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事管理中药十四项核心制度.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513710 上传时间:2025-07-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事管理中药十四项核心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药事管理中药十四项核心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药事管理中药十四项核心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药事管理中药十四项核心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药事管理中药十四项核心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药事管理中药十四项核心制度一、中药饮片采购制度为规范药品采购行为,保证临床用药,根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及医院中药饮片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1 .采购中药饮片,应当验证供货公司提供的营业执照、药品经营许可证、GSP证书、销传人员的授权委托书、资格证明、身份证复印件(首次必须与原件对照)等相关资料及产品所属生产企业的营业执照、药品生产许可证、GMP证书,所提供的所有资料均需加盖公司原印章,审查合格后归档保存。2 .每年与中药饮片供应单位签订明确质量条款的质量保证协议,供货单位保证所供药品是合法、合格、合规的药品。3 .所购中药饮片应有包装,包装上应有生产企业、品名、产地、

2、产品批号、生产口期、药品生产许可证号、并需提供质量检验报告(7种)。4 .中药饮片购进由中药房工作人员根据库存与临床用药情况提出采购计划,采购员根据中药房人员提出的计划拟定采购计戈U,从合法的供应单位购进中药饮片。5 .中药饮片的购进坚持“按需进货、择优选择、质量第一”的原则,注重药品购进时的时效性和合理性,做到供应时、合理使用。6 .该炮制而未炮制的中药饮片不得购入。7 .每年应当对供应单位的中药饮片质量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供货单位及供应方案。8 .中药饮片采购流程:中药房工作人员提出采购计划今分管院长审批)采购员按批准采购。二、中药饮片验收管理制度1、验收员应按照法定标准和合同

3、规定的质量条款对购进的中药饮片进行逐批验收。2、验收时应同时对中药饮片的包装、标签及有关要求的证明文件进行逐一检查。3、验收应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抽样检查。4、验收应按规定做好验收记录,记载供货单位、数量、到货日期、品名、规格、生产厂商、生产口期、质量状况、验收结论和验收人员等十项内容;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饮片还应记载药品的批准文号和生产批号。5、验收记录应保存至超过药品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于二年.6、对特殊管理的中药饮片,应实行双人验收制度。三、中药饮片养护管理制度1、中药房工作人员负责所购进中药饮片的口常养护工作,每月对所保管的饮片进行质量养护,对发现的问题,有记录可查。2、中药饮片养护应

4、贯彻“预防为主”原则,储存药品的仓库应阴凉、干燥、通风:防盗、防霉、防蛀、防鼠、防虫、防潮、防污染、防晒、防辐射、防碎裂等“十防”设施,库内保持清洁卫生。3、中药房工作人员须认真检查中药房的温、湿度是否符合药品储存要求,每日上、下午定时做好二次记录,有异常情况即采取相应措施,如:开窗通风、闭窗防湿;电扇、空调机降温;干石灰或除湿机吸潮降湿等,并记录采取措施后的温湿度。4、每月对库存中药饮片进行质量抽查,及时了解库存药品质量状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5、对新进品种、易变质药品、近效期药品、曾发生质量问题的相邻批号的品种以及滞销、贮存日久的品种应加强重点养护。库存养护中如发现质量问题,应暂停发货和

5、使用,并尽快通知质量管理组织予以处理。6、药品养护范闱包括:温湖度管理:温湿度的记录,超标后采取措施后的观察、记录。药品养护工作,重点对包装质量、外观性状、有效期等检查。易霉变、经常发生质量问题的品种要加强检查,并做好养护记录。口常养护方法:干燥(晒干、烘干、阴凉处晾干等)。对易质变的饮片在黄梅季节要进行重点养护。如实记录检查结果,内容:口期、品名养护监测重点、养护措施、检查人等。进货未满2个月的可免检;超过6个月的不能遗漏。四、中药饮片储存管理制度1、药库应按照安全、方便、节约的原则,合理使用仓容,药品堆码合理、整齐、牢固。根据中药饮片的保存要求,药品保存应保持通风、干燥,温度不超过30摄氏

6、度,库房相对湿度控制在45%-75%之间。2、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做好温湖度管理工作,每日早晚各观测一次,并做好温湿度记录,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节,确保药品储存安全。3、药品储存实施色标管理,合格药品区-绿色,不合格药品区4E色,退货药品区和待验区-黄色.4、按照药品的性能,性能相近的放在一起,容易富味的药品要分区放置。对药品要按其特性来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养护。5、保持库房、货架的干净整洁,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做好防盗、防霉、防蛀、防鼠、防虫、防潮、防污染、防晒、防藕射、防碎裂等“十防”设施。6,根据药库药品流转情况,按季度进行药品质量养护检查,并做好养护记录,养护记录应超过有效期一年,但不得

7、少于两年。五、毒性中药饮片、按麻醉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管理制度毒性中药饮片指毒性剧烈,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当会使人中毒或死亡的药材。毒性中药管理的品种为砒石(红砒、白砒)、砒霜、雄黄、水银、红粉、轻粉、白降丹、生马钱子、生草乌、雪上一枝蒿、生川乌、生白附子、生半夏、生天南星、生巴豆、生千金子、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天仙子、洋金花、闹羊花、斑螯、青娘子、红娘子、嫄酥等28种。按麻醉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为罂栗壳。1、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执行。2、毒性药材设专库储存,双人双锁保管,并有良好的防盗设施。毒性药材库要有明显的标志,无关人员严禁入内。库房应符合国家消防

8、安全规定,并经有关部门验收。3、毒性药材验收储存保管时,检查药材与采购计划单是否一致,其包装是否完好,封口是否严密,标签是否完整、清楚,包装上是否有明显的国家规定标志。并逐件称量其净重,与供货合同相符后,方可办理入库,4、定期组织库保管员及有关人员学习关于毒性药材的贮存、管理及人员操作防护知识,确保万无一失。合格入库后,按不同类别、不同品种、不同产地、不同规格、不同批号、分类分区定置码放于洁净的垫板上,需阴凉保存的挥发性物料存放于阴凉库,温度不得超过20,湿度不得过75%,作好库房的温湿度观察和记录工作和定期养护工作。六、中药饮片处方管理制度根据原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处方管理办法、C医院中

9、药饮片管理规范制定中药饮片处方管理制度。中药饮片处方的开具、审核、调剂、保管必须严格按照此制度执行。(一)中药饮片处方权限1,经注册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在南华县龙川镇卫生院暨南华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有处方权。2,中药饮片麻醉药品处方权需经上级主管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取得。(二)中药饮片处方的开具1、医师应当根据医疗、预防、保健需要,按照诊疗规范、中国药典的药品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等开具处方。开具毒性中药饮片、按麻醉药品管理的中药饮片的处方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医院相关规定。2、中药饮片处方为开具当口有效,特别情况下需延长有效期的,由开具处方的医师注明有效期限,但

10、有效期限最长不得超过3天。3、中药饮片处方书写必须符合下列规则:(1)处方记载的患者一般项目应清晰、完整,并与病历记载相一致。(2)处方字迹应当清楚,不得涂改。如有修改,必须在修改处签名及注明修改口期。(3)年龄必须写实足年龄,婴幼儿写日、月龄(必要时注明体重)。(4)用法、用量一般应按照中国药典中的常用用法用量使用,特殊情况需超剂量使用时.,应注明原因并再次签名。(5)中药饮片应当单独开具处方,不能与中成药、西药开在一张处方上。(6)中药饮片处方的书写,一般应当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调剂、煎煮的特殊要求注明在药品右上方,并加括号,如布包、先煎、后下等:对饮片的产地、炮制有特殊要求的

11、应当在药品名称之前写明。(7)每张处方限于一名患者的用药。(8)为便于药学专业人员审核处方,医师开具处方时,除特殊情况外必须注明临床诊断。4、药品名称以中国药典收载或药典委员会公布的中国药品名称为准,不得使用假药名缩写或写代号。书写药品名称、剂量、用法、用量要准确规范,不得使用遵医嘱、F1.用”等含糊不清字句。5、中药饮片剂量与数量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剂量以克(g)为单位,数量以剂为单位。6、中药饮片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超过3日用量: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不超过3个月的用量),但医师必须注明理由。7、医师利用计算机开具、传递普通处方时,应当同时打

12、印出纸质处方,其格式与手写处方一致;打印的纸质处方经签名或者加盖签章后有效。药师核发药品时,应当核对打印的纸质处方,无误后发给药品,并将打印的纸质处方与计算机传递处方同时收存备查。(三)中药饮片处方的审核、调剂:1、中药饮片调剂人员在调配处方时,应当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和中药饮片调剂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审方和调剂。对存在“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超过常用剂量等可能引起用药安全问题的处方,应当由处方医生确认(双签字)或重新开具处方后方可调配。2、中药饮片调配后,必须经夏核后方可发。3、调配含有毒性中药饮片的处方,每次处方剂量不得超过二口剂量。对处方未注明“生用”的,应给付炮制品。如在审方时对处方

13、有疑问,必须经处方医生重新审定后方可调配。%罂粟壳不得单方发药,必须凭有麻醉药处方权的执业医师签名的淡红色处方方可调配,每张处方不得超过三日用量,连续使用不得超过七天,成人一次的常用量为每天3-6克。(四)处方的保管1、处方应妥善保存。普通处方、急诊处方、儿科处方保存1年,医疔用毒性药品处方2年,麻醉药品处方保留3年。2处方保存期满后,经医院领导批准,登记备案,方可销毁。七、中药饮片处方调剂制度(一)调配前认真审核处方中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药名、剂量、用法、配伍禁忌等。对存在“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超过常用剂量等可能引起用药安全问题的处方,应当处方医生“双签字”确认或重新开具处方后

14、方可调配。(一)调剂人员需按处方管理办法的统一标准,按方称量,一方多剂者,要等量递减分包,不得估量抓药,更不能以手代称,每剂药品称量误差不得超过5%(三)调配矿石、贝壳、果实、种子等药品均需打碎配发,先煎、后下、洋化、冲服、包煎等药品均应按医嘱单在小包上注明煎服方法。配方必须保证药品质量,凡伪劣,霉变、虫蛀药品不得配发。(四)凡急诊处方和医生注明急重的处方,一律给予优先配发。(五)处方调配完毕,应先自行核对,无误后签名,再交核对人员复核,曳核人员应查对配发有无漏配、错配,确认无误在处方上签名,方可包扎发药,并向病人交代药品的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如需要在医院煎者应登记计费,再交煎药室煎煮。(六

15、毒、麻、贵重药品按有关规定管理,专人负责、专柜保管,做到账物相符。(七)药品分类、定点存放,药斗及储存容器应贴药品标签。药品名称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规范名称。(八)中药剂人员收领中药饮片,必须把好质量、数量关,对伪劣及变质、等级低的饮片坚决拒收。(九)中药剂人员填装药斗时必需要清斗,认真核对,装量适当不得错斗、串斗,并做到伪劣及变质的药不装,应炮炙的而未炮炙的不装,名称可疑的不装.补充药品时,原有药品应放在新补充药品上面。新增药品及短缺药品,应及时通知相关科室。(十)药房的衡量器具,应保持清洁、固定位置存放,定期检查灵敏性。(十一)调剂室工作人

16、员要衣帽整洁,注意个人卫生并保持好室内卫生,应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不擅自脱肉,不迟到早退。非本室人员不得进入调剂室。八、中药饮片处方调剂操作规程(一)收方、审方1、审核处方上姓名、性别、年龄、科别、诊断、口期、药价、医师签字等,审阅药品名称、剂量、剂数,以及处方书写是否清楚,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四查十对”制度等要求逐一进行审核。项目不全或不清楚的须请处方医师补充。2、审查处方中如有相反、相畏及禁忌药物,毒剧药物超过规定使用剂量或改动时,需医师再次签字。3、审阅处方中,如有短缺品种,应及时通知处方医师,药剂师无权随意将相似疗效品种互为代用。(二)配方3除详细审查处方中相反、相畏、禁忌和毒剧药物

17、及剂数外还需核对药品别名、脚注等,审核无误后,方可调配。2,调配小包装中药饮片需依据处方显示的规格调配。3、调配散装饮片时,选择合适的蛾子,并确保称量准确,按处方药味顺序调配,间隔摆放,不可混成一堆。4、调配的各种饮片,应保证洁净、没有杂质,无发霉、变质、虫蛀、不合格药品。5,处方中需要先煎、后下、包煎、肆化、布包另煎、冲服等品种,均应按照煎药常规单包并注明。6、处方中矿物药、动物贝壳类、果实、种子等坚硬药品,遵照处方中打碎、捣碎、劈等脚注说明捣碎方可入药。7、分殿时,三城一平,处方中并开药品,应分别称量。凡细料药品或毒性药品,可用递减分蚊法,每味药应逐剂进行复并按剂分包。8、称量检查时,每剂

18、误差不得超过5%9,调配完毕,详细查对无误后,调剂者签名或盖章。(三)、复核及包装1、首先核对调配的药品是否符合处方所开的药味剂量和剂数,确保无多配、漏配、错配或掺混异物的现象。2,无相反、相畏、禁忌和超剂量等。3、药品质量无虫蛀、发霉、变质,无以生代制、生制不分、整药、料药未捣等现象。4、将先煎、后下、布包煎、婵化、另煎、冲服、兑服和特殊要求以及同服的成药等进行另包并注明用法。5、复核合格后即可签字或盖章包装。(四)发药1、首先根据处方核对号牌姓名,核对剂数,注意相同或相似姓名等以防发错造成事故。2、无论内服或外用药都必须向取药者详细说明用法、用量、煎药方法,有先煎、后下、布包煎等给以提示。

19、3,耐心地解答患者有关药品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等问题的询问。4,核对正确后,在处方上签字或盖章。5、每口工作完毕时清点处方及单据,按口分类,妥善保存。九、中药房工作制度(一)中药房收到处方后,对处方中各项内容审查无误后方可调配。处方内容如有不妥或错误时,须经开方医生更正并重新签名后,方可调配。司药人员不得擅臼更改处方。(二)调配中药处方必须准确称量,称量不得估计抓药。方中药物如有缺少或代用,应在征得处方医师同意并签名后方可配方。(三)方剂中如有需先煎、后下、另煎、溶化、冲服等药材,必须单包并注明;需临时炮制的药材,应按处方要求进行加工。(四)对不符合规定的处方应拒绝调配。急症处方应优先调配。

20、五)处方调配完毕,工作人员应再次对照处方进行检查,无误签名后方可发出,发药时应将用药方法、用量、注意事项等向病人作详细说明。(六)对毒性药品、贵重药品应专柜加锁、专人专帐管理,不得与普通药混放。做到逐口销存统计,每月清查一次,帐物相符。(七)保持室内整洁,药品、药物放置有序,司药用具应经常擦洗,研钵、捣药罐用毕立即擦净,若调配毒性药品后应彻底洗净。药柜斗应经常清理,杜绝串斗、虫蛀、药品变质、不洁等现象。(八)由库房领进药品时.,应认真检查,对伪品、虫蛀、变质或未按规定进行加工炮制的药品,不得领进装斗。(九)对差错事故,应及时登记并汇报门诊部主任处理。重大差错事故应及时汇报上级相关部门。(十)

21、其他人员非公不得进入中药房。十、中药库房管理制度(一)购买药品要根据治疗需要和缺货登记,由药房人员编制购药计划,报分管领导审核后执行。(二)购进药品,由药房人员根据原始单据填写入库单,及时验收入库。(三)验收时如发现药品与原始单据的数量、规格、质量不符时应立即查明更正或退换。(四)药库应按药品性质分类保管,注意库内温度、湿度、通风、光线等条件,防止药品虫蛀、霉坏变质。(五)药库门窗要注意关锁,设消防设备,严禁烟火,其他非公人员不得进入库房。(六)贵重药品及毒剧药品,要设专柜保管。(七)按药品性质分类,建立库房帐,一般一年盘存一次,做到帐物相符,各种出入凭证,应分类保管备查。(八)库房不得凭处方

22、直接发药(急救、特殊情况除外),如因特殊发药后应及时补办手续。(九)库房要经常打扫,保持整齐、清洁。十一、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制度为加强中药的安全监管,规范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及时、有效控制中药风险,保障公众用药安全,依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1.中药不良反应是指中药在临床应用中引起的不良反应,屈于药品不良反应的一部分。我国原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规定: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如果上述药品不良反应是中药引起的,就是中药不良反应。中药不良反应的病历报告资料

23、不得作为医疗纠纷、医疗诉讼的依据。在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过程中获取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患者和报告者信息应当予以保密。2 .中药不良反应的报告范围:新药监测期内的中药品种应当报告该药的所有不良反应;其他中药品种,报告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医院发现或者获知新的、严重的中药不良反应应当在15日内报告,其中死亡病例须立即报告;其他中药不良反应应当在30日内报告.有随访信息的,应当及时报告。3 .实行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各药品使用部门应对临床所使用的中药实行不良反应监控。4 .中药药事管理小组负贡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具体工作由组员负责,临床各科室主任、护士长负责本科室的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工作

24、并纳入科室日常绩效考核。5 .各科室应主动收集中药不良反应,获知或者发现中药不良反应后应当详细记录、分析和处理,并立即上报中药药事管理小组,按国家规定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药品群体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6 .中药药事管理小组负责中药临床使用安全性和合理性方面信息的搜集和整理,为临床药事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信息和依据,并定期向领导小组报告全院中药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对上报的不良反应及时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报告;报告内容应当真实、完整、准确。建立并保存中药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档案。十二、煎药室工作制度-)煎药人员应当每年至少体检一次。传染病、皮肤病等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

25、体表有伤口未愈合者不得从事煎药工作。(二)煎药人员应当注意个人卫生。煎药前要进行手的清洁,工作时应当穿戴专用的工作服并保持工作服清洁。三)煎药应当使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待煎药物应按照规定进行浸泡。(四)每剂药一般煎煮两次,将两煎药汁混合后再分装。(五)煎药量应当根据儿童和成人分别确定。(六)凡注明有先煎、后下、另煎、洋化、包前、煎汤代水等特殊要求的中药饮片,应当按照要求或医嘱操作。(七)药料应当充分煎透,做到无糊状块、无白心、无硬心。煎药时应当防止药液溢出、煎干或煮焦。煎干或煮焦者禁止药用。(八)内服药与外用药应当使用不同的标识区分。(九)煎药人员在领药、煎药、装药、送药、发药时应当认

26、真核对处方(或煎药凭证)有关内容,建立收发记录,内容真实、记录完整。(十)煎药设备设施、容器使用前应确保清洁,要有清洁规程和每日清洁记录。用于清扫、清洗和消毒的设备、用具应放置在专用场所妥善保管。十三、煎药室操作规程(一)准备:在中药调剂室领取中药,认真核对患者姓名、处方等相关内容。填写煎药相关记录并随药进入下一操作程序。(二)煎煮:1.浸泡:煎药使用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饮用水。待煎中药饮片应先浸泡,浸泡时间一般不少于30分钟。先煎药、后下药、另煎药、或另炖药,包煎药、煎汤代水药在煎煮前均应先行浸泡,浸泡时间不少于30分钟。浸泡过程要用不锈钢胶棒搅拌药料2-3次。搅拌一药料后应清洗再搅拌下一药料

27、2.煎煮:每剂中药饮片煎煮两次,将两次药汁混合后分装。煎煮时间:一般中药饮片煮沸后再煎煮20-30分钟。解表类、清热类、芳香类药物煮药后煎煮15-20分钟。滋补药物煮沸后在煎煮40-60分钟。第二煎的煎煮时间应比第一煎的时间略短。加水量:煎煮开始时间的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2-5厘米为宜,花、草类药物或煎煮时间较长的的应当酌量加水。(三)分装I核对好煎药设备与盛药瓶的标签,无误后合并两次的药液,分装到入盛药瓶内。贴好中药煎剂标签,完成中药煎煮过程。儿童每剂一般煎制100-200亳升,成人每剂煎制200-400电升。(四)清洗I储药容器:浸泡药料结束时应清洗干净才能用于浸泡下一剂中药饮片。(五)

28、特殊要求的中药饮片,1 .先煎药:应煮沸IO-15分钟后,再投入其它药料同煎(已先行浸泡):2 .后下药:应在第一煎药料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10分钟:另煎药应切成小薄片煎煮2小时,取汁;3 .另炖药:应切成薄片放入有盖容器内加入冷水(一般为药量的10倍左右)隔水炖2-3小时,取汁:另煎药或炖药物的原处方如系熨方,则所煎(炖)得的药汁还应当与方中其它所煎得的药汁混匀后,在分装。4 .溶化药(洋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量并去渣后,将其置于药液中微火煎煮,同时不断搅拌。待需溶化的药物溶解即可。5 .包煎药:应装入包煎袋封口后,再与其它药物同煎。6 .煎汤代水药:应将该类药物先煎15-25

29、分钟后,去渣、过滤、取汁,再与方中其它药物同煎。7 .对于久煎、冲服、泡服等有其他特殊煎煮要求的药物,应当按相应的规范操作或遵医嘱。十四、中药煎药室清洁、消毒操作规程(一)工作场所的清洁、消毒规程1.每口工作结束后或需要时,工作场所(包括地面、洗涤池、工作台、设施表面、凳椅、塑料筐、污物桶等)用水擦洗干净,必要时用洗涤剂涮洗后用水洗净,并填写口清洁记录。8 .每周一次或有需要时消毒地面、排水沟和污物桶:先用水清洁,待干后,再用消毒液擦洗地面、排水沟及污物桶内外,15分钟以后再用水洗去消毒液,填写记录。9 .每季度一次或有需要时消毒工作台、洗涤盆、门把手:先用常水清洁,待干后,用含有效氯500m

30、g1.84消毒液擦拭消毒,填写记录。10 每季度一次或有需要时清洁、消毒墙壁、顶棚堵壁、天花板(包括照明设施)及门窗:先用常水清洁,待干后,用含有效叙500mg1.84消毒液擦拭消毒,填写记录。11 每周五在人员离开时开启紫外线灯,60分钟后关闭紫外灯,并填写记录。(二)煎药器具的清洁、消毒规程1.清洁采用手工方法清洗刮掉沾在器具表面上的大部分药物残渣、污垢,再用含洗洁精的溶液洗净器具表面,最后用清水冲去残留洗洁精,晾干,填写清洁记录。12 消毒煎药用具消毒每季度一次或有需要时,待干后用含有效疑500mg1.84消毒液擦拭消毒。(三)清洁、消毒注意事项1.室内环境和煎药器具的清洁工具必须严格分

31、开,不得混用。2 .清洁、消毒时,应当按从上到下、从里向外的程序擦拭,不得留有死角。3 .用常水清洁时,待干后,才能再用消毒剂擦拭,保证清洁、消毒效果。4 .消毒后的器具要自然滤干或烘干,不应使用手巾、以避免受到再次污染。5消毒液现配现用,使用的消毒剂应在保质期限内,并按规定的温度等条件贮存。6严格按规定浓度进行配制消毒剂,保证消毒效果,应使消毒物品完全浸没于消毒液中。7 .配制消毒剂时要注意做好防护措施,如戴口罩、手套等。8 .器具消毒前应洗净,避免油垢影响消毒效果。9 .使用消毒剂后一定要用水将消毒液彻底冲洗干净。10 .不要把洗涤剂与消毒液混合使用,避免加大空气中氯气的浓度而引起氯气中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