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坎中小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西安人 文档编号:3878109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11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门坎中小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石门坎中小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石门坎中小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石门坎中小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石门坎中小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石门坎中小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门坎中小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石门坎(中、小)学校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石门坎中小学校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第一章 总 论3一、项目概况3二、编制主要依据、范围及内容3三、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四、主要结论3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3一、项目提出的背景3二、威宁自治县社会经济概况3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第三章 项目的发展前景及建设目标3一、发展前景3二、项目建设目标3第四章 需求分析3一、招生对象3二、整体分析3第五章 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3一、建设规模3二、建设内容3第六章 项目选址及工程建设条件3一、项目选址3二、工程建设条件3第七章 总体规划设计方案3一、设计原则3二、设计依

2、据3三、设计范围及内容3四、设计指导思想3五、规划设计特点3六、 总平面设计3七、功能分区3八、道路交通3第八章 建筑设计3一、设计依据3二、设计参数3三、设计指导思想和原则3四、平面设计3五、立面造型设计3六、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八、结构设计3九、给排水设计3十、电气设计3十一、消防设计3第九章 环境保护3第十章 节能设计3一、设计依据文件、规范、标准3二、设计原则3三、建筑节能设计3四、水节能3五、电气节能3六、暖通节能3七、防灾减灾设计3第十一章 环境影响评价3一、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3二、主要环境保护标准3三、项目选址环境现状3四、环境保护部门审定意见3五、施工期及营运期对环境的影响及其防

3、措施3六、环境影响评价3第十二章 劳动卫生安全与消防3一、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分析3二、安全措施方案3三、消防措施3第十三章 项目实施和管理3一、建设管理机构3二、建设指挥部管理内容及任务3三、建设管理原则及依据3四、规范化制度建设3五、工程施工及质量管理3六、资金管理3七、监督检查3八、项目监理3九、建设工程竣工验收管理3第十四章 项目建设进度及招标方案3一、项目实施进度3二、工程招投标方案3第十五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3一、投资估算3二、资金筹措3第十六章 社会效益分析3一、社会影响分析3二、互适性分析3三、社会风险分析3四、社会评价结论3第十七章 结论与建议3一、综合评价3二、结论3三、建

4、议3第十八章 附 件3第一章 总 论一、项目概况(一) 项目名称威宁自治县石门坎(中、小)学校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二) 建设性质新建(三) 建设地点威宁县石门坎乡(四)、承办单位及其概况承办单位:威宁自治县教育局承办单位概况:威宁自治县教育局属威宁县人民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履行县及以上政府赋予的教育统筹管理职能,下设办公室、基教股、成教股、政工股、计财股、教研室、教育信息管理中心、纪检监察室、政策法规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等行政事业股室,挂设政府教育督导室、县招生办、工程办、教育工会等机构办公。主要职能: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研究拟定全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并指导、

5、协调和监督实施;统筹管理全县基础教育、民族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幼儿教育和民办教育工作;规划指导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德育、体育、卫生、艺术、法制教育和国防教育工作;主管教育人事、财务、招生考试、教育经费、基础建设、信息科研、教育对外交流合作、语言文字工作和教育督导工作。“十一.五”以来,县教育局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全县教职员工,克服困难,开拓进取,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扎实全面推进“两基”攻坚。在教育管理上,结合实际,推陈出新,不断加快教育管理的制度化、现代化进程,向管理要质量;在义务教育中依托“两基”攻坚;夯实基础,注重均衡发展,大力提高和巩固“两基”成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

6、科学规划,规范实施,严格管理,加强“五化四园”建设,努力打造新世纪的精品校园;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全力拓宽师资补充渠道,加强培养、培训、提高,建立新型的适应教育快速发展的教师队伍。全县教育工作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五)承办单位法人代表岳明亮,威宁自治县教育局局长。(六)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约5135.00万元,资金筹集渠道,除向国家、省级有关部门申请项目资金外,县级财政将最大限度地匹配资金,同时还考虑通过BT模式招商引资、政府贷款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二、编制主要依据、范围及内容(一)报告编制的主要依据1、贵州省2004版贵州省建筑工程计价定额2、项目承办单位项目可行性研究及有关工作的委托书3、项目

7、建设选址意见书4、项目开发建设环境申报登记表 5、威宁县发展规划6、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7、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二)可行性研究的范围威宁自治县石门坎学校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范围:主要包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规模、建设投资、环境影响、项目管理、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三)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1. 分析威宁自治县石门坎学校发展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2. 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 根据项目拟建地点和建设条件,提出项目建设方案。4. 测算主要工程数量,估算工程投资。5. 根据资金筹措和建设条件,提出工程实施的招投标方案和建设工期安排。三、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统计表项 目单 位数 量

8、所占比重(%)备 注建设用地平方米49700.00100建筑占地面积平方米5100.0010.26绿化用地平方米15600.0031.38道路广场用地平方米29000.0058.35总建筑面积平方米23954.95中学综合教学楼平方米9073.00含教学辅助用房及行政用房中学学生食堂宿舍楼平方米5636.60含学生后勤用房小学综合教学楼平方米9245.30含教学辅助用房及行政用房建筑密度%10.26绿地率%31.38容积率0.48四、主要结论威宁自治县石门坎是我国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亮点,百年来各族人民在此创造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名扬四方,史著经传。在该地实施中小学项目建设,对石门坎的

9、教育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有广阔的发展前景。1. 本项目符合威宁自治县石门坎学校(中学、小学)的发展规划,对促进威宁县石门坎学校教育水平具有积极意义,社会效益显著,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2. 本项目在规划布局、功能设置及建设规模上是适宜的、合理的。项目选址在威宁县石门坎乡,建设条件能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3. 本项目的建成,为威宁自治县石门坎学校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有助于提升学校教育内涵,塑造高素质学生群体,打造研究型教师团队,构建现代化管理模式,创造符合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使学校的教育水平达到威宁县学校的标准。4. 目前本项目在审批,土地和资金等前期准备工作方面都进展

10、顺利,本项目建设是可行的。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一、项目提出的背景(一) 项目的沿起教育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科教兴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教育事业的兴衰,事关下一代的成长,事关全县人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事关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新形势下的经济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就是教育质量的竞争。从长远看,一个地方人民素质的高低、掌握知识的程度拥有人才的数量,决定着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和发展后劲。进入新世纪,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把发展、振兴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和基本国策,增加教育投入,加大教育改革力度。其目的就是要争先

11、抢占在国际竞争中科技、人才和经济的制高点。可以说现在教育的差距就是将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差距。二、威宁自治县社会经济概况(一) 威宁县自然概况威宁自治县属高原台地和地形破碎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威宁山川相间发育、地形破碎、河谷深峻,留下中部较完好的高原面。地质构造以弧形构造为主,并控制了二塘河、洛泽河、拖洛河、牛栏江等水系的发育和格局。境内出露主要为积沉岩,约占53%。威宁地貌分为高原面、高中山区和中中山河谷区。高原面分为缓丘盆坝、缓丘盆地和山原区,缓丘盆坝和缓丘谷地海拔在20602250米之间,按习惯称为半凉山地区;山原区海拔在23002800米之间,称凉山地区。高中山区可分为峰丛谷地和高中山

12、山脊区,峰丛谷地海拔在25002900米之间,为凉山区。中中山河谷区分布在河流沿岸,海拔在1900米以下,习惯称为田坝地区(或河谷地区)。威宁县总面积6298.72(土地详查数)平方公里(合944.81万亩)。全县高原面积为267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3.62%;中中山河谷区面积876.2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3.91%。威宁县地处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分水岭的源头地带。乌蒙山系纵横全境,河谷深切,两岸逢高坡陡,高差700米1400米之间,山势陡峭而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县内喀斯特地貌与常态地貌交错出现,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岩溶盆地、溶湖、溶斗、溶洞、暗河、天生桥等到处可见,草海是最大的岩

13、溶沉积湖。喀斯特地貌发育致使地表水缺乏。威宁自治县域气候复杂多变。威宁自治县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特气候征,其特点是: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雨热同季,干湿明显,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形成了“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年均气温10.5,河谷地区11.515.光能资源丰富,属全省之冠,县城草海镇年均日照时数为1767小时。年降水量平均为962.3毫米。草海镇无霜期多年年均为205天,凉山地区为160195天;半凉山区为195227天;河谷山区为220280天。(二)威宁自治县社会经济状况威宁自治县地处集中连片的深度贫困区域。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以下

14、简称威宁)地处贵州省西部,属滇东高原东延部分的高寒山区,是长江、珠江、乌江及北盘江的发源地。其西北部、西部和南部分别与云南接壤,东北至东南与本省赫章县、六盘水市为邻,所处地理位置系云贵川腹地,四周均是贫困地区,没有增长极带动,是集中连片的深度贫困区域。威宁自治县人口总量庞大。全县辖35个乡镇,610个行政村,10个居民委员会,3872个组,2009年全县有30.6万户,131.9万人(列全省第三),其中:农业户口126.5万人,劳动力71.3万人。居住着汉、彝、回、苗、布依等18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0.5万人,占总人口的23.12%。威宁自治县由于受自然条件和历史因数的影响,经济社会还十

15、分滞后。威宁自治县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在毕节地区排第六位和第七位,产业发展质量偏低,工业基础薄弱,第三产业不发达。2009年末,全县GDP52.51亿元(现价),其中:第一产业18.55亿元,第二产业13.95亿元,第三产业20.01亿元,人均GDP46677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75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0.09亿元;财政收入5.02亿元;财政支出19.46亿元,银行贷款11.79亿元,粮食总产量37.09万吨,人均占有生活用粮136.96公斤,农村住户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0734.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53元;城镇化率8.19%,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为

16、85%,出生率为15.5,死亡率8.19,自然增长率为8.19;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2%,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为62%,义务教育完成率为55%,高中毛入学率达29.6%。(三)、威宁自治县基础教育概况 威宁自治县人口规模庞大,基础教育设施落后。2009年,全县有472所(个)小学校(点),在校学生25.96万人;60所中学,在校初中生8.15万人,高中生1.37万人,小学入学率99.2%,初中入学率62%。126.5万农村人口中,7岁以上的104万人,其中文盲6.5万人,占6.25%;小学文化程度61.85万人,占59.47%,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66%。文化素质偏低,平均受教育程度只有4.8

17、年,导致大多数农户隐遁守旧、创造性差、接受新技术新事物的能力较弱,从而导致其发展能力也弱,这是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四)威宁自治县中、小学基本情况威宁县现有小学校(点)446所(个),其中:县直完小4所,乡镇中心完小37所,村级学校407所,在校生184867人,适龄儿童入学率很低。普通初级中学46所,职业初级中学2所,在校生48843人;完全中学4所,高级职业技术中学1所,高中在校生2578人;中小学校舍总面积433430平方米。其中小学校舍面积295318平方米,生均不足1平方米;中学校舍面积121860平方米,生均不足2平方米;小学图书373184册,生均不足1册,中学图书93852册,

18、生均不足1册。全县教职工5133名(不含代课1252名),其中小学专任教师3250名,初中专任教师1386名。 2005年,按小学在校生保持现有规模,初中在校生达到72646人计算,需增加小学校舍72879平方米,图书71317册,配备教学仪器19.4万元,需增加中学校舍117364平方米,学生宿舍156916平方米,图书632608册,配备教学仪器744万元,配置课桌凳29244套。 由于最近几年搞集中办学,把一定的师资力量集中到乡镇中心学校,对村级小学带来很大影响。很多乡镇没有村民办小学,即使有也只能到1-2年级,有的没有校舍,有的租借民房(有些边远的苗族村寨信仰宗教,如石门、大街等,孩子

19、们就在教堂上课),村小学基本无法维持。由于缺乏校舍,即使在县城周边乡镇的适龄儿童上学也很困难,9岁才入学在威宁县是司空见惯,还有的即使9岁也不能入学,尤其是石门坎的现象特别突出,有的必须要排队等学校抽签决定,拿到学校的小学入学通知才能入学;有的地方是不管你是否在校学生,每到报名的时候谁先报名谁入学,比如雪山乡的锅底小学;草海周边有的甚至隔一年上学,比如今年读一年级,后年才能读二年级。有的学校隔年招生,比如麻乍乡的玉角小学,只有两个教室,只办一年级和三年级,下一年二年级和四年级,五年级以后孩子大一点可以去较远的学校读书;甚至有的学校只有一个教师,有一个班,所有学生从一年级一直读到五年级,有新学生

20、也在一起读,如麻乍乡的甲马石小学,名为四年级,可是学生的水平仅相当于一年级学生。 由于地理环境限制,路途遥远,孩子们需要走很远才能上学,有的要走4-5个小时,年龄稍微小一点的孩子根本就不能读书。 根据省教育厅“两基”规划的统一要求,初中在校生规模按“五普”常住人口测算。威宁县“五普”常住人口为106.95万人;全县应有13-15周岁人口76470人,应有初中在校生72646人,在现有48843人的基础上需增加23803人。(五)威宁自治县石门坎的基本情况“石门坎”位于贵州省威宁县石门坎乡,这里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富文化传奇色彩的一个村落,是东西方文化、本土与世界文化交融而产生的一朵奇葩。从上个世纪

21、初到四十年代,这里产生了许多我国文化史上的奇观:创造苗文,结束了苗族无母语文字的历史;兴建西南苗疆第一所中学;兴建中国第一所双语教学学校,开中国近代男女同校的先河;倡导民间体育运动,成为贵州足球的摇篮;发育出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西南最大的基础教育网络,管辖川黔地区100余所学校和机构;成为中国境内首次发现和报告地氟病的地点;创办了中国最早的麻疯病院,给饱受摧残的麻疯病患者以人道主义关怀;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平民医院。石门坎,这个弹丸之地,一时驰名中外,被誉为“西南苗族最高文化区”,“海外天国”,“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传奇部落”。外国邮件和汇款只须写上“中国石门坎”,便可直接寄达。 石门坎文化底蕴厚重,在

22、国内具有不可替代性,旅游资源丰富,海拔高低相差1000多米,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发育成熟的喀斯特地质地貌,造就了优美的自然环境,石门坎除具有柏格理历史文化外,这里的苗族风情浓郁多彩,主要表现在民间文学、歌舞、饮食服饰、婚丧嫁娶、工艺制作等多个方面。目前建设石门坎学校厚重灿烂的历史文化,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石门坎至今还是国家极贫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的水平较低,面临着贫困人员较多,产业结构矛盾突出,就业形势严峻等诸多问题。与此同时,我们应加大对义务教育认识,以此解决当地中小学建设匮乏问题,加快少数民族群众脱贫

23、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发展少数民族地方文化,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这一切源于一个叫柏格理的英国传教士。上世纪初,柏格理来到这里,以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融入中国文化、传播西方文明,直至为抢救身患伤寒的学校师生染病死于石门坎。今天石门坎柏格墓地上立着嵌有世界上唯一用英、汉、苗三种文字雕刻的墓碑,也成为文明交融的一道独特风景。 百年石门坎至今许多文化遗址尚存。石门文化的兴起、繁荣、衰落,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前来考察研究,柏格理和他的后继者们所创造的文化奇观令考察者、拜访者荡气回肠、感慨万千。(六)威宁自治县石门坎学校的基本情况石门坎,位于威宁县西北部,地处云南,四川,贵州三省交界,东南距威宁县城140公里

24、;东北距云南彝良60公里;西北距昭通40多公里。系黔西北高寒偏僻山区,川滇黔间一大孔道。海拔最高2676米,最低1440米,平均2440米。 石门坎乡辖区面积143.5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82个村民组。人口约15万,少数民族占27%,主要有汉,彝族,大花苗族,布依族,蔡家族等。 2007年,石门坎共有中小学11所,其中初级中学一所石门民族中学,公办小学2所,民办8所。适龄学生入学率官方数字96%,实际数字约为75%。 全乡代课教师23人。18人国家财政补贴100元/月,其它5人完全学校负担。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 符合威宁县石门坎学校教育的需要加快发展威宁教育事业,既是发展威宁县石门

25、坎社会、经济和教育的重要任务,同时也为其提供强大的动力。威宁县劳动力素质的较快提高必须依重于教育事业的加快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的发展是不可忽视的。结合威宁县石门坎实际情况,着眼未来,应扩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中、小学招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向高等院校输送高素质的毕业生,这对于提高威宁县石门坎的人口素质,促进威宁自治县社会和经济加快发展都是很有必要的。(二) 优化学校布局,提高资源均衡性的需要拟建的威宁自治县石门坎学校以基础教育为主,学校主要面向威宁县及周边县市招生。基本思路:按照威宁县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确立了“合理调整教育布局结构,切实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路。威宁县石门坎学校的拟

26、建,将有助于威宁县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新建中小学教学楼、中学行政楼、中学学生宿舍楼、中学食堂、教学设施及教师周转房等,切实扩大石门坎(中、小)学校办学规模。因此,拟建“威宁自治县石门坎学校(中学、小学)”是全县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关于“开展威宁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试点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社会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全县人民的共同心声。第三章 项目的发展前景及建设目标一、发展前景在十二.五即将到来之际,面对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和国家教育改革的深入,为持续稳定地提高威宁自治县石门坎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彰显

27、学校办学特色,提升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社会品牌效应,更好地为当地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以科学创新、求真务实的精神为指导,特拟制石门坎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其概要如下:1、发展基础教育,振兴威宁经济。随着“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威宁教育将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不辱使命,负重前行,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使威宁自治县石门坎学校的办学水平提升一个新台阶。2、 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本着“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以创新求发展”的指导思想,全面丰富学校的办学特色,这里营造“环境育人”的办学特色,真正实现以“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管理、一流的

28、教学设施、一流的育人环境”争创一流的教育教学质量,使之成为取信学生、取信家长的场所。3、在深入地推进“以德为首、全面发展”的办学方针、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的同时,着力于学生科学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顺应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发展的需要,大力关注基础教育变革的动向,积极探索、筹备综合性中小学学校的建设,走集小学、中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基础教育学校,拓展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空间。二、项目建设目标学校总建筑面积23954.95平方米,拟建小学教学综合楼9245.30平方米、中学行政教学综合楼 9073.00平方米、中学学生食堂宿舍楼5636.65平方米、以及校园围墙和绿化道路。并按中小学学校设置标准

29、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同时学校可根据专业设置和实际需要聘用兼职教师。第四章 需求分析一、招生对象威宁自治县石门坎学校位于贵州省威宁石门坎乡,招生对象主要为威宁县及周边县市的适龄入学生及小学毕业生。二、整体分析(一)积极推动中小学教育事业发展,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育体系、切实把发展石门坎(中、小)学校义务教育作为威宁县“普九”巩固提高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与全县“普九”巩固提高工作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统一检查,坚持以普及适龄儿童义务教育为重点,根据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最大限度地满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需求。、进一步发展石门坎学校中小学教育,努力提高义务教育

30、办学层次。通过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提高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石门坎(中、小)学校教育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1、努力培养石门坎(中、小)学校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并将其贯穿于各科教学的始终,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文明行为和礼貌习惯。2、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努力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普通中小学校积极创造条件招收适龄学生,指导学校为每个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使学生能够得到真正适合其自身特点的教育。3、积极开展中小学教育的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工作。威宁县教育行政部门所属的教学研究部

31、门都配备专职或兼职的教育研究人员,以更好地指导石门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教育行政部门鼓励和支持学校的发展。(三)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推动石门坎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发展1、威宁县将进一步提高对石门坎(中、小)学校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威宁县政府有关部门层层签订适龄儿童义务教育发展目标责任书,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规划目标落到实处。2、加强对适龄儿童少年的统计和招生工作。重视对适龄儿童少年的检测工作,力求真实有效,并以此为基础做好适龄儿童入学和教育工作。要为他们未来回归主流社会着想。3、加强石门坎中学校建设,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为适龄入学学生提供良好的受教育环境。威宁县统筹规划石门坎学校的建设,提高石门坎

32、学校办学效益;加强石门坎学校的校园校舍建设,确保校园校舍的安全,努力达到国家或省规定的校园校舍建设标准。加强石门坎学校的建设,加强对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的配备,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积极为石门坎学校配备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第五章 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一、建设规模建设规模为:拟建中、小学教学楼,中学行政教学楼,中学宿舍楼,中学食堂、教师周转房,及校园围墙和绿化通道,本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3954.95平方米。二、建设内容本项目建设内容:总建筑面积:23954.95平方米,拟建小学教学综合楼,其建筑面积9245.30平方米,中学行政教学综合楼9073.00平方米,中学学生食堂、宿舍楼56

33、36.65平方米及校园道路及绿化,总投资约5135.00万元。详见威宁自治县石门坎学校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一览表威宁自治县石门坎学校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一览表项目名称单 位数 量所占比重(%)备 注小学教学综合楼平方米9245.3038.58中学教学综合楼平方米9073.0037.86中学学生生活用房平方米5636.6523.56合计总建筑面积:23954.95平方米第六章 项目选址及工程建设条件一、项目选址项目选址在威宁县石门坎乡,项目用地为农用地和少量荒山,无需拆迁建筑物,地势开阔,用地条件较好,三通一平条件基本具备,拟建地址无不良地质现象。二、工程建设条件(一)工程地质条件本拟建场,地形稍有

34、坡度、但无滑波、崩塌、高陡边坡、地陷、断裂等不良地质现象,皆无地质性危害,场地稳定性好,适宜建筑。(二)交通运输公用设施条件石门坎至内昆线六坡站30公里油路和石门坎至昭通的油路项目已列入毕节地区十一五期间的公路建设计划。贵阳、昆明、成都或重庆都有列车经停威宁草海站,从威宁3小车程可到达石门坎,也可依托临近云南昭通的交通优势。其规划道路及其它市政公用设施齐全。(三)、水、电设施条件项目选址具有可靠的交通、电力、供水、通讯保证,已完全具备现场施工条件。综上所述,威宁自治县石门坎学校选址土地权属明确,符合城市规划城镇区域性规划要求,且选址周边社会环境、建筑环境及基础设施条件较好,选址方案合理、可行。

35、第七章 总体规划设计方案一、设计原则从当代景观建筑学的基本理论着手,结合学校现有设计。以贯穿校园的景观空间体系微环境设计主体,并以各功能建筑群为实体背景,突出空间景观层次,使各个角度都有可观赏的风景资源,对场地进行改造及整治,有机组织建筑形态,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提高校园环境整体打造质量。并体现以下设计原则:1、英式建筑,重塑辉煌。整个校园采用尖顶红墙的英国建筑风格,用凝固的音乐雕塑记忆中美丽的石门坎,再现当年石门坎教育取得的辉煌,开启石门坎教育的新篇章。 2、布局紧凑,结合地形。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科学紧凑地安排学校各个功能区,联系方便又分区明确;科学地艺术地考虑各建筑组团的布局,以利于

36、提高教学管理水平。3、以规划、景观、建筑三位一体的整体化校园设计手法,从整个校园的生态环境到建筑组群、到建筑内部庭院,营造多层次的台地园林空间,立足提高修养、陶冶情操,从而起到“环境育人”的作用。4、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同时体现在满足教学、运动、休闲的需求;满足方便、安全的需求。建筑的单体设计尺度宜人,以英式建筑风格为主要建筑特征,形成石门坎(中、小)学校的独特个性。5、反映教育整体化及多元化特点,教学区通过连廊、庭院的设置,创造一个资源共享、联系便捷的校园的教学与生活环境,营造交流方便的交往空间,体现学校奋发向上、朝气蓬勃的学习氛围。二、设计依据1、威宁自治县石门坎学校(中、小学)项

37、目建设用地红线图(电子版)2、威宁自治县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4、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5、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6、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87)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三、设计范围及内容1、设计范围用地红线范围内总平面布置及单体建筑方案设计。2、设计内容威宁自治县石门坎学校项目,分为中学和小学两个部分,其中,中学包括教学行政区和生活区。教学行政区由教学楼、行政办公楼、图书室、多功能教室及大会议室共同组成 。生活区由宿舍楼和食堂组成。小学小学由一组院落建筑组成,整体建筑围绕两个院落

38、组织,北侧的院落为小学的教学区,南北布置共两幢教学楼。四、设计指导思想1、满足该区域城镇总体规划布局和设计要求,合理布局,分区明确,注重整体空间营造和建筑形式的配合。强调分区合理性,充分体现各功能区的不同性质与不同特色,各功能区相对独立,联系方便,却互不干扰。2、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结合校园的教师和学生两大主要使用群体的不同需要,进行功能布局,既满足两大使用群体各自的需求,同时避免两大使用群体在出行、休闲等日常生活各个方面的相互干扰。3、满足安全、美观、适用的需求,立足现状,因地制宜,遵循“整体控制,统筹安排,分区明确,统一协调”的原则。努力创造良好的学校建筑环境,做到建筑内外景观

39、有机互动。4、设计具备概念性、标志性和超前性。展示现代校园文化,兼顾地域特色。 五、规划设计特点本规划用地范围内根据设计要求,分为中学和小学两个部分,根据较复杂的用地条件,为满足学校建筑采光条件,学校教学建筑均成东西向布局,形成最优化的南北采光光面,以符合中小学教学楼对自然光线的要求,东西向布置联系空中走廊以及卫生间等辅助用房,联系南北向主要功能体,形成便捷的交通体系。在地形处理上,以吊脚,筑台,错台的山地建筑手法解决用地高差较大的用地困境。单体设计强调实用,平面布置以功能为主导,清晰简洁的功能块贯穿于整个校园。建筑群的立面风格以英式建筑红墙尖顶风格为主调,以重现当年盛况为出发点,体现文脉与品

40、味。建筑立面采用经典的三段式方式,低段一层二层采用两层高的拱廊,凸显英伦气质和文化品味,中段用外廊过渡,顶段为陡峭的尖顶,穿插山墙面和老虎窗,形成丰富的视觉效果。红色砖墙,深灰色的屋顶,浅黄色的涂料以及绿色植物的环抱,共同构成明快的色彩搭配,符合中小学建筑的个性。1、设计强调总平面布局的独立性与共享性;2、教学行政区与生活区在规划布局中合理分布3、具有展现校园文化和地方形象相兼顾的建筑形象;4、合理使用用地交通流线,布置合理的人车分流体系,以有效地减少机动车对学校的干扰,为师生创造安全舒适的步行环境。六、 总平面设计(一)总平面规划主要解决的问题1、步行交通体系人性化问题:人体一般较为舒适的步

41、行时间在10分钟左右,因此如何充分利用威宁县石门坎学校地形,形成人性化的步行交通体系是总平面规划设计面临的首要问题。2、功能分区合理性问题:威宁自治县石门坎学校功能分区由教学行政区和生活区组成。各个功能分区在分布区位、交通组织、建筑形象等各个方面都有各自的特殊要求,同时也相互紧密关联,因此,如何在规划布置中满足不同功能分区的特殊要求,同时也尊重各功能分区的内在关联是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3、文化内涵展现的问题:威宁自治县作为汉、彝、回、苗等多民族聚居地,千百年来各民族都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作为威宁自治县石门坎学校最为宝贵的财富,应该在威宁自治县石门坎学校校园中得到完美展示。在规划设计中追求怎样

42、的景观环境、 空间序列展示文化内涵是规划设计面临的又一个问题。(二)总体布局根据中小学各自的规模需求,将规模较大的中学教学楼、行政楼、宿舍楼和食堂布置在用地西侧,小学教学行政楼布置在用地的东北侧,用地中部地势稍平坦,布置两个学校的运动场,既形成较为开阔的入口广角视野,又让运动区自然的成为两个学校的分隔带,使中学和小学既统一在整个校园,又互相独立,互不干扰。教师生活区布置在场地东北角,较为独立安静。整个校园的主入口设置在用地东南角,两条主入口轴线呈V字形分别导向中学和小学的主入口,两个学校共用一个入口广场,并且都有自己明确入口景观轴线,可形成自身独有的入口序列空间。七、功能分区(一)中学教学行政

43、区教学楼、行政办公楼、图书室、多功能教室及大会议室共同组成教学行政区,各功能以庭院为空间组织核心。院落建筑顺应地势高差,层数两层,四层,五层不等,形成错落有致的各种庭院及轮廓丰富的建筑外部空间。(二)中学学生生活区宿舍楼和食堂组成的生活区布置在中学的北端,教学区和生活区之间用空中联系拱廊串接为一个整体,这样的集中式布局是由现代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所要求的,各部分间既相对独立,易于管理,又以连廊为枝干,串为一个整体,使师生之间交流方便,教学资源共享,同时也实现了土地的充分利用。(三)校门入口广场通过入口广场往西,在中学入口景观大道的西端设置了中学的标志性建筑钟塔,强化了中学主入口的标志性,也形成入口

44、高雅、理性、科学、严谨的氛围。满足交通分流地图指示、形象展示、休息等候、景观环境等功能需求。(四)小学教学综合区小学由一组院落建筑组成,整体建筑围绕两个院落组织,北侧的院落为小学的教学区,南北布置共两幢教学楼,共四层,高低错落,包含26个教室,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优良。院落东西侧设置教室休息室,卫生间和多功能教室。南侧的院落为小学的行政区,布置行政办公楼和图书室,在紧凑的功能联系下,通过院落布局使分区也较为明确。整个校区排列有序,高低错落,进退有致,建筑外部轮廓丰富,立面处理注重虚实对比和细部处理,建筑造型体现了校园建筑开朗、明快、活泼的个性特征。八、道路交通整个校园为中小学学生安全考虑,平时实

45、行机动车管制,为纯步行校园空间。在紧急情况下可通过学校主入口到达学校建筑外围,使外界的交通对教学区的干扰减小第八章 建筑设计一、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2、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3、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4、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87)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6、体育馆建筑设计规范二、设计参数1、建筑使用年限:50年2、建筑类别:小学教学楼,中学行政教学楼、学生宿舍及学生食堂,均为多层建筑。1、耐火等级:二级2、屋面防水等级:II级3、抗震设防:本工程位于7度抗震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本项目设计

46、按8度设防。三、设计指导思想和原则1、单体建筑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使用功能和历史文化的同时,追求立面造型的新颖美观,塑造其成为城镇形象亮点。2、节省建筑投资,将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有机地统一起来。3、充分考虑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融入自然环境和城镇空间,创造良好的外部空间形象,创造优美宜人的城镇空间环境。4、充分考虑校园的尺度和空间收放,为不同性质的学习生活环境量身定做不同的空间形式,创造富有朝气和活力的校园环境。5、建筑在考虑自身造型、材料、色彩时,充分体现学校建筑独特的文化气质和传统底蕴,校园建筑格局特色又互相统一。因此,本设计将建筑的性格定位为隽永、细腻、充满内涵的英式文化建筑。而不以夸张、浮躁的造型来取悦商业社会,为石门坎平添一分淡雅的文化气息。四、平面设计中学教学区共六层,一层大会议室、音乐教室、试听阅览室、图书室、准备室及辅助教室;二层为大会议室、普通教室、多功能厅、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农林牧渔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