创第三 产业新优势,集中财力办好事关全市发展的大事。为了切实把 集中财力工作落到实处,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综合运 用财政分配、国债、税收调节、财政贴息、转移支付等政策手 段,通过“调整存量、优化增量,面向社会、整合资源”的方 式集中财力,把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经营城市、 实行财政综合预算有机地结合起来,加强政府性预算内外资金 的统筹、调度,聚合社会资金,

8、有规模地投入到城市基础设施 建设项目和 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业上。财政支持经济建设的 资金,要与城市综合治理、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和重大产业化 项目实施以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牢固树 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意识,在政策和资金上抓紧对英特尔芯 第 5 页 片封装测试和“中芯”国际、60 万吨乙烯、70 万箱卷烟异地改 造等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建设和招商工作的支持力度。 (三)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解决“三农”问题 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XX 年工作的重点是切实解决 “三农”问题。财政部门要集中一定规模的财力,解决我市在 统筹城乡经济、城乡教育、城乡就业、城乡卫生、

9、城乡社保中 的涉农问题。继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通过粮食直接补贴的改革,切实保障种粮农民的利益;继续深 化农村税费改革。从 XX 年起,我市在全面取消农业特产税的基 础上,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在改革农业税的同时,进一步落 实与农村税费改革相配套的其他改革。全市教育、卫生、文化 新增加的支出,将主要用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排危、用于 农村公共医疗卫生体系的建设和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在政策 和资金上加大对农村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逐步缩小城 乡发展差别,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为了全面落实“五个统筹

10、” ,在资金的安排、政策的导向、杠杆 的运用上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协调发展的关系。在统筹经济与社 会协调发展中,既要重视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又要增加对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的投入,促进我市经济与 社会的全面发展;在统筹区域间协调发展中,既要支持县域经 济发展,逐步缩小区域间发展的差距,又要在加快城市化进程 第 6 页 中,充分发挥中心城区的比较优势和幅射功能,带动全市区域 间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四)切实关心群众生活,大力支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继续加大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力 度,做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切实解决好部分企业军 转干部生活困难问题。建立

11、和完善对我市低收入者的救助制度, 妥善解决特殊困难家庭在住房、子女入学、医疗等方面的困难 和问题。认真落实中央、省关于就业和再就业的各项财税优惠 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使用管理办 法,强化保障基本生活与鼓励再就业相结合的机制,把贯彻市 政府 93 号令与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机 地结合起来,保护企业和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就业和再就业 工作。继续支持国有企业的改革,妥善安置国有破产企业职工。 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在全市全面推进农村合作医 疗制度改革;加大对失地农民技能培训的投入力度,提高其就 业能力;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加大农村扶贫力

12、 度,对农村因病致贫的困难群众实行医疗救助,努力扩大农村 低保的覆盖面。 (五)加强财政管理,推进财政改革 坚持依法理财,在全市全面推开部门综合预算管理的改革,完 善预算编制、执行的制衡机制,逐步建立预算的绩效评价体系。 继续推进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稳步扩大财政直接支付的项 第 7 页 目和国库集中收付试点单位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 继续推进政府采购工作规范化、法制化。抓好出口退税机制的 改革,认真研究增值税转型和所得税合并等税制改革政策,增 强财政工作的应变能力。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积极防范和化解 财政风险。在完善税收属地化征管改革的同时,改进财政激励 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强对各项财政 收支活动的监管。要结合行政许可法的贯彻实施,按照规 范化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增强财政政策的 透明度。深入贯彻会计法 ,继续整顿和规范会计秩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