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及土木单元或部件组件可拆解和适应性设计的可行性评估、开发服务寿命终止场景、性能评估.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521103 上传时间:2025-07-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及土木单元或部件组件可拆解和适应性设计的可行性评估、开发服务寿命终止场景、性能评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建筑及土木单元或部件组件可拆解和适应性设计的可行性评估、开发服务寿命终止场景、性能评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建筑及土木单元或部件组件可拆解和适应性设计的可行性评估、开发服务寿命终止场景、性能评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建筑及土木单元或部件组件可拆解和适应性设计的可行性评估、开发服务寿命终止场景、性能评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建筑及土木单元或部件组件可拆解和适应性设计的可行性评估、开发服务寿命终止场景、性能评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附录A(资料性)单元或部件/组件可拆解和适应性设计的可行性评估表A.1提供了一个针对特定可拆解和适应性设计原则的单元或部件/组件可行性评估示例。该示例是关于风管、散流器、水管、软管和连接器等的建筑设备系统。类似的可拆解和适应性设计可行性评估过程可应用于其他部件/组件和建成资产。采用该示例表格格式作为大纲模板用于可行性评估,可确保部件/组件的可拆解和适应性设计原则得到解决并确定改进机会。采用决策工具对不同的配置或设计选项进行可行性评估。表A.1针对特定可拆解和适应性设计原则的部件/组件可行性评估可拆解和适应性设计摘要建筑设备系统MeChaniCaI/electrical-Mechanical多功

2、能性可转换性可扩展性标准化部件和服务的可达性拆解安全简洁性支持复用(循环经济)商业模式独立性/可逆连接避免不必要的处理和修饰当存在腐蚀问题,考虑使用塑料紧固件XX使用可拆解/可调节的紧固件:卡扣、绑扎带、快扣锁、卡箍和吊架系统、蜗杆卡箍、绑扎钢丝、扭锁(twistlocks)X使用相同头部尺寸的标准化螺钉XXXX酌情使用耐腐蚀和绝缘紧固件确保至少一侧可操作XX可以使用通用磁性批头的螺丝刀X使用罗百盛、星形或六角形紧固件(避免使用十字纹和一字纹)进行可逆链接XX使用标准化的螺母和螺栓XXX确保从螺母和螺栓两侧均可操作X可以使用通用磁性批头的螺丝刀XX使用螺母和螺栓进行可逆连接;使用自锁螺母以减少

3、所需零件的数量XX使用嵌入式螺母进行单侧螺栓的插拔XX挂钩和吊架组合这种组合系统仅需单个工具即可快速将吊架从永久安装的挂钩上卸下disconnect。XX风管软管flexduct柔性风管可重复使用和重新布线,安装简易方便XXXX可采用预制保温产品X使用快速卡箍连接X纤维管道为单一部件(考虑纤维排放emission的可能性)X矩形金属风管具有通用尺寸和规格。在不频繁更换区域使用常规的矩形风管。(注)XX风管安装时使用可拆解/可调节紧固件和密封件X使用可逆连接的、尺寸和重量最小化的单个组件。XX采用标准化的、简易、可逆的安装方式。无需单独紧固件。XX使用模块化、独立、即插即用、系统内适配的组件XX

4、XX为了便于操作,尽可能使用开放式桥架而非导管。根据需要安装在吊顶和/或暖通空调系统下方。X标准化标识以便于识别使用标签、吊牌、印制或刻印等信息标识方式,提升回收和循环利用效率使用色标或编号标识所有管线在配电箱上标记所有电路以便于识别。与电路图/控制面板相匹配。使用可回收和复用的标准化软管X使用软管替代硬管以简化安装和便于拆解X使用带色标的软管以便于快速识别附录B(资料性)开发服务寿命终止场景拆解设计宜对建筑材料、产品、部品和系统进行选择、收集、回收/再加工和再利用,从而促进循环经济概念的发展。这个概念取决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通过避免浪费(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潜在危险方面)来闭合生命周期循环。这

5、个概念的实施取决于第6章信息文件的条款,以支持5.3中可拆解和适应性原则的应用。评估建筑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需要根据ISO21930中描述的C1-C4模块的要求在建筑或土木工程层面开发场景。尽管多数的移除方法对应不止一种生命末期阶段场景的类型,但仍可以定义为以下方法:1)以破坏性方法拆毁建筑工程;示例:内爆、高动臂、破坏球。2)通过局部移除(拆除、拆卸)来拆解和分离建筑工程的部件;3)有选择地拆解建筑工程的特定部件(部分解构),并以破坏性方法拆除建筑工程的其余部分(部分拆毁)。建筑工程生命末期场景的开发应考虑在生命周期的设计和施工阶段做出的决策。生命末期场景的开发还可能取决于以下因素:服役寿命规

6、划;临近的其他结构体;环境问题;有害废物含量和其他职业健康危害;使用可回收产品;易于解构;建筑产品的可回收性;遵守本文件中提供的设计指南;制造商回收计划;建筑材料可以分离、收集和准备复用或回收的程度。对建筑的生命周期建模需要有一个清晰的生命末期阶段场景(分别为解构/拆毁)。在根据ISO21930进行整个生命周期的产品环境声明(EPD)时,对寿命末期阶段场景进行建模会影响产品级别的信息提供。这也适用于确定模块D(未来复用、回收和能源回收)中超出系统边界的建筑产品的净收益,这些收益应具有现实性。因此,产品环境声明宜提供建筑级别的所有可能的解构/拆除场景(模块Cl)。注:生命末期阶段场景还包括在使用

7、阶段产品的更换(见图B.1中的B4)。有必要为建筑工程开发可能的生命末期阶段场景,以便对作为建筑工程一部分的建筑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建模。根据ISO21930,为建筑产品制定从摇篮到坟墓的产品环境声明时需要提供与建筑工程的报废场景相关的信息。图B.1中的C1-C4模块列出了建筑工程层面的生命末期阶段场景。生命末期阶段场景应反映建筑工程所在地区应用的现有技术和现行做法。生命末期阶段场景通常反映了各自国家(即建筑工程所在地区)当前可用的可再利用材料处理技术。然而,它们不宜采用最佳或最坏情况的假设,而宜基于当前国家的技术现状和通用做法反映平均且现实的假设。生产阶段(强制性)施工阶段建筑工程评价信息

8、建筑工程生命周期信息及系统边界Bl-B7Cl-C4使用阶段生命末期阶段AlA2A4BlB3C1原料提取与上游生产原料运输到工厂产品制造运输到现场使用维护(包括生产,运输,处理必要的材料)维修(包括生产,运输,处理必要的材料)更换(包括生产,运输,处理必要的材料)翻新(包括生产,运输,处理必要的材料)拆解、拆卸废物处理或处置涉及的运输废物回收处理情景假设情景假设情景假设情景假设情景假设B6运行过程能源使用情景假设B7运行过程水使用情景假设情景假设情景假设情景假设情景假七物理预处理和处置现场管理设注:更换信息模块(B4)不适用于在产品层面级别不适用。图B.1建筑产品和建筑工程常见的四个生命周期阶段

9、及其信息模块和可选补充模块D附录C(资料性)性能评估C.1一般要求如果没有评估机制来证明可拆解和适应性设计目标与常规情景相比所取得的进展,那么设定这些目标可能毫无意义。因此,在常规情景中建立基线性能是评估可拆解和适应性设计和后续实施进展的首要任务。有一些特定的性能领域,可以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确定可用于评估进展情况的基线情景。本附录提供了可用于设定总体及特定目标和性能跟踪的评估实践方法的简要指导。根据设想,指标的排名和汇总方法也可以是评估系统的一部分,但此类系统的开发不在本文件的范围之内。评估方法按照可拆解和适应性设计原则的顺序列出,并不标示任何层次结构。如果一组适当的性能指标和目标与客户简报制

10、定期间计划和采用的具体原则保持一致,则选择这些性能指标和目标将是最有效的。评估每个可拆解和适应性设计原则的性能指标可以组合成一个矩阵表或清单,指导用户进行可拆卸性和适应性设计;示例见附录A。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其他工具来进行更详细的分析。注:目前正在进行多项研究活动以促进综合性能评估,例如“整体再利用潜力和/或转换能力”,这些活动可在未来用于呈现性能全景。最佳实践包括使用能力检查清单(是/否)来指示可拆解和适应性设计措施的完成情况。最佳实践包括使用推广计划和检查清单(是/否)来表明推广计划中规定的行动已完成。C.2多功能性多功能性可以通过在不改变空间主要特征的前提下,每天、每周或每月可用于多种功

11、能的空间的占比来评估。C.3可转换性可转换性可以通过易于转换为多种功能的空间的占比来评估。C.4可扩展性可扩展性可以根据可额外增加楼层的数量或在不对基础和结构系统进行重大改动的情况下可能增加的楼层空间的占比来评估。预留承载能力的占比也可用于评估可扩展性。如果指定屋顶区域的结构设计可承受至少增加一层类似使用功能的楼层荷载,则可以对垂直扩展性进行“是或否”评估。水平可扩展性可以通过评估允许建设的、未被现有建筑区域覆盖的额外地块面积的数量或占比来确定。注:可扩展性可能受到结构设计限制或城乡规划法规的限制。C.5部件和服务的可达性可以为设计选项制定相关可达性的序数或区间评级量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对设

12、计选项进行排序。例如从O到5的打分,每个分数都有一个明确的定义:0)在不对周围材料造成重大损坏的情况下无法实现可达性;1)有限的可达性,周围50%以上的材料受到严重损坏;2)有限的可达性,周围50%以上的材料受到轻微损坏;3)多数可达,周围材料的损坏不超过50%;4)多数可达,少于25%的周围材料受到轻微损坏;5)只需最少的操作即实现完全可达,并且不会损坏周围的材料。可以对每种连接类型依据其暴露与否进行“是或否”评估。C.6独立性虽然独立性是一个难以量化的特征,但可以为设计选项的相对独立性制定序数或区间评级量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对设计选项进行排序。例如从0到5的打分,每个分数都有一个明确的定

13、义:“0不考虑组件的寿命、层次结构和模块化以及顺序组装”到“5一并行组装和开放的模块化层次结构,对于部件:D非独立和固定的特征是a)最大集成度;b)装配层次结构,与部件服务寿命和预期报废期限无关;c)按照预定的顺序进行装配。2)独立的特征是a)应用并行而非顺序组装/拆解;b)创建不同模块的开放层次结构。C.7可逆连接可以对每种连接类型进行“是或否”评估,具体取决于它是否可逆。在子部件或更高级别上,可以统计可实现材料回收的可逆连接类型的占比。C.8避免不必要的处理和修饰对于材料,其是否“未修饰”且可回收或可复用,可用“是或否”评估。如果材料表面处理不妨碍其再利用或可回收性,则它亦满足此标准。C.

14、9支持复用(循环经济)商业模式可用指标包括:可再利用物品的占比(按重量或体积)和价值;可回收物品的占比(按重量或体积)和价值;对于建筑工程中的每种材料或部件:实际是否可复用基于拆解要求和服务寿命与建筑工程的设计寿命的对比;对于可复用产品,应能使终端用户在无需进行大量清洁或修复的情况下经济地复用该产品;复用可以划分为连续等级,从整个结构的复用到选定材料的复用;实际是否可回收基于物料流分离的难易程度以及当前每种物料流在预期等级上的再处理设施的可用性(例如,被其他材料污染的程度);对于可翻新性,可以根据供应商提供的细节对产品进行“是或否”评估;一对于可再制造性,可以根据供应商提供的具体情况对产品进行

15、是或否”评估。C.10简洁性简洁性指标包括:D从比较的角度来看,每个单元或部件的零件数量;2)相似材料的规格或尺寸(标准化)数量。C.11标准化可以在不同层次确定建成资产内的标准化水平O这可以通过对于以下每个类别在整个建设项目中的占比(造价、体积或质量)来衡量:D规格;2)部件;3)连接;4)模块化;5)互操作性。C.12拆解安全可根据表2中的清单及以下指标进行检查: 耐久性每个结构元件的服务寿命占建筑资产设计寿命的百分比; 可达性高、中、低(通过评估达到0/1、2/3或4/5分数的单元数量); 明设连接百分比;是或否; 可逆连接百分比;是或否;相互依赖性高、中、低(通过评估达到0/1、2/3或4/5分数的单元数量); 避免不必要的修饰百分比;是或否,如适用; 简洁性高、中、低(基于简洁性评估); 标准化高、中、低(基于简洁性评估)。C.13耐久性在本文件中,耐久性并未列为可拆解和适应性设计原则,但它是影响可拆解和适应性设计决策的关键参考因素。耐久性指标可以包括维护成本占采购价的百分比,给定产品的使用寿命(年)与具有相同功能、相同性能水平的替代产品的比较,以及“每标单位准化服务的材料强度”。示例1:使用耐腐蚀钢筋代替无保护钢筋。示例2:如果沥青屋面防水卷材耐久性从15年提升至30年,则每年产生的废物将减少一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毕业论文

宁ICP备18001539号-1