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智慧医疗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3858114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 页数:96 大小:3.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智慧医疗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XX智慧医疗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XX智慧医疗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XX智慧医疗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XX智慧医疗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智慧医疗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智慧医疗可行性研究报告.doc(9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XX市智慧医疗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 项目概述41.1.项目建设背景41.2.XX市卫生信息化现状51.3.项目建设的迫切性61.4.建设目标71.4.1.总体建设目标71.4.2.分期建设目标81.5.总体建设原则91.6.研究编制依据111.6.1.标准规范体系管理111.6.2.遵循与参考的规范与标准131.6.3.标准建设原则15第二章 需求分析162.1.核心建设要求162.2.总体需求162.2.1.进一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需要162.2.2.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的需要162.2.3.基层卫生机构业务发展的需要172.2.4.加强卫生管理与决策支持的需要17第三章 总体设计

2、183.1.设计原则183.2.总体架构设计203.2.1.平台总体架构213.2.2.平台 = 服务 + 数据243.3.网络基础设计313.3.1.网络建设框架313.3.2.网络建设内容313.3.3.网络组网设计323.4.技术路线设计333.4.1.体系架构333.4.2.数据库系统423.4.3.服务器503.4.4.客户端583.5.数据交换设计583.5.1.数据交换的总体设计593.5.2.数据交换关键技术603.6.安全体系设计603.6.1.物理安全613.6.2.网络安全613.6.3.系统安全613.6.4.应用安全623.6.5.安全管理63第四章 应用系统升级65

3、4.1.卫生综合管理平台(第一期)654.1.1.注册服务654.1.2.健康档案存储服务664.1.3.全程健康档案服务674.1.4.信息接口服务674.1.5.医疗机构内部信息系统数据交换674.1.6.健康档案浏览器684.1.7.卫生综合管理684.2.业务系统升级684.2.1.基本医疗(第一期)684.2.2.卫生综合管理应用系统(第一期)774.2.3.区域LIS系统(第二期)784.2.4.区域PACS系统(第二期)814.2.5.区域临床路径系统(第二期)84第五章 投资预算865.1.第一期(软件+硬件)865.2.第二期(软件+硬件)88第六章 效益分析926.1.提高

4、医疗服务质量926.2.节省患者支出,缓解群众看病难的问题926.3.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926.4.有效合理的利用医疗卫生资源936.5.促进卫生事业改革936.6.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946.7.节能效益分析94第七章 风险分析957.1.风险评估957.2.风险防范对策95第一章 项目概述1.1. 项目建设背景在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党中央、国务院将信息化工作提升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信息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在卫生领域则要求统筹规划电子病历应用发展,促进医疗、医药和医保机构的信息共享和业务

5、协同,满足医疗体制改革的要 求。 2010年2月1 1日由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要求“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逐步建立医院之间、上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医院和公共卫生机构、医保经办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机制,构建便捷、高效的医院信息平台”。 2010年7月,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上海市调研卫生信息化工作,总结了基于居民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化的五个亮点:一是系统成本较低,且具有明确的公益性导向;二是看到了中国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未来主战场的目标、任务、路径,以及将产生的巨大的健康效益;三是这套系统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6、,用于实施收支两条线后的定性、定量的绩效考评,把医务人员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带给了医务人员工作效率的提升和自我价值的认同;四是这个系统为全国的卫生系统管理产生了指导作用;五是社区和大医院形成了良好的双向互动,看到了大医院改革的方向。 2011年1月,卫生部印发的2011年卫生工作要点通知中明确指出“按照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以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远程医疗为切入点,建设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卫生信息系统。组织实施中央支持地方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开展区域信息化建设试点。”卫生改革与卫生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加快信息化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把“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

7、”列为“八大支柱”之一,明确了“以推进公共卫生、医疗、医保、药品、财务监管信息化建设为着力点,加快信息标准化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建立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提出了“完善以疾病控制网络为主体的公共卫生信息系统,提高预测预警和分析报告能力;以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构建乡村和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促进城市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积极发展面向农村及边远地区的远程医疗;建立和完善国家医疗保障信息系统;建立和完善国家、省、市三级药品监管、药品检验检测、药品不良

8、反应监测信息网络和建立基本药物供求监管信息系统等具体任务。1.2. XX市卫生信息化现状XX市位于XX省XX市。总面积1668平方公里,全市人口57万。XX市卫生信息化经过多年的应用和探索,取得的经验与成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初步实现了新农合、医院HIS、公共卫生、药品监管的“四网合一”,在XX全市范围内消灭了信息孤岛,实现了所有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互联互通、信息共享,被誉为基层区域卫生信息化的“XX模式”,受到了卫生部领导的高度关注和评价。第二、 全市卫生系统各级各部门普遍认识到了信息化对卫生工作开展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对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有比较强烈的需求;第三、 在医疗卫生信息化建

9、设和应用中,培养和造就了一批计算机应用人才,卫生系统信息技术知识或常识逐步得到普及;第四、 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卫生工作的开展,提升了服务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第五、 卫生系统多数单位和部门开展了本业务范围的信息技术应用,建设了一批应用系统和运行环境,为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随着医疗卫生业务的迅猛发展,XX市目前使用的信息系统已不能满足业务的需求,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 医院内部的信息化应用不够全面和深入,目前的系统还是09年进行建设,多年未进行升级,还停留在比较初级的应用,医生工作站、电子病历、LIS以及PACS等系统都未使用,严重的制约了医院业务

10、的开展和发展;第二、 各职能部门的管理系统建设普遍薄弱:如医政、应急办、基层卫生、卫生监督、科教、疾病控制和医学会的医疗事故鉴定等部门,他们无法及时获取下级或相关机构的业务动态数据,限制管理水平提升,加大管理成本;第三、 标准建设滞后于应用建设:卫生信息标准和卫生业务流程的标准化建设比较滞后,导致数据没法相互直接利用,业务协同体系难以顺畅运转。1.3. 项目建设的迫切性以国家“新医改”及 “十二五”区域卫生发展战略与规划为方针,根据XX市实际业务情况,拟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辅以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等现代高科技技术手段,优化卫生监督管理流程,整合区域内有限的医疗资源,均衡协同发展;通过升级医

11、院信息系统,增加医生工作站以及电子病历子系统,进一步的深化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满足医院业务的发展需要;透过网络和软件技术,实现区域内医疗卫生的监督管理、行政绩效等上一个新台阶,落实国家及省厅相关惠民政策,使百姓得方便、得实惠。其次希望通过信息化手段,解决医患关系,真正做了事前控制,事中监督,有据可查,切实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手段,造福广大百姓。规划建立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信息平台,将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公共卫生信息系统、药监系统等多个系统整合,辐射辖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形成卫生管理政务信息、卫生监督信息、疾病控制信息、妇幼保健信息、慢性病管理信息、医院综合信息、社区健康档案信息等综

12、合的区域卫生信息服务网络。XX市区域卫生信息化以“面向业务管理,引深服务”的卫生信息化建设观点,实现“XX市区域卫生信息管理平台”的服务管理、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综合服务功能;从业务角度看,综合服务体现在服务于医疗卫生、服务于公共卫生、服务于药品监管、服务于综合管理;从项目的目标和内容来看,充分体现了“惠民、便民”的民生工程的理念;为了保障民生工程的落实,强化了政府部门的监管职能,重点突出了基层服务机构和居民的要求,体现了“面向管理者、服务者和消费者”多方需求。基于以上,以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为基础切入点,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改革要求,对改善卫生服务公平性、转变卫生服务模式和提高卫生服务质量,

13、有效防范医疗风险事故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卫生部的相关文件要求,抓紧建设卫生信息系统这一推进卫生改革事业的基础工程,迫在眉捷。1.4. 建设目标1.4.1. 总体建设目标建立XX市卫生数据中心和卫生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将各级医疗机构连入市卫生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区域内医疗机构数据综合利用,借助共享的病人电子健康记录,检验报告与影像报告,缩短病人诊治时间并提高诊疗效率,提高疾病诊治水平;同时,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实时监督和管理下属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最终建立起完整的居民健康档案,为改善地区内的居民健康状况和促进XX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信息化支撑。a) 在目前医院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升级医生工作站、电子病历、院

14、长查询(公共卫生)以及医保接口等功能;b) 在信息中心建立统一的信息交换平台,以辖区内医保卡、身份证作为统一的归档索引;c) 实现各医疗机构间医疗数据的共享和交换,使医护人员可以跨院调阅病人在全市各卫生机构的就诊记录与病人健康档案资料,包括检验报告、影像报告、用药记录等,为彻底解决重复检查、数据重复录入等问题奠定基础;d) 将各医疗机构业务处理系统中社区的相关信息,上传到卫生局信息交换平台后,就可将居民在所有医院、卫生院、社区发生的所有医疗保健事件的结果信息(即居民的健康档案信息)完整地收集并集中存贮和利用,建立起涵盖居民基础健康档案以及就诊记录(含检验报告、影像报告、用药记录)、健康体检记录

15、、社区保健、免疫等方面的全面健康档案,为卫生管理提供信息化平台支撑,同时实现电子化的“双向转诊”制度;e) 利用区域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全面收集全区医疗机构有关收入、诊疗等方面的数据,将他们汇总、统计、分析,并将结果以报表方式展现给领导,为领导决策、地区性的疾病流行状态、超高费用监控、用药监控等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1.4.2. 分期建设目标第一期以区域卫生信息化基础建设为核心,以支撑医疗卫生机构基本业务为重点,建设区域卫生数据中心和信息交换共享平台系统,升级改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实现部分综合卫生管理功能。第二期以完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为核心,建设区域检验(LIS)、区域影像(PACS)以

16、及区域临床路径等系统,建成覆盖全市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并与区内相关部门、市卫生局互联互通、适应卫生改革发展需要的区域卫生信息体系。1.5. 总体建设原则本项目是XX市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系统工程,必须在XX市卫生局坚强领导下,在各参与、建设和实施单位的支持、配合下,统一规划、统一管理、有序开展。遵循以下原则: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原则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建设,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和卫生服务需要,重视解决实际问题,以应用促开发,增强公益性信息服务能力。建设有利人民群众、方便人民群众和患者的信息系统和服务平台。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平台要充分体现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围绕健康档案的应用,

17、构建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区域卫生数据中心,支持与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信息共享和协同服务;医疗信息服务平台要建设以电子病历为核心,以患者诊疗信息为主线,简化群众办事流程,优化业务流程,降低服务成本,提高卫生行政效能、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和质量,并支持与电子健康档案的信息交互。2、坚持整体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按照国家、省、市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围绕全国的“五级网络、三级平台”整体规划,按照整体的卫生信息化部署,结合本地卫生系统实际,逐步建立统一高效、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透明公开、使用便捷、实时监管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不同机制和措施,因地制宜,分

18、类指导,分步推进,促进区域卫生信息化工作协调发展。在市内要谋全局、谋长远,避免重复建设、无效建设和资源浪费,全市一盘棋。各单位要服从全市整体规划、整体原则,为全市医疗卫生信息化提供支持。同时,卫生信息化建设内容繁多,投资巨大,技术要求高,不能一蹴而就。在有限资源投入下,要谋当前、缓解突出矛盾。需要在整体规划框架下逐步完成,突出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先期建设、先期应用。3、坚持互通共享、高效可靠的原则系统建设要坚持面向服务(SOA)的开放式构架,基于服务的功能组件化,以服务架构包装现有系统及功能,采用统一的交换和传输共享协议、标准化的数据格式、统一的安全保障,无侵入的系统集成,实现医疗卫生机构间信息

19、的“互认”、“互操作” 与“共享”,提高流程标准化、自动化。支持全市范围乃至全省卫生系统的互通共享,支持与其它系统的协调对接。具有较高数据处理能力,满足各医疗事业单位7*24 小时的服务要求,保证全市医疗事业单位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的需要。4、坚持统一的标准规范和资源共享的原则卫生信息化建设必须在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的原则下开展,所有平台、系统、软件和网络支持以及医疗卫生服务行为的信息化表达等都要参照国际通用标准,相关技术、标准、协议和接口等必须遵循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保证信息的标准化、规范化和开放性,从而保证各相关单位和各业务系统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和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上下兼容。开发上坚持

20、业务主导,必须在对区域卫生业务的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先建“三个模型(概念模型、功能模型、信息模型) ”和“三个架构(业务架构、系统架构、信息架构) ”,再通过IT手段实现区域卫生信息平台。5、坚持系统与数据安全的原则卫生信息化系统建设涉及居民健康、隐私保护和生命安全,必须把信息与系统安全放在首位,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应具有全方位的数据安全防护措施,防止病毒、外部入侵和黑客攻击,保证系统内数据安全和涉及到个人隐私数据的绝对安全。管理上,在系统设计和建设应符合国家有关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及技术的要求,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技术手段,强化信息安全管理,制定并不断完善区域卫生信

21、息平台应急处理预案。6、坚持经济实用与可持续运营的原则卫生信息化建设要坚持经济适用,注重投入产出效益。在项目建设包括平台搭建、软件开发等,既要注重先进性,又不能盲目赶潮。要从实际需要出发,采用成熟技术,建设前进行充分论证和评估,在整体规划前提下按经济承受能力分步实施,尽可能节约和降低建设成本。在系统建设时,要充分考虑建成后系统的兼容性、扩展性要求,充分考虑国家医疗制度改革对卫生信息系统带来的业务流程变化以及与其他各政务应用系统(如公安、社保、计生等)数据交换和共享的接口。在保证原有各政务应用系统正常使用的情况下,提供各系统之间的无缝数据交换。对于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在论证和评估时,需要充分考虑项

22、目后期的运营方式、增值效益、应用效益和成本消耗,避免出现建得起用不起或建成后不能正常运行等状况,探索和研究可持续运营模式,真正发挥好卫生信息化在卫生改革与卫生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1.6. 研究编制依据1.6.1. 标准规范体系管理卫生信息化的标准规范由一系列的规范、标准、机制组成。标准规范体系包含数据标准规范、技术标准规范、管理标准规范、业务标准规范四个部分。1、数据标准规范:公共数据元标准、公共代码标准、公共数据存取规范、数据交换规范、业务数据采集标准,健康档案标准,统计数据标准,共享数据标准等。2、技术标准规范:通过技术标准规范支持各机构信息系统和信息平台之间的数据级和应用级整合,并

23、提高业务系统之间的应用集成、互联互通的能力。3、管理标准规范:标准管理、安全管理、数据管理、项目管理,用于指导信息平台日常运行管理、数据维护管理。4、业务标准规范:独立业务标准由业务部门制定,关联业务标准由信息平台统筹,协调各业务部门联合制定。卫生信息平台是各个业务部门的基础平台,要针对不同机构的不同业务,制定统一的应用服务接口标准体系,该标准体系是区域卫生数据交换和共享的前提保证。所有接入该平台的应用软件系统,都必须遵循这个统一的接口标准。同时建立标准管理制度,保证标准持续性的升级与完善。按照卫生部对标准体系分类的方法可参照如下:一级类目二级类目三级类目标准名称基础标准总体框架卫生信息标准体

24、系术语标准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术语规范信息模型卫生信息参考模型卫生信息共享电子文档信息模型数据标准数据元标准卫生信息数据元目录编制规范、卫生统计指标数据元目录编制规范、卫生信息数据元目录分类与编码标准卫生信息数据元值域代码编制规范个体标识代码、人口学及社会经济学特征代码等13类卫生信息数据元值域代码(试行)其他编码居民健康档案医学检验记录的常用LOINC代码数据集标准指导性卫生信息数据集编制规范健康档案个人基本信息、儿童保健、妇女保健、疾病控制、医疗服务、疾病管理等相关的34类基本数据集标准电子病历门诊、住院、转诊等相关的17类基础模版数据集(试行)其他卫生监督信息基本数据集标准

25、共享文档规范总则、转诊记录、疾病报告、实验室检查用药记录、用药记录等5部分卫生信息共享文档规范技术标准系统功能规范妇幼保健信息、社区卫生服务、卫生监督、远程医疗、新农合等5类信息系统功能规范系统建设技术规范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省部级综合卫生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建设等3类技术解决方案医学数学成像和通信(DICOM)标准 V 3.01.6.2. 遵循与参考的规范与标准1. 国家政策与规范1)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中西部地区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卫办综函20101043号)2) 卫

26、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中西部地区村卫生室信息化建设项目技术方案的通知(卫办综函2011103号)3) 卫生部关于执行全国卫生资源与医疗服务调查制度的通知4) 卫生部农卫司关于报送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相关信息的通知5) 关于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相关数据统计工作的通知(湘卫农卫处函201011号)6) 卫生部门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工作进展监测方案(卫办综发2009166号)7) 国家基本药物监测评价工作8) 全国合理用药监测方案2. 国家与行业标准1) 卫生部健康档案基本架构和标准(试行);2) 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3) 基于健康档案的区

27、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试行)4) 卫生系统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试行)5) 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试行)6) 卫生部医院信息系统(HIS)基本功能规范;7) 病历书写基本规范8)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9)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10) 国家社区卫生服务基本数据集标准及功能规范11) 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建设技术解决方案12) 中国公共卫生信息分类与基本数据集13) 卫生系统电子认证服务体系系列规范等14) 卫生部临床检验项目分类与代码标准(WS/T102-1998)15) 医药行业标准化学药品(原料、制剂)分类与代码(YY

28、0252-1997)16) 卫生机构(组织)分类与代码(WS218-2002)1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1999)18) 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T11414-1997)19) 经济类型分类与代码(GB/T12404-2000)20) 单位隶属关系代码(GB/T12404-1997)21) 婚姻状况代码(GB/T4766-1984)22) 家庭关系代码(GB/T4761-1984)23) 健康状况代码(GB/T4764-1984)24) 职业分类与代码(GB/T6565-1999)25) 专业技术职务与代码(GB/T8561-1998)3. 国际标准和国外标

29、准1) HL7(美国医疗健康信息传输与交换标准)3.0/2.4版;2) SNOMED国际系统医学术语全集3.5版;3) ICPC(国际初级保健信息标准);4) CPT(美国医院临床操作服务分类编码和术语标准);5) X12N(美国医疗保险业电子数据交换标准); 6)LOINC;7)DICOM等标准。1.6.3. 标准建设原则1) 有国家(行业)标准的,遵循国家(行业)标准;2) 即将形成国家(行业)标准的,争取在标准基本成熟时,将该标准率先引入试用;3) 无国家(行业)标准,等效采用或约束使用国际标准; 4) 在编写卫生信息交换标准时,需特别考虑到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完整的卫生

30、信息标准体系。第二章 需求分析1.2.2.1. 核心建设要求 按照国家规范和实际情况,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整合居民医疗卫生服务信息,为居民健康管理,动态测量和收集生命全过程信息,实现辖区内信息的共享和互联互通,并实现对医疗卫生服务活动的动态监管和考核; 升级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系统,建立基层医生工作站以及电子病历,实现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管理; 建立区域LIS、区域PACS以及区域临床路径系统,全面完善区域卫生体系。2.2. 总体需求2.2.1. 进一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需要目前利用信息化建设进行卫生体制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了满足更深入的卫生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加强全市信息化建设广

31、度和深度,实现市数据更广泛的共享与交换,充分利用数据实现医疗卫生管理与服务的需求,同时加强系统的运营维护管理,才能推动进一步的医疗卫生服务体制的深化改革。2.2.2. 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的需要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成后,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获得宏观管理所需的数据支持,以辅助其决策,高效开展电子政务、疫情监测、应急联动等;通过互联互通的医疗卫生网络体系将使行政管理部门对卫生业务部门的监督和控制更加的及时和准确,提高对整体卫生资源的调配力度,加强对疾病与疫情的控制,加强卫生监督,提高行业内的应急指挥处理能力。卫生信息的发布与公示将加强了对医疗机构的管理和约束,增强政策的透明度。丰富的医疗卫生信息资源,为

32、政府进行全市的宏观管理,宏观调控和决策支持提供基础数据。 加强宏观管理,优化卫生资源的配置。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健康服务。保障区内各类人才的健康需求,增强区域竞争能力。可以通过网络全面掌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救助体系、保障体系等方面的详细资讯,为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提供准确依据。2.2.3. 基层卫生机构业务发展的需要 XX市基层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已多年,随着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业务的发展,目前的信息系统已不能满足其快速发展的业务,医护人员大量的手工工作已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2.2.4. 加强卫生管理与决策支持的需要卫生事业发展需要有效的管理与正确的决策。而管理与决策又需要大量的信息支持,

33、需要参考和把握既往与现行的政策、法规,了解和掌握医疗卫生单位的资源信息和公共卫生信息,了解城乡居民不断增加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通过信息技术及信息数据的支持,结合分析、模拟和预测,做出相应决策,制定相应措施。通过卫生信息化建设,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获得宏观管理所需的数据支持,开展电子政务、疫情监测和应急联动;通过互联互通的医疗卫生信息网络体系,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对卫生业务部门实行及时有效的监管;通过卫生门户网站,发布、公示医疗卫生信息,增强医疗卫生服务行为透明度和社会公众的监督,逐步完善卫生系统自我管理、约束机制。通过决策支持平台,获取动态信息,不断充实和调整政策措施,实施动态管理,保证卫生工作循着有

34、序、高质、高效的轨道开展,促进卫生事业科学、和谐的规律发展。第三章 总体设计1.2.3.3.1. 设计原则在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资源的条件下,力求高起点的设计,既满足近期需求,又适应长远发展需要,以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服务协同的建设目标,确保医疗卫生信息共享平台业务整合和卫生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1、以人为本原则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以居民健康管理为中心,紧密结合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重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和质量,方便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向患者提供终身的纵向健康记录服务。2、顶层设计与统筹协调原则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要按照国家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

35、全市的实际省情,进行信息资源统筹规划,遵循统一的建设规范、标准,明确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和任务,综合不同机制和措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推进,促进卫生信息化工作协调发展。 3、先进性与实用性原则系统技术水平在保证其成熟性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到其先进性。宜采用业界先进系统架构理念和技术,为方案升级和迁移打下扎实基础。平台各系统供应商应有能力进行该项产品的持续性开发,可以保证该项技术不断地更新并可顺利升级以维持系统的先进性。在满足区域卫生信息化系统整体性能的前提下,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设备、软件和数据资源,采用最优化的方案,在硬件投资方面不追求超前,在软件投入方面必

36、须满足需要,追求最佳性价比。4、开放性与扩充性原则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与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内的有关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外,有很多基础数据还需要从政府的其它信息系统如公安、社保、计生、民政、教育等信息系统中获取,与这些系统均需要保持双向的信息交互能力,因此系统设计必须保持开发性、具有良好的互连、互操作能力,必须遵循最新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必须遵循开放的原则。在平台实际使用过程中,用户的需求是会不断变化的,因此平台应当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便于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二次开发来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实际需要,使应用可以根据业务的发展和变化而平滑扩展。5、可靠性和安全性原则系统设计将

37、充分考虑到系统的安全防护与冗余措施。系统提供较强的管理机制和控制手段,提供系统备份、数据恢复、事故监控和网络安全保密等技术措施。 方案应可实现7 x 24小时连续不间断安全运行,性能可靠,易于维护,防病毒的能力强。与外网连接采用防火墙+代理服务器方式,防止外部病毒入侵和外界恶意攻击。 系统必须在成本可以接受的条件下,从系统结构、设计方案、设备选型、厂商的技术服务与维护响应能力、备件供应能力等方面考虑,使得系统故障发生的可能性尽可能少,影响尽可能小,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有应急的工作方案和对策。 通过VPN等检测手段保证数据传输与交换的安全、可靠。遵循有关信息安全标准,具有切实可行的安全保护和

38、保密措施,确保数据长久安全。系统应提供多方式、多层次、多渠道的安全保密措施,防止各种形式与途径的非法侵入和机密信息的泄露,保证系统中数据的安全。基础平台系统要从数据存储、传输,用户管理、认证,用户应用模块、数据使用权限分配等方面进行管理,确保业务系统能安全运行。6、规范化和标准性原则卫生信息化建设应考虑其完整性和对全市的普适性,须在全面了解需求的前提下,进行整体规划,按照“统一规范、统一代码、统一接口”的要求,加强指导和组织协调,规范卫生各领域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功能、业务流程、数据模型和数据编码等标准,以满足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标准化是系统平台建设的基础保障,系统平台建设必须在安全体系和安全技术、

39、信息表示和信息交换、网络协议、软件结构、软件平台等标准方面遵循IHE、XML、HL7、CDA等技术标准达到“互连、互通、互操作”要求,实现“信息交换、资源共享”。7、信息全面与实时性原则个人和医疗卫生从业人员需要在治疗疾病和处理其它健康相关问题的过程中,根据情况的变化做出决定,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需提供给医疗服务机构和医务人员及时、完整和准确的信息,以支持临床医疗活动,电子健康档案被视作权威和可靠的医疗保健信息源。因此,平台的体系架构必须是全面的,能覆盖业务流程、信息、系统服务和技术的所有范围。8、集成性原则区域卫生信息化建没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范围广、实施周期长,其开发和实施的难度非常大,

40、通常依靠一家公司很难顺利完成,而且像计划免疫、新农合等部门和医院已经建立了自己内部的信息系统,这些系统将是区域卫生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紧紧围绕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汲取各家所长、把多家各有特色的产品和功能集成在一起。3.2. 总体架构设计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是为区域卫生信息化提供一个以健康档案数据为核心的开发和运行平台,可以使用此产品快速的定制、开发和部署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项目,来满足日益增加的区域电子健康信息共享与管理需求。因此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构架设计的目标是建立一个能够容纳管理个人健康档案的可扩充的、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构架。全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以市级

41、平台为枢纽,以乡镇为逻辑单元,以各医疗卫生单位内部的信息系统平台为支撑,覆盖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包括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连接各相关医保经办机构,以健康档案为核心,以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体系为保障,以信息交换接口为总线,在医院之间、上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之间、医院和公共卫生机构之间、医院和医保经办机构之间、医疗业务机构与卫生行政部门之间构建互联互通、便捷、高效的卫生信息共享与协同服务平台。通过平台实现卫生资源信息、患者医疗信息、居民健康信息、公共卫生信息、医疗保障信息、医学科研信息等共享。3.2.1. 平台总体架构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核心业务是以区域内健

42、康档案信息的采集、存储为基础,能够自动产生、分发、推送工作任务清单,为区域内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活动提供支撑的卫生信息平台。卫生信息平台要作为区域卫生信息的整合枢纽,成为区域内的卫生资源整合、纵向业务条块管理、横向机构部门协作的纽带和桥梁。平台支持医疗机构之间(含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医疗业务协同和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机构(预防保健、疾病控制)之间的卫生业务联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须按国家卫生部、广西省卫生厅相关标准,统一所有相关卫生信息标准,区域范围内各医疗卫生单位、各卫生相关业务应用系统均需遵循平台信息标准,在信息标准基础上建设和改造升级业务信息系统,通过平台完成数据交互和

43、系统整合,实现区域信息资源共享。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在与上级平台连接和对外部应用提供服务时,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保障体系的验证。卫生信息平台的总体架构如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总体架构基于健康平台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主要包括数据中心数据层、业务服务(与系统服务)层、数据交换层(企业服务总线ESB)、应用支撑层和硬件网络基础设施层五个层次,同时包括贯穿五个层次的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两大体系。在整个层次架构上,业务向下延伸至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横向连接同级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基层卫生、医疗保障、药品管理、卫生综合管理、双向转诊与远程诊疗服务、决策支持等各类信息共享服务。实

44、现了医疗卫生监管、财务监管绩效考核、辅助决策和对外发布。在体系分层的结构中,彼此之间接口清晰,分工明确,各层独立实现各自的功能,也符合面向服务结构(SOA)的松耦合特性。3.2.1.1. 数据中心层平台架构上采取数据集中的方式,建立市级数据中心,具有数据存储、实时获取数据、支持数据应用等功能。数据中心层主要是通过基层卫生信息系统,在平台上建立区域健康档案信息中心和基于电子病历的卫生资源信息(EMR、LIS、RIS、PACS)中心。实现 “4631工程”之3个中心数据库(全员人口信息库、健康档案数据库、电子病历数据库)的目标。健康档案信息中心是平台数据中心的核心,通过对居民健康信息的采集、存储、

45、处理、分析、共享等,建立居民的个人主索引(MPI),通过基层卫生信息系统,整合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数据(EMR、LIS、RIS、PACS),形成居民从出生到死亡一生的健康档案,死档变活档。健康档案信息中心通过业务层服务组件,可以提供跨区域、跨机构数据服务,实现跨应用系统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业务监管服务。数据中心内容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广义的健康档案中心。包括了基本信息、健康档案、儿童保健、妇女保健、疾病控制、疾病管理、医疗服务这6个域信息的汇聚,其中包含了个人医疗卫生服务的EMR、LIS、RIS和PACS资源信息,形成人从生到死终生完整的健康信息。第二部分:数据仓库部分。它为医疗卫生业

46、务的管理和辅助决策提供支持。第三部分:XDS(Cross-Enterprise Document Sharing跨机构文档共享)文档库安全存储和MPI(个人主索引)。为海量数据的管理和检索提供便捷和效率的设计。3.2.1.2. 业务服务层狭义上说,业务服务包括了面向管理机构的平台管理、业务监管应用系统和面向各基层应用系统的业务服务层组件。业务服务层是平台的核心,是三层架构中服务层的具体实现。广义上说,业务服务层还包括了实现平台各种系统服务的系统服务组件,体系服务组件保证了平台的安全性、高效性、稳定性、可控性等优秀的性能。从技术实现上看,业务服务层是C/S/S和B/S/S体系架构中的Service服务层。业务服务层组件是基于数据交换层,根据数据结构设计各种业务服务组件来完成平台数据的采集、存储与共享、医疗机构业务关联协同的组件库。主要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注册数据与服务,它提供个人注册、医疗卫生人员注册、医疗卫生机构注册、医学术语/字典注册四项服务。第二部分是数据整合服务,它基于健康档案存储服务,提供医疗卫生机构的要求将整合数据发送给他们,实现信息共享服务和业务协同服务。第三部分是记录定位服务功能,它提供索引服务、业务服务、数据服务、事务处理功能,支持不同医疗服务机构之间的互操作需求。3.2.1.3. 数据交换层这一层实现数据的交换和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农林牧渔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