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环保监测执法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韩长文 文档编号:3873456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环保监测执法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某环保监测执法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某环保监测执法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某环保监测执法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某环保监测执法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环保监测执法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环保监测执法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总 论1.1项目名称与承办单位1.1.1项目名称*环保监测执法业务用房建设项目1.1.2项目承办单位及法人项目承办单位:*环境保护局法 人 代 表:1.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编制单位:资质证书:1.2研究工作的依据、内容及范围1.2.1研究依据1、关于编制*环保监测执法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2、环境保护部关于申报环保监测执法业务用房建设项目的通知环办函2008817号;3、环境监察执法能力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04319号;4、关于印发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财(建2006318号);5、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6、全国辐射环境监测与监察机构

2、建设标准;7、全国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标准;8、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中国电力出版社;9、*环境保护局提供的有关资料。1.2.2研究范围与内容按照国家对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工作范围和深度的规定,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编制完成了*环保监测执法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报告对项目建设的提出背景、必要性和建设条件进行了论证,对建设规模、方案、公用工程、项目组织机构、实施进度、环境影响、节能、投资估算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研究、分析和评价,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依据。1.3项目概况1.3.1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本项目建设内容为新建*环保监测执法业务用房,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

3、,配套用房建筑面积300平方米。 1.3.2建设地点建设地点位于*莲花大道西段南侧,市环保局院内西侧空地。1.3.3公用设施条件本项目所在地有完善的水、电、通讯等供应设施,可满足项目需要。1.3.4环境保护本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和垃圾经治理后均能做到达标排放。1.3.5项目定员项目定员70人。1.3.6项目建设工期项目建设期一年。1.3.7总投资及资金筹措本项目建设总投资为292.2万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用264.5万元,工程建设其它费用19.2万元,基本预备费8.5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国家环保专项资金2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60万元,单位自筹32.2万元。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

4、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据备注1建设用地面积平方米2666.7合4亩2总建筑面积平方米23003建筑占地面积平方米8004用水量米3/日6.45用电负荷千瓦1156建设工期年17项目总投资万元292.28资金筹措万元292.28.1申请国家环保专项资金万元2008.2地方配套资金万元608.3单位自筹万元32.21.5结论项目的建设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符合*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符合*环保监察大队、环境监测站和辐射环境监测站的实际工作需要。可研报告所提出的工程建设方案规模适中、功能合理、技术可靠,且建设资金筹措有保证。项目建成后,能够从根本上改善*环保监察执法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工作人员积极性,更

5、好地发挥环保监察和监督职能,服务于地方经济,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和谐、可持续发展。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第二章 项目建设必要性2.1*概况2.2项目单位概况*环境监察大队、环境监测站和辐射环境监测站为全供事业编制,隶属于*环境保护局,是*环境监测和执法机构,相当于股级规格。环境监察大队编制40人,环境监测站编制25人,辐射环境监测站编制5人,其中:技术人员36人(工程师10人,助理工程师18人,技术员8人)。*环境监察大队主要职责:依法对*辖区内一切单位和个人履行环保法律、法规,执行环境保护各项政策、标准的情况进行现场监督、检查、处理。负责沙河流域水环境事故应急处置,并与上游的

6、*、下游的沈丘县等市县建立联动防范机制和沟通渠道。负责污染防治工作的现场监督管理。对污染防治设施运转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限期治理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现场监督检查。负责农村生态环境监察工作。对农业污染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物排放、取缔关停“十五小”和国家明令禁止或淘汰的污染严重小企业和落后工艺设备、秸秆禁烧工作的现场监督、管理。负责全县排污单位排污费征收工作,确保排污费的依法、全面、足额征收。四是参与环境污染事故、污染纠纷的调查处理。*环境监测站是*唯一通过省环境监测中心验收达标的三级环境监测站,其主要职责是:对环境中各方面要素进行经常性监测,对各有关单位排放污染物的情况

7、进行监视性监测,为政府职能部门全面开展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准确的监测数据和资料。其主要职能是:对本市内各种环境要素的质量状况,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要求制定监测计划和进行经常性监测;对辖区内排放污染物的单位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监测;为排污收费等环境管理提供监测数据,参加辖区内污染事件调查;完成环保主管部门为进行环境管理所需要的各项监测任务,并负责组织群众性的环境监测网建设。为加强环境监测数据管理,实现监测数据资料管理的制度化。环境监测实行月报、年报和定期编报环境质量报告书制度,切实为环境管理提供有效服务。*辐射环境监测站主要职责:负责全市核安全和辐射安全的监督管理;贯彻执行国家核安全与辐射安全政策、规划和

8、技术标准;负责辐射环境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监督管理放射源与射线装置安全;监督管理核设施安全相关工作;监督管理核设施、核技术应用、电磁辐射的污染防治;负责核与辐射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工作;对核材料的管制和民用核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和无损检验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参与反生化、反核和反辐射恐怖袭击工作;负责全市核与辐射监测和监察工作。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属于淮河流域,区域内沙颖河和汾泉河两大河流横贯东西,基本把全县等分为三块,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78.3%,是河南省境内淮河水系的主要出口。沙颖河是淮河的最大支流,承接着上游5个市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通过*境内流入沈丘县,是

9、国家、省、市各级领导和新闻单位关注的断面,也是老百姓关注的热点,监测任务十分繁巨,环保工作十分艰巨。(1)通过环境监测,提供代表环境质量现状的数据,判断环境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制定的环境质量标准,评价当前主要环境问题。 (2)找出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和区域上重要的污染因子,作为主要管理对象,评价该区域环境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的实际效果。(3)通过环境监测,评价环保设施的性能,为综合防治对策提供基础数据。(4)通过环境监测,追踪污染物质的污染路线和污染源,判断各类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影响,预测污染的发展趋势和当前环境问题的可能趋势。 (5)通过环境监测,验证和建立环境污染模式,为新污染源对环境的影响进行

10、预断评价。 (6)积累长期监测资料,为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提供基础数据。 (7)通过积累大量的不同地区的环境监测数据,并结合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法规和环境质量标准。 (8)通过环境监测,不断揭示新的污染因子和环境问题,研究污染原因、污染物迁移和转化,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9)环境行政执法是行政执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执行各项环境管理法律制度和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各项行政措施。(10)环保部门必须把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提到本部门工作的重要位置上,把依法履行环境保护工作统一监督管理职能,加强环境

11、执法,严肃查处各种环境违法行为,强化环境执法监督作为环保工作重点。*环境监察大队、环境监测站和辐射环境监测站目前的监测能力现状与国家规定的标准差距较大。现有监测执法业务用房少,*环境监察大队、环境监测站和辐射环境监测站只有30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几个科室一间办公室,非常拥挤,远远不能满足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全国辐射环境监测与监察机构建设标准和全国环境监察标准化建设标准的要求,不利于正常业务工作开展。为此,*环境保护局拟在该局院内西侧空地建设环保监测执法业务用房,解决环保基础设施差,环保履职难度较大、环境监管能力薄弱,不能适应当前日益强化的环保工作需要的问题;随着项城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环境污

12、染情况逐渐复杂,环境执法点多面广,工作内容和工作量不断加大,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环保履职能力和工作效率已迫在眉睫。因此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第三章 建设规模及内容3.1建设依据1、全国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2、全国辐射环境监测与监察机构建设标准;3、全国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标准。3.2建设规模根据有关建设标准和*环保监测执法工作的实际情况,确定本次项目建设规模执行中部地区三级标准。占地面积4亩(2666.7平方米),建筑面积2300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配套用房建筑面积300平方米。3.3建设内容本次项目建设内容为新建*环保监测执法业务用房。包括:1、业

13、务用房综合楼: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高四层,框架结构。2、配套用房: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一层建筑,砖混结构。3、总图工程:包括围墙大门、道路广场、绿化等。第四章 建设条件4.1地理位置*环保监测执法业务用房拟建于*莲花大道西段南侧,市环保局院内西侧空地。拟建场地地面无附属物,位置适宜,交通便利,便于物流和人流的疏散,适宜项目的建设。4.2自然条件4.2.1 气象*地处中纬度地带,为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冬寒夏热,降水集中在夏季,季风气候显著。各主要气候数据如下:年平均气温 14.3最冷月平均温度 -2最冷月相对湿度 64.8%最热月平均温度 29.8最热

14、月相对湿度 81%极端最高气温 42.5极端最低气温 -21年平均降水量 762.1mm最大冻土深度 160mm主导风向 东北风平均无霜期 218天最大积雪深度 200mm4.2.2 工程地质条件拟建场地地层岩性属第四系全新统黄淮河冲洪积物,根据其岩土工程性质,该区地层自上而下共分五层,其中一至三层为新近沉积物。各层主要特征如下:第一层,粉土:褐黄色,层厚2.43.1m,湿至很湿稍密,上部有0.51.3m杂填土,其下粉土,粉状,见贝壳碎片,夹粘土薄层,局部层间夹粉砂薄层。中高压缩性。第二层,粉质粘土:棕褐色、灰色,层厚1.62.6m,饱和软至可塑,土体内见铁锈色条纹及黑色斑点,下部含少量钙质结

15、核。底层埋深4.15.2m。中高压缩性。第三层,粉土:灰色、灰黄、浅黄色,层厚1.72.6m。湿稍密,土体内见铁氧化物及黑色斑点,含钙质结核,底层埋深77.4m。中高压缩性。第四层,粉质粘土:褐黄色,层厚1.73.3m,饱和硬可塑,见铁锈色条纹及黑色斑点,含钙质结核,底层埋深8.79m。中高压缩性。第五层,粉细砂:灰黄、浅黄色,该层最大揭露厚度3.3m。湿稍至中密,上部粉砂含泥质,细砂主要矿物成份为石英、长石及云母。中低压缩性。4.2.3 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地下水埋深8.949m,地下水位标高36.536.54m,系潜水类型。地下水、水位动态主要受季节变化及开采量大小的影响。地下水对砼无侵蚀性。

16、4.2.4 抗震烈度根据“河南省工程抗震设防烈度图”的划分,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4.2.5 基础设施条件1、供、排水项目供水由市政供水管网统一供水,可以保证项目的用水需求。项目所在地有完善的排水系统,可满足项目排水需求。2、供电该项目由市政电业部门供电,电力充足,现有供电设施良好,可保障项目用电需要。3、通讯项目所在地现有固定、移动电信设施,可以开通全国直拨程控电话及移动通讯,满足项目固定和移动通讯要求。4、交通条件本项目场地位于*莲花大道西段南侧、市环保局院内,交通极为便利。4.3建筑材料1、土方拟建项目在施工期需在项目建设地点进行少量的土方开挖,土方开挖量可满足工程土方回填的需要,剩余土方

17、外运处理。2、砂和加气砼砌块工程所需砂和加气砼砌块,当地市场供应充足,可以满足工程需要。3、四大材料来源及供应钢材、木材、水泥、电缆等均由当地建筑材料市场供应。第五章 工程技术方案5.1设计依据1、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3、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50016-2006);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1-2001,2006年版);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0-2010);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

18、007-2002);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97-2002);10、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11、其他有关国家现行设计规范、规程、标准。5.2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1、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并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坚持因地制宜、经济适用的原则,做到管理方便、功能齐全、美观大方。2、充分考虑建筑的性质和对周边环境的要求,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使新闻中心与周围自然环境达成和谐的关系。3、项目内部各部分之间有机结合,统筹兼顾,互相协调。既要有利于新闻中心内部管理,同时也要为职工及其他人员提供方便。4、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充分展现人与自然、人与科

19、学、人与环境高度融合的思想,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景观资源条件,有机组织空间布局,创造注重自然的生态环境,追求自然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的高度统一,创造人性化的工作环境与氛围。5.3总平面布置5.3.1总平面布置原则1、最大限度地利用宝贵的土地资源进行规划设计;2、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做到建筑物设计合理,方便工作、管理的原则;3、依据国家有关规划、建筑、环保、防火、抗震、劳动安全及卫生的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4、在尽可能条件下,加大绿化面积,美化区域环境;5、总图布置时,要考虑到物流和人流出入的合理性及后期发展规划。5.3.2总平面布置总平面设计时充分考虑项目用地所处地理位置,与周围道路环境的关系,以及

20、项目用地本身形状,场地内建设内容与场地的空间关系,将项目的规划与设计从一开始就纳入城市空间序列的范畴,与环境达成有机的和谐,同时充分考虑新闻中心的特殊性、建筑和道路、停车场地、绿化用地的总体布局。平面布局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力求使功能更合理。项目占地面积2666.7平方米。设置出入口向北,开向莲花大道。项目各类用房按其功能的不同及其相关性,分别集中设置,本着便于使用,利于管理而又安全、便捷的原则,以监测执法业务用房综合楼为中心分区布置。综合楼拟布置在场地中南部,正门朝北,门前为广场和绿地,综合楼周围设置公用通道。配套用房布置在场地西侧中部,业务楼东侧区域为职工活动场地。院墙采用花墙透绿设计,沿

21、墙设置5米绿化区。5.3.3交通流线组织交通流线设计特点是要求安全、便捷。鉴与此,场区内道路系统的布置应使运输车辆和消防车辆能够达到每个建筑物,并形成环形路网,避免迂回和交叉。场内系统道路分主干道和次干道两种,主干道宽8米,次干道宽5米,各建筑物周围除绿化外均为水泥硬化地面。道路路面结构为水泥砼路面。同时根据需要设置相应面积的停车场地。5.3.4绿化景观设计根据项目特点和总平面布置,绿化布置以点、线、面结合的方式设计,小巧自然,不拘一格,在正门的绿化中心广场以集中的绿地为主,形成面的绿化构成,植物配置以草坪为地被,其间乔木和灌木搭配栽植,营造小区哉的绿化景观。沿道路两侧,栽植观赏性较强的高大乔

22、木,作为线的绿化构成,除集中的绿化布置外,在建筑物周围和零散的空地上,进行散植,形成点的景观效果。使整个场内绿化布局形成疏密有致、高低错落、远近分明的绿化层次和空间结构,与场内建筑相呼应,做到具有良好的环境品质和自然生态绿化。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项目指标单位备注1项目总用地2666.7M2合10亩2建筑占地面积800M23总建筑面积2300M24道路广场用地933.7M25建筑密度30%6容积率0.867绿化率35%5.4建筑设计 5.4.1建筑平面及功能说明1、业务用房综合楼高四层,框架结构。为“一”型建筑,东西走向,大门朝北。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各平面功能布置如下:一至三层为业务中心

23、,设置实验用房、监测系统用房。每层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四层为办公室、会议室,建筑面积500平方米。2、配套用房配套用房包括配电室、车库、门卫房等公用设施用房。全部为一层建筑,砖混结构,建筑面积300平方米。5.4.2建筑立面造型及色彩设计业务用房综合楼是项目的标志性建筑,其立面造型设计体现庄重、严肃、富有寓意的风格,不过分追求建筑的新奇独特。在强调建筑独具个性外,与周围建筑环境协调统一。整个建筑立面采用虚实的对比、横竖线条的对比、方向的对比、质感的对比等各种建筑手段,细部处理上立面饰以淡雅的标志图案和建筑符号,使其具有丰富的文化气韵、内涵,同时又生动丰富,充满时代感,达到功能与形式的统一。业

24、务用房综合楼造型设计风格,体现严肃、庄重、美观大方的设计原则。顶部间以白色线条装饰利用建筑本身平面的一些退进变化改变立面单调的造型,同时利用入口雨棚、顶部晾晒棚这些功能构件的加入,增加造型元素,使建筑造型富于变化和时代性。立面尽量选用宁静厚重的色彩,取“宁静致远”之意,以灰色为主色调,同色系,深浅变化的色彩为辅,加以白色线条处理,营造一种简练、朴实、典雅、宁静的氛围。5.4.3建筑剖面及交通组织设计业务用房综合楼为四层建筑,一层层高3.6米,二至四层层高3.3米,室内外高差0.6米,建筑物总高度14.1米。建筑内垂直交通由二部楼梯组织,水平交通由水平内廊组织,建筑物的垂直水平交通组织,既符合防

25、火疏散要求,又起到合理组织人流互不干扰的作用。5.4.4主要建筑用料做法1、外装修业务用房综合楼外装修以厚重、简洁、大方为主。立面尽量选用宁静厚重的色彩,取“宁静致远”之意,以灰色为主色调,同色系,深浅变化的色彩为辅,加以白色线条处理,饰以褐色底座,使整个大厦体现为一种厚重、朴实、典雅、宁静的建筑风格。窗户采用无色透明玻璃,入口门厅为彩色水磨石地面。2、内墙一般房间内墙采用仿瓷涂料,其余主要房间墙面为乳胶漆,卫生间为水泥砂浆,外罩釉面砖。有特殊要求的房间按工艺要求确定内墙装饰材料品种。3、屋面保温、隔热,高分子防水材料面层,有组织排水。4、楼面楼面为陶瓷地砖楼面,卫生间楼面为陶瓷地砖防水楼面,

26、入口门厅为彩色水磨石地面,地下室地面为涂料防水做法。5、门窗木门、不锈钢全玻门,塑钢双层窗。6、顶棚同内墙,有特殊要求处采用吊顶。5.4.5建筑消防说明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规定,业务用房综合楼属二类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建筑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因此业务用房综合楼可按一个防火分区设置。各分区之间设置乙级防火卷帘门,同时配置磷酸铵盐手提式灭火器。安全疏散:建筑物内安全疏散距离、安全出口宽度、数量、走道和楼梯宽度均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有关规定执行。5.5结构设计5.5.1设计依据1、本专业有关的规范、规定;2、建筑结构可

27、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0-2010);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7、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8、甲方提供的水文地质报告;9、建筑方案及其它专业相关资料。5.5.2抗震设计及荷载取值1、业务用房综合楼,结构安全等级为三级,建筑重要性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05g,设计使用年限50年。2、基本雪压0.4KN/m2,基本风压0.45KN/m2。3、不上人屋面活荷载0

28、.5KN/m2,上人屋面活荷载2.0KN/m2,公共卫生间8.0KN/m2,业务用房、办公室、会议室3.0KN/m2,走廊、门厅、楼梯间:二层及二层以下3.5KN/m2,二层以上2.5KN/m2,其它2.0KN/m2。4、结构材料砼强度等级 :框架柱、楼梯、梁、板、基础采用 C30,构造柱、压顶梁、过梁C20、垫层C15。钢筋 HPB235 fy=210 N/ mm2HRB335 fy=300 N/ mm2HRB400 fy=360 N/ mm2墙体采用24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5、结构选型业务用房综合楼为框架结构,垂直荷载由框架承担。配套用房为砖混结构。6、基础业务用房综合楼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

29、丙级,基础采用柱下独立基础。第六章 公用工程6.1给排水、消防设计6.1.1设计依据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6、业主提供的有关资料和设计要求;7、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条件。6.1.2设计范围本项目设计范围主要包括建筑给水、建筑排水、建筑消防和灭火器配置。6.1.3生活给水系统1、水源生活给水采用市政给水,项目场地外市政道路现有供水管网,可从市政道路引入水

30、源。2、用水量用水量统计表序号用水分类用水量标准用水单位数用水时间(h)时变化 系数最高 日用水量 (m/d)最大 时用水量 (m/h)备注1管理人员60L/人.班7082.54.21.32绿化用水2 L/ m2933.7411.90.53未预见水量及漏失量(5%)0.30.1合计6.41.94消防用水室内消火栓40L/S2室外消火栓25L/S23、给水方案(1)室外给水方案从市政管网上引一路进水管,管径DN100,装设室外水表及控制阀门。室外给水管采用给水铸铁管,石棉水泥接口。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和“以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室外消火栓系统从市政给水管网上引入一

31、条DN100的给水管,供水管上设置室外消火栓,为生活、消防合用系统。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为80米,室外消防用水量为25l/s,火灾延续时间按2小时考虑。(2)建筑消防给水系统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有关规定,业务用房应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20l/s,同时配备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6.1.4排水系统1、生活污水系统本工程生活废水排放量按生活给水用量的90%计,日排水量为3.8m3/d,生活污水含粪便,需经化粪池粪处理后,方可排入室外排水系统,生活废水直接排入室外系统。经城市排水管网送至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2、雨水的收集和排放雨水主要靠雨水口进行收集

32、,然后通过管网集中,排放到市政雨水管中。室外排水管采用双壁波纹管胶圈承插连接;室内排水管采用内螺旋UPVC管,粘接接口。6.2通风与空调采暖与通风根据需要采用分体式空调。6.3电气设计6.3.1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3、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4、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6);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6、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7、建筑、给排水、采暖通风、通讯等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6.3.2设

33、计范围1、低压配电系统2、动力、照明配电系统3、采暖、通风及控制4、防雷及接地系统6.3.3负荷等级、供电电源本项目设有配电房,项目供电电源来自本单位配电房。本工程电源属于三级负荷,总用电负荷约115KW。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供电电压为220/380V。6.3.4低压配电在配电房内设置低压配电系统专用盘,动力负荷、照明负荷分别计量。无功功率补偿采取在低压配电盘集中自动补偿方式。由配电房至各建筑物各层的供电线路采用放射式供电方式。动力配电箱、照明配电箱、控制柜等尽量选用定型产品。6.3.5线路敷设采用电缆SC1ACE1KV沿桥架引入。照明灯具控制支线采用BV1.5mm2,回路分支线采用BV2.5

34、mm2。线路采用BV铜线穿钢管暗敷。6.3.6安全用电及节能措施根据本工程特点,节能措施有:采用静电电容器补偿,减少无功功率损耗,提高功率因数。照明灯具采用节能型灯具。 6.3.7电气照明照明灯具以节能型荧光灯为主,卫生间、楼梯间等为白炽灯。在有吊顶的地方设置嵌入式节能荧光灯具。6.4弱电设计1、电话通讯系统各职能部门、管理部门均设有对外联络电话,以方便与外界的联系。通讯网络由通讯部门设置的分接箱旨入管线,进户管埋地引入地下室内,经金属线槽引至弱电机房,然后分路采用HYV电缆引至各层分线箱,各层通讯分支线采用RVB2X0.5,宽带网络线采用超六类四对双绞线与通讯线共穿SC管沿墙内暗设。2、防雷

35、与接地保护业务楼属于三类防雷建筑物。利用建筑物基础作为自然接地体,基础底板内钢筋与构造柱主盘相焊构成自然接地装置,防雷与安全保护接地共用。屋顶最高处敷设避雷带,利用构造柱内主筋焊接构成电气通路作为引下线,引下至自然接地基础。弱电设备的保护接地、弱电设备的接地均由等电位箱引出接地线,做总等电位连接,接地线为RVB14。保护接地采用TNCS制,N 线与PE线严格分开,接地线采用BV型黄绿双色线,敷设方式同相线同管敷设。所有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道及外露金属构件等均需通过接地线同自然基础接地体可靠焊接,以实现总等电位连接。所有弱电设备、金属桥架等导电金属外壳均要与接地装置可靠连接。总共用接地阻值不大于1

36、欧姆。第七章 环境保护7.1建设地点环境现状项目场地位于*莲花大道西段南侧,市环保局院内西侧空地。通过对该区域环境质量的例行监测,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要求,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值可基本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类标准,声环境质量现状符合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类标准要求。项目建设地点环境现状较好,适宜项目的建设。7.2施工期对环境影响及治理措施1、噪声施工期间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等产生非稳态噪声,具有噪声高、无规律、突发性等特点。工程拟采取的噪声防治措施有:加强施工组织管理,限制高噪声施工时间,夜晚停止施工

37、;选用低噪声性能的施工机械,并对施工机构进行润滑和保养,使机械噪声尽可能地达到最低值;项目建设地四周设置临时性围墙。通过采取上述防治措施,可使场界噪声值满足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中相关要求。2、废水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工地生活污水,由于该部分污水水量小,且随施工期的结束而停止,因此该部分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集中排入市政排污管网,对地表水环境不构成影响。另外,对施工开挖的土方和堆放的建筑材料加强围护和遮盖,防止雨天泥土流失,形成污水。3、大气影响建筑材料在运输、装卸、拌合及土方堆放过程中易产生扬尘。应在施工路段和施工场地定期洒水,定期清除施工场地及运输路面上散落的土、

38、石方,运输车辆车厢应密闭。4、废弃物影响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施工过程中开挖的土方和废弃的建筑材料。土方回填后多余部分和废弃的建筑材料全部运至城市垃圾处理场妥善处理,减少对环境的影响。7.3运营期对环境影响及治理措施1、污水治理 本项目废水主要来源于管理及借阅人员的生活污水,废水产生量4立方米/天。生活污水需经化粪池处理后,外排废水水质满足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GJ3082-1999)要求后,由城市下水道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2、固体废弃物治理本项目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垃圾产生量较少,由垃圾清运工定期清运,经垃圾中转站分类收集后,送至*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填埋。不会因堆

39、积和随处弃置而对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7.4绿化本项目在总图布局设计中应考虑充足的绿化带,以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卫生标准。7.5环境影响评价针对项目产生的污染,经过综合和科学治理以后,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不会对环境产生新的污染。第八章 劳动安全及消防8.1劳动安全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本项目建成后符合职业安全卫生的要求,保障新闻中心的正常运转和有关人员的安全与健康。本项目应执行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令(第3号)等国家劳动安全规范和要求,本项目在施工、设计、使用中应采取以下安全防范措施:1、桩基、土方等地下工程施工中应防止土方塌方、位移。

40、2、垂直运输设备搭设稳定性、安全性装置。3、考虑不同季节对施工的不安全因素,在雨季施工应做好防电、防雷、防坍塌和防强风的工作。冬季施工应做好防风、防火、防滑、防煤气中毒等工作。4、建筑内部的电线设施应隐蔽或外部设有安全防护措施。5、项目运营期对安全防范设施应当做好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 8.2消防本项目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立足自救”的消防设计原则。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要求,建筑、结构、通风、给排水、电气几个专业综合设防,以确保防火和发生火灾情况下的安全。本项目防火范围包括室外和室内两部分。室外部分包括总平面布置环形防火通道的设置。室内部分包括防火分区

41、设置和消火栓的设置等。建筑物之间应保证足够的防火间距,并形成环形消防通道。室外设置消防水管网和消火栓,采用低压消防制,控制半径按80米计,设计三出口式地面消防栓和消防供水系统。针对防火有较高要求的场所,配备足够的消防沙和化学灭火器材。对易起火的部位要设置防火警示,杜绝火种靠近。第九章 节能、节水9.1节能、节水必要性能源和水资源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基础。节约能源和水资源是我国长期的战略任务。我国能源和水资源利用率很低,消耗指标很高,节约能源和水资源不仅极其必要,而且潜力很大。它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国能源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项目建设采用新设计、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以达到最

42、少的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9.2节能措施1、采用合理的配电方式,电气设备选用节能型产品,照明设计推广绿色照明工程产品,选用高效节能灯具,按规范要求设置室内照明灯具数量,以节约电力资源。2、给排水系统采用新型材料和节能设备,并合理设计控制系统,以达到节能的目的。3、土建结构设计采用先进合理的设计方案,推广新技术和新材料以节省建筑费用,节约土建施工时间,减少工作量。4、在建筑设计中,屋面设隔热层,其围护结构也考虑保温隔热。9.3节水措施供水系统采取防渗、防漏措施。如供水管网、卫生洁具等配件要符合标准,提高耐用度,防止漏水,以达到应有的节水功效。9.4能源管理建立水、电管理制度和机构,加强水、电的计量

43、管理,并明确管理责任,防止水、电等的跑、冒、滴、漏和空耗等,提高节能效果。第十章 招投标方案10.1招标原则为提高经济效益,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工程建设期,防范和避免工程建设中的违规行为,规范招标、投标活动,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编制了本项目的招投标方案。在招标过程中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并应当接受依法实施的监督。10.2招标范围本项目招标范围包括项目的施工、监理招标。10.3招投标程序10.3.1招标鉴于本项目法人单位目前尚不具备自行招标所需具备的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的能力,该项目的招标活动委托给依法设立、从

44、事招标代理业务并提供相关服务的招标代理机构,具体程序如下:1、本项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先履行项目审批手续,取得批准后委托招标代理机构进行公开招标。2、招标人在国家指定媒体上发布招标公告。公告应当载明招标人名称和地址,招标项目的性质、数量、实施地点和时间以及获取招标文件的办法等事项。3、本项目的招标文件应当包括招标项目的技术要求、对投标人资格审查的标准,投标报价要求和评标标准等所有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以及拟签定合同的主要条款。(1)施工监理招标施工监理对工程的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在进行施工监理招标时,公开选择施工监理企业进行项目的监理。(2)施工企业选择招标依据工程的需要,采用总承包方式,公开选择投标人。10.3.2投标1、本项目投标人应当具备承担招标项目的能力,并应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投标文件。投标文件的内容应当包括拟派出的项目负责人与主要技术人员的简历、业绩和拟用于完成招标项目的机械设备等。2、投标人应当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前,将投标文件送达投标地点。投标人少于三个的,招标人应当依照本办法重新招标。3、投标人拟在中标后将中标项目的部分非主体、非关键性工作进行分包的,应当在招标文件中载明。4、投标人不得相互串通投标报价,不得排挤其它投标人的公平竞争,不得损害招标人或其它投标人的合法权益。5、投标人不得以低于成本的报价投标,也不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农林牧渔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