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建区moumou公园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

上传人:椰子壳 文档编号:3880767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38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迁建区moumou公园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迁建区moumou公园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迁建区moumou公园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迁建区moumou公园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迁建区moumou公园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迁建区moumou公园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迁建区moumou公园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0 目目 录录 第一章 总 论 .3 第一节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3 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3 第三节 可行性研究范围 4 第四节 研究工作概况 4 第五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 第六节 可行性研究结论 5 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7 第一节 项目提出的背景 7 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8 第三章 建设条件及建设地址 .10 第一节 建设条件 .10 第二节 用地面积的确定 .11 第三节 场址选择 .12 第四章 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 .14 第一节 规划建设的目标定位 .14 第二节 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 .14 第五章 公园方案设计与技术设计 .15 1 第一节 方案设计

2、 .15 第二节 技术设计 .24 第六章 环保与节能 .30 第一节 环境质量、排放、标准 .30 第二节 环境保护 .31 第三节 节约用地 .34 第七章 建设项目招标方案 .35 第八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36 第九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37 第一节 估算依据及编制说明 .37 第二节 投资估算 .38 第三节 资金筹措 .41 2 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论论 第一节第一节 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一、项目名称一、项目名称 县港杉塘迁建区杉塘公园工程 二、项目承办单位二、项目承办单位 县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三、项目建设地点三、项目建设地点 县港杉塘迁建区 四

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四、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 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 第二节第二节 可行性研究的依据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编制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依据包括: 一、国家和福建省及福州市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划、条例 等。 二、国家计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 三、现行行业规划技术标准。 四、现行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及规定。 五、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 3 第三节 可行性研究范围 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内容: (1)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2)建设地点和建设条件 (3)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 (4)规划设计方案 (5)环境保护和节能 (6)投资估算及资金筹

4、措 第四节第四节 研究工作概况研究工作概况 我院接受县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关于编制县 港杉塘迁建区杉塘公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后,立即组 织专业人员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调研工作。在全面了解港杉塘 迁建区规划及杉塘公园规划方案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与有关领导和 技术人员进行详细磋商,同时对研究的主要原则进行了讨论,在了解 和掌握大量基础资料后,对项目的可行性展开了全面研究。研究报告 初稿完成后,征求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的意见,经院审核后,完成 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 4 第五节第五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下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5、项目项目计量单位计量单位数值数值所占比例所占比例 规划总用地面积万平方 3.8742 景观面积万平方 2.8841 道路及运动场万平方 0.9183 绿地万平方 1.9658 游人容量人 646 第六节第六节 可行性研究结论可行性研究结论 在县港杉塘迁建区杉塘公园的规划中,该项目横跨敖 江支流河道两岸,与温福高铁轨道相邻。运用独特的地形特点,运用 自然简洁的景观表现手法,在狭长的区域内将各功能块合理配搭。由 于较大的规划区与住宅区相邻,因此将主要的活动休闲区安排在这一 区域,方便居民休闲健身。在该区域中,球场及儿童活动区、器械健 身区通过两条汀步小径相连接,小径两侧为精心规划的绿化带,通过 高

6、低配搭营造良好视觉效果。两条横跨规划区的小径的设置,使得视 野更加通透,纵深感更强,从而整体上提升了该项目的景观的层次和 可视感。其余两块景观规划区主要以绿化为主,在设计风格上延续了 主规划区通透、具有层次感的特点,更侧重绿化的自然性和亲水性。 杉塘公园赋于城市敖江新区新的延伸和内涵,既满足人们观赏景色的 要求,又在功能上满足市民的活动功能。近几年的发展很快,现 5 中心城区周边发展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最新的规划重点考虑港 与中心城区之间的关系,考虑中心城区作为港的后方基地,城市 空间有较大的拓展,同时注重生态环境、耕地保护、公共绿地,依据 城市规划建设新的目标定位,该方案符合城市总体规划中注

7、重生 态环境规划、注重公共绿地的规划原则,切实可行。 本项目投资总额为 663 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 600 万元,其他费 用 40 万元,预备费 23 万元。 项目所需建设资金 663 万元,全部自筹。 本项目计划 2014 年 5 月开工建设,建设工期约为一年。 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区域性经济发展规划,适 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符合福州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的要求, 符合县城市总体规划,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七届五中、六 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主动融入福州大都市 区建设,围绕“构建三城三基地、争创十佳十强县”的战略部署的重 要举措之一。项目建成后,将为

8、广大人民群众开创一个生活、学 习、娱乐休闲的优美环境和场所,这对于促进人们倡导文明、科学、 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促进经济建设、构筑和谐社会,加快组群结构大城 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是十分显著的。在 新区的城市景观建设中起到示范作用,并对加快主城区一体化发展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社会效益是十分显著的。因此,本项目的建设 是十分必要的、可行的。 6 第二章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节第一节 项目提出的背景项目提出的背景 县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闽江口北岸,东与台湾、马祖列岛 一衣带水,西傍省会福州,南扼闽江入海口,北控闽浙通道,区位条

9、件十分突出。历史悠久,早在 5000 年前古闽越先民即在此拓土生 息,于晋太康三年(公元 282 年)建县,距今有 1720 多年历史,为福 建最早设置的 5 个县份之一,始称“温麻县” ,唐武德六年(公元 623 年)改称。因县域形似展翅凤凰得名“凤城” ,雅称“闽都金凤” , 寓意吉祥。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温和,物产丰饶,素有 “鱼米之乡”的美称。如今,全县总面积 4280 平方公里,其中海 域面积 3112 平方公里、陆域面积 1168 平方公里(包括待统一的马祖 列岛) ,辖 22 个乡镇 270 个村居,人口约 62 万。境内有“三湾(罗源 湾、黄岐湾、定海湾) 、三口(口、

10、闽江口、敖江口) 、五条通道 (沈海高速公路、 104 国道、建设中的温福铁路、福州环城高速公路 和 201 省道、 ) ” ,发展条件十分优越。 区位优势区位优势 是国务院首批沿海开放县份之一,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前沿, 省会城市“半小时经济圈”内,是福建省乃至东南沿海的一个大通道。 与台湾、马祖列岛一衣带水,最近处仅距马祖列岛 8 千米,黄岐半岛 7 设有台轮停泊点和对台贸易点,是未来海峡两岸实现“三通”的先行 区。交通便捷,104 国道、201 省道和建设中的温福铁路贯穿全境, 沈海高速公路和建设中的福州绕城高速公路在县内设有多个互通口, 以港口、铁路、高速公路、快速干道为主体的快捷、高效

11、、安全的综 合交通体系正在成形。目前到福州国际机场仅 30 多分钟车程,距马尾 港 29 公里、港 25 公里,距长江三角洲 5 个小时车程,距珠江三 角洲 7 个小时车程。 港口码头资源港口码头资源 县兼得河口港与海港之利,目前可重点开发利用的有闽江口 的粗芦岛河口港和深水海港。粗芦岛位于闽江口南岸入海处,可 利用岸线 6 公里,规划布置第三代集装箱泊位 9 个、5 万吨级散杂货泊 位 4 个,是福州马尾港向闽江口拓展的理想选择地。位于罗源湾南岸 的港,拥有 180 平方公里的广阔水域,纵深达 25 公里。岸线顺直 且深水区靠近岸边,可供开发建设的岸线长约 30 公里,10 米以上天然 深水

12、岸线约 11 公里,可以建设 130 万吨级的集装箱、煤炭、油品、 矿石及其他通用深水泊位码头 39 个,被港口专家视为少有的黄金岸线。 其后方 4 万亩多的大官坂垦区及广阔的马透平原具备承接石油、化工、 钢铁、电力等大型临海工业和物流企业的天然优势,是福建省未来发 展大型临港工业的首选地。目前,先期落地的中国华电火电厂 5 万吨煤码头和 1 万吨重件码头已经建投运,另外华电储运等 7 个 5 万 吨以上码头陆续开工建设。 8 全国水产大县全国水产大县 境内有“三湾(罗源湾、黄岐湾、定海湾)三口(口、 闽江口、敖江口) ,海域面积 3112 平方公里,是陆地面积的 2.7 倍, 海岸线长 20

13、9 公里,20 米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 100.9 万亩,拥有得天 独厚的水产资源,常见的海产品达 150 多种,海洋捕捞、养殖和加工 业、运输业蓬勃发展。2009 年全县水产品产量 64.0 万吨,水产总量连 续二十多年名列全省第一、全国县级第二。 旅游资源旅游资源 境内山、海、岛、江等资源兼俱,加之 1720 多年的建县历史,流 传下丰富的文化遗产、名胜古迹。目前,全县拥有 7 处省级重点文物 保护单位,闽江口“五虎守门”和“双龟锁口” 、定海湾古沉船遗址、 含光塔、长门古炮台以及林森藏骨塔等名胜古迹名闻遐迩,黄岐半岛 战备时期遗留下的众多军事设施神秘撩人,青芝百洞山是省级著名风 景名胜区。

14、目前已开辟闽江口风景名胜、贵安温泉生态游、黄岐半岛 滨海战地风光旅游等三条旅游线。地热资源充裕,县内潘渡贵安村和 敖江岱云村都蕴藏着温泉资源,特别是贵安温泉日合理开采量可达 10000 立方米,水温高达 82 度,开发温泉旅游前景远大。目前,温泉 已引入县城寻常百姓家,使成为福建省第二个温泉城。贵安温泉 旅游开发区正在积极建设,依托全省唯一的温泉高尔夫球场和西溪森 林公园,建设融保健、娱乐、休闲、旅游、商务为一体的海峡西岸园 林式温泉渡假区,打造出福建省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高端品牌。 9 侨台人文优势侨台人文优势 近台邻马,黄岐半岛与马祖最近处仅 8000 米。马祖列岛历史 上隶属我县管辖,目

15、前台湾在马祖岛设有“县政府” 。两岸渔民世 代在同一海域生产作业,地缘相邻、血缘相亲、习俗相同、文化相通, 民间往来日益频繁。我县黄岐和琯头均设有台轮停泊点和对台贸易点, 对台小额贸易特别是独有的“马祖贩”贸易十分活跃。还是著名 侨乡,据最新侨情统计,全县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港澳人士共 33 万 多人,分布在 59 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全年海外侨汇都在 3 亿美元以 上。在外创业能人众多,在建筑地产、文化娱乐、水产加工、物 流运输等行业闯出了天地,涌现了一批在全国都有影响的商界精英, 集聚了人雄厚的民间资本。 。 建筑之乡建筑之乡 现有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 16 家, 其中总承包企业一级 1 家

16、、 二级 9 家、三级 5 家,二级专业承包企业 1 家。全县从事建筑业人数 达 6 万多人,建筑界能人辈出,建筑业年产值已超过 30 亿元,是福建 省“建筑之乡” 。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各种优势逐渐得以发挥,工 业经济快速发展,港口开发扎实推进,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经济 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99 年至今,多次荣获“全省经济综合实力 十强县” 、 “全省经济发展十佳县”称号,并先后跻身全国体育先进县、 全国文化先进县行列。特别是近年来,我县紧紧抓住建设海峡西岸经 10 济区的有利契机,主动融入省市发展大局,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大 力实施“工业兴县、港口强县”战略,努力建设海峡

17、西岸新兴港口城 市。2010 年,全县生产总值 184 亿元,比增 14.1%;财政总收入 15.14 亿元,比增 22.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9.8 亿元,比增 29.6%;全部工 业总产值 208.17 亿元,比增 3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 193.66 亿 元,比增 3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36 亿元,比增 50.0%;城镇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202 元,实际增长 9.4%;农民人均纯收入 7744 元, 实际增长 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3.55 亿元,比增 20.3%。 ,正以开放的胸襟、拼搏的精神、政通人和的环境,喷发着 勃勃生机,朝着建设海峡西岸

18、新兴港口城市的目标阔步前进。 为了实施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构建三城三基地、争创十佳 十强县”的城市发展战略,加快城市的发展,同时也为搭建敖江镇经 济、社会发展的新平台,经县政府批准,敖江镇政府按照县 城市建设规划的总体要求,论证了县港杉塘迁建区杉塘公 园工程 建设项目,并作为敖江镇“十二五”规划的重大建设项目之一。 第二节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落实一、是落实城市发展规划的需要城市发展规划的需要。 依据县总体规划,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城市面 11 貌,注重注重生态环境、公共绿地,美化人民生活,为市民提高生活 质量提供优美环境。县港杉塘迁建区杉塘公园工程位于敖

19、江镇港杉塘迁建区,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县的总体规划,是 敖江镇规划有效组成部分,可为县民,特别是敖江镇市民提供舒 适、生态的户外环境,满足市民休闲、运动、娱乐、集会等需求。 二、促进敖江新区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需要二、促进敖江新区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需要 将杉塘公园与周边地区视为一个整体,注意公园与周边地区在功 能上的互补与平衡,借助于杉塘公园对于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以大 公园带动大街区提升周围的地块价值,为城市创造直接与间接的财富。 三、是满足人民群众对休闲活动场地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三、是满足人民群众对休闲活动场地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1、如今,工作效率的提高使得人们拥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

20、。而社 会精细分工带来的工作倦怠感和社会关系不断调整的紧张感也使得人 们愈发感到休闲活动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休闲化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一 大趋势。城市公园将为人民群众提供适宜的休闲活动场所。 2、加快文化休闲基础设施建设,是构建富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良好的文化基础设施,是构成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在 ,不仅要靠经济强县,也要靠文化立县,因此,应加快文化休闲 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群众性文体活动,文化的统筹协调发展。最终实 现的就不仅仅是城市面貌的改变,更是城市功能的一次提升与飞跃。 3、加快文化休闲基础设施建设,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近 12 几年来,县在进位争先建强县征程上阔步前进,经济

21、快速健康发 展,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综合实力实现了大的飞跃。但全市的文 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城区缺乏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的文化体 育等公益活动场所。建设好文化基础设施,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也是加强县精神文明建设的重 要举措。 项目建成后,将为广大人民群众开创一个参与文化学习、体 育锻炼、娱乐休闲的优美环境和场所,这对于促进人们倡导文明、科 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促进“三个文明”建设、构筑和谐社会具 有重要意义,其社会效益是十分显著的。 因此杉塘公园公园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13 第三章第三章 建设条件及建设地址建设条件及建设地址 第一节 建设条件 一、地

22、形地貌一、地形地貌 县主体地貌由两组并列的山岭组成,一列形成火山岩、花岗 岩的中、低山高丘地貌,另一列形成火山岩低山、高丘地貌,还有形 成以花岗岩为主的黄岐半岛高丘地貌。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丘多, 平原少;并行岭谷排列明显,切割深,水系发育良好;东南山岭走向 基本与海岸线平行,形成众多的港湾、岛屿;海域面积宽阔,潮间带 发育良好。县内河谷平原和冲洪积平原均由流水搬运的松散物质在河 流宽谷地带堆积而成,多呈带状或椭圆形展布,与河流方向平行,并 向河流和河床倾斜。 二、气候条件二、气候条件 地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多年 平均气温 19.4,一月份平均气温 11,7 月份平均

23、气温 28.7,历 年极端最高气温 39.9,极端最低气温-2.0。平均雾日为 22.4 天, 最高达 70 天,年日照时数在 2000 小时以上。每年 4-9 月为汛期,降 水量可占全年的 7077,闽江下游一带年平均降雨量约 12001600 毫米。常风向为东南风,频率约为 15,强风向为西北风,最大风速 约为 22m/s,台风的影响发生在 5 月中旬至 11 月中旬,台风平均每年 24 次,7 月中旬至 9 月中旬为盛行期,受台风影响平均风速和极大 14 风速均达约 12 级,风向东北。 三、水文地质条件三、水文地质条件 周边水系:敖江是福建省内第六大河流,也是县内最大的河流, 上游发源

24、于古田境内东北部。干流经过县内小沧、潘渡、敖江、凤城、 浦口、东岱等 6 个乡镇,在百胜村流入东海,境内总长 63 公里,流域 面积 270.1 平方公里。支流有牛溪、财溪两支,牛溪境内流程 36 公里, 流域面积 271.3 平方公里,财溪总长 16.6 公里,流域面积 44.5 平方公 里。 地层地质组成物质主要是沙、粗砂、砂砾及粘土等。有的残积物 还保留原岩的结构形态,大部分土层较厚。县内海积平原地面平坦开 阔,微向海倾斜。主要物质为青灰色淤泥或沙质淤泥。在靠近山丘边 缘地带尚有陆地洪流带来的砂砾和就地堆积物。冲海积平原由海积淤 泥、砂质粘土、细砂、砂砾、粘土等物质组成。 根据已有区域地

25、质资料,场地及其邻近地区全新世以来末发现 活动断裂构造带通过,场地构造稳定,对本工程的修建无不利影响, 适宜建没本工程。各地层具体描述如下: 植土:深灰色,湿,松散状态。以粘性土为主,含有有机质、 植物根系等。属中-低液限粘质土,为潮湿-过湿士基。分布在表层,厚 度约为 0.5 米。 杂填土:浅灰、灰黄、褐黄色,稍湿,松散-稍密状态。主要由 粘性土网填,含少量石块、砂土、煤渣等,硬质物含量大于 25,属 15 潮湿十基,为新近堆填层。分布舀:表层,厚度约为 0.8-3.0 米。 粘土:灰黄色,叮塑,湿-饱和状态。含铁锰结核,有光泽,无 摇振反应,捻面光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有一定粘性,为 CI

26、(中液限 粘质士),属潮湿土基。该层埋置深度 0.7-3.0 米及 7 米以卜,未揭穿。 淤泥:局部表现为淤泥质土。灰色-深灰色,饱和,流塑状态, 局部夹薄层细砂。含腐植物,有腥臭味,摇振反应慢,有光泽,捻面 光滑,干强度与韧性中等。部分道路钻孔未揭穿。该层厚度为 312 米,埋置深度为 0.4-12.5 米 卵石:局部表现为圆砾。灰白色,稍密-中密,饱和状态。卵石 原岩主要为火山岩,一般粒径 20-80Mmm,粒径20mm 颗粒含量约 68.3%。磨圆度较好,孔隙由砾砂、中粗砂、砂质粘土充填。该层厚度 为 3-4.5 米,埋置深度为 11-15 米。 , 砂土状强风化凝灰熔岩:灰黄、浅灰、褐

27、红色,湿,硬,含石 英砂颗粒、岩芯主要呈砂土状,岩性性主要为凝灰熔岩类岩石,风化 强烈,岩石坚硬程度属软岩,岩体完整性程度属极破碎,岩体基本质 量等级分类属 V 类。该层埋置深度 4.2-10.2 米,未揭穿。 碎块状强风化凝灰熔岩:灰黄、浅灰、褐红色,湿,硬。含石 英砂颗粒,岩芯主要呈砂土状,岩性性主要为凝灰熔岩类岩石,风化 强烈,岩石坚硬程度属软岩,岩体完整性程度属极破碎,岩体基本质 量等级分类属 VI 类。该层埋置深度 0.5-8.2 米,末揭穿。 中-微风化凝灰熔岩:灰黄、浅灰、褐红色,湿,岩芯主要呈中 16 短柱状,风化裂隙发育。岩芯采取率约 80,长度一般为 15-80cm, 岩性

28、为凝灰熔岩。含中粒石英颗粒,岩石坚硬程度属较硬-坚硬岩,岩 体完整性程度属较完整-较破碎,岩体裂隙一般,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 类褐 IIllI 谈。该层埋置深度 3.2-11.0 米,未揭穿。 水文地质组成 1、地表水 本测区沿线水系发育,河沟呈网格状分布,形态呈“U”型,流量受 大气降水量和人工引水量控制,雨季常暴雨成灾。水量变化大,水位 受降水量和人工抽排水量控制。 2、地下水 地下水的分布主要受岩性、构造、地貌和植被等因素的控制和影 响,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风化层网状孔隙-裂隙水、基 岩裂隙水三大类型。 、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分布于冲海积平原、沟谷阶地,含 水层主要为第四系冲

29、海积砂及砂砾碎石层,富水性较好,水量中等。 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及河谷水、基岩风化孔隙-裂隙水的侧向补 给,水位埋深一般 1-3.0m,地下水水位标高与地形形态变化相关联, 沟谷阶地多属潜水,冲海积平原多为承压水。水量中等,局部较贫乏。 、基岩风化层网状孔隙-裂隙水: 17 主要分布于丘陵及台地地貌区,赋存迳流于残坡积砂砾质粘性土 及全-强风化岩网状孔隙、裂隙中,接受大气降水和第四系孔隙水和基 岩裂隙水补给。富水性差,地下水位及涌水量受大气降水控制明显, 季节性变化大,水位埋深一般 1.04.5m,多为潜水,局部为微承压水。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沿线基岩中的各种构造裂隙中,主要 接受大气

30、降水和上部含水层渗透的补给,大多数路段构造裂隙富水性 差,水量贫乏。 、地下水的补给、迳流及排泄 沿线地下水的补、迳、排条件主要受本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 性影响。剥蚀丘陵区、残坡积台地,植被发育,坡度较陡,顺坡流失 快,排泄条件好,多以渗流形式向低凹处及侧向排泄补给沟谷、或以 泉的形式排泄。降雨是丘陵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地下水动态受 降水影响较为明显。 冲海积平原、河谷阶地,地形较低洼、平坦,地下水的主要补给 来源为大气降水的垂向补给,其次为丘陵和台地基岩裂隙水、风化网 状孔隙裂隙水和地表水体的侧向补给。地下水迳流途径长,且缓慢, 一般向低凹处及河谷方向排泄。地下水动态较稳定,受季节性影

31、响较 小。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福建省区划一览表 18 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本工程 50 年超越概率 10%的 一般场地地表水平峰值加速度为 0.10g,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反应谱 特征周期全线位于 0.45s,近期未发生过较大地震,为相对稳定区。测 区历史上没有发生强震的记载。 四、基础设施条件四、基础设施条件 新区内丹凤东路延伸段,文笔路延伸段等二条主要城市道路己建 成通车。道路综合管网(给水、热力、电力、燃气、网通、有线电视) 工程己敷设。 五、外部运输条件五、外部运输条件 项目建设所需的砖、砂、石子等建筑材料,以及钢材、

32、木材等材 料均可采用公路运输解决,且运力充足,能够满足项目需要。 第二节第二节 用地面积的确定用地面积的确定 按照本项目建设内容、建设标准与要求及有关规范,本着节约利 用土地的原则,森林公园总占地面积确定为 3.8742 万平方米,其中: 道路及运动场用地 0.9183 万平方米,景观用地 2.8841 万平方米,绿 化用地 1.9658 万平方米。 第三节第三节 场址选择场址选择 一、场址选择的基本原则一、场址选择的基本原则 19 (一)符合城市建设发展规划; (二)适宜的周围环境,有利于社会的互利互补; (三)少投入、早建成。 二、场址选择的具体要求二、场址选择的具体要求 (一)有适宜的人

33、文环境、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 (二)有良好的自然基础条件(地形、地质、气象、水文等) ; (三)有充足的土地面积与适宜的形状; (四)有方便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对外交通、运输、通讯、水 源、电源、 “三废”处理等。 三、场址选择三、场址选择 根据县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按照公园的实际用地需求,并结 合场地建设实施条件,本项目选址方案确定为:县敖江镇杉塘乡 横跨敖江支流河道两岸,西邻温福高铁轨道,东邻规划路。 四、场址条件及说明四、场址条件及说明 杉塘公园位于敖江新区的核心位置。规划建设的公园占地约为 3.8742 万平方米。西侧为温福铁路,东侧规划为大型居住区,共同构 成了杉塘公园周边丰富多变的城

34、市边际线。 整个地块南、北、东三个方向紧邻新规划的市政道路,交通十分 便利。 20 第四章第四章 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 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本项目是为了实施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构建三城三基地、 争创十佳十强县”的城市发展战略,加快城市的发展,加大城市基础 设施建设,同时也为美化亮化敖江镇,为此,本项目的建设应遵循以 下指导思想和原则: 1、项目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符合城市规划的总体要求, 符合敖江镇规划要求,遵循新世纪城市发展方向,充分体现时代精神, 坚持精简节约和科学、合理、适用的原则。 2、坚持资源共享原则,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35、。要坚持统筹规划,合 理布局,使资源优势互补,优化配置。 3、各功能区在布局上要体现功能划分,相对独立。 4、项目的建设规模要从实际出发,既要考虑长远发展的需要,又 要考虑建设资金筹措的可能,做到精打细算、量力而行。要统一规划, 分步建设,逐步完善,按时完成。 5、项目建设要精心组织、科学施工、严格标准、规范运作,实行 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及竣工验收制,确保工程质量, 创省内一流水平。 一、规模定位一、规模定位 规划用地 3.8742 万平方米要以绿为体,以水为魂,以文为胜,以 21 人为本的自然式生态园林。 二、建设目标二、建设目标 1、建成省内一流的公园。即一流的规划设计理念

36、,一流的功能, 一流的环境。 2、改善城市环境,带动区域发展,提升地块价值。 3、户应城市文化轴线,挖掘文化潜藏,对历史文化再现。 4、为市民提供舒适,生态的户外环境,满足市民休闲、运动、娱 乐、集会需求。 第二节第二节 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建设规模及主要内容 规划总用地面积 3.8742 万平方米,其中:道路运动场用地 0.9183 万平方米,景观用地 2.8841 万平方米,绿化用地 1.9658 万平方米。 22 第五章第五章 公园方案设计与技术设计公园方案设计与技术设计 第一节第一节 方案设计方案设计 一、设计依据设计依据 国家有关法规、标准、规范: 县城市总体规划 2008-2020

37、; 县规划局已批准相关详细规划; 公园设计规范 CJJ48-9 国家有关法规、标准、规范; 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GB50420-2007。 二、设计方案二、设计方案 (一)整体格局 项目横跨敖江支流河道两岸,与温福高铁轨道相邻。运用独特的 地形特点,运用自然简洁的景观表现手法,在狭长的区域内将各功能 块合理配搭。由于较大的规划区与住宅区相邻,因此将主要的活动休 闲区安排在这一区域,方便居民休闲健身。在该区域中,球场及儿童 活动区、器械健身区通过两条汀步小径相连接,小径两侧为精心规划 的绿化带,通过高低配搭营造良好视觉效果。两条横跨规划区的小径 的设置,使得视野更加通透,纵深感更强,从而整体上提升

38、了该项目 的景观的层次和可视感。其余两块景观规划区主要以绿化为主,在设 计风格上延续了主规划区通透、具有层次感的特点,更侧重绿化的自 然性和亲水性。在深入解读公园周边场地特征的基础上,合理布局, 23 构建合理的江水骨架与开合有秩的空间关系。设计通过独特的景观格 局,同时从西侧的活跃的娱乐空间向东侧静谧的休憩空间过度。 (二)功能分区 整个公园共分为公园入口景观区、中心景观区、休闲观景区、休 憩景观区、球类运动区和健身乐园区六大分区。 24 1、公园入口景观区 东侧中间入口是公园的主入口,位于规划路西侧,是人流量最大 的区域。设计结合现有场地条件,主入口通向花坛大道和休闲花坛, 满足游人短暂停

39、留休息。另有三个公园次入口,南面次入口绿岛内放 置公园入口标志雕塑,结合大型孤赏树形成良好的视觉背景。 2、中心景观区 中心景观区主要由花坛大道和休闲花坛组成,总体景观采用疏林 和密林结合的形式,让公园更大程度的融入城市。花坛大道主要由两 排大型乔木组成,内夹两排灌木,中间夹着主通道。乔木意向考虑山 杜英、朴树、香樟、枇杷等。灌木意向考虑碧桃、紫叶李、黄蝉、樱 花、蜡梅等。 3、休闲观景区 休闲景观区主要由北面的休闲花坛、特色小绿地、滨水小广场、 南面的休闲平台组成。 公园形成横跨溪流的景观格局,从北至南的溪流不仅丰富了公园 景观,同时将规划中的敖江水系同中央公园水系联系起来。整条溪流 结合地

40、形高差,形成小瀑布、跌水和开阔水面等不同水体形态,使整 条溪流灵动多变,沿溪流而行,秀美的置石、生动的水生植物、干净 的草坪随溪流而变。开阔水面将是布置安静休闲活动的绝佳场地。 25 特色小绿地主要功能是为游人提供开敞的休闲活动空间。草坪周 边伴随山地、溪流和大型孤赏树,开阔的草坪是游人野餐、放风筝的 良好场所。 4、休憩景观区 休憩景观区由运动小道和特色休闲区组成,特色休闲区采用矮墙分 隔空间,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安静的休憩空间与旁边的运动小道配搭形 成动静相宜的格局。 5、球类运动区 公园东侧为居民区,与公园相隔一条马路,因此,一些小型的体 育场地的设置将为居民提供非常好的活动场地。绿荫篮球练

41、习场、羽 毛球场等被密林所围绕,不仅提供了健身活动场地,还可作为老年人 的晨练场所。 6、健身乐园区 健身乐园区靠近公园南侧,由健身场地和儿童乐园场地组成,健 身场地是一处集中放置健身器材的健身场地。场地内采用塑胶地面, 周围布置一圈卵石健身道,各种健身器材都将在林下进行布置,另外, 场地内花架、树边座椅等也将为游人提供安静的休息空间。 儿童乐园场地设有滑梯、滚筒、蛛网等设施,为 15 岁以下的儿童 提供活动场所。 26 (三)道路交通组织 道路体系是公园的骨架,道路既是区与区之间的纽带,起着引导 参观、组织风景系列的作用。 1、道路规划的原则 便捷性原则:园内主园路应与城市道路相衔接,方便游

42、客进出; 统一性原则:道路与水系、建筑物和植物之间形成有机的整体, 道路与自然的地形、地势相辅相成。园内道路安全、畅通、便捷,满 足游人和园区发展的需要; 舒适性原则:充分利用园区的地形特点,开辟特色旅游汀步小径, 或登高远眺或临水漫步,让游人充分体验园区特有景观; 安全性原则:以人为主,限制外来车辆的车行区域或停放地点。 2、外部交通 整个地块南、北、东三个方向紧邻新规划的市政道路,交通十分 便利。 3、道路设计 园内道路组织充分考虑园区功能分区的合理性,通过有效合理的 道路体系,体现园区特有的自然和植物景观。园内交通系统采用人车 分流模式,外来机动车辆在外围停车场集中停放,各游览区禁止机动

43、 车辆进入。交通以步行为主,使游人依靠道路体系接近各个景区,达 到休闲娱乐的目的。 (四)、游人容量 27 根据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公园设计必须确定公园的游 人容量,作为计算各种设施的容量、个数、用地面积以及进行公园管 理的依据。 公园游人容量应按下式计算: C=A/Am=38742/60=646 人 式中:C-公园游人容量(人) A-公园总面积(m2) Am-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m2/人) 即公园游人容量 646 人 (五)、出入口规划 杉塘公园为一开放性公园,根据园区以及周边市政交通道路条件 和园区内的布局要求,全园设主入口一处,位于公园东面中间,在其 他三条主要市政路上也

44、分别设置小型出入口。 (六)、道路竖向设计 按照公园设计规范的要求,园路主路纵坡宜小于 3%,粒料路 面横坡宜小于 4%,纵横坡不得同时无坡度。支路和小路,纵坡宜小于 18%,超过 15%的路段,路面应作防滑处理;纵坡超过 18%的路段,宜 安台阶、梯道设计,台阶踏步数不少于 2 级,坡度大于 58%的梯道应作 防滑处理,宜设置护栏设施。 (七)、场地竖向设计 场地竖向设计主要是满足场地排水和建筑物布置的要求,场地标 高一般较周边道路最低点稍高。 28 (八)、植物规划设计 全园植物种植将形成“树成群、画成片、草成坪、林成荫”的整 体效果。 形态:以常绿的乔木为背景,配合落叶乔木,在灌木、花卉

45、的组 合下形态形成公园丰富的多层次的景观效果图;大面积的乔木树林围 合下的滨水阳光草坪。郁密的幽静的树下小径、灌木与花卉组成的多 彩花镜。 原则:公园绿化设计以生态学为原则,以地带性植被为种植设计 的理论模式模仿自然植物群的相对稳定模式;通过对当地乔木的分布 模式,林下自然地被、草木分布的分析,采用当地性的乔木、灌木、 花卉进行花园绿化设计。 分区:外围景观带-疏林草地结合缓坡密林 山地植物-浓缩自然的咫尺三林 开阔草坪-草坪与孤赏树的完美结合 水面及溪流-丰富生动的水生植物 道路-林中穿路、花中取路、竹中求路 (九)、公共设施规划 原则:根据景区组织、景点的联系、道路的铺设分不同等级地布 置

46、公共设施,做到合理、有利于市民游览活动与休息;公共设施分布 不提倡均质分布在各景区,而应有所侧重。 等级:公园公共设施布置的等级分为三级,详附表五 一级:主要 29 设施分置点,导游牌含盲文、果皮箱、饮水站、公用电话、厕所、 急救箱 二级:次一级设施分置点,导游牌、果皮箱、饮水站、公用 电话选用、厕所、急救箱 三级:最小一级设施分置点,导游牌、 报警点 本公园按照三级设置。 (十) 、小品设计 1、指示牌、座椅、垃圾箱 此部分小品看似无关紧要,但对于好的园林来讲,好的园林小品 能与其所处的环境相得益彩。此部分小品设计语言与景观风格和园区 建筑相吻合,以木质材料为主,突出自然、亲切。 2、灯饰

47、本园的灯饰应避免城市化的草坪灯,宜与环境结合。除城市景观 带及景墙一带需要特色照明外,其它区域宜以温和的灯光为主。 3、铺地设计 公园的主园路(有通消防车要求)采用沥青路面。其余公园的园 路广场以天然石材为主的铺地模式,健身区采用塑胶地转,一些小场 地可增加特色的铺地拼花(在广场地段) ,减少人造材料在公园内的使 用,公园的小径可用砾石路面。 第二节第二节 技术设计技术设计 一、给排水方案设计一、给排水方案设计 (一)设计规范 30 1、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2、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3、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4、 建筑给水

48、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009 年修订版 5、 埋地聚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S164-2004 6、建设单位及各转专业提供设计资料 (二)、设计范围 1、建筑给排水(给水系统、污水系统) 2、室外给排水(绿化、水系给水系统、雨水系统) (三)、设计内容 1、给水系统 (1)、生活给水 生活给水由市政给水管网供水。 (2)、绿化给水 绿化给水由市政给水或中水管网供水,设计为节水灌溉,使用智 能中控系统控制绿地灌溉,绿地灌溉包括自动喷灌系统和人工浇灌系 统,前者适用于大块草坪和疏林地方,后者适用于 小块草坪和密林地区,两者有机结合,经计算绿化用水量为 50m /h。 3 (

49、3)、水系给水 水系给水由市政给水或中水管网供水。 31 2、排水系统 (1)、雨水 雨水排放充分利用丰富的地形,在竖向设计合理安排坡度,道路/ 绿地采用管道排水,铺装广场采用管道和卵石排水沟结合排水,满足 管网密度合适,管线最短的要求,合理布置排水干支管,接入周边市 政雨水管网。 (2)、污水 园区设三处卫生间,化粪池均采用 1 号钢筋混凝土化粪池,污水 接入周边市政污水管网。 3、设备及材料 (1)、材料 生活、绿化、水系给水管,水系循环水管采用 HDPE 管,热溶连接, 雨水、污水管采用 PVC-U 双壁波纹管,采用承插式连接。 (2)、曝气机 设置若干曝气机在水系大的水面,出水性状为喷泉状或喷洒状, 并结合园林设计,岸边种植净水水生植物,这样既可美化水面,有净 化水体,另外加强平时管理,及时清理水中垃圾。 4、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农林牧渔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