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暨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3858728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7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OC】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暨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DOC】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暨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DOC】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暨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DOC】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暨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DOC】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暨实施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OC】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暨实施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OC】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暨实施方案.doc(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实施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代实施方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2012-7-15目录第一章 总 论21.1 项目概要21.2 项目编制依据21.3 项目主要经济指标31.4 可行性研究结论3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52.1 项目建设背景与由来52.2 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5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83.1 自然条件83.2 社会经济情况113.3 林业建设情况123.4 项目区退耕还林工程概况13第四章 建设目标154.1 项目建设目标154.2 指导思想与原则154.3 主要建设任务16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175.1 营造林项目175.2

2、项目可行性分析22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236.1 生态环境现状236.2 项目对环境影响246.3 环境保护措施246.4 环境影响评价24第七章 项目组织管理267.1 建设管理267.2 经营管理26第八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28第九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299.1 投资估算编制说明299.2 投资测算与项目管理年费用估算299.3 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29第十章 综合评价3110.1 项目风险评价3110.2 项目影响分析3110.3 项目评价32第十一章 结论与建议34第一章 总 论1.1 项目概要1.1.1 项 目 名 称:*县2012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3、代实施方案)1.1.2 项目建设单位:*县人民政府1.1.3 项目实施单位:*县林业局1.1.4 建设单位及负责人:*县人民政府项目实施第一负责人:*(*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项目实施第二负责人:* (*县林业局局长)1.1.5 项目建设性质:新建1.1.6 项目建设年限:一年 (2013年度实施)1.1.7 项目建设地点:项目覆盖全县3个乡镇(场),*乡(二大队、四大队、七大队、八大队、一牧场、三牧场),八家户农场(农十队),茫丁乡(北地村) 。 1.1.8 主要建设内容:*县2012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包括薪炭林基地建设800亩、特色林果种植1000亩。1.1.9 项目投资与资金来源项

4、目总投资119.5万元,其中国家拨付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48万元,自筹71.5万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薪炭林基地建设计划总投资8万元,其中国家投资8万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特色林果种植计划总投资111.5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0万元,自筹71.5万元。 1.2 项目编制依据1、退耕还林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67号)2、国家林业局造林技术规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县级作业设计技术规程、林木种子(GB790-8)、主要造林树种苗木(GB6000-85); 3、国发200725号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林政策的通知国家发改委、林业局等五部门批复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4、新发改西开【2012】13

5、74号关于下达2012年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任务计划的通知5、国家、自治区、自治州其他有关林业方针、政策、法规与规定及规程等。1.3 项目主要经济指标参照国家、自治区相关造林等定额规定以及*县物价实际情况,确定本期项目实施定额。建设内容投资标准专项补贴标准建设指标薪炭林基地建设100元亩100元亩800亩特色林果种植1100元亩400元亩枸杞、葡萄1000亩 1.4 可行性研究结论1、项目建设结合*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效解决*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项目以农户自愿为原则,优先安排收入偏低的退耕户,并尽可能集中连片,分散推进。项目实施后可有效提高退耕户收入,改善当地生活环

6、境,巩固退耕还林建设成果,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符合国家巩固退耕还林政策,项目技术成熟。因此,本项目的实施可行性较高。2、防风滞尘净化大气,涵养水源。生态林和经济林达到设计要求后,可以有效遏制大风对农田、道路水利设施等的危害,吸滞大气中的悬浮物,净化空气改善生态环境,增加人类寿命期望值12年。森林植被面积的增加可减少地表水份蒸发,截留降水,减少地表径流,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持水量。 3、保土固肥效益由于我县地处干旱荒漠地带,气候条件较为恶劣,气候干燥,大风频繁,造成耕地土壤沙化,风蚀较为严重。在防护林经济林及其林下草被的保护下,基本可使项目区地表风速降至土壤颗粒起动

7、风速以下,减少沙尘暴等灾害天气的侵袭,有效抑制水土流失,起到保土固肥的作用。4、 项目区属于*县荒漠生态和自然绿洲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成规模化、系统化,管理力度不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地方经济落后,财力有限,建设资金缺乏,只要资金有保证,管理到位,项目建设是完全可行的。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 项目建设背景与由来*县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林草植被、再造秀美山川、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着眼于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审时度势,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

8、重大战略决策。近几年的实践证明,退耕还林对改善生态环境、改变不合理生产方式、加快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被群众称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实施退耕还林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2.2 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在我县林业发展特别是经济林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虽然*枸杞已初步形成了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模式,具有了产业化的雏形,并有了较稳定的市场占有率。但是要真正实现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占领国外市场,还应该解决枸杞栽培规范化、农户利益分配和制约机制等问题,为此提出了该项目,旨在通过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9、加强*枸杞产业化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枸杞的产量和品质,完善*枸杞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增加特色林果业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迸一步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项目的实施是必将对发展新疆特色林果业、增加当地农民收入和发展地方经济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而具有实施的充分必要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2.2.1 项目建设是改善*县生态环境的需要事实表明,和谐社会的很重要一方面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如果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则人们生产和生活的环境恶化,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将难以实现。生产要发展,经济要持续增长,首先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县实现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所

10、必须坚持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保证。只有坚持不懈地搞好生态建设,尽快改变生态状况,提高抗御恶劣气候造成的自然灾害的能力,才能加快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改善*县的生态环境迫在眉睫。只有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来加强生态建设,实现生态改善与经济发展双赢,才可以优化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才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2.2 项目建设是改善*县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迫切需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农村生存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重要意义。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既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护农业生态稳定性,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夯

11、实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基础,也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通过大力开展退耕还林建设,构建*县国土生态安全屏障,改善*县农业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增加森林资源总量,促进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县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供高标准的生态屏障。2.2.3 项目建设是改善退耕户生活水平的需要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即解决好农民当前生计和长远发展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和壮大退耕还林的成果。所以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已不是单纯的造林种草,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而是退耕还林工程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12、以来自治区给我县共下达退耕地还林任务5.65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2002年2.5万亩、2003年2.5万亩、2004年0.25万亩、2005年0.1万亩、2006年0.3万亩;通过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之后,可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面积,从而进一步扩大全县绿洲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且将改变全县现有的农业产业结构,有效改善脆弱的农业生态系统。目前,退耕还林补助已即将到期,但退耕还林还不能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后续产业还没有培育起来,退耕农民的生计还没有得到较好解决,巩固成果仍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困难,而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占退耕户收入的比重较大,*县退耕还林工程于2002年实施,通过8年的建设管护,国家补助

13、资金即将到期,而林木距轮伐期还有较长年限,退耕户今后生活来源存在严重问题,当前急需实施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项目,提高退耕户生活水平,从而达到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目的。2.2.4 项目建设是推动*县经济发展和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县是新疆重要的林果产品生产基地。多年来,*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县生态环境建设和林业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积极推进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生态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的实施,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为此,*县将从林业生态建设的全局出发,把巩固退耕林成果项

14、目建设作为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建设。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3.1 自然条件3.1.1 地理位置*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天山支脉婆罗科努山北麓,东邻乌苏市,南邻尼勒克县、伊宁县,西邻博乐市,北邻塔城*县,地理位置坐东经81468351,北纬44004510。县境内东西长约166千米,南北宽约134千米,总面积11275平方千米,约占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面积的37。*县东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423千米。3.1.2 气候*县属典型的北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日照充足,冬夏冷热悬殊,干燥少雨,多大风。*县全年日照达270

15、9.6小时,年总辐射量128.8千卡/平方厘米,平原地带平均气温7.2,最高43.1,最低-41.0。全年平均气温0的多年平均日数232天,累计积温4021,历年平均无霜期171天,最长194天,最短135天。初霜日在10月初,个别年份出现在9月中旬,终霜日在4月中旬。平原地区降水在北疆是最少的,年降水量由西向东逐渐增加,历年平均90.9毫米;高山地带,年降水量可达700毫米。蒸发量主要集中在49月,蒸发量为1423.9毫米,山前戈壁大于平原地区。全年平均相对湿度61%。平原地区,年平均风速5.7米/秒,大风出现日数年均32天,最多年份达63天,风向偏北,最大风速40米/秒。3.1.3 地形地

16、貌*县三面环山(婆罗科努山、科古琴山、阿拉套山),仅东北面与准噶尔盆地相连接,形成了南和西南向北倾斜的艾比湖为底中心的盆地(湖面海拔189米),地貌类型复杂。由南部山地和北部平原两大地貌单元组成。山地(婆罗科努山)缺前山带,基岩大面积裸露,山地陡峭,起伏较大,海拔高6003500米,最高峰4356米。平原为山前坡积洪积,冲积湖积平原相接壤的低平地带,海拔高度为190600米,地面坡降,乌-伊公路以南为0.10.3,乌-伊公路以北为0.10.2。特点是广阔起伏,上面广泛分布着砾质戈壁,风积沙丘和盐碱沼泽,农业区分布在主要河水流域,海拔250500米的平原上。*县地势南高北低,自南向北呈扇坡面。南

17、部山地,面积462876公顷,占总面积的41%;艾比湖为最北,湖面面积56448公顷,占总面积的5%。全县平均海拔400米左右。中部山前冲积洪积倾斜平原,地形由南向北倾斜,地形平坦,开阔,多为戈壁、沙漠,其次是耕地。主要农区地处东起托托、西至五台的天山北麓冲积洪积扇群组成的山前倾斜平原而且主要集中在扇形下部扇缘地带。北部冲积湖积平原,地形平坦开阔,艾比湖在扇形下缘最北部,湖面海拔189米。南部为山区,属婆罗科努山和它的支脉,从西南、南部到东南部主要有喀拉套山、科古尔琴山、腾格尔达板山、夏尔尕孜尔山、黑山等。*县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地形大致分为东南部的山区、中部的冲积平原、南部的沙漠三部分,绿

18、洲平原区占总面积的74.29%。3.1.4 水资源情况*县有河流、湖泊、山溪和泉流以及广布山区平原地下水,地表水年均径流量8.964亿立方米,地下动储量3.1743亿立方米(其中重复量1.6459亿立方米),在季节上分布不均,洪水水量占很大比重,与耕地资源的分布状况相比,中部水资源丰富,而东西部大河沿子,托托地区相对不足。*县水资源较为丰富,地表水主要有河流、山溪和泉水组成,县境内主要河流有*、大河沿子河、托托河、阿恰勒河,多年平均流量8.24亿立方米。主要山溪有7条,多年平均流量合计为0.69亿立方米。平原区可供人畜饮水和草场灌溉的泉群有5处,多年平均流量合计为0.296亿立方米。县境内地表

19、水资源合计为9.23亿立方米,另加境外来水1.25亿立方米,全县实际地表水资源总量为10.48亿立方米,与自治区平均水平相比,水资源总量相对丰富。*县主要河流径流量年内分配表表3-1河 名全长(千米)多年平均径流流量(亿立方米)季节分配()最大月最小月连续最大四个月春水夏水秋水冬水时间大河子河1071.3825.635.721.717.05/13.32/5.25849.0*1144.7110.763.718.86.87/24.91/1.96973.6托托河600.7919.865.417.77.13/27.22/2006974.9阿恰勒河551.3618.942.615.115.17/15.5

20、2/4.26951.9*县地下水动储量为3.17亿立方米,可开采量2.22亿立方米,其补给源以河水渗漏为主,由于天然河流分布比较均匀,致使砂砾石潜水含水层富水性比较一致,山前倾斜平原,地下水埋藏较深,较难利用。洪积湖积平原为潜水和承压水的主要分布区,易开采利用,312国道以北的扇缘地带,浅层承压水与潜水之间的隔水层很不完整,两层含水层之间有着密切的水力联系,是竖井开采的良好地段。境内河水、井水的水质较好,除艾比湖周围外,绝大部分元素含量指针均符合国家饮用和灌溉的卫生标准,矿化度在2克/升左右,且深部水质较表面水质好。1.1.5 土壤情况*县土壤垂直分布规律明显,由南向北,由高及低依次分布全县土

21、壤分8个土类,即灰棕漠土、灰漠土、潮土、灌耕土、草甸土、沼泽土、盐土和风沙土,十三个亚类,十七个土属,三十九个土种,六十八个亚种。其分布规律自南向北(山区平原)形成垂直带谱。山区主要分布着高山草甸土,山地草甸土;自山前冲积洪积扇中部。集中分布着灰棕漠土,在局部低平处(乌兰丹德尕)有灌耕土存在;冲积扇下部为灌耕地;扇缘地下水溢出带分布着潮土和盐土;冲积平原集中分布着草甸土、潮土、沼泽土、盐土;风沙土集中分布扇形下部从沙山子至牛场,乌伊公路两侧;灰漠土绝大部分已演变为灌耕土,仅分布在*乡永集湖地区,耕地主要是灌耕土和潮土。灌耕土占耕地41,潮土占44.72,其次为草甸土和沼泽土,荒漠草原主要为灰棕

22、漠土、盐土、潮土。3.2 社会经济情况3.2.1 行政区划*县行政上隶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县政府驻地*县,全县辖二镇(*镇、大河沿子镇),三乡(茫丁乡、*乡、托托乡),二个国营农场(八家户农场、阿合其农场),有55个行政村,40个农牧业生产区,境内还驻有兵团农五师八十二团、八十三团、九十一团三个团场和八十五团两个连队。3.2.2 人口、民族2011年末*县总人口为144423人(含兵团)。其中:地方人口115562人,农业人口76587人,占66.27%,非农业人口38975人,占33.73%。男性人口59044人,女性人口 56518人。*县地方全年出生人口1677人,出生率为14.56,

23、死亡人口460人,死亡率为3.99;全年净增人口1217人,自然增长率为10.56。3.2.3 地方经济据资料表明:2011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为323254万元,同比增长1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4118万元,增长12.9%;第二产业增加值57423万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101713万元,增长10.3% 。地方三产结构为51:18*县地方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470元,比上年增长12.04。*县地方职工工资总额为43632万元,比上年增长11.25%;职工年平均货币工资25601元,比上年增长11.58%。3.2.4 基础设施及生产状况*县交通便

24、利,地缘优势明显,北疆铁路及312国道横贯全境,东至乌鲁木齐,西通博乐和伊犁、霍尔果斯口岸,北达阿拉山口中,阿拉山口国家一类口岸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口岸管理和运行机制,铁路、公路已具备国际客货联运能力,年运货量20万吨以上,年入境人次7万多人。*县已建成6500千瓦水电站。全州博乐、*和温泉建成电网,全县各乡、村已通电,总库容量3300立方米的下天吉水库一期工程已结束,装机10000千瓦,各大工程供电有了可靠保障。邮电通信事业迅猛发展,全县电话交换容量8000门,已塔接国际光缆。实现了与全国及世界各地通讯联网。并开通了无线寻呼、移动电话,实现了模拟传输向数字传输的转变。县广播电视局有电视录转台、卫

25、星接受站,可直播中央电视台节目,各乡场都有广播站;全县广播电视覆盖率达95以上。 3.3 林业建设情况3.3.1 林业机构*县林业局负责全县林业生产和管理工作,核定编制6人,配置正、副局长3人、科办员4人,截止2011年,*县林业局有工作人员4人,内设办公室、林政资源办公室、护林防火办公室、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绿化委员会办公室等工作部门。辖林业工作站、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县试验苗圃、县荒漠次生林管理站、县枸杞开发管理中心、县森林派出所、县荒漠次生林派出所7个下属站所圃。下设阿合其农场、大河沿子镇、*乡、八家户农场、茫丁乡、托托乡6个基层林业站。林业系统科技人员状况:专业技术人员32人

26、,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2个;初级职称18人。10人大学本科学历、13人专科学历,中专学历5人。3.3.2 林业建设概况*县森林资源主要由山地森林、平原荒漠林及平原人工林三大部分组成。林地总面积62044.17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1315.15公顷,疏林地面积372.86公顷,灌木林地面积23828.76公顷,未成林造林地面积150.58公顷,宜林地面积29143.75公顷,沙生灌丛面积7233.07公顷。3.4 项目区退耕还林工程概况3.4.1 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完成、保存情况*县2002年2006年五年累计完成退耕地造林5.65万亩。其中,生态林52006.4亩,经济林2857.3亩

27、,退耕还草1636.3亩。工程覆盖全县6个乡镇场、55个行政村,涉及退耕户739户。经过2009年验收,退耕地造林累计保存合格面积为54830.8亩,其中,生态林保存合格面积52006.4亩,经济林保存合格面积2824.4亩,退耕还草1636.3亩。*县退耕还林宜林荒山荒地造林2002年2011年累计完成18.2万亩,其中退耕还林封育完成4万亩。(主要栽植梭梭、沙拐枣、红柳,枸杞等灌木树种)。各年度完成情况:荒山荒地造林2002年完成了3.2万亩, 2003年完成了2.5万亩, 2004年完成了2万亩, 2005年完成退耕还林封育3万亩,2006年完成荒山荒地造林2万亩,2007年完成荒山荒地

28、造林1.5万亩,2008年完成荒山荒地造林1万亩,2009年完成封育1万亩。2010完成荒山荒地造林2600亩,2011年完成荒山荒地造林3.5万亩,地点分别为:大河沿子南戈壁、*乡旦达盖沙包、茫丁乡南沙包和托托乡以铁路以南地区,各乡镇场开发区。林木保存率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3.4.2 退耕还林区退耕户收入情况1、退耕还林实施前后工程区退耕农户收入情况2011年末工程区农民人均收入8470元,2002年工程区退耕户人均收入3197元。以上数据对比可看出,自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到现在*县退耕还林户的人均纯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也正充分体现了退耕还林工程的经济效益。2、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到期后退耕

29、户收入变化情况国家退耕还林补助政策到期后,按退耕还林条例的补助期限,政策性补助为生态林后8年,经济林后5年每亩补助90元,生态林8年后林木活立木蓄积量预期效益每年每亩420元,经济林从第三年开始产生效益,平均每年每亩预期效益600元,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到期后,退耕户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是种植业、养殖业及劳动力转移收入。3.4.3 退耕还林工程面临的主要问题1、现有退耕还林地经济效益低,主要原因是枸杞等产品产业链不够完善,后续产业发展、果品加工及产品开发滞后,无终端产品;近年来农资价格不断上涨,管护成本较高,农户管理积极性不高,造成部分退耕还林地低产低效。由于现有退耕还林地经济效益低,而农资价格不断

30、上涨,退耕农户经济收入有所下降,部分退耕农户出现了生计困难的问题。2、退耕农户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后续产业发展和农村能源建设难度较大。所以退耕还林工程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如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提高退耕农户经济收入,真正体现退耕还林工程的惠民成效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3、经过多年建设,退耕还林工程区的生态环境虽有改善,但大风、冻害、干旱、洪水等自然灾害对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有较大的影响,再加上退耕还林工程涉及面广、工程量大、工作周期长,大量的工作需到田间地头开展,所以资金不足的问题严重制约着退耕还林成果的巩固。第四章 建设目标4.1 项目建设目标通过巩固退耕还林项目的实施,着力从特色林果、薪炭林

31、建设等方面从根本上解决退耕农户吃饭、烧柴、增收等当前和今后长远生活问题,确保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得到有效解决,通过加强特色林果业建设和后期管护,提高造林保存率和经济效益,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4.2 指导思想与原则4.2.1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文件精神,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按照国家发改委、林业局等五部门批复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内容,通过开展特色林果业,巩固退耕成果,通过薪炭林建设和退耕农民就业创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退耕农户的素质、扩大创业就业的途径,增加他们的收入,促进退耕还林地区经济社会可

32、持续发展。4.2.2 原则:1、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建设任务。编制实施方案前要认真进行摸底调查,全面掌握退耕农户的基本情况,有限解决人均收入低于本地平均收入退耕户的增收问题。2、坚持以人为本,体现退耕农户意愿。根据自治区下达的建设任务,要充分结合退耕农户发展后续产业的意愿,重点先考虑退耕农户的新植造林面积,给退耕农户安排适宜的建设项目,鼓励退耕农户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多方开创增收渠道,增加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3、确定合理的建设规模,确保建设成效。在工程布局中既要确保生产一定的规模效益,又不宜规模过大。特色林果业建设面积一般每户安排1030亩,技能培训工作要根据退耕农户的需求和

33、意愿开展。在确定户均规模的前提下,鼓励退耕农户联合起来进行集中连片建设,发挥规模优势和效益的原则。4.3 主要建设任务*县2012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规模为薪炭林基地建设800亩;特色林果种植1000亩。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5.1 营造林项目5.1.1 特色林果种植5.1.1.1建设内容、布局*县2012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特色林果种植面积1000亩,主要选择树种为适宜当地发展的枸杞、葡萄,国家每亩补贴400元的政策,加上农户投工投劳和地方政府财政支持,力争将退耕地的特色林果种植应建成优质高产园,作为长期产业发展,增加农户收入。*县充分考虑*县可开发利用土地和已有建设区域的基础上,特色林果

34、业面积1000亩、其中:八家户农场农十队500亩葡萄,*乡(二大队、四大队、七大队一牧场、三牧场)500亩枸杞。建设与县域特色林果发展规划相结合。(后附工程具体布局表) 5.1.1.2 造林树种选择原则1) 结合*县枸杞发展长期计划选择实用性强的枸杞优良品种。2) 能在当地气候土壤条件下顺利生长,具有很好的生长能力,树冠发达,根系粗壮,能迅速郁闭。3) 坚持造林地理条件与树种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一致的原则。4) 所选树种与造林目的相统一原则。5)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选择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树种,防治病虫害在造林后大面积发生。 5.1.1.3 造林树种选择根据以上造林树种选择原则,

35、确定*县特色林果业建设主要造林树种为葡萄、枸杞。5.1.2.1葡萄人工造林典型设计(1)树种选择与造林密度:选择扦插、根孽苗能保持优良性状,并且结果早,品质好,产量高。葡萄架式以高低连棚架最佳,栽植沟东西走向,行距4米,株距1米或0.75米,每亩栽植167株,枝蔓沿架向南爬。(2)造林整地采用沟状整地挖坑栽植,葡萄沟间距标准,沟行直(有利于栽桩拉架)生荒地沟宽1米,深0.8米,挖沟时表土,心土分开放置;戈壁地深0.8米,宽1米,换土后栽植。(3)施底肥:葡萄在沟底先填入有机质(切碎玉米杆,稻草落叶等)与表土(按1:1或1:2)的混合物回填30厘米(熟地不用也可),后将心土与基肥(腐熟的厩肥4-

36、5吨/亩,油渣200公斤/亩)充分混合填入沟内,填至离地面20厘米,浇透水,待水渗完修整栽培沟,使沟底距地面30厘米待栽苗用。(4)葡萄抚育管理:枝蔓管理。采用篱架式多主蔓自然整形。第一道铁丝线以下的芽全部抹掉,把枝蔓上全部卷须摘除。主蔓高0.6-1米时,进行第一次摘心,当延长副梢到1.5米时进行第二次摘心,长到最上一道铁丝线是进行第三次摘心。冬剪是剪除第一道铁丝线的所有枝条,并留桩上抹涂5%石硫合剂。花果管理。主要内容就是疏花序和果穗,对过大穗、过小穗、异形穗要进行疏除,每穗一般不超过1000克,每亩保持2000-2500kg为宜。水肥管理。灌水则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保湿决定,一般在植株发芽前

37、灌一次,开花前灌一次,果实膨大时灌一次。5.1.2.2 枸杞人工造林典型设计(1)树种选择与造林密度:选择扦插、根孽苗能保持优良性状,并且结果早,品质好,产量高。树种为宁杞1号和精杞1号。株行距12米。 (2)造林整地采用沟状整地挖坑栽植,沟宽0.5米,深0.35米,栽植坑404040厘米;(3)肥水管理:栽植时在穴内施腐熟精粪2-5公斤/穴,磷酸二铵0.05公斤/穴,尿素0.025公斤/穴,硫酸钾复合肥0.025公斤/穴,混合均匀,覆6-10厘米厚表土后栽植。栽后及时灌水,以后每隔1015天浇水一次,及时松土、除草、抹芽及病虫防治。(4)土壤管理:松土除草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8月份,松土扩大树

38、盘和消除杂草,尽可能多地积累水分,同时可避免杂草和植株争夺水分和养分,改善土壤通透性。因此,必须加强土壤培土、松土除草等措施以提高枸杞树的营养水平,增加枝条叶片的数量和质量,促进枝条的充分成熟。使枸杞树冠迅速生长,提高植株的营养水平,为顶芽向花芽分化转变提供物质基础,对提高早开花十分有利。枸杞园每年需中耕多次,深度为45cm,以不损伤枸杞的水平根系为原则。 (5)病虫害防治: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止”的方针,积极作好封育目的树种的主要病虫害的疫情监测和防治。积极与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局配合,适时监测预报林地各种虫情病害,发现病虫鼠害发生,及时进行防治。新植枸杞虫害主要有枸杞负泥虫、瘿螨、锈螨、

39、针对以上虫害运用以下主要技术措施:1) 枸杞负泥虫防止:用氯氰菊脂1000倍敌杀死3000倍防治。2) 枸杞瘿螨、锈螨防治:老眼枝叶片平均每叶有虫瘿3个时进行防治,采用笨丁锡1500倍或哒螨灵2000倍防治。3) 清理园地:晚秋结合修剪,将剪下的枝条与铲除的田边地头杂草及时收集带出天外烧毁,减少病虫害的越冬基数和越冬濨生场所。 (6)森林防火:本着预防为主,因害设防的原则。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加强农牧民防火教育,加强对进入林区人员的管理。在火患易发期,增派护林员加强巡视和检查,减少人为森林火灾的隐患。(7)修剪: 栽植后当苗木长至60厘米,选留一直立枝条剪顶定干,将主干上40厘米以下萌芽全部去除

40、,40厘米以上选留生长不同方向侧枝4-5条作为骨干主枝。整个生育期间每隔7-10天剪除一次主干上分枝带以下的萌芽、条,每隔主枝长至15-20厘米短截,足其萌发侧枝。对主枝上直立生长旺条及时剪除,弱枝重截长至8-10厘米时进行短截,壮枝长放长至15-20厘米时进行短截,促其分枝均匀生长,形成结果枝组。还可在主干上部选留3-4个弱枝条下短截作为临时性结果枝,有利于边整形边结果。5.1.2.3特色林果业造林枸杞典型设计图枸杞13米,典型设计图(表示枸杞)1米 2米 5.1.2 薪炭林建设5.1.2.1 建设布局*县2012年度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薪炭林建设规模800亩,由茫丁乡在*县北地集中营造,主要造

41、林树种为枸杞、沙枣、榆树等。通过营造薪炭林,逐渐恢复该区域植被,从而达到预期效果。项目区四至坐标点为:(0656877、4946821 0655900、4946856 0655940、4945915 0656695、4946215)。见附图4薪炭林布局图。5.1.2.2 立地条件项目区位于*县敖包奎赛高速公路北侧荒漠区,地势平坦,林分质量较低,植被分布不均,平均盖度为15%,优势树种为红柳、梭梭。在项目区采取带状破土整地,人工造林等措施,进而提高项目区的覆盖度。 5.1.2.3 造林树种选择原则1) 结合*县枸杞发展长期计划选择实用性强的枸杞优良品种。2) 能在当地气候土壤条件下顺利生长,具有

42、很好的生长能力,树冠发达,根系粗壮,能迅速郁闭。3) 坚持造林地理条件与树种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一致的原则。4) 所选树种与造林目的相统一原则。5)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选择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树种,防治病虫害在造林后大面积发生。 5.1.2.4 造林树种选择根据以上造林树种选择原则,确定*县薪炭林建设工程建设主要造林树种为枸杞。本地品种一方面有一定的产量,第二方面修枝后的枝条可以当柴火。也可以当做农户熟练枸杞修剪技术的简易基地。 5.1.2.5 造林设计1) (1)树种选择与造林密度:选择扦插、根孽苗能保持优良性状,并且结果早,品质好,产量高。树种为宁杞1号和精杞1号。株行距12

43、米。 2) 造林整地采用沟状整地挖坑栽植,沟宽0.5米,深0.35米,栽植坑404040厘米;3) 施底肥:栽植时在穴内施腐熟精粪2-5公斤/穴,磷酸二铵0.05公斤/穴,尿素0.025公斤/穴,硫酸钾复合肥0.025公斤/穴,混合均匀,覆6-10厘米厚表土后栽植。4) 灌溉方式:灌溉采用滴灌方式进行,项目区前期*县已进行机井及首部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5.1.3 建设技术方案封育类型为主要以培育枸杞为主的乔灌树种。根据封育作业区的封育条件,封育期限为5年,封育方式选择为半封,在封育期内,禁止放牧及采挖砂石料等一切不利于植被生长繁育的人为破坏行为,从而使项目区植被盖度由造林前的15%提高到45%

44、以上。5.1.4 抚育措施在项目区为了防止人畜破坏,设置围栏,树立宣传标语或项目标志牌,并设专职护林员进行管护,收到预期的成效。5.1.5 病虫害防止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止”的方针,积极作好封育目的树种的主要病虫害的疫情监测和防治。积极与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局配合,适时监测预报林地各种虫情病害,发现病虫鼠害发生,及时进行防治。5.1.6 森林防火本着预防为主,因害设防的原则。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加强农牧民防火教育,加强对进入林区人员的管理。在火患易发期,增派护林员加强巡视和检查,减少人为森林火灾的隐患。5.2 项目可行性分析5.2.1 自然条件适宜*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准噶尔盆地西南

45、缘,天山支脉婆罗科努山北麓,属典型的北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全年日照达2709.6小时,年总辐射量128.8千卡/平方厘米,平原地带平均气温7.2,最高43.1,最低-41.0。光能资源丰富,日照充足,冬夏冷热悬殊,干燥少雨,非常适宜林木生长。更适合发展特色林果业枸杞。5.2.2 专业技术力量充足*县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锻炼出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技术队伍。为了深入落实科技兴杞战略,切实提高乡(镇、场)枸杞产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县林业系统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把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人员吸收补充到枸杞服务队伍当中,将真正思想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技术服务人员安置在了枸杞基层技术服务岗位上。全县共成立了10支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队。为了进一步提升*县林业发展整体水平,*县打造了一支由全县各级林业部门科技人员和*林业技术专家组成的林业科技服务队伍。*县完整的技术服务体系,能够胜任此项目的实施。5.2.3 符合政策、顺应民心。此项目的建设符合党和国家就西部大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符合自治区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的战略目标,是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林业发展整体水平,调整林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惠民工程。项目的建设将得到地方政府和各族群众的积极响应。第六章 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农林牧渔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