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每年的12月13日是我国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又称南京大屠杀纪念日,或称国家公祭日。2022年12月13日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早上7时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升国旗、下半旗仪式。上午10时,各界人士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国家公祭仪式。车辆、船舶等停驶鸣笛致哀一分钟。2014年,中国政府定下了三个纪念日以铭记抗战历史:9月3日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而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悼念在1937年被日军屠杀的南京居民。当南京全城响起警笛,当南京市民驻足默哀,
2、此刻的南京回到了1937年那个痛苦的时刻。数十年过去了,我们依然忘却不了当年的血腥,数十年过去了,死难的同胞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祭日。当年日军攻占南京,展开了一个多月的无耻暴行,屠杀无辜平民,烧杀抢掠,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30万平民被无辜杀害,南京城被毁三分之一。我们现在接触到的数字就让我们惊心,更不要说当年身临其境的遭遇。因此我们不能忘记,更忘记不了,我们记住的不是仇恨,而是弱肉强食的教训与警示。居安思危。我们离开那场硝烟己有一段时间了,现在的中国相比于那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今天的我们却没有资格挥霍青春与肆意妄为,因为身边的警报从未解除。远处的西方的敌对势力试图遏制中国的发展,
3、近处的邻国也不断挑衅着中国的神经。日本右翼否认战争历史,钓鱼岛主权还未收复,越南、菲律宾侵犯我南海主权,美国的航母在亚太游弋。等等这些,都不容我们再次大意,先辈的魂更告诫我们需要防范。我们走的是和平路线,但不是屈辱的步伐,我们可以原谅犯错的人,却会给试图犯我之人最严厉的打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告慰所有在南京大屠杀惨案中不幸罹难的同胞们,告慰所有在日本侵华战争中不幸死难的同胞们,告慰所有在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中英勇牺牲的同胞们,告慰所有在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斗争中英勇献身的同胞们:今天的中国,己经成为一个拥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
4、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国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华民族的发展前景无比光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表明了伟大的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表明了生活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中国人民,没有因为国家三十年的安定繁荣就遗忘过去忘却国耻。相反伟大的中国人民始终警钟长鸣,以史为鉴,化悲痛为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邪不胜正是千古不变的至理。在中华民族近百年的历史记忆中,既有抗日战争胜利的吐气扬眉,也有南京大屠杀灰色记忆的凝重沉淀。在今年2月25日十二
5、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上,通过了关于确定12月13日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在国家层面上第一次以最庄严隆重的形式,凝心聚力,追忆逝者,缅怀英灵,警醒生者,抚慰民心,诉求和平,这是中华民族民族民族意识的集中体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今,世界和平发展是主流,亚太稳定繁荣是大局,但国际政治向来有其残酷的一面。我们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一方面是凝聚人心,聚力发展,警钟长鸣,以实际行动,告慰死难同胞。中华民族正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
6、斗。另一方面,要彰显出中国在历史大是大非问题上的鲜明立场,告诫外国势力,今日的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繁荣昌盛的新中国,决不会让历史的悲剧重演,昭告国际社会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决心坚定不移,维护人类尊严世界和平的决心坚定不移。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我们在历史深处挖掘沉痛过往,帝国主义的铁蹄似乎还在踢踩践踏,侵略者的刀似乎还在铮铮作响,我们唯有抚摸伤痛,让它结痂,化作坚韧铠甲;收捡断壁残垣,重铸民族信仰,像锈迹斑斑沉睡于地下几千年之久的青铜戈矛,越磨砺,越光芒。居安思危,忘战必危,公祭日回顾历史、反思历史,不是要挑起敌对情绪,而是要我们都竖起警觉的耳朵,听,今天的世界在平
7、衡中并不太平,人心之变化,地区之复杂,有时候远超我们的想象。你一定不会漠视我们的历史长河中那些跌倒而未颓顿的片段;一定不会遗忘我们的民族艰苦摸索中那些创痛而未绝望的细节;更不会错过我们的国家在新时代的发展中高歌猛进的时代大潮。每一个人都应该是弄潮儿,是水手,不必徘徊,不必彷徨,不必迷茫,党和*就站在巍巍巨轮之上,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不忘记忆,离不开历史的载体。设立国家层面的纪念日,是以国家名义对历史的记忆;各种各样的纪念碑、历史遗迹,是站立在大地上的记忆,都是在告诉世界、提醒后人,渴望和平、走向复兴的中国人民,不能、不会更不应淡忘那些曾经沉痛的记忆。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就必须建立一个强大的祖
8、国,每一个人都应牢记神圣职责,砥砺前行,这便是对南京遇难同胞的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心得体会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增强人们对战争灾难的痛恨,对和平生活的珍惜。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家公祭日,每年都定期举行国家公祭。我们不能忘却那个令人悲痛的日子一一1937年12月13日。我们不能忘却,南京在哭泣,中华在哭泣;我们不能忘却,在惨绝人寰的屠戮中失去的30万鲜活生命;我们不能忘却,失去的民族的尊严这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痕,深深刻在历史的记忆里,提醒着我们曾经所承受的屈辱与不公。时间不能抚平所有的悲伤,记忆依旧是如此的深刻而痛楚,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庄重的仪式,祭奠逝者,抚慰生者,来凝聚勇气直面历史,把悲伤化作前行的动力。以国家的高度,以立法的形式,设立公祭日,悼念死难同胞,恰好契合了民众的意愿。在这一天,我们感念逝者,还生命以尊严。唯其不可忘却,他们才能在民族记忆和历史长河中成为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